峰峰天擇:車工多麵手何運山
麵對私企老板的高薪誠聘,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控股河北天擇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結構件公司車工班長、共產黨員何運山一一婉拒,他說,“是企業培養了我,我也要把我的聰明才智奉獻回饋給企業”。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始終踐行著“我是黨員我帶頭、黨員要有黨員樣”的承諾,愛崗敬業、苦心鑽研,先後熟悉掌握元車、銑車、鉗工、鏜床等多個工種,設計製作工裝夾具百餘套,解決了諸多生產難題,成為天擇公司車工領域的多麵手。先後榮獲邯鄲市“勞動模範”、集團公司“傑出青年”、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天擇公司“高效能手”等稱號。
勇於嚐試破解新問題
“工作中,遇到新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能有畏難情緒,隻要肯鑽研,沒有過不了的坎兒”,對待技術上的新問題,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7611B龍門銑采購初期,不少人對這個新設備望而生畏。為盡快了解、掌握新設備的加工性能,結構件公司領導安排何運山由元車換到7611B龍門銑。試車期間,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方麵積極查找鏜床方麵的相關書籍,潛心琢磨;另一方麵主動要求和工程技術人員到兄弟單位參觀學習,汲取經驗。在他的反複琢磨下,短短半個月時間就熟練掌握了龍門銑加工技術。在隨後的加工過程中,他發現龍門銑在銑平麵時極具優勢,並利用業餘時間自製了許多螺栓、壓板、工裝和夾具。在加工輕放支架柱窩時,一次多塊擺放,兩個鏜銑頭同時工作,加工效率由原來每班加工柱窩6件,達到13件,生產效率較原來提高了110%。
勇於探索攻克難問題
“作為一名黨員,困難麵前要勇於站出來,勇於擔當”,何運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由於車床受限,加工一些較大活件便成了難題。加工山東掩護式支架底座就是如此,由於底座超大超重,鏜床使用常規方法鏜孔,效率極低,每班隻能加工1.5個。麵對這種情況,他帶領其他鏜床工琢磨嚐試采用低轉速、主軸走刀、一刀成活的加工方法,每班加工3個底座,生產效率成倍提高。
為降低外購成本,減少生產成本支出,該分公司決定自己製作部分輕放支架的千斤頂。但由於這些部件精度要求較高,當前的加工設備無法滿足加工精度。為確保交付產品的質量,他大膽采用密封槽裏外一次裝夾成活的方法,克服了轉動刀架成活誤差大的困難,保證了零件內外同心度、光潔度的要求,Φ140導向套以每班加工成品12件的記錄穩居班組前列,一舉打破了人們普通車床無法加工千斤頂的觀念。
勇於創新鏟除老問題
“新永遠是老的克星,創新才能解決老問題”,在工作中,共產黨員何運山時刻秉承創新的理念,解決了諸多難解決的老問題。
由於車床老化,柱頭Φ42孔加工超差便成了多年來難以解決的老問題。麵對這個棘手的老問題,他大膽創新,采用先補焊再加工的方法,效果良好,當年就節約原鋼2噸多。千斤頂活塞杆、大型銷軸加工工序較多,需多次上車反複加工。一遇到這樣的活件,工作安排便成了一個問題。為此,他積極探索新工藝,打破傳統工藝單人、單車全成活低效的做法,組織兩人或多人合作生產,一人粗車,一人精車,舊車與新車搭配加工,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實現了效率與效益的雙贏。單體柱頭加工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按傳統工藝,三把刀加工外徑,每班最多加工50個;通過反複的試驗,他組織組員采用一把刀加工的方法,使每班生產數量猛增至100多個,最高記錄可達到160多個。(申春雨 王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