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運營十年沒虧過一分錢
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運營十年沒虧過一分錢
11月15日零時整,山東能源臨礦集團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準時向兗州東部城區的氣象局、車務段、軍民學校、九一醫院、瑞士豪庭等企事單位和社區150萬平方米區域實施集中供暖。
“我們病房裏的溫度一般都保持在24攝氏度左右,有效保證了住院病人的溫暖醫治”。九一醫院骨科主任單永安說。
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機組設計規模為三爐三機,總裝機容量24兆瓦,於2003年7月1日並網發電,2004年11月,向兗州市區集中供熱,在大力發展熱電聯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麵,實現了華麗轉變,使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延長,形成了新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2009年11月,針對供熱方式缺陷,綜合利用電廠通循環水供熱改造,不僅使提高了熱交換率,供暖熱度也上升到了曆史新高度。
“作為‘坑口’電廠,我們充分利用礦井煤泥矸石資源優勢,並通過政策優惠,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深挖精細管理潛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走出了一條既符合國家能源和環保政策,又能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新型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投運十年來,我們綜合利用電廠沒有虧過一分錢。” 古城煤礦礦長、黨委書記管清向說。
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時期,也正是小型火力發電廠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存的危難之際,尤其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衝擊下,許多電企紛紛倒閉,而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卻像斜刺裏衝出的一匹黑馬,顯得極為光彩,絢麗奪目。
從一張綜合利用電廠盈虧狀況統計表中就可以看到:十年間,盈利最低的2008年,為102.64萬元;盈利最高的2012年,為1723.28萬元;而今年將創造曆史新紀錄,完成利潤3000萬元。這個電廠的全體幹部職工加起來也隻有150人為同類電廠的一半,古城煤礦精幹高效的優勢在此得到了充分詮釋。
古城煤礦電廠副廠長石道勇說,“為優化環節,進一步提高綜合利用率,2011年我們上馬了全國首套最長距離煤泥管道輸送係統,經過強力攪拌製漿和振動篩分,有效去除了煤泥中的雜物,使煤泥顆粒更加均勻,可提高鍋爐熱效率1%,每天節省3噸標煤,煤泥燃燒所產生的粉煤灰全部銷往水泥廠作為混合原料利用,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避免了二次汙染。”
針對市場持續震蕩,綜合利用電廠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深入挖潛降耗增效。對鍋爐返料係統、熱控與電氣係統、循環水供熱係統以及鍋爐省煤器、輸煤回轉篩等機組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並對鍋爐實施餘熱回收,每年可節約燃料值120多萬元,僅在省煤器技術改造方麵,每發一度電,即可節省8克標準煤,年創效45萬元。目前,綜合利用電廠發電標準煤耗已降低到430克/千瓦時以下。
此外,綜合利用電廠還堅持向管理要效益,形成了成熟的事前把關、事中控製、事後查處的閉環式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機製。按照機組“四勤四穩”運行要求,科學合理控製、調配發電負荷和運行方式,始終保持鍋爐在最佳狀態下運行,使熱效率達到57%、熱電比達到155%。按照“合理摻配、高效燃燒、低成本運行”原則,加大煤泥等低熱值燃料使用量,做到“多燒煤泥,少用煤”。2012年燃用煤泥17.5萬噸,煤泥使用量占總耗煤量的90%以上,實現了煤泥、煤矸石資源循環綜合利用。
為了爭取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熱電聯產的綜合利用電廠更加注重社會責任的擔當。在3台循環流化床鍋爐正常除塵、脫硫的基礎上,安裝、改造了鍋爐煙氣連續監測裝置。使煤泥矸石尾礦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鍋爐煙氣實現超標準治理,廢水廢棄能夠100%循環再利用,還藍天碧水於大自然,成為了地方上有責任、信得過的放心單位,形成了企業與地方 “雙贏”的格局。目前,這個廠正在積極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十年來,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共消耗煤泥110.36萬噸,發電11.9億度,折合標準煤53.60萬噸,成為了全省煤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創新型企業的典範。(陳宜勇 丁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