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勝凡:追求與放棄
放棄不是放棄,放棄是為了追求追求。
——題記
人的一生,曲折而漫長,麵臨的抉擇會很多,而我們又不能把一切都背負在身上。古人皆知魚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否則無盡的追求會衍變成羈絆我們成長、前進的死藤;若棄一選一,那麼這種放棄便成全了追求。正如若想換一杯新水,就要倒掉杯中舊水;若想摘取園中雍容的牡丹,就要放棄眼前驕人的玫瑰。這就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放棄猶如一把剪刀,它剪斷了枯樹老黃的枝葉殘丫,好成全“枯木逢春”;它也剪斷了縈繞於心頭的諸多慮絲,讓我們能夠“心如明鏡”。我們成就了放棄,便等同於成就了追求。
東晉陶公舍棄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仕途前程,隻身歸隱山林,因而獨享盡了“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愜意,賞盡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桃源風光。大唐李白亦是如此,在去留與否之際,他選擇的是不媚權貴,棄官離宮,浪跡於山河之間,在自然中追尋原始的自我,因這種放棄,卻最終成就了他“一代詩仙”的美譽。
我始終相信: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棄亦不是真的放棄了,而是為了追求追求。回眸曆史長河,當中樹立給我們的典範,留給我們思考的人和事的確多如牛毛,不勝枚舉:越王勾踐棄個人尊卑,臥薪嚐膽,十年後一雪前恥,如願以償;名將文天祥棄個人生死,拒不降元,一身凜然正氣,大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放棄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人眼前的灰暗,使得大家沐浴光明,追逐希望,追求願望。
比爾·蓋茨舍棄了哈佛的誘惑、哈佛的安適,毅然退學從研從商,挑戰行業發展,最終領頭爭先,一蹴成為耀眼的世界首富;魯迅先生也如此,在激蕩勇流中棄醫從文,一心“救人先醒腦”,在亂世中成就了他當代革命先驅、民族思想家的光榮。近年任世國捐腎救母、任長霞舍小家為大家、馬順友徒足送信的佳話更不在話下,這些人,這些事,都在向世人,向我們昭示著一個道理:放棄是一種選擇,選擇了放棄,實為追求更大的、更有意義的人生。人生亦會因為放棄放棄,追求追求而愈發斑斕多彩。
我羨慕綠色、盎然的大樹,它們凝聚著天地精華。我願意成為這樣的一棵樹,直立於天地之間。所以,就讓這氤氳靈氣孕育我,就讓我的頭發變成樹葉,兩腿變成樹根,兩臂和十指長成枝條,十個足趾成為根須,在泥土中伸延,吸收養料和水分,汲取靈氣,長成最為沉穩的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