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丹: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花園煤礦:邵曉丹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 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兩句話是《孟子•盡心上》中的經典,其主張“民貴君輕”,繼承了孔子以“仁”為本的思想精髓,成為我們修養之本性,行為之準則,心靈之光輝。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飛黃騰達,活的比別人要好,這也是現代功利主義思想的凝結。但是這總歸是人們的美好理想和祝願,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富人,在過於物化的社會現實麵前,貧富的差異不可能根除。人在“貧”與“富”的一念之差,成則為富,敗則為窮,成敗的關鍵往往就在於個人的心態,心態決定人生成敗的秘密武器,否則,失敗者隻能深陷失敗的苑囿而無法自拔。然而,我們不能因為窮,而喪失自己的人格,更不能因為富,而失去自己的本性,變得為富不仁,一句話,無論窮富,都不要喪失自己人生的道義。中國傳統文化中“身任天下”的憂患意識,“內聖外王”的人格理想,“自強不息”的力行精神,“與命與仁”的終極關懷,這些都是我們一生中永遠的財富。在我們貧窮的時候,我們沒有失去道義,沒有失去人格,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去年五一期間,我們一家出去玩,在汽車站裏,我們看到一位老奶奶掉了錢,好象是兩佰,我們正想撿起來還給老奶奶,誰知,一個戴眼鏡、拿著講義夾、看上去倒象很有學問的人,把那錢撿走了,我們連忙去追他,他走得挺快,一下子不見人影了。老奶奶發現自己的錢沒了,就著急的找啊找,可怎麼找也沒找著,我們就去跟老奶奶把事情的經過說了,老奶奶隻好灰心地走了。我們上車的時候,那個撿走老奶奶錢的人正坐在我們前麵,小侄子就去問:“叔叔!剛才您撿到的錢是老奶奶丟的,請還給她吧?”誰知那個叔叔卻惡狠狠地說:“我哪裏撿到錢了?你這小孩子不要亂說!”找不到錢的老奶奶隻好流著眼淚回家了。多可憐的老奶奶啊!不知積攢了多久才得的錢,就在這一瞬間沒有了,這該是她多久的生活費啊!這個叔叔這麼高貴富有,如果不是老奶奶掉的,這麼可憐的老人都還應該給她呀!(不通順)我想:這位男士可真是個見利忘義啊!你也應該學過八榮八恥吧,“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你還記得嗎?此為為富不仁,在這個經濟發達,物欲橫流的社會,對於一個極端的個人享樂主義者來說,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就是無限製地滿足自己的欲望;對於一個追求金錢的人來說,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就是不斷滿足自己的金錢欲,但是,我們在獲得金錢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的為人之本,否則,一個人再富有也不一定擁有幸福和快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為一個人在窮困潦倒或是落魄失意的時候,應該用點心思管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好好的修身養性,不斷的充實自己,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做好鋪墊。等到有一天自己出人頭地,有番作為的時候再來回報這個社會。”因為,我們生來就開始享受社會帶給我們的一些物質、文化和科技成果,應該具備感恩的思想覺悟。在生活中,自己的前途發展,即做事,也需要這句話為我們指引。在這個社會上,有的人窮困潦倒,但還是喜歡幫助別人,哪怕是幾十塊錢的幫助,然而這些人,畢竟是極少數,他們的出發點是正確的。有些人,自己窮困,但誌不窮,努力發展自己,自己成為富人,在回報社會。在這兩種人中,大家肯定會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是智者之舉。
著名企業家,我國的首富,
為人者,不論貧富與否,都要從思想上做一個真正的人,劉禹錫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喪失了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夠有意義,心靈之中的那方淨土,需要我們去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