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煤礦開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煤田劃分為井田
第一節 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一) 劃分原則
(5)留有餘地
當煤層開采厚度較大、開采條件好時,為了加快新區建設,節約初期投資,可先建中小型礦井,待中後期擴建或新建大型礦井。劃分井田時,應適當將井田劃分的大一些,或在井田範圍外留一個後備區暫不建井,一備將來擴建發展。
當需要加大開發強度,必須在淺部、深部同時建井,或淺部已有礦井開發,需在深部另建新井時,應考慮給淺部礦井的發展留有餘地,不使淺部礦井過早報廢。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 劃分井田境界的方法
3.按煤質、煤種分布劃分
在煤質和煤種變化較大的礦區,為了減少同一礦井開采煤質及煤種的類別,便於煤質管理,應盡可能考慮以煤質、煤種分界線劃分井田境界。
4.按地形地物界線劃分
對於需要井下留煤柱保護的河流、湖泊、水庫、鐵路和建築物,可以考慮以保護煤柱為界劃分。
5.人為劃分井田
不受自然和地質條件限製時,可以人為劃定井田。
(二) 劃分井田境界的方法——人為劃分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二、煤田劃分為井田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一、礦井儲量-1994年版
二、礦井資源/儲量——2005年版
二、礦井資源/儲量——2005年版
二、礦井資源/儲量——2005年版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三) 大小井型的優缺點及井型發展趨勢
2.小型礦井優缺點
(1)優點: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資少,施工技術要求不太高,技術裝備比較簡單,上馬快,建井期短,能較快地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2)缺點:生產分散,效率低,成本高,礦井服務年限短,要求較快的的礦井接替,占地較多。
3.井型發展趨勢
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服務年限相對有所縮短。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二、礦井生產能力
三、礦井服務年限
三、礦井服務年限
三、礦井服務年限
三、礦井服務年限
(四)礦井實際服務年限縮短的原因
(1)礦井增產,因礦井各生產環節設計時就有一定的富裕能力,投產後多要超過設計生產能力。
(2)地質損失增加,涉及煤層露頭風化帶降低,煤層變薄、岩漿岩入侵等,這些都會使儲量降低。
(3)采出率降低,受地質構造和采礦技術影響,實際采出率達不到設計要求。
一、井田劃分為階段和水平
一、井田劃分為階段和水平
第三節 井田再劃分
一、井田劃分為階段和水平
二、階段內的再劃分
二、階段內的再劃分
二、階段內的再劃分
二、階段內的再劃分
二、階段內的再劃分
一、確定開采順序應考慮的因素
第四節 井田內開采順序
二、采區、盤區或帶區間開采順序
二、采區、盤區或帶區間開采順序
二、采區、盤區或帶區間開采順序
三、采區、盤區或帶區內工作麵開采順序
三、采區、盤區或帶區內工作麵開采順序
三、采區、盤區或帶區內工作麵開采順序
四、區段間開采順序
五、階段間開采順序
五、階段間開采順序
六、煤層間、厚煤層分層間及煤組間開采順序
六、煤層間、厚煤層分層間及煤組間開采順序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一、按巷道空間特征分類
二、按巷道用途分類
二、按巷道用途分類
二、按巷道用途分類
二、按巷道用途分類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三、礦井巷道布置及生產係統
一、中國煤礦井田開拓方式應用概況及發展
一、中國煤礦井田開拓方式應用概況及發展
二、井田開拓的特征及有關參數
二、井田開拓的特征及有關參數
二、井田開拓的特征及有關參數
二、井田開拓的特征及有關參數
二、井田開拓的特征及有關參數
三、我國煤礦井田開拓的發展方向
三、我國煤礦井田開拓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