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用生命踐行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母親用生命踐行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記事以來,母親就經常教育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母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我每次把飯粒掉在地上,她總是不高興,批評我一頓,說我以後要注意,不能浪費。
每次吃飯她總是最後才吃,看大家都吃完了,她才開始吃。每次吃飯她都是先吃以前的剩飯,接著又吃新的剩飯。長期下去,母親過早的得上了胃病。胃口雖然不好,但她還是要堅持吃剩飯,不想浪費一粒糧食。
每次做飯她都盡量往少做,絕不多做,有時做飯前總要先問大家吃多少,然後才下廚做飯,這使得來我家的親戚都很納悶,親戚們在背後總說我們家很摳,飯做得太少,吃不飽。其實是怕浪費,做多了剩下就不好了,尤其是夏天,半天功夫就有味。
母親是1945年出生的人,小時候是挨過餓的,她常說,她小時候,因為家裏窮,上不起學,家裏幾乎沒有吃的,每天吃糠窩窩吃苦菜,因為家裏沒有錢,母親上到初中就輟學了。母親沒有工作,我們全家五口人靠父親微薄的工資度日,母親就是靠節儉維持生活。放假了,母親會帶著我們姊妹三個去附近農村農民刨過的山藥地裏去泡山藥,一天累的要死,可收獲不少,也能拋得兩三袋山藥補貼家用;記得一次,母親見農民撒在路上的糧食她會趴在地上一粒一粒去撿,撿不完就索性連土帶沙一起拿回來,回家後連夜去撿。
母親常說,在民國某年發生饑荒,人們沒有吃的,有外甥吃了親舅舅的傳說,雖然是帶有誇張性的傳說,但給我的教育很深刻。
母親總要把有了味的東西拿出來吃,舍不得扔。二十年幾前的一個正月剩了很多東西,那時家裏沒有冰箱,記得有一碗油炸花生米,上麵的部分已經發黴,但母親仍然舍不得扔掉,她把發黴的部分剝掉,把剩下的花生米給吃掉了;還有一次,有一碗肉也是上麵部分發黴了,她也是把上麵發黴的部分給剝掉,把下麵的部分給吃掉了。那時人們不富裕,但也不至於要吃這些東西,可是母親就是怕浪費,總是要吃。我們曾多次勸說過她,但她總是不聽。就是這一年的夏天,母親突然覺得胃口不舒服,疼的死去活來,我們急忙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我說,她得了食道癌,後來我們花了好多錢,做了幾次手術也沒有給她治好,母親四十八就離開了人世。
母親去世後,我一直陷入無比的悲痛之中,怪母親不該吃哪些變質的東西。母親一生很節儉,每次吃飯她都要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所以,後來我從不浪費食物,把母親的話牢牢地記在心裏。
母親給我的教訓是深刻的,刻骨的。母親用生命踐行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為了節約糧食,母親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生命誠可貴,節約更重要,母親是用生命捍衛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體可以不顧及,但節約永遠不能丟。所以,母親給我的教訓是深刻的,是終身難忘的。即使是朋友們聚會,吃剩下的東西,我也主動要求打包,為此,我常跟老婆吵架,老婆說:“你丟不丟人,人家誰都不拿,你每次都拿回來,不怕人笑話?”我每次都對妻子說:“浪費掉才丟人呢,打包有什麼丟人的?”
即使東西很少,我也一直堅持打包,我認為不浪費就是光榮的,浪費了才是可恥的。
每次去職工食堂吃飯,朋友們吃的剩下的吃不了的,我就拿過來自己吃,絕不浪費。為此,我每次吃飯都吃的飽飽的。
我也經常教育我的兒子決不能浪費糧食,為此,我每次都給他很少的零花錢,給多了怕他浪費。
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的美德,節約每一粒糧食,要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人人要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提倡節約,反對浪費。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形成人人講節約,個個反浪費良好氛圍,我想浪費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了。
2013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