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才會有收獲—參加廣能公司季度宣傳工作會的心得體會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那些美麗的詞彙和語言總能吸引我的眼球,時常感慨為什麼別人可以寫出“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的文章,而我的“墨水”卻不怎麼多呢。近年來,很多人勸我要多寫寫重頭文章、寫寫長篇有價值的通訊稿,可我從來沒當成過一回事,也總感覺沒有優秀題材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好像都被大家寫過了,漸漸有了惰性,寫文章好文章的熱情始終高漲不起來。
5月7日,我參加了廣能公司舉辦的季度宣傳工作會,帶給我深刻的啟發,宣傳部的四位老師活潑生動的講話不僅告訴我們要怎樣提高寫作技巧,而且敲破了我們沒有好文章可寫的窘境。要寫好文章,我們就要多發現、多用心、多動筆。
一、培養新聞發現力。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出現“人咬狗”的新聞,我們寫文章也不可能每天都有轟轟烈烈的題材,關鍵在於我們要變換思維,善於從身邊平凡的人或事中發現不平凡,發現閃光點。看到平凡人身上的可貴可敬品質,讀出平凡事物中的不尋常點,使自己的文章題材活起來,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二、真心才能出好文章。很多時候我們寫文章僅僅是為了應付,投入不了自己的真心進去,對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的了解隻有皮毛,沒有用心挖掘深入到實質中去,造成文章華而不實。例如對先進人物的描寫,通常隻是在一味地敘述其先進事跡來塑造人物的可愛形象,卻絲毫顯現不出我們自身從內心上對這個人物的敬佩之情,顯得呆板而平常,更打動不了讀者的心了。因此,隻有用心去感受先進人物帶給我們的感動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實實在在、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文章也才能打動讀者,也才能使先進人物的道德力量感動社會。
三、勤能補拙是良訓。沒有人天生是寫文章的好手,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獲得的,幾十年的默默耕耘才被全世界認可。我們可能不會成為莫言那樣轟動世界的人物,但要寫出好文章卻也要付出同樣的認真和努力,這就靠我們自己平時多用眼睛去發現,用心去聆聽,多動筆去寫,多改善自己寫作能力的不足點,就像宣傳部的領導告訴我的那樣:寫文章就像種地,多耕耘才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