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對浪費說NO
對浪費說NO
記者:鄭靜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是人們的共識。尤其是近年來觸目驚心的“舌尖上的浪費”,成為了一片“拍磚聲”。“光盤行動”因此成為社會的時尚。“一起向浪費說NO”,見證著人們對節儉風尚的呼喚。
成由勤儉敗由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崇尚節儉,杜絕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傳家寶。事實上,鋪張浪費又何止於“舌尖”,造成的影響又何止揮霍錢財?古今中外因浮華奢靡導致敗家亡國的事例比比皆是,教訓也極為深刻。體現在各種公務接待、商務宴請、私人聚會等活動中,有時為了所謂的麵子,有時為了擺闊氣,經常以“盛宴”開始,以“剩宴”結束,一些山珍海味也成了“廚餘垃圾”。在一些城市,鋪路架橋、舊城改造,建了又拆、拆了又建,馬路成了“拉鏈”,城市肌體“千瘡百孔”,毀了萬畝良田。長明燈、長轉扇、長流水,隨處可見;一次性餐盒、筷子、紙杯使用沒有節製;份子錢越隨越多,酒席越擺越貴,場麵越來越大,人情關、麵子關越來越難過,這些奢靡之風脫離了基本國情、背離了優良傳統,於黨於國、於家於己,都有百害而無一利。
勤儉節約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素有優良傳統,曆來以“儉以養德,奢以敗德”為訓的民族而言,原本應是不辯自明的道理。無論是古代先賢的德行操守還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製定的黨紀和形成的黨風,皆始終堅守和彰顯著這樣的道德和理念。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國無儉必亡。我們要認識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可以說,鋪張浪費絕非小事,不僅因為它脫離我國基本國情、背離優良傳統文化,還在於它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要清醒地認識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任由鋪張浪費等不良之風蔓延,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要從嚴治黨、取信於民,必須把“反浪費”當成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作為堅持黨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作為維護黨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徑。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能不能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對一個執政黨和一個國家來說,是攸關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勤儉節約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非常重要。涓流成大海,積沙成高塔。要讓勤儉節約在我們的整個社會中蔚然成風,需要我們每個人通過一言一行傳遞正能量,共塑新風尚。對個人來說,要堅持從日常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節約每一粒糧、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自覺與自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對社會來說,既要培育共識、彙集共識,又要通過製度規約促動、推動、拉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從而使勤儉節約由個人的行為抉擇上升為社會共同體的基本準則,讓勤儉節約的理念像吃飯、穿衣、睡覺一樣,具體化、日常化為我們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總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是美德的繼承,是時代的要求,是文明的召喚,責在你我,貴在堅持,重在製度。尤為重要的是,要形成人人認同、人人踐行的文化氛圍,使之內化為我們自覺遵循的道德觀念,外化為我們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所以,每個人應該把勤儉節約當成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科學管理、理性消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決對浪費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