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僥幸”心理不可有
“僥幸”心理不可有
記者:鄭靜
僥幸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違反那些為了維護事物發展而製定的規則,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願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僥幸心理就是妄圖通過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災害,成了許許多多失敗、醜陋、悲慘生活的罪魁禍首。這種“僥幸”心理在企業發展中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僥幸心理人人都會有,隻是腳踏實地的人不太會在意自己的這種心理,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實幹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機心理的人,則比較容易相信自己的僥幸心理,相信運氣。一般僥幸心理重的人,生活態度通常來說都不很積極。比如明知違法還要犯罪的時候,比如買彩票或者炒股的時候,比如高考學生在考前猜題什麼的,都是僥幸心理的表現,僥幸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打擦邊球,踩著安全線邊緣走路”的浮躁心態,抱著隻要不出事、不被罰就好的心理。甚至有人認為這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幸運”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一次兩次也許會安然無恙,其實隻是認識掌握了一般規律,而沒有認識和掌握一般規律中的特殊規律,殊不知這種心理已經為隱患埋下了“定時炸彈”,隨著時間的變化心理也產生了質的變化,離危險、災難也就不久矣了,正是這樣的心理暗示使得自己處於危險的邊緣,一旦出了事,則悔之晚矣。“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因為農夫存在僥幸心理,每天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農田裏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人們議論的笑柄。可見僥幸心理的危害性。
所以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摒棄僥幸心理,時刻繃緊安全弦,凡事不可抱著僥幸心理,該停的時候停一停,該等的時候等一等,多一份從容和淡定,少一份急躁和莽撞,才能讓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