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煤業通風設施與管理製度
1、密閉是封閉進回風聯絡巷、采空區、盲巷等地點和區域禁止人員入內防止有害氣體溢出的通風設施,分為永久密閉、臨時密閉兩種。
永久密閉是對主要進風巷道、采區上、下山、正副巷、順槽正副巷之間的隔離和對采空區及火區的封閉。永久密閉的規格質量及管理要求如下:
(1)、用不燃性材料砌築,牆體厚度根據用途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確定,要求頂部厚度:高瓦斯礦井,有自然發火礦井為0.8~1.5m;巷道高度超過2.5m的地點為1.5m;采區巷道上、下山和采空區閉牆為1.2m;回采順槽為1m;防火牆頂部厚度不得小於1.2m;低瓦斯礦井密閉牆要求頂部厚度不小於0.8m。
(2)、永久閉牆上下要砌在頂底堅實的煤岩上,有偽頂和浮煤時,要挑頂和起底,岩巷密閉要實幫實底,煤巷、半煤巷道密閉四周要掏槽見實幫實底,砌镟巷道要破镟後掏槽見實幫實底,掏槽深度均不得小於300mm。密閉四周要抹有不少於100mm的裙邊,分層采煤工作麵巷道壓力大時,密閉內要打木垛。
(3)、永久密閉內有水時,要設反水池或反水管,孔口要封堵嚴實,堵體後要有不少於1m高度的水泥抹麵,牆內底部要用黃土或水泥砂漿填實,砌築牆體水泥沙漿砌築。有自然發火的礦井,采空區密閉要設置觀察孔、注漿孔,孔口要堵嚴。
(4)、牆麵要平整,無裂縫,砌築時要錯逢,無重逢。磚牆要抹麵,料石牆要勾縫,確保不漏風。
(5)、密閉前5米內要支護完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無積水,無淤泥,無瓦斯積聚。
(6)、永久密閉前要設置柵欄、警標、說明牌和檢查箱,說明牌要注明地點、斷麵積、材質、施工日期、負責人、瓦斯等氣體濃度、檢查日期、檢查人員等。閉前柵欄可采用鐵絲網等材料,網孔不得大於200mm×200mm,四周要固定牢靠。
(7)、永久密閉的設置位置距通風巷道超過6m時,必須打臨時板閉或者砌永久牆。
(8)、永久密閉要做到每旬檢查一次,並有記錄可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臨時密閉是臨時性的調、改風或封閉臨時停工的盲巷。臨時密閉的規格質量及管理要求如下:
(1)、臨時密閉要設在幫頂良好處,見硬底、硬幫與煤岩接實。
(2)、臨時密閉材料可用磚、料石、木板等材料砌築,采用磚或料石等材料砌築時,牆體頂部厚度不小於0.6m,中間用黃土或水泥砂漿充填搗實,用木板作臨時密閉時,應采用魚鱗式搭接,用灰泥勾縫或滿抹不漏風。
(3)、臨時密閉前5米內支護完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無積水,無淤泥,無瓦斯積聚。
(4)、臨時密閉前設置柵欄,警標,說明牌和檢查箱,檢查牌要注明地點、施工日期、氣體情況、檢查日期、檢查人員等。做到每旬至少檢查一次。
2、永久風門
(1)、每組風門不少於兩道,主要進回風之間的風門同時設反風門,其數量不少於2道,並安裝風門閉鎖裝置,保證風門在行人或行車時,不能被同時打開,有煤與瓦斯突出的礦井突出區域的所有風門,均應同時安裝反風門。
(2)、通行電車風門間距不小於一列車長度,行人風門間距不小於5m。
(3)、通行電車風門能自動關閉,不能自動開關時要設專人負責開關。通車風門規格尺寸要滿足車輛通過,專用行人的風門,規格尺寸可適當縮小。
(4)、風門垛牆用不燃性材料砌築,厚度要求同永久密閉,要求四周掏槽,見硬底硬幫,與煤岩接實,牆麵平整,嚴密不漏風,風門牆體上要留過線管。
(5)、風門門扇如用單層木板製作,木板接茬的位置要用錯口接法並穿帶。如用雙層木板,中間要夾有堅固的防水材料或皮帶並穿帶固定,風門框和門扇材料要進行防腐處理。
(6)、門框要包邊,沿口有襯墊,門扇和門框以及兩扇門板兩扇風門的接合部均要有襯墊,接觸嚴密,不透光漏風。門框要有一定角度的傾角,門扇與門框不得歪扭。
(7)、風門前5米內巷道支護良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無積水、無淤泥。
(8)、風門底部的水溝處要設反水池或擋風簾,通車門要設地坎,電纜孔要堵嚴。
(9)、當兩道風門間的行人巷道距離超過20米時,風門上方須設有調節風窗。
(10)、不使用的風門必須及時摘掉,不用的風牆也要及時拆掉,以減少礦井通風阻力。
3、臨時風門
(1)、風門門垛與臨時密閉牆要求相同,其它部分與永久風門相同。
(2)、臨時風門牆體可用木板構築,但要采用魚鱗式搭接,用灰泥勾縫或滿抹。
4、調節風窗
調節風窗是在風門或者閉牆上靠近頂板或巷幫的地方,設置專用四邊形或圓形的可調節斷麵大小的窗口,用以調節巷道風阻、風量的通風設施,依據使用時間長短可分為永久和臨時調節風窗兩種。
(1)、永久調節風窗其牆體規格質量及管理要求分別與永久密閉或永久風門相同。
(2)、臨時性調節風窗的牆體規格質量及管理要求分別與臨時密閉或臨時風門相同。
(3)、調節風窗必須使用調節板實現風量可調節,不得用其它方式進行調節。井下巷道不得使用風簾調節風流(不包括巷道局部地點處理瓦斯)。
(4)、風窗前後5米內支護良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積水和淤泥。礦井的一翼或采區要求設置永久性調節風窗時,必須設置2道,保證堅固牢靠。
5、風橋
(1)、風橋是在進、回風巷的交叉點人為避免風流短路而設置的通風設施。有自然風橋、人工砌築風橋。自然風橋上下均應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或砌镟,橋麵平整不漏風。
(2)、人工砌築風橋兩端接口嚴密,四周見實幫實底,風橋兩巷之間用黃土填實或用混凝土砌築,厚度不小於500mm,確保不漏風。
(3)、人工砌築風橋通風斷麵不小於原巷道斷麵的五分之四,成流線型,坡度小於20度。
(4)、風橋前後5m巷道支護良好,無片幫、冒頂、無雜物、積水、淤泥。
(5)、風橋上下不準設風門或調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