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博:有感而發—我們是怎麼啦?
今年1月8日的《中國青年報》第一版登了一張至少6吋的大圖片,說是寧波市一公務員筆試考點,考生看考場分布圖擠成一團的場景。用的標題是《萬人爭擠獨木橋》的標題。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這條新聞的內容,而是大概被身後或身旁的同考生擠得“痛不欲生”而仰天大叫的一個女孩子,身邊除一位戴眼睛的男生給予她一個關心的眼神,所有的考生都忙著看地上的分布圖,後麵還有不少的考生在埋頭往裏鑽。 我們的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場景:上下班高峰乘公共汽車時,還是有很多仗著個頭大、力氣大、腳快,橫衝直撞,甚至在汽車上用包給同行的人搶座位;在登機檢查口、銀行窗口,不按規定站在黃線外,而是擠在別人後麵,手伸得長長的,焦急地等工作人員受理。連我們自己都說自己已經很冷漠,真的,我們是怎麼啦?看見有人愈跳樓自殺,會及時拿起身邊的手機撥一個“110”嗎?駕車不小心撞人後,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馬上將受害者送進醫院嗎?看見有人落水後,連不到10歲的小朋友都勇敢地跳進河中救人,岸邊的叔叔阿姨怎麼都裝沒看見或還和小朋友講救人價錢呢? 最常見的是這樣的場景:在漂亮的廣場上、富麗堂皇的酒店門口,在人來人往的車站,在滿眼走的是匆匆行人的街道旁,偶爾走來一個或衣衫襤褸或身有殘疾的老人時,我們大多掩鼻、拂袖而去。最近從一篇報道上看到,孰不知,原來在這些人群裏,有很多是農村無人贍養的老人(或無兒無女,或兒女不孝順)。他們最終的養老去處,就是流浪在城市裏,靠乞討度過人生最後的歲月。白眼、斥責,甚而有推搡等。也許十元錢、五元錢,對於身體健康的我們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處於生命邊緣的老人來說,卻是救命稻草。我想起自己有的時候,手已經伸進皮包,卻被同伴製止:“別理他們,騙人的。”寫到這裏,我為自己過去的有些舉止和行為而臉紅、心痛。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我們是否還需要學習雷鋒精神的調查。大部分的網民選擇了“世風日下”。今天學校開學了,因交費處太擁擠,替孩子去交,明明站在後麵的兩個壯實男家長,非要擠到前麵去,提醒他們一句,竟然理直氣壯地說:守規矩的人那就別來排隊,除非等到中午12點。孩子們都站在不遠處看著擁擠的家長人群,長大之後如何不照著樣子做? 我們是怎麼啦?為什麼很多時候想做好事還會顧慮重重,為什麼做了好事被別人嘲笑“傻”?在危急中別人救助了自己,連起碼的感謝話都沒有,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事常見諸報端。尊老愛幼、互謙互讓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嗎?看了“感動中國”,誰能不說他們的事跡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自慚形自慚形穢。從每個人做起,別要求別人,因為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是幫助自己。不是嗎?若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身感其受,那這個世界就能變得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