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建:人生的焦點 生活的況味——評趙可欣的小說《六O後女人》
——評趙可欣的小說《六O後女人》
人生苦短,生命猶存。讀完趙可欣的小說《60後的女人》,覺得心中有一種釋然。自從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之後,男人和女人就永遠地主宰著這個世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下來。婚姻是人們繞不過的話題,美好的愛情是人們向往的目標和終點。婚姻這個富麗堂皇的殿堂,正如錢鍾書所言,它像一座圍城,外邊的人急著進去,進去的又急著出來。人們的婚姻生活就是這樣反反複複延續著。各種的酸甜苦辣,其中的喜怒哀樂,凡是結婚成家的人都品味得十足。
《60後女人》這篇小說集中展示了生於60年代的幾位礦山女性,婚前婚後不同的生活狀況:翠翠賢惠,善良溫柔;敏敏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吳麗機智潑辣,快言快語,但她們的婚姻生活,並沒有因性格不同,帶來與之的幸福和快樂,相反她們都深陷在婚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天性的軟弱讓她們在不幸的婚姻中奮力掙紮和煎熬著。60後這些女人是出生在特定的年代,三年的自然災害,浩蕩的文革風波,先天環境的惡劣,現實生活的苦難,加上家庭的不同際遇,在她們的心靈上抹下了一層陰影。她們邁入婚姻殿堂時,對美好愛情生活是多麼向往和渴望。然而傳宗接代的封建世俗,讓翠翠變得膽小如鼠,生活如履薄冰;女人出人頭地,引來風言風語,男人猜測懷疑,人言可畏,讓敏敏終日以淚洗麵,喪失了生活信心;家中的煩瑣雜事,親戚的來往穿梭,讓吳麗深感煩躁不安。她們各自的婚姻,有的亮了紅燈,有的擱淺在沙灘上。
作品從不同側麵反映了幾位女性婚姻生活的種種不幸,以及她們對現實婚姻的無奈、惆悵、焦急的心理,使她們的生活,變得沒有章法,沒有節製,為此她們苦惱、怨恨、迷茫。小說著力刻畫了60後這些女人婚姻生活情感的糾結,但在上扶老下攜小的生活困境中,不得不對現實婚姻生活遷就湊合,從而使生活質量下降,正常的生活秩序打亂。作者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這一生活素材,對60後女人的婚姻生活狀態進行剖析,揭示了她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婚姻生活中不為人知的隱情。60後女人經曆過太多苦難,她們不同於80後的月光族,也不同於90後的閃婚族。她們深受中國的傳統教育,有著良好的美德觀念,她們對家庭、夫妻情感看得比天大,以致於忍辱負重,吃虧在身,求得事情的完美。其實她們的一再忍讓和遷就,助長了男人和公婆的不良行為,才導致她們孤立無助的狀態,對現實的婚姻生活產生了厭煩、無望,以致於走向絕境。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國家,但封建傳統觀念依然在某些人心中固有著,那些三綱五常的觀念在作怪,男權主義還在大行其道。小說在展示她們不同的婚姻生活狀態同時,03manbetx
了造成這種局麵的社會根源,也有力地批判了男權主義和夫權行為。在男女平等和法製健全的今天,女人們應該振作起來,主動爭取自己的權利,改變天性軟弱的思想,懂得忍讓和遷就,隻能縱容他人。在以和為貴的前提下,對家庭和睦、對夫妻感情友好、對孩子教育有益的事情,就要據理力爭,決不讓步。
這篇作品選材比較好,在眾多描寫婚姻家庭的小說中,作者特意截取60年代出生的女人,這一特定的對象。60後的女人對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是中間的力量,她們曆經眾多磨難之後走到今天,處在人生路的上升階段,在艱難地爬坡中,稍一鬆勁兒,就可能全盤皆輸。她們還要處理許多問題,特別是在這個變革的年代,麵對社會急劇的發展和快節奏生活,麵對社會的多重變化和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扶攜老人、單位工作等一係列問題,早已搞得她們焦頭爛額,精疲力盡,精神的弓弦繃得很緊,如果再在夫妻感情上得不安慰和和諧,她們勢必會造成精神崩潰。60後的女人有許多顧慮,她們對當今社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她們前期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現在到了收獲季節,她們是要強之人,樣樣都得強於她人,走在他人前麵,才覺得自己一生罪沒有白受,苦沒有白吃。這樣的人生才意義,才對得起自己和他人。所以60後的女人具代表性,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階層,這個題材選得具有時代特點。
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對當代社會人情世態進行了真切地描述,把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感情關係,子女與父母之間互相依存關係,姐妹弟兄之間利害關係,公婆與夫妻之間利害關係描繪得深刻而淋漓盡致。小說具有深厚的人情味兒,圍繞著家庭、親人之間編織的關係網,描繪這個親情網把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致讓人窒息。作者巧妙地讓親情關係網置於利益之中,讓各自為了既得利益表現得淋淋盡致,小姑子算計娘家借錢買房,丈夫為親情不願放下麵子等等人物形象,真實可信,栩栩如生,把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躍然於紙上,呈現在讀者麵前。在心理描述上,作者著意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03manbetx
挖掘,人物的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翠翠和敏敏的孩子最後勇敢地站出來幫媽媽說話撐腰,不僅增添了翠翠和敏敏生活下去的決心,而且子女的大膽撐腰,打壓了男性的夫權行為,讓她們內心得到一點安慰,同時也為以後夫妻和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說語言通順流暢,語句簡潔樸實,作者還特意大量運用民間俗語和新鮮詞彙,如把兒子比作建設銀行,女兒比作招商銀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男人為女人嫉妒就會動粗,女人為男人爭風吃醋就會變成潑婦等等。這些詞彙的運用,使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生活化的語言,不僅強化了作品的文學性,而且使語言更加富有張弛力。
小說結尾,非常富有創意,不是以傳統小說因果報應而結局,而是在花好月圓之時,她們結束了心靈創傷之後,對生活的美好更加向往。她們談論的話題不再是自己的悲傷往事,而是孫子輩的事情,這樣處理,即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同時又回到火熱生活中去,既有對未來生活的打算,又有不想讓兒女們重蹈自己生活的老路。
與此同時,工會這個角色在小說中一直寫得很好,為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為了人們幸福生活,工會的作用功不可沒。工會女工部長這一主角,是社會生活的潤滑劑,是和諧社會的先鋒,說明在國有企業中,工會在社會變革中始終如一為職工著想,幫扶職工。隻是這一寫法有待商榷。
(作者單位:平煤神馬建工集團土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