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禾煤業煤礦改擴建項目職業衛生專篇
大金禾煤業煤礦改擴建項目職業衛生專篇
目 錄
第一章 編製依據 1
第二章 項目概況 9
第三章 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評價30
第一節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30
第二節 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37
第三節 接觸各種職業病危因素作業人員情況 42
第四節 類比03manbetx 43
第四章 采取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及性能和預期效果 51
第一節 總平麵布置 51
第二節 生產工藝及設備布置 52
第三節 建築衛生學設計53
第七節 高溫防護、礦井火災02manbetx.com 及放射線危害預防措施 65
第八節 采光、照明 67
第九節 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誌 69
第十節 職業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 71
第五章 根據生產車間衛生特征分級,確定輔助用室及衛生設施數量 72
第一節 輔助用房及衛生設施設置要求 72
第二節 輔助用房及衛生設施設置 72
第三節 應急救援 73
第六章 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組織管理76
第一節 職業病防治機構設置 76
第三節 職業危害管理檔案 79
第四節 應急救援製度79
第五節 職業健康監護 79
第七章 職業衛生防護措施投資概算 82
第八章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83
第九章 結論 85
第一章 編製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4.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2006年7月27日,衛生部令第49號);
5.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衛法監發2002年63號);
6. 《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1996年勞動部第3號令);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法》(89年主席令第22號);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1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12. 《使用有毒物質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13.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印發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的通知》(安監總煤調[2010]121號)
14. 《關於切實加強全省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晉煤勞發[2011]1499號);
15.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關於煤礦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規定》(晉煤勞發[2011]1516號)。
二、標準、規範
1.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
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07);
3.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4.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
5.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GBZ188-2007);
6. 《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範》(GBZ/T194-2007);
7.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衛法監發[2002]63號);
8. 《以噪聲汙染為主的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18083-2000);
9.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06);
10. 《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範》(GB50215-2005);
11.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50057-2010);
12. 《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範》GB50058-1992;
13. 《煤礦安全01manbetx 》(2011年版) ;
14. 《工業企業噪聲控製設計規範》(GBJ 87-1985);
15. 《工業企業廠內鐵路、道路運輸01manbetx 01manbetx 》(GB 4387-2008);
16.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019-2003);
17. 《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
18.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
19. 《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範》(GBZ/T223-2009);
20. 《工業企業總平麵設計規範》(GB50187-93);
21. 《建築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
22.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04);
23. 《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12801-2008);
24. 《礦井通風安全裝備標準》(GB/T50518-2010);
25. 《壓縮空氣站設計規範》(GB50029-2003);
26. 《鍋爐房設計規範》(GB50041-2008);
27. 《帶式輸送機工程設計規範》(GB50431-2008);
28. 《煤礦井工開采通風技術條件》(AQ1028-2006);
29. 《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規範》(AQ1020-2006);
30. 《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051-2008);
31. 《煤礦采掘工作麵高壓噴霧降塵技術規範》(AQ1021-2006);
32. 《煤礦井下消防、灑水設計規範》(GB50383-2006);
33. 《煤炭工業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T50466-2008);
34. 《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
35. 《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國經貿[2000]189號);
36. 《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範》(GB/T11651-2008);
37.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2002);
38. 《聲學 低噪聲工作場所設計指南 第2部分》(GB/T17249.2-2005);
39. 《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 危害告知規範》(GBZ/T203-2007);
40. 《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 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41. 《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42. 《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範》(衛生部1999年12月24日發布);
43.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專篇編製規範》。
第二章 項目概況
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由原平陸縣大窪煤礦兼並重組而成。這次企業兼並重組整合為單獨保留礦井,原兼並重組整合前名稱為平陸縣大窪煤礦,這次名稱核定為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行政區劃隸屬於平陸縣三門鎮管轄,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設計能力為600kt/a。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設計生產能力:600kt/a;
2.井田開拓方式:斜井-平硐聯合開拓;
3.井巷工程量:5950m(新增);
4.工業建築總體積10702m3,新增體積8477.7m3,利用原有建築體積2224.3m3。棧橋總長度166.0m;行政及福利建築麵積4548.2m2,其中利用原有建築麵積106.6m2,新增建築總麵積4441.6m2;
5.礦井在籍人數:486人;
6.原煤生產工效:5.65t/工;
7.本礦原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本次設計新增固定資產13319.32萬元。其中井巷工程8193.77萬元,土建工程838.44萬元,機電設備購置2617.95萬元,安裝工程1002.7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668.00萬元。
8.噸煤投資:219.96元;
9.建設工期:27個月;
10.原煤噸煤成本:143.73元;
11.投資回收期:2.3a。
二、礦井所在區域地理概況及經濟發展狀況
一、交通位置
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位於平陸縣三門鎮徐滹沱村附近。行政區劃屬平陸縣三門鎮管轄,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兼並重組後井田地理坐標為:
東經:111°21′10″--111°22′41″
北緯:34°49′16″--34°50′05″
井田東西長1.485km,南北寬2.325km,麵積3.0053km2。
井田由平陸縣大窪煤礦、三門煤礦和部分新增區組成。井田東麵有關窯煤業有限公司,其它方向為無煤區。
井田北界外有風(陵渡)南(溝)公路通過,其間有鄉鎮公路與該公路相接,通過風南公路向西約25km可達平陸縣城與運(城)三(門峽)高速公路相接,由運三高速公路可達大(同)風(陵渡)高速和南同蒲鐵路運城火車站,向南經黃河大橋可達河南省三門峽市,東經南溝渡口到河南澠池縣與隴海鐵路及寶(雞)鄭(州)高速公路連通。交通較為便利。
詳見交通位置圖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於中條山南麓,黃河北岸,隔黃河與河南省為鄰,為低山丘陵為主的侵蝕山地地貌,俗有“平陸不平溝三千”之稱,井田內溝壑縱橫,地形複雜,總的地勢為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井田西北角,標高531.0m,最低點位於井田南部,標高295.0m,最大相對高差236.0m。
三、河流水係
井田內地表河流不發育,大小溝穀平時基本無水,隻有雨季時才有洪水沿溝排泄,向南0.5km注入黃河,屬黃河水係。井田南部黃河曆年來最大流量為20000m3/s,最小為400m3/s。
四、氣象及地震情況
區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400.2—809.3mm,平均565mm,年蒸發量大於1000mm;雨季一般多集中在7—9月。年平均氣溫13.7℃,最高在7—8月間,日最高氣溫達40℃,最低在12月至次年1月, 日最低氣溫-13.7℃。霜凍期在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全年無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凍土深度0.80m。風向以西北風為主,夏季多東南風及南風,年平均風速2.6—3.4m/s。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50011--2001《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劃分,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8度區,動峰加速度0.20g。
五、礦區工農業生產情況及煤炭生產建設情況
礦區地形大部分為相連的山峰和溝穀,土地貧瘠,農業生產產量很低,主要作物有玉米、穀子、高粱、小麥和一些油料作物。
礦區工業主要有采礦、電力、石料等。
第二節 兼並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
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由平陸縣大窪煤礦兼並重組整合而成,為單保礦井。
一、原平陸縣大窪煤礦
平陸縣大窪煤礦位於山西省平陸縣三門鎮徐滹沱村附近。行政區劃屬平陸縣三門鎮管轄,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4°49′17″--34°49′57″,東經111°21′31″--111°22′41″。根據2003年12月16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為該公司換發的采礦許可證(證號1400000331490),批準開采9、10、11號煤層,批準生產規模9萬t/a,井田範圍由下列坐標點依次連線圈定:
1、X=3854900.00 Y=19534600.00
2、X=3854900.00 Y=19532800.00
3、X=3856150.00 Y=19532800.00
4、X=3856150.00 Y=19534300.00
5、X=3855100.00 Y=19534300.00
6、X=3855100.00 Y=19534600.00
井田南北寬1.25km,東西長1.80km,麵積1.953 km2。
該礦於1994年建礦,1995年投產,屬鎮辦集體企業,設計生產能力9萬t/a,核定生產能力15萬t/a。該礦現采10號煤層,生產係統為聯合開拓,主斜井、副平硐。兩井口均位於井田東南部,該礦采煤方法為長壁式普采,爆破落煤,大巷料石砌镟,工作麵采用DZ25-25/100Q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1.0鉸接頂梁進行支護,工作麵最大控頂距4.2,最小控頂距3.2m,端麵距0.2m,放頂距1.0m,采高1.7m,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礦井采用中央並列抽出式通風(風機型號:2台FBCZ-6-N013型軸流風機,配YBFe200L2-6.22kw防爆電動機),礦井總需風量為23m3/s,該礦生產用水為礦坑水回收利用,基本滿足使用。距本井田工業場地2.2km處有三門35kv變電站1座,該變電站有兩回35kv供電電源,10kv為單母線分段,電源可靠,供電有保證;距本礦井工業場地21km處有平陸發電廠35kv變電站1座,該變電站有兩回35kv供電電源,10kv為單母線分段,電源可靠,供電質量有保證。礦井供電電源由三門35KV/10KV變電站517線路供給,輸電線路2.2km,為該礦主供電源。礦井自備有200kw發電機組作為保安電源。礦井正常湧水量120m3/d,最大湧水量240m3/d,井下排水係統采用Φ87×3.5型無縫鋼管,吸水管選用Φ108×4型無縫鋼管,排水管沿主平硐及暗斜井敷設2趟至地麵。正常及最大湧水時,均為1趟管路工作,1趟管路備用。井下供水及滅火采用地麵靜壓水池(200m3)。
該礦各井筒特征如下表。
二、原三門煤礦
該礦為鎮辦集體企業,1988年建井,副井因巷道坍塌於2002年報廢,原主井為現在副井,現主井2001年建井,2002年投產,2004年9月13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核發1400000421153號采礦許可證,批準開10、11號煤層,井田麵積0.3544km2,但省煤管局隻批準開采11號煤層,現采11號煤層,2004年采改後,核定生產能力為15萬t/a。該礦采用聯合開拓,主斜井及副平硐。主斜井擔負礦井原煤提升(運輸)和輔助提升任務,原煤提升選用膠帶運輸機,井下采用長壁式開采,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皮帶運輸,工作麵單體液壓支柱,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通風方式采用中央並列機械抽出式,低瓦斯礦井。
井田範圍由下列坐標點依次連線圈定:
1.X=3855125.00 Y-19532275.00
2.X=3855125.00 Y=19532800.00
3.X=3855800.00 Y=19532800.00
4.X=3855800.00 Y=19532275.00
井田 南北長0.675km,東西寬0.525km,麵積0.3544km。
批準開采10、11號煤層,為整合後關閉礦井。
第二章 兼並重組整合的條件
第一節 資源條件
一、井田地質勘探程度及地質報告批準文號
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位於平陸煤產地西部,以往地質工作較少,其中主要的地質勘探如下:
1.山西省地礦局214地質隊在曹川一帶(包括本井田)進行過鋁土礦產勘探,施工勘探了部分鑽孔,但距本井田較遠,對平陸煤產地煤層有所揭露。揭示了太原組煤層賦存情況,其中包括所含煤層的層位、厚度、結構、頂底板岩性等,為本井田煤炭資源開發提供了寶貴依據。
2.1983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局對平陸煤產地(包括本井田)進行了1:1萬地形圖調繪,1985年內已成圖。坐標係統為1954年北京坐標係,高程係統為1956年黃海高程係。後來平陸縣煤管局將1:10000地形圖放大成1:5000,並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地質填圖,所填繪的1:5000地形地質圖地質界線劃分合理,標注清楚,不足之處局部未對煤層露頭進行標定。
3.2004年山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隊對該礦進行了地形、地質和采掘工程測量。
4.2005年山西省煤炭地質公司編寫了《平陸縣大窪煤礦生產礦井地質報告》。該報告以晉煤地技評字[2006]827號文審批通過。報告中對本井田地層構造發育情況,煤層賦存情況及可采煤層煤質特征,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和煤層頂底板、瓦斯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進行了論述。
5.2005年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編製了《平陸縣大窪煤礦2005年資源/儲量檢測報告》,報告未在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評審備案,該報告提交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323.1萬t,保有資源/儲量為1255.8萬t,累計消耗資源/儲量為67.3萬t。
6.2007年3月山西克瑞通實業有限公司編製了《平陸縣大窪煤礦資源/儲量核查地質報告》。本報告正在審批中,截止2006年底,共獲的井田內9、10、11號煤層累計查明儲量1300萬t,保有資源/儲量1088萬t。
2007年8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質公司編製了《平陸縣大窪煤礦資源整合礦井地質報告》
二、地質構造
(一)區域地質
l、區域地層
區域內主要地層為石炭係和二疊係,以中奧陶係地層為基底。中生代燕山期花崗閃長斑岩,由井田外呈岩床狀大麵積沿石炭係太原組地層上部頂順層侵入太原組與山西組之間,9號煤層為天然焦煤。區內山梁部分及部分溝穀底部普遍被第四係地層覆蓋,一些溝穀底部及其兩側可見上第三係地層分布。
2、區域構造
本井田位於中條山南麓,垣曲褶皺帶南部。區域地層總向北東、傾向北西的單斜構造,在此構造形態上發育次級緩波褶曲及多組北東向斷裂構造。並有岩漿岩活動。
(二)、區域含煤地層特征
該區域為平陸煤產地,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係上統太原組和二疊係下統山西組,共含煤8層。
太原組:由灰黑色、灰色泥質砂岩、砂岩、石灰岩和煤層組成,底部為K1砂岩。層位穩定,標誌層明顯,是良好的對比標誌。共含煤6層,編號自上而下為9、10、11、12、13、15號煤,其中9、13號煤層為大部可采較穩定煤層,10、11、15號煤層為穩定可采煤層,12號煤層為不可采煤層,該組為主要含煤地層之一。
山西組:由灰黑色、灰色泥質砂岩,灰白色砂岩及煤層組成的濱海平原沉積,底部為K7砂岩。含煤2層,編號自上而下2、3號,其中2號煤層大部可采較穩定煤層,3號煤層為穩定可采。
(三)井田地質。
1.地層
井田地表大部分基岩出露,出露的基岩有二疊係下統下石盒子組,山西組及石炭係上統太原組。井田內發育地層從老到新依次為奧陶係中統馬家溝組、石炭係中統本溪組和上統太原組、二疊係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及第三、第四係地層,井田內發育有燕山期花崗閃長斑岩分述如下:
(1)奧陶係中統馬家溝組(02m)
灰黑色、灰色質較純厚層狀石灰岩,厚度大於100m,岩性為深灰色、厚層狀石灰岩夾薄層狀泥灰岩組成。
(2)石炭係中統本溪組(C2b)
平行不整合於下伏馬家溝組之上,主要由灰白色鋁土岩,深灰色鋁質泥岩、煤線及褐鐵礦組成。厚度6.00—12.00m,平均厚度8.00m,為井田含煤地層。井田東南部邊緣見出露。
(3)石炭係上統太原組(C3t)
為井田內主要含煤地層。上部由於受岩漿岩侵蝕,殘留厚度28.00—51.53m,平均31.48m,由泥岩、砂質泥岩、石灰岩、鋁土岩及煤層組成。井田南部見出露。
(4)二疊係下統山西組(Pis)
該組為一套陸相含煤沉積地層,連續沉積於太原組之上,主要由中細粒砂岩、砂質泥岩組成,井田中大麵積出露,下部由於受岩漿岩侵蝕,殘留厚度52.0—85.0m,平均62.40m,含豐富的植物葉、莖化石。井田內有出露。
(5)二疊係下統下石盒子組(Pix)
連續沉積於山西組之上,該組為一套由砂岩、砂質泥岩及泥岩等陸相碎屑岩組成,該組地層上部被剝蝕。厚度平均69.00—93.26m’平均79.10m,井田內廣泛出露。
(6)上第三係上新統(N2)
主要為棕紅色粘土,底部含礫,礫石分選差,成份多為石英砂岩,厚度為0—30.0m。
(7)第四係中上更新統(Q2+3)
為淺黃色黃土、棕黃色粉砂土、亞砂土、亞粘土,垂直節理發育,廣泛分布於山梁山坡上,厚度為0—30.00m,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8)燕山期岩漿岩侵入體(Ys 8 sr)
主要為中酸性岩體,岩性為花崗斑岩一閃長岩係列,J頃層侵入太原組與山西組之間,使太原組上部與山西組下部缺失,侵入體厚度不等,最厚為0—180.0m,平均110.0m。井田廣泛分布。
2、含煤地層
井田內含煤地層主要為太原組,本溪組含一層不可采煤層。
(1)石炭係上統太原組(C3t)
為井田主要含煤地層,屬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地層平均厚度為30.42m,底部為厚層砂岩、泥岩及煤層(9、10、11、12號煤層)和一層暗灰色石灰岩及黑色砂質泥岩、泥岩。
本組含煤4層(9、10、11、12號煤層),煤層厚度變化較大,其中10、11號煤層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層,9號煤層受岩漿岩侵蝕變為天然焦,12號煤層為不可采煤層。本組底部發育一層較穩定的中粒砂岩(K1),一般厚度為1.30—3.30m,平均厚度2.00m。與下伏本溪組呈整合接觸。
(2)石炭係中統本溪組(C2b)
岩性為泥岩、鋁質泥岩、鋁土岩、褐鐵礦,含煤一層(12號),厚度0—1.00m,平均0.60m,為不可采煤層。
3.構造
井田內地層走向為北東向,傾向北西向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一般在8°一17°之間。井田內共發育3條斷層,分述如下:
(1)、F1斷層
位於井田中部,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落差100米, 傾角80º,縱貫全井田,地表見出露。
(2)、F2斷層
位於井田東南部,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落差80米,傾角80 º,縱貫全井田,地表見出露。
(3)、F3斷層
位於井田東南部,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落差20米,傾角85 º,地表見出露,在井田內延伸長度約885米
4. 岩漿岩
中生代燕山期花崗閃長斑岩(Y 5 δ 31),由井田外呈岩床狀大麵積沿石炭係太原組上部地層順層侵入,岩體最厚約180m,岩體與地層接觸麵的產狀與地層產狀近於一致,傾向北西,傾角0°一20°邊部有淺褐色含鉀長石、石英角閃岩,中部呈灰綠色花崗閃長岩,含少量角閃石、斑晶主要為中長石。井田內地表出露的岩體於太原組9號煤層上層麵大麵積侵入,井田內大麵積分布。井田內花崗閃長斑岩岩床沿太原組中上部地層順層侵入,大部成為9號煤層的直接頂板岩石,9號煤為天然焦,煤層遭到破壞,呈雞窩狀或透鏡狀。
綜上所述,本井田內斷層發育,岩漿岩活動劇烈,構造屬中等類型。
三、煤層及煤質
(一) 煤層
1.含煤性
井田內主要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地層平均厚度為30.42m,共含煤4層,其中太原組10號、11號煤層穩定,為主要可采煤層,太原組9號煤,煤層由於受岩漿影響,變為天然焦,12號煤層為不可采煤層,煤層總厚度為4.94m,含煤係數為16.2%。
2.可采煤層
井田內可采煤層為9、10、11號煤層,均為井田內批采煤層。現將各煤層情況分述如下:(表4—1)
(1)、9號煤層(天然焦)
位於太原組地層頂部,煤層厚度一般為0.30—1.50m,平均1.23m,由於花崗閃長斑岩沿煤層頂麵以上地層侵入,使煤層遭到嚴重破壞,煤層呈雞窩狀,透鏡狀形式存在,煤層結構簡單,屬較穩定大部可采煤層,頂板岩性為花崗閃長斑岩,底板岩性多為泥岩。屬本礦局部可采煤層。
(2)、10號煤層
位於太原組中部,上距9號煤層9.0m,煤層厚度一般為1.50—1.90m,平均為1.64m,結構簡單,含一層夾矸,層為穩定,厚度變化不大,屬穩定可采煤層,頂板岩性為炭質泥岩,底板岩性為泥岩。為該礦現采煤層,亦屬本礦批采煤層。
(3)、11號煤層
位於太原組下部,上距10號煤層8.0m,煤層厚度一般為1.38—2.01m,平均1.67m,結構簡單,含一層夾矸,層位穩定,厚度變化不大,屬穩定可采煤層,頂板岩性為泥岩、粉砂岩,偽底為炭質泥岩(0.5m),直接底板岩石為泥岩。屬本礦批采煤層。
3.煤層對比
本井田內煤層對比的主要方法是:標誌層法、層間距法、煤層本身特征法。
(1)標誌層法
本井田K1、K7基本全區分布,層位穩定,厚度變化不大。
9號煤層受岩體侵入影響,已變成天然焦,全井田分布,為9號煤層對比提供了可靠依據。
K7砂岩為山西組與太原組分層的標誌層,全區穩定發育。
(2)煤層間距對比法
本井田 煤層間距較穩定,變化不大,為各煤層對比提供了依據,9號煤層至10號煤層間距一般為9m左右,10號煤層至1l號煤層一般為8m左右,間距變化不大,易於對比。
(3)煤層特征法
太原組9、10、ll號煤層厚度和結構差異明顯,11號煤層厚度平均為1.67m,含一層夾矸,9號煤層平均厚度1.23m,為天然焦,特征明顯。10號煤層平均厚度為1.64m。因此,該三層煤層厚度結構差異明顯,易對比。
(二)煤質
1、物理性質及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質
井田內10、11號煤層呈釉黑色,條痕為棕黑色、褐黑色、瀝青光澤,性脆,比重中等,硬度小,較鬆軟,參差狀斷口,裂隙發育。
(2)、宏觀煤岩特征
各煤層的宏觀煤岩特征基本相近,宏觀煤岩組分以亮煤、半亮煤為主,其次為暗煤、鏡煤及絲炭,且相互成層,亮煤次之。條帶狀結構,層狀至塊狀構造。宏觀煤岩類型屬半亮型煤,其次為半暗型煤。9號煤層為天然焦。
2.煤的化學性質
據2006年4月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對井田內10、11號煤層的測試資料並結合該礦及鄰礦以往測試的煤層煤質資料,對井田內批采煤層的煤質特征評述如下:
(1)、9號煤層
水 分(Mad,: 原煤 2.35—5.26%,3.20%;
灰 分(Ad): 原煤15.36—17.18%,16.24%;
揮發分(Vdaf): 原煤3.90—5.34%,4.96%:
全 硫(St.d): 原煤1.30—2.00%,1.56%;
發熱量(Qgr.d): 原煤27.88—32.51MJ/kg,平均29.92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2。
據《煤炭質量分級》GB/T15224—2004標準,該煤層屬低灰一中灰、中硫一中高硫之天然焦煤。
(2)、10號煤層
水 分(Mad): 原煤;0.60—0.96%,0.78%;
浮煤;0.60—0.92%,0.74%;
灰 分(Ad): 原煤;14.32—39.54%,18.23%;
浮煤;6.60—9.96%,8.24%;
揮發分(Vdaf): 原煤;12.80—18.18%,15.86%;
浮煤;12.22—19.97%,15.48%
全 硫(St.d): 原煤;1.25—2.60%,2.10%;
浮煤;0.96—2.42%,1.78%
發熱量(Qgr.d): 原煤25.33—33.52MJ/kg,平均29.13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4。
據《煤炭質量分級》GB/T15224—2004標準,該煤層屬特低灰——高灰、中硫—中高硫、高熱值一特高熱值之貧煤 。
(3)、11號煤層
水 分(Mad): 原煤:0.38—0.56%,0.44%;
浮煤:0.26—0.42%,0.32%;
灰 分(Ad): 原煤:15.41—31.54%,24.39%;
浮煤:5.68—8.76%,7.24%;
揮發分(Vdaf): 原煤;10.72—24.59%,16.37%;
浮煤;10.22—23.96%,15.68%
全 硫(St.d): 原煤;1.83—3.69%,2.34%;
浮煤;1.68—3.35%,2.28%
發熱量(Qgr.d):原煤26.38—33.59MJ/kg,平均29.99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5。
據《煤炭質量分級》GB/T15224—2004標準,該煤層屬特低灰——高灰、中高硫——高硫、高熱值一特高熱值之貧煤 。
3、煤種的確定及其依據
煤種確定依據為《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GB/T15224.1-2004、GB/T15224.2-2004和GB/T15224.3-2004。井田內煤類以貧煤、天然焦煤為主。
4.煤層的風氧化
在井田西南部及井田東南部有9、10、11號煤層露頭,煤層露頭處受到風氧化,煤質變劣,一般不超過30m,據調查,一般沿煤層露頭水平內推30m左右,煤質指標正常,將其劃為風氧化帶邊界。
5.煤質及工業用途
據煤類及煤質特征,9號煤層屬低灰一中灰、中硫一中高硫之天然焦,可作民用燃料,10號煤層屬特低灰一高灰、中硫一中高硫、高熱值一特高熱值之貧煤,11號煤層屬特低灰一高灰、中高硫一高硫、高熱值一特高熱值之貧煤,均可作為動力用煤。
四、井田水文地質
(一)地表水係
井田位於中條山南麓,黃河中遊東西向穀地段的北側,井田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溝壑縱橫,地形較為複雜,井田內地表河流不發育,大小溝穀平時基本無水,隻有雨季時才有洪水沿溝排泄,向南注入黃河,屬黃河水係。黃河水位高程在230m左右。
(二)井田主要含水層
1、奧陶係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
埋藏於井田深部,據區域資料,該含水層含水豐富,為井田主要含水層,區域水位標高隨黃河水位變化而變化,奧灰水水位標高一般為270m左右。
2、太原組石灰岩裂隙含水層
青灰色,厚層狀石灰岩,厚度1.00—6.00m,局部裂隙發含水性較好。
3、第四係鬆散砂礫孔隙含水層
主要分布於河床、衝溝兩側,為近代衝積砂礫層,透水性好,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徑流補給,厚度較大時,為含水較為豐富的砂礫孔隙含水層。
(三)隔水層
井田內主要隔水層為:
1.本溪組鋁質泥岩隔水層
由鋁質泥岩及鋁土礦層組成,厚度大,致密堅硬,裂隙不發育為良好隔水層。
2.中生代燕山期岩漿岩沿9號煤層頂順層侵入的厚達百米左右的岩漿岩,為良好隔水層。
3.石炭係、二疊係泥質岩隔水層
主要由具有可塑性的泥岩、砂質泥岩組成,各層砂岩及石灰岩間均有泥質岩分布,可起到良好的層間隔水作用。
(四)充水因素03manbetx
1.構造對礦床充水作用的影響
本井田內斷層發育,先後有三條大斷層,最大落差為100m,由於斷支的切割,破壞了各含水層之間的隔水層隔水性能,溝通了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係。
2.地下水與地表水的動態關係
地下水與地表水二者之間的動態關係是一般地表水發育時,則地下水的補給量增加,地下水量增大。尤其是洪水期過後的1-2個月。礦井淋水明顯增加,說明大氣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作用明顯,另一方麵礦坑外排水增加地表水的流量。
3.地下水的補、逕、排條件
井田內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目前開采10號煤層,煤層上部含水層補給來源主為大氣降水,其上有百米左右厚的岩漿岩隔水層存在,使得含水性減弱。
4.可采煤層充水因素
(1).頂板水
9 、10、11號煤層的井下湧水量主要來自頂板淋水,井筒湧水和巷道頂板滲水是構造礦坑水的主要來源。斷層導水也是礦井充水的主要素,目前井下正常湧水量為120m3/d,雨季時為240m3/d。
(2)、采空區、小窯破壞區積水
井田內9、10、11號煤層均已形成部分采空區,在井田東南角有小窯破壞區存在,采空區及小窯破壞區均有一定積水,經礦方調查,在9號煤層采空區範圍內,9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麵積24.7k(m)2,采空區積水量為1480m3,小窯破壞區積水麵積274.65k(m)2,積水量為16480m3,10號煤層小窯破壞區積水麵積305.03k(m)2,積水量為18300m3,11號煤層小窯破壞區積水麵積379.36k(m)2,積水量為22760m3。采空積水及小窯破壞區積水亦為井田充水因素之一。因此在今後采掘中應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後掘,先冶後采”的原則,做好對采空區積水的探防工作,防止發生透水02manbetx.com
。
(3)、奧灰岩溶水
井田西北部9、10、11號煤層底板標高低於奧灰水位標高,此處9、10、1l號煤層屬於帶壓開采煤層,在延伸開采此處煤層時,要注意井下隱伏構造(斷層、岩溶陷落柱)可能會將上下含水層溝通,存在突水的可能。
5.年湧水量變化情況
兩參加整合礦井均未對曆年湧水量進行過統計,據山西平陸大金禾煤業有限公司介紹,建礦初期湧水量較小,隨著開采範圍的擴大,產量的增加湧水量有所增加,近幾年正常湧水量120m3/d,最大湧水量為240m3/d,主要為頂板裂隙滲水。
6.礦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礦井生產開采以來,尚未發生水害02manbetx.com
。隨著開采麵積的擴大,向深部延伸,以及降雨量等自然因素變化的影響,可能使礦井湧水量增大,特別是近年來,我省降雨量普遍增加,各處水害02manbetx.com
時有發生。故煤礦在注意井下生產的同時,還要加強采空區及鄰近礦井采空區及小窯破壞區水的防範意識,並對礦井現在開采的采空區積水也應引起足夠重視。並建議做好以下防範水害的工作。
1)地表水防治措施
(1)開挖排水溝。為保證采掘工作麵的正常生產,往往采用排水溝渠攔截流向坑口的地表水和埋深不大的地下水。
(2)防水堵漏
為防止或減少降水及地表水進入礦坑,對礦井附近地表各種通道、岩溶塌陷以及可能滲水的窪地等,均應用粘土或水泥等進行回填堵漏。
2)井下水防治措施
(1)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工作,首先判斷斷層、岩溶陷落柱的導水性,確保沒有導水前提下,進行過斷層、岩溶陷落柱的開拓工作。同時做好11號煤層底板各岩層岩性03manbetx
,確保隔水層厚度,保證開采的安全。
合理進行開采布局,采用正確的開采方法。煤層開采順序和井巷布置應優先考慮其水文地質條件。井筒及井底車場應布置在地層完整且不易透水處。
(2)留足防水煤柱。防水煤柱留高原則是在充分考慮“安全可靠與資源充分利用,開采方法和強度構造與岩性之關係。開拓、采掘布局與煤柱的協調關係的同時,在不宜采取疏放措施的突水區域,設置防水煤柱。
(3)超前探水。礦井水患,不僅在於水量大、水壓高,更重要的是在於其突發性。超前探水就是在掘進過程中對於可能有水患的地段,提前進行鑽探,以查明采掘工作麵、側幫或頂底板的水情,這是確保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防水措施。
采掘時在遇以下情況時必須采取探放水措施:
①在采空區下山開拓回采時。
②在遇到斷層、岩溶陷落柱時。
③在準備打開隔離煤柱時。
④在接近水文條件複雜地段又情況不明時。
3)隨時檢查、維修煤礦使用、備用的探放水設備,以充分應對突發水害。
4)加強安全教育,經常進行安全知識培訓,牢固掌握井下防探水知識技能,將水害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5)本礦為兩井整合後而成,而整合前各井已形成一定的采掘範圍,另一方麵,小窯在井田東南角進行過采礦活動,防止小窯礦壞區采空積水引發事故,一定要堅持先探後掘的原則。
(五)礦井湧水量
該礦現開采10號煤層,核定生產能力15萬t/a,其礦井正常湧水量為120m3/d,最大湧水量為240 m3/d,將礦井生產能力達到設計生產能力60萬t/a時的礦井湧水量:
計算公式為:K=Qo/Po Q=kXP
式中: Po——為現礦井核定生產能力,萬t
Qo——為現礦井湧水量,m3/d;
P——為擴大後的生產能力,萬t
Q——為擴大後的湧水量,m3/d;
K——富水係數,m3/t。
礦井生產能力達到60萬t/a,則礦井正常湧水量預計為480m3/d,最大為960m3/d。
由於太原組灰岩裂隙發育程度不同,使不同地段的富水性有所差異,上述預算礦井湧水量僅作參考。
從煤礦生產實際情況03manbetx
,隨著開采範圍的擴大,致使塌陷裂隙的增多,上覆基岩風化帶含水層水、小窯采空區積水及大氣降水等的影響,礦井湧水量也將發生變化,因此,必須在生產過程中,應加強對采空區積水的觀察和排放工作。
(六)供水水源
該礦目前生活用水取於井田內泉水,生產用水為礦坑水均可滿足需求,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生活用水的增多,將來考慮以下兩方麵取水。
1、可取黃河水。
2、奧灰水水量大,水質良好,埋藏較淺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現在準備井田內打深水井,采取奧陶係含水層的水。
(七)水文地質類型
井田內主要可采煤層為9、10、11號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板砂岩裂隙含水層組,屬弱富水性含水層。據井田內礦井開采情況,整個礦井湧水量不大,礦井正常湧水量為480m3/d,最大湧水量為960m3/d。
關於奧灰水,受F1及F2的影響,在F1斷層西北部及F1、F2下降盤處有部分煤層均低於奧灰水位標高(270m),井田內9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140m,10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130m,11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120m, 9、10、1l號煤層與奧陶係灰岩之間泥岩等效厚度為36m、27m、17m左右,利用突水係數來計算井田內9、10、11號煤層最低點的突水係數:
突水係數計算公式:Ts:P/(M-Cp)
式中: Ts一突水係數 MPa/m;
P一煤層底板所能承受的最大靜水壓力,MPa/m;
M一底板隔水層泥岩等效厚度m;
Cp一煤層開采時對底板擾動破壞的深度m,取經驗值
lOm。
9號煤層突水係數:
Ts=(270-140)×9.8×10—3/(36-10)=0.049(MPa/m)
10號煤層突水係數:
Ts=(270-130) ×9.8×10-3/(27-10)=0.081(MPa/m)
11號煤層突水係數:
Ts=(270-120) ×9.8×10—3/(17-10)=0.21(MPa/m)
井田內9號煤層最大突水係數小於正常塊段內臨界突水係數0.15MPa/m,也小於構造破壞臨界突水係數0.06MPa/m,10號煤層最大突水係數小於正常塊段內臨界突水係數0.15MPa/m,大於構造破壞臨界突水係數0.06MPa/m,11號煤層最大突水係數大於構造破壞臨界突水係數0.06MPa/m,也大於正常塊段內臨界突水係數0.15MPa/m。井田內由於斷層發育,10、11號煤層存在奧灰水突水危險,要注意發現隱伏構造,在揭露斷層時,要進行探掘,防止奧灰水突水事故發生。
綜上所述,井田內9號煤層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煤層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
五、其它開采技術條件
1、頂板
(1)、9號煤層
頂板花崗閃長斑岩,厚度較大,最大可達數百米。直接頂板為粉砂岩,平均厚度1.90m;底板岩性為泥岩,厚度0.30—1.50m,平均1.23m。
(2)、10號煤層
老頂為細砂岩,平均厚度3.00m,直接頂板為砂岩泥岩,平均厚度1.90m;偽頂為炭質泥岩,厚度1.20—2.30m,平均1.70m。底板偽底為0.50m泥岩,直接底為泥灰岩1.0—6.00m,平均2.50m。
(3)、11號煤層
老頂為泥質石灰岩,厚度為2.50m;直接頂板為泥岩或粉砂岩,厚度3.00—6.00m,平均4.00m。底板偽底0.50m炭質泥岩,直接底板為泥岩,厚度1.30—3.10m,平均2.50m。
因本礦煤層頂底板與關窯煤礦煤層頂底板相似,故本次生產礦井地質報告編製引用關窯煤礦煤層頂底板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供參考),其成果見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表
從上表可知,井田內9號煤層為容易自燃煤層,10、11號煤層為自燃煤層,因此,在煤層開采過程中,應加強通風管理。
4.地溫、地壓
據礦井生產過程中觀測,本區屬地溫正常區。生產過程中未發生地溫異常。
六、對井田地質勘探程度的評價
本次工作是在搜集以往相關報告成果和煤礦實際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研究編製完成的,綜合前述內容,主要結論性成果如下:
1.對以往地質資料充分搜集研究,井田9、10、11號煤層勘查程度較低,僅達到詳查。
2.初步查明了井田地層情況,本區含煤地層為石炭係上統太原組(C3t),主要可采煤層為9、10、11號煤層。
3.井田內斷層發育,岩漿岩活動強烈,構造為中等,主要可采煤層10、11號煤層為全井田發育,全部為可采穩定煤層。9號煤層由於受岩漿岩侵蝕作用而成為天然焦有一定變化為較不穩定煤層,礦井湧水量不大,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尚屬簡單一中等,煤層頂板較易管理
4.確定了煤類及其工業利用方向。
5.估算了批準開采的9、10、11號煤層資源/儲量,共獲得井田內9、10、11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1077.5萬t,其中111b儲量81.5萬t,333資源量996.0萬t,9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194.0萬t,皆為333資源量;10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419.0萬t,其中111b儲量15.1萬t,333資源量403.9萬t;11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464.5萬t,其中111b儲量66.4萬t,333資源量398.1萬t。
6.依據該礦瓦斯鑒定成果,初步確定該礦為低瓦斯礦井,9號煤層為容易自燃煤層,10、11煤層均屬自燃煤層,9、10號煤層煤塵無爆炸性,11號煤層煤塵有爆炸性。
(二)存在的問題
1.井田內未進行專門水文地質工作,因此一定要加強礦井地質與水文地質工作,摸清斷層以及地板的隔水性,確保礦井開采安全,滿足礦井建設需要。
2.本礦井雖屬低瓦斯礦井,但仍應注意井下瓦斯的局部聚集,加強通風,加強瓦斯檢測,以防事故發生。
3.應進一步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工作,對井田內斷裂構造不斷進行探查,了解其水文特征。堅持對采空區積水情況進行觀察,對采空區積水及時疏排,確保安全生產。
4.在煤層開采中,要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原則進行。
5.井田內10、11號煤層均存在奧灰水突水危險,在煤層開采時一定要進行超前探采,尤其要注意斷層導水,防止水害事故發生。
6.井田內勘探程度較低,建議進行補充勘探。
六、職業衛生專篇設計所涉及的任務及範圍
本專篇就礦井許可的生產領域所涉及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工藝、部位進行職業病危害辨識、製定采取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及性能和預期效果、製定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措施,編製采取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及性能和預期效果投資概算等。
第三章 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評價
第一節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一、井下生產係統危害因素分析
第二節 采區布置
一、移交生產和達到設計能力時的采區數目,工作麵生產能力計算
1.礦井移交生產及達到生產能力時,井下10號煤層布置1個長壁工作麵,工作麵長度為150m,采高1.64m,掘進工作麵為2個,采掘比為1:2。
2.回采工作麵能力計算:
工作麵生產能力由下式計算:
Qc=labMrφc
式中:
l——工作麵長度,m;
a——工作麵日推進度,5.4m/d;
b——年工作日,330d/a;
M——工作麵采高,1.64m;
r——煤的容重,1.42t/m3;
φ——正規循環率,采煤90%;
c——工作麵回采率,0.95。
Q采=150×5.4×330×1.64×1.42×0.90×0.95=513246t=543.4kt
由於礦井前期采用綜合掘進機和炮掘掘進,礦井掘進出煤按回采工作麵生產能力的12%考慮,則:
Q掘=Q采×12%=65.2kt
則礦井生產能力為:
Q礦=Q采+Q掘=543.4+65.2=608.6t
滿足礦井600kt/a的設計生產能力要求。
二、煤層分組、分層關係和開采順序
井田內可采煤層為10、11號煤層,首采區布置在10號煤層的二采區。10、11號煤層為一個開采水平,采取巷道分層布置分層開采的方式,當10號煤層采完後,再開采11號煤層。
三、采區尺寸、巷道布置
首采區布置在二采區的10號煤層,布置有10號煤層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二采區傾斜寬680m,走向長1460m。
四、采區煤、矸運輸和輔助運輸方式及設備選型,采區通風和排水
1.運輸係統
原煤:回采工作麵SGB630/150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SZB730/80型轉載機→運輸順槽SSJ800/75×2型膠帶輸送機→10號煤層運輸巷SPJ800/40×2型膠帶輸送機→聯絡巷SGB630/150型刮板輸送機→井底煤倉→主斜井膠帶輸送機→地麵。
掘進煤:順槽掘進工作麵SGB620/40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SSJ800/75×2型膠帶輸送機→10號煤層運輸巷SPJ800/40×2型膠帶輸送機→運聯巷SGB620/80型刮板輸送機→井底煤倉→主斜井膠帶輸送機→地麵。
輔助運輸:地麵→副平硐→暗斜井→井底車場→集中運輸大巷→10號煤層聯絡巷→10號煤層運輸巷→回采工作麵(掘進工作麵)。
2.通風係統
回采工作麵通風:
新鮮風流:地麵主斜井、副平硐→集中運輸大巷→10號煤層聯絡巷→10號煤層運輸巷→10號運輸順槽→回采工作麵。
汙濁風流:回采工作麵→10號回采工作麵回風順槽→10號煤層回風巷→10號煤層聯絡巷→集中回風大巷→總回風巷→回風斜井→地麵。
掘進工作麵通風:
新鮮風流:地麵主斜井、副平硐→集中運輸大巷→10號煤層聯絡巷→10號煤層運輸巷→掘進工作麵。
汙濁風流: 10號煤層回風巷→10號煤層聯絡巷→集中回風大巷→總回風巷→回風斜井→地麵。
3.排水係統
回采工作麵(掘進工作麵)→運輸順槽→10號煤層運輸大巷(小水泵)→集中運輸大巷(小水泵)→井底水倉→主斜井→地麵。
達到設計能力時采區工作麵特征見表5-2-1。
第三節 巷道掘進
一、巷道斷麵和支護形式
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均采用矩形斷麵錨噴支護,淨寬3.3m,淨高2.5m,淨斷麵8.25m2;工作麵順槽采用工字鋼背板梯形巷道,淨寬上寬3.0m,下寬3.71m,淨高2.0m,淨斷麵6.71m2。
二、巷道掘進進度指標
根據《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定》要求並結合地方礦實際情況,確定掘進指標如下:
岩石巷道:80 m/月;
井底車場硐室及通道:400 m3/月;
大巷:150 m/月;
順槽:150m/月。
三、掘進工作麵個數、組數,掘進的機械配備
礦井達產時,為保證工作麵的正常銜接,10號煤層配有2個掘工作麵,一個綜掘工作麵(掘進機型號ELMB-75),一個炮掘工作麵,炮掘工作麵機械設備有:SGB620/40型刮板輸送機, JD-25型調度絞車,ZM-1.2T型煤電鑽,EZ2-2.0型岩石電鑽,TXU—75A型探水鑽, FBD-5型局部通風機。綜掘工作麵配備有:掘進機型號ELMB-75,GB620/40型刮板輸送機, JD-25型調度絞車, TXU—75A型探水鑽, FBD-5型局部通風機。投產後先使用一台掘進機,等掘進機組使用熟練後可考慮兩個工作麵都使用掘進機掘進。
四、礦車生產時采掘比例關係,矸石率的預計
礦井達產時,為保證工作麵的正常銜接,10號煤層配有1個回采工作麵和2個掘進工作麵,礦井采掘比為1:2。矸石率預計2%。
五、移交生產時的井巷工程量
礦井移交和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井巷工程總長度5950m,掘進總體積47055m3,萬噸掘進率198m。
附表:井巷工程量彙總表,見表5-3-1。
二、地麵輔助生產係統危害因素分析
1、供熱、采暖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鍋爐運行過程中,將會產生煤塵、噪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矽塵、高溫、熱輻射等職業危害,具體見圖3-1-5。排至大氣中會汙染場區和周圍的空氣,危害居民的健康,損害農、林業生產,必須采取有效的除塵措施達標排放,保護和改善環境。
鍋爐房係礦井工業場地采暖熱源,提供0.6MPa飽和蒸汽,蒸汽溫度為164℃,鍋爐排煙溫度在150℃以上,鍋爐定期排汙飽和水溫度約164℃,因此輸送蒸汽和排汙水的管道、煙道外表麵散熱量大、溫度高,造成不良的作業環境,鍋爐房水泵、風機等動力設備轉速高、功率大,產生噪聲大,應采取防治措施。
圖3-1-5 鍋爐係統工藝流程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
2、地麵粉塵的有害因素
粉塵對職業安全生產有兩大危害:
1) 與粉塵產生直接接觸的生產人員,若長期呼吸超限粉塵,可患粉塵職業病,如煤肺病、矽(矽)肺病、支氣管炎等,嚴重危害生產人員的身體健康。
2) 粉塵過大,能見度降低,容易造成運輸或其它不測事故。
在各帶式輸送機機頭等位置,易產生粉塵,采取防治措施。
3、室內有害氣體的有害因素
在機修車間、鍋爐房、主廠房集控室等房間容易產生有害氣體,應采取防治措施。
3、電氣設備有害因素
在變電站發生電氣短路、火災等事故時,會產生金屬煙霧和絕緣材料燃燒後產生有毒煙氣;電氣短路和火災事故導致的高溫;高壓線路和高壓電氣設備在運行時產生電磁幹擾;電氣設備產生的噪聲;照明燈具產生的眩光等。
三、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通過對礦井井下生產係統和地麵輔助生產係統生產工藝流程分析,認為礦井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煤塵、矽塵、石灰石塵、水泥塵、電焊煙塵、砂輪磨塵、木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錳及其無機化合物、鹽酸、二氧化氯、噪聲、手傳振動、全身振動、工頻電場、紫外輻射、高溫、熱輻射等。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見表3-1-1。
表3-1-1 礦井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
第三節 接觸各種職業病危因素作業人員情況
一、接觸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人員情況
由於煤礦井下特殊作業環境條件,從事井下作業人員均為男職工,入井作業人員均不同程度的接觸到矽塵、煤塵、水泥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噪聲、振動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及不良作業條件。
地麵輔助人員主要接觸噪聲、粉塵、電焊煙塵等職業病危害因素。
二、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
根據本礦井初步設計的勞動定員,結合礦井生產狀況,分析接觸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人員的情況。礦井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見表3-3-1。
表3-3-1 礦井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表
第四節 類比分析
一、礦井改造前後職業危害比對與分析
通過類比資料分析,可以發現同類項目的相似性。進一步分析類似工程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而取得相應的技術防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各類職業病的發生。該項目為改擴建項目,改擴建前後各工藝環節類似,具有可比性。
1、粉塵類比
礦井改擴建後均為高檔普采,其工作麵支護方式、割煤、落煤、裝煤、放煤、運輸等環節均相同,采煤工藝相同。且均為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礦井改擴建前布置有炮掘工作麵。改擴建後布置一個綜掘工作麵,一個炮掘工作麵,為了硐室掘進及巷道開口的需要其中一個配備普掘設備。掘進工藝相同。
礦井改擴建後,仍采用機械抽出式通風,風量不同,但通風條件相似。
2、化學物質類比
礦井井下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有害氣體。礦井改擴建後隨著生產能力擴大,有害氣體會相應增加。
礦井改擴建後,井下有害化學物質條件類似。
3、物理因素類比
礦井改擴建後前後開采範圍內氣候條件未發生變化。
礦井改擴建後均為采煤機割煤落煤、鑽眼爆破掘進,存在局部振動危害因素,礦井改擴建後,生產能力擴大,接觸局部振動的人數會增加。
礦井改擴建後物理有害因素相同。
4、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類比
礦井改擴建後鑿岩、爆破、裝載、噴漿砌镟、掘進、打眼、爆破、撞擊、機械釆煤、運輸、破碎、絞車、壓風機、局部通風機等生產工藝設備環節相似,都存在噪聲。
礦井改擴建後局部通風機數量增加,主要通風機、壓風機、絞車功率增大,隨著生產能力增加,接觸噪聲危害因素人數增多。
礦井改擴建後致噪聲聾的危害因素相同。
5、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類比
礦井改擴建後都有礦用機械設備維修,礦井改擴建後機械設備數量增加,維修人員接觸潤滑油、柴油等有害因素的時間增多。
礦井改擴建後存在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條件相同。
6、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
礦井改擴建後均為井工開釆,礦井改擴建後生產能力擴大,巷道斷麵增加,液壓支架支護釆煤工作麵,采掘作業勞動條件有所改善。
礦井改擴建後同為煤礦井下作業環境,不良作業條件相似。
二、同類行業職業危害比對與防護措施效果分析
㈠ 類比企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
1、粉塵防護措施設置
(1)采用綜合防塵技術,建立有完善的防塵供水係統。防塵用水管路敷設至井下所有能產生和沉積粉塵的地點,大巷、工作麵巷道、掘進中的岩巷每隔100m、煤巷每隔50m、溜煤眼、轉載點處設置一個DN25的給水栓供衝洗巷道用。距離工作麵20m範圍內的巷道,每班至少衝洗一次,20m 以外的巷道每旬至少衝洗一次,並清除堆積浮煤。
(2)通風防塵:控製各進風巷道的風速和風量,在滿足各用風地點所需風量的同時,將風速控製在最優排塵風速。最優排塵風速為1.5~2.0m/s,最低排塵風速為0.25~0.5m/s,抑製煤塵飛揚,掘進工作麵回風巷和采煤工作麵回風巷應安設粉塵濃度傳感器進行粉塵濃度連續監測。
(3)在井下采、掘工作麵、轉載機轉載點、帶式輸送機轉載點、井底煤倉上下口、溜煤眼、裝車點、轉載點等產塵點均設置噴霧灑水降塵裝置,帶式輸送機轉載點、煤倉、轉載機轉載點等地點采用圓錐型噴霧器,掘進頭采用鴨嘴形噴霧器。井底車場及大巷牆壁光滑,易於清塵,不易積塵。控製轉載點落差,轉載點落差超過0.5m,安裝溜槽或導向板。
(4)掘進工作麵:
采用濕式打眼,水炮泥爆破或水封爆破,放炮前對掘進工作麵30m範圍內的巷道周邊進行衝洗,炮掘放炮時應在距離工作麵10m~15m地點安裝壓氣噴霧器或高壓噴霧降塵係統實行放炮噴霧,霧幕應覆蓋全斷麵並在放炮後連續噴霧5min以上。放炮後及時進行灑水降塵。人員要在空氣中的粉塵衝淡後再進入工作場所。
掘進機設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壓力不小於3MPa,外噴霧壓力不小於1.5 MPa,隨機組的工作進行噴霧降塵。
(5)采煤工作麵:
采煤機設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壓力不小於2MPa,外噴霧壓力不小於1.5 MPa,隨機組的工作進行噴霧降塵。
液壓支架安裝噴霧灑水裝置,降柱、移架時同步噴霧。
噴霧泵站選用WPZ-320/6.3型,由兩泵一箱組成。
刮板輸送機和工作麵運輸巷可伸縮帶式輸送機轉載點均設有噴霧灑水降塵裝置。
在工作麵回風巷靠近工作麵出口及距工作麵50m處各設一組淨化風流水幕、運輸及輔助運輸大巷及總回風巷內各設兩道水幕。
(6)預先濕潤煤層:對回采工作麵進行煤體注水,在工作麵巷道進行長孔動壓注水,使煤體均勻濕潤,減少煤塵生成,抑製煤塵飛揚。
(7)粉塵檢測:定期檢測風流中的煤塵含量,定期清掃和衝洗巷道、幫頂、支架和設備表麵上的煤塵,清除轉載點處的浮煤,並及時運出,減少粉塵積存和二次揚塵的產生。對巷道采用石灰漿刷白措施。
(8)個體防塵:個人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塵口罩、防塵服裝,特殊情況下為了防止粉塵汙染眼睛,還需佩戴防塵眼鏡。防塵口罩的選擇是個人防護的重點,一般情況下選擇機械過濾防塵口罩。對粉塵濃度很大的工作場所,選用通風防塵口罩,穿連體工作服。工作結束後要及時沐浴、更衣。
(9)除塵器除塵
原煤分級篩位於主廠房內,設計在原煤分級篩上方設置吸塵罩,使含塵氣體經吸塵罩進入多管衝擊式除塵器處理,其除塵效率大於99%。粉塵排放濃度為20mg/m3,滿足《煤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要求。
(10)通風排塵
在主廠房、化驗室均采用方型壁式軸流式通風機進行通風換氣,為彌補通風所造成的熱量損失,保持室內熱平衡,設計采用增加散熱設備的方式保持室內采暖溫度。原煤倉下暗道設離心式通風機進行通風換氣。
(11)密封隔塵
在各帶式輸送機機頭,采用密封式頭部護罩,在受料點設全封閉導料槽。護罩、導料槽、以及輸煤溜槽進行嚴密封閉。
(12)消除落塵
定期清掃設備表麵、地麵的浮塵,及時清除轉載點處的浮煤,減少空氣中粉塵來源,以創造一個整潔的工作環境。
2、噪聲、振動防護措施設置
(1)采取隔振、消音、吸音、隔音、阻尼、個人防護等各種不同措施,以減輕生產中噪聲的危害。
(2)對通風機進氣側加裝配套消聲器,並在排氣口設擴散器和流線型擴散塔,風機機組加裝隔聲罩。局部通風機設置消聲器
(3)提升機的主機、電機安裝隔聲罩,提升機房設置隔音控製室,室內牆麵、屋頂內表麵貼吸聲材料。
(4)在空壓機出口安裝消聲器,對空壓機設置減振基座,空壓機房安裝隔聲門窗,內壁做吸聲處理。
(5)鍋爐的鼓、引風機安設減震基礎,鼓、引風機進排氣口加裝消聲器;鍋爐房設置隔聲門窗,內牆表麵敷設2.5cm厚岩棉板和玻璃布護麵。
(6)各類泵等設置在封閉的泵房內,泵房內牆敷設2.5cm厚岩棉板,頂棚懸掛吸聲體;電機根據型號結構不同,設置隔聲罩;泵體基礎設置橡膠墊或彈簧減振器,同時水泵與進出口管道間安裝軟橡膠接頭。
(7)在落差較大的塊煤溜槽內鋪設阻尼材料,有效減少噪音向廠房內部傳播。
(8)汙水處理站室內的牆麵、屋頂內表麵采用吸聲材料。
(9)水泵、風機等設置減振基座,在水泵與進出口管道間安裝軟橡膠接頭。
(10)每年定期對作業地點的噪聲進行檢測,超過85dB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保證工作人員在噪聲值低於85dB(A)的環境中工作,工業場地場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的Ⅱ類區標準。
3、毒物防護措施設置
(1)井下設有完整獨立的通風係統,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並配備有監控係統對風量、風速、CH4、CO等進行實時監控檢測。
(2)放炮采用水炮泥或水封爆破,放炮後噴霧灑水,用水霧吸收氮氧化合物。
(3)為預防煤層自燃產生CO等有害氣體,對密閉附近要加強檢查,發現有害氣體超限時及時處理。
(4)回采工作麵采用全負壓U型通風,有利於工作麵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排出。掘進工作麵采用獨立通風,采用機械壓入式通風方式進行通風除塵及排毒,盡量減少和控製各種漏風。
(5)礦井對廢棄巷道和盲巷要及時封閉,並掛牌說明,及時封閉采空區。
(6)采用集中監測監控和個體監測相結合的方法,設置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配備相應的便攜式個體瓦斯監測儀。
(7)礦燈房配液室等處設有機械通風裝置。
(8)35/6kV變電站高低壓配電室設事故通風裝置。
(9)車間內電焊機產生的煙塵采取局部通風設施,以驅散煙塵,防止聚集。
(10)鍋爐房內設置方型壁式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以排出煤塵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防止煤塵及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11)在化驗室易產生有害氣體的分析間,設置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
(12)在化驗室的發熱量測定間、集控室設空調裝置,以滿足工藝設備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13)在煤倉上部,設置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降低瓦斯濃度。
(14)汙水處理站、井下水處理站的配藥間、泵房間等處設有機械通風裝置,以排除硫化氫、二氧化氯等有害氣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對汙水處理站、井下水處理站的出水定期抽樣檢查,發現鹽酸等有毒物質超標時,及時采用措施,降低危害。
4、高溫防護措施設置
(1)鍋爐房內供熱管道及室外供熱管道采用30mm厚玻璃棉保溫,保溫層外采用三布四油(三道玻璃絲布,四道環氧樹脂漆)做保護層,以降低高溫及熱輻射等職業危害對人體造成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
(2)空壓機房安設天窗加設擋風板。
(3)在化驗室的發熱量測定間、集控室設空調裝置進行通風換氣,以滿足工藝設備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㈡ 類比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與分析
1、粉塵檢測結果與分析
類比礦井工作場所中,共檢測34個工種個體接觸粉塵時間加權平均濃度,結果有6個工種接觸粉塵時間加權濃度超標。個體接觸粉塵濃度超標工種為:采煤司機、支架工、掘進打眼工、攉煤工、綜掘司機、帶式輸送機司機。
共檢測了52個工作地點的15分鍾粉塵濃度。有7個工作地點的15分鍾粉塵濃度不合格,不合格作業點為:采煤機主、副司機操作位、回采麵回風巷端頭支護處、綜采司機位、煤鑽打眼、人工攉煤、帶式輸送機轉載點,結合現場調查情況,分析超標原因見表3-4-2。
表3-4-2 各工種及工作地點粉塵超標原因分析表
2、毒物檢測結果與分析
對類比礦井的回采工作麵、掘進工作麵、井下工作麵回風巷、部分井下輔助硐室、鍋爐房、柴油發電機房、機修車間等工作場所或工作地點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氫、錳及其化合物等毒物的濃度進行了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3、噪聲檢測結果與分析
共測量了23個工種作業人員噪聲暴露劑量,結果有6個工種噪聲暴露值不合格:采煤司機、炮掘打眼工、井下帶式輸送機司機、主井帶式輸送機司機及木工;共測量了52個工作場所和設備的噪聲強度,結果有9個工作場所的噪聲強度不合格。結合現場調查情況,分析超標原因為:1)采煤機、煤鑽、原煤分級篩、跳汰機等設備本身產生的噪聲較大。2)主井帶式輸送機未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3)篩分及洗選車間未設隔聲值班室;跳汰司機等接觸強噪聲時間長。
4、手傳振動及全身振動強度檢測結果與評價
分別檢測井下、地麵工作地點手傳振動3個點、全身振動3個點,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
5、紫外輻射檢測結果與分析
分別檢測了1個工作地點的紫外輻射、5個工作地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結果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6、熱輻射檢測結果與分析
檢測2個工作地點的熱輻射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
7、微小氣候檢測結果與分析
共檢測8個井下工作場所的微小氣候,結果溫度在9.5℃~14.2℃之間,風速在0.05 m/s~1.45m/s之間,井下工作場所溫度偏低。
共檢測14個地麵工作場所的微小氣候,結果溫度在9.7℃~21.0℃之間,濕度在30.8%~56.2%之間,部分車間存在溫度偏低的現象。
8、采光與照明檢測結果與分析
共檢測了14個工作場所的室內采光,結果均符合《建築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2004)的要求。共檢測24個工作場所的照度,結果均符合《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的要求。
三、類比企業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效果分析
通過對類比企業采取的粉塵、毒物、噪聲、振動防護措施的分析,結合類比企業工作場所中粉塵、毒物、噪聲、振動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超標原因分析和防護設施的設置情況等,認為本項目采取相應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是可行的,可以達到職業病危害防護的預期效果。
第四章 采取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及性能和預期效果
第一節 總平麵布置
一、場地布置的設計原則
1、合理協調井下開拓部署與地麵生產係統和煤炭外運等主要生產環節的相互關係,力求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總體布局合理;
2、功能分區明確,布置緊湊合理;
3、地麵設施力求集中,合理簡化;
4、平麵、豎向布置合理,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
5、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減少汙染。
二、總平麵布置
1、工業場地場址
大金禾煤礦已有主井工業場地位於井田中部偏南,地勢高差較大,周圍為低產農田;已有副井工業場地位於主井工業場地北側約0.55km處,地形平坦。
本次大金禾煤礦改擴建設計需對主、副井工業場地進行擴建並新建西風井工業場地。以上工業場地場址均為已有,已避開自然疫源地,並遠離可能產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場所、設施及企業,場地均設在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被保護對象的上風側,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防護距離要求。
2、地麵總布置
主井工業場地(已有)位於井田中部偏南,副井工業場地(已有及擴建)位於其東側約0.55km處,西風井工業場地(新建)位於副井工業場地西北側約3.0km;爆炸材料庫場地(已有)位於副井工業場地東側約0.3km處,矸石周轉場地位於副井工業場地東北側約3.0 km,汙水處理廠位於主井工業場地北側約0.34km處,這些場地之間均有公路連通。
礦井用水取自礦井工業場地西北側的一座深水井;
礦井采暖取自工業場地內鍋爐房;
礦井用電取自三門鎮110kV站和曹川110kV站。
三、平麵布置的防護措施
礦井工業場地總平麵功能分區按一次整體規劃設計,各單體建築在功能區內有序合理布置;行政辦公用房設置在非生產區;生產車間及與生產有關的輔助用室布置在生產區內;產生有害物質的建築(鍋爐房、機修車間等)與周圍建築物留出足夠的間距。
礦井將產生粉塵的原煤儲運洗選生產區與其他係統分開布置;將產生噪聲、毒物的機修車間、鍋爐房單獨布置,將產生噪聲的壓縮空氣站單獨布置;行政公共區及輔助生產區之間設綠化帶。
壓縮空氣站與其他建築物分開布置,與裝車倉等粉塵源的距離大於30m。
單身宿舍、職工食堂集中布置,與產生有害物質或有特殊要求的車間隔開,采光與通風良好。
提升機房、主廠房、鍋爐房和水泵房等布置相對集中。
四、預期效果
礦井總平麵布置合理,達到新舊結合、有利生產、功能分區明確、方便生活、節約用地的目的,為各專業職業衛生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基礎。
第二節 生產工藝及設備布置
放散大量熱量或有害氣體的廠房優先考慮采用單層建築。當廠房為多層建築時,放散熱和有害氣體的生產過程盡量布置在建築物的高層,如必須設置的下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汙染上層工作環境。噪聲與振動較大的生產設備盡量安裝在單層廠房內。當設計需要將這些生產設備安置在多層廠房內時,宜將其安裝在底層,並采取有效的隔聲和減震措施。含有揮發性氣體、蒸汽的各類管道盡量不從儀表控製室和和勞動者經常停留或通過的的輔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過;若須過時應嚴格密閉,並具備抗壓、耐腐蝕等性能。
一、井下采掘工藝與大巷運輸
根據煤層賦存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綜合分析,10#、11#號煤采用高檔普采采煤工藝,雙滾筒采煤機割煤落煤,後退式開采。通過采煤機內外噴霧裝置,可有效降低煤塵的產生量。
采用綜掘掘進工藝。綜掘選用EBJ-120TP型掘進機,配備WPB-50/10型噴霧泵站。掘進工作麵采用局部通風機(FBD-№6.3/2×22型)壓入式通風,使掘進工作麵有害氣體濃度滿足01manbetx 規定的限值,並設有除塵風機降低掘進工作麵粉塵的產生。
井下大巷采用帶式輸送機運煤(運量:Q=1200t/h,帶寬:B=1m,帶速:v=4.0m/s);
二、鍋爐房工藝及設備布置
主井場地原有1台4t/h和1台2t/h蒸汽鍋爐,新增1台4t/h(DZL4—1.25—P)蒸汽鍋爐,擔負采暖季礦井主井工業場地及選煤廠工業場地建築采暖和井筒防凍用熱需要。2t/h蒸汽鍋爐擔負主井場地洗浴用熱需要。
鍋爐房內均布置有鍋爐、鼓風機、引風機、文丘裏花崗岩水膜旋流高效脫硫除塵器、鍋爐給水泵、全自動軟化水裝置、除氧器、凝結水箱、分汽缸等設備。
第三節 建築衛生學設計
一、建築物的結構、朝向
根據生產係統中各建(構)築物的具體情況和工藝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建(構)築物。各建(構)築物及生產係統分別采用常用的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及輕鋼結構,大部分建築物的朝向為南,相鄰兩建築物的間距大於或接近兩建築物中較高建築物的高度,室內具有較好的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
二、建築物的采光與照明
工業場地內建築物照明係統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方式。根據建築物內的環境條件,分別使用節能型熒光燈、混光燈,重要場所設置應急照明,各機電硐室、井底車場、運輸大巷、工作麵運輸巷等均采用礦用隔爆型節能熒光燈作為固定照明。室外場地及道路照明采用高壓鈉燈,並采用光控和時間控製。
三、建築物的采暖與通風
1、采暖
本礦地處山西省運城市轄區,屬寒冷地區,按規範要求,凡經常有人工作、停留和休息的建築物均設集中采暖。公共建築采暖熱媒為95℃/70℃熱水,工業建築采暖熱媒為0.2MPa飽和蒸汽。滿足人員生產及設備運行的需要。
工業建築采用鑄鐵散熱器或光麵管散熱器,散熱器工作壓力0.4MPa;公共建築采用鑄鐵散熱器,散熱器工作壓力0.4MPa。
采用熱風采暖和空氣調節的車間,其新風口應設置在空氣清潔區,保證每人每小時的新鮮空氣量。
2、通風
為了排除餘熱、餘濕及有害氣體,聯合建築內的礦燈房、浴室、食堂、油脂庫、35kV變電站、鍋爐房、機修車間等均設通風換氣設備,礦燈房及油脂庫所選通風機均配防爆電機。井下水處理車間、生活汙水處理車間、蓄電池充電間均設機械通風裝置。
本礦井為低瓦斯礦井,煤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少量瓦斯,靠自然通風的方式排至室外。在瓦斯容易聚集的地方設置自然通風口,將瓦斯排至室外。
車間采光窗要滿足采用阻力係數小,通風量大,便於開啟的要求;熱加工廠房的窗要設置天窗擋風板;廠房底層窗窗台距地麵不小於1.2m。鍋爐房設置避風天窗。
四、預期效果
建築自身在滿足工藝生產要求的同時可以滿足采光、通風、隔聲等要求。各專業在建築內采取的隔振、除塵等設計可以順利實現。
第四節 防塵措施設計
一、井下防塵措施
1、在井下帶式輸送機轉載點和卸料點、給煤機前設置溜槽,在帶式輸送機受料點設置足夠長度的封閉導料槽,以防止煤塵外揚。
2、采用綜合防塵技術,建立有完善的防塵供水係統。防塵用水管路敷設至井下所有能產生和沉積粉塵的地點,大巷、工作麵巷道、掘進中的岩巷每隔100m、煤巷每隔50m、溜煤眼、轉載點處設置一個DN25的給水栓供衝洗巷道用。距離工作麵20m範圍內的巷道,每班至少衝洗一次,20m 以外的巷道每旬至少衝洗一次,並清除堆積浮煤。
3、通風防塵:控製各進風巷道的風速和風量,在滿足各用風地點所需風量的同時,將風速控製在最優排塵風速。最優排塵風速為1.5~2.0m/s,最低排塵風速為0.25~0.5m/s,抑製煤塵飛揚,掘進工作麵回風巷和采煤工作麵回風巷應安設粉塵濃度傳感器進行粉塵濃度連續監測。
4、在井下采、掘工作麵、轉載機轉載點、帶式輸送機轉載點、井底煤倉上下口、溜煤眼、裝車點、轉載點等產塵點均設置噴霧灑水降塵裝置,帶式輸送機轉載點、煤倉、轉載機轉載點等地點采用圓錐型噴霧器,掘進頭采用鴨嘴形噴霧器。井底車場及大巷牆壁光滑,易於清塵,不易積塵。控製轉載點落差,轉載點落差超過0.5m,安裝溜槽或導向板。
5、掘進工作麵
風煤鑽、風鎬、錨杆鑽機打眼鑽孔均采取濕式作業。
掘進機安裝有內、外噴霧係統、並安設除塵器。
爆破掘進時應采取濕式鑽眼法,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後應衝洗煤壁,爆破時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於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出煤時灑水降塵。
在掘進井巷和硐室時,爆破過程中應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於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裝岩(煤)灑水和淨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掘進工作麵的巷道,每班衝洗一次;距掘進工作麵50m處,設置有一道風流淨化水幕。掘進和裝煤時可同步噴霧;噴霧泵站可隨作業麵移動。
掘進工作麵安裝局部通風機,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
掘進工作麵噴霧泵站選用WPB-50/10型2台,1台工作,1台備用。功率11kW,電壓660V。隨機組的工作進行噴霧降塵。
6、采煤工作麵
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壓力不得低於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低於1.5MPa,如果內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外噴霧壓力不得低於4MPa。無水或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時,必須停機;液壓支架必須安裝自動噴霧降塵裝置,實現降柱、移架同步噴霧。
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並加裝噴霧裝置或用除塵器抽塵淨化。放頂煤采煤工作麵的放煤口,必須安裝高壓噴霧裝置(噴霧壓力不低於8MPa)。掘進機掘進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和除塵器構成的綜合防塵係統,並對掘進頭含塵氣流進行有效控製。
井下轉載機、刮板輸送機和工作麵巷道帶式輸送機轉載點均安裝有噴霧頭。
綜采工作麵噴霧泵站選用BPW315/10KB型2台,1台工作,1台備用。功率75kW,1140V,泵站公稱流量320L/min 。
在工作麵回風巷靠近工作麵出口及距工作麵50m處各設一組淨化風流水幕、運輸及輔助運輸大巷及總回風巷內各設兩道水幕。
距工作麵20m範圍內的巷幫,每班衝洗一次。
7、預先濕潤煤層:對回采工作麵進行煤體注水,在工作麵巷道進行長孔動壓注水,使煤體均勻濕潤,減少煤塵生成,抑製煤塵飛揚。
煤層注水過程中應當對注水流量、注水量及壓力等參數進行監測和控製,單孔注水總量應使該鑽孔預濕煤體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不得低於1.5%,封孔深度應保證注水過程中煤壁及鑽孔不漏水或跑水。
鑽孔布置圖見圖4-4-1。
8、錨噴支護作業時,沙石混合料顆粒的粒徑不得超過15mm,且應在下井前灑水預濕。距離錨噴作業點下風流方向100m內,應設置2道以上風流淨化水幕,且噴射混凝土時工作地點應采用除塵器抽塵淨化。
9、粉塵檢測:定期檢測風流中的煤塵含量,定期清掃和衝洗巷道、幫頂、支架和設備表麵上的煤塵,清除轉載點處的浮煤,並及時運出,減少粉塵積存和二次揚塵的產生。對巷道采用石灰漿刷白措施。
10、噴霧降塵及風流淨化:
在采煤工作麵回風巷、掘進工作麵裝車點後方以及易產生煤塵的巷道設置風流淨化水幕,以控製井下巷道中的含塵量。井下消防、灑水係統圖見附圖CL641-845-1。
圖4-4-1 工作麵注水鑽孔布置圖
11、轉載點落差應小於0.5m,若超過0.5m,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各轉載點應實施噴霧降塵(噴霧壓力應大於0.7MPa)或采用密閉塵源除塵器抽塵淨化措施。在裝煤點下風側20m 內,必須設置一道風流淨化水幕。運輸巷道內應設置自動控製風流淨化水幕。
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麵帶式輸送機棧橋,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其中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采用噴霧降塵時,噴霧壓力不得低於8MPa。
12、除塵管路係統設計
井下消防灑水水源為處理後的井下排水。井下消防灑水采用合一的管道係統。根據《煤礦井下消防灑水設計規範》GB50383-2006的要求:井下所有巷道敷設防塵灑水管路,在采區各上、下山口、掘進巷道入口、回風巷口、帶式輸送機機頭處均設置消火栓;在采掘工作麵、轉載點采用噴霧降塵;支架移動采用噴霧降塵,同時采取煤層注水防塵。在回風巷靠近出口及距工作麵50m內、裝煤點下風方向20m處、帶式輸送機巷、采區回風大巷及運煤的進風巷、回風巷均設置一道水幕來淨化風流,以控製井下巷道的含塵量。
13、井下消防係統設計
在變電所、帶式輸送機機頭、材料庫和爆炸材料發放硐室附近設置消火栓。
在井下巷道敷設消防、灑水管路,在該管路上,帶式輸送機巷道每隔50m設置三通閥門,其他巷道每隔100m設置三通閥門。
在井下下列部位應設存放水龍帶、水槍與消火栓的接口件等器材的存放點:入口設在消火栓的機電硐室、倉庫硐室附近;帶式輸送機機頭上風側的消火栓附近;采區上下山口;其他設有消火栓的巷道內,每500m距離或靠近聯絡巷的位置。每個存放點存放2卷25m長DN50襯膠水龍帶、φ13水槍一支,2卷50m長d25消防卷盤、同規格的滅火喉及專用連接管件。
在帶式輸送機巷道易發火處,設置由煙感、溫度控製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
井下消防灑水管道選用無縫鋼管,管道的連接除閥門處采用法蘭連接外,其餘均采用快速管接頭連接。管道按巷道布置情況采用吊架、托架或沿巷道底板敷設。
14、個體防塵
個人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塵口罩、防塵服裝,特殊情況下為了防止粉塵汙染眼睛,還需佩戴防塵眼鏡。防塵口罩的選擇是個人防護的重點,一般情況下選擇機械過濾防塵口罩。對粉塵濃度很大的工作場所,選用通風防塵口罩,穿連體工作服。工作結束後要及時沐浴、更衣。
15、定期體檢
在粉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的作業場所,在從事粉塵作業前必須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對在職(含調離)、離退休的粉塵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接受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與掛鉤的企業單位應當保持相對穩定。從事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經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用人單位對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勞動者,應當及時安排治療或者療養,並定期複查。勞動者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發現患有職業病的,其職業病的醫療費用由造成該職業病的單位負責。
16、防塵用水水質
防塵用水水質一般要符合表4-4-1的要求:
表4-4-1 防塵用水水質
序號 項 目 標 準
1 懸浮物含量 ≤300mg/L
2 懸浮物顆粒 <0.3mm
3 PH值 6.5~8.5
4 總大腸菌群 每100ml水樣中不得檢出
5 糞大腸菌群 每100ml水樣中不得檢出
處理後的井下排水水質符合相關規範要求。
二、地麵生產係統防塵措施
1、采暖、通風過程中防塵措施
1)通風排塵
在產塵多的車間均采用軸流式通風機進行通風換氣,為彌補通風所造成的熱量損失,保持室內熱平衡,設計采用增加散熱設備或采取補風加熱的方式保持室內采暖溫度。
2)密封隔塵
在各帶式輸送機機頭,均采用密封式護罩,在受料點設全封閉導料槽。對護罩、導料槽以及輸煤溜槽進行密封。
3)消除落塵
定期清掃設備表麵、地麵的浮塵,及時清除轉載點處的煤塵,減少空氣中粉塵來源,為職工創造一個整潔的工作環境。
4)個體防護
易產生煤塵處的生產人員,配備專用防塵口罩。
5)鍋爐煙氣、除塵
主井工業場地鍋爐房煙氣除塵采用花崗岩衝擊水浴脫硫除塵器,副井工業場地鍋爐房煙氣除塵采用文丘裏花崗岩水膜旋流高效脫硫除塵器。達標排放,保護和改善環境。
2、帶式輸送機除塵
設計在廠內建封閉的煤倉和輸煤棧橋,帶式輸送機棧橋設計采用全封閉結構。在各帶式輸送機機頭采用密封式頭部護罩,在受料點設全封閉導料槽。護罩、導料槽、以及輸煤溜槽進行嚴密封閉,使煤炭廠內輸送在封閉環境中完成。
帶式輸送機設置頭部清掃器和空段清掃器。帶式輸送機頭部滾筒處設置密閉防塵罩,密封罩能覆蓋整個滾筒,並在密封罩入料端設置單層或雙層膠質擋簾,擋簾要交叉重疊,下部呈圓弧形並與皮帶弧形一致。密封罩觀察口四周設置膠質密封條。
帶式輸送機受料點設置導料槽。導料槽長度與帶式輸送機運行速度相適,大於物料加速到穩定運行所需長度;導料槽與膠帶之間密封用的橡膠板,按導料槽總長度整條配製;導料槽前端出口加設擋簾,擋簾要交叉重疊,下部形狀與帶式輸送機弧形相一致,後端加設擋板或擋簾密封。
帶式輸送機走廊采用水力清掃,清掃廢水經收集後輸送至煤泥水係統處理後全部回用。
3、轉載點除塵
在帶式輸送機的固定受料點安裝緩衝托輥,在導料槽範圍內托輥間距為300~400mm。同時在各帶式輸送機轉載點設置高壓噴霧灑水降塵裝置,采用全霧化噴頭和圓錐形灑水器。轉載點落差超過0.5m時,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大於4m時,落煤管出口宜加設緩衝鎖氣器。帶式輸送機轉載點的落煤管連接處,加填料密封。
4、消除落塵
定期清掃設備表麵、地麵的浮塵,及時清除轉載點處的浮煤,減少空氣中粉塵來源,以創造一個整潔的工作環境。
5、煤炭儲存防塵
煤炭和矸石儲存采用全封閉方倉和圓筒倉儲存,本次設計均采用加蓋密閉式,減少粉塵逸散。矸石、產品煤裝車處均采用了灑水除塵等措施。
鍋爐房儲煤堆場設置擋風圍牆,並在堆場四周設置灑水裝置,防止煤塵飛揚。
6、道路抑塵
對礦井工業場地和場外道路,設計采用灑水車定期灑水噴淋,抑製路麵揚塵。
7、個體防護
對煤樣室等處生產人員,配備防塵口罩。
三、預期效果
1、井下作業環境特殊,各工種麵在采取防護措施後基本可以達到相關規範要求,但由於整個井下作業環境特殊,各項職業病防護措施難以長期、有效、全麵地覆蓋到所有工作麵,尤其在高檔普采工作麵、綜掘工作麵,設計中雖已采取了較為齊全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粉塵等危害,但此工作麵的職業衛生環境難免超標。因此需要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對特殊崗位加強管理,合理安排工人作息製度和職業衛生健康檢查。
2、地麵生產係統防塵措施比較齊全,預計在各項措施得到認真貫徹、執行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相關規範要求。
第五節 毒物防護措施設計
優先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無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減少塵、毒職業性有害因素;對於工藝、技術和原材料達不到要求的,根據生產工藝和粉塵、毒物特性,參照GBZ/T194的規定設計相應的防塵、防毒通風控製措施,使勞動者活動的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濃度符合GBZ2.1要求;如預期勞動者接觸濃度不符合要求的,依據實際接觸情況參考GBZ/T195、GB /T18664的要求同時設計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
1、在鍋爐房、機修車間等易產生有害氣體的分析間,設置防爆阻燃型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
2、礦井高低壓配電室設事故通風裝置。
3、鍋爐房、汙水處理站、井下水處理站的配藥間、泵房間等處設有機械通風裝置,以排除硫化氫、二氧化氯等有害氣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對汙水處理站、井下水處理站的出水抽樣檢查,發現鹽酸等有毒物質超標時,及時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危害。儲存鹽酸的二氧化氯發生器周圍應設置泄險溝、集水井。鍋爐房、汙水處理站、井下水處理站的配藥間等房間的地麵應平整、防滑,易於衝洗、清掃,且應有坡向排水係統。對產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堿等強腐蝕物質的場所均設置衝洗措施;高度物質工作場所的牆壁、頂棚和地麵等內部結構和表麵均采用耐腐蝕、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
5、井下設有完整獨立的通風係統,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並配備有監控係統對風量、風速、瓦斯、一氧化碳等進行實時監控檢測。
6、放炮采用水炮泥或水封爆破,放炮後噴霧灑水,用水霧吸收氮氧化合物。
7、各用風地點風量充足,能夠及時衝淡空氣中的有害氣體。
8、礦井建立完善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檢查製度,所有采掘工作麵的瓦斯濃度每班至少檢查2次。所有采掘工作麵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檢查2次。
9、回采工作麵采用全負壓U型通風,有利於工作麵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的排出。掘進工作麵采用獨立通風,采用機械壓入式通風方式進行通風除塵及排毒,盡量減少和控製各種漏風。
10、礦井對廢棄巷道和盲巷要及時封閉,並掛牌說明,及時封閉采空區。
11、采用集中監測監控和個體監測相結合的方法,設置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配備相應的便攜式個體瓦斯監測儀。
12、鍋爐房內設置方型壁式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以排出煤塵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防止煤塵及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13、車間內電焊機產生的煙塵采取局部通風設施,以驅散煙塵,防止聚集。
毒物防護措施得當,可以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第六節 噪聲、振動防護措施設計
噪聲控製按GBJ87設計,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對生產過程和設備產生的噪聲,首先從聲源上進行控製,使噪聲作業勞動者接觸噪聲聲級符合GBZ2.2的要求;采取措施後仍然達不到GBZ2.2要求的,應依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勞動作息時間,並采取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
振動控製按GBZ2.2要求設計,首先控製振動源,使不超過相關規定要求;采取措施後仍然達不到GBZ2.2要求的,應依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勞動作息時間,並采取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
1、總平麵布置已考慮將高噪聲的設備集中布置,生產區與生活福利區分開布設,兩區有輔助建築相隔,並考慮地形、聲源方向性、噪聲強弱和綠化等因素,利用地形、輔助廠房、樹木等阻擋噪聲的傳播途徑。
2、帶式輸送機:適當選用較大直徑的托輥,使托輥在約400r/min的中等轉速下運行,以減小帶式輸送機沿線的振動和噪聲;轉載溜槽的設置,根據物料運行軌跡,合理設計物料觸及溜槽的初始位置和方向,盡量減小物料對溜槽的撞擊,並酌情加大溜槽鋼板的厚度,以減小噪聲。在采煤工作麵使用雙邊鏈條刮板輸送機控製噪聲。
3、在操作人員較多的地方設置集中隔聲控製室,設計在提升機房、水泵房、鍋爐房、機電維修車間和產品裝車倉操作地點設置隔聲操作室(或值班室)。對建築維護物的外門、外窗要求采用隔聲門窗,減小室內噪聲值。隔聲門扇和窗扇的縫隙要嚴密,門扇構造宜選用填充多孔材料(礦棉、玻璃棉等)的層結構,門縫宜采用斜企口密封,密封條必須柔軟而富有彈性。隔聲窗雙層間的邊框上敷設吸聲材料。個別房間內表麵應進行吸聲處理,局部設置隔聲屏。
4、對提升機房的主機、電機采用帶阻尼層、吸聲層的隔聲料做隔聲罩密閉。對機殼、溜槽等機械噪聲,采用貼阻尼材料措施等。
5、通風機房是礦井的強噪聲源,風機的葉輪、旋轉部分在安裝前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靜、動平衡校正,運轉平穩;風機入口裝有收斂形集流器,通風機出口裝有擴散器、新式流線型擴散塔以降低噪聲。通風機房的內牆壁、屋麵敷設吸聲體。
6、空壓機房內壁作吸聲處理,同時對空壓機采用安設阻抗複合式消音器、隔振機座和軟性連接等降噪措施。
7、鍋爐房設置隔聲門窗,內牆表麵敷設2.5cm厚岩棉板和玻璃布護麵;鍋爐鼓、引風機集中布置在風機間內,風機間采用封閉維護隔聲結構,內牆麵安裝吸聲結構吸聲。同時對鍋爐的鼓、引風機安設減震基礎,鼓、引風機進排氣口加裝消聲器。
8、將各類泵等設置在封閉的泵房內,泵房內牆敷設2.5cm厚岩棉板,頂棚懸掛吸聲體;電機根據型號結構不同,設置隔聲罩;泵體基礎設置橡膠墊或彈簧減振器,同時水泵與進出口管道間安裝軟橡膠接頭。采取了現有降噪措施後,噪聲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也滿足《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的要求。
9、在溜槽鋼板外側敷設一層阻尼塗料,其厚度為鋼板厚度的1~1.5倍;溜槽內壁襯耐磨橡膠10~20mm;溜槽外壁包紮泡沫塑料或玻璃棉,厚度在50~100mm。在滿足煤炭轉載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煤的落差,從而減少衝擊噪聲。
10、機電維修車間和坑木加工房采用間歇作業以減少接觸時間,減輕噪聲危害。
11、在提升機房、通風機房、水泵房、鍋爐房、機電維修車間噪聲強度超標工作場所的勞動者佩戴耳塞、耳罩等防噪聲耳具,特別是掘進工作麵轉載機司機、掘進司機、綜采采煤司機、井下運輸帶式輸送機司機、地麵帶式輸送機司機等。
12、電氣設備采用低噪音電控裝置,噪聲不得超過75dB。
13、為防止主斜井帶式輸送機運行中產生振動,將驅動裝置采用落地布置方式。
14、對通風機、引風機、空風機、破碎機等主要噪聲設備設置吸聲、隔聲、減振裝置。
15、空壓機房內壁作吸聲處理,同時對空壓機采用安設阻抗複合式消音器、隔振機座和軟性連接等降噪措施。
16、風鎬、鑿岩機等手傳振動工具把手處安裝緩衝膠墊,減緩振動傳遞。
17、為噪聲強度超標工作場所的勞動人員配發防噪聲耳具,特別是掘進工作麵轉載機司機、掘進司機,綜采采煤司機、井下運輸帶式輸送機司機等。
18、在巷道掘進中應使用液動鑿岩機或鑿岩台車。
第七節 高溫防護、礦井火災事故及放射線危害預防措施
一、高溫防護及防暑降溫措施
1、高溫防護
輸送蒸汽和排汙水的管道、煙道采取保溫措施。鍋爐房水泵等動力設備采取隔振措施,鼓風機設置消聲器降噪,改善作業環境。大量散熱的熱源優先考慮放在生產廠房外麵或坡屋內。對生產廠房內的熱源采取隔熱措施,並采用遠距離控製或自動控製。
鍋爐間、水處理間、凝結水箱間、設計方型壁式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換氣,改善作業環境。鍋爐房的值班室、化驗室、辦公室單獨設置。
機修車間散發餘熱的高溫設備應和其它設備分開布置,並安裝局部通風裝置。
當礦井采掘工作麵的空氣溫度超過260C,機電設備的硐室溫度超過260C時必須縮短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並給予高溫保健待遇。當礦井采掘工作麵的空氣溫度超過300C,機電設備的硐室溫度超過340C時必須停止作業。
2、防暑降溫、防寒、防潮措施
1)聯合建築、辦公樓、食堂等建築內設置分體式空調器進行防暑降溫,改善作業環境。在夏季對高溫作業工種的勞動者供應含鹽清涼飲品。
2)在礦燈房、浴室、食堂等有濕熱氣體的房間內設置通風機。
3)機修車間鍛工高溫工作區設通風機作為機修車間內夏季降溫措施之一。
4)氣溫低於50C時,采取防寒措施。對生產廠房或車間依據工人工作性質設置合適的采暖方式,當廠房內平均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築麵積超過100m2時設置局部采暖;當工作地點不固定時設置采暖室。
二、礦井火災事故防治措施
1)為防止主變壓器火災事故,礦井35kV站及西風井35kV站主變壓器設置以下保護:縱差保護、複合電壓啟動的過電流保護、過負荷保護、瓦斯保護、溫度保護(動作於信號)、油位保護、壓力釋放保護。
2)為防止火災,各35kV變電站內建築嚴格按照防火等級設計。在電纜從配電室外進入室內的入口處及室內各房間之間設置用防火包製成的的防火封堵,電纜引入盤、櫃處用防火膠泥密封,以防止電纜火災的蔓延;電容器與配電室之間設置有防火牆;變電所內建築物、構築物的防火等級、變電所內部的設備之間、建築物之間及設備與建築物、構築物之間的防火淨距滿足《35~110kV變電所設計規範》的要求;在變電所內設有滅火沙箱、MTT24手推式幹粉滅火車、MFZ8手提式幹粉滅火器等滅火器具,以便在火災發生時能及時撲救。電纜上裝有防滅火自動報警裝置。
3)定期測試各電纜頭、高壓觸頭、母線連接處等接觸頭、連接板、電纜的溫度情況、發現異常溫升,立即報告。
4)為保證電氣設備繼電保護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及速動性的基本要求,二次係統采用成熟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係統。
5)礦井地麵供電係統采用阻燃電纜,電纜敷設按照GB 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範》相關要求設置防火設施。
6)防治井下火災的措施
井下主變電所采用砌镟支護方式,采區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的其他機電設備硐室,采用錨網噴支護方式。
電纜同電氣設備的連接,采用同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接線盒,高壓電纜間連接采用礦用隔爆型高壓電纜連接器,橡套電纜間的連接采用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進行連接。
為了防止井下電氣著火事故,井下供電電纜均選用阻燃型礦用電力電纜。礦井35kV變電站至井下主變電所電纜采用MYJV42-6/6kV 3×120mm2,采區變電所至移動變電站電纜采用MYPTJ-3.6/6kV礦用移動金屬屏蔽監視型橡套軟電纜;采煤機、掘進機采用MCPTJR-1.14型采煤機屏蔽橡套軟電纜供電;其餘設備有采用MYP-0.66/1.14或MY-0.38/0.66型礦用移動屏蔽橡套軟電纜供電;電鑽采用MZ-0.3/0.5型電鑽電纜供電;井下照明采用MYQ-0.3/0.5型礦用移動輕型橡套軟電纜供電。
井下配備有消防灑水設備。井下配電所裝設了向外開啟的防火門,機電硐室內設置了足夠數量的撲滅器材。
硐室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運輸。鐵門上應裝設便於關嚴的通風孔。裝有鐵門時,門內設向外開的鐵柵欄門,且妨礙鐵門的開閉。
從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錨網噴支護方式。硐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采掘工作麵配電點的位置和空間設置滿足設備檢修、巷道運輸、礦車通過及其他設備安裝的要求,並用錨網噴支護方式。
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後兩端各20m範圍內,錨網噴支護方式。
三、非電離輻射的措施
1)對產生高頻、微波等非電離輻射的設備設有良好的接地線金屬屏蔽。
2)變壓器、高低壓配電櫃等設施由專人操作、維護;配電櫃采用屏蔽櫃。
四、防紫外輻射的措施
為防止紫外線輻射對地麵生產人員采取以下防護措施:減少中午時分直接在太陽下暴露時間、盡量減少直接在太陽下作業的、減少露天作業環境、夏天穿長袖工作服、帶遮陽帽和護目鏡、使用保護指數為十五或更高的廣譜防曬油等。對電焊作業人員須配備專業防護眼鏡和服裝,嚴格控製電焊作業人員的連續工作時間和總時間,並按照職業病防護要求定期體檢。
五、預期效果
以上各項措施合理得當,操作方便,易於實施;實施後可以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第八節 采光、照明
一、地麵建築物采光
地麵建築物按照《工業企業采光設計標準》設計,達到采光要求。
二、地麵照明
地麵室內照明燈具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采用節能型熒光燈、混光燈,重要場合主斜井井口房、副井井口房、通風機房等設置應急照明。室外場地及道路照明采用高壓鈉燈,並采用光控和時間控製。工作場所照度滿足《建築物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要求
照明燈具的選擇:潮濕工作場所選擇防水燈具,粉塵工作場所選擇防塵燈具,爆炸性危險環境場所選擇防爆燈具和防爆開關,振動場所選擇防振燈具。
根據工作場所采取可用下列方法防止或減少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的措施:
1)避免將燈具安裝在幹擾區內;
2)采用低光澤度的表麵裝飾材料;
3)限製燈具亮度;
4)照亮頂棚和牆表麵,但避免出現光斑。礦井地麵建築內主要采用節能燈和節能型礦燈。
三、井下照明
在各機電硐室、井底車場、運輸大巷、運輸順槽等處均設固定照明裝置,照明燈具采用DGS-20/127V 20W礦用隔爆型節能熒光燈;采煤工作麵采用KBY-62型自移支架隔爆型熒光燈照明。為保證井下照明安全,選用保護齊全的礦用隔爆照明變壓器綜合保護裝置供給127V照明電源。照明線網采用三相三線製,照明負荷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照度值均滿足《煤礦井下供配電設計規範》GB50417-2007的要求。 井下各硐室照明燈具均選用礦用隔爆型高壓鈉燈,巷道每隔15m設置一盞,各主要硐室設置應急照明燈,並設專人檢查管理。
四、應急照明
根據《煤礦安全01manbetx
》要求,35kV配電室、各控製室、調度中心、各監控室、生產係統的走廊、鍋爐房及其它主要建築的配電及控製室的主要通道、樓梯間等處設置備有儲備電源的事故應急照明。
五、預期效果
以上各項措施合理得當,操作方便,易於實施;實施後可以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第九節 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誌
煤礦企業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設備工作,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結合《煤礦井下安全標誌》的規定設置組合使用的警示標識。
一、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種類
1、禁止標誌:禁止或製止人們的某種行為的標誌。如:禁止入內、禁止停留、禁止啟動等。
2、警告標誌:警告人們注意可能發生危險的標誌。基本形狀為等邊三角形,頂角朝上,顏色為黃底、黑邊,黑圖形符號。如:當心中毒、當心腐蝕、注意防塵、注意高溫、當心電離輻射、當心有毒氣體、噪聲有害等。
3、指令標誌:指示人們必須遵守某種規定的標誌。基本形狀為圓形,顏色為藍底,白圖形符號。如:戴防護鏡、戴防毒麵具、戴防塵口罩、戴護耳器、戴防護手套、穿防護鞋、注意通風等。
4、提示標誌:告訴人們目標方向、地點的標誌。基本形狀為長方形,顏色為綠底(紅底或黃底)、白圖案(黑圖案),白字或黑字。如左行緊急出口、右行緊急出口、直行緊急出口、急救站、救援電話等。
5、警示線: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放射作業場所、緊鄰事故危險源周邊設置紅色警示線;一般有毒物品作業場所、緊鄰事故危害區域周邊設置黃色警示線;事故現場救援區域的周邊設置綠色警示線。
二、職業衛生警示牌的設置要求
職業衛生警示牌的設置要求可參照安全標誌牌的設置要求。
1、職業衛生警示牌應設在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設備處,並保證作業人員有足夠的時同注意它所表示的內容。
2、設在固定處,不應設在移動物體上。
3、用釘子、鋼絲等將職業衛生警示牌固定,以免隨意拆掉。
4、職業衛生警示牌每年至少檢查一次,如有變形、破損、變色、圖形符號脫落等要及時修整或更換,定期洗刷警示牌,以確保其清晰可見。
四、預期效果
以上各項措施合理得當,操作方便,易於實施;實施後可以滿足相關規範要求。
第十節 職業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
礦井設計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051-2008)配備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主要包括:
1、自救器
礦井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自救器。按照《礦井通風安全裝備標準》,自救器配備數量應按井下工人和生產管理人員出勤總人數配備,並有5%~10%的備用量.
2、礦燈
礦井完好的礦燈總數,至少應比經常用燈的總人數多10%,考慮礦燈的使用維護、檢修狀況及完好率情況,設計礦燈配備總數量為井下在籍人數加50%管理人員之和乘以115%計。
3、防塵口罩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煤礦企業必須加強職業危害的防治與管理,做好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和勞動保護。對采掘、運輸及地麵選矸等作業場所接觸粉塵的作業人員佩帶防塵口罩,加強個體勞動衛生保護。礦井應配備足量防塵口罩,按要求定期發放。
4、安全帽
礦井安全帽等勞動防護用品按規定配備齊全、必須按規定定期發放。
5、其他
同時為每個入井人員配備有工作服、工作鞋、膠鞋、勞防手套、雨衣、護耳器等個體勞動防護用品;對接觸毒害的人員配備有防毒麵具等;對電焊、氧焊作業人員,配備有防護眼鏡、防護手套等個體勞動保護用品。地麵電工,礦燈充電工,庫房管理員等人員的勞動防護用品按有關規定發放。
第五章 根據生產車間衛生特征分級,確定輔助用室及衛生設施數量
第一節 輔助用房及衛生設施設置要求
礦井擴建項目中輔助用房及其衛生設施應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實施。
1、應根據工業企業生產特點、實際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則設置輔助用房,包括作業場所辦公室、車間衛生用室(浴室、更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業、工種或崗位設置的洗衣室)、生活衛生室(休息室、就餐場所、廁所)、 婦女衛生室(女工總數超過100人時),並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生活用房應與產生有害物質或有特殊要求的車間隔開,應盡量布置在生產勞動者相當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風相對好的位置。
2、輔助用房應避開有害物質、病原體、高溫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影響,建築物內部構造應易於清掃,衛生設備便於使用。
3、浴室、盥洗室、廁所的設計、一般按勞動者最多的班組人數進行設計。存衣室設計計算人數應按車間勞動者實際總數計算。
4、車間內應設置清潔飲水設施。
第二節 輔助用房及衛生設施設置
礦井輔助用房及其衛生設施設計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結合《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範》 要求及礦井實際進行設計。
一、生活區衛生用房
本礦區的主要公共建築如聯合建築、宿舍樓、招待所、職工食堂、生產服務綜合樓等依據實際情況決定采用原有建築或對原有建築進行改建,以滿足改擴建後實際應用要求;主要新建建築有辦公樓、綜合調度中心、礦山救護隊,由甲方委托其他單位設計。本設計僅對相關功能需求提出要求,具體功能實現由甲方監督執行。
聯合建築更衣室內的更衣櫃或吊籃按生產在籍人員計算,井下工人每人兩個,地麵工人每人一個。家庭服與工作服分開存放,家庭服存衣櫃為閉鎖式。總入浴人數按生產最大班出勤人數的1.35倍計算,女職工入浴人數按總入浴人數的10%計算。浴室男職工采用池浴和淋浴方式,淋浴及池浴取全部入浴人數的50%,池浴淨麵積按池浴人數每人0.2m2計算,淋浴器數量按淋浴人數每5人使用一個計算;女浴室全部采用淋浴,女浴室淋浴器數量按每3人使用一個計算,男、女浴室各設衛生間。要求男浴室淨麵積不得小於80m2,淋浴器數量不得小於30個,女浴室淨麵積不得小於12m2,淋浴器數量不得小於5個。
應在工業場地主要建築內增設浴室,入浴方式均采用淋浴。淋浴器數量按淋浴人數每5人使用一個計算。
盥洗設施分散布置於地麵工作場所,如接觸油汙的機修車間;設計供應熱水,盥洗水龍頭總數不小於30個(設計計算人數按最大工班人數計算,按車間衛生特征分級2級配備)。
二、生產區衛生用房
工業場地增設公共衛生間,總麵積合計不小於40m2,公共衛生間與各主要建築的距離應滿足相關規範的要求(由於各主要建築內均設有衛生間,因此該公共衛生間僅為零星人員及運煤流動人員設置,且要滿足《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範》的要求)。
生產區全部廁所總蹲位數設計數量須滿足以下要求:男蹲位不少於25個,女蹲位不少於5個。其中,男廁所蹲位數按勞動定員男職工總數,每25人設1個蹲位,小便池與蹲位數相同;女廁所蹲位數按女職工總數,每15人設1~2個蹲位。
接觸油汙的車間如機修車間等應設置盥洗室,盥洗水龍頭數量按照每個水龍頭使用20人計算,且不得小於2個。
第三節 應急救援
一、應急救援站
礦井地麵應設置有急救站兼作勞動衛生職業病應急救援站,布置在已有建築內,建築最小使用麵積不得小40m2,應設置專職急救醫務人員3~4人,正常情況下為職工做一般的保健治療和創傷處理,事故突發時做緊急救護工作,並負責將事故中傷病患者及時送往市、縣級醫院搶救治療。當發生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時,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健康檢查和救護。
急救站內的通風、空調、給水排水、電器、照明等配套設施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規範配置。
二、應急救援設施和儀器設備
急救站內配備有急診搶救室,裝備有複蘇器械、麻醉機、抗休克褲、充氣止血帶等急救器材和急救藥品。
職業危害急救設施有:不斷水的衝淋設施、氣體防護拒、個人防護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藥品、轉運病人的擔架和裝置、急救處理設施以及應急救援通訊設備等。
應急救援設施應有清晰地標誌,並按照相關規定定期保養以確保其正常運行。
急救箱的內容按表5-3-1配備,並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和更新。本礦井需配備急救箱數量不得少於5個。
三、應急救援設施和儀器設備的設置
1、鍋爐房、礦井水處理間加鹽酸處、生活汙水處理間加鹽酸處設置現場急救用品、噴淋設施、洗眼器;對門窗等設施采取措施,以防止危險擴散且要便於人員疏散。
2、各有毒害的房間須依據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防護措施,如:
1)設置防毒器具存放櫃,防毒器具在專用存放櫃內鉛封存放,且要設置明顯標示,並定期維護、檢修。
2)衝淋、洗眼設施應靠近可能發生相應事故的工作地點。
3)急救箱應設置在便於勞動者取用的地點,並由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和更新。
4) 對在生產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質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學物質的室內作業場所,應設置事故通風裝置及與事故排風係統相連鎖的泄露報警裝置。
5)對應生產或使用有毒物質的、且可能發生急性職業衛生病危害的場所應製定應對突發職業中毒的應急救援預案。
表5-3-1 急救箱配備內容
第六章 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組織管理
第一節 職業病防治機構設置
一、機構設置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領導機構和設置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機構。
職業病危害防治領導機構負責製定職業危害防治規劃、計劃和機構設置、職責分工、經費落實等工作。每月由領導機構定期組織對上月職業衛生防治工作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落實資金、人員、時間進行整改,對下月工作進行安排,確保衛生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機構,應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應有專門的辦公地點,具體負責製定職業衛生管理製度,組織健康監護、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有害作業人員培訓、檔案管理、應急演練、個人防護用品質量監察等,製定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急性職業病危害應急預案等。
二、人員配備
礦井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機構應配備2名以上專職或兼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應明確,所配備人員須經過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並能勝任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專業的工作。
第二節 職業衛生管理製度
一、職業衛生管理方針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設計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堅持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衛生工作方針,按照“源頭治理、科學防治、嚴格管理、依法監督”的要求進行。
二、職業衛生管理目標
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三、職業衛生管理計劃
編製企業職業衛生工作計劃,包括職業衛生的目的、目標、負責部門和人員、擬定措施以及保障條件。
四、職業衛生管理製度
礦井要建立健全相關製度並文件化,職業衛生管理製度應包括以下內容:
1.建立職業危害防治院所、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其提供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服務、配備個體防護用品、履行告知義務、設置公告欄和警示標識、進行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職業危害事故處理等按照《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有關要求執行。
2.必須指定專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人員,配備足夠的監測儀器設備,按照有關規定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
3.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時間、檢查項目、檢查周期、檢查結果、檢查費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受檢率必須達到95%以上。不得以常規健康檢查代替職業健康檢查。
4.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業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從業人員,應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5.必須落實職業健康工作情況統計報表製度,按照監管權限,每半年向煤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一次,由煤炭行政主管部門逐級彙總上報。
6.必須建立職業衛生檔案,職業衛生檔案應包括單位職業衛生概況、年度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和管理機構文件、職業衛生管理製度和01manbetx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年度報告、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評價年度報告、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從業人員名冊、職業衛生宣傳與培訓工作記錄資料、個人防護用品發放記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病發病情況等。
7.煤礦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與管理按照《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的要求進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8.對醫學觀察對象,煤礦企業要及時向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對職業病患者要及時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安排定期康複療養,按規定需要住院治療的,要安排住院治療。職業病患者的治療康複費用,按照國家有關工傷社會保險的規定執行。
9.職業健康檢查由具有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對已確診的職業病人,必須及時進行傷殘度等級鑒定,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賠償。從事煤礦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應到從事服務所在地市級煤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登記,並及時報告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10.煤礦企業要按照監管權限,及時、如實向煤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職業危害。
11.煤礦企業必須提供足夠的職業危害防治專項經費(包括體檢、職業病診斷、康複療養、監測、儀器設備、防護設備設施、培訓、職業危害防治院所建設等經費),並確保專款專用。
12.煤礦企業必須對不同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工作時間作出明確規定。
13.煤礦企業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作出的檢測評價結果和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必須按照監管權限及時向煤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14. 煤礦企業必須嚴格落實《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中明確的煤礦粉塵、噪聲、高溫、職業中毒危害各項防治措施,確保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15、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含定期演練內容);
16、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及申請審查、驗收製度;
17、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職業衛生01manbetx
;
18、職業病防護設施並建立定期檢修和保養製度;
19、職業病個人防護用品購置、發放登記製度;
20、有毒有害原材料采購、運輸、貯存、生產作業管理製度;
21、 職業病危害告知製度(包括公告欄、警示標識、勞動合同告知);
22、企業管理層和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製度;
23、未成年工和女工職業衛生保護製度;
24、職業病人診斷、鑒定、治療、康複、定期檢查、調崗妥善安置及職業病報告製度;
25、放射作業管理製度;
26、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製度;
27、其它製度如:1)防暑降溫衛生管理製度;2)職業衛生獎懲製度。
第三節 職業危害管理檔案
建立礦井職業危害管理檔案,內容包括: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範等;職業病危害評價、初步設計職業衛生專篇審查、職業病防護設施峻工驗收等報告及審批文件;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名稱、型號、規格、設計圖及安裝、運行、維護記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和管理機構文件及組織機構框圖;職業衛生管理製度和01manbetx
;企業基本情況、生產工藝、設備清單、作業場所情況、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申報受理材料;接觸職業危害人員情況、企業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有害作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機構材料、職業危害因素定期和監督檢測報告、超標作業點處置方案和結果;職業禁忌證及職業病患發病情況;個人防護用品計劃、采購、發放記錄等。且應體現職業衛生動態。
第四節 應急救援製度
礦井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按要求製定應對突發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救援預案。
製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救援預案應明確責任人、組織機構、協調機構、技術方案、救援設施、醫療救護等內容。並對救援預案定期進行演練,保證應急救援係統完善、完好、運轉熟練。應急救援領導組成員應包括最高管理者、分管領導、工會、衛生、醫療、安全及各生產部門負責人。
第五節 職業健康監護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應包括員工職業健康體檢和企業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一、職業健康檢查
1、上崗前健康檢查
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新入礦工人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
對接塵工人的職業健康檢查必須拍照胸大片。
對檢查出的職業病禁忌證患者,煤礦必須立即調離原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相關作業,並將書麵調離通知保存於本人的健康監護檔案內。
2、在崗期間健康檢查
煤礦企業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接觸粉塵、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的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對檢查出的職業病患者,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規定及時給以治療、療養和調離有害作業崗位,並做好健康監護及職業病報告工作。
查體時間間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對在崗接觸粉塵作業工人,岩石掘進工作麵矽塵濃度超標時,掘進工每2年體檢3次;岩石掘進工作麵矽塵濃度不超標時,掘進工每1年體檢1次;混合工種每1 年體檢1次;純釆煤工種每2年體檢1次;
2)對接觸毒物的人員每2年檢查1次;
3)對接觸放射線的人員每1年檢查1次;
4)接觸噪聲的作業人員每1年體檢1次。
職業性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病治療應由取得相應資格的職業衛生機構承擔。
3、離崗時健康檢查
工人在準備調離或脫離所從事的職業危害的作業或崗位前,必須進行離崗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4、應急職業健康檢查
當發生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時,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危害的勞動者,應及時組織健康檢查。如礦井發生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氫中毒事故時,應對接觸作業人員進行應急健康檢查。
5、離崗後隨訪醫學檢查
對接觸矽塵和煤塵職業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響,或發病有較長的潛伏期,在脫離接觸後仍有可能發生職業病,需要進行醫學隨訪。
接觸矽塵作業人員隨訪時間:接觸矽塵工齡在10年以下者,隨訪15年,接觸矽塵工齡超過10年者,隨訪21年,隨訪周期均為每三年一次。
接觸煤塵作業人員隨訪時間:接觸煤塵工齡在20年以下者,隨訪15年,接觸矽塵工齡超過20年者,隨訪20年,隨訪周期均為每五年一次。
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1、建立企業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建立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可與企業職工衛生擋案合並統一管理。主要內容有:
1)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
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
3)職業病報告卡;
4)企業對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禁忌症者處理和安置記錄;
5)企業在職業健康監護中提供的其他資料和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記錄整理的相關資料。
2、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以下內容:
1)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一般概況;
2)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3)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4)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5)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3、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管理:
1)企業設專人負責,按照國家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管理;
2)允許勞動者查閱、複印其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勞動者離開企業時,有權索取本人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複印件上簽章。
第七章 職業衛生防護措施投資概算
一、職業衛生防護措施概算範圍
1、凡屬職業病危害治理所需的裝置、設備、監測手段和工程設施等均屬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2、生產需要為職業病防治服務的設施;
3、應急救援用品、個人防護用品所需經費;
4、凡有職業病防護設施的建設項目均應列出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投資概算;
5、其他經費。
二、職業衛生投資概算
本礦原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本次設計新增固定資產13319.32萬元。噸煤投資219.96元。
本礦井用於職業衛生設施及主要器材的設備及安裝概算投資為500.6萬元,占礦井總投資的3.49%。
職業衛生工程概算見表7-1。
第八章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問題
1、煤礦作業環境特殊,職業病危害不可避免;特別在高檔普采工作麵、綜掘工作麵,即使采取了較為先進的職業病防護措施,仍有部分作業點危害因素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2、職業病防護設施覆蓋麵廣、部位多、設施種類繁雜、大小形狀不一,極易遺漏或設置不當。
3、煤礦作業人員的流動性大,作業人員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 在崗期間職業衛生培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離崗時健康檢查、離崗後隨訪醫學檢查等工作不易管理。
二、建議
1、建設單位須按《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職業衛生專篇通過衛生行政部門審查許可後,方可施工。
2、建設單位在批準試運行期間(12個月內)委托具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的機構(原則上應委托原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機構),編製完成職業病危害控製效果評價書。
3、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和驗收,待驗收通過後,方可正式生產。
4、建設單位必須按相關行政部門審查通過的職業衛生設計方案進行施工。
5、項目建成投產後,需加強對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定期對作業場所的各項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警示標識要指定專人保管,並定期檢查、維修、及時更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按實際使用情況(工作性質、使用率、損耗率等)及時發放;配備的防護用品的技術參數要與工作場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強度)相匹配;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所需的費用納入企業經費計劃中,並保證經費的落實;應合理調整工作製度,減少工人接觸有害因素的時間。
6、礦井必須依法做好職工健康監護工作,確保職工的身體健康。應對新入礦的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工人進行上崗前體檢,並建立職工健康監護檔案。
7、對被診斷為職業病的職工,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並依法給予相關的工傷待遇。
8、在項目試運行期間,煤礦應按照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的規定,將職業危害防治和職業病發病情況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當地相關行政部門。
第九章 結論
1、該項目屬於可能產生嚴重職業危害因素的建設項目,其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設計需經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審查,符合要求後,再行施工。
2、礦井建設項目按照國家建設項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三同時”規定,依程序完成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3、本礦井改擴建項目嚴格按照《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範》《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範》、《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煤礦01manbetx
》等國家有關標準、規範進行設計,各項設施設置齊全,符合職業衛生要求。
4、按照本專篇設計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職業病危害的發生,對於職業危害因素難以完全消除的部位應加強監管,並對在該環境下工作的作業人員加強健康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