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雷鋒月“學雷鋒”
三月是雷鋒月,陽光明媚,春風徐徐,大街小巷處處顯露出學習雷鋒的氣象。醫院門口,有專家免費義診,昔日冷清的敬老院,多了領導和小朋友們的身影,長期堆放在街角無人理會的垃圾,被一群小雷鋒清理幹淨。各個單位也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有關於學習雷鋒的問卷調查,以及慈善捐款活動陸續展開,好不熱鬧。這忙碌的景象,無疑給了成天叫嚷著“雷鋒跑到國外去了”的人一記響亮的回擊。
也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隻是一種形式。果真是形式嗎?義診使病人了解了病情,獲知了治療的方法;探望孤寡老人,或多或少的給他們送去了溫暖與實惠;清掃垃圾,淨化了環境,使街頭亮了起來,以往很少有人或基本沒人做的事和處理的問題,有人主動去關心,去做了。由此看來,雷鋒月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還是有幫助的,有益處的,給人們帶去了生活的快樂和福音,所以說,雷鋒月裏我們看到了不僅是形式,更多的是切切實實的行動。 也許又有人認為,正是從雷鋒月所發揮的作用上,可以看出我們平日是很少學雷鋒的。這種看法也不免失之偏頗,學習雷鋒一定要打著標語、叫著口號嗎?要時時提,處處搞雷鋒月活動嗎?平日裏鄰居間的幫助,替同事、同學辦事,陪老人下棋解悶等等,不都是雷鋒現象嗎?所以說,我們身邊的“雷鋒”是很多的,隻是我們習以為常,當人之常情對待罷了。愛默生說“我們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正是如此。
我們學習雷鋒,是學習他那助人為樂、樂於奉獻的精神,而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像雷鋒一樣去工作、去生活。一種精神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一部分,是會逐漸沉積在一個民族的骨格裏的。雷鋒精神作為全人類共同財富,在全世界都得到了熱烈的歡迎。我們並不是隻有在雷鋒月才想起了雷鋒,雷鋒月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也是我們紀念他的一種形式。這就像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但不等於說,我們不吃粽子的時候,忘記了這位偉大的先人。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雷鋒現象和雷鋒精神產生誤解,對雷鋒月活動的價值和意義也持懷疑態度,這從側麵反映處當前社會對這種“形式”做得還不夠到位,尤其是宣傳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