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陳景勝:話說冬至

作者:陳景勝 2013-12-22 17:03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話說冬至

  陳景勝 搜集整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製訂出的一個。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日短至”。也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在民間,冬至的傳說有三種說法:

  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傳說之二

  冬至有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傳說未必真實,但是冬至在古代確實是一個大節,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肯歇”的說法。這天,全國放假,不僅私塾先生要放學生的假,東家要放雇工的假,做買賣的閉市三天,連朝廷大臣也要放假。《東京夢華錄》載:“京師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襪,美飲食,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又《乾淳歲時記》雲:“朝廷大朝會,慶賀拜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遝於九街……謂之做節。”冬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是因為這天陽氣始萌,太陽行至黃經二百七十度,到達最南邊,北半球過了這天晝會越來越長,稱為“冬至一陽生”。這天,族人要依照先例祭祀祖先,迎陽報本,家族中年幼者要去年長者家裏拜謁,甚至伺候長者起居,以表示祝賀陽生。而長者要叮囑孩子們冬至過後,日漸長夜漸短,正是讀書幹事業的好時候,不能虛度光陰,天道行健,民生在勤,勤奮好學方能成事。而已嫁做人婦的女兒都要回娘家,相傳不這樣做,娘家家道會因之衰落。

  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與冬至有著密切關係的是在北京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人墨客在冬至喜歡聚會飲酒,稱為“寒暖會”或“消寒會”。一般在冬至後開始數九,“一九到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朋友九人相約,從頭九到九九,每人做東一次,圍爐淺酌,做美食互相品嚐,而且這個時候天氣轉冷,食物容易保存,可以多做一些。《帝京景物略》記載在冬至節大江南北都會做九九消寒圖,明天啟年間,司禮監則專門印刷此圖,貼在牆上,每九個格組成一首詩。而吳越地區的消寒圖,每張紙繪有九格,格裏再繪製九圈,共八十一圈,文雅的則畫一枝有八十一個花瓣的素梅。從冬至那天開始,每天用筆塗一圈或一瓣,分上中下左右,表示陰晴風雨雪,塗完了,也便出九了。“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說的就是消寒圖畫完後,已經春意盎然了。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麵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