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環測學院環保調研實踐心得之環境改變生活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社會實踐,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終於要落下帷幕了。回想起這一個多星期,從最開始的前期準備,寫策劃,聯係老師,跑環測樓,我沒有參與多少,大部分工作都是婁正坤同學完成的。很感謝他為這次社會實踐項目付出的努力。
想起剛開始時被隊長拖去環測樓找白老師,那個時候對這個項目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稀裏糊塗地就過去了,在跟白老師的交流中才漸漸明白我們的活動是調查賈汪區企業汙染源分布及企業環境現狀。經過長久的準備,終於在期末考試以後我們的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這次的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賈汪區環保局與王主任的談話。在談話中記得最清的就是關於礦山修複,王主任提到了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成功的由工業廢地轉型成為生態景區的案例。在離開環保局後我們前往賈汪工業園區看看那邊的環境,工業園區裏麵整體都很幹淨,門口的河流也沒有明顯的汙染,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有很多汙染,內部也治理得很好。最後我們去了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到了那個美麗的地方。保安大爺好心的把我們從偏門放了進去。看著一湖波光,很難想象這以前是一個廢舊礦井。我想,治理一個廢舊工業地是一項很長久的工程,需要很多的精力時間的投入,潘安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如果每一個工業廢地都能像這樣合情合理的治理的話,我國的汙染情況會好很多,綠地麵積也不會越來越少。當然汙染後治理遠不如生產時的防汙染注意來的更為有效。
最後幾天,結合實踐所得和相關網絡資料,團隊整理出了一份徐州市企業汙染源分布地圖。看著這幅地圖,回想起我們這十餘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感覺那幾天的辛苦都比不上看到這地圖的驚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不是我第一次外出調研了,每一次出去總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受。認識實習是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外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