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建:一枝梨花春帶雨
一枝犁花春帶雨
—評李星樺的小說《在希望的田野上》
楊 福 建
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給人一種清新拂麵的感覺,讀著令人心曠神怡,心情暢快。.好的文學作品給人以向上的動力和想象,激發人們的思想情懷。美國著名記者、作家斯諾不遠萬裏三次到中國,她采寫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過程中,爬雪山、過草地,衝破國民黨的重重包圍,建立了延安紅色根據地的英雄壯舉。中國工農紅軍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領導下,克服萬千困難,與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著堅苦卓絕的鬥爭,她寫下了《紅色中國》、《西行漫記》等炳彪史冊的偉大作品。作品在一經發表,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僅數千計的讀者竟相閱讀,並且激發了國內、外華人和國際友人的抗日熱情,處在中國白區的熱血青年們,被作品描寫的場麵和事跡深深打動著影響著,他們把向往延安,奔向延安,到紅色聖地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白求恩,柯棣華等一批國際醫界大腕們,不遠萬裏,奔赴中國,甘於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事業,奉獻給自己的畢生精力和青春年華而不悔,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運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這也許就是文學的功能和意義吧。
《在希望的田野上》原載《陽光》(第六期)這篇作品展示了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在黨的強農、惠農和“三農”政策的指引下,中國農村的一草一木,正沐浴著改革的春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樣也吸引著大批有誌青年才俊,到這裏施展才華,為新農村建設奉獻青春年華,作品猶如一股撲麵而來的清風,洗濯著人們的五髒六腑,作者筆下展示了,好一派山穿秀美的風景,好一片景色宜人的風光,作品象一幅山水畫,又象一曲鄉村戀歌圖,定格在讀者的心中。
小說描寫了某市廣電局司機大勇,不戀機關,向往農村,主動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勇敢應聘農村電影放映員這一舉動,為此而展開主題。小說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我國文化事業和改革轉製的新氣象。表現了當代青年人,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與時俱進,響應黨和政府的召喚,投入到改革曆史洪流中,勇於擔當責任,並及時適應新環境。為了能順利到鄉下擔任電影放映員,大勇向父母和妻子征求意見,作品向人們娓娓道來兩代人,對鄉下電影放映員的不同心態,作家以神來之筆向人們敘述了大勇的父輩,在鄉下當電影放映員的經曆以及他們懷舊的心理。展現了六、七十年代我國農村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有了這樣一大批熱愛和專注文化事業的人,正是他們嘔心瀝血,長年累月,不辭勞苦,走村串寨,為廣大農村人民群眾,放映著反應祖國發展變化的電影。在給人們帶來心理和視覺上快樂的同時,把黨的政策和先進的文化思想播灑在農村這塊貧脊的土地上。讓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思想占領了農村這塊陣地,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而且武裝了他們的頭腦。於是才出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大寨人,戰天鬥地,在虎頭山亂石崗上,修造人工梯田的偉大壯舉。才有了飽受吃水之難的林縣人,為了解決人畜吃水,在陡峭的懸崖絕壁上修建了號稱人“工天河”的紅旗渠。正是因為有了先進文化思想的引領,才出現了以史來賀為首的基層先進黨支部典型,他們帶領全村人民,努力奮鬥換來了劉莊麵貌一新的新氣象,用史來賀的話說:我吃了一輩子苦,劉莊有了這樣的變化值了。這是一個時代號角,這是曆史的強音,正是這些傳播者把先進的文化種子灑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滌蕩著封建社會的汙泥濁水。大勇父母戲劇般的愛情,見證了鄉村電影的魅力,在物質生活極為貧乏的年代,人們精神生活,因為有了電影和戲劇才變得是那樣的豐富,反映了我國黨和政府當時對農村電影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正是電影文化藝術的傳播影響著農村人的生產、生活,婚姻觀念的改變,象大勇父親在播灑文化種子的同時,被山村姑紅梅的愛情之箭一下射中,不僅收獲了自己的愛情,也把精神產品帶給了山村的人們。
大勇和華珍的愛情也緣於對文學藝術的愛好,共同的愛好和追求,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文學是他們愛情 橋梁,全家兩代人都是因文化而結緣,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婚姻和愛情,反映了人們對文學藝術的愛好和追求,對文化事業的專注。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有一批這樣的人,大勇下鄉應聘電影放映員就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妻子支持和幫助,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傳承著和發展著民族文化事業,才使我國的文化事業有了百花爭豔的局麵。
小說以文化為主線,把我國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政策,及先進文化對人們思想意識的影響,用小說的形式把人們工作、愛情,勞動,生活有機的串聯在一起,用事實表現文化的作用,用理性的說教讓文化植入人們心中。把先進文化理念、功能、魅力、意義,表現得非常充分。說明了上層建築的先進文化,對人們思想武裝是多麼致關重要,作品以理服人,以事映人,即有對過去電影人的嘔歌,又有對當代青年人勇於擔當進行熱情的讚美,這種代代不斷,薪火相傳精神,給我國文化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作品特別提到“村村通”這項工程,不僅關係著我國長遠的文化建設,也反映了在意識形態領域,怎樣把我國的先進文化思想,通過有效途徑傳播給廣大勞動群眾,以應對外來不健康文化思潮的入侵,並進行有效的抵製。作品看似平凡,反映的問題並不簡單,吸引廣大青年創業僅僅是一個側麵,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批新農村建設者,引領者,堅守者,從而進一步鞏固農村這塊陣地,為農村社會的發展穩定,培養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作品在敘述上,開門見山切入主題,“你去不去”,把主人公內心矛盾心理,鬱結心情,首先亮給讀者,然後象抽絲剝繭,又如相聲中抖包袱一樣,隨著故事情節不斷的變化和深入,慢慢呈現在讀者麵前。一個個鮮活人物不時跳躍在讀者麵前,一段段閃光的故事情節不時饗食著讀者,同時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挖掘,把大勇這樣一個,一心向往農村,建設農村,怎樣挖空心思,怎樣用心良苦,讓妻子同意自己的想法,然後又通過妻子和他的實地考察,改變了妻子華珍對農村陳舊觀念的看法,反映了當代青年人不同誌向和擇業觀念的轉化,描寫的非常到位。通過對老一代放映人事跡描述與對比,到大勇和妻子華麗轉身,她們在以另一種形式上,把自己夢想和普通百姓的夢想結合在一起,使人物的藝術形象大大升華,這種園夢方式強化了作品的主題,他們的希望就是百姓們的希望。作品通篇樸實無華,沒有造作之感,語言輕快飄逸句子流暢,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猶如美妙的散文一般。
作品在描述農村生活場景時,把黨的文化政策和當地風俗民情及婚姻觀念巧妙結合起來,使文化功能得到了彰顯了,人們在欣賞文化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給農村、農家、農民帶來的新鮮感受。在對現代農村幹部描寫上,把鄉村女幹部的那種幹練、果斷、自信、自強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語言不多,中肯實際。說表明我國鄉村幹部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在新思想、新觀念的影響下,打破了以往男人一統天下的局麵,青春亮麗的女幹部的形象,顯示著鄉村前景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她們的出現加入,使作品更加富有朝氣,更具時代感。
小說在選材上的確很是新穎,說明作家的眼光非常敏銳,對事物觀察非常細致,她能從一個細小的事件中,發現重大問題。而且聯想極為豐富,能及時對黨的政策進行呼應,並以文學形式對文化政策和體製改革進行理性描述。作品從標題製作到結尾遙相呼應,而且題目用一首歌曲的名字命名,內含更加豐富,優美唱詞和優美語言結合,閱讀起來真是一種美的亨受,作品的人物音容笑貌,猶如餘音嫋嫋的音樂一樣,都清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令人難以忘記這樣的好作品,從大勇和華珍,及女付鄉長和廣播員切身投入到鄉村的建設中去,讓我們又一次看到農村事業的興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