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工作方案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工作方案
發布文號 贛府發(2005)18號
發布部門 江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 20051008
施行日期 20051008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工作方案
煤炭工業健康發展事關我省經濟建設和能源安全大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05〕18號)和全國煤炭工作會議精神,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學習,全麵準確地把握《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的基本精神,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促進我省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要結合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按照構建和諧社會、興贛富民的要求,針對本地區煤炭工業發展現狀,采取切實有力措施,齊抓共管,努力實現我省煤炭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一、強化規劃和管理,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
(一)加強規劃管理。省發改委要統籌規劃煤炭工業發展,組織編製煤炭工業發展規劃、礦區總體規劃等規劃,省國土資源廳和省煤炭行業辦要以煤炭工業發展規劃為依據,加強對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規劃的編製工作,實現全省煤炭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二)完善資源管理和生產開發管理製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綜合運用煤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等手段,加強對煤礦開發建設的管理。各級煤炭行業主管部門要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煤炭生產的監督管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國務院行政法規,規範煤炭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工作,糾正、製止一切越權審批和以招商引資為由越權配置煤炭資源的行為;要進一步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製度,規範煤炭礦業權價款評估辦法,探索以市場運作配置礦業權的路子,逐步實現礦業權資產化管理。對煤礦建設項目(新建、改擴建),省發展改革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投資體製改革決定和煤炭發展現行的規定對項目進行核準,省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嚴格項目的開辦審批,省煤礦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格項目安全設計方案的審查批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嚴格項目安全專篇的審批。凡未按規定進行建設核準和開辦審批的煤礦新建項目,有關管理部門不得發放許可證。煤礦企業要認真執行煤礦新建、改擴建項目安全生產設施“三同時”製度,確保安全生產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和投入使用。
(三)加大勘查力度。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煤炭資源的勘查工作,加強對煤炭勘查的投入,提高煤炭資源對煤炭開發的保證程度。研究設立江西省煤炭地質勘探周轉專項資金,以及爭取國家資金,完成全省煤炭資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詳查,在此基礎上編製礦區總體開發規劃和礦業權設置方案,為省政府以市場競爭方式出讓探礦權,引導商業性勘查提供依據。政府出讓煤炭礦業權的收入按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並繼續用於煤炭資源的勘查,實現滾動發展。要健全地質勘查市場準入製度,嚴格執行技術01manbetx ,完善儲量評估製度,采用先進勘查理論和方法,提高資源的勘查精度和質量,為合理規劃和開發煤炭資源提供依據。
(四)強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各級國土資源、發展改革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通過開展礦井回采率專項檢查和礦井采掘方案審查等,加大對煤礦企業煤炭資源利用情況的監管力度。凡設計回采率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煤炭建設項目,一律不予核準,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要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利用監管製度,對煤炭資源回采率實行年度核查、動態監管,對達不到回采率標準的煤礦,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仍達不到回采率標準的,依法予以處罰,直至吊銷采礦許可證和煤炭生產許可證。要加快完善煤炭資源稅費計征辦法,依據國家規定,研究和實施將煤炭資源稅費以產量和銷售收入為基數計征,改為以資源儲量為基數計征的方案,並在條件成熟時實施。同時,要積極探索多種激勵約束機製。要健全煤炭生產企業資源儲量管理機構,所有煤礦企業必須落實儲量管理責任人,完善煤炭儲量管理檔案和製度,認真執行儲量年報製度,嚴格執行生產技術和管理01manbetx 。
二、加快結構調整,保障煤炭生產、營銷平穩增長
(五)保持煤炭生產總體規模。到2010年,全省煤炭原煤產量保持在2500萬噸左右,努力實現煤炭生產平穩增長的態勢。
(六)穩定三大基地。根據我省煤田地質構造特點,推進煤炭基地建設,全省要穩定萍鄉、豐城、樂平三大煤炭開采基地。萍鄉、豐城、英崗嶺、樂平四個礦務局(集團)要按照煤炭發展規劃,切實製定好采掘計劃,保持煤炭生產的穩定。“十一五”期間要新建樂平礦區的鳴西井,新餘的宜萍井、簡家井,豐城礦區的石上井等礦井。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製界線,拓寬融資渠道,支持鼓勵多種經濟成份參與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培育和發展跨區域的煤炭企業集團。鼓勵大中型煤炭生產經營企業與省內電力、冶金、建材、化工、運輸等企業發展戰略合作關係,以聯營、參股、控股等方式共同從事煤炭的開發和經營,穩定煤炭供應渠道,促進能源及相關產業布局的優化和煤炭產業與下遊產業協調發展。
(七)整合小型煤礦。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開采,安全生產”的原則,以縣為單位提出對現有合法小型煤礦的整合方案。支持現有合法礦井按低瓦斯礦井不低於3萬噸/年,高瓦斯礦井不低於6萬噸/年的規模,進行技術改造整合提高,逐步依法淘汰布局不合理、安全條件差、煤炭資源回采率低的小煤礦。
(八)規範經營秩序。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引導和依法監管力度,嚴格煤炭經營企業資格審查,堅決取締無證非法經營活動,依法打擊摻雜使假等不法行為,進一步規範煤炭市場經營秩序;同時依據對煤炭供需形勢的監測和03manbetx ,製定監控措施,確保用煤安全。
三、堅持綜合治理,強化煤礦安全生產保障體係,保持煤礦安全生產平穩態勢
(九)安全生產目標。堅持“一杜絕、三下降”的煤礦安全生產目標不放鬆。努力杜絕10人以上的特大死亡02manbetx.com 。02manbetx.com 起數每年下降8%,其中,死亡3-9人的重大02manbetx.com 每年下降10%,死亡人數每年減少10-15人,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到2010年,百萬噸死亡率全省控製在5以內,其中省煤炭集團公司控製在2以內。
(十)落實安全責任。要強化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作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為保持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隊伍的相對穩定,防止短期行為,要建立煤礦投資人和煤礦礦長保持相對穩定的機製。非國有煤礦法人代表必須為煤礦的主要投資人,有關發證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加強監管,嚴厲查處煤礦采礦權非法轉讓的行為,防止煤礦投資人隨意頻繁變動。嚴格實行煤礦領導幹部下井帶班作業製度。嚴格煤礦職工隊伍管理和現場管理。把安全生產考核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班組和個人。同時,要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製度。
加強“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工作體係建設,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要完善煤礦安全監察體製,提高監察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強化煤礦安全執法檢查。要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領導分工聯係本地區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製度。各產煤市、縣(區)人民政府要落實本地區煤炭行業管理責任主體,配備人員,提供工作經費,保證煤炭行業監管覆蓋到煤炭開發、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要完善煤礦安全監管執法隊伍建設,為有效進行監管執法提供保障條件。
(十一)加大安全投入。按照企業負責、政府支持的原則,完善不斷增加煤礦安全投入的機製。各類煤礦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煤炭生產安全費用,並保證各類安全設施所需的安全投入,省煤炭集團公司所屬高瓦斯重點監控礦井噸煤不低於15元;其他省屬國有煤礦和市縣國有煤礦、鄉鎮煤礦的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的礦井噸煤不低於12元;其他煤礦不低於10元。鄉鎮煤礦維簡費按噸煤10.5元提取。煤礦生產安全費用和煤礦維簡費由企業自提並全額專戶存儲,按規定專項安排用於安全生產,兩項費用任何部門和單位都不得集中或變相集中。
各級地方財政要增加對煤礦的安全投入,對國家支持的煤礦安全改造項目,要積極安排配套資金。各級發改、財政、審計和煤炭行業管理、煤礦安全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確保各項安全資金專款專用。
(十二)狠抓瓦斯治理。堅決貫徹“先抽後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針。要建立和強化瓦斯抽放製度,豐城礦務局各礦的瓦斯抽放率要保證在30%以上。嚴格落實“不超產、不超標、不超人”的瓦斯治理措施。即: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各類煤礦都必須按核定的生產能力生產。嚴禁瓦斯超限生產,實行采掘工作麵瓦斯濃度0.9%自動斷電製度。要嚴格執行規定的每班下井作業人數。200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按規定建立和完善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省煤炭集團公司所屬萍鄉、豐城、英崗嶺、樂平等四個礦務局(集團)要建立遠程安全監控係統,並實現與省煤炭集團公司聯網;萍鄉市市屬國有煤礦、蘆溪縣、高安市、上饒縣、信豐縣、渝水區、分宜縣要率先建立遠程安全監控係統。2006年年底前,省煤炭集團公司所屬所有煤礦要全部建立遠程安全監控係統,並實現與省煤炭集團公司聯網;全省所有產煤縣(市、區)都要建立遠程安全監控係統;到2007年年底,9個產煤設區市都要建立遠程安全監控係統,與所轄產煤縣(市、區)實現聯網。通過嚴密監控監測預警,狠抓瓦斯治理,防範重特大瓦斯02manbetx.com 的發生。
(十三)打擊違法生產。嚴厲打擊煤礦違法生產行為,關閉非法礦井。要嚴格按照“五整頓”、“四關閉”的要求對照檢查,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屬於“五整頓”的礦井,必須立即停產整頓,對整頓礦井,要嚴格製定整改措施和時限,做到人員、時間、措施、責任四到位。經整頓後的礦井,必須按照隸屬關係由負責煤礦安全監管的部門驗收合格並依法按程序恢複生產。屬於“四關閉”的礦井,各發證照部門必須依法吊銷或注銷相應證照,由縣級人民政府發布關閉礦井公告並立即采取措施炸毀井筒、填平場地、遣送所有從業人員、恢複地表植被或複墾。
打擊煤礦非法違法生產由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縣(市、區)長是第一責任人,分管副縣(市、區)長是直接責任人。設區市人民政府要製定和落實違法生產責任追究措施,尤其是落實“二一製”的行政責任追究規定。要堅決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背後的保護傘,嚴厲查處官煤勾結的腐敗行為;嚴格落實“三不準、一打擊”的規定,即不準供應火工產品,不準供應電力,不準安排鐵路運輸計劃,依法嚴厲打擊從事煤礦非法生產的礦主和直接責任人;對非法生產業主,有關部門要沒收其全部非法所得並處1至5倍的罰款,並由所在地縣級公安部門負責,省公安廳督辦,一律按《治安處罰條例》予以治安拘留,造成嚴重後果的,尤其是因違法生產導致事故的,必須從嚴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提高隊伍素質。完善煤礦安全監管人員和煤礦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製度,努力保持煤炭從業人員隊伍的穩定,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安全、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各級負責煤礦安全監管的部門要加強對煤礦安全監管人員和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加強對煤礦企業特殊工種的培訓。煤礦企業要嚴格落實各崗位人員的崗前培訓。到2010年,全省各煤礦礦長、生產安全副礦長和技術負責人必須具備煤炭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曆,煤礦礦長必須具備5年以上煤礦工作經曆。各有關部門依法開展對從業人員的培訓,要嚴格考核和發證,並進行監督管理。省教育管理部門與省煤炭行業辦要加強合作,繼續辦好我省煤礦職業技術教育,將煤炭采礦工程、地質測量和煤礦機電等專業納入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計劃,通過采取定向培養、由政府或煤礦企業設立煤炭專業獎學金、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減免學費等優惠條件,鼓勵學生報考煤炭專業,力爭在2006年秋季開始招生。
四、加強綜合利用與環境治理,構建煤炭循環經濟體係
(十五)促進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潔、充分利用”的原則,開展和促進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礦井排放水以及與煤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加快豐城礦務局煤層氣利用進程,特別是曲江井瓦斯利用發電廠建設,實現以用促抽,促進全省煤層氣的開發利用。企業在申報煤礦建設項目時,必須提出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否則不予核準。
(十六)推廣潔淨煤技術。省發改委要組織研究製定我省潔淨煤技術發展規劃,組織建設示範工程,推動潔淨煤技術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術,鼓勵、支持在煤炭產量相對集中的湘東區、蘆溪縣、豐城市、高安市、宜豐縣、樂平市和橫峰縣建設一批洗煤廠,到2007年全省原煤入洗率達到40%以上,商品煤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選擇產運需等條件優越的區域組織實施動力配煤項目建設,“十一五”期間探索建設發電用煤儲配中心;支持工業型煤、民用型煤成熟新技術項目;推廣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氮氧化物燃燒器等先進燃煤技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排放。
(十七)保護礦區環境。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項目必須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要嚴格實行建設項目“三同時”製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汙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複”的原則,強化礦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廢棄物和沉陷區治理,逐步建立礦區生態環境恢複補償機製。對國家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的萍鄉、豐城、英崗嶺、樂平等國有重點煤礦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治理項目,相關市、縣政府和煤炭企業要按規定和承諾安排配套資金,落實優惠政策,加強資金的監督管理,專款專用,確保采煤沉陷治理項目順利實施。對由現在和今後煤礦生產造成的環境問題和各地所屬煤礦曆史開采造成的地麵沉陷和環境破壞,要明確企業和政府的治理責任,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環境治理資金投入,逐步使礦區環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環。
(十八)倡導節能與節約用煤。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限製高耗能產業的發展,轉變建立在資源高消耗基礎上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製定有利於節約用煤的經濟政策、技術標準和法規,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廣先進的節煤設備、工藝和技術,積極引導合理用煤、節約用煤和有效用煤,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環境。
五、完善法規政策,提高煤炭工業宏觀調控水平
(十九)加強法製建設。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著手開展《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辦法》和《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的修訂,完善配套法規。加強煤炭執法隊伍建設,依法規範煤炭生產和經營秩序,為各類煤炭生產經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煤炭企業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於資源、環境、安全生產等方麵的技術政策和行業標準、規範,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技術管理規章製度,規範礦井設計、施工、技術改造、生產和加工利用等方麵的行為,深入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
(二十)增強保障能力。要通過狠抓質量標準化工作,改善井下作業環境,減輕礦工勞動強度。省屬重點煤礦要采取堅決措施,提高礦井的機械化作業水平。煤礦企業必須定期向井下工人發放必需的勞動保護用品,加強對煤礦塵肺病等職業病的預防和治理工作,依法為礦工辦理工傷保險,切實維護礦工的合法權益。同時,根據企業效益情況,逐步提高礦工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