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慣性思維牽著走 劉修銀
莫讓慣性思維牽著走
日前,在閱讀2013年5月6日《礦工報》第二版刊登的《破慣性思維,養成節儉習慣》一文時文章,筆者感觸頗多,深受啟發。
雖然該文是從勤儉節約角度闡述了破除慣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筆者在沉思中不禁聯想到在現實生活中,慣性思維在一些人的腦海裏,就像一條粗大的繩索,把人的思維捆的緊緊的,使之一成不變的進入了死胡同,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導致“作繭自縛”,“果足不前”, 幹工作、抓管理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放眼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有些人的思維總是在死胡同裏打轉轉,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降本增效等,常常是謀事靠習慣,做事憑想當然,遇到問題講客觀,責任不敢去承擔,結果是按下葫蘆漂起瓢 ,顧左難顧右,曕前不顧後。究其原因無不於慣性思維密切關聯,導致出現諸多不健康因素:一是不論大小問題都要議一議,凡事都要研究研究 ;二是習慣於講在嘴上,傳達在會議上,寫在文件;三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時有流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缺乏發展和嚴管銳氣;四是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工作靠上級推著幹,管理靠領導壓著管;五是世故圓滑,怕得罪人,當老好人,不敢嚴抓嚴管座;六是 缺乏勤儉節約意識,認為家大業大,何惜點點滴滴。實踐表明:誰讓如此慣性思維牽著走,誰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
“負責任,能創新 ”這是我們的企業精神,其實質內涵就是對慣性思維的挑戰。曾幾何時,慣性思維在無形的限製和約束我們的創新力和開拓力以及自主管理能力,工作要上級推著幹,管理要上級壓著幹,內心深處常常固守“領導叫咋幹就咋幹,遇到問題交上麵,責任推一邊,矛盾躲的遠”的慣性思維方式,往往導致“上麵強調了就抓一陣,安全出事了就嚴一陣,生產被動了就管一陣,材料超支了就緊一陣”這樣就導致管理大起大落。俗話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大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的企業管理也是一樣,由於煤礦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加上深度開采,工人三班作業,生產現場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 如不破除貫性 思維必定會阻礙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人們變的固步自封或消極應付,不是“感覺良好”,就是強調客觀,不是安於現狀,就是“叫苦連天”,不是盡責不夠,就是心不在焉,最終難以應付複雜多變的工作環境和生產條件,各項管理終將陷入困境,影響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降本增效。
麵對複雜的生產環境和條件,麵對 煤炭行業經濟形勢的變“冷 ” ,麵對嚴管理保安全,降成本增效益的艱巨任務。我們必須從慣性思維的死胡同中突圍出來,增強創造性,強化擔當性,體現前瞻性,落實責任性,抓管理幹工作要更用心、更精心、更細心,堅決拋棄“推著幹,壓著幹、等一等、看一看、找借口、講理由”的不良之風,必須破除腦海裏固有的“怕得罪人”,“推卸責任”,“大手大腳”等慣性思維,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創新意識、敬業意識和節儉意識,用多一份主動盡責,多些管理上的勤思,多一些管理上的付出,多一些嚴管上的較真,多一些節儉上的良好習慣,把嚴細實的作風融入到管理和工作之中,落實到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貢獻正能力。奉勸諸君,莫讓慣性思維牢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