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山煤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
第一章 礦井及井田概況 2
第一節 位置、交通 2
第二節 地形地貌 3
第三節 氣象、水文 4
第四節 地震 5
第五節 礦井排水設施能力 6
第二章 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 6
第一節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階段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成果評述 6
第二節 礦區物探工作評述 7
第三節 水文地質和防治水工作綜合評述 7
第三章 地質概況 10
第一節 地層 10
第二節 構造 11
第三節 煤係特征 11
第四章 區域水文地質 12
第五章 礦井水文地質 14
第一節 井田水文地質邊界及其水力性質 14
第二節 含水層 15
第三節 隔水層 20
第四節 礦井充水條件 21
第五節 斷層富水性 21
第六節 礦井充水狀況 22
第六章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 22
第一節 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評價22
第二節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 24
第一章 礦井及井田概況
第一節 位置、交通
揚帆工貿有限公司三十九處煤礦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太平鄉河邊村,攀枝花煤業(集團)公司花山煤礦(渡口煤田寶鼎礦區灰家所(Ⅰ)井田)(祥見礦區範圍拐點坐標表)。攀枝花市中心267°50′方向,直距約14.5Km,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01°34′47″、北緯26°34′48″。該礦距西區陶家渡4Km,礦區內有簡易公路同寶鼎礦區礦區主幹公路西路相接,交通方便(詳見交通地理位置圖)。
礦區為11個拐點組成的不規則多邊形,礦區範圍界定拐點直角坐標見表。礦區麵積0.2202km2,限采標高1280m-1140m。開采15#和22-1#煤層共2層可采煤層
三十九處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6萬t,開拓方式為平硐開拓,一個水平開拓(+1150m);采煤方法炮采,運輸方式人力推車,通風方式兩翼對角抽出式。
第二節 地形地貌
礦區位於金沙江以南,地形東高西低,山勢陡峻,溝穀發育,地表坡降較大,屬溝穀侵蝕強烈的中山地貌。區內溝穀切割較深,縱橫交錯,溝穀大部分以衝溝為主,溝側陡峭處基岩裸露,土體以基岩風化土壤為主,厚度1~3米。礦區植被覆蓋較高,多為灌木,雜草叢生,灌木以青杠樹為主,緩坡處有少許旱地。礦區地勢南高北低,最高標高1400m,最低1100m,相對高差300m。井口標高為+1150m。金沙江最低侵蝕麵為+1006m。
第三節 氣象、水文
礦區氣候屬南亞熱帶幹熱河穀氣候,具有夏季長、日溫度變化大、四季不分明、氣候幹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以及高溫、幹旱等特點。根據水文氣象資料統計結果,主要氣候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1、年平均氣溫20.9℃,最熱月份為5月,日最高氣溫的月平均值為33.2℃,極端最高氣溫41.0℃(出現在1987年6月22日),極端最低氣溫-1.0℃(出現在1983年12月28日)。
2、降雨主要集中在6~10月,雨季中的降雨量平均占全年降雨量的95.5%左右,11月下旬至次年5月為旱季。降雨多在夜間,多雷陣雨,年平均降雨量801.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006.9毫米。
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6%,在一年或一個月中相對濕度差異較大,最大相對濕度可高達100%,最小相對濕度可低至0%。旱季,特別是3、4月份濕度很小,空氣異常幹燥,進入雨季後,濕度逐漸增大。
4、風季一般出現在2~4月份,風向多為偏南風,風力不等,風速小則1~2米/秒,大者常達到大風標準。年平均風速1.50米/秒,年最大風速18.30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為27天。
5、金沙江為礦區外圍最大地表水體,金沙江自雲南省華坪縣與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鄉交界處流入攀枝花市,自西向東橫貫攀枝花市區,在礦區北邊自西向東流過。金沙江平均流量為169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8億m3。水量變化有明顯的豐、枯季節,一般枯水期在2~4月,月平均流量僅有460~500m3/s,年最小流量發生日期在2月底3月初;豐水期在7~9月,月平均流量為3000~4500m3/s。豐水期的平均流量比枯水期大6~10倍。金沙江枯水期水位標高+1003~+1005m,豐水期水位可上漲最高達+1015-+1020米標高,洪水最高水位比枯水最低水位高10餘米。雨季輸沙量達4000~5500kg/s,較枯水期高200~300倍。
第四節 地震
礦區在區域構造上處於川滇南北向構造帶中段西側與滇、藏“歹”字型構造複合部位,區內構造複雜,褶皺、斷裂發育,以南北向及北東向構造為主,東西向及北西向構造次之。
南北向構造以昔格達斷裂帶為代表,該斷裂帶屬川滇南北向構造的西支部分,北起冕寧磨盤山,南經昔格達、紅格和元謀,止於雲南易門附近,全長460km。該斷裂帶在區內呈南北延伸略有彎曲之勢,走向在北北東至北北西之間,傾向北東或北西,傾角55°~75°,破碎帶寬20~30m,東盤以會理群變質岩係為主,西盤以閃長岩為主。斷裂屬壓扭兼平推性質,為全新世活動斷裂,曆史上曾多次活動,晚第四紀該斷裂有明顯的活動顯示,特別是魚鮓至新九段,並於1955年發生了魚鮓6.7級地震。
北東向斷裂以納拉箐及倮果斷裂為代表,均為壓扭性質。納拉箐斷裂帶北起二台坡,南經弄弄坪過金沙江沿納拉箐溝延出市區,全長74Km;走向北東15°~40°,傾向南東,傾角40°~80°,近年沿斷裂帶曾發生過多次微震,最大震級為2.7級,對礦區無影響;倮果斷裂帶北起老王崖、南經倮果至棉紗灣,全長25Km,總體走向為北東27°,傾向北西,傾角65°~80°;老王崖至倮果一帶上盤為侏羅係地層,下盤為中生代花崗岩;金沙江以南上盤以閃長岩及混合岩為主,下盤為石英閃長岩;該斷裂活動性較納拉箐斷裂更弱;距離寶鼎礦區最近的斷裂為納拉箐斷裂,在東側約6km,對寶鼎礦區影響較小。礦區西邊主要構造斷裂為灰槽子--布德斷裂,屬於海西後期北北東構造體係,此斷裂在第四紀晚期以來沒有明顯的活動和變化跡象,對整個礦區的穩定性不會產生直接
第五節 礦井排水設施能力
礦井為平硐開拓,僅在雨季有少量湧水,各采掘工作麵湧水通過水溝自流至地麵。正常湧水量2.3 m3/h,最大湧水量11.2m3/h;主水溝斷麵為0.04m2,排水能力50m3/h,能滿足20h內排出礦井24h最大湧水量的規定。
第二章 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
第一節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階段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成果評述
(一)普查
1958年提交了《永仁煤田納拉箐礦區普查勘探地質報告》,並初步將礦區劃分成五個井田(圖1-3)。由於鑽探工程質量低劣,鑽孔未進行測井,地質研究程度較差等原因,雲南省儲量委員會審查時將其工作程度降為預查。
(二)詳細勘探
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的開始,開發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和寶鼎礦區煤炭資源正式納入國家計劃。1964年,地質部和煤炭部分別以“地質部(64)地字第70號”、“煤炭部(64)煤發字第3003號”聯合下文,征調地質隊開展寶鼎礦區地質勘查大會戰,分別對A48~A5線700m標高以上、A5~A9線1020m標高以上、A9~A18線1220m標高以上進行詳細地質勘查。
1966年4月~1967年3月,地質部九隊進入本區,開展了灰家所(Ⅰ)井田詳細勘查。完成鑽探25493m/69孔;坑探3459m;淺井508m;槽探5164m3;1:5000地質測繪14.8km2;1:5000水文地質測繪4.5km2。於1966年7月1日提交了《渡口煤田寶鼎礦區灰家所(Ⅰ)井田詳細勘探地質報告》。國家儲量委員會辦字67(第二)號文審查通過,批準A+B+C級儲量12228.72萬t。
2010年1月,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對老花山煤礦進行了儲量檢測,編製了《攀枝花市揚帆工貿有限公司三十九處煤礦2009年度礦山資源儲量檢測報告》,至2009年11月,礦區累計探明儲量46.365萬噸,其中曆年動用儲量為40.985萬噸,保有儲量5.38萬噸。
第二節 礦區物探工作評述
渡口煤田寶鼎礦區灰家所(Ⅰ)井田物探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4~1967年間,雲南省地質八、九、十隊在淺部共施工鑽孔239個,鑽尺90365m,均進行了地球物理測井,完成83934實測米。
1999年1月~2003年,四川省煤田地質局141隊在大箐向東翼深部施工鑽孔4個,完成地球物理測井3609實測米。
測井使用的儀器為PSJ—I數字采集記錄儀。所測物性參數有自然電位、視電阻率電位、自然伽瑪、伽瑪伽瑪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了井斜、井溫、井徑測量。對所獲資料按《煤田地球物理測井規範》(DZ/T0080—93)和《煤田勘查鑽孔測井工程質量標準》進行驗收評級,其結果見表2-1。
三十九處煤礦未進行過單獨的物探工作。
第三節 水文地質和防治水工作綜合評述
一、 礦井建設時期的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1、水文地質調查與修測
水文地質調查與修測首先收集了曆年降雨量、降雨強度、礦井湧水量資料,在充分了解了礦區總體水文地質麵貌及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了生產井和老窯采空區的積水情況及近年來礦井湧水量與動態變化、礦坑水排泄方式、井下出水點層位、位置、標高、特征及發育規律、礦井突水情況、瞬時突水的水源、通道、水頭壓力及致災情況調查,在礦井調查的同時按水文地質現象的不同,開展主要運輸巷道及石門的水文地質編錄工作。
在此基礎上調查了泉、井水的流量、水溫、水質,出露的層位、位置、標高、含水層岩性及厚度;調查了河流、溪溝水的流量、水溫、含沙量、沿途出露地層的層位、岩性及滲漏情況。根據其分布和水質變化情況選擇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溪溝、泉、井及礦井出水點作為水樣采樣點;調查了水庫、池塘的位置、水位標高、蓄水量、所處地段的層位、岩性及滲漏情況。
為03manbetx 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向深部的變化,在鑽孔湧、漏水井段進行了節理、裂隙率統計。在河床基岩裸露、褶皺、斷裂帶附近進行了節理、裂隙密度統計,並調查了其性質、發育層位、充填情況、填隙物等。
所有水文地質點均進行詳細的紀錄,並采用儀器測量或手持GPS定位,觀測內容均反映到水文地質圖上。
2、地表水、地下水動態觀測
為了解地表水與地下水以及各含水岩組之間的水力聯係,根據動態變化03manbetx 其運動規律。選擇具代表性的重要泉井、老窯、生產礦井和河流進行動態觀測,作業方法按《煤炭資源地質勘查地表水、地下水長期觀測及水樣采取01manbetx 》的要求進行,觀測方法均以浮標法和堰測法為主。每月觀測三次,雨季加密觀測。
二、 以往的水文地質和防治水工作
多年來我礦在防治水工作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防治水原則,以消除隱患、確保安全為目的,抓好技術指導監督和現場管理兩大環節,對礦井水害進行綜合防治,杜絕了水害02manbetx.com 發生。主要做了下列一此工作:
1、建立了由礦長負責的礦井防治水領導機構,製訂了各級礦井防治水崗位責任製和防治水管理辦法,編製了《防治水隱患排查製度》、《防治水預測預報製度》、《探放水管理製度》等防治水管理製度。
2、初步查明區內各含水岩組賦存條件、含水空間分布特征、裂隙發育特征及富水性,查明采礦所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補、逕、排條件的變化。詳細收集相鄰礦井的開采資料,初步查明其采空區的分布範圍、采空麵積與積水情況。係統收集相鄰礦井礦坑湧水量資料 ,詳細了解出水點的位置、湧水量、動態變化與所處的含水層的位置,03manbetx 其與地表水、含水層和地質構造的關係,初步查明礦坑水的補、逕、排關係及其動態變化。在仔細03manbetx 研究本次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對礦區下步的水文地質工作及防治措施提出建議。為指導今後安全生產及水害防治提供依據
3、每月對現有工作麵及即將開工的工作麵進行地質、水情水害預報工作。對重點頭麵和地質及水文情況情況異常的頭麵除例行地質預報外還專門發送該工作麵的安全隱患通知書,以強調安全事項。同時對上一月所作的預報進行總結和修正。
4、我礦地麵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雨季到來之前,組織有關人員對礦區範圍及周圍的地表進行認真查看,了解煤層露頭、透水岩層、塌陷區、地麵防治水工程等情況, 對塌陷裂縫和廢棄的小煤窯等,可能在地麵形成塌陷坑和較大的縫隙,極易成為雨水或地表水流入井下的通道,及時排除積水,同時進行填堵。在井口及工業場地等咽喉與腹地,挖排洪溝等。
5、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防治水原則,對存在的影響,采空區、舊巷影響和水文地質情況、瓦斯異常情況的工作麵實施探放水及探放瓦斯鑽孔施工工作。
第三章 地質概況
第一節 地層
區內地層簡單,出露地層為三疊係上統大蕎地組(T3d)之第七(T3d7)、第八煤段(T3d8)。沿溝穀、坡地有少量的第四係殘坡積分布。
第七段(T3d7):上起18-1煤層頂板粗砂岩底界,下至24-4煤層底板。出露於礦區北部。厚90~220m,一般162m。
岩性以灰、深灰色中~厚層狀粉砂岩、砂岩為主,夾深灰色薄層泥岩、灰色巨厚層狀含礫砂岩及細礫岩,富含菱鐵礦結核。
第七段沉積期基本繼承了第六段沉積期的沉積體係和古地理格局。含煤性好,計12層,均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編號為18-1、18、21-2、21-3、21-4、22-1、22-2、24、24-1、24-2、24-3、24-4煤層。
第八段(T3d8): 上起9#煤層頂板粗岩底界,下止18-1煤層頂板粗岩底界。出露於礦區南部。厚126~318m,一般190m。
岩性以淺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岩、砂岩為主,夾灰黑色薄層泥岩及巨厚層狀細~中礫岩,底部夾白雲岩屑粉砂岩及厚層狀含礫粗粒砂岩,富含菱鐵礦結核。層理發育,中~粗粒砂岩中常見大型交錯層理。底部礫石成分較特殊,以白雲岩為主。與下伏地層常呈衝刷接觸。
含煤18層。其中大部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11層,編號為 9、10、12、13、14、15-3、15-4、15-5、15、17-1、17#煤層,煤層結構一般較複雜。穩定性較好的煤層多位於中、下部。
三疊係上統大蕎地組(T3d)地層的主要岩性為灰色、灰綠色中粒砂岩、粗砂岩、含礫砂岩和礫岩為主,夾少量細砂岩、粉砂岩、泥質粉砂岩等。
第二節 構造
渡口煤田寶鼎礦區灰家所(Ⅰ)井田基本構造形態為一北端封閉、向南西傾沒的向斜,地層走向NNE,傾角一般25~40°,由北往南逐漸增大,局部達70~90°。
三十九處煤礦位於渡口煤田寶鼎礦區灰家所(Ⅰ)井田,礦區地質構造簡單—較複雜,礦山的主采煤層位於F33斷層之上下盤。
1、褶皺
區內發育有6號背斜和6號向斜,煤層走向變化大,6號背斜西翼煤層的傾角較大,在450 —480之間,東翼煤層傾角為300左右。
2、斷層
F33號逆斷層位於6號向斜軸部,垂直斷距在50米內,延伸長,影響煤層眾多。礦山範圍內影響的煤層斷距均小於30米。
第三節 煤係特征
灰家所(Ⅰ)井田區內主要含煤地層為大蕎地組,總厚1876m。岩石類型較複雜,以砂岩和礫岩為主,其次為粉砂岩、泥岩、煤和極少量化學岩。下部岩性以砂岩、粉砂岩為主,夾薄層泥岩和煤層;中部以砂岩為主,次為粉砂岩,夾礫岩、泥岩及煤層;上部以礫岩為主,次為砂岩,局部夾粉砂岩及煤層。根據岩性及沉積規律將大蕎地組劃分為十一個段,其中在本礦區範圍內出露有三疊係上統大蕎地煤組(T3d)之第八段、第九煤段。
本礦開采範圍內有15#、17#、18#、20#、21-1#、21-2#、21-3#、21-4#、22-1#煤層共9層可采煤層出露,其中15#、22-1#煤層為準采煤層,煤層均賦存於上三迭統大蕎地組地層中。礦區內準可采煤層特征如下:
15#煤層:層位較穩定,結構較為複雜,一般分為兩個煤層,每一煤層的厚度為1.20—1.50m,平均厚度1.40m。含夾矸一層,厚0.10m,岩性為黑色薄層狀泥岩。煤層頂板為深灰色—灰黑色薄層—中厚層狀泥質粉砂岩夾煤線,平均厚2.90m,之上為灰色中厚層狀粉砂岩;底板為灰色—深灰色中厚層狀粉砂岩。傾角一般30°。至Hlb#煤層間距一般23—8m。
22-1#煤層:較穩定,結構簡單,為單一煤層,厚度為1.35—1.45m平均厚度1.40m。煤層頂板為灰色薄層—中厚層狀粉砂岩,厚度為1.00—2.30m,平均1.70m,底板為深灰色中厚層狀粉砂岩。傾角一般350。至21-4#(G4a-1)煤層間距2.40—0.20m。
第四章 區域水文地質
三十九處煤礦位於灰家所(Ⅰ)井田已經開采結束的三采區、九采區西翼,屬該水文地質單元。現將灰家所(Ⅰ)井田區域水文地質敘述如下:
一、地形、地貌及河流
礦區位於金沙江以南,地形南高北低,山勢陡峻,溝穀發育,地表坡降較大,屬溝穀侵蝕強烈的中山地貌。呈南北向兩山夾一穀的負地形。區內溝穀切割較深,縱橫交錯,溝穀大部分以衝溝為主,溝側陡峭處基岩裸露,土體以基岩風化土壤為主,厚度1~3米。礦區植被覆蓋較高,多為灌木,雜草叢生,灌木以青杠樹為主,緩坡處有少許旱地。礦區地勢南高北低,最高標高1400m,最低1100m,相對高差300m。井口標高為+1150m。金沙江最低侵蝕麵為+1006m。
區內地表溝穀縱橫,平麵上呈樹枝狀。地形坡度大,地表水流暢通。礦區內無地表幹流及其它地表水體。
二、區域水文地質單元的劃分
灰家所(Ⅰ)井田從水文地質角度判斷,在區域上屬於一個天然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北以金沙江為界,東以納拉箐斷裂為界,西至侏羅係地層底界,東西兩界向南延至雲南省永興街處交彙,形成似倒三角型的完整水文地質單元(圖4-1),即大箐向斜水文地質單元,麵積約270km2。該水文地質單元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區域地表排泄基準麵由金沙江所控製。
三、主要複合含水層組特征
灰家所(Ⅰ)井田區內主要複合含水層組為大蕎地組,為多旋回沉積的碎屑岩,即由不同粒級的礫岩、砂岩及泥岩頻頻疊置而成,含、隔水層交替出現。地下水賦存於碎屑岩裂隙及層間裂隙中,以自流傾斜盆地的形式賦存(見下圖)。現自上而下對主要複合含水層組富水性分述如下:
(一)侏羅係下統馮家河組(J1f)
出露於礦區西部,厚度300~1616m,以暗紫紅色泥岩為主,夾紫灰色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含礫粗粒石英砂岩。含裂隙水,泉流量一般0.01~0.1 L/s,抽水試驗單位湧水量0.0003 L/s•m,滲透係數0.0008 m/d,視為相對隔水層。
(二)三疊係上統寶鼎組(T3bd)
近南北向呈長條形出露於礦區西及南部。分為三段(T3bd1、T3bd2、 T3bd3),第一段厚度185~350m,為灰色巨厚層狀巨~粗礫岩、砂岩組成;第二段厚度約232m,為灰色中厚層狀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第三段厚度約1010m,下部為灰白色、灰色薄~厚層狀細~粗粒石英砂岩,上部為灰白色、灰黃色中厚層狀細粒石英砂岩、泥岩,含裂隙水;泉水流量一般0.021~0.80 L/s,單位湧水量一般<0.1 L/s•m,為富水性弱的裂隙複合含水層組。
(三)三疊係上統大蕎地組(T3d)
廣泛出露於礦區內,厚度163m。以中~粗粒砂岩、含礫粗粒砂岩為主,次為細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煤多層。含裂隙水,泉水流量一般0.0011~1.086L/s,單位湧水量0.000174~11.6L/s•m,為富水性弱~中等的裂隙複合含水層組。
三十九處煤礦處露地層屬該地層之七、八段。
(四)三疊係上統丙南組(T3b)
僅在北東部邊緣及金沙江北岸有出露,厚度0~280m。為紫紅色、灰紫色細~中粒砂岩、礫岩夾粉砂岩與泥岩,頂部夾泥灰岩。含裂隙水,泉點出露少,流量<0.1 L/s,單位湧水量一般0.1 L/s•m,為富水性弱的裂隙複合含水層組。
第五章礦井水文地質
第一節井田水文地質邊界及其水力性質
一、隔水邊界
1、北部邊界:金沙江近似平行岩層走向流徑於可采煤層(D1)邊界之外,A、B煤段岩層之上,其間有多級隔水層迭迭隔水,構成天然的隔水帷幕。
2、南部邊界:以15-5~15-3#層為核心的一套粉砂岩、砂質泥岩夾煤層,厚1.6m-4.8m作為礦區南部隔水邊界。
二、供水邊界
區內無河流及其它地表水體,供水邊界離本礦範圍較遠,大氣降水滲透補給的動儲量和賦存在含水層中的靜止儲量,為礦坑主要充水水源。井田內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也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但因本區屬構造剝蝕地形,坡角大,基岩風化程度輕,衝溝陡峻。切割深,基岩湧透性弱,並因幹、雨季分明,大氣降雨幾乎在6~10月全以暴雨形式下降,不利於地表水的下滲,滲入地下者,也絕大部分未到達地下水位以前,即在淺部迅速向溝穀內排泄,因而,井田內地下逕流量小。
第二節含水層
第四係,零星分布於河穀、衝溝及地形低窪處,麵積小,厚度0~40m,含少量的孔隙潛水,屬強透水性的弱含水層。
三疊係上統寶鼎組、大蕎地組,為本區主要含水組。即係多旋迴沉積的碎屑岩及少量有機岩組成的裂隙層間水含水組,每一旋迴由粗~中~細~泥岩煤組成。一般以煤層為核心,與上下泥岩、粉砂岩組成隔水層,以細、中、粗粒砂岩、礫岩等組成含水層,因此含水層與隔水層頻頻疊置,各達33層之多,單層厚度一般25m。
在含煤段劃分的基礎上,依據含、隔水的排列形式,厚度變化,岩石的粒度、以及含水裂隙的發育程度、含水特征等綜合因素確定,將巨厚多旋迴構造的含水岩係分為六個含水組,含水層則以頂底板煤層編號為代號。隔水層由煤層及頂底板粉砂岩及泥岩構成。含水層則兩隔水層之間的細~粗粒砂岩及礫岩裂隙組成。
灰家所(Ⅰ)井田主要分為六個含水組,編號從Ⅰ至Ⅵ。三十九處煤礦主要為第Ⅲ含水組。現將其所屬含水組及其上下含水組分述如下:
1、第Ⅱ含水組(T3d10+T3d9)
該含水組由大蕎地組十、九段組成,岩性以細—中礫岩、細—粗粒砂岩為主,厚194~373m,一般厚277m。上至1號隔水層底板,下至9號煤底板。該組含煤24層,主要含水層,1~3、5~6、6~9號。主要隔水層4、5、6、9號。其它為次要含、隔水層,因厚度不均,時厚時薄或尖滅,極不穩定故未統計。分布、厚度及特征見表:
含水組出露標高為+1043~+1500m,分布於礦區南部,為順向坡,植被有零星灌木。經調查地表無泉眼出露。
該組在標高+1307.86~+721m進行專門抽水試驗,單位湧水量和滲透係數:在標高900m以上分別為0.0029 l/s.m,0.147 m/d;以下分別為0.0029 l/s.m,0.000242 m/d。
以上資料說明該含水組富水性弱。水質類型為碳酸氫鹽鉀鈉水;碳酸氫鹽鈣鎂水。
2、第Ⅲ含水組(T3d8+T3d7)
大蕎地組八、七段,岩性以細—粗粒砂岩、粉砂岩為主,夾泥岩、砂礫岩及細礫岩,厚度216~538m,一般厚352m。上至9號隔水層底板,下至24-4號隔水層底板。含煤33層,占地層厚度的45~54%。其中厚度較大,分布較穩定的含水層有14~15、17~18,隔水層有12、15、24-4號。其它含、隔水層厚度變化大,岩石粒度粗細及岩性交替頻繁,而且不連續甚至尖滅,現將該含水組內的主要含、隔水層分述見第Ⅲ含水組主要含、隔水層一覽表
第Ⅲ含水組主要含、隔水層一覽表
含水組出露於礦區北部。出露標高+1130~+1350m。露頭多為陡峭山坡,向斜轉折端為逆向坡,受水條件較差,植被為零星灌木。
該含水組在標高+1426.21~+767.30m專門抽水試驗孔,單位湧水量0.0002~0.0795 L/s·m,滲透係數0.00005~0.0492m/d。經調查地表無泉眼出露。。
該含水組裂隙發育不連續,各含水層之間水力聯係差,受構造和岩性控製,深部賦存於裂隙中的地下水具封閉性、承壓性。隨深度的增加富水性減弱,屬富水性弱~極弱含水組。
水質類型為碳酸氫鹽鉀鈉水;碳酸氫鹽鈣鎂水。
綜上所述,一般含水層距上下可采煤層0~10m,最厚20~24m。富水性、導水性均為弱到極弱。含水組的岩石粒徑從上到下,從南到北,由粗到細。裂隙發育從淺到深由大變小,從密集到稀疏,分布極不均一,各含水層之間無水力聯係,各成為獨立的逕流係統,加之地形高差大,構成水壓差大的高承壓弱含水岩係。
第三節 隔水層
礦區內岩層係由一套碎屑岩及少量有機岩組成的多旋回沉積的弱含水岩係,一般以煤層為核心及泥岩、粉沙岩等細岩組成隔水層,以中、粗粒級以上的粗岩組成含水層。第Ⅲ含水組含、隔水層厚度、排列受岩性及旋回結構控製,因此,含、隔水層多達7層,單層厚度數米至30m。裂隙發育程度受岩性、構造及埋深等因素控製。即裂隙在褶曲軸部以及斷層附近較為發育。隨著埋藏深度的遞增,裂隙發育深度、強度遞減。岩層富水性及導水性弱,各含水層(組)之間無水力聯係,構成獨立徑流係統。加以地形高差大,各含水層水壓差大、水頭高,構成多層高承壓弱含水岩係。為一“含水層下限較深,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水文地質單元。隔水層以煤層編號為代號。
第四節 礦井充水條件
一、地下水
當坑道一揭露含水層,賦存在岩層含水裂隙中的地下水就向礦坑中運動。由於含水層的單層厚度較小,地下水動力補給來源有限,因此,水量隨時間的增長迅速減退。
二、周期性降水滲入補給
這部分水是礦井充水的主要來源。它向礦井運動的形式有以下兩種基本情況。一是滲入礦井以外,地下水分嶺以內的含水層向礦井運動。二是呈動力滲透形式流入采空區,流入礦井的水量在開拓初期,以前者為主。隨著采空區麵積的增加,以後者為主。其動態變化受降雨強度及季節性的控製,尤其是隨著開拓麵積的增加而變得越明顯。
三、地表水體對礦井的補給
礦區內無地表水體。
四、老空
礦區內無老空及老窯;礦區以外除攀煤集團花山煤礦及揚帆公司道中橋煤礦的采空區外,無其它老空及老窯,因其所采層位與本礦不同,且老空範圍清楚,所以對本礦開采不構成威脅。
五、地麵塌陷
隨著采動變化、地麵塌陷區增加、麵積擴大;湧水通道和強度相對增加,大氣降水後,加速水量滲透進入礦井。經調查地表未發現有采空塌陷坑。
第五節 斷層富水性
經勘探和生產,礦區內未發現落差大於5.0m的斷層。
生產中揭露的小沿斷層,斷層帶不存在明顯的水文地質現象,無特殊水文地質異常,斷層的富水性、透水性微弱,無明顯的破碎帶,斷層的富水性、透水性,一般不超過圍岩的富水性和透水性。
第六節 礦井充水狀況
礦區為典型的以大氣降雨為主的充水礦床。隻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季節變化係數直接反應出礦井在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正常湧水量和降雨量的關係。用礦井2009年以來實測礦井湧水量和降雨量資料分析,以找尋礦井正常湧水量的變化規律,對預測今後礦井湧水量和預防洪水期湧水量有著重要作用。井田內含水岩係屬弱含水岩層,在掘進過程中,在過含水層時,巷道有淋水、突水現象,一般很快減少並逐步幹枯。在采煤過程中,由於開采壓力對頂板含水岩層的破壞,局部有淋水現象。
三十九處礦井各水平曆年湧水量
第六章礦井水文地質類型
第一節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評價
一、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
1、含水層性質及補給條件
井田內含水岩係為一套碎屑岩以及少量有機岩組成的多旋回弱含水層岩係。岩層的單位湧水量0.000174—0.8320升/秒.米,滲透係數0.0000115—0.8139米/晝夜。煤層露頭多數被粘土所覆蓋,但覆蓋較薄,山坡上雜草叢生,有少量灌木生長。區內地形複雜,衝溝發育,相對高差大,利於地表水的迅速排泄,基岩風化度輕,多裸露,透水性弱,不利於地表水的補給。
金沙江從井田北部邊界流過,河流標高為+1004.2—+1021.8米,摩梭河平均標高+1028.01米,在礦區西部;摩梭河河為季節性河流。礦井現生產水平標高高於區內侵蝕基準麵。礦井開采最低標高為+1150米。
井田內組成含煤岩係岩性以中、粗粒砂岩為主,細砂岩、粉砂岩、煤和泥岩次之,礦區內無灰岩出露。
2、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
礦區內根據可采煤層的分布、含煤岩係的富水性,隔水層的分布等,含水岩係隻有第Ⅲ含水組;現將第Ⅲ含水組的湧水量、單位湧水量、滲透係數列表如下:
礦井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補給條件差,補給來源極少。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二、礦井及周邊小井分布狀況
礦區內無老空及老窯;礦區以外除攀煤集團花山煤礦及揚帆公司道中橋煤礦的采空區外,無其它老空及老窯,因其所采層位與本礦不同,且老空範圍清楚,所以對本礦開采不構成威脅。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第十三條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三、礦井湧水量
礦井為典型的以大氣降雨為主的充水礦床。隻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礦井湧水量與降雨量的大小關係密切,雨季降雨量大小與礦井湧水量大小成正比。礦井湧水量在大量降雨1-2月後就明顯增大,礦井最大湧水量8.6m3/h、最小湧水量0.7m3/h,平均湧水量4.6m3/h。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四、突水量
礦井建礦開采以來,未發生過突水02manbetx.com
,無>60 m3/h的突水,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五、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
井田內含水岩係屬弱含水岩層,在掘進過程中,在過含水層時,巷道偶有淋水現象,一般很快減少並逐步幹枯。與花山礦采取留設隔離煤柱,在掘進時,接近可疑區,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原則來防止水害02manbetx.com
。
在采煤過程中,由於開采壓力對頂板含水岩層的破壞,局部有淋水,一般很快減少並逐步幹枯,對采煤工作沒有影響。
綜上所述,礦井水害對采掘工程沒有影響。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六、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
礦區地形高差大,礦區內沒有威脅采掘工程的含水流沙層、灰岩溶洞或暗河等水文地質現象存在,防治水工作以井下為主。礦區與花山礦采取留設隔離煤柱和“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原則。雨季到來之前,對塌陷裂縫可能在地麵形成塌陷坑和較大的縫隙,極易成為雨水或地表水流入井下的通道,及時排除積水,同時進行填堵。所以礦井防治水工作較簡單。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二條(表2-1)的規定,劃分為簡單。
第二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中第12條的規定,依據三十九處煤礦含水組的富水性及補給條件,周邊小井分布狀況、礦井單位湧水量、突水量、采掘工程受水害程度和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水文地質資料,實事求是地加以綜合評定:擬定三十九處煤礦的水文地質類型為簡單。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附圖
1、礦井充水性圖(1:2000)
2、曆年降水量、礦井湧水量、采空區麵積相關曲線圖
3、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1:2000)
4、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1:200)
5、礦井水文地質剖麵圖(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