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北京•印象
北京•印象
陝煤澄合董家河煤礦地測科 韓麗
一直以來,天南海北想去的地方很多,那些響亮的名片讓人無限向往,比如“看時光靜靜流淌”的麗江古鎮、“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以及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和杭州。
偶然的機會我去了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也許“看景不如聽景”。但從隻字片語和那些浮光掠影的圖片上很難真正體會到一個地方的氣質和味道。
【上進的北京】
有人說“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有多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的錢有多少”,我覺得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學問有多差。地鐵車廂裏經常可以看到有中國學生和老外操著“嘰裏咕嚕”的外語談笑風生;還有學生模樣的人拎著×GRE、雅思培訓機構的袋子趕去上課,即便是坐地鐵的時間也不忘插上耳機,對著手中的英語資料低聲咕噥幾句。說到這兒,也許這無可厚非,畢竟北京名校多嘛,學習精英自然不少。我喜歡這種學習的氛圍,也敬佩他們生活的態度。“生活是什麼?生活是種態度!”有奮鬥目標的人生活才充實。
【隨意的北京】
北京很隨意。大街小巷穿梭的行人,就像一條條其貌不揚的小魚兒,平淡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北京大學裏迎麵走來位樸實的老太太,也或許她就是哪位學富五車的著名學者。穿著和外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性格,那就是隨意。傍晚漫步後海公園,有唱京劇的,有跳廣場舞的,還有在地上練書法的,都聚精會神地經營著自己的愛好,如入無人之境。旁邊來來往往的行人或駐足觀賞,或評頭論足。他們各得其樂,互不相擾。
【風雅的北京】
北京挺風雅。在地安門附近的全聚德,一派雅致,店內中心還設有個戲台,據說是一周中某些時間會有昆劇演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牡丹亭》就是它的著名曲目,客人們可以一邊品味正宗的烤鴨,一邊閑適地欣賞。杭天琪唱《前門兒情思大碗茶》,如今前門變換成各色的茶莊,公交車的廣播上主持人傾情推薦著名的吳裕泰,入莊品茶,欣賞茶道表演,中秋還推出特色小吃以備饗茶。難怪一位出租車司機說,北京人兒好吃懶做,很會享受生活。
【傳統的北京】
北京守傳統。在繁華的王府井和前門兒,有很多古色古香、獨具特色的“老字號”,比如著名的盛錫福帽店、瑞蚨祥綢緞莊等,據說袁世凱的朝服、慈禧太後的壽袍以及新中國的第一麵國旗就是指定在瑞蚨祥做的。吉祥的名字寄予了中國人最美好的願望,也是我們國家一筆傲人的財富,希望它能長長久久地流傳下去,永不衰歇。
胡同和四合院是傳統的老北京最有說服力的名片,很遺憾我們沒能去,隻好買了一遝有滋有味的明信片,用獨特的視角鏡頭捕捉到的京味兒。我們住的附近有“寶鈔胡同”、“南鑼鼓巷”以及過去的學子們心中最神聖的“國子監”,這些名字一目了然地道出了它們當時的功用,比如“寶鈔胡同”以前就是造錢的地方。現在還可以坐著以前的那種黃包車遊胡同呢。
【文學的北京】
突然想到北京人的生活,鬱達夫《故都的秋》,那“窸窸窣窣”的蟲唱、那樹縫透下的秋光還有一層涼似一層的秋雨,都讓人覺得回味雋永。當初上學的時候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特別喜歡。在經曆了那樣挫折的作者筆下,地壇仿佛是位無聲的智者,在跟他進行著心的交流。我常想,那時頹敗、被廢棄的地壇似乎與作者共命運,這眼前的一簷一柱、雕廊畫棟,也難掩曆史的滄桑變遷,曾經的光鮮在這裏凋零,史鐵生在這裏歎息,於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永恒、一種難以言說的默契……
【倔強的北京】
隻是偶然一瞥,我看到了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它濃彩逐漸消褪的一角飛簷使我心生惆悵,幾經風雨飄搖、滄桑巨變,仿佛古老滄桑的城市,依然倔強地屹立在那兒,這就是它的性格!
一個地方,短短幾天是不足以淋漓盡致地感受到的,多了時間的限製和身上的行囊,我隻能行色匆匆。希望以後,我可以不再是位走馬觀花的過客,在皇城根兒腳下做個最普通的人,靠著搖椅、泡壺熱茶,靜靜的任這年華似水……
此生無憾,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