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讀你
閑遊在網絡世界裏,有時,會因飽含深情的字句而熱淚盈眶;因幽默詼諧的語言而心情愉悅;又因折射灰色一角與作者一起歎息。我想,這也許就是文字的魅力吧——通過它,也就打開了心靈之窗,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芸芸之中,開始注意一個人的文章,我想是因文字間流露出的那份真情、關懷,叫人痛快的批判吧,雖然我們不常溝通,盡管有時聊上幾句,卻因沒有延續點短短結束,但在他的作品裏,不難發現他對人生的態度,對某些現象的立場。
他在我的眼中是一個樂觀的人,有時,為讓憂鬱之人保持美好的心態,他會用自己的善意良言去引導,在他看來:或許人就應該因有存在的價值而快樂,盡管在實現自我時,不那麼一帆風順。也正如他在《黃豆自白》裏所說的:“一個人不必去追究過去種種賦予的條件,關鍵是看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也許最終:“人們在品嚐我各個部位的時候,也許還在追根溯源,品頭評足,爭論熱烈,責怪味道感覺不好呢。”但他仍會:“在固定的位置上/執著地追求/不管瘴霧纏繞/哪怕塵灰四濺/我的理想不變……”至少,再回首時,人生會因無畏的付出與努力而無憾!
生活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在感受生活似乎一天天變得好的同時,也察覺到某些現象在蔓延。當投機取巧被認為是一種獲取利益的捷徑,當放縱的貪欲泯滅良知,當無功受祿成為潛在的規則時,他與其他憤怒的人一樣,用文字毫不留情的指責,隻要灰色一角存在,隻要那粒汙垢的沙粒還時常飛入他眼中,他就不會停止批判《麵孔》裏在處理畢業生就業協議被盜時,前後兩種截然不同態度的王主任、《杜哈爾》裏造成杜秋別名,並現場罵他:“你一個人能幹多少,你是幹部,要學會叫大家幹,真是個哈兒。”的分管領導、讓人發笑的《快給紅包》裏對自己父親動手術要紅包的劉一刀、《處罰》裏對不了解實情,一味謾罵的胡總,麵對那些醜陋的嘴臉他恨不得吐對方一臉口水,再重重給幾拳頭,而對於辛苦的一線職工,為了對方有一盞明亮的燈,能安全的工作,他寧願將自己的燈換給對方,哪怕後來因光線暗淡,摔一跤,也值得。他81來到礦山,被分到了一個掘進隊,輾轉三十年過去,他成為了一名管理人員。他在基層那段日子,有忍在心中的辛酸,有看見摯友在眼前消失時割心的痛、苦澀的淚,有從險境還生後的心悸,因此不乏看見一些以違章案例警醒職工的《記憶的痕跡》、《幫教》、《趕車得買票》,將心比心關懷職工的《勇敢的礦工》、《心中明燈》,《礦燈房》、《八百米深處》等。
時間在繼續,一切事物也將繼續變化,他在用那顆炙熱的心感受當下時,也不曾忘記留下童年的家鄉,家鄉那散發泥土氣息的小路,小路上鄉親們背煤時用支撐背簍的拐杖戳出的窟窿。佇立在三間大瓦房舊址前,雖然老屋不存在了,但耳畔仍回響著與兒時同伴捉迷藏、踢石子、吹笛子、拉二胡的歡笑,依然記得那台老式收音機的模樣,還有鄉親們在院壩裏喝茶聊天的閑情逸致。為什麼每個遊子對故土如此多情?回答亦如他一樣:“我的魂在那兒,我的根在那兒。”
在那片深情的土地上,一個人為了他,愛得是那麼不顧一切,每當想家時,他就想起了《母親的身影》,總因那次不願上學編造的謊言,“哄著母親,以她那瘦小的身軀把我背回了家,又以那瘦小的身軀去叫赤腳醫生給我看病……”而內疚。總因想起與母親一起背煤時,那砣揀來的冰糖,“我吃了一大半,母親隻吃了一小半……”而甜到心裏。總因剛參加工作時,“母親給我打洗臉洗腳水、幫我買香煙……”那揮之不去的畫麵而淚漣漣。當有能力回報母親,讓她過上好日子時,她卻永遠閉上了雙眼。失去的痛,隻能嚎啕大哭解當時的壓抑,而如今,想起那份未償還的愛,情到深處時,叫人淚難掩。
是啊!“情到深處時,叫人淚難掩。”在意識形態開放的當今,每個人都有選擇不同載體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因此才有了不同的情感的流露、堅持的原則、對待人生的態度、政治的立場,當能讀到一些能打動人,讓人信服的文章或評論時,那就是讓讀者喜歡讀下去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