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克華事件細窺政府公信力
從周克華事件細窺政府公信力
2011年8月14日上午,“蘇湘渝係列持槍搶劫殺人案”製造者周克華被重慶警方擊斃,這本應是大快人心的一樁好事,可民眾的反應卻恰恰相反,未見鞭炮齊鳴的奔走相告,迎來的竟是坊間不斷的質疑之聲:為什麼不活捉?是自殺還是擊斃?又是謠傳沒有死,擊斃的是一名形似周克華的便衣……一連串的質疑,混合著一連串的謠言,民間進行推斷03manbetx 的“福爾摩斯”也是層出不窮。總而言之,就是不相信官方的所公布的“說法”和“事實”。
麵對公眾的質疑,官方沒有在第一時間出來辟謠,而是一拖再拖。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最後警方不得不公布已擊斃的周克華的正麵照,甚至連被懷疑的長沙警察都要親自現身辟謠。本來是一件大快人心、鐵板釘釘的事情,為何卻憑空滋生出如此多的謠言?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生活環境所致,社會造假蔚然成風。你能相信自己那被漲的工資,被拔高的幸福指數嗎?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假貨、假學曆、假數據……根據雅虎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僅0.5%的人肯定自己沒遇到過作假行為,包括85.1%的人遭遇過“短信詐騙”,83.7%的人遭遇過“假貨”,77.0%的人遭遇過“盜版書”等。當造假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一些人“賴以生存”的基礎時,再加上周克華案的種種疑點沒有及時厘清,這種情況下,民眾的質疑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作為社會公信力的代表,政府部門未能做到信息透明,對民眾關心的問題及時進行解釋和溝通。周克華案中,警察為何警號前後不一?麵對公眾的質疑,周克華的正麵照為何遲遲不公布?相信重慶警方如果能夠及時對民眾所質疑的問題進行解釋和說明,和民眾及時溝通,那麼擊斃“疑似周克華的民警”的信息就不會滿天飛。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但是“智者”畢竟有限,而在新媒體空前發達、傳播手段空前多樣的今天,對於政府而言,“謠言”應該止於“釋疑”。
三是政府部門遭到質疑後,應對措施不到位,危機公關能力有待提高。著名的“5•10” 雲南巧家縣爆炸案,尚未查明真相,巧家縣公安局局長楊朝邦就言之鑿鑿:“我可以一個局長的名義和自己的前程來擔保,趙登用就是此案的嫌疑人。”公安局長應對社會質疑,居然不去舉證,而用前程賭咒,這不啻是對法治的最大反諷。而且後來的事實證明趙登用並非真凶,隻是一名無辜被牽連的受害者。在周克華案中,警方對於質疑一拖再拖,不知是不屑於公眾的質疑,還是對於案情的確信?
總之,無論是哪種情況,透支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如果連這樣一個驚天的大事件公眾都要貼上“我不相信”的標簽,那麼我相信我們政府真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董礦分公司通訊員 雷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