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設項目概況
1.1建設項目的地點及相關背景
1.1.1建設項目地點
本項目位於代縣。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12°44′—113°22′,北緯38°50′—39°21′,東臨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滹沱河由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境,地貌特征為“兩山夾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全縣總麵積1696平方公裏。
本項目礦區麵積4.66km2,位於代縣縣城東南方向,聶營鎮雲霧村南8km處,距縣城直線距離23.7km,行政隸屬代縣聶營鎮管轄。礦區往北9km經雲霧有礦山簡易公路與繁(峙)-五(台)省級公路相連,向北沿繁(峙)-五(台)公路經峨口至西留屬6km可與京原公路(108國道)和京原鐵路相通;本區距代縣城35km,距京原鐵路下社站18km,交通方便。礦區地理坐標為:
礦區坐標:東經113°10′31″—113°12′45″,北緯39°04′00″—39°05′12″,中心點坐標為:東經113°12′03″,北緯39°04′42″。
圖1.1-1 項目地理位置
1.1.2建設背景
根據山西省非煤礦山企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工作領導組下達的晉非煤整合辦核[2008]11號“關於《忻州市非煤礦山企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工作方案》的核準意見”,忻州市將原“大紅才鐵礦”和“繁峙縣立達鐵選有限責任公司”資源整合為代縣大紅才礦業有限公司。根據山西省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領導組下達(晉非煤開整字[2012]01號)“關於《忻州市非煤礦產資源進一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的核準意見”,實施資源整合後該礦山為單獨保留礦山。該鐵礦規劃生產規模為90萬噸/年,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
1.2工程概況
1.2.1主要工程內容
整合前,大紅才鐵礦礦山已由露天開采轉入地下開采,但開拓係統比較混亂,開發利用方案對開拓係統進行了重新設計,礦山工業場利用現有已建成場地,且能滿足生產及安全要求,主要為礦山延續開采新增的井巷工程和新增部分設備及設施;
工程主要建設內容與原有工程銜接見表1.2-1。
表1.2-1 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與原有工程銜接一覽表
工程內容 與原工程關係
主體工程 1#開拓係統
(Fe4、Fe8) 1#1570m主井口 主井深341.5m,淨斷麵Φ=5m;豎井井底調車場4.68×3.15m坡度3‰。X:4328143、Y:384329628; 新建
2#1590m平硐口 方位角35°,X:4328116、Y:38430571 建成利用
3#1530m平硐口 方位角96°;X:4328264、Y:38430148 建成利用
4#1460m平硐口 方位角187°;X:4328449、Y:38429725 建成利用
5#1438m平硐口 方位角196°;X:4328559、Y:38429206 新建
Fe4西風井口 X:4328290、Y:38428685;標高1550m 新建
Fe1東風井口 X:4328186、Y:38430857;標高1720m 新建
Fe8西風井口 X:4328440、Y:38428879;標高1480m 新建
2#開拓係統 Fe2-1 1600m主平硐 方位角162°;X=4327886、Y=38430799;硐長1450m,坡度3‰。 建成利用
2020m平硐 方位角162°;X=4326786、Y=38431142; 新建
2080m平硐 方位角160°;X=4326688、Y=38431173; 新建
2140m平硐 方位角71°;X=4326555、Y=38431198 新建
2020m盲豎井口 X=4326638、Y=38431171;長430m 新建
2110m東風井 X=4326769、Y=38431760;H=2110 新建
Fe1、Fe2-2 1720m主平硐 方位角162.2°;長310m,淨斷麵3.5×3.5m2,坡度3‰;X:4327299、Y:38433422; 新建
1780m平硐口 方位角166.8°;X:4326421、Y:38430823 新建
1840m平硐口 方位角64.4°;X:4327003、Y:38430968 新建
1900m西硐口 方位角56.3°;X:4327047、Y:38431057 新建
1900m東硐口 方位角82.6°;X:4327082、Y:38431367 新建
1960m東硐口 方位角84.4°;X:4327082、Y:38431416 新建
1960m西硐口 方位角250°;X:4327095、Y:38431773 新建
2020m平硐口 方位角87°;X:4327054、Y:38431549 新建
Fe2-2西風井口 X:4326811、Y:38430017;標高1951m 新建
Fe1東風井口 X:4326998、Y:38431817;標高1950m 新建
輔助工程 1#開拓係統 Fe4、Fe8 原礦臨時堆場 利用
廢石臨時堆場 新建
風機房 利用
提升機房 新建
綜合機修間 利用
備品備件材料庫 利用
2#開拓係統 Fe2-1、Fe1、Fe2-2 原礦臨時堆場 新建
廢石臨時堆場 新建
風機房 新建
綜合機修間 新建
備品備件材料庫 新建
公
用
工
程 供水
生產用水 1#開拓係統 在1570m主井口設礦井水地麵水處理站一座,設四台J-25型礦井水處理器,處理後的礦坑湧水用作生產給水 新建
2#開拓係統 開采Fe2-1在1600m主平硐口設置25m3沉澱池一個,處理後的礦坑湧水用於生產用水 新建
開采Fe1、Fe2-2在1720m主平硐設置25m3沉澱池一個,處理後的礦坑湧水用於生產用水 新建
生活用水 采用自備井 利用
供電 項目供電來源引自距礦區6km處的代縣棗林變電站10KV482線架空引入 利用
供熱 采用電取暖 新建
生活辦公設施 采區辦公室 5×3×3 利用
礦辦公室 30×3×3
值班宿舍 30×3×3
職工食堂 10×3×3
環
保
工
程 大氣汙染物 堆場揚塵:場地硬化,建擋風抑塵網,並設噴灑水裝置 新建
運輸揚塵:道路硬化,限製超載,灑水抑塵,抑塵效率75% 新建
水汙染物 生活 生活區位於1#開拓係統,該區設地埋式汙水處理裝置一套 新建
礦坑湧水 經礦井水地麵水處理站或沉澱池處理後用於生產給水
多餘部分用於場內公路日常維護灑水和拉運至選礦廠 新建
噪聲 產噪設備 基礎減振、廠房隔離、消音措施 新建
固體廢物 廢石 1#和2#開拓係統各設廢石處置場一處,用於廢石處理 利用
1.2.2項目概況及生產工藝
本次資源整合項目建設規模為90萬t/a,礦區麵積4.66km2,批準開采標高2150-1050m。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根據礦體賦存情況,設計方案1#係統采用豎井開拓方式,2#係統采用平硐溜井+輔助盲豎井開拓方式;本項目批采批采範圍內保有資源量1754.44萬噸,設計開采年限為 18.66年,
Fe4、Fe8礦體產狀比較穩定,1450m水平以上采用平硐開拓,1450m水平以下采用豎井開拓,對厚度大於6米的傾斜~急傾斜礦體采用分段采礦法開采;厚度小於6米的礦體采用留礦全麵法開采。
Fe2-1、Fe3礦體開拓采用平硐溜井+輔助盲豎井開拓,設計當礦層厚度小於5m時,選用淺孔留礦法開采,當礦層厚度大於5m時傾斜中厚礦體至緩傾斜厚礦體,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開采。
1.3項目選址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符合區域發展規劃的要求,工業場地利用現有場地,不占用基本農田,各項汙染物在采取環評規定的措施後均能夠達標排放並滿足環境功能的要求,對區域環境空氣、水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等均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廢石場的選擇符合Ⅰ類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衛生防護距離的要求;從區域環境功能承載力、土地利用、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及項目綜合影響判斷認為,礦井工業廣場及廢石場選址可行。
第二章 建設項目周圍環境概況
2.1項目所在地的環境概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