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煤礦:科技興煤見證安全高效
“我們現在正進行的是3206綜放工作麵三機配套聯合試運轉,試驗成功後,這套我們目前采煤機功率、支架噸位和初撐力以及采高最大的最先進采煤裝備將被拆解,下放到井下重新組裝,正式投入生產。”山東能源臨礦集團古城煤礦機修工區區長趙家賓興奮地說。
投產之初,古城煤礦應用的是懸移支架放頂煤生產工藝,采出的煤不多,連礦井最初的年設計90萬噸的生產能力也達不到且不說,還要用不少人,安全無保障。然而正是因為有了“依托科技進步,興煤、創安”的發展思路,有了“多用先進裝備,少用人”觀念上的轉變,使投產之初曾一度發不出工資的古城煤礦實現了采掘生產現代化、安全保障數字化、遠程控製自動化、資源共享信息化,2012年,古城煤礦噸煤工效為12.01,1-11月份實現利潤10.02億元,人均工資也已突破8萬元,成為山東能源六家權屬企業中安全高效生產的標杆礦井。科技的力量,讓古城煤礦脫胎換骨,成為了“井下是無塵工廠,井上是清心花園”,並形成了煤炭深加工、煤電一體化、節能環保型的產業格局,邁上了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科學發展之路。
為了在複雜地質條件下進一步提升安全高效產能,古城煤礦著重對製約礦井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難點問題,全方位進行技術革新、課題研究、科技攻關,積極走出去,學過來,不斷調整生產布局,優化生產係統,更新生產方式。
正是基於改走向條帶為傾斜條帶、改短壁開采為長壁開采、改懸放工藝為綜放工藝,古城煤礦克服了大采深、多斷層和頂板破碎嚴重、巷道變形量大等條件下的開采技術難題,並使自然發火、衝擊地壓等這些“猛於虎”之患囿於一隅,從而探索出來一套在大采深、大采高、“三下”條件下,係統、安全、可靠的條帶式綜采放頂煤技術的新經驗。
繼而,從2005年起,圍繞挖潛增效,古城煤礦重點對主井提升運輸係統進行了增速擴容保安的持續性技術改造。從2008年起,先後對井下皮帶運輸係統各轉載點進行了雙倉配置,分儲分運,著力解決矸石的連續化、高效率運輸問題;對副井來煤係統以及井上軌道運輸係統進行了大力度的自動化控製技術改造,並通過優化生產布局,大膽嚐試工作麵長距離“轉采”工藝、為巷道做“透視”、進行衝擊地壓綜合防治等措施,進一步突破生產、提升、運輸等係統的“瓶頸”製約,消除先天性技術隱患、開采難題,使產能得到了進一步安全釋放,2010年,由於副井提升運輸係統技術改造的成功,使原煤產量同比2009年又增加了31萬噸,從而也使礦井形成“一井兩麵三百萬噸生產能力”的生產布局成為了可能。
隨著礦井采深的不斷加大,古城煤礦立足於簡約、高效,使生產裝備、設施也不斷更新換代、上檔升級。在全麵實現綜采一體化,使工作麵達到了百萬噸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又先後引進了性能更為先進的大功率S150J型掘進機、全液壓掘進鑽車和側卸式裝岩機以及集鑽孔、裝運於一體的鑽裝機,能夠在大落差巷道內任意穿行的單軌吊,有效提高了掘進進度,緩解了采場接續緊張的局麵。陸續投資總計2900多萬元,裝備形成完善了依托井上下以太環網、以千兆光纖為通道的綜合自動化生產控製、數字化安全監控、信息化企業管理、集約化信息管理係統,使遠程控製、“無人值守”夢想成真,並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完善應急救援體係,無不充分體現了依托科技進步保障安全高效生產的科技創安、興煤的清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