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煤寺河礦:“永學大師工作室”成科技創新“孵化器”
晉煤寺河礦:“永學大師工作室”成科技創新“孵化器”
(作者:山西晉煤集團寺河礦宣傳部 劉小晉)
李永學是全煤行業赫赫有名的教授級高工,他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嘉獎,為礦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安全效益。2012年初,寺河礦成立了“永學大師工作室。一年多來,寺河礦在不斷完善工作室軟、硬件設施的同時,將工作室逐步向各基層單位延伸拓展,為企業探索出一個全方位、深層次、立體化、全覆蓋、上下縱橫的“聯動式”技能人才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激活企業創新力,取得了明顯成效。
千米鑽機在鑽孔施工過程中,遇突發情況無法有效控製瓦斯湧出。麵對這樣的難題,“永學大師工作室“技術人員多方論證,設計加工出八孔放水裝置及Φ400三通的配套設施。2012年4月在西井區投入試用一舉成功, 5月分開始在全礦推廣使用,瓦斯抽放工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瓦斯超限02manbetx.com 明顯減少。該裝置在實際使用中具有可拆分、占用麵積小,更有效的控製負壓等優點,成為永學大師工作室一項標誌性成果。
為應對煤炭市場持續下滑,寺河礦在降低煤炭水分,提升煤質上下功夫。千米鑽機隊的技術人員在“永學大師工作室”專家指導下,牽頭研究施工過程中降低煤炭水分的新途徑,加工研發出煤渣控水裝置。將打鑽的煤渣撈出後倒入控水裝置內,待靜置一小時左右,煤炭水分大大降低後再上係統,起到了小設備撬動大杠杆作用。該控水裝置成本低廉、加工簡單,采用鐵材質,一次加工長久使用,降低煤炭水分效果顯著。
從一間工作室到覆蓋全礦,從技能培訓到技術攻關,寺河礦“永學大師工作室”經過近一年的運行,已經擺脫僅僅是一種工作形式的狹隘定義,逐步升級為一個集學習、培訓、技術攻關為一體的廣義上的工作團體,成為一種全方位、深層次、立體化、全覆蓋、上下縱橫的“聯動式”技能人才管理新模式。
作用“永學大師工作室”頂梁柱,李永學更是衝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他先後主持了晉煤集團第一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連采設備和國內第一采高5.5m引進大采高綜采設備的配套及調試技術指導工作;參與了國產化世界第一支撐高度(6.2m)的大采高液壓支架的設計方案討論、招標技術談判以及產品鑒定、出廠驗收等一係列工作;參與對亞洲井工礦井第一長度(6.7km)的由世界先進的CST可控傳輸係統控製驅動的超長距離大運量可控傳輸膠帶輸送機的技術診斷和改進方案的研究,為確保礦井關鍵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奠定了基礎;提出了國內目前最大采高(6.2m)最大件--采煤機主體的提升方案,解決了大型采煤機、大型綜采搬家車輛、大型液壓支架等的提升安全問題。
李永學說,“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設備,一流的設備,需要一流的人才。麵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我作為一名煤礦的老科技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帶好新人,這是礦山的需要,也是我的份內工作。”
永學大師工作室成立以來,開辦了5期機電培訓班。培訓出優秀中級工32名、合格中級工50名、初級工180名、機電管理人員34名。協助礦機電科成功舉辦了寺河礦第十二屆機電技術比武實操比賽活動,取得晉煤集團第十二屆崗位技能競賽活動第二名的成績。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愛鑽研、善學習的職工積極踴躍地加入到學技術的隊伍中。
來自寺河礦各單位的技能工作人員既可以在這裏互相學習探討,也可以互相切磋技藝,還可以聯合搞技術攻關。特別是在技術課題攻關上,技能大師工作室更是顯示了它的強大優勢。
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加入到這個團隊,有些隊組則以集體形式,加入工作室的技術革新隊伍中來,工作室不僅在工作日對職工開放,在晚上和周末也全麵開放,以滿足更多技能人才集體探討攻關、查閱資料等需求。一股“學技術、練本領,人人爭當技能大師”的良好氛圍在該礦愈來愈濃,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科學的技能人才管理新模式,成為礦井科技創新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