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山西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報批稿)
山西省環境保護廳
2011年10月
山西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
(報批稿)
為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促進山西省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製定本方案,對2011-2012年環境保護領域轉型試驗的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一、指導思想
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轉型跨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改善民生環境為主線,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緊抓影響山西省環境保護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問題,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圍繞轉型攻克難點問題,突出亮點總結特色工作經驗,不斷創新環境保護機製體製,加快實施“十二五”環保規劃任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行動目標
根據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原則,到2012年,將我省建成機製體製改革的創新區,汙染減排的先行區,礦山生態修複的引領區,農村環境保護的示範區,生態省建設的踐行區,環境安全的穩定區,能力建設的樣板區,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到2012年,實現以下目標:
汙染減排: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指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減少5%。
環境質量:太原市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爭取達到國家現行二級標準,其餘10個省轄市穩定達到國家現行二級標準。全省地表水劣Ⅴ類斷麵比例控製在40%以內,汾河幹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較2010年下降10%。綠色示範區和農村連片整治區生態環境質量有較明顯的改善。
三、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
(一)優化總量分配機製,調節環境容量資源促進轉型發展
1. 2011年,根據汙染源普查、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環境承載能力逐一核定各市總量指標,科學合理地下達各市及重點企業的主要汙染物總量控製指標。各市負責在本轄區總量控製指標(指省下達的市級區域總量控製指標)額度內,組織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及排汙單位。
2. 嚴格新建項目總量置換製度。2011年起,繼續實施現有量、削減量和新增量的統一調度,控製總量、削減存量。建設項目所需汙染指標,要通過削減現有汙染源排放量予以置換,做到增產不增汙或增產減汙。對超過汙染物總量控製指標、環境汙染嚴重的地區以及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審批新增排汙總量的項目,按照新增量的1.5-2倍置換。對不符合總量置換要求的項目予以否決。
3. 拓寬減排領域,深化工程減排。重點實施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汙泥處置、垃圾滲濾液處理以及工業汙水深度治理工程,加快農業源汙染治理,促進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加強火電行業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和運行監管,同時推進冶金等非電行業脫硫設施建設,鞏固二氧化硫減排成果。2012年,火電行業現有機組的60%完成脫硝工程建設,出台脫硝電價政策。推進機動車以舊換新和“黃標車”淘汰,促進氮氧化物減排。重點加強火電、冶金、焦化、建材等工業企業除塵設施建設,促進煙塵和工業粉塵減排。
(二)推動環境汙染末位淘汰製度長效化,促進產業升級調整
4. 2011年起,按照環保標準和指標要求,堅決關停、取締、淘汰落後產能,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版)的工藝設備予以淘汰。嚴格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提高落後產能企業和項目使用資源、能源、環境、土地的成本,加快淘汰進度。重點選擇100家以上排汙強度高、治理無望的落後生產企業,報請省政府下達末位淘汰任務。
(三)建立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機製,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
5. 到2012年,完善環境保護部門聯動製度,建立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機製,形成部門聯動、各市聯防、上下聯控的大氣汙染防控體係,促進市、縣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或好於國家二級標準,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全麵改善。確定區域大氣特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目標,優化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源布局,製定協同控製政策和措施。
6. 2011年,力推“氣化山西”建設,全麵優化工業和生活用能結構。鼓勵采用煤層氣、焦爐煤氣、煤製天然氣和過境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鋼鐵、有色金屬、氧化鋁、陶瓷和玻璃製造等高能耗行業進行煤改氣工程,暫無條件實施改造的要建設脫硫設施,達到國家最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製要求。結合“四氣”發展布局和全省輸氣管網配套建設進度,努力提高城市燃氣普及率,有計劃地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油改氣工程。
7. 對城中村鍋爐燃煤汙染及建築工地、道路運輸、物料堆場揚塵汙染等實施綜合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推進集中供熱,解決城中村小鍋爐汙染問題,加快城區範圍內重汙染企業的搬遷改造。以太原市為重點,加快推進太原獅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化學工業集團公司化肥廠、太原煤氣化公司第一焦化廠等企業的搬遷工作,太原第一熱電廠機組實施燃氣改造,加快熱源、熱網建設,2012年爭取實現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0%以上,著力解決城市冬季汙染反彈頑症。
(四)創新城市汙水全量循環機製,全麵提升汾河水質
8. 2011年,以太原市、臨汾市為重點,在汾河中下遊城市啟動城市汙水全量循環工作,完成太原市城南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高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將深度處理後的城市汙水回用作工業用水、市政用水、景觀用水及生態補水等,充分利用城市河道建設濕地工程進一步淨化排水。
9. 優化汾河流域內煤炭開采、煤電、煤化工及冶金等產業發展,突破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困境。繼續強化流域內幹支流沿岸工業廢水排放監管,落實排水企業搬遷、廢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加大汾河排汙口整治力度,到2012年,凡是直接向汾河幹支流排放廢水的工業企業,要執行我省的汙水排放標準,對不能做到穩定達標達量排放的企業實施限期治理,未完成限期治理的企業予以關停淘汰。
(五)構建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製,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0. 2011年起,逐步實施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戰略,積極推進政策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十二五”期間區域、流域、重點產業、工業園區等規劃全麵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將主體功能區劃和生態功能區劃作為規劃布局的重要依據,並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有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前置條件。建立地方環境保護總體規劃評估、調整和考核製度。
(六)強化環境質量監測體係建設優勢,建立生態環境評估及獎懲機製
11. 2011年,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體係,增加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和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數量。在各市設置環境質量電子公示牌,加強環境保護的社會輿論監督。
12. 建立生態環境評估考核製度。到2012年,建立包括自然環境子係統、生態環境災害子係統、環境汙染子係統和社會經濟子係統四個子係統的綜合指標體係,選用綜合指數法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納入目標責任製考核範疇,並製定辦法予以獎懲。
13. 2011年,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責任製和問責製,建立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體係,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環境保護實績考核、環境保護違紀處分、環境保護科學考評機製,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選優和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14. 2012年,建立對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各行業、各領域使用政府資金(包含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用於生態環境恢複治理項目的生態環境績效評估製度,充分發揮政府用於生態環境恢複治理資金的最大環境效益。
(七)健全固廢管理機製,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15. 2011年,建立覆蓋全省的工業固體廢物信息管理係統,搭建全省固體廢物信息登記和網上交換平台。針對尚未納入環境統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城市餐廚垃圾等逐步開展專項調查工作。加強城市餐廚垃圾管理,2011年底,爭取國家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建設太原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
16. 加強省內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太原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在2013年底前投入運行,11個省轄市市級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項目在2011年內完成竣工驗收,並進入正常運行狀態。
四、突出亮點健全機製,繼續做好環保特色工作
(一)率先開展排汙權交易,逐步形成排汙權有償使用機製
17. 2011年,製定和完善排汙權交易和有償使用的管理辦法、操作流程和交易價格等機製。完成山西省排汙權交易中心籌建,依托山西省現有汙染源在線監控平台,搭建實時交易平台,推動排汙交易企業安裝“刷卡式”總量控製儀,全麵開展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工作。
18. 2012年,在開展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省範圍內逐步推動重點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煙塵和工業粉塵的排汙權交易工作,實施交易監管。
19. 逐步推行排汙指標有償獲得製度。新建重汙染項目申請排汙總量指標須實施減量置換或以交易方式獲取排汙指標。從2011年開始,要對現有重點汙染源初始排放權進行核定公示,選取部分重點汙染源按年度試行征收有償使用費,在兩到三年內,逐步實現重點汙染源有償使用費用的全麵征收。
(二)發揮自動監控體係建設的國內領先優勢,全麵擴展汙染源在線監控覆蓋範圍
20. 建設氮氧化物、氨氮、煙塵和工業粉塵等四項新增約束性指標的自動監控設施,擴展監控企業數量,覆蓋全省60%-80%的重點企業,並進一步調整運作機製。
(三)先行先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機製
21. 開展“以創促治,以獎促治,以減促治,以考促治”試點工作,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效展開。2011年起,選取汾河流域、沁河流域、濁漳河流域、娘子關泉域和沿黃河主要支流的水環境敏感區及汙染問題集中區,兼顧桑幹河流域和滹沱河流域泉域保護區、工礦企業汙染問題突出的農村等整治任務重、地方積極性高的區域,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示範,推廣農村環保設施全覆蓋試點,逐步建設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三級垃圾無害化處置網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農村工礦和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推廣農村沼氣、煤層氣、太陽能等新能源,減少農村麵源汙染。
(四)推廣生態環境補償成功經驗,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
22. 2011年,繼續推進跨市斷麵水質考核,增加考核斷麵個數和指標,建立健全重點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標準、補償辦法和措施,推進同一市域內跨縣生態補償。對跨界斷麵水質超標的市、縣,根據斷麵水質超標程度扣繳相應的生態補償金,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行限期治理並全省通報;對跨界斷麵水質改善明顯的市、縣給予獎勵。打破屬地管理束縛,建立相鄰市界環保聯合執法機製,實行市界斷麵水環境共保共治,逐步消除跨界汙染問題處理責任不清現象。
23. 2012年,逐步把流域水環境監管、生態補償機製推廣到大氣汙染治理上來,探索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製,通過經濟手段,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
(五)推廣完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使用製度,深化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成果
24. 2011年,完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使用製度,製定保證金使用的配套實施細則,建立保證金使用年度績效評估製度、環保竣工驗收製度,對使用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的項目實行審查備案製,提高保證金使用效率。
25. 進一步深化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2012年,在煤炭企業成功實施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製度的基礎上,全麵推行非煤礦山企業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製度。
26. 2012年,建立山西省礦山生態修複規劃管理信息平台和山西省生態環境遙感信息平台,保障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項目的實施。
(六)打造環保物聯網示範工程,創新環境保護監管機製
27. 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雲計算、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等新技術在環境管理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到2012年,對現有各業務應用係統進行整合,對環境質量、水質(大氣)自動監測、汙染源在線監控、環境統計、排汙申報、排汙收費、城市考核、環保行政許可等環境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管理與共享,實現不同位置、不同格式的環境信息數據的共享和訪問,進而集成相關的業務數據,實現數據的綜合利用,從而達到規範業務應用係統建設,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數據共享”的目的,為環境管理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與數據支持。規範立法,整合資源,逐步建立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環境監察管理體製。
(七)建立先行先試的綠色示範區,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28. 2011年,在孝義市開展綠色轉型示範區創建工作。按照“總量定產、容量布局、技術升級、產業轉型、多管齊下治理”的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工業企業全部進入園區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以低碳為特色的有機循環農業、新能源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改變生活用能結構,普及家用清潔能源,倡導綠色消費,鼓勵低碳出行,推廣低碳生活方式。
29. 2011年起,在平朔礦區開展礦山生態修複綠色示範區建設工作,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製。製定創建方案,加快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充分利用煤炭資源優勢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提高非煤產業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深化“以煤補林”,實施生態環境治理係統工程,探索生態減排機製;開展複墾土地的綜合開發利用,探索複墾土地用於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
五、加快機製體製創新,破解環境保護難點問題
(一)構建環境汙染的價值評估製度,真實反映環境違法成本
30. 2012年,開展環境汙染的價值評估製度構建,出台評估指標體係、評估標準、評估流程等相關管理規定。
31. 2012年,實施企業環境行為定期公布製度、企業環保監督員製度、企業環境審計和免檢製度。
32. 2012年,加大環境保護行政責任追究的實施力度,建立完善企業環境行為自我約束機製,研究製定環境違法行為造成汙染損失的賠償辦法,使環境違法成本高於守法成本。
(二)健全市場化運營機製,實現汙染者付費治理
33. 推進環保設施的專業化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逐步實現環保設施運營管理與排汙單位分離。2012年,製定有關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規和政策,按照“誰汙染、誰付費”的原則,界定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律責任。
34. 2012年,完善有關環保設施運營收費價格體係,建立健全環保設施運營監管製度,試點城市汙水處理廠與行政體製脫鉤運營。
(三)推進“三同時”製度落實,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環境監管
35. 2011年,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保設施設計工作的審查備案製度,全麵開展工程環境監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及試生產。
36. 2011年,全麵篩查建設項目環評批複中居民搬遷等工作的完成情況,建立健全相關工作的督察督辦機製。
(四)試點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製度,預防環境突發事件危害
37. 2011年,出台我省推進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正式啟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38. 2012年,根據我省企業的特點,將汙染物排放總量和風險較大的企業作為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工作的試點。選擇省內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作為承保試點機構,重點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產品開發、承保、理賠以及政策試行等工作。
六、加強交流學習吸收先進經驗,爭取國家政策推進綜改試驗工作
(一)廣泛吸收其他試驗區成功經驗,不斷創新我省環保機製
39. 組織建立專業團隊,不斷深入研究綜改試驗區環保新機製,圍繞完善綜改試驗區環保汙染防治工作,定期組織考察調研,了解和掌握國內其他綜改試驗區的有效做法,積極參考和借鑒其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適時調整綜改試驗區環保汙染防治工作的工作機製,以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門,抓好有利政策機遇
40. 利用我省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與環保部等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對接,及時彙報綜改工作進展,聽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意見,並在汾河流域汙染治理、大氣聯防聯控、排汙權交易、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環境與健康以及環保物聯網等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爭取試點示範等相關優惠政策、資金支持。
附件:《山西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責任分工表
附件:
《山西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責任分工表
重點領域 重點工作 主要內容 實施主體
牽頭部門 責任或配合部門
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
(一)優化總量分配機製,調節環境容量資源促進轉型發展
1.2011年,根據汙染源普查、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環境承載能力逐一核定各市總量指標,科學合理地下達各市及重點企業的主要汙染物總量控製指標。2011年,各市負責在本轄區總量控製指標(指省下達的市級區域總量控製指標)額度內,組織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及排汙單位。 環保廳 各市政府
2.嚴格新建項目總量置換製度。2011年起,繼續實施現有量、削減量和新增量的統一調度,控製總量、削減存量。建設項目所需汙染指標,要通過削減現有汙染源排放量予以置換,做到增產不增汙或增產減汙。對超過汙染物總量控製指標、環境汙染嚴重的地區以及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審批新增排汙總量的項目,按照新增量的1.5-2倍置換,對不符合總量置換要求的項目予以否決。 環保廳 各市政府
3.拓寬減排領域,深化工程減排。重點實施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汙泥處置、垃圾滲濾液處理以及工業汙水深度治理工程,加快農業源汙染治理,促進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加強火電行業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和運行監管,同時推進冶金等非電行業脫硫設施建設,鞏固二氧化硫減排成果。2012年,火電行業現有機組的60%完成脫硝工程建設,出台脫硝電價政策。推進機動車以舊換新和“黃標車”淘汰,促進氮氧化物減排。重點加強火電、冶金、焦化、建材等工業企業除塵設施建設,促進煙塵和工業粉塵減排。 環保廳、住建廳 經信委、農業廳、公安廳
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
(二)推動環境汙染末位淘汰製度長效化,促進產業升級調整 4.2011年起,按照環保標準和指標要求,堅決關停、取締、淘汰落後產能,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版)的工藝設備予以淘汰。嚴格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提高落後產能企業和項目使用資源、能源、環境、土地的成本,加快淘汰進度。重點選擇100家以上排汙強度高、治理無望的落後生產企業,報請省政府下達末位淘汰任務。 經信委、環保廳 國土廳、物價局、省電力公司
(三)建立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機製,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 5.到2012年,完善環境保護部門聯動製度,建立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機製,形成部門聯動、各市聯防、上下聯控的大氣汙染防控體係,促進市、縣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或好於國家二級標準,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全麵改善。確定區域大氣特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目標,優化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源布局,製定協同控製政策和措施。 環保廳 各市政府
6.2011年,力推“氣化山西”建設,全麵優化工業和生活用能結構。鼓勵采用煤層氣、焦爐煤氣、煤製天然氣和過境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鋼鐵、有色金屬、氧化鋁、陶瓷和玻璃製造等高能耗行業進行煤改氣工程,暫無條件實施改造的要建設脫硫設施,達到國家最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製要求。結合“四氣”發展布局和全省輸氣管網配套建設進度,努力提高城市燃氣普及率,有計劃地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油改氣工程。 發改委 環保廳、住建廳、經信委、國土廳、煤炭廳、國資委
7.從城中村鍋爐燃煤汙染及建築工地、道路運輸、物料堆廠揚塵汙染等方麵實施綜合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推進集中供熱,解決城中村小鍋爐汙染問題。加快城區範圍內重汙染企業的搬遷改造,以太原市為重點,加快推進太原獅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化學工業集團公司化肥廠、太原煤氣化公司第一焦化廠等企業的搬遷工作,太原第一熱電廠機組實施燃氣改造,加快熱源、熱網建設,2012年爭取實現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0%以上,著力解決城市冬季汙染反彈頑症。 各市政府 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住建廳、國土廳、國資委、交通廳、環保廳
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
(四)創新城市汙水全量循環機製,全麵提升汾河水質 8.2011年,以太原市、臨汾市為重點,在汾河中下遊城市啟動城市汙水全量循環工作,完成太原市城南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高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將深度處理後的城市汙水回用作工業用水、市政用水、景觀用水及生態補水等,充分利用城市河道建設濕地工程進一步淨化排水。 住建廳、發改委 水利廳、環保廳、各相關市政府
9.優化汾河流域內煤炭開采、煤電、煤化工及冶金等產業發展,突破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困境。強化流域內幹支流沿岸工業廢水排放監管,落實排水企業搬遷、廢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加大汾河排汙口整治力度,到2012年,凡是直接向汾河幹支流排放廢水的工業企業,要執行我省的汙水排放標準,對不能做到穩定達標達量排放的企業實施限期治理,未完成限期治理的企業予以關停淘汰。 環保廳 發改委、經信委、住建廳
(五)構建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製,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0.2011年起,逐步實施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戰略,積極推進政策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十二五”期間區域、流域、重點產業、工業園區等規劃全麵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將主體功能區劃和生態功能區劃作為規劃布局的重要依據,並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有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前置條件。建立地方環境保護總體規劃評估、調整和考核製度。 環保廳 發改委、經信委、住建廳、各市政府
11.2011年,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體係,增加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和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數量。在各市設置環境質量電子公示牌,加強環境保護的社會輿論監督。 環保廳 發改委、財政廳、各市政府
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問題 (六)強化環境質量監測體係建設優勢,建立生態環境評估及獎懲機製 12.建立生態環境評估考核製度。到2012年,建立包括自然環境子係統、生態環境災害子係統、環境汙染子係統和社會經濟子係統四個子係統的綜合指標體係,選用綜合指數法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納入目標責任製考核範疇,並製定辦法予以獎懲。 組織部 環保廳、財政廳
13.2011年,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責任製和問責製,建立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體係,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環境保護實績考核、環境保護違紀處分、環境保護科學考評機製,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選優和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組織部 監察廳、環保廳
14.2012年,建立對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各行業、各領域使用政府資金(包含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用於生態環境恢複治理項目的生態環境績效評估製度,充分發揮政府用於生態環境恢複治理資金的最大環境效益。 環保廳
(七)健全固廢管理機製,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15.2011年,建立覆蓋全省的工業固體廢物信息管理係統,搭建全省固體廢物信息登記和網上交換平台。針對尚未納入環境統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城市餐廚垃圾等逐步開展專項調查工作。加強城市餐廚垃圾管理,2011年底,爭取國家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建設太原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 環保廳 住建廳、太原市政府
16.加強省內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太原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在2013年底前投入運行,11個省轄市級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項目在2011年內完成竣工驗收,並進入正常運行狀態。 環保廳 各相關市政府
突出亮點健全機製,繼續做好環保特色工作 (一)率先開展排汙權交易,逐步形成排汙權有償使用機製 17.2011年,製定和完善排汙權交易和有償使用的管理辦法、操作流程和交易價格機製等。完成山西省排汙權交易中心籌建,依托山西省現有汙染源在線監控平台,搭建實時交易平台,推動排汙交易企業安裝“刷卡式”總量控製儀,全麵開展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工作。 財政廳 環保廳、物價局
18.2012年,在開展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省範圍內逐步推動重點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煙塵和工業粉塵的排汙權交易工作,實施交易監管。 財政廳 環保廳、物價局
19.逐步推行排汙指標有償獲得製度。新建重汙染項目申請排汙總量指標須實施減量置換或以交易方式獲取排汙指標。從2011年開始,要對現有重點汙染源初始排放權進行核定公示,選取部分重點汙染源按年度試行征收有償使用費,在兩到三年內,逐步實現重點汙染源有償使用費用的全麵征收。 財政廳 環保廳、發改委、經信委、物價局
(二)發揮自動監控體係建設的國內領先優勢,全麵擴展汙染源在線監控範圍 20.建設氮氧化物、氨氮、煙塵和工業粉塵等四項新增約束性指標的自動監控設施,擴展監控企業數量,覆蓋全省60%-80%的重點企業,並進一步調整運作機製。 環保廳 財政廳
突出亮點健全機製,繼續做好環保特色工作 (三)先行先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機製 21.開展“以創促治,以獎促治,以減促治,以考促治”試點工作,使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效展開。2011年起,選取汾河流域、沁河流域、濁漳河流域、娘子關泉域和沿黃河主要支流的水環境敏感區及汙染問題集中區,兼顧桑幹河流域和滹沱河流域泉域保護區、工礦企業汙染問題突出的農村等整治任務重、地方積極性高的區域,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示範,推廣農村環保設施全覆蓋試點,逐步建設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三級垃圾無害化處置網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農村工礦和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推廣農村沼氣、煤層氣和太陽能等新能源,減少農村麵源汙染。 財政廳 環保廳、農業廳
(四)推廣生態環境補償成功經驗,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 22.2011年,繼續推進跨市斷麵水質考核,增加考核斷麵個數和指標,建立健全重點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標準、補償辦法和措施,推進同一市域內跨縣生態補償。對跨界斷麵水質超標的市、縣,根據斷麵水質超標程度扣繳相應的生態補償金,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行限期治理並全省通報;對跨界斷麵水質改善明顯的市、縣給予獎勵。打破屬地管理束縛,建立相鄰市界環保聯合執法機製,實行市界斷麵水環境共保共治,逐步消除跨界汙染問題處理責任不清現象。 環保廳、財政廳
23.2012年,逐步把流域水環境監管、生態補償機製推廣到大氣汙染治理上來,探索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製,通過經濟手段,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 環保廳 財政廳
24.完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使用製度,組織製定保證金使用的配套實施細則,建立保證金用年度績效評估製度、環保竣工驗收製度,對使用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的項目實行審查備案製,提高保證金使用效率。 環保廳 財政廳
突出亮點健全機製,繼續做好環保特色工作 (五)推廣完善礦山治理保證金使用製度,深化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成果 25.進一步深化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2012年,在煤炭企業成功實施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製度的基礎上,全麵推行非煤礦山企業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製度。 環保廳 發改委、財政廳、物價局
26.2012年,建立山西省礦山生態修複規劃管理信息平台和山西省生態環境遙感信息平台,保障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項目的實施。 環保廳 發改委
(六)打造環保物聯網示範工程,創新環境保護監管機製 27.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雲計算、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等新技術在環境管理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到2012年,對現有各業務應用係統進行整合,對環境質量、水質(大氣)自動監測、汙染源在線監控、環境統計、排汙申報、排汙收費、城市考核、環保行政許可等環境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管理與共享,實現不同位置、不同格式的環境信息數據的共享和訪問,進而集成相關的業務數據,實現數據的綜合利用,從而達到規範業務應用係統建設,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數據共享”的目的,為環境管理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與數據支持。規範立法,整合資源,逐步建立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環境監察管理體製。 環保廳 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
(七)建立先行先試的綠色示範區,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28. 2011年,在孝義市開展綠色轉型示範區創建工作。按照“總量定產、容量布局、技術升級、產業轉型、多管齊下治理”的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工業企業全部進入園區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以低碳為特色的有機循環農業、新能源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改變生活用能結構,普及家用清潔能源,倡導綠色消費,鼓勵低碳出行,推廣低碳生活方式。 環保廳 孝義市政府
29.2011年起,在平朔礦區開展礦山生態修複綠色示範區建設工作,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製。製定創建方案,加快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充分利用煤炭資源優勢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提高非煤產業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深化 “以煤補林”,實施生態環境治理係統工程,探索生態減排機製;開展複墾土地的綜合開發利用,探索複墾土地用於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 環保廳 朔州市政府、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加快機製體製創新,破解環境保護難點問題 (一)構建環境汙染的價值評估製度,真實反映環境違法成本 30.2012年,開展環境汙染的價值評估製度構建,出台評估指標體係、評估標準、評估流程等相關管理規定。 環保廳 發改委
31.2012年,實施企業環境行為定期公布製度、企業環保監督員製度、企業環境審計和免檢製度。 環保廳
32.2012年,加大環境保護行政責任追究的實施力度,建立完善企業環境行為自我約束機製,研究製定環境違法行為造成的汙染損失賠償辦法,使環境違法成本高於守法成本。 環保廳 法製辦、發改委、經信委、物價局
(二)健全市場化運營機製,實現汙染者付費治理 33.推進環保設施的專業化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逐步實現環保設施運營管理與排汙單位分離。2012年,製定有關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規和政策,按照“誰汙染、誰付費”的原則,界定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律責任。 環保廳 法製辦、住建廳
34.2012年,完善有關環保設施運營收費價格體係,建立健全環保設施運營監管製度,試點城市汙水處理廠與行政體製脫鉤運營。 環保廳 住建廳、財政廳、物價局
加快機製體製創新,破解環境保護難點問題 (三)推進“三同時”製度落
實,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環境監管 35.2011年,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保設施設計工作的審查備案製度,全麵開展工程環境監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及試生產。 環保廳 各市政府
36.2011年,全麵篩查建設項目環評批複中居民搬遷等工作的完成情況,建立健全相關工作的督察督辦機製。 環保廳 各相關市縣政府
(四)試點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製度,預防環境突發事件危害 37.2011年,出台我省推進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正式啟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環保廳 保監局
38.2012年,根據我省企業的特點,將汙染物排放總量和風險較大的企業作為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工作的試點。選擇省內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作為承保試點機構,重點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產品開發、承保、理賠以及政策試行等工作。 環保廳 保監局、經信委
加強交流學習吸收先進經驗,爭取國家政策推進綜改試驗工作 (一)廣泛吸收其他試驗區成功經驗,不斷創新我省環保機製 39.組織建立專業團隊,不斷深入研究綜改試驗區環保新機製,圍繞完善綜改試驗區環保汙染防治工作,定期組織考察調研,了解和掌握國內其他綜改試驗區的有效做法,積極參考和借鑒其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適時調整綜改試驗區環保汙染防治工作的工作機製,以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環保廳 省轉型綜改辦
(二) 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門,抓好有利政策機遇 40.利用我省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與環保部等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對接,及時彙報綜改工作進展,聽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意見,並在汾河流域汙染治理、大氣聯防聯控、排汙權交易、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環境與健康以及環保物聯網等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爭取試點示範等相關優惠政策、資金支持。 環保廳 省轉型綜改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