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利廢”別變味
“修舊利廢”別變味
王廣友
長期以來,修舊利廢作為國有企業傳承的一項優良傳統,是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避免浪費,確保實現各項經營目標的重要方式,也成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如今修舊利廢盡管在一些企業喊得很響,表麵看來轟轟烈烈,一派全員參與的景象,實則職工主動參與性不高、效果不大,甚至出現了維修成本高於設備新購成本的“倒掛”現象,讓修舊利廢變了味,成效也大打折扣。
筆者認為,要避免出現此種情況,真正把修舊利廢工作開展成一項利國利企、職工參與性高的全員性活動,還需要從完善機製和抓好落實上下功夫。
首先要明確修舊利廢的管理機構。根據企業實際,成立以設備、生產、技術等管理部門牽頭的修舊利廢領導小組,除了企業內各種專業的技術人員外,還應把懂設備的原理、使用範圍、修複標準及修複費用、了解和掌握設備當前市場價值的生產一線員工包括在內。
其次,要明確修舊利廢工作的適用範圍。應根據企業或生產車間(班組)的特點,凡是不能立刻修複使用,在生產過程中突然出現故障的所有設備、機械部件、儀器儀表、設備、工器具,都應該屬於修舊利廢的範疇。在修複前,應由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結合現行市場價格,對修複所需要的費用進行預算。
最後,要明確獎懲、落實到部門和人頭。企業應該製定嚴格、合理的優惠獎懲措施,將修舊利廢的目標和措施落實到部門、班組和人頭,與部門考核和職工工資收入掛鉤,激發職工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人人都有指標。同時,對修舊利廢工作要定期進行評比,鼓勵職工開展以小革新、小發明在內的“五小”活動,對活動中湧現出的形式新、效果好的部門和個人予以獎勵,讓企業得發展、職工得實惠,在企業內形成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風氣和氛圍,達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目的、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