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運華:為了心中那小小的夢想
為了心中那小小的夢想
為期三天的彬長集團2013年新聞宣傳、公文寫作培訓班在近百名學員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細算一下,這是自己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六年來參加的第16次培訓。然而,每次培訓都有新感覺、新收獲,這一次,更是在了解了幾位授課老師的新聞之路後,堅定了自己心中小小的夢想,那顆種子在心裏重新發芽。
第一堂課,《中國煤炭報》陝西站站長明創森老師就讓我這個自詡“幹的相對輕車熟路”的人滿臉羞愧,其實明老師還有很多的頭銜和職務,例如,省煤礦安全監察局機關黨委書記、省煤化作家協會秘書長、中國煤炭長安網總編等。但是,我覺得“《中國煤炭報》陝西站站長”這個更讓我仰慕。因為,2008年11月,我剛剛從事企業新聞宣傳時,師傅就告訴我,“咱煤炭企業新聞宣傳最看重的就是稿件能上中國煤炭報。”像認定了這一句話一樣,我努力寫稿,然而,最初所有稿件石沉大海,心氣高漲的我頓時覺得“能有一篇稿件刊登在《中國煤炭報》上將是我最大的榮光”。
2009年3月,我被單位派去陝西一家報社實習,在那裏跟隨編輯老師學習選稿、編稿、校版等,也是那一段時間讓我思想變得成熟、寫作技巧不斷增強。回到單位後,偶有三五篇人物通訊被《中國煤炭報》選用刊發,那種欣喜若狂,那種興高采烈不亞於中了大獎。現在想想全是應了明老師的“要從學習中找方法、找定位、找角度;要學會全麵、深刻地發掘事物本質;學會提高事件本身的層次及高度。”
原《陝西工人報》總編韓庚老師,是我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以來一位重要的授業恩師,他的課我百聽不厭,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聲音總是那麼富有磁性,語言一如既往的幽默,更因為他的課件是隨著“周”在變化。聆聽了不下四次他的講課,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複,尤其這次他選取了大量的六、七十年代珍貴曆史資料照片和現代網絡圖片進行講解,讓我們對新聞有更新鮮的認知,發現現今新聞傳播的途徑,感悟消息的創新和人情味。一貫認真的韓老師為了讓學員對群眾語言“饢”有更直觀的了解,專程從西安買了一個帶來,現場分給學員品嚐,使學員增長知識的同時,活躍了教學氣氛。
陝西煤炭工業協會秘書長、《陝西煤炭》副總編校天奇老師是從“做文先做人”講起,將自己走上記者這條路上的“艱辛付出、勇敢直言、成就分享”娓娓道來,勉勵學員要“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更要“過榮辱關、過苦樂關、過名利關”。
陝西省委黨校教授曾文芳老師利用一上午的時間對《公文寫作與處理》進行了講解,從她細致的授課中,學員們對公文的概念、公文種類的曆史變遷、公文格式等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掌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攝影講師張鈞揮更是陪著大家在蜿蜒曲折的盤山路上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來到采風現場,對景點現場03manbetx 後,指導學員進行拍攝,回到教室後,對相機原理、構圖規律、畫幅和邊框劃分等理論知識講解後,對選取出的四五十張學員采風拍攝作品逐一點評,在“說優點,講缺憾”的基礎上,讓學員對自己作品的優劣有直觀的認識,增強拍攝水平,提高鑒賞能力;集團公司紀委書記喬少利更是在百忙之中來到培訓課堂,將紀委公文寫作的方法和要求呈現出來,讓學員初涉全新公文寫作領域。
三天六課時,我不敢說真正學習和吸收了多少知識,但是,從幾位老師的從業曆程、耿直做人、不凡業績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聞工作者風光背後的艱辛和付出。也許,這輩子我成不了真正的記者,但是,心底那顆“做好自己,做好新聞參與者”的種子在膨脹,在發芽,在萌生,於是決定,拋開疑慮、擔心、冷嘲熱諷及不理解,輕裝前行,用好攝像機、拿好手中筆,盡情書寫“咱礦工自己的故事”。(小莊礦 丁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