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由82歲老人獲諾貝爾獎所想到的
由82歲老人獲諾貝爾獎所想到的
陳景勝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由82歲高齡的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芒羅最終獲得該獎。在諾獎加身之前,芒羅已經獲獎無數,曾獲得2009年的布克國際獎、三次獲得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及享利短篇小說獎等。諾獎評審委員會稱其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據國內出版方新經典透露,芒羅的新作《親愛的生活》中文版將於近期出版。
芒羅寫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她的早期創作中,是一些剛剛進入家庭生活的女孩子,為愛情、性、背叛、孩子等苦惱;到後期,則是在中年危機和瑣碎生活中掙紮的女性,但她們都有著欲望和遺憾,有著強大和軟弱之處。而芒羅所有小說的主題,幾乎可為其2001年出版的小說集標題完美概括,那就是:憎恨、友誼、求愛、愛情、婚姻。
在公布名單後不久,芒羅接受采訪時對自己的成功非常謙虛,“我想或許我在文學方麵成功,是因為我沒有其他的天賦。”她在接受一家加拿大媒體電話采訪時說:“我知道我有贏的希望,但從來沒想到過會得獎。”芒羅曾這樣描述自己,“我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被太多東西幹擾。”
芒羅的短篇小說集《逃離》2009年在中國出版,全書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其中的3篇互有關聯,這是一部關注平凡女性內心世界的作品。2004年第二次她獲吉勒獎正是因為這本《逃離》。評委們對此書的讚語是“故事令人難忘,語言精確而有獨到之處,樸實而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芒羅是繼索爾·貝婁之後又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加拿大作家,所以,她把聚光燈再次引向了這個文學天才輩出的國度。
我得知82歲加拿大女作家芒羅獲諾貝爾獎,心中很是敬佩。諾貝爾獎給她的事業劃上了完美句號。芒羅,具備如此高超的短篇小說寫作技巧。芒羅的個人品格在業內同樣有口皆碑,盡管已經封筆,依然令許多年輕作家肅然起敬。瑞典學院的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說,芒羅因“對人類的奇異描寫”而著名,稱“她完成了一項非凡的工作”。評審委員薩爾曼·拉什迪稱,芒羅是“短篇小說這種藝術形式的真正大師”。
其實文章就要短而精才好。總的來說,直到現在,文學界對長篇小說的評價往往比短篇小說高。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眾口稱讚的“短篇小說大師”,表明諾貝爾獎委員會有意拔高短篇小說的地位。
芒羅獲得諾貝爾獎,頗為引人注目和深思。由此而想到,寫文章,要短而精,一句話能概括的,不用兩句話。也就是說,寫文章應以短而精為原則。“短”的主要表現是明確、簡潔和生動;“精”的主要表現是思想上有創見。這既能顯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力,又能節省讀者的精力,使作者的思想得到迅速的傳播,對學術事業起推動作用。
我們提倡多寫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澤東同誌說;“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他提出:“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魯迅先生的許多雜文,都是篇幅不長的小文章,完全不具備學術論文的形式,但字裏行間充滿哲理的光輝和思想的深意,對後人有說不盡的教益。文章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思想。不過同樣價值的文章,以篇幅短的為貴。思想往往通過形象表現出來。形象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鄧小平同誌的文章短小精悍,這是他“文章要短而精”的一貫主張的體現。他要求簡短明快,是為了“讓人讀”、“看了懂”。鄧小平同誌的文章一般比較短。如:第三卷裏1000字以下的文章有68篇,占第三卷總數一半以上;而且在簡短的文章中,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觀點,表述得明白透徹,直截了當。
鄧小平同誌的文章,可謂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文風的曲範,其文理之深、文風之純。文品之潔,堪為世人師表。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並研究鄧小平的文章,以及他的文章觀,對於我們從事文藝評論和文藝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認為,通過芒羅獲獎,能夠讓人們意識到短篇小說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諾獎委員會選出了一位大眾喜愛的、被普遍認可的作家,她的文學素養遠比“政治正確”重要。年齡大不是停止學習的借口;有夢想就勇敢地追求,有夢想的人生才充實,實現夢想的人才快樂,晚熟的果實更加香甜。
讓我們向芒羅老人學習,寫出短而精,讀者喜愛文章,而努力,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