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最全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主 任:
副 主 任:
委 員:
主 審:
編寫人員:
前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貴州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安全生產管理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有健全的01manbetx 並組織實施,做到有章可循、規範管理、規範操作,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夯實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實現安全質量標準化動態達標,提高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煤礦企業的本質安全。結合盤江生產實際和發展需要,特製定XXX(集團)公司各工程01manbetx 。要求各級管理人員及幹部職工必須遵照執行。
目 錄
前言: - 2 -
第一章 礦井部分 - 1 -
采煤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1 -
轉載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 -
綜采工作麵質量驗收工安全操作規程 - 4 -
泵站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7 -
綜采設備運輸工安全操作規程 - 9 -
綜采設備的起吊工安全操作規程 - 10 -
采煤機安裝、撤除工安全操作規程 - 11 -
液壓支架工安全操作規程 - 12 -
綜采工作麵端頭維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 19 -
采煤運輸設備安裝、撤除工安全操作規程 - 25 -
手動回柱器安全操作規程 - 29 -
采麵溜子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0 -
刮板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1 -
滾筒采煤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2 -
攉煤工安全操作規程 - 36 -
轉載機、破碎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8 -
采區帶式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39 -
乳化液泵站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42 -
單體支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 45 -
液壓支架工安全操作規程 - 51 -
回柱放頂工安全操作規程 - 55 -
煤電鑽操作工(打眼)安全操作規程 - 58 -
錨杆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61 -
回柱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64 -
MYT——120C3液壓錨杆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67 -
掘進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70 -
放炮員安全操作規程 - 72 -
錨噴工安全操作規程 - 77 -
耙鬥裝岩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79 -
風鎬工安全操作規程 - 80 -
測風員安全操作規程 - 82 -
風表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87 -
局部通風機安裝工安全操作規程 - 88 -
局部通風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89 -
風筒工安全操作規程 - 91 -
通風設施工安全操作規程 - 95 -
通風木工安全操作規程 - 100 -
瓦斯檢查員安全操作規程 - 101 -
瓦斯監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 104 -
瓦斯儀器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107 -
鑽工安全操作規程 - 111 -
管路工安全操作規程 - 116 -
抽放瓦斯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 118 -
ZY-25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19 -
ZY-200型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23 -
ZY-20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25 -
ZY-30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28 -
ZYG-150B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30 -
ZYG-15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 133 -
防突工安全操作規程 - 135 -
測塵工安全操作規程 - 138 -
灑水滅塵工安全操作規程 - 140 -
煤層注水工安全操作規程 - 141 -
灌漿工安全操作規程 - 143 -
火區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 146 -
氣體03manbetx 員安全操作規程 - 149 -
自救器工安全操作規程 - 153 -
檢身工安全操作規程 - 155 -
小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156 -
運料工(搬運工)安全操作規程 - 158 -
鋼絲繩檢查工安全操作規程 - 160 -
液壓絞車安全操作規程 - 161 -
蓄電池機車充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163 -
無極繩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165 -
斜井信號把鉤工安全操作規程 - 166 -
豎井(立井)信號把鉤工安全操作規程 - 174 -
電機車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 177 -
電機車跟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 177 -
電機車行車調度工安全操作規程 - 178 -
人車跟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 180 -
電機車司機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 181 -
單軌吊、卡軌車、齒軌車的安全操作規程 - 184 -
推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 185 -
給煤機安全操作規程 - 187 -
蓄電池機車安全操作規程 - 188 -
JKZ型傾斜(井)巷架空乘人裝置安全操作規程 - 190 -
翻車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191 -
鋼繩芯膠帶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192 -
井下電鉗工安全操作規程 - 195 -
井下變配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198 -
電氣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200 -
窄軌軌道工安全操作規程 - 203 -
砂輪機安全操作規程 - 205 -
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 206 -
空氣壓縮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08 -
瓦斯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10 -
水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13 -
礦燈房充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214 -
提升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15 -
主排水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17 -
主扇司機技術操作規程 - 219 -
地麵變電所值班員安全操作規程 - 220 -
變電所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222 -
內線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224 -
防爆電氣設備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227 -
電氣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 228 -
礦燈維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 229 -
礦車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 230 -
第二章 非煤產業部分 - 232 -
蒸汽鍋爐司爐工安全操作規程 - 232 -
鍋爐水質化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 236 -
電熱幹燥箱、烘箱安全操作規程 - 238 -
馬弗爐安全操作規程 - 238 -
天平安全操作規程 - 238 -
製樣破碎機安全操作規程 - 239 -
電纜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 240 -
翻罐籠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0 -
篩分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1 -
推土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1 -
中頻爐安全操作規程 - 242 -
衝天爐安全操作規程 - 242 -
鍛工安全操作規程 - 244 -
剪板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5 -
壓力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5 -
車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6 -
銑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6 -
刨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7 -
插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7 -
搖臂鑽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7 -
鑽床安全操作規程 - 248 -
滾絲機安全操作規程 - 248 -
地麵操縱電動葫蘆安全操作規程 - 248 -
三噸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 249 -
外線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249 -
化驗室安全操作規程 - 250 -
橡膠硫化測定儀安全操作規程 - 251 -
開煉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1 -
橡膠擠出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2 -
橡膠硫化工安全操作規程 - 252 -
平板硫化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3 -
硫化罐安全操作規程 - 253 -
裁剪工藝安全操作規程 - 254 -
高頻熱合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4 -
熱風焊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4 -
地麵輸送帶生產線安全操作規程 - 255 -
糊料製備工藝安全操作規程 - 256 -
電控室安全操作規程 - 256 -
打氣泵安全操作規程 - 257 -
水環泵安全操作規程 - 258 -
帶芯紡織安全操作規程 - 259 -
撚線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9 -
尾線機安全操作規程 - 259 -
對焊機安全操作規程 - 260 -
聯合衝剪機安全操作規程 - 260 -
負載條件下電纜燃燒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 261 -
絕緣電阻測試儀安全操作規程 - 261 -
雙臂直流電橋安全操作規程 - 262 -
工頻交流耐壓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 263 -
單根電線電纜垂直燃燒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 264 -
低倍投影儀安全操作規程 - 265 -
NH-1耐火特性燃燒實驗安全操作規程 - 265 -
微歐計安全操作規程 - 266 -
腳手架安全操作規程 - 267 -
起重工安全操作規程 - 269 -
塔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 273 -
挖掘機安全操作規程 - 274 -
維修鉗工安全操作規程 - 275 -
管泵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 276 -
維修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 277 -
鉚工安全操作規程 - 277 -
鋸床安全操作規程 - 278 -
高空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 278 -
卷板機安全操作規程 - 279 -
脫介篩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0 -
BGN-45濃縮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0 -
過濾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0 -
磁選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1 -
高壓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1 -
介質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2 -
離心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2 -
浮選入料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3 -
藥劑攪拌桶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 283 -
稀介泵安全操作規程 - 284 -
氧氣充填泵安全操作規程 - 284 -
瓦斯發電站瓦斯發電機組運行規程 - 286 -
第一章 礦井部分
采煤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未經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的人員,不得操作采煤機。
2、采煤機所有電氣、液壓保護裝置必須靈敏可靠,嚴禁甩掉不用。特殊情況下應製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報礦(公司)總工程師批準,但不允許長期無保護運行。
3、堅持巡回檢查,嚴禁帶病運轉。
4、不準用采煤機牽引、推頂、托吊其他物件,更不準用采煤機破矸石。
5、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嚴禁開機割煤:
1)無冷卻水或水量達不到要求;
2)遇有硬度指標超過割煤機截割強度的堅硬夾層;
3)溜子出現急彎;
4)采高低於“作業規程”要求;
5)對違章指揮,司機有權拒絕執行;
6)嚴格按操作程序操作。
二、開機前的檢查準備
6、檢查割煤機各部位螺栓是否齊全、緊固;滾筒截齒是否齊全、鋒利;牽引部是否良好;調高千斤頂銷軸及擋板是否齊全。
7、檢查手動操作手柄、按鈕是否靈活可靠。
8、檢查滾筒內噴霧是否暢通無阻,冷卻水壓是否合適(2-3MPa)。
9、檢查各部位油位是否都在規定範圍內,是否有滲漏現象。
10、檢查跟機電纜及電纜卡子是否完好,嚴禁電纜受力運行。
11、在檢查滾筒時,必須將隔離開關打到零位,離合器手柄拉到摘開位置,並將刮板輸送機閉鎖,確認無誤後,方可運行。
12、檢查無誤後,清除機道障礙物並發出開車信號,通知人員離開,掛上離合器開機運轉;注意監聽各部位運轉的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響,確認無誤後方可開機牽引。
三、開車運行
13、打開噴霧水閥門,啟動電機並牽引電機,選擇合適的牽引速度。
14、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切實掌握好采高,隨時注意頂、底板和煤層的變化情況,頂底板要割平。
15、發現截齒短缺要及時補齊,不準在少截齒的情況下工作。
16、割煤時,司機應隨時注意觀察壓力讀數,(高壓表、低壓表、調高壓力表)發現異常指示時,要立即停機查找原因,嚴禁強行開機。
17、專人隨機清理電纜槽,注意觀察跟機電纜水管,不得使用水管、電纜承受自重以外的張力,以免砸、卡、壓、拉壞。
18、割煤機不得帶負荷啟動,也不準在過載情況下強行割煤,如發現過載要仔細03manbetx 原因,必要時滾筒脫離,退出截口,停機檢查。
19、發現手動操縱手把按鈕不靈,或動作有誤時,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後,方可繼續工作,嚴禁亂敲,亂砸,強行使用。
四、停機
20、一般應選擇頂板完整,無淋水的位置停機,采煤機停止運轉後,司機必須將所有的離合隔離開關手把打到斷開位置,同時關閉冷卻水。
21、臨時停機時,在電機開關未停,滾筒離合器未脫離的情況下,司機不得離開崗位。
22、停機後司機如要暫時離開,必須將隔離開關打到斷開位置,滾筒離合手柄打到脫離位置上。
23、割煤機必須在無載情況下停機。
五、注意事項
24、嚴禁在無水條件下開機,嚴格做到“開水開機,停水停機”。
25、不得在啟動截割電機後操作離合器。
26、在滾筒被卡住的情況下,不能啟動截割電機。
27、長時間停機時,要將滾筒放下。
除上述條款外,操作、使用采煤機時,還須嚴格遵守下列說明:
1)修理、維護以及更換截齒時,機器必須切斷電源。停止運輸機時,隔離開關也要打到斷開位置,磁力開關處應適當監護,以防偶然疏忽接通電源。
2)截割部齒輪離合器手把,亦應打到斷開位置,以防滾筒傳動。
3)回采傾斜煤層時,應保證不脫齒軌,以防機器下滑。
4)開動機器前,司機、維修和管理人員必須檢查並確信沒有人在采煤機和運輸機附近工作,機道無障礙時方可開機。
當突發險情時,如發生危及人身安全或機器重大02manbetx.com 時,采煤機司機可按下急停按鈕,使電動機停止運轉,急停按鈕設在電控箱麵板上,符號為紅色。
轉載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未經專門培訓、考核合格並取得合格證的人員,不準上崗操作。
2、轉載機所配置的各種電氣、機械、液壓保護裝置、連鎖裝置必須使用,動作安全可靠,嚴禁甩掉不用。
3、嚴禁使用轉載機運輸超高、超重、超寬、超長的設備或物料。如用轉載機運輸一般物料,沿途要設專人看守閉鎖。
4、轉載機應沿機設置能發出“停止、開動”的信號裝置,信號點的設置距離不得超過12m。
5、三機的啟動順序為:膠帶輸送機、轉載機、刮板輸送機。即:確認上一台設備啟動後方可啟動下一台設備,停機順序相反。
6、司機有權拒絕執行違章指揮。
二、開車前的準備工作
7、檢查轉載機的信號裝置是否清晰、靈敏可靠,否則禁止開車。
8、檢查閉鎖轉載機的傳動裝置、電動機、減速器、液壓聯軸節、機頭各部位的螺栓是否齊全,完整緊固。減速器、液壓聯軸節是否有漏油、滲油現象,油量是否適當,檢查轉載機的機頭伸縮機構是否可靠,發現問題排除故障後方可發出開車信號。
9、空載情況下啟動轉載機,仔細監聽各部件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認真察看刮板鏈及聯接環的磨損和使用情況,是否有扭繞、跳鏈、擰麻花、刮板過度變形、聯拉螺栓脫落、刮板丟缺等現象,如發現上述現象要立即進行處理,否則嚴禁工作。
10、檢查刮板輸送機機頭和轉載機機尾的搭接情況,搭接高度不得小於450m,不得出現相互幹涉現象。
11、檢查轉載機橋身部分擋煤板、底托板、固定螺栓有無鬆動、斷損、短缺現象。撥鏈器、刮板等有無損壞與鬆動。
12、檢查轉載機機頭處防塵裝置是否完善,否則要及時處理。
13、檢查轉載機側電纜、水管、液壓管路是否吊掛整齊,發現脫落和損壞現象要及時處理。
四、重載運轉
14、在完成上述重載運轉以前的所有工作、控製台電工得到轉載機司機的通知後,發出啟動預警信號,按先啟動膠帶輸送機、轉載機的順序,最後起動超前溜子。
15、轉載機運轉以後,司機要觀察其運行狀態,監聽其運行聲音是否正常。
16、運轉一段時間後,檢查各部件軸承的溫度是否正常(溫度不得超過75℃),檢查電動機溫度是否超過廠家銘牌的規定(溫度不超過110℃),檢查液力偶合器溫度(溫度不得超過110℃)。
17、轉載機前移時,必須清理幹淨機道上的浮煤、矸石、雜物,使機道暢通。保護好電纜、油管、水管,防止移動轉載機時擠壞。轉載機前移後,保持“平、正、穩、直”,並將移動千斤頂的活塞杆縮回缸體內。
18、轉載機要派專人管守,嚴禁大塊矸石強行通過,防止喝循環煤,防止埋壓膠帶輸送機,發現問題及時按動閉鎖,停機處理。
19、轉載機司機在工作過程中,要與支架工、割煤機司機、聯網工(分層開采、需鋪網時),清理工、控製台電工協同合作,遇有打閉鎖臨時停機時,要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然後開機。
20、轉載機司機要及時根據轉載機中煤量的多少,提醒采煤機司機,放煤工控製好割煤機和放煤量的速度,防止壓死轉載機。
21、轉載機司機要注意機頭、機尾行人,發現情況異常迅速停機。
22、及時清理機頭、機尾、減速箱,不得壓埋。
五、停機
23、轉載機停機前,必須先使轉載機空載,然後發出信號停機。
綜采工作麵質量驗收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綜采工作麵質量驗收工必須熟悉綜采工作麵的生產工藝、崗位質量驗收標準、現場操作程序及其注意事項和各種設備的原理、性能,有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和較高的技術素質,經專門培訓考試合格並取得合格證後,方可持證上崗。
2、熟悉《煤礦安全規程》、《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掌握《煤礦工人技術操作規程》和“作業規程”的有關規定。
3、對工程質量的文明生產進行全過程的監督驗收。
4、嚴格按照崗位驗收標準進行驗收,重點工作做到工作前提醒、工作中監督、工作後驗收,並詳細記錄驗收結果。
5、按規定向區隊值班人員彙報工作麵的情況,彙報應全麵、詳細,重點突出。
6、協助班(隊)長及時處理好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重大問題必須要求班(隊)長立即安排處理。
7、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製度,交接班時要交待清楚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等。
8、遵章守紀,及時製止“三違”行為。
9、出現特殊情況,應立即向區隊值班人員詳細彙報。必要時應向礦(公司)調度室進行彙報,並將處理意見轉達給班(隊)長,並監督實施。
10、熟悉綜采工作麵的質量標準化標準和支護質量驗收方法。
11、熟悉並正確使用儀器、儀表等工具。
12、標準規定:
1)《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
2)《煤礦安全規程》、措施、“作業規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文件等;
3)依法確定的各種規定、標準。
13、準備工作:
1)工具齊全:米尺、角度尺、記錄本和其他必要工具等。
2)認真翻閱質量驗收記錄,了解現場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等,並進行必要的記錄。
3)向區隊值班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了解現場情況,探討工作難題,準確理解本班工作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並征詢本班上個工作日的驗收工作是否存在不足。
4)班前會認真聽取工作安排,掌握工作重點和驗收標準,並做好記錄,以利於現場監督和驗收。
14、現場接班:
1)認真巡視檢查工作麵的情況,並到規定地點與上班驗收員進行交班。
2)詳細記錄接班數據,了解工作麵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等,進行驗收工具的交接。
3)監督各崗位人員嚴格按標準交接班,並協助上班驗收員處理好交接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做好記錄。
4)工作過程中的監督驗收內容如下:
(1)巡視檢查工作麵,對整個工作麵的情況,包括:頂板、底板、設備、支護、壓力顯現、工作重點等情況進行全麵掌握,並熟悉備用支護材料、配件等的數量和存放地點等。
(2)排查出需重點進行監督驗收的工作。
(3)發現影響安全和質量的隱患,應立即安排處理,必要時向區隊值班人員彙報,並征求處理方法。
(4)嚴格執行彙報製度,在下班班前會之前,向區隊值班人員詳細彙報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並對下班工作提出建議。
(5)對本班無法處理的設備故障以及其它隱患,應進行詳細彙報,並對處理方法提出建議。
(6)對區隊臨時安排的工作,要負責監督驗收。
(7)對現場存在的問題,應重點監督處理,本班無法解決的問題應詳細彙報,並提出處理方法或建議。
(8)交班前,嚴格按崗位質量驗收標準對各崗位工作質量進行驗收,並如實詳細記錄。交班時還處理不完的問題,應向崗位人員提供交班方案。
(9)進行測量時,測量基點和方法必須符合規定要求。
5)現場交接班事項:
(1)在規定地點交接班,交班內容詳實齊全,並進行驗收工具的交接。
(2)監督各崗位人員嚴格按標準交接班,處理交接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難解決的問題要做好記錄。
(3)必須對本班所有工作進行驗收,確保無遺漏。
6)驗收工作的記錄和再彙報:
(1)嚴格按要求詳細填寫質量驗收記錄。
(2)向區隊值班人員進行再彙報。
二、注意事項:
15、驗收各崗位工作質量時,必須有崗位人員配合,由崗位人員進行設備操作和安全監護等。
16、驗收工作麵工程或設備質量時,如需到刮板輸送機內、轉載機內或工作麵煤壁側等地點量取數據時,必須將轉載機、刮板輸送機停機閉鎖,指定專人監護,必要時停電閉鎖掛牌;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附近支架的前伸梁和護幫板必須護緊頂板和煤幫,必要時進行臨時支護。
17、驗收設備質量時,應在該設備停電閉鎖掛牌、打開隔離開關和離合器的狀態下進行檢查,再送電試運轉後進行驗收;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帶電體及機械外露的傳動和轉動部位必須有可靠的防護設施。
18、嚴格按生產工藝要求進行過程監督,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操作,必須要求崗位人員立即改正。
19、驗收兩端頭支護超前支護時,應先確認有害氣體是否超過規定,支護質量是否合格,是否有掉頂、片幫、倒支柱、掉頂梁、推棚等危險情況,然後在崗位人員監護下進行檢查驗收。
20、特殊施工的驗收檢查,必須嚴格按補充措施要求和其它相關規定執行。
泵站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未經專門培訓、考核合格並持證的人員不準操作泵站。
2、按規定壓力供液,不準隨意更改。
3、各種液壓、電器保護裝置必須靈敏可靠,不準甩掉,特殊情況應製定措施報礦(公司)總工程師批準,但不允許長期無保護運行。
4、按規定配製乳化液,配比嚴格控製在3%-5%。
5、泵體和液箱應保持水平穩定,每次移動後要及時調整。
6、泵站司機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二、開機準備
7、各部件是否損壞,連接螺絲是否緊固。
8、檢查液壓係統,管路連接是否齊全緊固、是否滲漏、吸排軟管是否折疊。
9、檢查泵站潤滑油、乳化油位及液位是否達到標準位置。
10、檢查泵站各種保護是否齊全。
11、確認無誤後,將吸液腔的放氣堵擰鬆(吸液管拆卸過後),把吸液腔空氣放盡,出液後擰緊。
12、打開乳化液箱上的吸液管及回液管上的閥門。
13、點動電動機,觀察電機轉向與箭頭所示方向是否相同,如方向不符,應將開關換向,手把扳到相反位置。
14、啟動電機,注意視聽泵的運轉狀態及聲音,如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泵檢查處理。
三、開機運行
15、檢查各壓力表指示是否在標準範圍內。
16、確認以上檢查無誤後,打開排液截止閥向工作麵供液。
17、泵在運轉中有無異響和振動,卸載閥工作是否正常,檢查柱塞潤滑和密封性能,發現問題應停泵處理。
18、檢查電機及泵體工作機構各部溫升,發現異常應停泵處理。
19、注意工作麵停泵呼叫,停泵動作迅速,直接停止電機運轉,並切斷電源,停泵期間,司機不得脫離崗位。
20、工作麵呼叫停泵後,必須得到工作麵呼叫人員的開泵信號後方可再次開泵,無論是本機故障停泵,還是工作麵呼叫停泵,再次開泵前必須向工作麵發出開泵信號。
21、正常運轉中安全閥不應動作。
22、泵站檢修必須停泵,切斷電源並進行可靠的閉鎖。
23、供液係統檢修必須用正確方法,將係統餘壓完全釋放後方可進行。
四、停機
24、泵站係統各種壓力控製元件,如安全閥、卸載閥等不準在井下拆檢,定期清洗各種過濾器。
25、部件檢修更換,注油配液應采取有效防塵防汙措施,保持設備、油質部件清潔。
26、堅持正常使用自動配液裝置,不準甩掉不用。
27、液箱清洗後或第一次配製應邊檢測濃度,邊調整供水壓力及吸油節流孔,直達到配比濃度要求,一旦調定合適,不準隨意改動。
28、每周檢測乳化液混溶狀況和使用的水質變化情況,如發現乳化液有分油、析皂、沉澱現象,應立即03manbetx 檢查,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29、每班至少檢查2次乳化液濃度配比並做好記錄,如發現濃度升高或降低應及時03manbetx 處理。
綜采設備運輸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運輸設備的準備工作
1、根據設備的裝車情況,準備好一般和特殊的連車工具及其它有關用具,並要全麵檢查其完好情況。
2、檢查設備裝車和封車情況,有無滑動部件和設有固定好的小件,無問題後方可運送。
3、檢查閥組、立柱和各種千斤頂、膠管等液壓元件的進出口是否堵好(對儀表和易損部件要派專人運送,以免損壞丟失)。
4、在豎井使用吊罐底升降設備時,上井口工作人員必須係好保險繩,吊運時下井口周圍7m內不準有人。嚴禁上下井口平行作業,設備升降時必須平穩,嚴禁搖擺碰撞。
5、地麵和井下大巷機車,運送較長設備和液壓支架時,使用特製連杆連車,車速不得超過2m/s,並且要運行平穩,無特殊情況下不準急刹車,防止碰撞。
6、井筒、斜巷、順槽中運輸前,必須檢查通訊、信號裝置,保證其完好、靈敏、可靠。
7、運送設備前要對軌道、鋼絲繩、絞車的連接裝置、鉤頭裝置、安全設施等進行全麵檢查,無問題方可運送。
8、在井筒中使用絞車運送綜采設備時,必須配備熟練的專職絞車司機、把鉤工和信號工,絞車開動後,其它人員要躲到安全地點,避免斷繩傷人。
9、在井筒和斜巷中一律慢速輸送,必須找好重心。
10、使用的絞車應按規定進行可靠的固定。
11、運送超高、超寬、超長設備要有專門措施。
12、在運輸中,需要兩台絞車接替運送、更換鉤頭時應有可靠的擋車裝置,後一部絞車的鉤頭必須掛好並張緊後才可取下原來提升絞車的鉤頭。
13、絞車滾筒上的鋼絲繩排列整齊,無斷絲和繩鼻子現象。繩跑偏時要有安裝牢靠的抗繩輪或回頭滑等排繩裝置。所有絞車鬆動時嚴禁有餘繩,嚴禁處理工作中的鋼絲繩。
14、運輸途中處理掉道或物件歪斜等問題時,還要製定針對性措施,絞車司機刹好閘把,在對車輛進行可靠的撐擋後,方可進行其它處理工作。斜巷運輸發生以上問題時,還要在車輛下方打好趄柱,人員要站在上方處理,要有人統一指揮,司機不得離開崗位。
15、平巷或起伏不平的小坡度巷道中使用兩台絞車對拉時,信號必須明確,兩台絞車鬆、拉速度必須密切配合,嚴防斷繩02manbetx.com 的發生。
16、人力推車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一次隻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於或等於5‰時,不得小於10m;坡度大於5‰時,不得小於30m。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處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告。
(3)嚴禁放飛車。
(4)巷道坡度大於7‰時,嚴禁人力推車。
17、斜巷運輸應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膠套輪車的錯車聯絡及雙向運輸按專門規定執行。
綜采設備的起吊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起吊前的準備工作
1、了解起吊重物的質量、幾何形狀和性能。
2、選擇起吊工具、吊掛裝置和索具,其安全係數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並確定具體的起吊方法。
3、選擇符合規定的起吊點,並對起吊地點的支護狀況進行檢查,起吊時要有專人負責指揮,並規定統一起吊信號。
4、檢查起吊工具、索具的完好情況,確保起吊安全可靠。
二、起吊捆縛及其它注意事項
5、起吊重物時,吊索捆縛應按箱上標記、設備上專用的吊裝部位和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
6、設備應捆綁穩固,找好被起吊物的重心,以防脫扣和傾倒。起吊形狀不規則物體或大型設備要采取多點起吊方法。
7、捆綁易變形的設備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其變形。
8、吊索的轉折處與設備接觸的部位,應墊以軟質材料,以防設備和吊索損壞。
9、設備上滑動的部件應予以固定,以防滑動後碰撞。
10、不準用設備凸處,如手柄、接線盒等易損部位做吊裝掛繩之用。
11、嚴禁任何人員隨同吊裝設備或機具升降。
12、開始起吊時,先慢慢拉緊,觀察各處,確認無誤後,再行起吊。起吊過程要均勻慢拉,以防設備打滑傾斜突然落下。起吊時要有專人指揮,專人觀察頂板、起吊梁,操作人員應站在支護完好,設備、吊梁滑落波及不到的安全地點,其他人員要躲到安全地帶。
13、吊裝設備時,禁止任何人在設備下麵及受力索具附近通行和停留,並不得將手、腳伸到可能被擠壓的地方。
14、起吊設備時,應垂直起吊,如受外環境或機具的限製不得不斜向上升時,應經過周密計算,並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安全,移動式起吊機具和橋式起吊機等嚴禁斜向提升設備。
15、設備在起過程中無特殊情況,不得中間停止作業,指揮人員和起吊機具的司機更不得離開崗位。確實需中間停頓時,必須采取措施將起物下墊實、墊牢,防止歪倒。
16、設備起吊就位後,應放置穩固,對重心高的設備應先采取防止其搖動或傾倒的措施後,方可拆除起吊機具。
17、在井下利用棚梁或液壓支架做承力點起吊設備時,要對棚梁進行加固,必要時對承力件進行計算,方可進行起吊。
18、井下利用棚梁或液壓支架做承力點起吊重物時,要對絞車的負荷量、鋼絲繩的承載能力、滑車的額定負荷進行校核,並對絞車基礎或穩固情況及滑輪支承點防倒措施進行全麵檢查,無問題時,方可起吊。不同規格的起吊用具,在作為主要承載工具時,不能混用。
19、使用焊接鏈條起吊重物時,隻準垂直起吊(即零度起吊),不準用雙鏈夾角起吊,不準用麻繩、棕繩作為起吊捆縛器具使用。
20、不得使用作為支護的錨杆、錨索、金屬網、鋼帶等作為起吊點。
采煤機安裝、撤除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注意事項
1、采煤機在運往井下綜采工作麵安裝或從綜采工作麵拆除時都要進行解體,把采煤機拆卸成若幹部分進行運送。
2、根據運輸巷道的斷麵尺寸、提升能力等決定拆卸件數的多少。
3、用電機車運輸時要注意部件不能在途中散開,用鋼絲繩或其他材料捆紮時不能使部件受損或變形,對其他裸露部件應加防護罩。
4、液壓管在運輸或存放時應有防塵裝置。
5、電氣設備必須密封蓋好。
6、采煤機等重要設備,在運輸途中應派專人跟車。
7、井下安裝、拆除采煤機,都要在專用的硐室內進行。
8、安裝、拆除采煤機前,應先檢查拆裝地點的支護狀況、起吊梁及吊裝機具。
二、采煤機井下組裝的一般程序
9、把底托架安裝到工作麵運輸機上。
10、從裏向外依次吊裝,對機體內的截割部、牽引箱、電控箱、電動機、外部的截割部,上好定位塊,緊固對接和底盤螺絲。
液壓支架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液壓支架工必須熟悉液壓支架的性能、構造、原理和液壓控製係統,掌握本操作規程,能夠按完好標準維護保養液壓支架,懂得頂板管理方法和“工作麵作業規程”,經培訓考試合格並持證上崗。
2、在液壓係統截止閥、隔離閥關閉狀態下,嚴禁操作支架。
3、支架應保持完好狀態,否則不準操作支架。
4、液壓支架工要與采煤機司機密切合作。移架時如支架與采煤機距離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應要求停開采煤機。
5、掌握好支架的合理高度:最大支撐高度應不小於支架設計高度的100mm,最小支撐高度應大於支架設計最小高度的200mm。當工作麵實際采高不符合上述規定時,應采取措施後再移架。支架內各立柱機械加長段伸出長度應基本一致,其活柱行程應保證支架不被“壓死”。
6、支架所用的閥組、立柱、千斤頂,一般不準在井下拆檢,可整體更換。更換前盡可能將缸體縮到最短,接頭處要及時裝上防塵帽。
7、通過支架的管線必須吊掛排列整齊,不得有砸、壓、擠、埋、和扭折現象,否則不準操作支架。
8、備用的各種液壓膠管、閥組、液壓缸、管接頭等必須用專用堵頭堵塞,更換時用乳化液清洗幹淨。
9、更換膠管和閥組液壓件時,隻準在“無壓”狀態下進行,而且不準將高壓出口朝向任何人。
10、嚴禁隨意拆除和調整支架上的安全閥。
11、液壓支架工操作時要掌握八項操作要領,做到“快、勻、夠、正、直、穩、嚴、淨”,即:
1)快——各種操作要快;
2)勻——移架速度要勻;
3)夠——移架步距要符合作業規定;
4)正——支架位置要正,不咬架;
5)直——各組支架要排成一直線;
6)穩——支架、刮板輸送機要平穩牢靠;
7)嚴——頂梁與頂板接觸要嚴密不留空隙。
8)淨——煤、矸、煤塵要清理幹淨。
二、準備、檢查與處理
12、準備:
1)工具:扳手、鉗子、螺絲刀、套管、小錘、手把等。
2)備品配件:U型銷、高低壓密封圈、高低壓管、常用接頭、彎管等。
13、檢查:
1)支架前端、架間有無冒頂、片幫的危險。
2)支架有無歪斜、倒架、咬架,架間距離是否符合規定,頂梁與頂板接觸是否嚴密,支架是否成一直線或甩頭擺尾,頂梁與掩護梁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等。
3)結構件:頂梁、掩護梁、側護板、千斤頂、立柱、推移杆、調度座箱等是否開焊、斷裂、變形,有無聯結脫落,螺釘是否鬆動、壓卡、扭歪等。
4)液壓件:高低壓膠管有無損傷、擠壓、扭曲、拉緊、破皮斷裂,閥組有無滴液,操作手把是否齊全、靈活可靠,是否置於中間停止位置,管接頭有無斷裂,U型銷子是否合格。
5)千斤頂與支架、刮板輸送機的聯接是否牢固可靠。前部刮板輸送機嚴禁軟聯接。
6)檢查電纜槽(擋煤板)到支架前梁的高度是否能保證煤機順利通過。
7)照明燈、信號閉鎖、灑水噴霧裝置等是否齊全、靈活可靠。
8)支架有無嚴重漏液卸載現象,有無立柱伸縮受阻使前梁不接頂現象。
9)鋪網工作麵,鋪網的質量是否影響移架,聯網鐵絲接頭是否傷人。
10)坡度較大的工作麵,端(排)頭支架及刮板輸送機防滑錨固裝置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14、處理:
1)頂板及煤幫存在問題,應及時自行接頂或采取超前維護等方法處理。
2)支架歪架、倒架、咬架時,應立即進行調整處理。
3)更換、處理液壓係統中損壞的膠管,插牢U型銷。
4)清理支架前,兩側及座箱的障礙物,將管、線、通訊設施吊掛、綁紮整齊。
5)上述4方麵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處理,否則不得移架。
6)支架上的立柱、千斤頂、活塞不符合“作業規程”規定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三、移架操作及注意事項
15、移架前預先發出警告,被移支架周圍不得有人停留或通過。
16、正確選擇適宜的拉架方式,頂破碎時要進行超前支護,並盡可能采用擦頂移架。
17、正常移架操作順序:
1)收回伸縮梁、護幫板、側護板。
2)伸出後部輸送機拉移千斤頂(僅放頂煤支架執行此操作)。
3)操作前探梁回轉千斤頂,使前探梁降低,躲開前麵的障礙物。
4)降柱使主頂梁稍微脫離頂板(可以同時操作提架千斤頂)。
5)當支架可移動時立即停止降柱,使支架移至規定步距;放頂煤支架拉架時還應注意尾架和插板,防止大塊矸石掉入後部輸送機。
6)操作調架係統進行調架,使支架推移千斤頂與刮板輸送機保持垂直,支架不歪、不斜,架中心距符合規定,全工作麵支架排成直線。
7)升柱(升柱前縮回提架千斤頂)同時調整平衡千斤頂,使主頂梁與頂板嚴密接觸後持續供液約3~5s,以保證初撐力達到規定值。
8)升前梁伸出伸縮梁和護幫板,使護幫板頂住煤壁,伸出側護板使其緊靠相鄰下方支架。操作尾梁插板拉推煤矸。
9)將各操作手把恢複“零”位。
以上各動作要堅持“小降快拉,立即支護”的原則,做到"快、夠、正、平、淨、嚴、緊"。
18、 工作麵支架應盡量升平,防止一高一低,或前高後低,左、右歪斜等情況出現,否則應立即進行處理。
19、過斷層、空巷、頂板破碎帶及頂板壓力較大的區域時的移架操作順序為:
1)按照過斷層、空巷、頂板破碎帶及壓力大時的有關安全技術措施進行立即護頂或預先支護,盡量縮短頂板暴露時間及縮小頂板暴露麵積。
2)一般采用“帶壓移架”即同時打開降柱及移架手把,及時調整降柱手把,支架移動後停止降柱,移架到規定步距後立即升柱。
3)過老巷或溜煤眼時,必須按照專項措施要求進行操作,確保安全通過。
4)移架按正常移架順序進行。
20、工作麵端頭的排頭支架的移架順序:
1)安裝並使用防倒、防滑千斤頂的支架必須兩人配合操作,一人負責前移支架,一人操作防倒、防滑千斤頂。
2)先移第3架,再移第1架,最後移第2架。
21 、移架操作注意事項:
1)每次移架前都先檢查本架管線,不得刮卡,清除架前障礙物。
2)帶有伸縮前探梁的支架,割煤後應立即伸出前探梁支護頂板。
3)工作麵鋪設頂網處,必須先將網放下後再行移架;頂板破碎,壓力大時,應采取“帶壓移架”或“擦頂移架”。
4)采煤機的前滾筒到達前應先收回護幫板並把網吊起。
5)降柱幅度低於鄰架側護板時,升架前應先收回鄰架側護板,待升柱後再伸出鄰架側護板。
6)移架受阻達不到規定步距,一般情況下應先將支架升緊,再將操作閥手把置於中立位置,查出原因並處理後再繼續操作。
7)鄰架操作時,應站在上一架內操作下一架支架,本架操作時必須站在安全地點,麵向煤壁操作,嚴禁身體探入刮板輸送機擋煤板內或腳蹬液壓支架底座前端或站在推移聯杆上操作。
8)移架的下方和前方不準有其他人員工作。移動端頭支架時,除移架工外,其餘人員一律撤到安全地點。
9)假頂網下采用“帶壓移架”,並保持一定支撐力,緊貼或略脫離假頂網前移支架,要防止刮壞網或出現大網兜造成冒頂。
10)按“作業規程”規定順序移架。
11)移架支護與煤機截割、刮板輸送機推移的相互距離,應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12)操作中發現動作失靈和其他故障時,應按檢修操作有關規定及時查明原因正確處理,不準盲目拆卸,亂敲亂砸。
22、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
1)檢查支架推移千斤頂與刮板輸送機擋煤板連接裝置,必須牢固可靠,方可操作。
2)檢查頂底板、煤幫和有關阻礙物無誤後,方可進行推移。
3)刮板輸送機推移前,應觀察好鏟煤板煤壁間無影響刮板輸送機前移的台階,矸石或殘物料堆積,與此同時應予清除或返機割平後再推。
4)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推移點與采煤機後滾筒應保持不少於15m的距離,彎曲段不小於15m,滿足設備使用要求。推移刮板輸送機必須在運行狀態下進行,整機推移完畢應成一條直線。
5)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從中間向兩頭推移刮板輸送機,不準由兩頭向中間推移;因特殊情況需改變操作方向應製定技術措施,並報有關部門批準。
6)拉移後刮板輸送機必須在支架後部頂煤放淨後進行,拉移時後刮板輸送機彎曲段不得小於10m。
7)除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可停機推移外,工作麵內的溜槽應在刮板輸送機運行中推移。
8)機頭機尾前移時,要專人指揮,專人操作,嚴密監視,動作協調,步距移夠。機頭前移時,應首先檢查機頭底部及與其連接的轉載機機尾及平溜槽段,所有電纜、管路、順槽超前維護支架(柱)、機頭錨固支柱、機頭大梁支柱或框架無閃移障礙;檢查機頭與轉載機尾連接裝置,必須牢固可靠。
9)慢速絞車移機頭、機尾時,必須按回柱絞車司機有關規程執行,並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10)移設後的刮板輸送機要做到:整機安設平穩,開動時不搖擺,機頭、機尾和機身要平直,電動機和減速器的軸的水平度要符合要求。
11)刮板輸送機推移到位後,隨即將各操作手把扳到停止位置。
23、工作麵放炮時,必須把支架的立柱、千斤頂、管線、通訊設施等掩蓋保護好,防止崩壞。移架前,必須把煤矸清理幹淨。
24、工作麵冒頂的處理
1)主頂梁前端頂板局部冒頂時,將頂梁用木料刹頂,再升柱使其嚴密接頂。
2)支架上方空頂必須采用接頂措施,以保持支護有效。
3)煤壁鬆軟片幫時,應使用好護幫板或采取其他有效護幫措施,以防止繼續片幫造成大冒頂。
4)當支架上方與前方有較大麵積片幫冒頂時,可采用撞楔護頂方法處理。
(1)在冒頂兩側各設2~3架棚子,棚子高度應大於支架高度,其中第一架應大於支架0.5m以上。
(2)棚子間距0.6~1.0 m,要挖柱窩0.2~0.3m,迎山有力,背實背牢,穩固。
(3)將削尖的半圓木平麵朝下,從第二架梁下斜穿入第一架梁上打入,隨打隨用長纖子捅出前阻的煤矸,若大錘打擊力度足,可采用0.2m直徑的坑木用粗繩吊掛在棚梁上進行撞楔。
(4)撞楔間距為0.25m,撞楔間隙用木板背嚴。
(5)移架前應在煤幫側打上抬棚托住棚梁,以便拆除阻礙移架的棚腿。
(6)大範圍的冒頂必須按照專項措施執行。
四、支架檢修操作
25、處理液壓係統故障,必須關閉壓力截止閥或隔離閥,將操作手把置於適當位置,使檢修部位的壓力被完全釋放,檢查無誤後方可進行工作。
26、主管路檢修,必須通知泵站停泵並采取閉鎖手段,同時應關閉故障部位前級壓力截止閥,采取正確方法進行壓力釋放,檢查無誤後方可進行工作。
27、拆除故障部件前應徹底清擦。
28、拆除更換部件時應及時安設防塵帽或采取其他防塵防汙措施。
29、更換有特殊要求的部件,應按規定使用專門工具,不允許用其他工具代用,更不準亂敲亂砸。
30、嚴禁使部件敞口對著人體,以防誤操作傷人。
31、檢查完畢,打開截止閥或隔離閥時,動作要慢,以免損壞設備和造成其他02manbetx.com 。
32、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準關閉回液閥,因檢修需關閉時,檢修結束後必須及時打開。
33、嚴禁在井下拆卸閥件和千斤頂組件。
五、收尾工作
34、割煤後,支架必須緊跟移設。
35、移完支架後,各操作手把都扳到停止位置。
36、清理支架內的浮煤、矸石及煤塵,並整理好架內的管線。
37、放置好備品配件。
38、向接班液壓支架工詳細交待本班支架情況、出現的故障、存在的問題。升井後按規定填寫液壓支架工作記錄。
六、支架電液控製操作
39、電液控製係統必須由經過培訓合格,熟悉係統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人員操作和維修。
40、控製係統設置的所有口令(密碼)隻限有關專人掌握和使用。控製參數的置入和修改由有關專人負責,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口令和介入參數的操作。如發生變化應及時在井下主控器和地麵主機上調整相關的信息並傳給工作麵支架控製器,以免導致錯誤的結果。這些狀況變化包括:支架型式或動作要求改變,液壓係統變化,支架拆、裝,工作麵控製器重新傳入程序(booting the face),支架地址(號碼)改變等。
41、嚴禁人員在正在動作的支架附近停留或通過。
42、所有工作麵人員必須時刻注意,支架處於自動控製狀態下控製器發出的自動動作的聲光警示及字符顯示信息,必須熟知這些有關信息的含義和規律,正確判斷支架的動態,確保人員安全。自動降移升動作的預警時間長短,可根據工作麵具體情況,通過修改參數,確定合適的數值。
43、在支架內長時間停留或從事檢修工作時(除拉移支架外),除實施就地電氣閉鎖外,還應關閉控製本架及鄰架的截止閥,以防備由液壓係統發生的誤動作。
44、人員在刮板輸送機或采煤機上工作時,應將工作範圍內及相鄰3~5組支架實施就地閉鎖,並關閉這些支架液路的截止閥。
45、工作麵支架的某些狀況作為控製係統的控製條件。這些狀況信息輸入 並存儲在井下主控製器和地麵控製主機中。支架在執行自動功能的動作過程中,如必須停止支架動作,可按下控製器任意鍵。
46、工作麵遇有緊急情況或因作業要求,必須停止支架動作並閉鎖自動功能時,應盡快按下急停鍵。在急停狀態尚未解除情況下,如個別支架確需動作,可以實施單架單動作操作或直接液壓操作,但操作者應確知急停的原因和目的,並切實保證工作安全。
47、控製器的閉鎖急停鍵應定期進行檢查試驗,如發現有機械或電氣方麵的問題或隱患,應及時更換或修複。
48、電液控製係統的所有部件和設備應保證不被水淹浸,不被煤或矸石掩埋,禁止用壓力水或乳化液直接衝洗。發現有故障或損壞的部件應及時處理、更換。
49、在手控單動作控製或直接手動支液壓操作時,嚴禁相鄰的兩支架同時卸壓或降柱。
50、嚴禁使用銳器觸及控製器麵板及操作閥按鈕。支架千斤頂安設有傳感器的部位嚴禁積煤積矸。
51、人員在工作麵內通過移架區域時,必須在所移支架3m外與支架工聯係,支架操作完畢停止移架後,經支架工同意人員方可通過。特殊情況下(如頂板破碎、正在移架等),必須等支架工操作完畢並經允許後,人員方可通過。所有人員在工作麵內嚴禁強行通過正移架的區域。
綜采工作麵端頭維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端頭維護工必須熟悉本工作麵煤層、頂板特征,頂板管理方式、礦壓顯現規律和所采用支柱的性能、結構原理、完好標準及使用維護方法,嚴格按“作業規程”及本規程的規定進行操作,考試合格後方可持證上崗。
2、進入作業地點後要全麵檢查頂幫完好情況及支護用品完好情況,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3、作業過程中要認真執行先支後回、敲幫問頂製度,在敲幫問頂時按下列規定執行:
1)用鎬或長釺杆敲幫,聽其聲音,判斷岩體有無鬆動或離層等,發現煤幫出現傘簷或鬆動點,必須立即處理。
2)問頂時要站在斜上方安全地點,一手持鎬一手托頂,先輕敲頂板,無掉渣或離層剝落時,再重敲,聽其聲音,判斷頂板深部是否離層。對鬆動頂板岩石找“掉”前要對上下人員打招呼,並看好退路,在安全情況下,再用鎬自上而下由外向裏逐漸輕輕找“掉”。
3)堅持使用長柄工具,人員站在敲擊點以外安全地點,聽其聲音,觀察變化,判斷岩體是否鬆動,深部是否有離層跨落跡象。
4、隨時注意(聽和看)頂板的動態,若發現異常現象,立即撤離所有人員到安全地點,待頂板穩定後,再進行處理。
5、金屬磨擦支柱和單體液壓支柱的支設最大高度應小於支柱設計最大高度的0.1m,最小高度應大於支柱設計最小高度的0.2m,當高度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換相應型號的支柱。支設的支柱要確保迎山有力,其初撐力達到規定要求,並拴繩防倒。
6、不同性能的支柱不能混用,特殊情況下需使用時,必須製定專門措施。
7、端頭維護工作業時,要和液壓支架工、刮板輸送機司機、轉載機司機、采煤機司機等相關工種人員協調配合,並注意以下事項:
1)順槽靠工作麵一側的單體液壓支柱如影響推移刮板輸送機時,必須在推移刮板輸送機前撤除。
2)端頭支護空間必須滿足機頭機尾與其整體的“平”、“直”,移動機頭、機尾時注意輸送機與轉載機搭接及過渡槽過渡情況,以保證其不上翹、不下陷,運轉平穩。
3)機頭、機尾移過後應及時支護頂板,否則不許開機,並要清理幹淨安全出口的一切雜物,保證出口暢通。
8、架設支柱時,其下方不得有人逗留或通過,防止掛梁時脫落或倒柱傷人。
二、工作前的準備、檢查及處理
9、準備。備齊注液槍、錘、鐵鍬、尖鎬、撬棍、鐵絲、卸載手把、液壓升柱器、斧子、鋸、量具等工具。所用工具應牢固可靠。
10、檢查與處理:
1)檢查工作地點的頂板、煤幫和支護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2)檢查單體液壓支柱時,發現三用閥失效、漏液、變形、彎曲、活柱表麵鏽蝕、頂蓋缺少兩個以上小爪或手柄損壞時,應及時更換;新下井或修複後第一次使用的支柱,必須內腔排氣。
3)檢查金屬磨擦支柱時,發現鎖體部件不齊全,水平楔不起作用,斷裂、無底、變形、彎曲,頂蓋缺少兩個(包括兩個)以上小爪,不能伸縮,墊圈和托板接觸不嚴密,焊縫裂開或柱體內煤粉影響活柱下縮時,必須處理或更換。
4)檢查金屬鉸接頂梁時,發現損傷裂紋,焊縫開裂,彎曲,變形,連續缺“牙”不能卡住支柱,銷子彎曲或無銷時,應立即更換。
5)檢查注液槍時,發現漏液、損壞、變形,無密封圈或出液不正常時,應立即配合有關人員修補或更換。
6)操作過程中,應時刻觀察頂幫,堅持敲幫問頂,發現活煤矸,傘簷,頂板離層,頂板破碎,冒頂或片幫危險時,人員要站在斜上方用長把工具撬落或及時架設臨時支護進行維護。
三、基本支護操作程序
11、端頭三角區支護操作:
1)端頭三角區靠工作麵煤壁側的柱梁,應在采煤機到達前回撤。一次回撤一個截深的距離,頂幫破碎時,不得提前回撤。順槽采用錨網支護時,應提前將金屬網及錨杆的金屬端盤拆掉。
2)三角區回撤柱梁作業時,至少2人協同作業,一人作業,一人監護照明;應先清理好退路,用長把工具將單體液壓支柱放液,拉出;然後再回鉸接頂梁,人員要站在頂梁不落波及不到的安全地點。
3)人員進入三角區作業時要將轉載機與刮板輸送機停機閉鎖。
4)嚴禁用回柱絞車強行回撤單體。
5)當壓力大,端頭三角煤頂板嚴重破碎時,可增加臨時支護或支設過渡抬棚,支設抬棚梁時,梁頭要互相錯開,抬棚腿要打在棚梁與抬棚梁的接觸點上,迎山有勁。
6)順槽采用錨網支護的工作麵,煤機割出巷幫錨杆時,前部刮板輸送機因提前停機,煤機要停電閉鎖,揀出錨杆,如果煤機在刮板輸送機機頭,要同時停止轉載機。
7)煤機周圍3m及巷道5m範圍內嚴禁有人,防止割出的雜物濺起傷人。
12、端頭切頂線處支護操作
1)按規定的間距和質量要求,支設新的切頂密集支柱及其他特殊支護後,撤除原有密集支柱及金屬頂梁。
2)回撤端頭切頂密集柱梁作業時,至少需要3人,兩人作業,一人監護;應先清理好退路,用長把工具將單體柱放液後用葫蘆拉出,然後再回鉸接頂梁,回梁時嚴禁人員進入老塘作業;退銷撤梁,人員站在安全地點。
3)端頭切頂線處回柱放頂遇到“死柱”時,必須采取臥底和其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禁止放炮崩或用絞車硬拉。
4)切頂線後出現懸頂時,應製定加強支護或強製放頂措施。
13、超前支護操作:
1)超前支護的形式和支護質量必須符合“作業規程”中的規定。
2)在采取金屬支架棚支護的順槽內超前回撤金屬棚時按以下規定執行:
(1)回撤工字鋼棚必須用"作業規程"規定的專用慢速回柱絞車,並使用專用絞車及專用勾頭,回柱絞車按鈕、信號應靈敏可靠。
(2)用回柱絞車回棚時,有專人站在安全地點監視頂板,並在作業地點兩頭專人站崗,防止人員進入;操作人員要站在離絞車5m以外的安全地點。
(3)回柱絞車使用前應仔細檢查,回柱絞車的固定方式要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並確保固定可靠,設備完好。
(4)回撤金屬支架棚時,施工順序為由裏向外逐一回棚,一次一棚。要先對鄰近金屬支架棚進行加固,用長柄工具處理掛鉤頭部位的混凝土塊,確保鉤頭與鋼梁結合緊密,並拆掉所有撐木,采用鬆動棚腿附近巷道底板、適當鬆動棚腿等措施後再進行回棚作業,作業時先拉棚腿再拉棚梁。
(5)回撤棚梁時絞車應點動作業,司機集中精力,開車時手不離按鈕,並嚴密注視絞車運行情況,阻力過大時,不得強拉硬拽,防止斷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6)在回柱、換棚時,嚴禁人員正對支柱或工字鋼歪倒及片幫可能波及的地點,所有人員要躲至安全地點,並要有專人觀察頂板。堅持回一棚、換一棚,嚴禁大拉大放,頂板破碎時要用木料背頂或下套棚。
(7)利用腳手架作業時,腳手架必須墊平,保證牢固可靠。
(8)頂板未穩定前,不得進行摘、掛鉤頭和外運鋼梁工作。
(9)回柱絞車用完後要可靠停電,並將開關按鈕放在安全地點。
14、單體液壓支柱操作:
1)帶帽點柱操作及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量好排、柱距→清理柱位→(放置柱鞋→)豎立點柱→用注液槍洗注液閥煤粉→將注液槍卡套卡緊注液閥→給柱帶帽→供液升柱。
(2)注意事項:每根柱隻準帶一個柱帽,嚴禁帶雙柱帽;底板鬆軟時必須穿柱鞋。
2)鉸接頂梁與單體液壓支柱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掛梁→插調角楔→背頂→清理和定柱位→(放置柱鞋→)立柱→供液升柱(使用頂網時應先掛網,再按其順序進行操作)。
①掛梁。一人站在支架完整處兩手抓住鉸接頂梁將之插入已安設好的頂梁兩耳中,另一人站在人行道,插上頂梁圓銷並用錘將圓銷打到位。②插調角楔。將頂梁托起,由下向上插入調角楔,使梁與頂板留有0.1~0.15mm的間隙。③背頂。按規定數量與上架棚子背頂材料交叉背好,並用錘打緊水平楔。④清理柱窩。根據"作業規程"的規定確定柱位,清掃柱位浮煤,鑿柱窩或麻麵,需穿鞋時,將鞋平放在柱位上。⑤立柱與升柱。至少一人扶柱,一人供液,先徐徐供液,待支柱見力後(以不倒柱為限),人員要躲到安全地點,實行遠距離供液達到規定初撐力,退下注液槍並掛在支柱手把上,支柱及時拴繩防倒。
(2)注意事項:①支護必須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②鉸接頂梁時,頂梁應擺平並垂直於巷幫煤壁。③調角水平楔子必須水平插入頂梁牙口內,不允許垂直插入,正常情況下的插入方向是小頭朝工作麵上方,禁止用木楔或其他物品代替調角楔。④升柱時,應用手托住調角楔並隨升柱而及時插緊,當支柱升緊後,必須用錘將調角楔打緊。⑤支護時要注意附近工作人員的安全和各種管線。
15、金屬摩擦支柱支護操作程序:
1)帶帽點柱操作及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量好排、柱距→清理柱位→鑿柱窩或麻麵→豎立點柱距頂0.03m→用錘將點柱水平楔打緊→將點柱和木楔(柱帽)朝傾斜上方斜立→用錘將木楔向下由輕到重采結實→預緊至柱不移動→用液壓升柱器升緊,達到初撐力。
(2)注意事項:每根柱隻準帶一個柱帽,嚴禁帶雙柱帽。
2)鉸接頂梁與金屬摩擦支柱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1) 操作順序:掛梁→插調角楔→背頂→清理和定位柱(以上操作均按第14條操作方法進行)→立柱→掛液壓升柱器→升柱。
升柱操作:將活柱抽出與鉸接頂梁接觸→輕敲支柱水平楔→將液壓升柱器底座平放在鎖體上→將U形夾卡緊活柱→用錘將U形夾扁楔打緊→鬆開點柱水平楔→關閉液壓升柱器放油閥→上、下搖動手柄進行緊柱(使柱爪卡住梁牙,升緊並達到初撐力)→用錘打緊支柱水平楔→打開放油閥→一手拿錘輕打U形夾→升柱器扁楔鬆動後,取下升柱器。
(2)注意事項:同單體液壓支柱操作注意事項。
16、工作麵端頭聯網操作程序:
1)初次上網操作。
(1)操作順序:支護好上網空間→刮板輸送機停電閉鎖(在機頭時轉載機同時停電閉鎖)→布網→降支架前梁→壓網→逐架上齊並把各片網聯成一體。
(2)注意事項:①加強支護或增加臨時支護保證端頭頂幫穩定。②上網人員與支架操作人員要聽從指揮,配合協調。③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停機閉鎖,工作段上下各10m範圍內不準進行回柱和支架操作。④可以配合長料壓網或預先把網邊連結在長料上,一同上到支架前梁。⑤一次降一架上一架,逐架上齊,相鄰支架邁步前移吃網。⑥人體高度不夠時,可以架設牢固的腳手架,但必須有專人扶持監護。⑦頂板破碎或煤體鬆軟時要製定專門措施。
2)正常聯網操作。
(1)操作順序:支護好聯網空間→布網掛網→聯網→吊網保證煤機通行空間。
(2)注意事項:①聯網時停止相關支架操作。②敲掉不穩定的煤幫或臨時支護防止掉頂片幫③人員要站在支架與刮板輸送機之間操作,嚴禁站在網與煤壁間或在刮板輸送機內掛、聯網。④人體高度不夠時,可以設架牢固的腳手架,但必須有專人扶持監護。⑤時刻保證退路安全暢通。⑥聯網標準和質量要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
17、端頭支架操作
1)端頭支架拉移前必須先檢查臨近支架及端頭支護的支護質量,確認無誤後方可拉移端頭支架。
2)端頭支架移架時應先移第三架,再移第一架,最後移第二架。移架操作按照"液壓支架工技術操作規程"的有關內容執行。
3)和溜頭、溜尾相連的兩組支架必須兩人配合操作,拉過後,架前第1組十字梁距支架前端不大於1個循環步距的距離。
4)當工作麵因上竄下滑造成端頭支架與順槽內的金屬枯梁之間距離超過500mm時,增加特殊支護。如在端頭支架外側支設走向抬棚等。
18、過特殊地質構造區域等特殊支護方式的操作應按專門規定的安全措施執行。
四、收尾工作
19、將剩餘的支柱、梁或背頂材料等,碼放在規定位置,將失效和損壞的柱或梁,運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
20、經班長或質量驗收員驗收合格後,與下一班端頭維護工現場交接班後,方可收工。
采煤運輸設備安裝、撤除工安全操作規程
1、綜采工作麵三機的安裝應根據采區和工作麵的運煤巷道布置情況,確定其安裝順序和安裝方法。
2、三機設備進入工作麵要按照安裝程序編號排好順序。
3、三機安裝、撤除中的起吊工工作要按照《綜采設備起重操作規程》規定執行。
4、三機安裝、撤除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標準要求按《綜采工作麵機電設備安裝、撤除作業規程》執行。
5、三機的撤除順序一般是:帶式輸送機、轉載機與破碎機、工作麵刮板輸送機。
二、工作麵刮板輸送機的安裝
6、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先於支架安裝前定位鋪設好溜槽 。綜采入頂煤工作麵有前、後兩部輸送機,安裝方法相同。
7、輸送機各部件通過鋪設在切眼內的安裝軌道,按順序依次運入並卸在安裝地點。
8、工作麵輸送機的安裝方法林體有兩種:上行安裝和下行安裝。安裝前要根據《綜采設備布置圖》或有關部門給定的尺寸確定機頭和機尾的安裝位置。安裝程序和方法如下:
1)按給定位置先將機頭(或機尾)各部件運入到位,依次組裝就位。
2)依次運入、安裝過渡溜槽、中間溜槽。
3)運入、安裝機尾(或機頭)部過渡溜槽。
4)最後運入、組裝機尾(或機頭)各部件。
5)安裝機頭、機尾時,為不影響支架安裝,其電機、減速箱等部件可滯後支架安裝再組裝。
6)每次運入設備至安裝地點前,要先拆除安裝位置的軌道,然後將運到的設備起吊,把車盤拉出運走,再將設備拖至安裝位置與上一節溜槽插接,直至機尾(或機頭),每次插接完一節溜槽應及時安好連接環和擋銷。
7)底鏈鋪設可采用鋼絲繩引鏈法,即預先將絞車鋼絲繩從底槽中穿過至機尾(或機頭)、最後掛上底鏈用慢速絞車牽引將底鏈拖入底槽。掛底鏈時掛雙股鏈,拖入前要在鏈開頭處上一個刮板防止鏈旋轉,並每隔10環將立環用鐵絲綁信,防止其擰鏈、錯環。
鋪設底鏈也可采用鋪一節溜槽安裝一節刮板鏈的方法。
8)安裝上刮板鏈,安裝完成後將上鏈、底鏈聯成一體;並組裝煤機牽引鏈或齒軌。
9)安裝完擋煤板可與支架安裝同步,並滯後3組支架安裝。
10)刮板輸送機送電後,用閘盤緊鏈至能開機為止。開機將底鏈翻上,再掐開鏈子把刮板上齊。
11)向各潤滑部位注以合格適量的潤滑油脂。
12)緊鏈。用隨機帶的阻鏈器卡在機尾,阻止鏈子正轉,在機尾電機減速箱對輪處安上閘盤,點動機尾電機正轉,當鏈子不再轉動時,立即停機閘皮閘盤,接上鏈子,緩慢鬆開閘盤,撤掉阻鏈器。緊鏈時,操作閘盤人要動作迅速,無關人員要躲至安全地點,防止斷鏈傷人。
13)接通電源和操作係統,空載試運轉,再次把運輸鏈張緊,開機再緊鏈,重複幾次,直至鏈子緊到合適程度。
14)按完好標準對刮板輸送機進行全麵檢查。
三、橋式轉載機與破碎機的安裝程序
9、橋式轉載機安裝前,要根據帶式輸送機安裝中線把帶式輸送機尾承載段安裝好。橋式轉載機的安裝程序及方法如下:
1)先將破碎機底托盤擺正,然後組裝破碎機。
2)從破碎機開始分別向機頭、機尾擺落地溜槽,上擋板,並將機尾擺好。
3)橋部溜槽安裝從平坡開始,先將溜槽吊起對好,再上檔板。起完坡後在橋部打木垛直至機頭,木垛作臨時支撐用。
4)把機頭小車吊起安裝到膠帶、機尾承載段的跑道上。
5)把機頭吊起安裝在小車上,對好連接銷,與橋部對接成一體,擰緊螺栓。
6)吊起對好機頭減速箱電機,上緊螺栓。
7)在擺放破碎機後的落地段前,先鋪兩股底鏈。在所有溜槽擺完後,再鋪上鏈、上刮板。溜槽帶底封板時,方法與第八條相似。
8)接通供電電纜和操作係統後,將底鏈翻上,掐開鏈子補齊刮板,再緊鏈至合適程度。
9)安裝齊底封板後、上封板、卸煤裝置、電纜槽、冷卻裝置等部件,擰緊所有螺絲。
10)向潤滑部位注以合格適量的油脂。
11)安裝拖移錨固裝置及拖移液壓部件並接通供回液膠管。
12)按照完好 標準對全機進行檢查。
13)檢查無誤後進行空載試運轉,並進一步張緊運輸鏈。
四、順槽膠帶輸送機的安裝程序
10、安裝前要由有關部門在膠帶輸送機整個安裝長度範圍內的巷道頂板上給出安裝基準線,膠帶輸送機要根據安裝基準線安裝,主要安裝程序及方法如下:
1)根據安裝基準線及帶式輸送機機頭的落煤點中心,定好機頭卸煤滾筒的位置,並依止位置將要安裝的設備依次運入擺開卸車。若落煤點為溜煤眼,先用工字鋼等密排封堵溜煤眼。
2)安裝卸載端和機頭部。
3)安裝儲帶倉部分。
4)安裝張緊絞車和卷帶裝置。
5)機尾部已在安裝轉載機時安裝完畢。
6)安裝中間架和下托輥,鋪設膠帶安裝上托輥。
7)調直調平機架,加上防跑偏裝置。
8)安裝膠帶輸送機供電固定電站,安設信號、緊停及其他保護裝置。
9)向各潤滑部位注以合格適量的潤滑油脂。
10)把膠帶張緊後,按照完好標準對安裝完的膠帶輸送機進行全麵檢查。
11)接上供電電纜和操作裝置,進行空載試運轉,並在試運轉中把膠帶張緊到合適的程度。
12)安裝機尾拖移錨固裝置和拖移液壓部件,並接通回液膠管。
五、順槽膠帶輸送機的撤除程序
11、順槽膠帶輸送機在綜采工作麵生產中,中間部分大部分已隨工作麵推進被撤除,停采時隻剩下機頭部,儲帶倉和機尾部及小量膠帶,撤除順序如下:
1)膠帶輸送機機頭落煤點有溜煤眼的,先用工字鋼梁密排封堵溜煤眼;然後掐開膠帶,開機時將膠帶逐段吐出,掐開裝車運走;掐斷膠帶時要保證膠帶的長度,嚴禁隨意截割、拆壞、磨損膠帶。
2)膠帶輸送機斷電,拆除膠帶輸送機電控部分。
3)撤除機頭和儲帶倉部分。
4)撤除張緊絞車和卷帶裝置。
5)撤除中間架和上下托輥。
6)膠帶輸送機機尾要在撤除轉載機時撤除。
六、橋式轉載機與破碎機的撤除程序
12、橋式轉載機在撤除時,盡量把轉載機的橋部拖到機尾承載段上,然後撤除。拆除方法和程序如下:
1)拆開刮板鏈並撤除。
2)拆除機頭電機、減速箱。
3)用小木垛把轉載機橋部墊好,並在橋部兩側用小單體作輔助支撐。
4)拆除破碎機和轉載機橋部的對接螺絲。
5)拆除機頭部和行走小車,把帶式輸送機機尾拆除運走。
6)拆除橋部擋板、底封板和溜槽。
7)拆除拖移錨固裝置和全部液壓部件。
8)拆除破碎機。
9)拆除機尾和落地段溜槽、擋板和底封板。
10)依次拆除的轉載機部件及時裝車運走,各種小件集中裝運。
七、工作麵刮板輸送機撤除程序
13、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大多數情況下是在順槽設備和采煤機拆除完後才進行拆除,放頂煤工作麵應先撤除前部刮板輸送機,前後部刮板輸送機的拆除方法和程序基本相同,其方法和程序如下:
1)拆除機頭、機尾、電機減速箱、過渡槽、機頭架、底座、電氣部分,並裝車運走。
2)刮板輸送機斷電,把輸送機的刮板鏈拆開,並撤除鏈子、刮板。
3)拆除擋煤板、支架拉移裝置,與前部溜槽一起回撤。
4)用慢速絞車從機頭或從機尾向機頭方向,依次將溜槽拖至裝車位置,及時裝車運走,小件集中裝運。
手動回柱器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1、了解起吊設備的質量、幾何形狀和性能。
2、選擇符合規定的起吊點,並對起吊地點的支護情況進行檢查。起吊時,要有專人負責指揮,並規定統一的起吊信號,以免起吊過程中,鋼絲繩受力不均勻造成02manbetx.com 。
3、檢查回柱器、索具的完好情況(回柱器鋼絲繩出現斷絲、斷股、嚴重鏽蝕、磨損超限及棘輪、棘輪爪不完好時嚴禁使用回柱器起吊或拖拉物件),確保起吊安全可靠。嚴禁使用打滑的回柱器。
二、起吊捆縛及其它注意事項
1、起吊設備時,吊索捆縛應按設備或物件上專用的吊裝部位和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2、在拴掛回柱器時,要選好角度,同時檢查吊梁或三角架及支架是否穩固可靠,能否承受吊拉物件的重量。
3、設備應捆綁穩固,找好被起吊物的重心,以防脫扣和傾倒。起吊不規則的設備時要采取多點起吊的方法。
4、捆綁易變形的物件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其變形。
5、物件上滑動的部件應予以固定,以防滑動後碰撞。
6、吊索的轉折處與設備接觸的部位,應墊軟質墊料,以防設備和吊索的損壞。
7、不準把物件的外凸處,如手柄、接線盒等易損部位做吊裝掛繩之用。
8、不得使用作為支護的錨杆、錨索、金屬網、鋼帶等作為起吊點。
9、開始起吊時,先慢慢拉緊,並觀察各處,確認回柱器、起吊梁或支架、三角架及繩扣無問題後,再行起吊。起吊過程中要均勻慢拉,防止設備打滑傾斜突然落下。起吊設備時,應垂直起吊,禁止斜向提升。
10、起吊時要有專人指揮,專人觀察頂板、起吊點周圍情況,操作人員也應隨時觀察鋼絲繩的受力情況。如有異常現象,立即停止起吊。起吊過程中,其它無關人員要躲在安全地帶。
11、起吊物件時,禁止任何人將手、腳伸到可能被擠壓的物件下方。
12、設備在起吊過程中無特殊情況,不得在中間停止作業,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崗位,確實需中間停頓時,必須采取措施將起吊物下墊實、墊牢,防止歪倒。
13、起吊物件時,嚴禁使用手推、腳蹬等方法。
14、設備起吊就位後,應放置穩固,對重心高的設備,應采取措施防止其搖動或傾倒後,方可拆除回柱器。
15、利用棚梁或液壓支架作承力點起吊或拖拉設備時,要對棚梁進行加固,必要時對承力件進行計算,對回柱器鋼絲繩的承載能力、額定負荷進行校核,並對設備穩固情況及棘輪支承點防倒措施進行全麵檢查後方可進行起吊或拖拉設備。
16、沿斜麵向上拖拉物件時,應設專人觀山,且物件下方不準站人。
17、在采麵或巷道壓力不大,支架受力不大時,吊掛回柱器的支架要與前方支架聯鎖。斜拉機件時,聯鎖兩端的支架要打好不少於兩棵戧柱,以防拉倒支架。
18、在對各對回柱器各部分進行塗防鏽油或注油作業時,應首先將表麵的煤泥(水)擦幹淨,但不得使用煤油、汽油等揮發性油類清洗。
采麵溜子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機前的檢查工作
1.檢查采麵溜子的信號裝置、閉鎖按鈕是否靈敏可靠,否則禁止開車。
2.檢查采麵溜子的傳動裝置、電動機、減速器、機頭、機尾各部的螺栓是否齊全完好。減速器是否有漏油現象,油量是否適當。發現問題,排除故障後,方可發出信號開機。
3.檢查采麵溜子機頭和轉載機機尾的搭接情況,搭接高度不得小於 500mm。
4.檢查采麵溜子擋煤板、撥鏈器、刮板等有無損壞與鬆動。
5.檢查采麵溜子機頭處防塵設施是否完善,否則要及時處理。
二、運行
1.操作順序:
1)發送信號給轉載機司機,待轉載機正常運轉3分鍾。
2)合上控製開關手把。
3)打開冷卻水及轉載噴霧。
4)點動采麵溜子2次,每次點動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0秒。
5)啟動采麵溜子。
2.接到開車信號後,確認輸送機上無人工作、行走時,方可開動采麵溜子。信號規定:一響停、二響開、三響點動。
3.啟、停車時,按下啟、停按鈕的時間在3~5秒。
4.采麵溜子運轉以後,司機要注意觀察其運行狀態,監聽運行聲音是否正常,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並協助處理。
5.采麵溜子司機要注意機頭、機尾行人,發現情況異常迅速停機。
6.及時清理機頭、機尾、減速箱,不得壓埋。
7.正常停車:采麵溜子停機前,必須先使將貨拉空後,然後發出信號停機,將開關手把打到零位、閉鎖,關閉冷卻水及轉載噴霧。
8.緊急停車:停溜子機尾急停按鈕、停采煤機急停按鈕、斷開溜子控製開關的隔離開關。
9.較長時間停機或下班時,必須斷開溜子隔離開關,並關閉冷卻噴霧水。
刮板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工作
1)認真檢查傳動裝置、機頭部及各部螺栓是否齊全牢固;
2)檢查通訊信號係統是否暢通,操作按鈕是否靈敏可靠;
3)檢查減速箱油量是否符合規定,檢查液力偶合器水介質及減速箱有無滲漏現象;
4)點開輸送機,無問題後試運轉一圈,細聽各部聲音是否正常,檢查所有鏈條、刮板連接螺栓有無丟失或鬆動和彎曲過大等現象,如有應立即補齊、擰緊或更換;
5)檢查文明生產情況。
2、運行中的注意事項
1)聽清信號,信號不清不準操作。
2)經常注意電動機、減速箱的運轉聲音,如發現異常響聲,應立即停機檢查,處理後方準重新開動。
3)經常觀察鏈條、連接環、托叉、護板等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液力偶合器的易熔塞不準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或堵死;
5)利用輸送機運大件時,必須按礦總工程師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嚴禁損壞設備或打支杆傷人。
3、停機
1)應把溜槽中的煤、貨輸送完畢再停機;
2)清理機頭各部,不得壓埋電動機、減速箱,保持良好的文明生產環境;
3)認真填寫工作日誌,把當班輸送機的運轉情況向接班人交明。
滾筒采煤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1)工具:扳手、鉗子、螺絲刀、錘子等;
2)備品配件:截齒、銷子、牽引鏈、連接環等;
3)潤滑油等。
2、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全麵檢查煤壁、煤層厚度和頂底板變化,以及支護、切口準備和機道寬度等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向班長和有關人員報告,妥善處理。
3、對采煤機的檢查與處理:
1)將采煤機隔離開關扳到切斷電源位置。要求各連接螺栓、截齒齊全、緊固,截齒應鋒利;各操作手把應靈活可靠;各部油量符合規定;各密封完好、無滴漏;各防護裝置齊全、有效;
2)有鏈牽引采煤機牽引鏈兩端應牢固,張緊程度適當,鏈環無扭結,連接環無損傷;牽引鏈與刮板輸送機發生摩擦時,要將牽引鏈吊起。無鏈牽引的采煤機,齒軌要固定牢靠,擋煤板、導向管無錯茬;齒輪與齒軌齧合應良好。鋼絲繩牽引的采煤機,鋼絲繩兩端繩卡應牢固,張緊適度,鋼絲繩與刮板輸送機發生摩擦時,要把鋼絲繩吊起;鋼絲繩一個撚距內斷絲麵積不能超過鋼絲繩總斷麵積的10%;
3)拖纜裝置的夾板及電纜、水管應完好無損、無刮卡;
4)對液壓油溫有規定的采煤機,應在滾筒(或與破碎機)離合器脫開的狀態下,不通冷卻水,隻開電動機,使油溫升到規定值後,再正常起動采煤機;
5)弧形擋煤板應靈活可靠;
6)防滑裝置(采煤工作麵傾角大於15°時)應安全可靠;
7)滑靴、導向管等的磨損量不超過規定值;
8)冷卻和噴霧裝置齊全,水壓、流量符合規定。
上述各項經檢查和處理符合規定後,方能進行操作。嚴禁機組帶病運轉。
4、采煤機起動前,司機必須巡視采煤機周圍,通知所有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確認在機器轉動範圍內無人員和障礙物後,方可按下列順序起動采煤機。
1)解除工作麵刮板輸送機的閉鎖,發出開動刮板輸送機的信號,然後使刮板輸送機空轉1~2分鍾;
2)刮板輸送機空轉正常後,合上采煤機的隔離開關,按起動按鈕起動電動機。電動機空轉正常後,停止電動機。當電動機停轉前的瞬間合上截割部齒輪離合器;
3)打開水閥門噴霧及供水;
4)發出起動信號,按起動按鈕,起動采煤機。檢查滾筒旋轉方向及搖臂調高動作情況;
5)經2~3分鍾,采煤機空轉正常後,發出采煤機開動信號,然後緩慢加速牽引,開始割煤作業。
5、割煤時經常注意頂底板、煤層、煤質變化和刮板輸送機載荷的情況,隨時調整牽引速度及截割高度。放震動炮時,采煤機必須離放炮地點5米以外,並嚴格執行有關安全措施。
6、割煤時,要按直線割直煤壁,並不準割碰頂梁或割破人工假頂。
7、改變采煤機牽引方向時,必須先停止牽引,將調速手把扳到“零”位;發出開機信號後,再將調速手把扳到另一個方向。嚴禁帶速度更換牽引方向。
8、割煤時隨時注意行走機構運行情況,采煤機前方有無人員和障礙物,有無大塊煤、矸石或其他物件從采煤機下通過。若發現有不安全情況時,應立即停止牽引和切割,並閉鎖工作麵刮板輸送機,進行處理。
9、拆卸、安裝擋煤板時,必須使采煤機停止運轉,並閉鎖工作麵刮板輸送機。
10、不準用采煤機牽拉、頂推、托吊其他設備、物件。
11、發現截齒短缺,必須補齊,被磨鈍的截齒應及時更換。補、換截齒時,必須先將隔離開關扳到“零”位,脫開截割部齒輪離合器,閉鎖工作麵刮板輸送機。
12、采煤機換向處的采高要保證擋煤板能順利翻轉。翻轉擋煤板時,應調高滾筒使擋煤板能轉到滾筒下麵;然後下降搖臂,使擋煤板接觸底板浮煤;緩慢牽引采煤機,使擋煤板順勢轉到滾筒的另一側。
13、牽引速度要由小到大逐漸加大,嚴禁一次加大到最高速度。停采煤機時,必須先停止牽引。
14、臨時停機時,應先將調速手把扳到“零”位,然後按“主停”按鈕,隨後停止供水。如果長時間停機,則應將換向手把扳到停止位置,截割部離合器轉到“分”的位置,使滾筒落在底板上。
15、裝有防滑裝置的采煤機往上割煤時,要把采煤機下方的防滑機構放下;往下割煤時,要用鉛絲將防滑機構吊起。
使用防滑絞車時,采煤機司機和防滑絞車司機應有明確可靠的聯係信號。牽引速度要和防滑絞車的繩速同步,使防滑絞車鋼絲繩始終繃緊。
16、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及時停機進行處理。
1)頂底板、煤壁有透水預兆、冒頂、片幫等及瓦斯濃度在1%以上時;
2)割煤過程中發生堵轉時;
3)采煤機內部發現異常震動、聲響和異味,或零部件損壞時;
4)采煤機上方刮板輸送機上發現大塊煤、矸、雜物或支護用品時;
5)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停止運轉或擋煤板與溜槽錯口較大,影響采煤機通過時;
6)牽引手把或“停止”操縱按鈕失靈時;
7)機組脫軌或拖纜裝置被卡住時;
8)牽引鏈有斷鏈、裂紋、縮徑、變形等現象時;
9)供水裝置無水或噴霧有故障時。
除接觸器觸頭粘住可用隔離開關緊急停機外,在其他情況下隻許用急停按鈕停機。
17、單滾筒采煤機進刀方式:
1)斜切進刀方式:工作麵采用放震動炮割底煤時1.4米以下煤層可不用放震動炮)采用斜切進刀方式。放震動炮時,采煤機必須停在工作麵或切口支架完好處。放震動炮後,各段支護工要提前掛梁護頂。按下列步驟割煤進刀:
(1)開始:采煤機由上往下割透煤後停機。當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距采煤機10米時停止推移;
(2)進刀:采煤機在輸送機機頭處翻轉擋煤板後向上割煤,割至刮板輸送機彎曲處以上5米的距離達到規定截深後停止割煤;
(3)移機頭:將刮板輸送機從彎曲處向下推移,使機頭和彎曲段刮板輸送機逐步移成直線;
(4)采煤機下割:采煤機翻轉擋煤板後下行割三角煤,割透後停止;
(5)采煤機上割:采煤機翻轉擋煤板後向上割煤,同時按規定距離追機推移刮板輸送機。在工作麵上切口進刀同樣使用該方式。
2)倒“8”字中部進刀方式:上半部上行割頂煤、下行割底煤,下半部下行割頂煤、上行割底煤。正常情況下采煤機停在工作麵下部距輸送機機頭約20米處。具體步驟如下:
(1)開始:采煤機向下行割頂煤直至下切口後停止,及時追機掛梁;
(2)行割底煤:采煤機翻轉擋煤板後上行割底煤,按規定距離及時追機推移刮板輸送機後打支柱;
(3)上行割頂煤:采煤機割底煤至原停止位置時調節滾筒搖臂位置,上行割頂煤直透上切口後停止,及時追機掛梁;
(4)下行割底煤:翻轉擋煤板後下行割底煤,按規定距離及時追機推移刮板輸送機後打支柱。當割到原停止位置時,再調節滾筒搖臂位置進行下循環的割煤。
18、雙滾筒采煤機進刀方式:
斜切進刀方式(下切口進刀):
1)開始:采煤機下行割透下切口後停機,推移刮板輸送機距采煤機10米時停止;
2)進刀:采煤機翻轉擋煤板,將兩個滾筒的上下位置調換,上行割煤至刮板輸送機彎曲段以上10米達到規定截深時停止;
3)推移輸送機機頭使刮板輸送機成直線;
4)采煤機翻轉擋煤板,調換前後滾筒上下位置,下行割三角煤,割透下切口;
5)再次翻轉擋煤板,調換滾筒上下位置,上行割煤,同時按規定距離推移刮板輸送機後支護。
在工作麵上切口同樣可使用該方法。
19、班長發出收工命令,將采煤機停在切口處或無淋水、支架完好地點,將滾筒落在底板上。
20、必須把停放的采煤機的隔離開關、牽引速度手把和離合器手把扳在中間斷開的位置,關閉供水噴霧裝置,清掃機器各部煤塵,必要時切斷順槽中的采煤機供電開關。
21、工作麵、運輸巷中的刮板輸送機的煤拉淨及推移完刮板輸送機及支護後,發出停刮板輸送機、停乳化液泵等信號。
22、向接班司機詳細交待本班采煤機運行狀況,出現的故障,存在的問題等。升並後按規定填寫采煤機工作日誌。
攉煤工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前準備好鐵鍬、大錘、尖鎬、耙子等工具,並檢查各工具的牢固性。
2、攉煤前要檢查並處理好下列事項:
1)放完炮後,上好梁刹好頂,敲幫問頂,在頂板不好處先及時打臨時支柱,在臨時支護的可靠保護下作業;
2)煤壁有傘簷或有片幫危險的必須及時處理;
3)攉煤地點周圍不合格的支護必須修好補齊;
4)作業範圍內的刮板輸送機必須穩固牢靠,信號裝置靈活可靠;
5)清除作業範圍內從煤幫到放頂線的障礙物,物料要碼放整齊,浮煤要清掃,以保證工作中自身安全及通風、行人的通暢;
6)傾斜工作麵攉煤前,要設好上下擋煤板。
3、操作
1)握緊鍬把,先從煤堆邊沿從上往下把煤順勢推入溜槽內,再逐步由溜槽邊向煤幫,沿底往溜槽內攉煤;
2)攉煤時要上下照顧,不要亂揚,應穩當地裝滿鍬,準確地將煤裝入溜槽內;
3)攉煤時要攉淨見底,要注意支柱是否打在實底上,若打在浮煤上則應先打替柱。在靠近煤壁側挖柱窩時,應防止片幫傷人;
4)極薄煤層躺著攉煤時,應先攉人行道的煤,後攉開幫煤;
5)大於0.4米的煤塊要砸碎。應先裝碎煤,後裝塊煤,以免塊煤滾動傷人。
4、往刮板輸送機裝煤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得砸壞弄斷電纜、照明線、信號線等;
2)停機時不準裝煤;
3)刮板輸送機超負荷不能啟動時,應扒出溜槽內的煤,不準強製開機;
4)刮板輸送機滿槽、飄鏈、鏈子跑偏時不準裝煤。
5、往自滑溜槽內裝煤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必須分段打閘或設擋煤板,看閘口的人必須在護身板的保護下工作;
2)溜槽滿時,不準裝煤。溜槽內的煤不得放空,以免煤塊飛濺傷人;
3)修理溜子時,應和上方聯係好,停止放煤矸或設好嚴密擋板;
4)禁止跨著輸送機槽裝煤;
5)輸送機槽嘴被煤塊卡住時,禁止用手直接搬動煤塊,應用鐵鍬等長把工具,由上往下處理;
6)溜煤眼閘口被卡住時,可站在眼的一邊,由下往上捅,但不準將身體探入眼內,也不準手握鍬柄頂端捅,以免煤塊衝力大,打飛鐵鍬傷人。
6、機采工作麵追機清掃浮煤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要在作業規程規定的最大掛梁、臨時頂長度內進行攉煤;
2)要隨時注意牽引繩、錨鏈的擺動,以免傷人,不準騎跨牽引繩、錨鏈攉煤。
3)隨時注意頂板、煤幫,發現頂板有裂縫掉碴,傘簷和片幫等危險時,必須及時處理。
7、保證煤炭質量,實行煤矸分裝。
1)攉煤前先揀出矸石,丟入采空區;
2)大塊矸石要砸碎,搬動矸石時注意是否有裂縫或疏鬆,以防搬動時掉下傷人;
3)無法丟入采空區的矸石,要實行矸、煤分運。
8、完成所分配的任務後,要與支護工等一起檢查工程規格質量,不合格的要立即處理。不得留有傘簷,不得丟失頂煤和底煤,浮煤要清理幹淨。按規定留出炮道或機道。
9、經班、組長和驗收小組檢查確認合格後,方可收拾工具和收工。
轉載機、破碎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1)工具:扳手、鉗子、螺絲刀、小錘、鐵鍬等;
2)必要的備品配件:各種短接鏈、鏈環、螺栓、螺母、破碎機的保險銷子等;
3)潤滑油、透平油。
2、檢查與處理
1)電動機、減速器、液壓聯軸節、機頭、機尾等各部分的聯接件必須齊全、完好、緊固。減速器、液壓聯軸節應無滲油、漏油,油量要適當。
2)信號必須靈敏可靠,沒有信號不準開機。噴霧灑水裝置要保證完好。
3)電源電纜、操作線必須吊掛整齊,無受擠壓現象;
4)機頭附近的煤、矸石、雜物及電動機、減速器上的煤塵必須清掃幹淨;
5)工作麵刮板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機尾的搭接要合適;
6)刮板鏈鬆緊要適中,刮板及螺絲必須齊全緊固;
7)轉載機行走小車必須平穩可靠;
8)轉載機橋身部分和傾斜段的側板和底托板的固定螺栓必須緊固;
9)轉載機在無載情況下開機時,各部件的運轉應無異常聲音,刮板、鏈條、連接環應無扭撓、扭麻花、彎曲變形;
10)破碎機的安全保護網及保護裝置,要保證不變形不失效、安全可靠;
11)轉載機、破碎機處的巷道支護必須完好,牢固。
3、試運轉
1)合上磁力起動器手把送電;
2)手按按鈕點開二、三次;
3)起動,空轉1~2周;
4)轉載機、破碎機聯合運轉;
5)檢查無異常,發出開機信號。
4、運行中機械和電動機要無震動,聲音和溫度要正常,各軸承溫度不超過75℃,電動機溫度不得超過廠家規定。
5、轉載機的鏈條鬆緊必須一致,在滿負荷情況下,鏈條鬆緊量不允許超過兩個鏈環長度,不得有卡鏈、跳鏈現象。
6、轉載機聯軸節的易熔塞或易炸片損壞後,不得用木頭或其他材料代替。
7、破碎機的保護網和安全裝置應保持完好,在工作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如有損壞應立即停機處理。
8、轉載機的機尾保護等安全裝置必須保證完好。
9、移轉載機
1)清理機尾、機身兩側及過橋下的浮煤、浮矸;
2)保護好電纜、水管、油管,並吊掛整齊;
3)檢查巷道支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推移轉載機;
4)行走小車與帶式輸送機機尾架要接觸良好,不跑偏,移設後搭接良好,防止大塊煤矸砸傷膠帶,保證煤流暢通;
5)移完轉載機後,機頭、機尾要保持平、直、穩,千斤頂活塞杆要收回。
10、工作麵采煤機停止割煤,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後,把刮板輸送機、破碎機和轉載機內的煤全部拉完。
11、將機頭、機尾和機身兩側的煤、矸清理幹淨。
12、將磁力起動器開關手把打到停電位置,鎖緊閉鎖螺釘。
13、向接班司機交待本班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
采區帶式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1)工具:扳手、鉗子、手鋸、鐵鍬等;
2)備品配件與材料:螺栓、皮帶卡子等;
3)潤滑油脂等。
2、檢查與處理
1)機頭、機尾及整台帶式輸送機範圍的支護完好、牢固,無浮煤、雜物。否則必須經班長,支護工處理安全後,方準進行工作;
2)將帶式輸送機的控製開關手把扳到斷電位置並鎖好,掛上停電牌,然後對下列部位進行檢查:
1)機頭及儲存帶裝置部所有連接件和緊固件應齊全,牢靠,防護罩齊全,各滾筒、軸承應轉動靈活;
2)液力偶合器的工作介質液量合適,易熔塞和防爆片應合格;
3)製動器的閘帶和閘輪接觸嚴密,製動有效;
4)減速器內油量適當,無漏油;
5)機身各托輥齊全,轉動靈活,托架吊掛裝置完整可靠,托梁平直;
6)承載部梁架平直,承載托輥齊全,轉動靈活,無脫膠;
7)機尾滾筒轉動靈活,軸承潤滑良好;
8)帶式輸送機的前後搭接符合規定;
9)輸送帶接頭完好,卡子無折斷、鬆動(硫化熱補接頭無開膠現象),輸送帶無撕裂、傷痕;
10)輸送帶中心與前後各機的中心保持一致,無跑偏,鬆緊合適,擋煤板齊全完好;
11)動力、信號、通訊電纜吊掛整齊,無擠壓、刮碰;
12)煤倉上口的柵欄、篦子應完整牢固;
13)防打滑、堆煤、跑偏、溜煤眼滿倉、超溫灑水、煙霧等保護裝置和消防滅火、噴霧滅塵設施齊全有效。
3、開機時,取下控製開關上的停電牌,合上控製開關,發出開機信號並喊話,讓人員離開帶式輸送機轉動部位。先點動二次,再轉動一周以上,然後檢查下列各項:
1)各部位運轉聲音是否正常;輸送帶有無跑偏、打滑、跳動或刮卡現象;輸送帶鬆緊是否合適和張緊拉力表指示是否正確;
2)控製按鈕、信號、通訊等設施是否靈敏可靠。上述各項經檢查與處理合格後,方可正式操作運行。
4、司機必須確認信號,按規定信號開、停帶式輸送機。每次起動前,必須先發出信號,通知人員離開帶式輸送機轉動部位,然後點動二次,再正式運行。未使用集中控製的多台帶式輸送機聯合運轉時,應按逆煤流方向逐台起動。
5、不準超負荷強行起動。發現悶車時,先起動兩次(每次不超過15秒),仍不能起動時,必須卸掉輸送帶上的煤。待正常運轉後,再將煤裝上輸送帶運出。
6、在運轉過程中,隨時注意運行狀況;經常檢查電動機、減速器、軸承的溫度;傾聽各部位運轉聲音;清理機頭、機尾的煤塵;保持正常灑水噴霧。
7、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停機,妥善處理後,方可繼續運行。
1)輸送帶跑偏、撕裂、接頭卡子斷裂;
2)輸送帶打滑或悶車;
3)電氣、機械部件溫度超限或運轉聲音不正常;
4)液力偶合器的易熔塞熔化或偶合器內的工作介質噴出;
5)輸送帶上有大塊煤、長材料等;
6)危及人身安全時;
7)信號不明或下台輸送機停機時。
8、點動開車和處理輸送帶跑偏時,嚴禁用手、腳直接觸動輸送帶。
9、輸送帶運轉時,禁止清理機頭、機尾滾筒及其附近的煤粉。不許拉動輸送帶的清掃器。
10、拆卸液力偶合器的注油塞、易熔塞、防爆片時,應戴手套,麵部躲開噴油的方向,輕輕擰鬆幾扣後,停一會,待放氣後再慢慢擰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防爆片或代用品。
11、在帶式輸送機上檢修、處理故障或做其他工作時,必須鎖閉輸送機的控製開關,掛上“有人工作,不許合閘”的停電牌。除了處理故障,不許開倒車運轉。
12、在檢修煤倉上口的機頭卸載滾筒部分時,必須將煤倉上口擋嚴。
13、除了控製開關的接觸器觸頭粘住外,禁止用控製開關的手把直接切斷電動機。
14、帶式輸送機的回縮儲存
1)開動輸送機將煤運淨,扳動控製開關手把到斷電位置並鎖閉,掛上停電牌,準備開儲帶裝置拉緊絞車;
2)拆除中間架,用千斤頂或絞車把承載部連同機尾一起向前牽引直至與所剩餘的中間架相對接,調整機尾部與中間部的中心使之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機尾部發出的信號,開動儲帶裝置絞車,將多餘的輸送帶卷入儲帶倉內並張緊輸送帶;
4)輸送帶縮回後,將千斤頂活塞杆收回,閥的控製手柄放在切斷位置,將儲帶裝置絞車關閉鎖好;
5)摘去停電牌,根據機尾部發出信號,再按程序起動帶式輸送機。
15、拆除輸送帶
1)開動輸送機將煤運淨,扳動控製開關手把到斷電位置並閉鎖,掛上停電牌;
2)鬆開儲帶裝置絞車,將儲存的輸送帶一端割斷,按需要長度切割多餘輸送帶後,將其運走;
3)將輸送帶二端接好,開動儲帶裝置絞車將輸送帶張緊到合適程度;
4)摘下停電牌,按程序起動帶式輸送機。
16、班長發出收工命令後,將帶式輸送機上的煤完全拉淨。上台輸送機停機後,將控製開關手柄扳到斷電位置,鎖緊閉鎖螺栓。
17、關閉噴霧、滅塵水的截止閥。
18、清掃電動機、開關、液力偶合器、減速器等部位的煤塵。
19、在現場向接班司機詳細交待本班帶式輸送機好運轉情況,出現的故障,存在問題等。升井後按規定填寫本班帶式輸送機工作日誌。
乳化液泵站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1)常用工具:扳手、鉗子、溫度計、折射儀等;
2)必要的備品備件:鉛絲、擦布、油壺、油桶、管接頭、U形銷、高低壓膠管等;
3)油脂:潤滑油、機械油、乳化油等。
檢查與處理
司機接班後,把控製開關手把扳到切斷位置並鎖好,按以下要求進行檢查:
(1)泵站及其附近巷道安全情況及有無淋水;
(2)泵站的各種設備清潔衛生情況;
(3)各部件的連接螺栓是否齊全、牢固,特別要仔細檢查泵柱塞檢查蓋的螺釘;
(4)減速器的油位和密封是否符合規定;
(5)泵站至工作麵的管路接頭連接是否牢靠、漏液;
(6)各截止閥的手柄是否靈活可靠、吸液閥、手動卸載閥及工作麵回液閥是否在開啟位置,向工作麵供液的截止閥是否在關閉位置,各種壓力表是否齊全、完整、動作靈敏;
(7)乳化液有無析油、析皂、沉澱、變色、變味等現象;用折射儀檢查乳化液配比濃度是否符合規定(液壓支架3%~5%,單體液壓支柱2%~3%);液麵是否在液箱的三分之二高度位置以上;
(8)配液用水進水口壓力是否在5×105帕以上;
(9)乳化液箱和減速器上的透氣孔蓋是否暢通;
(10)用手盤動電動機,聯軸節和泵頭是否轉動靈活。
2、擰鬆泵吸液腔的放氣堵,待把吸液腔內的空氣放盡並出液後擰緊。合上控製開關,點動電動機,檢查泵的旋轉方向是否與其外殼上箭頭標記方向相一致。
3、起動電動機,慢慢關閉手動卸載閥,使泵壓逐漸升到額定值,然後按以下要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否則不準工作。
1)泵運轉是否平穩,聲音是否正常;
2)卸載閥、安全閥的開啟和關閉壓力是否符合規定;
3)過濾站的髒物指示器是否正常,進、出口壓力指示的壓力差是否在1.5~3.0兆帕之間;
4)電流表、壓力表的指示是否正常、準確;
5)柱塞潤滑是否良好,齒輪箱潤滑油壓力是否在2×105帕以上;
6)各接頭和密封是否嚴密、無滴漏;
7)浮化液箱中自動配液的液位開關及低液位保護開關是否靈敏可靠;
8)控製按鈕、信號、通訊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4、接到工作麵用液開車信號後,要向工作麵喊話:“開泵了!”,然後起動電動機,慢慢打開向工作麵供液管路上的截止閥,開始向工作麵供液。
5、運轉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各種儀表顯示情況;
2)機器聲音是否正常;
3)機器溫度是否超限;
4)乳化液箱中的液位是否保持在規定範圍內;
5)柱塞是否潤滑,密封是否良好;
6)乳化液箱蓋是否平整嚴實;
7)乳化液箱內乳化油液麵是否有汙染物。
發現問題,應及時與工作麵聯係,停泵處理。
6、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泵。
1)異聲異味;
2)溫度超過規定;
3)壓力表指示壓力不正常;
4)乳化液溫度超過規定,濃度達不到或超過規定,或乳化液箱中液麵低於規定位置而自動配液裝置仍未起動;
5)控製閥失效、失控;
6)過濾器損壞或被堵不能過濾;
7)供液管路破裂、脫開,大量泄液。
7、事故停泵和收工停泵都應按下列順序操作:
1)打開手動卸載閥,使泵空載運行;
2)關閉高壓供液閥和泵的吸液閥;
3)按泵的停止按鈕,並將控製開關手把扳到斷電位置。
8、注意事項
1)必須確認信號,信號不清不開車;
2)修理、更換主要供液管路時應停泵,關閉主管路截止閥,不準帶壓修理或更換各種液壓件;
3)乳化液箱中液位低於規定下限時,泵站自動配液裝置應起動配液;無自動配液裝置的泵站,應在專用的容器內進行人工配液。配液時應把乳化油摻倒在水中,禁止把水摻倒在乳化油中。配比濃度應符合本規程規定;
4)不得擅自打開卸載閥、安全閥、蓄能器等部位的鉛封和調整部件的動作壓力;
5)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關閉泵站的回液截止閥;
6)要盡量采用同一牌號、同一廠家生產的乳化油配製乳化液。每次配液後,都要用折射儀檢驗乳化液的濃度,不符合規定時要進行調配,直到合格為止。要定期化驗測定水質,其PH值、氯根、硫酸根和機械雜質等不準超過規定;
7)除接觸器觸頭粘住時可用隔離開關停泵外,其他情況下隻許用按鈕停泵。
9、接到班長收工命令和停泵信號後立即停泵,並把各控製閥打到非工作位置。
10、清擦開關、電動機、泵體和乳化液箱上的粉塵。
11、向接班司機交清情況後,填寫運轉和交班記錄。
單體支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備齊錘、鐵鍬、尖鎬、撬棍、鉛絲、卸載手把,液壓升柱器、斧子、鋸、量具等工具。所有工具應牢固可靠,鐵鍬、尖鎬、斧子和鋸應銳利,液壓升柱器應無斷裂,橫楔、U形夾、連接螺絲、旋轉爪、壓杆等要齊全、靈活可靠。
2、檢查與處理
1)檢查工作地點的頂板、煤幫和支護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2)檢查單體液壓支柱時,發現三用閥失效,漏液,變形,彎曲,活柱表麵鏽蝕,頂蓋缺少兩個以上小爪或手柄損壞時,必須及時更換;
3)檢查金屬摩擦支柱時,發現鎖體部件不齊全,水平楔不起作用,斷裂,無底,變形,彎曲,頂蓋缺少兩個(包括兩個)以上小爪,不能伸縮,墊圈和托板接觸不嚴密,各部焊縫裂開或柱體內煤粉影響活柱下縮時,必須處理或更換;
4)檢查鉸接頂梁時,發現兩端接頭損傷裂紋,各部焊縫開裂,彎曲,變形,耳子變形,連續缺“牙”不能卡住支柱,銷子彎曲或無銷時,應立即更換;
5)檢查注液槍時,發現漏液,損壞,變形,無密封圈或出液不正常時,應立即配合有關人員修補或更換;
6)應經常敲幫問頂,發現活煤矸,傘簷,頂板離層,頂板破碎,冒頂或片幫危險時,人員要站在斜上方用長把工具撬落或及時架設臨時支護進行維護;
7)滑移支架移架前應檢查支架有無歪斜、倒架、咬架現象;每架間的間距是否符合規定,頂梁與頂板有無接觸不嚴的現象;柱腿有無漏液,支架有無缺柱現象等。
受傾斜、傾斜工作麵單體液壓支護操作
3、帶帽點柱操作及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量好排、柱距→清理柱位→豎立點柱→用注液槍衝洗注液閥煤粉→將注液槍卡套卡緊注液閥→給柱帶帽→供液升柱。
2)注意事項:柱帽應用0.3×0.1×0.15米的木板或半圓木,用半圓木時平麵朝上。每根柱隻準帶一個柱帽,嚴禁帶雙柱帽。
4、鉸接頂梁與單體液壓支柱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
掛梁→插調角楔→背頂→清理和定柱位→立柱→供液升柱(使用頂網的工作麵應先掛網後,再按其順序進行操作)。
①掛梁。一人站在支架完整處兩手抓住鉸接頂梁將之插入已安設好的頂梁兩耳中,另一人站在人行道,插上頂梁圓銷並用錘將圓銷打到位;
②插調角楔。將頂梁托起,由下向上插入調角楔,使梁與頂板留有0.1~0.15米的間隙;
③背頂。按規定數量與上架棚子背頂材料交叉背好,並用錘打緊水平楔;
④清理和定柱位。根據作業規程的規定確定柱位,清掃柱位浮煤,鑿柱窩或麻麵,需穿鞋時,將鞋平放在柱位上;
⑤立柱與升柱。一人在傾斜上方抓支柱的手把將支柱立在柱位上,另一人拿好注液槍站在支柱下方,轉動支柱使注液閥向下,然後衝洗注液閥內煤粉,將注液槍卡套卡緊注液閥,開動手把供液升柱,使柱爪卡住梁牙並供液達到規定初撐力為止,退下注液槍並掛在支柱手把上,並使支柱與梁聯成一體。
2)注意事項
(1)支護必須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並確保一梁一柱,嚴禁單梁單柱支護;
(2)掛鉸接頂梁時,頂梁應擺平並垂直於煤壁;
(3)跟機掛梁時,人應站在兩支柱間空檔內進行操作,當采高大於2.0米操作有困難時,人員可站在專用站台上進行操作,而且必須在已掛好的頂梁掩護下操作,應隨時敲幫問頂;
(4)掛梁後應及時按規定支設臨時支柱,如發現頂板破碎,壓力大時,要立即通知機組司機停機,待處理好頂板後再割煤;
(5)追機支護距離應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
(6)采用預掛頂梁維護頂板的炮采工作麵,每次放炮後,要及時掛梁控製頂板或按規定支設臨時支柱;
(7)調角水平楔子必須水平插入頂梁牙口內,不允許垂直插入,正常情況下的插入方向是小頭朝工作麵上方,禁止用木楔或其他物品代替調角楔;
(8)升柱時,應用手托住調角楔並隨升柱而及時插緊,當支柱升緊後,必須用錘將調角楔打緊;
(9)臨時支柱的位置應不妨礙架設基本支柱,基本支柱未架設好,不準回撤臨時支柱;
(10)頂板破碎、片幫嚴重地點,應掏梁窩掛梁,提前支護頂板;
(11)支護時要注意附近工作人員的安全和各種管線,要按規定留出炮道或機道;
(12)放炮後崩倒的支架,必須及時支設好。
緩傾斜、傾斜工作麵金屬摩擦支護操作
5、帶帽點柱操作及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
量好排、柱距→清理柱位→鑿柱窩或麻麵→豎立點柱距頂0.03米→用錘將點柱水平楔打緊→將點柱和木楔(柱帽)朝傾斜上方斜立→用錘將木楔向下由輕到重硬打結實,打至柱不移動,敲擊點柱發出“當當”響聲為止。
2)注意事項:木楔應用0.3×0.1×0.03×0.06米的木板或半圓木。用半圓木時平麵朝上。每根柱隻準帶一個柱帽,嚴禁帶雙柱帽。
6、鉸接頂梁與金屬摩擦支柱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1)操作順序
掛梁→插調角楔→背頂→清理和定柱位(以上操作均按第12條操作方法進行)→立柱→掛液壓升柱器→升柱掛升柱器和緊柱的操作:
將活柱抽出與鉸接頂梁接觸,輕敲支柱水平楔→將液壓升柱器底座平放在鎖體上→將U形夾卡緊活柱→用錘將→形夾扁楔打緊→鬆開點柱水平楔→關閉液壓升柱器放油閥→上、下搖動手柄進行緊柱,使柱爪卡住梁牙,升緊並達到初撐力→用錘打緊支柱水平楔→打開放油閥→一手拿錘輕打→形夾扁擔,一手輕扶U形夾→升柱器扁楔鬆動後,取下升柱器。
2)注意事項:同單體液壓支柱操作注意事項。
7、帶帽點柱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1)清理柱位,鑿柱窩或打麻麵,將柱粗端朝上,細端插入柱窩,將柱和柱帽朝工作麵傾斜上方斜立向下,用錘由輕到重硬打結實;
2)柱帽使用0.3×0.1×0.05米的木板或半圓木,用半圓木時平麵朝上,木柱要拉鴨嘴和半圓木嚴密接觸;
3)每根柱隻準帶一個柱帽,嚴禁打雙柱帽。
8、順山棚子的架設及注意事項
1)根據作業規程規定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由上往下進行支護,上下梁采取沿傾斜方向直線對接,不得留有空隙,以免發生抽條;
2)每根梁上背雙數的背板,荊條等背材,楔子要打在梁麵上,不準打重楔子;
3)工作麵出現較大的平行煤壁的頂板裂隙時,要在順山柵子下麵打上走向棚子,不準在懸空的裂隙頂板下工作。
9、走向棚子的架設及注意事項
1)按工作麵拉線及開幫寬度扶走向棚子,找好柱窩,立棚腿,上頂梁,用楔子背緊棚子,片幫嚴重需背幫的應背嚴煤壁。二人操作要互相配合好;
2)采用對接式或連鎖式走向棚子,沿傾斜和走向棚腿都要打成直線,不得歪斜。
10、移架操作
1)將前梁所掛的兩根柱腿,用手把卸載提腿;
2)用注液槍向梁上的水平缸注液,使前梁向前移動(移距0.7米);
3)用注液槍向前梁兩根柱腿注液支撐前梁,使支柱達到要求的初撐力;
4)將後梁所掛柱腿卸液提腿;
5)用注液槍向梁上水平缸注液,使後梁向前移,靠近前梁;
6)用注液槍向後梁支柱注液,支撐後梁,使支柱達到要求的初撐力。
11、移架注意事項
1)移架時,不可同時移相鄰的兩架支架。凡相鄰支架必須移完一架再移下一架;
2)必須一次移完整架支架,嚴禁隻移前梁不移後梁;
3)如果采空區垮落的矸石緊跟支架或梁頭頂板破碎,移架時必須二人操作,其中一人操作,一人觀察;
4)工作麵支架要成排成行,支柱達到初撐力;
5)注液槍在注液前必須將槍口內髒物衝出,嚴禁將髒物注入閥內;
6)移架過程中,如果頂板凹凸不平,必須用木材把梁墊平,保證頂梁受力均勻。
12、木垛支護操作方法
1)根據作業規程要求,確定垛位,清理垛位的礦渣;
2)選用合格的材料,在基本支柱的上方順走向碼放底層,然後再順傾斜底層上碼放第二層,按此順序一層一層地碼到接緊頂板為止;
3)在靠頂板的二或三層間各角打好加緊楔子。
13、木垛支護注意事項
1)不準使用圓木,三棱木,拌子,腐爛木料,破損及變形的木料打木垛;
2)木垛應選用規格長短一致的木料打成方形或三角形。若材料長短不齊,要求靠工作麵一側沿傾斜必須打齊;
3)木垛層麵必須和工作麵傾斜麵一致,迎山角應與基本支架的迎山角一致;
4)木垛各層的接觸點上、下必須在一條直線上;
5)木垛長度不得小於排距,一般應不小於1.2米;
6)木垛搭接後伸出的長度應不小於0.15米,而且要求互成90°;
7)碼木垛時,應先檢查該處支架情況,如有支架折損、不齊全者,必須妥善處理後,才能架設木垛;
8)架設木垛必須超前回柱15米以上;
9)在斷層或裂縫處碼木垛時,木垛必須分別架設在斷層或裂縫的兩邊,不準在其正下僅打一個木垛;
10)傾斜、急傾斜工作麵的木垛下方必須打好護柱。在架設木垛前應在垛位上方設好擋板。
14、密集支柱或叢柱的操作和要求與點柱相同。
15、密集支柱或叢柱注意事項
1)密集支柱或叢柱的數量、排、柱距,應符合作業規程要求;
2)打密集支柱時,每隔3~5米留一安全出口,以便回柱放頂時出料和撤人;
3)使用木支柱時,其直徑不得小於基本支柱的直徑。
16、抬柵或戧柱的操作順序和質量要求與基本支護的操作順序和質量要求相同。
17、抬柵或戧柱注意事項
1)抬棚或戧柱的位置和數量,應符合作業規程要求;
2)抬棚必須和基本支架接實,若有空隙,必須用木楔緊固。木棚腿必須拉鴨咀;
3)支設抬棚必須超前放頂10米以上;
4)戧柱應與工作麵線垂直戧在切頂排支柱的柱頭,其戧角與工作麵頂板垂直線成40°左右。若使用金屬支柱和頂梁時,戧柱的柱頭使用木柱帽;
5)戧柱的柱腳應有柱窩或蹬在第二排切頂柱的柱根上。
18、端頭四對八根長金鋼梁操作方法
1)清理缺口柱位的浮煤、浮矸、準備好支柱和背料;
2)在溜子道靠煤壁側成對的另一根鋼梁上,掛上移梁器,托住被移鋼梁;
3)一人緩慢卸載降柱約0.1米,同時一人扶住支柱,一人扶住鋼梁的外端,迅速將鋼梁前移;
4)將鋼梁放在準備好的支柱上,當鋼梁移到位後,將頂背好,支柱補齊升緊。
其餘鋼梁操作順序同上。
19、端頭四對八根大鋼梁注意事項
1)正常情況下,必須保持一梁三柱,移溜時可一梁二柱,移溜後應及時補齊;
2)必須同時有3人以上協同操作;
3)鋼梁要交替邁步前移,不得齊頭並進;
4)支柱時柱爪必須卡住長鋼梁牙;
5)支柱升緊後必須用鉛絲拴好柱頭;
6)變形的鋼梁必須及時更換;
7)禁止在缺口內無支護的情況下空頂作業。
20、單體液壓支護和金屬摩擦支護的操作與緩傾斜、傾斜工作麵基本支護操作相同。
21、木支護的操作
1)根據支護的排、柱距的要求,清理梁位浮煤,將底梁放好;
2)將支柱放在底梁上,斜立頂住頂梁;
3)用錘將支柱打牢。
起梁和背頂均和基本支柱的操作相同。
22、注意事項
1)每排支柱必須用繩索逐根套住柱頭,以防落下傷人;
2)不使用底梁的工作麵,架設好支架後,必須在人行道兩側支柱的根部,用相應長的木料垂直煤壁搭成台階,從而起到防滑作用;
3)支柱人員兩腳要站穩,下錘時要由輕到重;
4)支柱前應在本段的上方設好擋板,以防上方煤、矸或其他物品滾落傷人。
其他應符合基本支護的注意事項。
23、將剩餘的支柱、梁或背頂材料等,碼放在工作麵一側,將失效和損壞的柱或梁,運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
24、經班長或質量驗收員驗收合格後,方可收工。
液壓支架工安全操作規程
1、準備
1)工具:扳子、鉗子、螺絲刀、套管、小錘、手把等;
2)備品配件:U形銷、高低壓密封圈、高低壓管、常用接頭、彎管等。
2、檢查
1)檢查支架前端、架間有無冒頂、片幫的危險;
2)檢查支架有無歪斜、倒架、咬架,架間距離是否符合規定,頂梁與頂板接觸是否嚴密,支架是否成一直線或甩頭擺尾,頂梁與掩護梁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等;
3)檢查結構件:頂梁、掩護梁、側護板、千斤頂、立柱、推移杆、底座箱等是否開焊、斷裂、變形,有無聯結脫落,螺釘是否鬆動、壓卡、扭歪等;
4)檢查液壓件:高低壓膠管有無損傷、擠壓、扭曲、拉緊、破皮斷裂,閥組有無滴漏,操作手把是否齊全、靈活可靠、置於中間停止位置,管接頭有無斷裂,是否缺U形銷子;
5)千斤頂與支架、刮板輸送機的聯接是否牢固(嚴禁軟聯接);
6)檢查電纜槽(擋煤板)有無變形,槽內的電纜、水管、照明線、通訊線敷設是否良好,擋煤板、鏟煤板與聯接是否牢固,溜槽口是否平整,采煤機能否順利通過;
7)照明燈、信號閉鎖、灑水噴霧裝置等是否齊全、靈活可靠;
8)支架有無嚴重漏液卸載現象,有無立柱伸縮受阻使前梁不接頂現象;
9)鋪網工作麵,網鋪的質量是否影響移架,聯網鐵絲接頭能否傷人;
10)坡度較大的工作麵,端頭的三組端頭支架及刮板輸送機防滑錨固裝置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3、處理
1)頂板及煤幫存在問題,應及時向班長彙報或由支架工用自行接頂或超前撅頂等辦法處理;
2)支架有可能歪架、倒架、咬架而影響頂板管理的,應準備必要的調架千斤頂、短節錨鏈或單體支柱等,以備下一步移架時調整校正;
3)更換、處理液壓係統中損壞的軟管、插牢U形銷;
4)清理支架前及兩側的障礙物,將管、線、通訊設施吊掛、綁紮整齊;
5)和班長、電鉗工等積極處理上述存在問題,不得帶“病”強行移架。
4、正常移架操作順序
1)收回伸縮梁、護幫板、側護板;
2)操作前探梁回轉千斤頂,使前探梁降低,躲開前麵的障礙物;
3)降柱使主頂梁略離頂板;
4)當支架可移動時立即停止降柱,使支架移至規定步距;
5)調架使推移千斤頂與刮板輸送機保持垂直,支架不歪斜,中心線符合規定,全工作麵支架排成直線;
6)升柱同時調整平衡千斤頂,使主頂梁與頂板嚴密接觸約3~ 5秒,以保證達到初撐力;
7)伸出伸縮梁使護幫板頂住煤壁,伸出側護板使其緊靠相鄰下方支架;
8)將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5、過斷層、空巷、頂板破碎帶及壓力大時的移架操作順序
1)按照過斷層、空巷、頂板破碎帶及壓力大時的有關安全技術措施進行立即護頂或預先支護,盡量縮短頂板暴露時間及縮小頂板暴露麵積;
2)一般采用“帶壓移架”,即同時打開降柱及移架手把,及時調整降柱手把,使破碎矸石滑向采空區,移架到規定步距後立即升柱;
3)過斷層時,應按作業規程規定嚴格控製采高,防止壓死支架;
4)過下分層巷道或溜煤眼時,除超前支護外,必須確認下層空巷、溜煤眼已充實後方準移架,以防通過時下塌造成事故;
5)移架按正常移架順序進行。
6、工作麵端頭的三架端頭支架的移架順序
1)必須兩人配合操作:一人負責前移支架,一人操作防倒、防滑千斤頂;
2)移架前將3根防倒、防滑千斤頂全部放鬆;
3)先移第三架,再移第一架,最後移第二架;
4)移第二架時,應放鬆其底部防滑千斤頂,以防被頂壞。
7、移架操作注意事項
1)每次移架前都先檢查本架管線,不得刮卡,清除架前障礙物;
2)移架時,本架上下相鄰兩組支架推移千斤頂處於收縮狀態;
3)帶有伸縮前探梁的支架,割煤後應立即伸出前探梁支護頂板;
4)鋪設頂網的工作麵,必須先將網放下後再行移架;
5)采煤機的前滾筒到達前應先收回護幫板;
6)降柱幅度低於鄰架側護板時,升架前應先收回鄰架側護板,待升柱後再伸出鄰架側護板;
7)移架受阻達不到規定步距,要將操作閥手把置於斷液位置,查出原因並處理後再繼續操作;
8)鄰架操作時,應站在上一架支架內操作下一架支架;本架操作時必須站在安全地點,麵向煤壁操作,嚴禁身體探入刮板輸送機擋煤板內或腳蹬液壓支架底座前端操作;
9)移架的下方和前方不準有其他人員工作。移動端頭支架時,除移架工外,其餘人員一律撤到安全地點;
10)假頂網下可采用“帶壓移架”:保持一定初撐力,緊貼或略脫離假頂網前移支架,要防止刮壞網或出現大網兜造成冒頂。
8、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
1)先檢查頂底板、煤幫,確認無危險後,再檢查鏟煤板與煤幫之間無煤、矸石、雜物後方可進行推移工作;
2)推移工作麵刮板輸送機與采煤機應保持12~15米距離,彎曲段不小於15米;
3)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從中間向兩頭推移刮板輸送機,不準由兩頭向中間推移;
4)除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可停機推移外,工作麵內的溜槽要在刮板輸送機運行中推移,不準停機推移;
5)千斤頂必須與刮板輸送機聯結使用,以防止頂壞溜槽側的管線;
6)移動機頭、機尾時,要有專人(班長)指揮,專人操作。
7)慢速絞車移機頭、機尾時,必須按回柱絞車司機有關操作規定執行;
8)移設後的刮板輸送機要做到:整機安設平穩,開動時不搖擺,機頭、機尾和機身要平直,電動機和減速器的軸的水平度要符合要求;
9)刮板輸送機推移到位後,隨即將各操作手把扳到停止位置。
9、工作麵遇斷層、硬煤、硬夾石層需要放炮時,必須把支架的立柱、千斤頂、管線、通訊設施等掩蓋好,防止崩壞。移架前,必須把煤矸清理幹淨。
10、工作麵冒頂的處理
1)主頂梁前端頂板破碎局部冒頂時,將頂梁用半圓木刹頂,再升柱使其嚴密接頂;
2)支架上方空頂有倒架危險時,應用木料支頂空間。處理時先在頂梁上打臨時支柱護頂,人員站在安全地點,用方木或半圓木打木垛。木垛最下一層的兩端要分別搭在相鄰兩支架頂梁上並與頂梁垂直。移架時注意交替前移,以保持木垛完整;
3)煤質鬆軟片幫時,要在支架與煤壁間支棚刹頂幫,以防止繼續片幫造成大冒頂;
4)當支架上方與前方有較大麵積的片幫冒頂時,可采用撞楔護頂方法處理:
(1)在冒頂兩側各架設2~3架棚子,棚子高度應大於支架高度,其中第一架應大於支架0.5米以上;
(2)棚子間距0.6~1.0米,要挖柱窩0.2~0.3米,迎山合適有勁,背實背牢,穩固;
(3)將削尖的半圓木平麵朝下,從第二架梁下斜穿入第一架梁上打入,隨打隨用長釺子捅出前阻的煤矸,若大錘打擊力不足,可采用0.2米直徑的坑木用粗繩吊掛在棚梁上進行撞楔;
(4)撞楔間距約0.25米,撞楔間隙用木板背嚴。
(5)移架前應在煤幫側打上抬棚托住棚梁,以便拆除阻礙移架的棚腿。
11、割煤後,支架必須緊跟移設,不準留空頂。
12、移完支架後,各操作手把都扳在停止位置。
13、清理支架內的浮煤、矸石及煤塵、整理好架內的管線。
14、班長、驗收員驗收,處理完畢存在問題,合格後方可收工,清點工具,放置好備品配件。
15、向接班液壓支架工詳細交待本班支架情況、出現的故障、存在的問題。升井後按規定填寫液壓支架工作日誌。
回柱放頂工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應備齊工具和用品。
2、檢查與處理
1)工作區域內的各種支護是否完整可靠,合乎質量要求;
2)頂板是否有冒頂危險或竄矸現象;
3)放頂區域內的材料、浮煤、矸、移溜器等,是否安放整齊和清理幹淨;
4)各安全出口是否有障礙物,高度是否符合作業規程要求;
5)放頂前檢查特殊支架是否按規定移設牢固可靠;
6)頂板冒落情況及工作麵有無異常現象;
7)回柱放頂用的支護材料、擋矸簾等是否備齊;
8)使用絞車回柱時還應進行下列檢查:
(1)信號工應檢查信號是否靈敏可靠,信號電線是否有損壞或擠壓現象;
(2)看滑輪工應檢查滑輪戧柱、繩套和滑輪是否符合要求;
(3)絞車司機應檢查絞車,絞車壓、戧柱、鋼絲繩、繩鉤和電纜、按鈕等是否符合要求;
發現問題,必須及時妥善處理。
3、人工回柱放頂的方法和順序
1)按規定距離和質量要求,架設特種支架後,拆除原特種支架;
2)在分段開口處的中間打上半排收尾柱;
3)在新切頂線的梁柱靠采空區側掛好擋矸簾;
4)在需回梁的煤幫側梁上從下往上插好扁銷,並要打緊;
5)回柱工站在回柱的斜上方進行回柱。回摩擦支柱時,用錘打鬆水平楔;回單體液壓支柱時,用卸載手把慢慢使支柱卸載取出支柱後支設在規定位置;
6)回梁時,站在支架完整的斜上方,用錘打脫扁銷後再將梁的圓銷打脫,使該梁脫離連接後取出;
7)回收出各種背板材料,碼放到指定地點後,方可繼續放頂。
4、工作麵分段回柱放頂的要求
1)分段的長度必須符合作業規程或補充措施規定,但不得小於15米;
2)分段開口應選在頂板較好,支架完整的安全地點;
3)分段開口處必須打上半排收尾柱;
4)如工作麵傾角較大,放頂前必須在下方設好擋板,以防傷人。
5、絞車回柱放頂的方法和順序
1)按規定距離和質量要求,架設特種支架後,拆除原特種支架,運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
2)在新切頂線的梁柱靠采空區側掛好擋矸簾;
3)信號工發出鬆繩信號,回柱工從上往下拖拽主繩,下放到位後,發出停止信號;
4)用小繩套拴好要回的支柱,並與主繩鉤連接;
5)回柱工站在回柱的斜上方進行回柱;回摩擦支柱時,用錘打鬆水平楔;回單體液壓支柱時,用卸載手把慢慢使支柱卸載;回木支護時,還應用另一個繩套拴好梁並用錘、撬棍使支柱與梁錯口。拴好繩後退到安全地點,發出緊繩信號,將支柱和梁拖至適當位置,發出停車信號,停止緊繩,取出支柱和梁碼放到指定地點;
6)回梁時,用錘敲打梁的圓銷,使該梁脫離連接;往外拖梁時與回柱操作相同;
7)用鐵鉤回收出各種背頂材料,並放到指定位置後,方可繼續回收。
6、回柱放頂工要做到“三勤、兩高”。即勤拴、勤拉、勤揀,回收率高、複用率高。
7、回不動的木支柱可用斧子砍口後,拉斷回收出來,工作麵無法複用的木料要及時運出,不得堆在工作麵或扔入采空區。
8、當采高大於頂梁長度時,先回柱後回梁,即回收完支柱後,再打掉扁銷和梁的圓銷,使頂梁落下並拖出。
9、當采高小於頂梁長度時,應先退出頂梁圓銷,後回柱,落柱時同時落下頂梁並一起拖出。
10、回柱中,若有柱子被壓入底板,可用鍬、鎬將煤矸清理幹淨,並順回收方向從柱腳挖溝取出或用絞車拉出。
11、遇難回、難取的支柱和梁時,處理之前,首先要打好臨時護身柱或替柱,最後將替柱回出。
12、難回支柱子的處理
1)頂板壓力大,支柱一鬆馬上壓下時,要打上臨時支柱以控製頂板,然後采用挑頂臥底的方法進行回撤,嚴禁放炮進行回撤;
2)當支柱頂著岩塊不能下縮,岩塊又不好處理時,待頂板穩定後,將柱腿用鎬刨開,用撬棍來回轉動直到將柱回出。金屬摩擦支柱可用錘輕打柱筒使之下縮而取出。
13、拴柱或拴梁前要詳細檢查頂板周圍情況,判斷安全後,方可近前拴柱梁,並迅速將小繩套掛在大鉤上,嚴禁將繩套拴在活柱體上。
14、回柱時回柱工應站到支柱的斜上方支架完好處,使用長柄工具,卸載或打鬆水平楔。
15、使用回柱絞車回收時,應按以下要求操作:
1)每台絞車回收,至少由三人進行操作,一人監視,一人拴繩回收,一人發信號。解繩時,應嚴密監視周圍頂板、采空區及支架情況;
2)繩道要直,不能蹩支柱;
3)不準拉大網回柱,應采用多繩套按順序少拉和慢拉細放的操作方法,但嚴禁絞車超負荷運轉;
4)聯係信號要及時準確,分工要明確。信號聯係規定:“一聲停,二聲開,三聲倒車鬆繩”。傳送信號不準用喊聲 或晃燈代替,司機聽清信號後,方準操作;
5)將要開動絞車時,所有人員都必須撤離繩道,距鉤頭不少於5米,信號工才可發出開車信號。
16、不準用手鎬或其他工具代替卸載手柄卸載,更不準用錘砸油缸、活柱或三用閥。若活柱下不來時,也可用螺絲刀將注油孔螺絲取下,降柱後再將注油孔螺絲擰緊。
17、如支柱三用閥損壞或活柱被壓不能卸載時,不準生拉硬拽,必須采用挑頂、臥底或打臨時木柱支撐頂板將單體液壓支柱回出。
18、回收的支柱,必須支撐在“作業規程”規定的位置,並達到規定的初撐力。
19、移回柱絞車前,要選擇頂板、支架完好,無淋水,空間寬敞、有利於安設和回柱工作的地點,安設好牢固的牽引柱,並清理好絞車移動的通道。
20、移回柱絞車必須兩人操作。拴好牽引繩,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後,再發出開車信號。移動時要慢速牽引,要嚴密注視牽引柱的牢固性和被移動的絞車是否碰撞、擠壓巷道支架、電纜或其他設施,絞車開關電纜是否拉緊,發現問題立即停車,處理好後再移動。
21、絞車移好後,將開關打到零位,再打好壓柱和戧柱。兩根壓柱要打在絞車尾部兩側,與頂、底板垂直;兩極戧柱打在絞車前麵兩側。各柱下頭均需打在絞車底盤上,上頭支在頂板柱窩內,當頂板破碎或複合頂時,應加柱帽。若戧柱支在頂梁上,梁與梁間必須加撐木。底板鬆軟要下底梁。
22、絞車要安裝平、正、牢。經試車主繩拴柱帶足勁,確認絞車穩固無問題,方可使用。
23、回收上、下順槽支護至少有二人進行操作。回收順序由采空區向煤壁,先柱後梁依次進行。最大滯後距離應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
24、嚴禁使用工作麵和順槽刮板輸送機回收支柱。
25、按規定補齊新切頂線一排應支設的支柱。回撤出的各種材料,應當班清理、碼放至指定地點。
26、回收的柱、梁和背頂材料都要按規定支設或碼放整齊,不得堵塞人行道和安全出口。
27、若有推棚、倒柱、片幫等現象發生,在下班前必須處理好後,方可收工。
28、清點回收柱梁的數量,如有丟失、損壞的應如實彙報出具體編號,並及時補充。
29、將回收出的折梁斷柱,廢料或失效柱、梁要及時運出工作麵並碼放整齊。
30、對放頂區域內進行全麵檢查,發現有竄矸處,必須用背頂材料背好。
31、向接班人或班長交待工作情況及柱、梁數量。
煤電鑽操作工(打眼)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打眼人員必須掌握“作業規程”中炮眼布置、眼深、眼距、角度等技術參數,並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施工,以保證爆破效果符合“作業規程”要求。
2、使用煤電鑽打眼,必須使用煤電鑽綜合保護裝置。
3、打眼人員嚴禁在工作麵隨意拆卸和檢修電鑽。檢查、維修電鑽必須由跟班機電維修工負責,嚴禁帶電檢修。
4、禁止在老眼、殘眼內或在煤(岩)裂縫中打眼,禁止在刮板輸送機運轉時打眼。打眼過程中,禁止用手扶、托鑽杆。
5、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準打眼或應立即停止打眼,並向上級彙報,待妥善處理確認安全後方能繼續打眼。
1)工作麵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
2)發現煤層內有連續小煤炮聲或有大量氣體湧出時,有煤與瓦斯突出征兆時;
3)發現煤層變潮、煤質鬆軟、掛紅、掛汗、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空氣變冷等透水預兆時;
4)打眼中突遇壓力水從鑽孔流出時,應立即停鑽並不準抽動鑽杆;
5)工作麵局部頂板來壓,片幫嚴重時;
6)控頂距離或空頂麵積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
7)支護不齊全、不牢固或倒棚未扶處;
8)抵抗線小於0.5m時。
對於上述1、2、3、4項,如情況緊急,還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威脅地點的人員。
6、打眼工序應和爆破工序緊密配合,共同搞好安全生產,確保爆破良好。
7、打眼工作順序為:
準備(領取工具→攜帶工具→敷設電纜)→檢查→處理→打眼操作(試轉→開眼→鑽進→排煤粉)→工作結束。
二、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8、對工作地點的頂板、煤幫、支護,應進行全麵檢查,無問題後方可進行打眼。打眼前必須敲幫問頂,遇有傘簷、活石應及時處理,保證安全無隱患。
9、把鑽頭固定在鑽杆上,杆尾套在電鑽卡套內,要緊密結合。
10、必須紮緊袖口、褲管,扣好衣扣。
11、對使用設備進行檢查並確保達到以下狀態:
1)帶齊鑽杆、鑽頭、鐵絲、護套、尖錘、長撬棍等必需的工具。
2)鑽杆平直、鑽頭鋒利。
3)電纜無“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不漏電。
4)電鑽的機體無裂紋破損,螺絲、螺帽等齊全牢固。
5)試轉一下,保證其轉動方向正確,聲音正常。
6)電鑽開關靈敏可靠,防爆插銷嚴密,如發現有失爆現象,不準使用。
7)檢查煤電鑽綜保各部螺栓是否鬆動,接地裝置是否齊全、合格。試驗各保護是否靈活可靠,否則不得投入使用。
12、電鑽、鑽杆、電纜的攜帶:
1)將電纜繞成圓圈,其一端固定在電鑽上並係好,要手提電鑽手把,不準用電纜拖拉電鑽,更不準帶電拖拉電鑽,嚴禁強拉硬拽,
2)搬運、移動電鑽時,必須卸下鑽杆。
3)嚴禁用刮板輸送機運送電鑽、鑽杆、電纜。
13、打眼電纜的敷設:
1)巷道內的電纜都必須吊掛整齊牢固。
2)電纜橫跨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溜槽時,應在距輸送機0.5m處懸掛固定牢固,以免煤、矸、材料等擠壓電纜。
三、打眼操作
14、操作煤電鑽時,必須抓提手把或用繩子拴好背在戶上,嚴禁用電纜直接拖拽電鑽。
15、打眼時,隻限兩人操作。一人在電鑽一側領釺定眼,一人在另一側緊握電鑽手把操作。
16、打眼時,嚴禁在煤電鑽綜保失靈時短接使用,禁止在綜保、煤電鑽及電纜出現失爆時使用。
17、開眼時,煤硬要先用尖錘刨點定位,煤軟可直接用鑽頭點眼定位。定好位後,使鑽頭頂緊定位點,間斷地送電二、三次,使鑽頭鑽進煤體。
18、鑽頭鑽進煤體後,根據“作業規程”規定,調整打眼的方向和角度,推進時要均勻使勁,不可用力過猛,要順勢推進,每隔一段時間要來回拉動鑽杆,以排除煤粉。
19、打眼夠深後,必須將鑽杆來回拉動幾次,把眼內的煤粉排淨。
四、安全注意事項
20、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止打眼;經查明原因處理好後,方可繼續打眼:
1)出現卡鑽現象。
2)電鑽聲音突然不正常。
3)電鑽外殼溫度過高(燙手)或有燒焦味。
4)電鑽鑽杆嚴重震動。
5)電鑽外殼帶電。
21、在打眼時,應時刻注意電機、減速器、風扇的運轉情況,如外殼溫度過高時,應停止使用。
22、電纜橫過輸送機時,必須懸掛好,禁止將電纜放置在刮板輸送機裏和軌道附近200mm範圍內,防止被輸送機和礦車壓(拉)壞。
23、打眼時應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的炮眼布置方式、煤眼深度和角度執行。
24、打眼時用力要均勻,不許用棍棒擠壓和腳蹬等強推硬壓,以防燒毀電鑽。
25、處理拒爆時,打眼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要在班組長直接指導和爆破工的配合下進行打眼。
2)應用木扡或竹扡挖出部分炮泥,並插入炮棍經確定拒爆炮眼方向。
3)在距拒爆眼至少0.3m處,平行拒爆眼打一新眼,其深度可稍大於拒爆深度。
26、薄煤層工作麵打眼必須使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停止運行。
27、完成本班全部打眼任務後,應先拔下鑽杆,收好鑽頭,並將煤電鑽綜合保護裝置手把打到停止位置,然後切斷電源。
28、電鑽不用時,應將電鑽、鑽杆、電纜應分別運出工作麵,放在指定的無淋水安全地點(放炮時不能被炮、矸崩傷安全地點,但離采麵上出口不得少於20m)鑽頭要妥善保管好,電纜要盤成“8”字型或“0”形吊掛或堆放整齊。要檢修的電鑽、電纜由維修工負責處理。
29、現場交接班時,要向接班爆破工交待本班打眼情況,尤其要交待清楚拒爆的具體位置及注意事項。
錨杆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操作CHDDR-AC型錨杆機時必須執行本規程。
2、錨杆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掌握設備性能、結構原理及有關安全規定,取得合格證,持證上崗。
3、錨杆機液壓係統的壓力不準隨意調整,若需要調整時應由專職人員進行。
4、錨杆機行駛時,堅持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製度。
二、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5、檢查機身各部緊固部件必須牢固可靠,各部銷、軸齊全完好,所有電纜管線完好,敷設、吊掛整齊。
6、檢查錨杆機液壓係統、電氣係統、保護裝置必須完好可靠。
7、檢查錨杆機除塵係統必須完好,清理集塵箱和過濾器組件。
8、檢查錨杆機回路斷路器必須處於關閉狀態。
9、檢查錨杆機所有控製必須處於中間或關閉位置,且靈活可靠。
10、檢查急停按鈕必須完好可靠。
11、檢查錨杆機周圍頂幫必須支護良好。
12、檢查錨杆機周圍必須無人或障礙物。
三、錨杆機操作
(一)行走
13、合上錨杆機斷路器。
14、錨杆機司機由中間通道進入操作台,閉合先導回路開關。
15、操作防護棚控製手把,將操作台及防護棚降至合理位置。
16、操作穩定靴手把將穩定靴縮回。操作兩鑽機操作台擺動手把將其擺向機身內側。
17、操作臨時前探支護控製手把,將臨時前探支護縮回至合適位置;操作鑽架控製手把,將鑽架縮回至合適位置。
18、發出行車警報,將司機操作台上的選擇控製杆打到行走位置。
19、雙手緩緩前推運行行走閥杆,使錨杆機慢速前進。
20、逐漸前推運行閥杆至全速狀態。
21、前進過程中,司機要隨時觀察頂板、煤幫、風筒、管線等環境情況,隨時注意調整錨杆機速度、狀態,嚴禁碰、撞、擠壓煤幫、管線等。
22、錨杆機前進過程中,司機應隨時觀察行走區域、巷道內是否有人。遇有人時,必須立即減速行駛,並發出警報,提醒人員躲開。人員不能及時躲開時,錨杆機至少提前10m停車,終止前進。
23、錨杆機通過交叉點、轉彎時,必須慢速行駛,並發出警報。
24、錨杆機距工作麵10m時,應減速慢行。到達工作麵預定位置後,操作行走控製閥杆,停止錨杆機前進。點動錨杆機行走履帶,使其準確到達工作位置。錨杆機行走過程中,嚴禁實施反向行走方式使錨杆機停車。
25、將錨杆機選擇控製杆打至正常工作位置。
(二)鑽進
26、操作錨杆機穩定靴手把,將穩定靴伸出,支撐住機身。
27、操作臨時前探支護閥杆,將其底座降至底板;操作其伸縮閥杆及傾斜閥杆,將臨時前探支護升起並支撐住工作區域頂板。
28、操作兩鑽臂伸縮及擺動閥杆,使兩鑽架準確到達鑽進位置。
29、根據巷高,將鑽機操作台升至適合於安裝鑽杆及錨杆的位置。
30、根據巷高及眼深裝上適宜長度的鑽杆。
31、操作鑽機旋轉及給進閥杆,使鑽杆緩慢進入頂板或巷幫進行鑽進作業。
32、錨杆機鑽進過程中,應根據頂板岩性及硬度變化,控製好鑽進速度。
33、待鑽杆鑽進至設計深度後,反向操作給進閥杆,同時繼續保持鑽杆旋轉,使鑽杆退出。
34、若一次鑽進不能達到設計眼深時,應根據設計深度,選用適宜長度的鑽杆多次鑽進至設計眼深。
(三)錨杆安裝
35、錨杆機鑽進達設計眼深後,卸下鑽杆,裝上帶托板及螺帽的錨杆,操作鑽機給進閥杆,將錨杆升起至合適位置。
36、將錨固劑安裝入錨杆眼,錨杆上端頭頂住錨固劑尾部。
37、操作鑽機給進閥杆,將錨固劑利用錨杆緩慢推入錨杆眼內。
38、待錨固劑升至眼底後,保持鑽杆給進,同時操作旋轉閥杆,使錨杆完全裝入眼內。保持鑽杆旋轉至錨固劑規定攪拌時間,停止旋轉。
39、待錨固劑凝固後,旋緊錨杆螺母達預緊力。
40、操作鑽杆給進閥杆,推出並降下鑽機。
(四)停機
41、操作鑽臂伸縮及擺動閥杆,將兩臂合攏於機身內側。
42、操作臨時前探支護梁閥杆,將其縮回至最短,擺動至垂直位置。
43、操作臨時支護控製閥杆,將其底座抬離底板。
44、操作穩定靴閥杆,將穩定靴縮回。
45、操作行走閥杆,按錨杆機行走程序,將錨杆機行駛至規定停車地點。
46、將所有液壓手把打至中位。
47、斷開先導開關。
48、斷開斷路器,切斷電源。
49、清空集塵箱中的粉塵,清理過濾器。清理機身雜物,整理好機身物料。
四、安全注意事項
50、不能操作無防護棚的錨杆機。
51、錨杆機進入工作麵前,必須認真檢查工作麵頂幫安全狀況,必要時,先進行處理,確保施工安全。
52、鑽機鑽進後退出鑽杆過程中,在鑽杆將脫離孔口前,應停止鑽杆旋轉。
53、嚴禁將手放至防護棚托板與頂板之間。
54、錨杆機工作期間,嚴禁在鑽臂、鑽箱上、兩鑽臂之間有人。
55、錨杆機鑽眼期間,應根據鑽進產塵量,及時清理集塵箱。
56、錨杆機運行、工作期間,遇有緊急情況時,必須立即按下駕駛台或機身急停按鈕停機。
回柱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回絞車司機必須熟悉本工作麵頂板管理辦法,做到“三懂”(懂構造、懂性能、懂原理),“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維護、會處理故障),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及持有合格證,方準操作。
2、回柱絞車司機要和回柱放頂工、看滑輪工、信號工密切配合,搞好回柱放頂工作。
3、回柱絞車司機與回柱放頂工聯係,必須使用電鈴信號裝置(或合用光電信號),信號規定如下:
一長聲電鈴:停車;二長聲:開車;連續三聲電鈴:鬆繩。
電鈴線不許明接,防爆鈴盒不準打開。在操作過程中,一律聽從信號指揮。聽不清信號,不準開車。開車時,絞車附近人員要及時躲開,嚴禁站在提升道內。
4、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要停車:
1)絞車移動時;
2)導輪移動或看守導輪人發信號(連續吹口哨)時;
3)其它不安全情況或聽見有人喊停車時;
4)絞車附近、絞車與導輪間有人時;
5)鋼絲繩鉤頭距絞車或導輪1.5m時。
5、滑輪及滑輪柱子要符合下列要求:
1)滑輪柱子要打在工作麵靠采空區的回風道上幫。支柱小頭直徑不小於200mm,合用時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2)滑輪柱子頂端要有柱窩,深度不小於50mm,頂板破碎要加深柱窩,窩底加墊帽。底柱窩深不小於100mm,底板破碎或鬆軟要穿鐵鞋;
3)滑輪必須拴掛在滑輪柱的下部,最高不得超過底板0.5m,上邊緣必須與絞車滾筒成一直線;
4)滑輪底部應用半圓木或木板墊平,防止回柱時上下擺動;
5)滑輪柱與底板成60~75°角,方向視兩繩的合力方向而定;
6)拴滑輪的鋼絲繩必須為直徑不得小於18mm的新繩;
7)滑輪的位置,要保證鋼絲繩的一端對絞車中心,另一端和回柱方向成直線;
8)滑輪的滑動銷子、輪軸必須齊全,滑輪溝槽直徑最小要大於鋼絲繩直徑的1/4;
9)在滑輪靠工作麵一側,應加打一對支柱,防止斷繩傷人或拉倒工作麵支柱。
6、工作及操作順序:
準備→檢查→處理→試車→正式運行(下放主繩→停車→拉繩→停車→下放主繩…….)→處理故障→停車→工作結束。
二、準備、檢查與處理
7、準備:
1)工具:小錘、長柄鉤;
2)備品配件:油壺、螺絲;
8、檢查與處理:
1)絞車附近的頂幫、巷道及支護是否安全,有無雜物堆積影響操作;
2)絞車安裝是否牢固,壓柱、戧柱是否牢靠有勁;
3)電氣設備是否擺設穩當,操作方便;
4)絞車設備各部件、螺栓、墊圈、護罩是否齊全牢固,常用閘是否靈活;
5)絞車的減速箱和軸承的油質是否合格,油量充足,且不漏油;
6)鋼絲繩在滾筒上固定牢靠,排繩整齊,一個撚距內斷絲麵積不得超過原鋼絲繩總斷麵積的10%;
7)信號裝置靈敏、可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否則不準進行操作。
三、操作及其注意事項
9、試車:
1)試車前應將開關、電鈴放在閘把附近,以利操作;
2)進行2~3次的正反試轉;
3)要將鋼絲繩在滾筒上排列整齊,緊繩時要用小錘或帶柄鉤引繩,不準用手或腳順繩,以免鋼絲繩絞亂;
4)與回柱工用信號聯係,試驗其準確性。
10、要精神集中,注意聽清信號,按回柱信號進行開車、停車、倒車等操作。開車時不準遠離絞車,要站在護身柱後方。
11、正常情況停車時,應斷電後用機械閘停車,不準打反車停車。電動機,滑動軸承溫度達65℃時,要停車打出原因,等溫度下降後方準開車。
12、看滑輪工應注意事項:
1)看滑輪工應在滑輪柱上方0.5米處靠采空區側工作;
2)看滑輪工必須用哨子與回柱絞車司機聯絡,發現滑輪卡繩、柱子鬆動、咬繩、銷子鬆動等情況時,應及時吹哨停車;
3)鬆主繩時,在滑輪下方鋼絲繩處密切配合向下給繩,以防咬繩;
4)運行時,滑輪內側不準人員停留或通過;
5)不論開車或停車時,都要集中精力,目注工作範圍動態,嚴禁打盹睡覺或離開工作崗位。
13、信號工(打點工)注意事項:
1)聽從回柱工的指揮,發信號要迅速、準確;
2)精力集中,密切注意鋼絲繩運行方向,當發現鋼絲繩運行方向有誤時,應立即發出停車信號,並重新發出正確的信號;
3)信號工始終和回柱保持5~8米的距離,隨回柱位置推延而改變工作位置,並收盤好電纜;
4)調整工作位置時,應手持信號裝置,不準懸提信號線,以免損壞信號線接頭,造成事故。
14、發現有卡繩時,按以下要求操作:
1)在回柱工、看滑輪工等協助下取出卡住的鋼絲繩;
2)用撬棍或其它工具剔撥起卡住的鋼絲繩,必要時可輔以人力撩繩;
3)將鋼絲繩拉展後,用繩頭的大鉤(或卡子)拴在牢固支柱上再開倒車,使卡住的鋼絲繩鬆開。
4)開倒車處理卡繩時,如鋼絲繩拉到絞車滾筒邊繩仍未鬆開,應停車,以免損壞、折斷鋼絲繩。
5)開倒車處理卡繩事故時,現場人員都要退到安全地點。
四、收尾工作
15、回柱絞車司機在接到班組長或回柱工已完成任務的通知後,方可開始收尾工作。
1)把鋼絲繩全部纏在滾筒上;
2)切斷電源,把開關手把打在斷電位置,鎖緊閉鎖螺栓;
3)搞好絞車周圍環境衛生;
4)協助信號工盤好信號電纜;
5)收拾好工具。
16、向接班人、班組長彙報運轉情況,存在問題等。
MYT——120C3液壓錨杆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鑽孔前的安全檢查
1、檢查主機的操作控製開關,其均應處於關閉位置(其中支腿升降手柄應在0位,馬達回轉手柄應在抬起狀態)。
2、檢查液壓管和水管是否連到各自相應的接頭上。
3、嚴格進行敲幫問頂和找掉工作,檢查指定鑽孔的位置,確保頂板和煤幫的穩定,如果不安全,必須對頂板和煤幫采用臨時支護。
4、檢查指定鑽孔位置的底板上有無障礙,以使鑽機安全工作。
二、鑽進中的安全措施
1、鑽機旋轉時,不能用手(更不能帶手套)觸摸旋轉的鑽杆,且不允許單手操作。
2、開眼時支腿不能伸出太快,且不能使用太大的推進力,否則會使鑽杆變形或破壞,還可造成鑽頭的損壞。
3、當鑽機滿載突停時,將產生逆轉扭矩,使操作臂向某一方向擺動,操作者應采用正確的站位,以防扭傷。
4、當鑽機收縮時,手不能按在伸縮缸上,以防意外。
5、在頂板非常高的情況下,不允許鑽機下墊木料,應靠正確調整鑽杆的長短來實現。
三、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項
(一)鑽孔作業
1、鑽孔需要兩次鑽成時,應按照工藝程序,采用兩種鑽杆,一是初始鑽杆,另一種是完成鑽杆。
2、空載試驗
1)啟動電機,主機上各操縱手柄放在非工作位。此時泵站上壓力表的壓力應不大於2MPa,油箱油溫在20℃以上。將支腿控製開關緩慢轉到升的位置,支腿各級缸筒應順利伸出,將開關轉到降的位置,各級缸筒在油壓的作用下順利縮回。
2)將回轉馬達控製開關緩慢壓下,使鑽杆接頭旋轉,應無卡阻現象及不正常的噪聲。
3)將回轉馬達控製扳機壓下,支腿控製手柄轉到升或降的位置,旋轉與支腿升降的獨立動作應互不幹涉且動作靈敏。
4)將水管的控製開關打開,鑽杆接頭頂部有水流湧出。
注意:以上各項若達不到要求,不能進行鑽孔作業,修複後應重新做試驗。
3、定眼位
空載試驗正常後,將六方鑽杆插入鑽杆接頭的六方孔中,將馬達控製開關壓下一點,讓鑽杆緩慢轉動,同時將推進缸控製開關旋開一小角度,使鑽頭和頂板逐漸接觸,再將馬達控製開關向下壓,鑽頭略微快速旋轉,鑽入頂板約20mm深。
4、鑽孔:
1)眼位定好後,將水控製開關打開,壓下右手的回轉手柄,回轉馬達開始旋轉,即可開始鑽孔。然後左手的手柄擰到升的位置,根據頂板的硬度及所需的回轉速度調節推進機構控製手柄的角度,即可調節推進力,以鑽杆不彎曲為準。推進力與回轉扭矩的良好配合可實現高效率的鑽進。
2)鑽完一根鑽杆後關閉水控製開關,鑽機在轉動狀態下,將支腿控製手輪擰到降的位置帶著鑽杆下降,然後關閉馬達控製開關,從鑽杆接頭中取出鑽杆,並將另一已裝有鑽頭的長鑽杆插入鑽杆接頭的六方孔內,繼續進行鑽孔作業。
3)鑽進過程中衝洗水應具有一定的壓力,壓力保持在0.6 MPa~1.2 MPa之間,同時水應清潔,否則影響鑽進效率。
(二)安裝支護錨杆
1、鑽完孔後,將鑽杆從鑽杆接頭中拔出,在鑽杆接頭中插入雙六方套。
2、將螺母擰在錨杆上並插入雙六方套中,用錨杆鑽機將連同藥包一起送到孔底(樹脂藥包在頂端),隨即使錨杆鑽機快速轉動數秒後,在感到阻力負載增大後停轉,此時繼續保持推力,待藥包固結後使機體落下。
3、卸下錨杆上的螺母並穿入墊板,重新將螺母擰上,然後用錨杆鑽機將螺母擰緊。
(三)注意事項
1、鑽孔前,操作者在掌握錨杆鑽機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後,同時檢查各零部件是否齊全,緊固件是否鬆動,查看各操縱機構是否靈活,最後檢查控製機構是否處在“關”的位置。
2、泵站采用N68或N46抗磨液壓油,鑽機開鑽之前,將油箱注滿液壓油,開鑽之後油箱中的儲油量不得低於油標高度的三分之二。在采用以上兩種液壓油後,工作油溫以不超過65℃為宜,最高油溫不超過75℃。
3、泵站液壓油使用壽命最長3000小時,到時應更換液壓油,並清洗濾油器及油箱,如果濾油器發生變形或濾網破裂,則必須更換。壓力表必須始終保持完好,如果指針彎曲或讀數不準必須更換。
(四)泵站上儀表的壓力出廠時已經調定,工作中不得擅自調節調壓閥,調定壓力數值參見基本性能參數表。
附:壓力調節
1、把泵站上的出油管從泵的出油口處拆下,用相應的堵頭堵好,先將調壓閥的緊縮螺母鬆開,並把調壓杆調到最小(向外),接通泵站電源。轉動調壓閥的閥芯,調至說明書規定的壓力數值。如果工作需要必須調高壓力時,最大壓力不能超過額定工作壓力的1.1倍,且在此壓力下連續工作時間不超過5分鍾,調好後用鎖緊螺母鎖緊,蓋上安全護帽,把堵頭拆下,把管子安好,即可進行工作。
2、主機的推力調節:當支腿控製手輪按指示牌方向轉動使支腿伸出且鑽頭與頂板接觸後,繼續轉動,這時支腿的推力可在參數表規定的範圍內得到有效的調節。
掘進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嚴禁無冷卻噴霧開機。
2.班中更換或補充截齒時,必須斷開掘進機電氣控製回路,斷開掘進機隔離開關,切斷掘進機供電電源。
3.切割完支護時,必須將鏟板落至與底板接觸,將電氣回路斷開,斷開掘進機上的隔離開關,切斷掘進機供電電源。
4.掘進機截割遇有硬岩時,應有保護掘進機受損傷的可靠的防護辦法。
5.掘進機所有電氣、液壓保護裝置必須保持齊全、靈敏、可行,嚴禁甩掉不用。
6.巷道中有淋水時,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保護電控箱、接線腔、電氣控製操作台、液壓油箱等,防止進水及防潮。
7.在發生危及人身安全、設備安全和其他緊急情況下,可采用緊急停車的手段(按急停按鈕),使機器停機。
二、開機前的一般檢查
1.迎頭必須通風良好,水源充足,轉載機運輸設備必須正常,巷道支護必須良好。
2.掘進機各部件必須齊全、完整堅固。
3.各電氣按鈕必須靈敏可靠,液壓係統管路、各控製閥、馬達、油泵、油缸等必須完好和無漏油現象。
4.液壓箱、各齒輪箱應無缺油和油脂變質現象。
5.截齒應齊全完好。
6.刮板輸送機的刮板鏈條應完好、張緊適宜,有無斷裂、彎曲、錯牙跳鏈及缺螺栓等現象。
7.電纜不應有承受張力、絕緣層被破壞和出現漏電等現象。
8.噴水管路應暢通無阻和無漏水現象。
9.檢查各電氣操作開關、液壓操作手柄,使其處於預備開機的正常狀態。一般情況下,緊急停止按鈕處在停止狀態,液壓操作手柄處於中立位置或“零”位。
10.檢查後轉載機機尾是否受力受壓。
11.發現問題應處理好後,方可開機。
三、起動及運轉
1、起動前,必須提前3min發出警報,隻有在鏟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無人時,方可啟動掘進機。
2、開機順序:送電→打開內外噴霧→開後轉載機→開泵站電機→啟動刮板輸送機→打裝載轉盤→最後啟動截割電機。
3、開機前必須打開冷卻噴霧,嚴禁不開冷卻噴霧開機。
4、不準帶負荷啟動,不準過負荷運轉。
5、掘進機運轉過程中,裝載部附近不準有人。
6、保證截割的底板平整。
7、調整速度時,必須注意機器的平穩,由慢到快、不能衝擊,掘進機後退時將鏟板抬起,收起支撐油缸。
8、截割頭降落在最低位置時,必須將鏟板落下或停止轉盤運轉,防止轉盤與截割臂相互幹涉。
9、行走時,將鏟板抬起,收起支撐油缸,且必須將截割頭縮回降落在最低位置。
10、行走時,要注意掃清機體兩側的浮煤,以防抬高機體、降低斷麵高度。
11、行走時如履帶鬆馳或發出聲響,必須及時張緊履帶防止鏈條受損。
12、截割時,司機要集中精力操作,以防割前探梁碰倒棚腿或棚梁。
13、司機必須集中精力,時刻觀察周圍環境的安全情況,並按工作麵“作業規程”及時支護,不準空頂作業。
14、司機在掘進機運轉過程中,必須注意掘進機運轉情況,如發現聲音異常現象或其他異常情況時必須及時與維護工聯係,查明原因,處理好後,方可繼續開機。
15、司機要控製好巷道截割麵防止割頂割底。
16、由專人監護電纜、水管,不得承受自重以外的張力,以防止電纜、水管拉脫、拉壞和被擠傷。
17、發現操作手柄按鈕失靈時,必須立即停機檢查處理,嚴禁亂敲亂砸,強行使用。
18、發現運轉部位受阻時,必須停機檢查原因,嚴禁反複用正反轉撞擊。
19、一旦發現危險情況,必須立即停機、停電,以防事態擴大。
20、注意觀察油箱上的液溫計,當液位低於工作油位或油溫超過規定值(70℃)時,應停機加油或降溫。
四、停機
1.停機順序:截割電機→內外噴霧總進水閥→後支撐油缸複位→油泵電機→各操作手柄複位→斷電。
2.停機時間如果較長,必須將掘進機開至安全無淋水地帶,縮回截割頭,並降至最低位置,切斷掘進機隔離開關及跟機斷路開關電源,並關閉水閘門。
3.將鏟板與底板接觸,將刮板輸送機和轉載機上的煤(矸)拉幹淨。
4.將所有控製閥和操作手柄位置置於零位或空檔。
5.班中臨時停機,在未斷開電氣控製回路開關的情況下,司機不得離開崗位,其他各種開關手柄必須恢複到停止位置。
放炮員安全操作規程
1、向班組長接受任務後,確定當班使用炸藥,雷管數量,填寫領取單。嚴禁攜帶不合格的瓦斯檢定器下井使用。
2、領取並檢查防爆放炮器
1)用放炮器鑰匙扭到充電位置,氖燈要發亮;
2)禁止用短路的方法檢查放炮器;
3)放炮器完好,電池有電。
3、領取放炮母線
1)必須使用橡膠銅芯或聚氯乙烯鋼芯雙線電纜;
2)放炮母線接頭除鏽、扭結並用絕緣帶包好。
4、領取掏勺、木扡或竹扡、木或竹質炮棍,炮棍的直徑應略大於藥卷直徑。
5、領取炸藥
1)持有區(隊)長、技術人員簽字蓋章的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火藥領取單到爆破材料發放站領取當班用的炸藥;
2)隻準領取作業規程規定的煤礦安全炸藥,嚴禁領取和使用非煤礦安全炸藥、黑火藥、凍結或半凍結的硝化甘油類炸藥、含水超過5%的銨銻炸藥及硬化到不能用手揉鬆的硝酸銨類炸藥。
6、領取電雷管
1)隻準領取瞬發電雷管或毫秒延期電雷管,毫秒雷管最後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毫秒;
2)當麵點清電雷管數量;
3)嚴禁領用延期性電雷管、非電導爆管。
7、運送爆破材料應遵守下列規定:
1)電雷管必須由放炮員親自攜帶運送;
2)放炮員和放炮員助手攜帶的炸藥數量不準超過局、礦規定的限量;
3)爆破材料必須裝在堅實的非金屬容器內。電雷管和炸藥應分裝在不同的容器內或分裝在同一容器的具有牢固隔板的間隔內並加鎖。嚴禁將火藥裝在衣袋內;
4)攜帶爆破材料上下井時,在每層罐籠內搭乘的攜帶爆破材料的人員,不得超過4人,其他人員不得同罐籠上下;
5)攜帶爆破材料的人員乘坐車輛時,不得與其他人同乘一列車,並要乘坐靠尾部的車輛,每車不超過2人;
6)攜帶爆破材料人員不得在交接班、人員上下井時間內,沿井筒上下;
7)領到爆破材料後,應直接送到工作地點,嚴禁中途逗留;
8)嚴禁用刮板輸送機、膠帶輸送機運送爆破材料
8、爆破材料的存放。
1)爆破材料在工作麵臨時存放時,必須放置在放炮警戒線之外的頂板完好、支架完整、無電器設施、不潮濕的安全地點;
2)火藥箱內隻準存放炸藥和電雷管,嚴禁將瓦斯檢定器、放炮器存放箱內。炸藥和雷管必須用隔板隔開,不許混放;
3)不準任何人在存放炮藥箱的地點休息,更不準坐在炮藥箱上。
4)防爆型放炮器要懸掛在幹燥地點。
9、裝配引藥
1)隻準由放炮員裝配引藥,不得由其他人代替;
2)必須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電氣設備和導電體的巷道內裝配引藥;
3)嚴禁坐在炮藥箱上裝配引藥;
4)從成束雷管中抽出單個電雷管時,應將成束的電雷管腳線順好,拉住前端腳線將電雷管抽出,不得手拉腳線硬拽管體或手拉管體硬拽腳線,一個引藥隻準裝一個雷管;
5)裝配引藥,應先將炸藥卷頂部揉軟,用木扡或竹扡在藥卷的頂端中心垂直紮好略大於電雷管直徑的孔,然後將電雷管插入孔眼,將腳線在藥卷上拴一個扣,剩餘的腳線全部纏在藥卷上,同時將腳線末端扭結,嚴禁將電雷管從藥卷側麵硬插入藥卷中或捆在藥卷上;
6)裝配引藥時,必須防止電雷管受震動或衝擊,防止折斷腳線及損壞其絕緣層;
7)裝配引藥的數量應根據眼數而定,並且用多少裝配多少。裝好的引藥要立刻整齊擺放在容器內,點清數量,不得遺失,不準隨地亂放。
10、裝藥前,放炮員要與班組長及瓦斯檢查員對工作麵及炮眼進行全麵檢查,對所檢查出的問題,應及時處理。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準進行裝藥。
1)裝藥地點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
2)工作麵風量不足或風向不穩定;
3)裝藥地點20米以內煤塵堆集飛揚;
4)裝藥地點有片幫冒頂的危險;
5)有傘簷,炮道不符合規定,煤壁局部突出0.3米以上;
6)炮眼內有異狀,有壓力水、瓦斯突增、炮眼塌陷出現裂縫,溫度驟高驟低等;
7)有眼深小於0.6米的炮眼或不符合規程規定的眼深、位置、方向等;
8)炮眼內煤粉未清除幹淨;
9)基本支護與特種支護不齊全,支護有損壞未處理;
10)發現瞎炮未處理。
11、裝藥
1)用掏勺將炮眼內的煤粉清理幹淨;
2)用炮棍將藥卷輕輕地推入眼底,用力要均勻,不得強力衝擊,但要使藥卷間密實接觸;
3)正向爆破的引藥最後裝,裝引藥時其聚能穴朝向眼底,要一手推引藥,一手鬆直腳線,但不要過緊,不得損傷腳線;
4)填炮泥時要一手拉腳線,一手填炮泥,要慢慢用力輕搗壓實。眼孔填夠炮泥後,要將腳線扭結,並盤放在眼口,不得拖在炮眼外邊;
5)炮眼封泥應采用水炮泥。裝填水炮泥時應先緊靠藥卷填上0.03-0.04米的炮泥,然後裝水炮泥,外端再填以炮泥。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和壓的太緊,以防搗破水炮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炮泥;
6)封泥應用不燃性的砂、粘土、禁止使用塊狀材料或可燃性材料。
12、炮眼深度和封泥量的規定
1)炮眼深度小於0.6米時,不準裝藥放炮;
2)炮眼深度為0.6米至1米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炮眼深度的二分之一;
3)炮眼長度超過1米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0.5米。
13、要按照作業規程規定的一次裝藥分段放炮或分段裝藥分段放炮的方式進行裝藥作業;
14、設警戒
1)聯線前,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可能進入放炮地點的所有通路上擔任警戒,放炮員須為警戒人員之一;
2)警戒線必須設在頂板、支架完好的地點,並要設置警戒牌、欄杆或拉繩等標誌;
3)放炮時,所有人員都應在警戒線之外;
4)工作麵若與其他采掘麵貫通,在相距15米時,必須在要貫通處設警戒,直至貫通。貫通處兩頭都要在放炮前檢查瓦斯;
5)警戒的安全距離應符合局、礦的規定。
15、檢查及處理
在聯線和放炮前,放炮員要和班組長、瓦斯檢查員對放炮的地點進行第二次檢查,對查出的問題應及時處理。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準進行聯線放炮。
1)放炮地點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
2)存在第10條的各項問題未處理或處理後又出現時;
3)沒按第14條的規定設好警戒;
4)放炮母線不足50米;
5)應該掩蓋維護好的設施未進行掩蓋和維護;
6)沒按規定用水炮泥或封泥長度不足;
7)分段放炮時,崩倒的棚子未扶起。
16、聯線
1)要按照作業規程規定的放炮順序和聯線方法聯線放炮;
2)嚴格執行誰聯線誰放炮,即放炮母線聯電雷管腳線及檢查線路和通電都必須由放炮員本人操作;
3)工作麵布置的單排眼、雙排眼、三花眼或五星眼的聯線都采用大串聯法,最後剩下的兩條腳線在未和母線聯結前要扭結成短路;母線未和腳線聯結前,兩端必須扭結成短路。
4)母線與腳線聯結後,再沿路檢查母線。放炮員應最後退出放炮地點。
17、放炮
1)母線與電雷管腳線聯結後,放炮員即吹第一次口哨並大聲叫喊“要放炮啦”;
2)放炮員沿路檢查路線,第二次吹口哨並大聲叫喊:“快放炮啦”;
3)到達放炮的警戒地點後,將母線聯接在放炮器的接線端並擰緊,這時第三次吹口哨並大聲叫喊“放炮啦”,等待10秒後,用鑰匙將開關轉到充電位置,待氖燈閃亮穩定,將開關鑰匙轉到原來放電位置起爆;
4)炮響後,首先取下放炮器鑰匙,然後將母線從放炮器上摘下並打結短路。
18、炮後檢查
1)放炮員會同班組長、瓦斯檢查員進行放炮後的檢查工作,檢查及處理內容同第20、25條;
2)通電後若沒有爆炸,用瞬發電雷管時至少5分鍾、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時至少15分鍾後,放炮員方可沿線路檢查不爆的原因;
3)在確屬由聯線不良造成不爆時,可以重新聯線放炮;
4)若確屬瞎炮,應按第19條辦法處理。
19、處理瞎炮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在距瞎炮至少0.3米處另打同瞎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放炮;
2)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引藥或從引藥中拉出電雷管;嚴禁將炮眼殘底(無論有無引餘炸藥)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這些炮眼;
3)處理瞎炮的炮眼爆炸後,放炮員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
4)在瞎炮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同處理瞎炮無關的工作。
20、裝藥的炮眼必須當班放炮完畢。若遇特殊情況無法當班放完時,必須在現場向下班放炮員交清情況。
21、在本班放完炮、吹散炮煙並經班組長同意後,放炮員須吹長哨並大聲叫喊“放完炮啦”,方可撤警戒和讓其他人員進入工作麵作業。
22、收拾整理好工具,存放在規定地點或親自攜帶收藏。
23、清點剩餘電雷管、炸藥,填寫消耗單並須經班組長簽字。當班要辦好爆破材料退還手續,不準私藏電雷管及炸藥。
24、向下班放炮員交班,介紹當班工作情況。
25、升井後要將瓦斯檢定器或瓦斯檢定燈交回礦燈房
錨噴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上崗前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考試合格,取得本工種的操作資格證書。
2、認真學習“作業規程”的有關內容,掌握施工工藝、支護方式、質量標準和有關施工安全注意事項,具備自保、互保的意識和能力。
3、能熟練操作和維修鑿岩、噴漿機具,進行打注錨杆、噴漿作業。
二、準備工作
4、作業環境安全檢查:
1)由外向裏依次(逐棚、逐排)檢查巷道永久支護、臨時支護及安全設施,發現安全隱患必須先進行處理。
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找淨頂幫的活矸、危岩,找頂時要用長柄工具,先頂後幫,人員要站在安全地點,並有專人監護,同時觀察好退路。
3)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是否符合規定,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5、工具、設備及材料檢查:
1)根據工序要求認真檢查各種工具、材料,保證質量合格、數量滿足要求,設備性能可靠,試運轉正常。
(1)鑽具檢查:見“鑿岩工技術操作規程”。
(2)錨杆檢查:杆體規格尺寸,墊片、螺母、托盤規格。
(3)錨固劑檢查:規格、型號、有效期及外觀質量檢查。
(4)其他檢查:前探梁、鋼帶、金屬網、量具等。
2)認真檢查各種風水管路,保證連接牢固,風水壓大小合適。
6、校正中、腰線,按“作業規程”中巷道斷麵圖和爆破圖畫出輪廓線,確定眼位,並做好標記。
三、施工操作
(一)錨杆支護
7、樹脂錨杆施工操作:
1)臨時支護:支設前探梁、鋪網、上鋼帶(鋼筋梯)、連接好頂網。
2)打眼、壓眼:嚴格按照“作業規程”及“鑿岩工操作規程”要求打眼,用壓風將眼內岩(煤)粉、積水吹掃幹淨。掃眼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孔口的側麵,正對鑽眼方向不得有人。
3)安裝錨杆:
(1)檢查:檢查錨杆孔的布置形式、孔距、孔深、角度以及錨杆部位是否符合“作業規程”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進行處理和更換。
(2)安裝樹脂錨固劑:按“作業規程”規定的規格、順序將樹脂錨固劑送入錨杆眼,用錨杆將錨固劑緩慢推入眼底。
(3)攪拌錨固劑:將鑽機與錨杆連接、開動鑽機,邊攪拌邊將錨杆推進至孔底,然後繼續攪拌。
(4)攪拌時間和等待時間:攪拌樹脂錨固劑時,必須嚴格執行以下標準:
①超快速(CK—A),攪拌時間:15~20s,等待時間:10~15s;
②超快速(CK—B),攪拌時間:20~25s,等待時間:10~15s。
(5)緊固位置:等待時間過後,開動鑽機、上緊螺母,使托盤帖緊岩麵,錨杆達到規定預緊力。
(6)錨杆安裝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扶牢鑽機,且鑽機的載側嚴禁有人,防止鑽機擺動傷人。
8、快硬水泥錨杆施工操作:
1)檢查:檢查眼孔是否符合要求,錨杆和水泥錨固劑等是否合格。
2)浸泡錨固劑:將錨固劑用細針均勻地紮出幾個小孔,放入水中浸泡,至錨固劑不冒氣泡(大約1min)為止。
3)錨固劑、錨杆:用木棍將錨固劑輕輕送入眼底,用專用工具緩慢地將錨杆送至孔底。
9、緊固錨杆:等待超過規定時間後,安裝錨杆托盤、上緊螺帽,使其達到設計預緊力。
耙鬥裝岩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車前的檢查
1、檢查防護裝置是否齊全、可靠,外觀檢查電氣設備(包括小型電氣、電纜)有無失爆現象。
2、檢查耙鬥機及尾輪,導向輪是否固定牢固。
3、檢查各部螺栓是否緊固, 鋼絲繩連接應固定牢固、排列整齊,有無跑出滑輪現象。
4、檢查操作係統應靈活,滾筒閘帶完好、可靠。耙鬥及繩道兩側無防礙安全的雜物和人員。
5、上下山使用耙鬥機時,檢查耙鬥機同上方防跑車裝置應牢固、靈活、可靠。檢查中發現問題,必須處理好後,方可起車。
二、起動、運行、停止
1、接到開車信號,必須向周圍工作人員發出開車警告後,方可起車。
2、將尾繩卷筒操作手把拉向閘緊位置,將主繩滾筒閘帶鬆開,將空耙拉到工作麵尾輪後,並將鬥提起來,很快推回尾繩操作手把,耙鬥機便以自重鏟入矸石堆。
3、卸載後,將主繩操作手把推回原位,同時拉尾繩操作手把,進行下次裝岩作業。
4、耙矸過程中,如耙鬥受阻時,不可強行牽引耙鬥,應將耙鬥退回再耙。司機操作時,不可同時將兩個操作手把拉緊,以防耙鬥飛起。耙鬥機在拐彎巷道耙裝時,必須清理機道,並有專人指揮和信號聯係。嚴禁用手扶運行中的鋼絲繩,耙鬥機工作時溜槽上要設防護欄,防止鋼絲繩甩出傷人。
5、當耙鬥的出繩方向與耙鬥筒的中心方向夾角過大時,司機應在出繩的對側操作,以防耙鬥穿出溜槽,傷害司機。
6、耙鬥機停止使用時,應將操作手把放到鬆開位置,切斷電源,並將控製開關手把打至停止位置,且閉鎖,否則司機不得離開現場。
7、耙鬥裝岩(煤)時,耙鬥不得觸及兩幫、頂部,裝藥時應停止機械運轉,放炮前應將耙鬥拉到溜槽上,切斷電源,保護好電纜、按鈕和開關。
風鎬工安全操作規程
1、領取風鎬時應檢查,並符合以下規定:
1)機體無裂紋和破損;
2)套箍、頭部及鎬柄彈簧完整靈活;
3)濾風網無堵塞,螺絲、固定銷齊全無損。
2、領取釺子時應檢查,並符合下列規定:
1)釺子尖鋒利,釺子尾部平整無缺口並和釺子中心軸垂直;
2)釺尾與風鎬套接正確牢固;
3)要領取足夠的釺子和備用釺子。
3、領取膠管時,要在工具房接上風鎬和釺子進行試轉,發現問題立即修理或更換。
4、領取足夠的潤滑油。
5、風鎬、釺子、風管應分別攜帶,風管應盤成圓圈手提或肩扛,避免碰撞,不準用刮板輸送機運送。
6、備用風鎬、釺子、油壺等應放在安全穩妥的地方。在傾斜及急傾斜煤層工作麵,要將其捆紮牢靠,以防下墜傷人。
7、檢查和處理
1)基本及特種支護應齊全合格、無折損;
2)頂底板及煤幫應無冒頂片幫的危險,否則不準作業;
3)超過控頂距離,必須按作業規程要求進行處理;
4)工作麵主風管安設合格,無漏風、風嘴靈活,符合規定。
8、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風繩(膠管)與幹風管接好後,要慢開風門向無人處吹風,排除風繩內雜物,然後再接風鎬,並擰緊接頭。操作中隨時檢查接頭是否牢固,以免脫扣傷人。風鎬在使用前及使用中要注油;
2)要將支護及刹幫頂的材料準備齊全,並順著巷道的溜槽邊或人行道擺放整齊,不得亂堆,妨礙行人;
3)檢查工作麵的中心劃線或拉線,決定開幫的寬度。
9、風鎬落煤前,應先找好退路,以防片幫或煤矸掉落傷人。
10、風鎬開口、推幫、透幫都應在較軟弱的煤分層或層理、節理較發育處掏挖煤槽,接著打落頂層煤,再打落底層煤。
11、落煤時一手握鎬柄,一手托住鎬體,用力向煤壁推壓,不要硬頂強衝,不要與煤壁成90°推壓,以減輕手臂震動和損壞風鎬尖。
12、水平或向上作業時,握鎬體的手臂應靠近身體以增加力量。作業時應隨時注意輸送機及下方,避免輸送機開動時塊煤、坑木傷害下方人員。
13、複合煤層的工作麵,其夾石厚度達到規定分采界限時,必須分層操作,不準煤矸一齊卸落,必須單獨采下夾矸並扔入采空區。
14、注意事項
1)注意風鎬頂部彈簧、濾風網、橫銷及接頭的鬆緊,防止脫落;
2)鎬尖卡住時,可往複搖動風鎬或處理鎬尖周圍煤岩,鬆動後再拔出;
3)磨鈍的鎬尖要及時更換;
4)工作間歇時,風鎬要放在安全、幹燥處;
5)膠管不得繞成銳角或折曲,使用時必須放直或形成慢彎。
15、中厚煤層金屬支架工作麵的風鎬操作。
1)在頂板好、煤質硬、不片幫的工作麵,可隔一個梁掛一個梁,再由下往上拉底打柱和補梁;
2)頂板和煤壁較正常時,一次可連續掛八根梁,由下往上拉底打柱,刹好上方堵頭,頂梁必須依次掛上並及時刹頂;
3)在頂板破碎、煤質鬆軟片幫的工作麵,采用掏梁窩方法,隨掛梁隨刹頂。如采用六根梁拉門時,先打中間第三、第四根支柱,接著往上打第二、第一根支柱,最後打第五根、第六根支柱,邊打支柱邊刹幫,並刹好上方堵頭。然後采用一根梁推幫和一根梁透幫方法操作。壓力大的點透幫時,要打臨時支柱。完工時不準缺支柱。
16、急傾斜工作麵的風鎬操作
1)應設好牢固的腳手板、擋煤板、腳手架,並經常進行檢查,以防鬆動和掉落;
2)應配備足夠的備用風鎬、釺子、透平油、鉛絲及其他小工具,並放在安全的地方。
3)應選擇層理、節理發育,煤質鬆軟的小分層由上往下拉煤槽,再先采頂煤,後采底煤。薄煤層可在煤層的中部或靠底板處掏槽;中厚煤層則盡可能靠近頂板處掏槽;若煤層太厚,一個台階同時用兩台風鎬落煤時,靠頂板的一台先采,靠底板的一台後采,兩台風鎬沿傾斜必須錯開1.5~2.0米;
4)操作時應站穩、有依靠。在采透頂、底煤時,必須一手抓緊支柱,一手落煤,兩腳站穩,風管應拴牢,並隨時檢查鎬體、頭部彈簧、活接頭等是否牢固,以防傷人;
5)剝落下的大煤塊,必須砸碎,以免打掉支柱與傷人;
6)在工作麵行走時,必須手扶穩才起腳、腳踩穩才鬆手;
7)工作麵無支柱處,不得用風鎬落煤;
8)工作中要上下互相照顧,做到上喊下應、下喊上應。
17、按工作麵中心線檢查開幫進度,找直煤壁,經班組長檢查驗收合格後才準收工。
18、關閉幹線風管上的閥門,卸下供風軟管,拆下風鎬和釺子,堵好進風口、卡套孔,盤好軟風管,將工具送回工具房。
19、向下班的風鎬工交待本班工作情況及注意事項。
測風員安全操作規程
1、 測風員應擔負以下工作
1)測算礦井風量、風壓、漏風量,按計劃要求進行風量調節;
2)測定礦內空氣溫度、氣壓和相對濕度;
3)測定局部通風機的風量、風壓和漏風量;
4)在鑒定礦井瓦斯等級、進行礦井反風試驗、測定主要通風機性能時,測定有關參數和彙總資料;
5)及時準確填寫有關報表和井下測風牌板。
2、必須熟悉礦井通風係統,發現問題及時向通風調度彙報。
3、入井前應對所用的儀表進行檢查,並符合以下要求
1)風表開關、回零裝置和指針靈活可靠,外殼及各部位螺絲無鬆動,風表校正曲線對號;
2)秒表的開關和指針靈活;
3)皮托管的中心孔和管壁孔無堵塞,壓差計的玻璃管無破損、刻度尺清晰,各零件、螺釘、膠皮管齊全,各旋鈕靈活可靠,注入儀器內的液體合乎要求,補償式微壓計的反射鏡及針尖完好。
4、入井前必須根據任務帶好所用的風表、秒表、瓦斯檢定器及皮尺、記錄本、有關儀器等。攜帶和使用儀器時,必須輕拿輕放,避免碰撞。
5、井下測風地點的選擇
1)測風地點應選擇在:礦井、一翼、水平的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掘工作麵進、回風巷,井下爆破材料庫和主要用風硐室,以及其他需要測風的地點。
2)主要風道中的測風工作應在測風站內進行。
3)在無測風站的地點測風時,應選在巷道斷麵規整、支護良好、無空頂片幫、前後10米巷道內無障礙物和拐彎的地點。
6、根據測量風速的大小,選用合適的風表。
7、用側身法測風時,測風員在測風斷麵內應背靠巷道壁站立,手持風表將手臂向風流垂直方向伸直,風表葉片迎向風流並與風流垂直,在斷麵內均勻移動。為消除人體對風速的影響。應將所測得的風速乘校正係數。
8、風表測風的方法有定點測風和線路測風兩種。
1)定點測風:巷道斷麵在10m2以上時測120秒;巷道斷麵在4~10m2時測60秒;
2)線路測風:風表在測風斷麵內按規定線路、規定時間(60秒、120秒)勻速移動。根據斷麵積大小線路分四線法、六線法、迂回八線法。
9、測風時,應先將風表記數器指針回零或記下始讀數,待風表葉輪轉動30秒左右後,再同時啟動風表記數器和秒表進行測定,測定結束時同時關閉,風表開、停應與秒表開、停一致。
10、根據測得的表速在風表校正曲線上查得對應的真風速。
11、在每個測風斷麵測風應至少測3次,取其平均值。3次測量誤差不應超過5%,如果大於5%,說明測風結果不符合要求,需追加一次測風。
12、測得的風速乘以巷道斷麵積即得通過該斷麵的風量值。
13、測風時風表不能距人體及巷道頂、幫、底部太近,一般應保持200毫米以上的距離。
14、各類風表要配有長度0.5米左右的非導電表把。
15、在傾斜巷道內測風時,要注意使葉輪與風流方向始終保持垂直。
16、在遇列車和人通過或風門開啟等情況時,要等待一定時間,待風流穩定後再進行測風。
17、在有電機車架空線的巷道中測風時,風表與架空線要保持100毫米以上的距離,以防觸電。
18、及時記錄和換算測定結果,發現問題應重新測。
19、測風時要同時測定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所測結果應及時填入測風牌板。原始數據應立即記入測風日誌。
20、風表葉片不得和其他物體接觸、倒轉或用嘴吹,風表用後應放入盒內,不得交給非測風人員管理。
21、應按規定的測風製度進行工作。
22、礦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風量用下述方法測定:
1)在風硐內測風時,可使用自動測風儀表或超聲波風速儀;
2)在主要通風機出風口測風時,軸流式通風機測風斷麵應選在環形擴散器斷麵,用等麵積環的原理在斷麵內布置測點;離心式通風機測風斷麵應選在擴散器出口,在斷麵內按網格狀布置測點。測3~5次後,取其平均值。
23、局部通風機工作風量(局部通風機吸風量)用下述方法測定:
1)用風表測定時,先在局部通風機吸風口前10米巷道內用風表測風速,求得風量值;再在局部通風機後5米巷道內用風表測風速,求得風量值,A、B斷麵的風量差即為局部通風機的工作風量;
2)用皮托管和壓差計測定時,在局部通風機吸風口外加一節風筒作測風段,測定斷麵選在A、B處。為求得平均風速,可用等麵積環原理在測量斷麵內布置6~10個測點,測出速壓值後,用有關公式計算平均風速,根據平均風速求得風量;
3)在局部通風機的進、出風口直接用高速風表測定時,應手持風表緊靠防護網按繞線法在吸風口全斷麵內均勻地移動1分鍾而測得。測風人員須站在一側,不可正對吸風口。
24、測定全風壓供給掘進工作麵的風量時,測點應選在局部通風機吸風口前10米的進風巷內。
25、掘進工作麵的風量測定應在風筒出口以外10~20米的巷道內進行;也可在風筒內用皮托管、壓差計測得。
26、測定風筒百米漏風率的測點布置情況,先用皮托管、壓差計分別測得B、C 斷麵的風量。
27、按測定要求準備測壓儀表、工具、材料等。
28、入井前應檢查測壓儀表,空盒氣壓計應經過標定、外殼玻璃應無破損、刻度及溫度校正表應齊全、量程合乎要求,壓差計或補償微壓計應不漏氣、並裝有酒精,精密氣壓計應充足電、且其數顯示要穩定,皮托管不堵塞,膠皮管氣密應良好。
29、選擇測壓儀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測量絕對壓力時用空盒氣壓計、精密氣壓計;
2)測量相對壓力或壓差時用U形水柱計、單管傾斜氣壓計、補償微壓計;
3)測量靜壓差時,也可用精密氣壓計;
4)用精密氣壓計測定時,要同時測定測點的標高和空氣密度。
30、用空盒氣壓計測壓時,應將儀器盒麵平行於風流方向放置,等待10~20分鍾,一麵注意指針位置,一麵用手輕擊氣壓計的玻璃,至指針穩定後,直接讀出測點的大氣壓力。
31、U型壓差計或U型傾斜壓差計在測壓前應注入蒸餾水或酒精,U型管兩側的液麵應處於同一水平。
32、操作單管傾斜壓差計時,應遵守以下原則:
1)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測壓時,應配備皮托管和膠皮管,皮托管的管嘴要正對風流方向。
2)測定時,先將儀器調平,把三通旋鈕轉到測壓位置,用短膠管排除積存於儀器中的氣泡,把儀器的液麵調到零位,確定儀器的校正係數K值,然後把上風側測點皮托管“ - ”端連到測壓儀的“ + ”端,把下風側測點皮托管的“ - ”端連到測壓儀的“ - ”端,穩定後,讀出刻度數;
3)將測得的讀數記入記錄本,同時記下測定時儀器的校正係數K值,讀數乘以K值即為兩測點間的壓差。
33、使用單管傾斜壓差計時的注意事項是:
1)測定時,應防止水、雜物堵塞膠皮管,防止車輛、設備、行人擠壓壞膠皮管;
2)儀器和膠皮管的所有接點要嚴密,防止漏氣影響精度;
3)攜帶壓差計行走時要小心,防止損壞和溢出酒精。
34、使用精密氣壓計(又稱數字式氣壓計)測壓時,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1)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將電源開關撥到“電源通”位置,接通電源;
(2)將壓差分檔置於“O”位置,選擇開關撥到“電池”位置,此時顯示的值為電池的電壓,該值小於規定的值時,應更換電池或進行充電;
(3)電池電壓正常後,將選擇開關撥到“氣壓差”位置,儀器通電15分鍾後,可開始工作。
2)測量絕對壓力時,應將壓差分檔置於“O”位置,選擇開關撥到“氣壓”位置,此時儀器上顯示的數字與儀器本身標注基數的代數和即為該測點的絕對壓力(注:顯示數字前無符號為正值,有“ - ”號時為負值);
3)測量靜壓差時,將壓差分檔置於“O”位置,選擇開關撥到“氣壓差”位置,轉動氣壓調節旋鈕,使數字顯示零值,再將儀器移到下一個測點,儀器顯示值即為兩測點間的相對靜壓差,正值說明第二點高於第一點,負值說明第二點低於第一點。若數字顯示器上隻亮小數點,說明差值超過儀器測量範圍,這時應將壓差分檔旋到“ + ”200 或“ - ”200位置,實際氣壓差應為:P( 氣壓差)= ±200 ± p'氣壓差(p'氣壓差為顯示器顯示的氣壓差值)。
35、使用精密氣壓計時的注意事項
1)接通電源後,至少15分鍾後儀器才能工作;
2)由於氣壓變化使氣壓差示值來回跳動時,讀數應取示值跳動範圍內的平均值;
3)測定流速較大氣流的靜壓時,靜壓管應盡可能與氣流方向平行;
4)儀器使用完畢後,應將電源開關關閉,切斷電源;
5)若儀器發生故障,應送修理部門檢修,不要隨便更換元件。
36、其他參數的測定
空氣相對濕度可用手搖濕度計或風扇濕度計測定。
濕度測定儀的兩支溫度計應完好,盒中鑰匙、紗布、滴水管、查對相對濕度的牌版應齊全。
1)手搖濕度計有兩支相同的溫度計,用淨水潤濕的紗布(濕潤程度以不滴水為宜)包裹在任一支溫度計的水銀球外麵;測定時手握搖把,使其以每分鍾120轉的轉數勻速旋轉1~2分鍾,待數值穩定後,讀出幹、濕兩支溫度計的讀數;根據幹、濕溫度計的讀數差和幹溫度計的讀數從相對濕度查對表上查得相對濕度值;
2)使用風扇濕度計時,用發條開動風扇,以形成風速為2米/秒的氣流,待濕溫度計的數值穩定後,讀出幹、濕溫度計的讀數,然後查濕度表即得相對濕度值。
37、操作濕度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人員不能對著儀器呼吸;
(2)必須在溫度計的數值變化穩定後再讀數;
(3)旋轉風扇濕度計的發條時,不要過緊、過猛,以防止上斷發條。
38、空氣密度的測算方法為
用空盒氣壓計測定空氣的大氣壓力,用濕度計測定空氣的幹溫度和相對濕度,根據公式計算空氣密度。
風表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風表檢修工負責檢修風表。
2、每台風表使用半年後應作檢查校正,重新繪製風表校正曲線;大修後的風表必須經校正後方能使用。
3、風表必須送到指定單位進行校正。
4、每個風表檢修工應配備所需用的一切工具。修理風表的工作間應清潔、幹燥、無纖維飛揚。操作地點要有合適的工作台。
5、在拆卸風表前必須將殼體的灰塵汙垢清洗幹淨。應按風表類型、結構、性能及各組的銳敏部位依次拆卸;複裝應按其逆順序進行。
6、不同型號風表的拆裝應按其說明書規定的順序進行。
7、清洗風表的操作方法
1)將表盤以外各個零件(除擺輪、遊絲組外)及夾板放在汽油(100#~200#)或酒精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小板刷仔細刷幹淨,再用白綢布擦幹,最後用細毛刷刷掉附著物;
2)精心檢查各零部件有無損壞,特別是易損的軸承、齒輪、針臍等部件,精度不合要求時必須更換;
3)按要求進行組裝,並在各齒輪軸眼中注入適量鍾表油。
8、檢修後的風表必須零部件齊全、螺絲鬆緊適當,啟動杆、離合閘板(回零杆)靈活,無摩擦、碰撞、卡滯、停轉等現象,指針進位無誤,還原後指針必須對零;還應有繪製好的風表校正曲線。
9、拆裝風杯或風葉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碰撞變形,並要妥善放置;安裝鋼絲軸時要拉直、緊固,但不要用力過猛,防止拉斷;拆裝表針(帶凸輪表針)時要垂直地輕輕放下或拉下,防止將齒軸折彎或折斷;安裝各種風表指針時,起始位置要對在零位上。
10、拆裝風表時,鑷子要夾緊刻度盤垂直用力,不要猛力撥動開關彈簧和風葉軸尖;三叉架要垂直取下;安裝軸眼要待裝進軸後才能用力。
11、自動計時風表的遊絲、擺輪拆裝方法要得當,防止遊絲變形;安裝卡子時,要看清上下軸眼後謹慎安裝,安好後要仔細檢查,裝好的擺輪轉動應靈活,加外力後能連續走動;安裝表針時要防止齒輪軸折斷。
12、安裝高速風表的風杯時,應在風杯軸的下軸眼對好後再對上軸眼,上下軸眼保持一定間隙,防止斷軸尖和蝸杆變形。
13、不準用螺絲刀等鐵器撥弄齒牙;軸承必須注油。
局部通風機安裝工安全操作規程
1、局部通風機安裝工負責局部通風機的搬運、安裝和拆除工作。各項工作要按規定和質量標準進行。
2、對入井前的局部通風機應進行試運轉,保證完好。
3、用車運送時,要有專人負責並和信號工、摘鉤工取得聯係。裝卸車時要互相配合、穩起穩落,防止損壞設備和碰傷裝卸人員。
4、用平板車裝運時,要固定牢固,兩側不得超過車身0.1米。
5、人工搬運時,必須係牢抬穩,並注意來往車輛;通過帶式輸送機、刮板輸送機時要和司機取得聯係,停機後方可通過。
6、在下山搬運時,人員行動要一致,在上方側要用保險繩係牢,下方側的人員要處於安全位置。嚴禁用滾動方法搬運。
7、局部通風機安裝地點的確定原則如下:
1)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時,局部通風機及其啟動裝置應安裝在掘進巷道口10米以外的進風側。
2)采用抽出式通風方式時,局部通風機及其啟動裝置應安裝在離掘進巷道口10米以外的回風側;
8、局部通風機應安裝在設計規定的地點,安裝地點的頂板支護應完好,無滴水。
9、 局部通風機應安裝消音裝置(低噪音局部通風機除外)。
10、在瓦斯噴出區域、高瓦斯礦井、岩(煤)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中,掘進工作麵的局部通風機應實行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並裝設兩閉鎖(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設施,保證局部通風機可靠運行。
11、隻有在接到通風區的通知後,才準拆移局部通風機,不準帶電移動局部通風機。
12、機體安裝要穩固,並裝有安全網罩;局部通風機與風筒連接處要有過渡節,連接要牢固。
13、壓入式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必須小於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以防出現循環風。
14、采用混合式通風方式時,要保證風筒重疊段巷道中的風速大於最低容許風速。對於長壓短抽方式,壓入式風筒出口風量應大於抽出式風筒入口的風量;對於長抽短壓方式,抽出式風筒入口風量應大於壓入式風筒的出口風量。
15、濕式除塵風機安裝結束後,應檢查風葉與筒壁的間隙,其任何方向都不得小於2.5毫米。
局部通風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專職局部通風機司機或兼職司機負責局部通風機的管理工作,保證局部通風機正常運轉。司機應經過專門訓練,掌握操作方法,並考試合格。
2、啟動前,應先由瓦斯檢查員檢查掘進工作麵、局部通風機及開關附近的瓦斯濃度。當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符合規定時,才準啟動;當其濃度超過規定時,必須報告通風區領導並采取專門處理措施,待符合規定後,才準啟動。
3、局部通風機進風口前5米內不應堆有雜物。
4、每台局部通風機必須懸掛管理牌板,內容包括:局部通風機編號、管理人姓名、風筒長度、周圍瓦斯及二氧化碳濃度、有效風量。
5、局部通風機應斷續啟動,不要一次啟動,以防止風筒脫節或吊環脫落。
6、同一地點安裝兩台局部通風機和兩台開關時,開關上要有明顯標誌,以防發生誤操作。
7、兩台局部通風機串聯時,應在第一台啟動後再開第2台,嚴禁同時啟動。
8、局部通風機啟動後,發現機體有震動、顫動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處理。
9、應經常檢查局部通風機電機外殼溫度,亦可拉開機殼門用手摸電機外殼檢查溫度,以不燙手為正常。
10、專職司機除觀察局部通風機運轉情況和巡視風筒外,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11、兼職司機必須在啟動局部通風機10分鍾後,確認一切正常時,方能進行其他工作,但必須時刻注意局部通風機的運轉情況。
12、司機每班至少要檢查2次風筒,發現有脫節、擠壓、扭折、破裂、脫掛及漏風等現象時,要及時處理。
13、局部通風機在正常運轉時,不準隨意停機。
14、沒有通風區的正式通知,不允許任何人搬動局部通風機。
15、遇到下列情況時,司機有權立即停止局部通風機運轉。
1)運轉過程中聲音突然發生變化、轉速減慢、發生單相運轉或其他故障時;
2)電纜過熱或電機有焦味時;
3)電機外殼溫度高於80°時。
16、如因檢修停電,必須事前通知司機;司機在通知掘進工作麵撤出人員後,才準切斷電源。
17、掘進工作麵臨時停工時,不準停止局部通風機運轉。
18、局部通風機停風後,司機必須通知工作麵撤出人員,並在停風區巷道口2米處設置醒目的柵欄、在停風巷道口新鮮風流處設崗看守,禁止人員進出停風區,待恢複正常通風後方可撤崗。
19、當局部通風機發生故障停止運轉時,要及時向通風區、礦調度室彙報,等待處理,不得離崗。
20、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後,司機不得隨意啟動局部通風機
21、必須在現場交接班。
22、采用混合式通風方式時,抽出式風機必須選用防爆風機或濕式除塵風機,且應由專職司機管理,並須安裝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
23、抽出式風機啟動前,必須先經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
24、濕式除塵風機啟動前,必須先向水箱注滿水,並接通水源,在連續供水後方能開泵,不得無水開泵和反轉,開泵後再啟動風機。
24、啟動風機前須先打開安全風窗,待運轉正常後再逐漸關閉。
25、雙台風機聯合運轉時,應分台分次啟動,間隔串聯啟動時,被串風機必須執行先停一機、後啟動的規定,以確保在新鮮風流中安全操作。
26、在混合式通風係統中,用作短抽和短壓的風機,必須執行先停機後啟動的規定,以避免循環風。
27、應保證抽出式風機經常運轉,無特殊情況不能停機。因故障檢修、停電等原因停機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28、采用不帶除塵裝置的抽出式風機通風時,在距風機5米處的連接風筒內應安設水幕噴霧裝置。
29、當風機內的瓦斯濃度超限時,可打開安全風窗,逐漸調節風窗滲入新風。
30、濕式除塵風機的維護及常見故障的排除按風機說明書的要求進行。
風筒工安全操作規程
1、風筒工負責所管轄區域內風筒的安裝、運送、維修和拆除等工作。及時將不用或損壞的風筒回收上井,並及時修補井上下破損的風筒。
2、入井必須帶足必要的用具和材料,必須熟悉自己分管地區掘進工作麵情況,如風筒直徑、長度、巷道掘進速度或貫通日期等。
3、風筒吊掛要平、直、緊、穩,避免車剮、炮崩,必須逢環必掛。每節風筒末端兩側的掛勾應用鐵絲係在巷道幫壁上。
4、要求風筒之間接口嚴密。膠質風筒可用雙反邊接頭或三環接頭,插接時要順接。
5、使用膠質風筒時,局部通風機和膠質風筒之間要有一節鐵風筒過渡。局部通風機和鐵風筒的接頭處要加墊圈,要上緊螺絲;鐵風筒與膠質風筒套接處要用鐵絲箍緊。
6、一列風筒的直徑要一致;如果直徑不一,要有過渡節。
7、風筒末端距工作麵的距離,按有關規定執行,但必須保證工作麵有足夠的風量。
8、經常檢查井下風筒,如有破口要隨時修補,做到不漏風。
9、風筒在拐彎處要設彎頭或緩慢拐彎,不準拐死彎。分岔處要設三通。
10、斜巷和立井掘進時,風筒接頭、風筒的綁紮要特別牢固。
11、更換風筒時,不得隨意停局部通風機,必須停機時,應與掘進工作麵的班組長和司機聯係,待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後方可更換。當巷道內瓦斯湧出量大時,必須把工作麵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後再更換風筒。
12、巷道掘進完工後,應在通風區的指揮下及時把風筒全部拆除。拆除的風筒要裝車運至井上,進行衝洗、曬幹和修補。
13、拆除風筒時,應由裏往外依次拆除。拆除獨頭巷道風筒時,不準停局部通風機。
14、應注意防止運行中的礦車撞、擠、剮風筒。
15、跨帶式輸送機、刮板輸送機操作時,必須先同輸送機司機聯係好,必要時可暫停輸送機運轉,以保證操作安全。
16、大巷高頂操作時要設台架,工作時要站穩;在電機車運行的巷道中吊掛風筒時,要設安全警戒,嚴防被電車剮、撞,並應注意防止架空線觸電傷人。
17、采用抽出式通風方式時,風筒可用硬質風筒和帶鋼絲骨架的橡膠或塑料可伸縮風筒。塑料或橡膠風筒必須具有抗靜電和阻燃的安全性能。
18、安裝鋼絲骨架風筒時,在裝卸過程中應注意輕裝輕放,切勿徑向擠壓和被鋒利雜物碰撞等,以免變形損壞。
19、用快速接頭軟帶連接風筒時,兩節風筒的端圈要對正、接攏、披風布搭好後,再用快速接頭軟帶將兩端圈卡緊。接頭軟帶收緊力要適當,以不漏風、不拉脫為宜,接頭軟帶的手把位置以在風筒側麵向下為好。
20、在風筒末端(入風口)加接風筒時,應先將加接的風筒吊掛於鋼絞線上,再對正接頭接好,避免風筒彎曲、折疊堵塞風道。
21、風筒急拐彎處必須用硬質弧形彎頭連接。
22、處理風筒內的積水時,在風筒長度超過500米時,可以直接解開快速接頭軟帶進行放水;在處理500米以內的風筒中的積水時,須先打開局部通風機安全窗,然後方能解開接頭進行放水。
23、采用抽出式或混合式通風方式時,風筒出口或入口到工作麵的距離、壓入式風筒和抽出式風筒間重疊段長度,應符合各礦作業規程的規定。
24、風筒上井後,首先應刷洗、曬幹,檢查風筒損壞情況及耐用程度,再根據檢查情況分別處理。
25、修補風筒時,粘補風筒的膠漿應按要求配製。根據破口大小裁剪補釘,補釘以圓形為好;補丁壓邊應大於破口尺寸20毫米;為防止補釘補後翹邊,補釘邊應裁成斜麵;補釘和破口應刷淨至露出膠質風筒本色,晾幹後才能塗上膠漿進行粘合,補丁粘合後應用木手錘砸實,使其粘合嚴密,保證不漏風;粘好的風筒應再塗上滑石粉。對100毫米以上的大破口,必須先用線縫合後再進行粘補。
26、風筒上的吊環應齊全,吊環間距應保證風筒吊掛平直,兩端鐵圈要縫牢。如果需要加長風筒時,風筒之間壓邊粘合的寬度一般為200毫米。
27、修補好的風筒應妥善保存,存放的風筒每季度應晾曬一次。
28、製作三通、彎頭及過渡節時,要根據風筒的形狀和直徑製作,要注意平直。過渡節長度不應少於2米。
29、焊接風筒圈時,要按電焊工的有關規定進行。圈要焊牢固,並要砸平調圓。
30、晾曬、衝洗、清掃風筒時要戴口罩,風筒必須在晾幹或吹幹後方能粘補。
31、修補後的舊風筒,應按規格尺寸分別存放在指定地點,並做好標誌,以取用方便。
32、裝卸風筒時應注意安全,要防止鐵絲劃手、紮腳和碰傷眼睛。
33、修補風筒時應準備一台局部通風機,用來吹幹風筒,並準備一台縫紉機及修理工具。
34、汽油、膠水必須存放在單獨房間內,並應保持油桶嚴密,嚴禁煙火。
35、風筒修理室內禁止使用火爐取暖;若必須使用時,應有安全防火措施,並經有關單位批準,下班無人時應將火爐熄滅。
36、風筒修理室內必須備有滅火器材,做好防滅火工作,室內要保持清潔衛生。
37、電動縫紉機的操作及注意事項如下:
1)電動縫紉機必須安裝合格、絕緣良好,防止漏電傷人;
2)縫紉機使用者必須經過培訓,在熟練掌握機器性能後才能獨立操作;
3)使用縫紉機前,應先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轉動是否靈活;
4)使用前各油眼都要適當注油,使用中要隨時加油;
5)使用縫紉機時,不宜戴手套,兩手距離機針必須在60毫米以上。上下線要均勻,要掌握一定轉速,防止紮手;
6)使用中如出現故障,應立即停機處理,故障排除後再用;
7)修理中需拆卸機頭時,注意不要丟失零件;
8)交接班時,應把機器擦淨;發生故障本班處理不完時,要詳細向下一班交待清楚,以便繼續處理。
38、洗風筒機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項如下:
1)要有專人負責,操作人員首先要掌握操作方法;
2)工作前,應首先檢查機器的完好狀況,然後才允許操作和合閘送電;
3)操作人員必須穿膠鞋、戴絕緣手套和戴工作帽,衣服穿戴要整齊,以防觸電和衣、物被卷入機器;
4)開始工作時,首先將離合手把打到控製位(即工作狀態),並打緊;
5)開外殼時,應兩手端平,向上推起。如果在開啟外殼後,內殼位置不當,要用手搖動蝸輪裝置,使內殼轉動到合適位置,不得用手直接轉動內殼;
6)內殼開啟後,再開始加水,加水要適量,一般為整機的五分之二較為適當。加水後將所要洗的風筒放入機內,一般洗直徑為500~600毫米風筒時放1節、500毫米以下的風筒放2節;
7)放入風筒後,先蓋內殼,內殼一定要擰緊、蓋嚴,防止風筒和水被甩出而發生意外,內殼蓋好後再蓋外殼,也要擰緊蓋好;
8)蓋好內外殼後,將離合手把打到鬆開位置,即“O”位上;
9)確認可以開機時,由專人負責送電,送電人員必須戴幹燥絕緣手套才能合閘送電。先送電、後開機,在開機時,所有操作人員應遠離機器;
10)洗10~ 15分鍾後即可停電。停轉平穩後,操作人員才可靠近機器,此時嚴禁送電;
11)操作人員按順序取出風筒並按動放水裝置排除髒水,另換淨水。
通風設施工安全操作規程
1、通風設施工負責永久密閉、臨時密閉的施工;永久風門、臨時木板風門的安設;調節風窗的安設;測風站和風橋的施工等。
2、裝運材料要有專人負責。各種材料裝車後均不能超過礦車高度、寬度,裝車要整齊,兩頭要均衡。
3、料車入井前必須與礦井調度室及有關單位聯係,運送時應嚴格遵照運輸部門的有關規定。
4、施工人員隨身攜帶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穩,利刃工具要裝入護套,材料應捆紮牢固。要防止觸碰架空線。
5、井下裝卸笨重材料時要互相照應,靠巷幫堆放的材料要整齊,不得影響運輸、通風、行人。
6、人力運料過煤眼時,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刮板輸送機及帶式輸送機運送材料。
7、施工前必須對施工地點、規格、要求了解清楚,並掌握有關安全技術措施和施工要求,做到安全施工。
8、密閉位置應選擇在頂幫堅硬、未遭破壞的礦石巷道內,盡量避免設在動壓區。
9、施工地點必須通風良好,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不超過規定時方可施工。
10、必須由外向裏逐步檢查施工地點前後5米的支架、頂板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且由一人處理、一人監護,處理不完必須及時打上臨時支柱。
11、拆除密閉地點支架時,必須先加固其附近巷道支架;若頂板破碎,應先用托棚或探梁將梁托住,再拆棚腿,不準空頂作業。
12、掏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掏槽一般應按先上後下的原則進行,掏出的礦石、矸等物要及時運走,巷道應清理幹淨;
2)掏槽深度必須符合規定要求,見實幫實底;
3)砌镟巷道密閉要拆镟掏槽,並按專門安全措施施工。
13、在有水溝的巷道中砌牆時,應既保持水流暢通又不能漏風。
14、用磚、料石砌牆時,豎縫要錯開,橫縫要水平,排列必須整齊;砂漿要飽滿,灰縫要均勻一致;幹磚要浸濕;牆心逐層用砂漿填實;牆厚要符合標準。
15、雙層磚或料石牆中間填黃土的密閉,黃土濕度不宜大,且應隨砌隨填,層層用木錘搗實。
16、砌牆到中上部時要預留觀測孔及灌漿孔,鐵管孔口應伸入密閉牆內1米以上,外口距密閉牆至少0.2米,外口要設閥門,不用時關閉。
17、密閉封頂要與頂幫接實。當頂板破碎時,托棚或探梁上的原支架棚梁應隨砌牆進度而逐漸拆下,且應除去浮岩、矸後再掏槽砌牆。
18、密閉牆砌實後要勾縫或抹麵,牆四周要包邊抹,其寬度不少於0.2米。要求抹平,打光壓實。
19、用磚建築的臨時密閉的厚度不應小於240毫米,其他質量要求與永久密閉相同。
20、建築木板臨時密閉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應根據巷道斷麵大小,確定打立柱的數量,立柱要打牢固,且與巷道頂、底板接實;
2)木板條采用魚鱗式搭接方式。自上往下依次壓茬排列釘在立柱上,壓茬寬度不少於15毫米,在四周木板均要伸入槽內接實;
3)木板釘嚴實後,必須清除雜物,然後用白石灰加黃泥或水泥加黃泥漿沿木板壓茬縫及牆四周堵抹平整嚴密。
21、建木段臨時密閉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先在巷道底部鋪一層黃泥,上鋪一層木段,然後依次鋪黃泥、木段,層層用錘砸實,木段外露處要排列均勻整齊;
2)牆內有水時,必須預先埋下一根鐵管排水,水管外口要裝水閘門;
3)木段牆與巷道頂幫之間的縫隙要用黃泥填實,並用黃泥加白灰或水泥把牆麵抹平整。
22、掏槽隻能用大錘、釺子、手鎬、風鎬施工,不準采用放炮方法。
23、在立眼或急傾斜巷道中施工時,必須配帶保險帶,並製定安全措施。
24、砌牆高度超過2米時,要搭腳手架,保證安全牢靠。
25、施工完畢後,要認真清理現場,做到密閉前5米支架完好,在距巷道岔口1~2米處應設置柵欄,揭示警標,懸掛說明牌。
26、裝運材料及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與施工密閉時的相同。
27、在有電纜線、管路處施工時,要妥善保護電纜、管路,防止碰壞。需移動高壓電纜時,要事先與機電部門取得聯係。
28、牆垛四周要掏槽,其深度必須符合質量要求。
29、穩門框時應按以下規定進行:
1)先穩下門坎,下坎的上平麵要稍高於軌麵,下坎設好後再安裝門框及上坎橫梁,要求門框與門坎互成直角,上、下坎應互相平行;
2)根據風壓大小,門框應朝順風方向傾斜一定角度,一般以85°左右為宜。調好門框傾角後,用棍棒、鐵絲將門框穩固。
30、在有水溝的巷道中砌風門牆垛前,必須先砌反水池;砌牆垛時應按永久密閉施工操作要求施工;兩邊牆垛施工要平行進行,逐漸把門框牢固嵌入牆垛內。
31、若需要在風門牆垛中通過電纜線路,在砌牆時要預留孔口孔位。
32、反向風門要與正向風門同時施工,除門框傾斜角度、開關方向與正向風門相反外,其餘要求與正向風門相同。
33、風門牆垛砌好後,牆兩邊均要用細灰砂漿勾縫或滿抹平整,做到不漏風。水泥砂漿凝固後,方可掛風門扇。
34、安裝門軸時,應將做好的門軸帶螺絲的一端打入在門框上鑽取的孔內,並打正裝牢。
35、安裝門扇時,應將門帶上的圓孔套入門框的軸上,並使門扇與門框四周接觸嚴密,要求風門不墜、不歪,開關自如。
36、風門下部及水溝處應釘檔風簾,確保嚴密不漏風;管線孔應用黃泥封堵嚴實。
37、安設有自動開關裝置的主要通車風門時,應保證其靈敏可靠、開關自如。
38、立柱安設要牢固,且要留設一定傾角;回風側要打撐木,風壓大時回風側門上坎過梁上要設橫梁,並牢固嵌入巷道兩幫。穩門框操作與第29條相同。
39、穩框後釘木板時,上下木板之間要求采用魚鱗式搭接,且應由上往下釘,其壓茬寬度不得小於20毫米,頂幫及下幫要壓邊並接觸槽內實茬。
40、木板釘齊後要清碴抹縫,雜物要清除幹淨,並用黃泥摻水泥或白灰漿勾縫或滿抹,保證牆麵、四周不漏風。
41、水泥漿凝固後即可安裝風門扇,門扇的安裝及調整與永久風門相同。
42、密閉牆上需設調節風窗時,窗框預留在牆的正上方;風門上設有調節風窗時,窗框預留在風門扇的上方。
43、當密閉、風門牆砌築到預留位置時,即可將預製好的調節風窗框嵌入牆內。調節窗口要備有可調節的插板。
44、調節風窗除窗口施工外,其餘質量標準和施工操作要求與風門、密閉的質量標準和施工操作相同。
45、在架線巷道中設風門及進行有關工作時,必須先和有關單位聯係,在停電、掛好“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停電牌、設好臨時地線及保護好架線後方能施工。施工完畢後即取下臨時地線,摘下停電牌,合閘送電。
46、在運輸巷道中設風門時,要注意來往車輛,做到安全施工。
47、每個風門施工完畢後,其前後5米內的支架要保證完好,並應清理剩餘材料,保持清潔、通暢。
48、測風站選點要符合有關規定。
49、施工地點的巷道高度超過2米時,要搭腳手架,做到安全施工。
50、在砌镟或錨噴巷道中建測風站巷幫凸凹變化大時,應首先用噴漿方法或用水泥砂漿將凹處補平;再用和勻的細黃沙摻水泥、白灰或用白灰摻麻袋將巷道頂、幫平抹;進、出風側巷壁應平滑,抹麵長度不少於4米。
51、在架木棚巷道中建測風站時,應首先加固巷道支架;再用木板逐塊排列釘在巷道頂幫支架上,要求釘牢且平整;進、出風側釘成後應平滑。
52、在水泥棚、鐵軌棚巷道中建測風站時,要先用小方木固定在棚檔中作襯料,然後用木板平整排列釘在方木上。
53、測風站內有水溝時,水溝上必須加蓋板,並密閉嚴實,其前後長度不小於10米。測風站兩端水溝內要設擋風簾。
54、測風站施工完畢後,站內必須設測風瓦斯記錄板。
55、施工完畢後必須清理測風站前後10米內的雜物,保持巷道清潔通暢。
56、在架線巷道中施工時,要事先製定專門的停送電安全措施,並按措施施工。
57、施工前,必須掌握施工圖紙要求和安全技術措施,並按要求施工。
58、施工地點要進行通風,並檢查瓦斯、二氧化碳等情況,保證施工安全。
59、準備好施工所需材料及工具,妥善保護施工地點敷設的管路、電纜等設備,並檢查巷道支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0、兩坡挑頂的要求如下
1)挑頂前先加固頂板及起坡點外5米內的支架;
2)根據施工要求打炮眼,放炮挑頂;
3)裝藥、放炮必須由專職放炮員按有關規定進行。放炮前必須撤出人員,在巷道交岔口外設好警戒,發出信號後再放炮;
4)放炮後由施工負責人和放炮員共同驗炮。驗炮後應一人監護,並打上臨時支柱後再清碴。
61、挑正頂的要求如下
1)挑正頂前,先將炮眼打好,然後回掉原支架;裝藥時,必須認真檢查頂板,並打好臨時支柱;放炮隻能放小炮;
2)挑正頂時必須先加強下巷支架,必要時可在棚梁下打臨時支柱。
62、臥底時,應先在附近支架棚梁處打上臨時支柱,維護好頂板。
63、對砌牆的要求如下
1)可用磚、料石砌牆,風橋兩端坡度不能大於30°,應呈流線型;
2)砌牆應先放好中腰線,並按規定掏槽,應見實幫實底;
3)牆麵要砌平整,勾縫或抹麵應符合質量標準要求,頂幫應接嚴填實;
4)風橋前牆及橋麵用水泥預製板鋪密,後牆用磚或料石砌築,牆中加填黃土,層層用木錘搗實,應用砂漿將橋麵抹平。
64、上巷支護需要支棚打柱時,必須穿鞋;正頂打的棚腿要打在下巷棚梁上;坡巷的支架必須牢固,起坡處棚柱要與巷道頂部垂直。
65、服務年限短,風量小於10米3/秒時,可采用鐵筒式風橋。
66、風橋施工完畢後,要將管路、電纜懸掛整齊,現場清理幹淨。
67、用鐵筒做風橋時,每個接頭均要加襯墊、擰緊,兩端應呈流線型。
68、施工時,現場負責人要經常檢查支架頂板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並應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然後向通風調度彙報。
69、風橋中不準設風門,上、下巷聯通的繞道需設風門時,按風門施工的要求進行。
70、風橋建成後,要將內外牆全麵整修勾縫或抹麵。竣工後,報通風區驗收,凡不符合質量標準處,必須返工。
通風木工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應把需用工具、材料準備齊全。
2、風門扇用單層或雙層木板製成。單層木板厚度不小於35毫米,木板接縫必須采用錯口接法,錯口寬度不小於20毫米;雙層木板門中間要加襯墊。
3、風門扇要穿帶,上下兩條門帶規格要相同、平行不歪扭,且距門扇上下兩頭均留有一定間距。
4、風門扇安裝使用前要加裝鐵門帶(大型風門扇可到井下現場組裝),即要與木門帶平行地裝2條規格相同的鐵門帶,鐵門帶應長於木門帶,靠門軸的一端應伸出一定距離,並卷成折頁式圓筒。
5、風門扇必須進行防腐處理。
6、電鋸、電刨必須由經過技術培訓且考試合格的人員操作。工作時,應思想集中,確保安全。
7、應掌握木工房備有的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8、烘幹木料時,不得脫離工作崗位,應經常檢查火勢及木料幹燥程度,幹燥後即速取出。
9、禁止在木工房內吸煙、生火爐;特殊情況必須生火爐時,要製定安全措施,並報上級批準。
10、木工房的材料要擺放整齊,工作完畢後,雜物要清掃幹淨,特別是火爐周圍,離開前應有專人檢查,火爐熄滅後方可離開。
11、安裝、維修風門前,必須檢查巷道頂板情況,做到安全施工。在主要運輸巷道中安裝維修風門時,要注意來往車輛,必要時應先與有關單位聯係。
12、門框傾斜角度要符合要求,以保證安裝的風門開關靈活。
13、井下使用的風門、調節風門等必須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
14、一般應關閉風門進行維修,必要時可摘下風門扇到安全地點維修,但禁止兩道風門同時打開。
15、維修風門時,要檢查電纜孔、管路孔是否堵嚴,凡不用的孔口及調節風窗口要及時封堵嚴密。調節風量窗口處應備有足夠的、合格的調節板。
16、拆除回收風門、木板牆、調節風門等木製品時,必須先檢查巷道安全情況,應在安全情況下回收。
17、木板、門框及立柱上的鐵釘要全部拔出,無法拔掉的必須打平,防止刺傷人。
瓦斯檢查員安全操作規程
1、瓦斯檢查員負責檢查所管轄範圍內的瓦斯濃度、溫度及“一通三防”設施的運行情況。
2、必須熟悉礦井通風係統和所管轄範圍內的通風、瓦斯、防塵、防滅火設施。
3、必須嚴格執行有關通風、瓦斯等的規定,會填寫瓦斯檢查記錄手冊、牌板及有關報表。
4、當井下局部地區瓦斯超限時,在濃度小於3%時,應及時處理;發現“一通三防”中的隱患時,能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處理不了的,應立即向通風調度彙報。
5、嚴格執行交接班製度。
6、瓦斯檢查員應攜帶瓦檢儀、檢查棍、膠皮管、溫度計、記錄表格。
7、在領取瓦檢儀時應檢查藥品、電路、氣密性、條紋是否符合要求;領取一氧化碳檢定器時應檢查氣密性和螺栓。
8、使用瓦斯檢定器檢查甲烷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如下:
1)在待測瓦斯地點的進風流中清洗瓦斯室,將微讀數回零位,基線對零;
2)在檢測地點、用輔助管擠壓氣泵5~7次,觀測檢定器,讀出甲烷濃度;
3)在檢測地點檢查二氧化碳濃度時,先按上述方法測出甲烷濃度;再將輔助管拔掉,用檢查甲烷的方法測出混合氣體濃度;混合氣體濃度減去甲烷濃度即得二氧化碳濃度。
9、測定一氧化碳濃度的操作方法,按本規程火區觀測工第10、11條執行。
10、需要測定瓦斯的地點如下
1)采煤工作麵需測定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地點有:
①工作麵進風流(指進風順槽至工作麵煤壁線以外的風流);
②工作麵風流(指距煤壁、頂、底板各20厘米和以采空區切頂線為界空間風流);
③上隅角(指采煤工作麵回風側最後一架棚落山側1米處);
④工作麵回風流(指距采煤工作麵10米以外的回風順槽內不與其他風流彙合的一段風流);
⑤尾巷(指高瓦斯與瓦斯突出礦井采煤工作麵專用於排放瓦斯的巷道)柵欄處。
2)掘進工作麵需測定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地點有
①掘進工作麵風流(指風筒出口或入口前方到掘進工作麵的一段風流);
②掘進工作麵回風流;
③局部通風機前後各10米以內的風流;
④局部高冒區域。
3)礦井總回風或一翼回風流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測定在各測風站內進行;
4)采區回風流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測定在該采區各分區風流彙合後的測風站內進行;
5)硐室的甲烷、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的測定在各硐室內進行;
6)設置有電動機(如小絞車、水泵、采煤機、掘進機、移動變電所等)的采掘工作麵進風流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檢查應在以電動機為中心的進回風兩端各20米範圍內的巷道內進行;
7)放炮地點檢查瓦斯的部位有
①采煤工作麵放炮地點的瓦斯檢查應在沿工作麵煤壁上下各20米範圍內的風流中進行;
②掘進工作麵放炮地點的瓦斯檢查應在該點向外20米範圍內的巷道風流中及本範圍內局部瓦斯積聚處進行。
11、循環檢查瓦斯的次數和順序是
1)瓦斯檢查次數按有關規定執行;
2)循環檢查瓦斯的順序和有關規定如下
①采煤工作麵是從進風巷開始,經采煤工作麵、上隅角、回風巷、尾巷柵欄處等為一次循環檢查;
②雙巷掘進工作麵由一名瓦斯檢查員檢查時,一次循環檢查瓦斯應從進風側掘進而開始到回風側掘進麵;
③循環檢查中,應在采掘工作麵上、下次檢查的間隔時間裏確定無人工作區或其他檢查點的檢查時間;
④采掘工作麵檢查瓦斯的間隔時間要均勻,在正常情況下,每班檢查3次的,其相隔時間不允許過大或過小,每班檢查2次的,其相隔時間要求不允許半班內完成一班的檢查次數。
12、每次檢查瓦斯後,必須填寫瓦斯記錄手冊、黑板牌,並隨時向調度站彙報。
13、局部瓦斯積聚或臨時停風的盲巷內積聚瓦斯時,在瓦斯濃度不超過3%的情況下,可按照製定的排放措施就地排放,但不準用風吹;當積聚的瓦斯濃度超過3%時,應報請礦總工程師主持製定措施,並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4、瓦斯檢查記錄牌板的吊掛位置,對於回采工作麵應掛在進、回風巷的頂板良好處,有尾巷的掛在柵欄處;對於臨時停工的掘進工作麵、已采區、火區密閉牆、盲巷、硐室等應掛在頂板良好的柵欄處。
15、瓦斯檢查牌板填寫內容包括檢查地點名稱、甲烷及二氧化碳濃度、其他有害氣體濃度、溫度、檢查日期、班次、時間、次數、瓦斯檢查員姓名等。瓦斯檢查記錄牌板應隨著檢查點位置的變化而及時移動。
16、每班應對管轄範圍內的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校對和記錄、對監測裝置及電纜的外觀進行檢查,並將記錄和檢查結果報通風調度和監測值班員。
17、每個區域的瓦檢員在發現本區域內“一通三防”方麵中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並將情況向通風調度彙報。
18、瓦斯檢查員必須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製度。
19、高瓦斯及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中使用采煤機和掘進機的采掘工作麵的跟機瓦斯檢查員,必須堅守崗位。當采煤機、掘進機工作時,在以下地點檢查瓦斯
1)采煤機前後20米內,距煤壁30厘米、距頂板20厘米範圍內。當局部積聚的瓦斯濃度達2%或采煤機前後20米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1.5%時,應停止采煤機工作,切斷工作麵電源,立即進行處理;
2)利用檢查棍、膠皮管檢查采煤機滾筒之間、距煤壁30厘米、距頂板20厘米範圍內的瓦斯。當瓦斯濃度達2%時,應停止采煤機的工作,切斷工作麵電源,進行處理;凡處理不了的,應立即向通風調度彙報;
3)對於使用掘進機的掘進工作麵,當掘進機工作時,應檢查掘進機的電動機附近20米範圍內及風筒出口至煤壁間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達到1.5%或掘進工作麵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應停止掘進機工作,切斷工作麵電源,立即進行處理;處理不了的,應向通風調度彙報。
20、煤倉內的瓦斯檢查及煤倉堵塞後的瓦斯檢查與處理,應按礦總工程師組織編製的措施進行。
21、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采掘工作麵的專職瓦斯檢查員應認真執行“一炮三檢查”製度,瓦斯檢查員不在現場不準放炮。
22、對於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采掘工作麵,瓦斯檢查員應定點檢查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及溫度等。需進行定點檢查的地點包括采煤工作麵采空區邊緣、工作麵風流、工作麵上隅角、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及溜子尾附近和底部、局部漏頂處、高冒處,掘進工作麵迎頭、巷道全長風流、局部高冒處、漏頂處、局部通風機附近等。發現超限應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進行處理;處理不了的,應向通風調度彙報。
23、采煤工作麵采空區放炮放頂時,采空區瓦斯濃度的檢查範圍應按礦總工程師組織編製的措施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當瓦斯濃度超限時,應立即停止放炮。
24、檢查瓦斯時,應按照以下操作順序進行,並注意自身安全
1)檢查高冒地點、采煤工作麵上隅角、采空區邊緣的瓦斯時,要站在支護完好的地點用小棍將膠管送到檢測地點,由低到高逐漸向上檢查,檢查人員的頭部切忌超越檢查的最大高度,以防缺氧而窒息;
2)檢查廢巷、盲巷和臨時停風的掘進工作麵及密閉牆外的瓦斯、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時,隻準在柵欄處檢查;必須進入盲洞內檢查時,應由救護隊員進行。
25、攜帶的瓦斯檢定器要妥善保護好,不準碰撞損壞、丟失及轉借他人;出現故障不準擅自修理,應上井後交檢修人員並指出存在的問題;瓦斯檢定器不得個人保存,上井後應交儀器房保管。
26、排放局部積聚的瓦斯之前,應按有關規定將本區域回風係統中的人員全部撤入進風,切斷電源。
瓦斯監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1、瓦斯監測工負責管轄範圍內的礦井通風安全監測裝置的安裝、調試、維修、校正工作。
2、瓦斯監測工應將在籍的裝置逐台建帳,並認真填寫設備及儀表台帳、傳感器使用管理卡片、故障登記表、檢修校正記錄。
3、必須嚴格執行交接班製度和填報簽名製度。
4、交接班內容包括
1)設備運行情況和故障處理結果;
2)井下傳感器工作狀況、斷電地點和次數;
3)瓦斯變化異常區的詳細記錄;
4)計算機的數據庫資料。
5、接班後,首先與通風調度取得聯係,接受有關指示。
6、對井下瓦斯變化較大的地區,要詳細跟蹤監視,並向通風調度彙報。
7、應每隔30分鍾檢查1次各種儀表的指示、機房室溫、機身溫度和電源、電壓波動情況。
8、應將本班的瓦斯變化情況於當天打印成報表送通風技術主管審查簽字。
9、與井下監測員協調配合進行傳感器的校正。
10、停電的順序是:主機→顯示器、打印機等外圍設備→不間斷穩壓電源→配電櫃電源。
11、送電順序是:配電櫃電源→不間斷穩壓電源→打印機、顯示器等外圍設備→主機。送電前應將所有設備的電源開關置於停止位置,嚴禁帶負荷送電。
12、進入機房要穿潔淨的工作服、拖鞋,不得將有磁性和帶靜電的材料、絨線和有灰塵的物品帶進機房。要經常用幹燥的布擦拭設備外殼,每班用吸塵器清掃室內。
13、應備有必要的工具、儀器、儀表,並備有設備說明書和圖紙。
14、按規定準備好檢修時所需要的各種電源、連接線,將儀表通電預熱,並調整好測量類型和量程。
15、隔爆檢查的步驟
1)按國標“GB3836.1—83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檢查設備的防爆情況;
2)檢查防爆殼內外有無鏽皮脫落、油漆脫落及鏽蝕嚴重現象,要求應無此類現象;
3)清除設備內腔的粉塵和雜物;
4)檢查接線腔和內部電器元件及連接線,要求應完好齊全,各連接插件接觸良好,各緊固件應齊全、完整、可靠,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規格應一致;
5)檢查設備絕緣程度。水平放置兆歐表,表線一端接機殼金屬裸露處,另一端接機內接線柱,勻速搖動表柄,若讀數為無限大,表明絕緣合格;
6)接通電源,對照電路原理圖測量電路中各點的電位,判斷故障點,排除故障。
16、通電測試各項性能指標的內容包括
1)新開箱或檢修完畢的設備要通電烤機,經1小時通電後分三個階段進行調試:
①粗調。對設備的主要性能做大致的調整和觀察;
②精調。對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調試、觀察和測試;
③檢驗。嚴格按照設備出廠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檢驗,通電要從問題處理完後重新開始計算。
2)烤機完畢,拆除電源等外連接線,蓋上機蓋,作好記錄,入庫備用。
17、根據要求確定安裝位置和電纜長度。
18、設備各部件應齊全、完整,電纜應無破口,相間絕緣及電纜導通應良好,並備足安裝用的材料。
19、瓦斯校準氣樣的配製應采用煤炭工業技術監督主管部門確認的裝置和方法製備甲烷與空氣的混合氣體,不確定度應小於5%。製備所用的原料氣應選用濃度不低於99.9%的高純甲烷氣體。
20、設備搬運或安裝時要輕拿輕放,防止劇烈振動和衝擊。
21、敷設的電纜要與動力電纜保持0.3米以上的距離。固定電纜用吊鉤懸掛,非固定電纜用皮帶或其他柔性材料懸掛,懸掛點的間距為3米。
22、敷設電纜時要有適當的馳度,要求能在外力壓掛時自由墜落。電纜懸掛高度應大於礦車和運輸機的高度,並位於人行道一側。
23、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設備連接處,必須使用與電氣性能相符的接線盒。電纜不得與水管或其他導體接觸。
24、電纜進線嘴連接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徑和厚度要合適,電纜與密封圈之間不得包紮其他物品。電纜護套應伸入器壁5~15毫米。線嘴壓線板對電纜的壓縮量不超過電纜外徑的10%。接線應整齊、無毛刺,芯線裸露處距長爪或平墊圈不大於5毫米,腔內連線鬆緊適當。
25、傳感器或井下分站的安設位置要符合有關規定。安裝完畢,在詳細檢查所用接線、確認合格無誤後,方可送電。井下分站預熱15分鍾後進行調整,一切功能正常後,接入報警和斷電控製並檢驗其可靠性,然後與井上聯機並檢驗調整跟蹤精度。
26、每7天對監測設備進行一次調試校正。
27、在給傳感器送氣前,應先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設備的基本工作條件,應反複校正報警點和斷電點。
28、送氣前要進行跟蹤校正,應在與井上取得聯係後,用偏調法在測量量程內從小到大、從大到小反複偏調幾次,盡量減小跟蹤誤差。
29、首先用空氣氣樣對設備校零,再通入校準氣樣校正精度,鎖好各電位器。給傳感器送氣時,要用氣體流量計控製氣流速度,保證送氣平穩。
30、定期更換傳感器裏的防塵裝置,清掃氣室內的汙物。當載體催化元件活性下降時,如調正精度電位器,其測量指示值仍低於實際的甲烷濃度值,傳感器要上井檢修。
31、設備在井下運行半年後,要上井進行全麵檢修。
32、排除故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首先檢查設備電源是否有電;
2)可用替換電路板的方法,逐步查找故障;
3)應一人工作,一人監護。嚴禁帶電作業。並認真填寫故障處理記錄表。
33、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對儀器進行充電。
34、每隔7天對儀器的零點、精度、報警點進行一次調校。
瓦斯儀器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瓦斯儀器檢修工負責瓦斯檢定器的檢修、校正、電池更換、藥品收發管理工作。
2、保持室內清潔、明亮、幹燥,備有常用工具、儀表、材料以及工作台。
3、壓力表的裝置形式可采用垂直形,要求能任意調壓、停壓不漏氣、操作連接方便,易於觀測壓力的變化情況。
4、對收回的光學瓦斯檢定器,手壓氣泵5~6次後,其基線應回零。儀器要擦淨,各部件應螺絲齊全、連接牢固可靠、鬆緊適度,轉動部分平穩、柔和,不應有卡滯和急跳現象,並有足夠的調整範圍。
5、對氣泵進行檢查時,要求在將氣泵捏癟並將膠管折堵後,1分鍾內氣泵不鼓漲。
6、用水柱計對氣路(不包括藥管)進行密封性檢查時,要求在將水柱計水柱高度加壓到700毫米後,1分鍾內水柱不下降。
7、電源應開關靈活,儀器條紋清晰。
8、儀器精度通過目鏡觀測,幹涉條紋應符合目力定度要求(0%~7%範圍內應有5根條紋),不彎曲。
9、變色吸收劑的變色部分超過二分之一時,要更換。氯化鈣有潮解現象時,要更換。
10、檢查測微部分時,要求在將基準條紋對準1%、並把小數從“O”調到“1”後,基礎條紋應回到零位。
11、正常使用的便攜式熱催化甲烷檢測儀,每7天清理一次網上的煤塵,以保持通氣性能良好。
12、為保證儀器可靠工作,使用前必須進行電壓檢查。在接通儀器電源5分鍾後觀察欠壓指示或電源指示是否正常,如顯示欠壓或電池電壓不足,要重新充電。電池電壓不足時,不準投入使用。
13、接通儀器電源開關前,應首先檢查電表指示是否在零位,如果不在,應用螺絲刀調整好機械零位。
14、電池電壓與機械零位合格後方能進行電零位檢查,檢查時,先接通電源5分鍾,然後在新鮮空氣中觀察機械指示是否在零位,若有差值,可用螺絲刀輕輕調節儀器的零位電位計使其機械指示為零。
15、對檢修的儀器各部分要細致檢查,查清故障部位,按檢修順序依電路、光路、氣路進行檢修。
16、拆裝螺絲時要用大小合適的螺絲刀,刀尖與螺絲頭應垂直。當一個組合件上有幾個螺絲時,不可把其中的一個螺絲先擰鬆或擰緊,而應將對稱的各個螺絲均勻的擰緊或擰鬆。當螺絲孔有脫扣現象時,不準擴大孔徑,要在加鉚套重新套絲扣後才能使用。
17、氣球組的膠皮球破裂、活塞芯子老化時應更新,氣球組的排氣嘴、進氣嘴與球的接觸麵老化時,應塗膠水密封或更換新品。
18、檢修幹燥管組時,應把管組一端膠管折住,將另一端水柱計高度加壓到700毫米,要求1分鍾內水柱不下降;否則應排除故障。常見的故障和排除方法有:
1)膠管老化、有裂紋,更換新品;
2)幹燥管本身有裂紋,更換新品。
更換矽膠時,兩端要墊脫脂棉,下端厚10毫米,上端厚5毫米;兩端若墊海綿,下端厚15毫米,上端厚10毫米。
19、二氧化碳吸收管組氣密性的檢查與幹燥管組一樣。常見的漏氣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法有
1)膠質墊圈老化,更換新品;
2)金屬螺蓋開焊,應重新焊接;
3)管的端麵不平或呈馬蹄形,要用鋼銼或砂紙研磨,直至密封良好為止;
4)管本身老化,出現裂紋、螺絲滑扣,更換新品。
20、檢修氣室時,要求氣室不漏氣、不串氣,內表麵呈黑色。清洗氣室時,將平麵玻璃加熱後垂直取下,氣室的膠裝麵要作標記;氣室腔和彎管要清洗幹淨;包角螺絲、氣室外表要擦幹淨,安裝時膠量要適當,要求既膠裝牢固,又看不出多餘膠劑。裝完後應進行氣密性試驗。
21、檢修調微組時,要檢查螺杆與連接座是否緊密柔和,要求每次檢修要進行清洗,並檢查固定連接座的螺絲是否鬆動。
22、檢修開關組,在出現諸如按鈕彈不起、按鈕接觸片相碰造成燈泡長明或開關座出現裂紋、螺絲滑扣、電接觸片鏽蝕等情況時,應重整絲扣或打磨、調整彈簧、調整電接觸片等進行檢修或更換新品。
23、下光源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燈泡損壞要更換;燈泡接觸環上的螺絲鏽蝕或鬆動,應用砂紙打磨或擰緊;燈泡絕緣圈鬆動,即便把壓緊圈擰到底還不能壓緊燈泡,可用粘合劑把燈座絕緣圈粘牢;出現電路短路若是燈泡接觸環與燈座連接筒中間有金屬屑時,應將其清除幹淨。
24、目鏡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保護玻璃劃傷嚴重或破碎,應更換新品,新換的保護玻璃要用蟲膠或指甲油粘牢,粘膠時塗膠不可過多,以免影響透光,要待膠幹燥後方可使用;當旋轉目鏡視場中有汙點隨之轉動時,如接目鏡、場鏡未擦拭幹淨,有髒物,應分解目鏡組,取出接目鏡並將其擦拭幹淨,裝配時兩鏡片的鼓麵相對,並且鏡頭平麵要與光軸垂直。
25、在檢修分劃板時,若旋轉目鏡頭髒點不隨之轉動,說明分劃板上有髒物,是實點,說明髒物在有刻線一麵;是虛點,則髒物在另一麵。擦拭分劃板時,不得用酒精、苯、乙醚等有機溶液擦拭,以免損壞刻線及四周的漆層。當分劃板與底座脫落時,應用蟲膠或指甲油粘合,粘合時有刻線的一麵應朝上,並與底座同心。
26、盤形管組要暢通,氣密性要良好。檢修時,將氣球一端與盤形管連接,壓癟氣球,氣球若在10s內鼓起,即認為通氣性良好。
27、檢修各鏡片組時,各鏡片要擦拭幹淨,不得有灰塵、指印。擦拭時,可用小竹簽卷上脫脂棉輕輕擦拭鏡片表麵,擦拭的手指隻能拿住鏡頭毛麵;不得用金屬工具進行擦拭,以免劃傷鏡麵。擦拭中可用脫脂棉沾上少許酒精或苯、乙醚等溶劑進行擦試,然後用脫脂棉擦幹。
28、找光譜的方法是,各鏡片檢修合格並按要求裝好後,將粗動手輪擰到底再反轉兩周左右,使反射棱鏡座與殼體平行,接通電源,使光通過聚光鏡射向平麵鏡,調整燈泡、聚光鏡光屏、平麵鏡使平麵鏡射出的最亮的一束光與瓦斯室螺絲孔右側相切,其高度與上螺絲孔相平,移動反射棱鏡,光譜即可出現在目鏡裏。檢修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各鏡片不得有影響光譜的劃痕、掉塊,平麵鏡、折光棱鏡、反射棱鏡的鍍膜部分必須完好,物鏡不得開膠;否則一律更換新品;
2)裝配平麵鏡時,平麵鏡的下部和後部要與鏡座靠緊,固定壓板的兩螺絲的壓力應相同,鬆緊適度,如果用彈片固定,彈片應位於鏡片中部,以免鏡片受力不均影響光譜;
3)裝配折光棱鏡組時,兩支柱的高度要相等,彈片位置應在鏡片中部,壓板的兩個螺絲應鬆緊適度、壓力相同。兩個偏心墊圈要夾靠住鏡片,以使鏡片前表麵與鏡座上的檔片靠緊;
4)反射棱鏡組的鏡座底部由於調零螺杆的長期頂壓,會出現麻點、凹坑等,應用平板油石研磨,使之平整。彈簧片彈性減弱或失效時,可將其翻過來再用或更換新品。裝配時鏡片後麵與鏡座應靠緊,以防鬆動;
5)側微玻璃彈簧片的彈性減弱或失效時,可調整彈簧片的形狀以增大彈性,或更換新品;
6)各鏡片安裝要緊密牢固,方位、角度端正,光線能以正確角度通過。各鏡片底座嚴禁銼磨。幹涉條紋寬窄不合適時,可通過調整平麵鏡組襯墊錫鉑紙來解決。
28、基本誤差對不同量程的儀器應不超過有關規定。對於回程誤差,要求在相同條件下,儀器正反行程在同一示值上的被測量差的絕對值,應不超過有關規定。
29、對於零值誤差,在將基準條紋對準零位、並把水柱計水柱高度加壓至550毫米後又降到零位的情況下,基準條紋的零位值誤差的要求是:甲烷量程為0%~10%的儀器不超過±0.05%;量程為0%~100%的儀器不超過±0.5%。
30、儀器在正常工作時因位置傾斜而產生的指示值變化,稱傾斜誤差。其值應不超過有關規定。
31、良好的氣密性能要求用水柱計分別對儀器的氣路係統、壓力平衡係統和空氣室加壓到7000帕時,5分鍾內壓力下降值不得超過10帕。
32、對儀器的擴散性能進行校驗時,將調整好的儀器置於甲烷濃度為2%~3%的試驗氣體容器中,容器內外氣壓平衡,要求曆時8小時後讀取的因甲烷擴散到儀器空氣室內而引起的零位移動值的絕對值、對CH4量程為0%~10%的儀器不超過0.05%。
33、通電後的檢查要求:外露的動作部件能正常動作;轉動調零手輪應能尋找到幹涉條紋,且幹涉條紋明亮清晰,不得有明顯的彎曲和傾斜;基準幹涉條紋的寬度、灰度、邊界清晰度用眼觀察後與廠家提供的幹涉條紋卡片對比,符合要求;轉動調微手輪應能見到幹涉條紋的微移動;主分度板經調節能連續見到分度線和數字;目鏡視場內不應有明顯的影響測試的鏽蝕、汽泡、砂眼、麻點、擦痕、指印和灰塵等。
34、備好濃度在2%~3%之間的甲烷標準氣樣。校正精度時,接通儀器電源,預熱5分鍾,通入甲烷氣樣,流量控製在100毫升/分至300毫升/分(根據儀器的使用說明書確定流量)。如果儀器指示與氣樣甲烷濃度不相符,用小螺絲刀調整精度(滿度),使表頭顯示數字與甲烷濃度相符。
35、設置報警點時,用稍高於設定點濃度的甲烷氣樣通入氣室,控製氣體流量,使指示穩定地停在設定點位置,再調節儀器的報警電位器,使其報警,然後反複通氣校驗,直到準確報警為止。
鑽工安全操作規程
1、鑽工應經專門培訓,並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2、鑽工必須掌握各種鑽機的操作要領和維護保養及排除故障的知識。
3、鑽工應掌握瓦斯抽放,煤層注水、注漿、防突等各種鑽孔的封孔和施工方式。
4、下井前根據工作安排,準備、檢查、帶足本班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5、裝運鑽機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裝運鑽機前要進行檢查,鑽機各部件要齊全,電機必須防爆,電壓應與電源相符,電纜無漏電現象,鑽杆、鑽具等應無損壞現象;
2)鑽機裝車後,要捆綁牢固。平巷運輸時,兩車之間要拉開一定距離,拐彎時要發出信號;斜巷運輸時,聽從上、下車場把鉤人員的指揮;
3)裝運不允許進髒物的部件時,要封堵好。
6、安裝鑽機前的準備工作如下
1)進入安裝地點前,應先檢查巷道支護及通風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整修、加固鑽場時,應清理幹淨髒雜物,挖好清水池,疏通好水溝。
2)無風地點必須安設局部通風機或采用導風筒通風,在打鑽過程中不準停風,且要有可靠的風電閉鎖裝置;
3)水壓、機件、電源開關等均應良好,符合要求。
7、安裝鑽機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鑽場麵積必須大於鑽機座,周圍要有足夠的安全間隙在運輸巷道安設鑽機時,要保證不影響運輸;
2)安鑽地點底板應平整,地梁木平穩臥入底板四角打上立柱及斜柱。按中腰線擺正鑽機;
3)機身安放平穩後,應上緊底固螺絲,各機械轉動部分要安裝防護欄、保護罩。
8、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鑽機安裝應牢固,變速箱及油箱內的油位應合適,安全防護罩及防塵蓋必須齊全;
2)各部分操作手把應處在正確位置;
3)調試鑽機時,要求各轉動部分運轉應正常,開關啟動應靈活可靠。鑽機空載運行10分鍾。確認無問題後,方可接上鑽杆、鑽頭,接通水源,由司機操作開始鑽孔。
9、各類鑽機的操作方法按各鑽機使用說明書執行。
1)MYZ係列液壓鑽機的操作方法是:
①利用操縱台的操作手把來控製鑽杆的旋轉和推進。操作手把由空檔位向前推動時,鑽頭順時針方向旋轉,進行鑽孔或安裝鑽杆,操作手把由空檔位向後拉時,鑽頭反時針方向旋轉,可拆卸鑽杆;
②推移給進油缸的操作手把可控製鑽頭前進或後退,向前推時鑽頭前移,向後拉時鑽頭後退;
③需快速推進或後退時可操縱快速操作手把,操作方式與給進油缸相同,即推前進拉後退;
④利用節流閥控製給進速度。手柄順時針方向轉動時速度加大,反時針方向轉動時速度減小,鑽進時可根據岩性隨時調節節流閥,加大或減小推進壓力。
2)ZF係列風動鑽機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操作旋轉部和推進部的操作手柄時,即改變主軸轉動方向和使動力頭的前進或後退,實現方向控製;
②要改變旋轉和推進速度,實現速度控製時,可通過控製油霧器前節流閥的大小來實現。
3)MK係列全液壓鑽機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油馬達回轉操作手把向前推,回轉器正轉,手把向後拉,回轉器反轉,中間位停止;
②卡盤、夾持器的操作手把向前推,夾持器鬆開(卡盤卡緊),手把向後拉,卡盤鬆開(夾持器卡緊),手把在中間位置時,卡盤、夾持器均卡緊;
③給進、起拔操作手把向前推,回轉器前進,即給進,手把向後拉,回轉器後退,即拔起,手把在中間位置時,回轉器浮動,此時可裝卸鑽杆;
④操縱截止閥手把可接通或關閉夾持器的油路。手把處於水平位置時油路接通,手把處於垂直位置時油路關閉,夾持器處於鬆開位置;
⑤操縱增壓調節手輪可調節係統的輔加壓力。順時針旋轉手輪時,係統壓力提高;
⑥操縱給進壓力調節手輪可改變給進壓力。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給進壓力增加,反時針方向旋轉時,給進壓力減小。
10、鑽孔時要嚴格按照測量人員標定的孔位及施工措施中規定的方位、角度、孔深等進行施工,不經測量人員同意不得擅自改動。
11、安裝鑽杆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先檢查鑽杆,應不堵塞、不彎曲、絲口未磨損;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連接鑽杆時要對準絲口,避免歪斜和漏水;
3)裝卸鑽頭時,應嚴防管鉗夾傷硬質合金片、夾扁鑽頭和岩芯管;
4)安裝鑽杆時,必須在安完第一根後,再安第二根。
12、鑽頭送入孔內開始鑽進時,壓力不宜太大,要輕壓慢鑽,以免崩刃或打壞變速齒輪,待鑽頭下到孔底工作平穩後,壓力再逐漸增大。
13、采用清水鑽進時,開鑽前必須供水,水返回後才能給壓鑽進,並要保證有足夠的流量;不準鑽幹孔。孔內岩粉多時,應加大水量,延長開泵時間,切實衝好孔後方可停鑽。
14、鑽進時,鑽工要認真觀察鑽機運轉情況,即觀察送水、鑽孔的給排水、鑽孔內的震動聲音等情況。
15、鑽進過程中要準確測量距離,一般每鑽進10米或換鑽具時必須量一次鑽杆,以核實孔深。
16、鑽機運轉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軸承部位、液壓油、電機、變速箱、軸套、橫立軸齒輪等有無超溫現象、有無異常聲音,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機,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17、鑽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下:
1)發現岩石鬆動、片幫、來壓、見水或孔內水量、水壓突然加大或減小以及頂鑽時,必須立即停止鑽進,但不得拔出鑽杆,要立即派人監視水情,並迅速向有關部門彙報;
2)鑽孔透采空區發現有害氣體噴出時,要停鑽加強通風,並用黃泥封孔,同時向礦調度室彙報;
3)鑽瓦斯抽放孔出現瓦斯急劇增大、頂鑽杆等現象時,要及時采取措施;
4)岩層注水鑽孔鑽入頂板或底板岩石中時,要停鑽,該孔報廢,並將廢孔封死,不得注水。
18、更換鑽頭時,應注意孔徑與鑽頭直徑匹配,以免卡死鑽頭。臨時停鑽時,要將鑽頭退離孔底一定距離,防止岩粉卡住鑽杆;停鑽8小時以上時應將鑽杆拉出來。運鑽具時,前後人員要互相聯係,密切配合,防止造成傷人事故。
19、提出鑽具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提鑽前,要丈量機上餘尺,開升降機的製動裝置、離合裝置、提引裝置以及緊卸工具要齊全、好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提鑽前必須用清水衝孔,排淨岩粉;
3)在提鑽過程中,鑽工必須與其他工緊密配合,操作要輕而穩,不得猛刹、猛放,不得超負荷作業,不得用手去摸鋼絲繩。其他工必須站在鑽具起落範圍以外;
4)岩芯管提出孔口後應立即蓋好孔口,不準用手探摸或用眼觀看管內岩芯;
5)提出的岩芯必須清洗幹淨,擺放整齊有序;
6)鑽杆提出後要用棉絲纏住兩端,以防鑽杆孔堵塞或絲口被破壞。對於抽放瓦斯鑽孔,鑽杆提出後要用木塞堵住鑽孔,以防瓦斯溢出。
20、啟動時,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手不離按鈕、眼不離鑽機,動作要準確、及時、迅速。
21、機械調速的鑽機,在正常情況下不得隨意改變鑽機速度,調速時必須先停電,變速箱停止運轉後再變速。
22、鑽進仰角超過25°時,不準在套管正下方操作,以免套管滑落打傷人員。
23、機器運轉時,禁止用手、腳或其他物件直接製動機器運轉部分,禁止將工具或其他物品放在鑽機、水泵電機防護罩上。
24、封孔前必須清除孔內岩粉,封孔一般采用砂漿封孔或封孔器直接封孔。
25、砂漿封孔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砂漿封孔需下套管,套管可采用鋼管或外端用鋼管裏端用塑料管,煤層注水孔的套管也可采用鋼絲編製的高壓膠管;
2)封孔部分需擴孔,孔徑一般不小於100毫米。煤層注水鑽孔封孔深度一般應大於5米;
3)封孔時先把套管牢固地固定在鑽孔內,固定方法可采用木塞或在套管上纏麻絲、布帶的方法等。套管一般要露出孔口10~15厘米;
4)套管下入鑽孔後,可用人工或封孔注射器、泥漿泵等將按規定配製好的水泥砂漿送入管套壁外的鑽孔內;
5)人工送砂漿封孔,要邊送砂漿邊用力搗實;用泵送砂漿封孔時,灌漿管要固定於鑽孔內,孔口要密封,工作結束時要用水把泵內砂漿清洗幹淨。
26、封孔器封孔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封孔器應完好;
2)仰角鑽孔裝封孔器時,操作人員不得正對封孔器,以防封孔器下滑傷人;
3)安裝封孔器時,一人用管鉗固定封孔器外套,另一人用管鉗擰緊絲扣;連接氣門與支管時,必須把支管總氣門關閉;
4)使用液壓或機械加壓封孔器時,給壓要均勻,應先小後大,速度不要太快,待封孔器外壁與鑽孔壁接觸後再加壓。
27、各種類型鑽機的維修與保養按說明書進行,並建立班保、周保、月保製度。
28、鑽機不得在無人照管的情況下運轉,鑽機任何部位出現故障時都應立即停機檢查。鑽機外露的轉動與滑動表麵在每班開車前應擦拭幹淨,並塗一層機械油。應保養好注油部位。鑽機長時間不用時,應對所有外露表麵進行清掃,並將各運轉部位表麵塗上黃油,機械外殼應塗上防腐油。
29、經常檢查各油箱的油位,保持油量適宜、油質要清潔無雜質,並按規定更換新油。
30、所有罩子和防塵蓋要保持完整和齊全,鑽杆螺紋部分、各種接頭應經常用刷子清掃,並塗適量黃油。
31、鑽機搬遷時,應將所有外露管口用絲堵、接頭蓋或棉紗堵好,防止灰塵進入或油液外漏。
32、下班前應將本班工作情況及各種數據,如鑽孔角度、進尺、套管下置深度、岩芯采集情況、設備運轉情況等,全麵準確地記錄下來。
33、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製度,本班組長和記錄員要按記錄表格把本班情況記錄清楚並簽名。
34、鑽孔竣工後,應在機長的指揮下做好各種善後處理工作(如鑽機的搬遷、檢修存放,鑽杆、接頭及接箍的更換,鑽孔的質量驗收及有關資料移交等),為下次施工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管路工安全操作規程
1、管路工負責防塵管路、瓦斯抽放管路和防滅火灌漿、注砂管路的運輸、安裝、拆卸、檢查和維修等工作。
2、軟質管或較短管材、配件可裝礦車運送;凡礦車裝不下的管材均裝花欄車運送。管材的裝載高度不準超出礦車或花車兩幫高度,並要捆綁牢固。
3、在電機車運輸巷道運送時,應事先與運輸部門取得聯係,並嚴格執行電機車運輸的有關規定。
4、嚴格執行斜巷運輸管理規定,並有防止管材脫落、刮幫和影響行人、通風設施的措施。
5、管材、物料運到現場後,應放在指定地點,堆放整齊、牢穩,不得妨礙行人、運輸和通風。
6、安裝管路時,應根據管路的安裝用途和施工場所的條件要求,帶齊所需用具。
7、安裝前應詳細檢查管材質量,應無堵塞物,管盤應完好。
8、在通風不良處或瓦斯尾巷中安裝時,除有措施外,還應配有瓦檢員,在檢查瓦斯符合有關規定後方可工作。在電機車巷施工時,應與運輸部門取得聯係,並有專門措施。
9、管路要托掛或墊起,吊掛要平直,拐彎處設彎頭。管子的接頭接口要擰緊,用法蘭盤連接的管子必須加墊圈,做到不漏氣、不漏水。
10、在豎井內接管子時,應按照管子規格,先打好工字梁。操作時,必須安裝工作盤和保護盤。由上往下接時,第一節管子用雙卡卡在橫梁上,運一節接一節,螺絲上齊擰緊,每遇橫梁都要用卡子卡牢;由下往上接時,第一節管子要與平巷管子連接牢固,同樣運一節接一節,遇橫梁用卡子卡牢。
11、在傾斜和水平巷道中安裝直徑為108毫米(4寸)或更大管徑的管子時,必須先安裝管子托架,管托間距不大於10米。
12、在斜巷內接直徑為108毫米(4寸)或更大管徑的管子時,要接好一節運一節,並把接好的管子用卡子或8~10號鐵絲卡在或綁在預先打好的管子托架上。
13、拆卸管子時,要兩人托住管子,一人擰下螺絲。
14、在傾角較大的小井、聯絡巷中拆接管子時,必須佩帶保險帶,並有專用工具袋,用完的工具或拆下的部件隨時裝入袋內。拆接管子前,應先用繩子將準備拆接的管子栓好,繩子另一頭牢固地拴在支架或其他支撐物上,以防止管子掉下。
15、接防塵管子時,應根據質量標準要求安設三通和閥門,以便衝刷巷道。所有采煤工作麵順槽、掘進工作麵、帶式輸送機巷、刮板機道都必須安裝防塵管,所有裝載點、轉載點、溜煤眼均應安裝噴嘴,且位置適當。機械觸動式、電磁閥式、光電式、聲控式等自動灑水噴霧裝置的安裝要按專門設計施工。
16、敷設瓦斯抽放管路、灌漿(或注砂)管路時,要嚴格按設計施工。
17、當管路通過風門、風橋等設施時,應事先與通風部門聯係好,管路要從牆的一角打孔通過,接好後要用灰漿堵嚴,且管路不得影響風門的開關。
18、在有電纜的巷道內敷設管路時,應盡量敷設在另一側;如條件不允許,必須與電纜敷設在同一側時,管路應離開電纜300毫米。
19、用法蘭盤聯接管子時,嚴禁手指插入兩個法蘭盤間隙及螺絲眼,以防錯動擠手。
20、接膠管或塑料管時,接頭應用鐵絲捆緊、連好、砸平。每隔3~4米要有一吊掛點,保持平、直、穩。井下不準使用摩擦能產生靜電的塑料管。
21、新安裝或更換的管路要進行漏氣和漏水實驗,不合標準的不能使用。
22、拆卸的管子要及時運走,不能及時運走的應在指定地點堆放整齊,把接頭、三通、閥門、螺絲等全部回收妥善保管。
23、連接瓦斯管路時必須加膠墊、上全法蘭盤螺絲並擰緊,以確保不漏氣。安裝流量計時,必須嚴格按質量標準施工。
24、正在使用的管路需要部分拆除或更換時,必須首先與有關部門聯係好。拆除或更換瓦斯管路前,必須把計劃拆除的管路與在使用的管路用擋板或閘門隔開。瓦斯管路內的瓦斯排除後方可動工拆除。拆除或更換防塵、灌漿、注砂管路時,一定等管路內的流體全部流淨後,才準動工拆除或更換。
25、發現管路損壞或漏水、漏氣,要立即彙報並及時處理。
抽放瓦斯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1、抽放瓦斯觀測工負責抽放瓦斯係統中各參數的定時觀測、計算和抽放鑽孔的聯接、拆除以及抽放管道的檢查、維護、放水、管理工作。
2、應根據當天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帶全所需工具、儀器,並保證完好。
3、如需進入柵欄內工作,必須兩人前後同行,並隨時檢查巷道內瓦斯。瓦斯超規定時,應停止進入,經請示後再采取措施。
4、檢查瓦斯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檢查管道內瓦斯時,應使用100%的瓦檢儀;
2)瓦檢儀的氣泵應選擇合適,盡量采用高負壓氣泵;如使用儀器本身氣泵不合適,必須用氣樣泵抽取管道內瓦斯進行測定;
3)采用儀器氣泵檢查管道內瓦斯時,應連續擠壓氣泵(即一鼓起立即再捏扁),在擠壓5~6次後,氣泵複原的瞬間,立即將儀器的進氣口從管道內拔出;
4)檢查管道瓦斯濃度時,必須檢查2次以上,發現差別較大時,應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5、觀測負壓和流量的注意事項如下:
1)U形水柱計內必須是蒸餾水;
2)觀察時,要將U型水柱計垂直放置,使兩水柱凹麵持平;
3)用U型水柱計測定抽放壓力時,應按規定將水柱計的膠管與管道上的壓力接孔聯接,並使其穩定1~2分鍾,然後讀取壓力值。
6、在測定流量或負壓時,如U型水柱計跳動不止,應檢查積水情況,並采取放水措施。
7、抽放瓦斯鑽孔及分路觀測點必須懸掛觀測記錄牌,並注明觀測地點和孔號。每次觀測後,應將有關參數(如負壓、靜壓差、瓦斯濃度、流量、觀測時間及觀測人姓名)填寫在記錄牌上,並保證牌板、記錄和報表三對口。
8、當抽放管路中瓦斯濃度急劇變化時,應及時調節該鑽孔或高抽巷的管路抽放負壓。當濃度低於25%又不影響作業麵中的瓦斯含量時,應關掉該孔(巷)的氣門。
9、抽放孔、高抽巷管路都應設置氣門、放水器和觀測瓦斯、負壓和流量的裝置。
10、布置在回采工作麵的抽放鑽孔,必須在能抽上瓦斯前連接好。本煤層抽放瓦斯鑽孔,應在鑽孔鑽完後及時連接好,並把鑽孔與抽放管路連通的氣門打開。
11、連接鑽孔前,要將頂板的浮矸清理掉。
12、抽放鑽孔或管路的拆除,必須經通風技術負責人批準。
13、瓦斯鑽孔或高抽巷瓦斯管拆除後,必須采取防止瓦斯外泄的措施。
14、必須經常清理和潤滑抽放瓦斯管路的閥門,以確保閥門使用靈活。
15、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調整主幹管路的抽放負壓。
16、對所負責地區的抽放係統及設施要定期進行全麵檢查,發現漏氣、斷管、埋管、積水等問題時,應立即彙報,並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ZY-25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井下安裝
1、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鑽機下井前可根據使用單位井巷及運輸設備的大小,將機器分解成若幹部件。為正確完成鑽機的拆裝與井下安裝,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應根據技術文件熟悉本機的結構,詳細了解並掌握各連接部位的連接與拆卸方法,準備好工具,分解步聚如下:
1)將泵站油箱內的油排出並放入幹淨容器內;
2)確定解體的方案後,拆下妨礙解體的油管;
3)解體的順序如下:
a.泵站;b.操作台;c.動力頭;d.鑽機座架。
(鑽具和立柱本身是散件,運輸與安裝時須防丟失)
2、鑽機分解時的注意事項:
1)為避免分解過多,造成安裝困難,鑽機下井時應考慮按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少解體;
2)在分解鑽機時,注意各膠管不要亂扔和過渡彎曲,所有外露孔口要包裹或加帽罩等,防止髒物進入元件和膠管內;
3)拆下的各緊固件和連接件應帶在相應的零部件上,以免丟失或混淆。
3.在鑽機運到之前,先準備好場地、電源和水源。生產現場必須準備一台防爆開關,開關的能力要與37KW匹配。
4.鑽機運到指定地點後,將各組件按部件進行組裝,然後分別將泵站、操作台和主機擺放在既利於安全操作和監視各部工作,又便於搬運的位置。
5、泵站油箱內加46#抗磨液壓油,電動機接線,接冷卻水管和洗孔水管;根據液壓係統圖接通所有膠管,膠管應有標記,以免接錯位置。
6、根據鑽孔的位置、方位角,調整主機的位置和方位,並用立柱錨固主機;將操作台上推進用油管接在升降油缸上,用調斜油缸調整鑽孔傾角,並用支撐杆將機架鎖定。
7、鑽機安裝注意事項:
1)所有快換接頭必須擦幹淨後方可按照液壓係統圖進行連接;
2)電動機接線時,注意電壓等級的變化;
3)檢查各部件裝配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安裝各連接螺栓時,螺栓上應塗少量黃油,各連接螺栓應擰緊。
二、使用、操作
1、開機前的準備
1)檢查泵站油箱油位(鑽機正常工作後油麵應在油位指示計的2/3處以上。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油液。嚴重不足時應停機檢查);
2)檢查各油管連接是否正確;
3)檢查各連接螺栓是否擰緊,立柱是否錨固牢固;
4)點動電動機,檢查電動機的旋向與齒輪泵殼體上的標定轉向是否一致;
5)檢查冷卻水或壓風是否正常,其中壓風排渣時,壓力不低於0.55Mpa;水排渣時,壓力不低於1Mpa,流量為150-200L/min;冷卻器水流量大於50L/min。
2、鑽進時的操作
1)操縱卡盤手把,使卡盤夾緊水辮軸或鑽杆,接通排渣水及冷卻水或壓風;
2)操縱正、反旋轉手把至正轉位,使動力頭帶動鑽杆正轉;
3)見到孔口返水或壓風後,操縱給進手把至前進位,使給進油缸以正常速度鑽進;
4)在鑽進過程中,因切削阻力發生變化時,可調節節流閥來控製推進速度。節流閥反時針旋轉,推進速度加快;順時針旋轉推進速度減慢。
3、加接鑽杆時的操作
1)在需加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再停止旋轉,關閉排渣水;
2)操縱控製夾持器的換向手把,使夾持器夾緊鑽杆;
3)打開微調節流閥(右旋),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鑽旋離;
4)操縱快速進退手把至快退位置,使動力頭快速退到機架的後端;
5)將要加接的鑽杆接在前一根鑽杆上,動力頭邊旋轉邊前進,當水辮軸梯形錐螺紋與新加接鑽杆錐螺紋接觸時,立即鬆開夾持器,完成鑽杆加接。
4、卸鑽杆的操作
1)夾持器夾緊水辮頭前的第一根鑽杆,打開微調節流閥(右旋),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第一根鑽杆分離;
2)鬆開液壓卡盤,取下水辮頭;
3)打開卡盤,用卡盤夾緊第一根要退出的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正轉,操縱前進、後退或快速進退手把,卡盤夾持鑽杆後退到適當位置,使第一根鑽杆與第二根連接處露出在卡盤與夾持器之間,停止旋轉,夾持器夾緊鑽杆,動力頭反轉,鬆開鑽杆之間的螺扣;
4)鬆開卡盤卸下第一根鑽杆,將動力推至機架前方夾緊第二根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正轉,再按3)操作,如此循環反複,直到卸完全部鑽杆。
三、操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1、開鑽前,仔細檢查各膠管連接是否正確,膠管沒有全部連接好以前,不允許試轉電機;
2、孔內有鑽具時,除卸鑽杆按規定程序動作外,絕不允許動力頭反轉;
3、動力頭反轉拆卸鑽杆時,拖板後退至機架尾部必須留足卸扣長度。距離槽缸末端約100mm左右,以免損壞鑽杆螺紋;
4、鑽機工作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各運動部件的溫度變化。軸承、齒輪、油泵、油馬達、電動機等處的溫升不得超過40℃,油箱出油口處的溫度不得超過60℃,否則應停機檢查並加以處理;
5、觀察泵站回油壓力表,發現回油壓力超過0.4MPa時,應停機更換或清洗過濾器;
6、鑽機工作時,注意液壓係統的元件,膠管及管接頭是否有漏油現象;各機械連接部件和緊定,錨固部件是否有鬆動現象。如不能及時排出而影響功能,則應停機處理;
7、鑽機工作時,除了因鑽進負荷變化而引起的供油壓力,旋轉速度和推進速度的相應變化外,係統突然大幅度油壓升降與旋轉,推進速度變化,應立即停機,找出原因,處理故障。
四、保養、維修
鑽機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持清潔、完好、功能齊全、靈活可靠、必須進行日常維護和定期檢修。
1、交接班時,必須檢查各操作手把是否靈活可靠,各壓力表指針是否正確指示壓力,係統有無滲漏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一般當鑽機正常運行三個月後要對油箱內油質檢查一次,若不合格應將油全部放出,並清洗油液,注入新的液壓油;
3、油溫過高時應檢查以下部位:
1)油箱內油量是否不足,如油位低於油位指示計下限時應及時補油;
2)油路阻力太大,檢查各快換自封接頭是否失靈,粗精過濾器是否受堵,否則應及時修理、清洗或更換;
3)冷卻器通水量是否不足,否則應增大冷卻水量;
4)觀察操作台上的壓力表,判斷鑽機是否過載,出現過載現象,調節節流閥,降低鑽進速度,減小負荷。
4、液壓卡盤、夾持器應經常清洗,保證卡瓦移動靈活、可靠,卡瓦若有損壞和過渡磨損,應及時更換。
5、隨時檢查液壓係統是否有漏油現象,水辮是否漏水,若有泄漏,應及時更換密封件。鑽工工具箱內要備有足夠易損件、備用件供更換。
6、動力頭每三個月開蓋檢查箱內齒輪及潤滑情況一次,主要檢查齒輪有無點蝕、磨損或者損壞情況,是否缺潤滑油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ZY-200型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鑽機的搬運
1、首先對鑽機進行解體:將鑽機分成四個部分搬運,即泵站、操作台、主機、鑽具。
2、在運輸鑽機時,注意各膠管不要亂扔和過渡彎曲,所有外露孔口要包裹或加帽罩等,防止髒物進入元件和膠管內。
3、拆下的各緊固件應帶在相應的零件和部件上,以免丟失或混淆。
4、裝卸鑽機時人員要相互呼應,設專人負責安全、統一指揮,使用絞車提放時要與礦車或花欄車捆綁牢固。
5、將導鏈、管鉗等應用工具隨同運到打鑽現場。
二、鑽機的安裝
1、在鑽機運到之前,先準備好場地、電源和水源。
2、鑽機運到指定地點後,將各組件按部件進行組裝,然後分別將泵站、操作台和主機擺放在既利於安全操作和監視各部工作,又便於搬運的位置,泵站置於鑽機的進風側。
3、泵站油箱內加入46#抗磨液壓油,油箱油位應在油位指示器的2/3處以上,接好冷卻水管,根據液壓係統圖連接好各膠管,不能接錯位置。
4、根據鑽孔的位置、方位角,調整主機的位置和方位,將主機夾持器所連接的兩根管狀導軌向前拉出(或用推進油缸推出),當管狀導軌上的兩孔與機身上的兩孔對齊時,用插銷插入,並用立柱固定鑽機。
5、將推進油缸的膠管,與機架後部的調定油缸的快換接頭相邊接,啟動泵站(注意鑽機的轉向是否與所標箭頭相一致),將操作台上的節流閥全部鬆開,操作推進手把,把鑽機調整到設計所需的傾角。
6、將支撐管的一端用銷子插入機架底盤合適的孔內,加一端用插在機架上梁的抱箍抱緊,緊固好螺栓。
7、用螺紋調節支撐杆,支在夾持器下的耳槽內,插上銷子,轉動螺杆調節支撐杆長度到合適的尺寸,將支撐杆下端插入機架底盤前端的槽內再插入定位銷。
8、將兩根立柱壓在鑽機底盤上與巷道頂底撐緊。
9、以上所有支撐無誤後,將接在調定油缸上的快換接頭拆下,裝在推進油缸的油管上,其他膠管按正確的方式全部接上。
二、鑽機的操作
1、開鑽前先檢查各油管是否正確;各連接螺栓是否擰緊,立柱是否錨固牢固;檢查冷卻水是否連通;點動電機,檢查電機的旋向是否與齒輪泵所標定的轉向一致。
2、操作多路閥和手把,使其置於中位。
3、鑽機空運轉1分鍾,檢查鑽機各部件是否正常。
4、操作卡盤手把,使卡盤夾緊水辮軸或鑽杆,開啟冷卻水。
5、操作旋轉手把至正轉位,使動力頭帶動鑽杆正轉。
6、待孔口見到返水後,操縱前進、後退手把至前進位,使給進油缸以正常速度鑽進。
7、在鑽進過程中,因切削阻力發生變化時,可調節微調來控製推進速度。
8、當一根鑽杆鑽完需加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再停止旋轉,關閉冷卻水,操作夾持器手把,使夾持器夾緊鑽杆節流閥開啟(右旋),回轉器反轉,與此同時,後退給進油缸,使水與鑽杆旋離,停止旋轉,操縱快速進退手把置快退位置使卡盤快速退到位,將要加接的鑽杆接在前一根鑽杆上,回轉器邊旋轉邊前進,當水辮軸梯形錐螺紋與新加鑽杆錐螺紋旋合接觸時,立即操縱夾持器手把,鬆開夾持器,完成鑽杆加接,停止推進,打開冷卻水,待見到孔口返水後,調整節流閥使壓力增大到合適壓力再往前推進。
9、卸鑽杆時,夾持器夾緊水辮軸前的第一根鑽杆,回轉器反轉,與此同時,推進手把置於後退位置,使水辮軸與第一根鑽杆分離,鬆開卡盤,取下水辮,打開並推進卡盤,用卡盤夾緊第一根要退出的鑽杆,鬆開夾持器,操縱前進後退手把使鑽杆後退到適當位置,即第一根鑽杆與第二根鑽杆連接處露出在卡盤和夾持器之間,打開微調節流閥(右旋),操縱夾持器手把夾緊鑽杆,回轉器反轉,推進手把置後退位置,鬆開鑽杆之間的螺扣,操作卡盤手把,鬆開卡盤,卸下一根鑽杆。
三、注意事項
1、所有快換接頭必須擦幹淨後方可進行安裝。
2、孔內有鑽具時,除按規定程序卸鑽杆的動作需要外,不允許回轉器反轉。
3、回轉器反轉拆卸鑽杆時,油缸必須留足卸扣行程,以免損壞鑽杆螺紋。
4、鑽機工作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各運動部件的溫度變化,軸承、齒輪、油泵、油馬達、電動機等處的溫升不得超過45℃,油箱出油口處的溫度不得超過60℃,否則應停機檢查並加以處理。
5、鑽機工作時,注意液壓係統的元件,膠管及管接頭是否有漏油現象,各機械連接部件、錨固部件是否有鬆動現象,如有故障應及時處理。
6、鑽機工作時,除了因鑽進負荷變化而引起的供油壓力、旋轉速度和推進速度的相應變化外,係統壓力突然大幅度升降引起旋轉、推進速度巨變,應立即停機,找出原因,處理故障。
7、當鑽機停止工作時,所有操作手把應置於中位。
8、鑽機運行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支撐立柱的變化,發現鬆動立即用搖把搖緊。
ZY-20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井下安裝
1.在安裝前,首先清理好施工場地,施工場地頂板安全可靠,有足夠的施工空間,通風良好,有水源、電源。供水量Q>50L/min,水壓P>0.55Mpa。電源660V,有額定負荷大於22KW的防爆開關和電纜。以及足夠長的供水膠管和三通。
2.鑽機的安裝順序
1)根據孔位先樹立一根立柱在頂板之間,調節立柱套管使立柱長度接近頂底板高度,在立柱上下頂底板處夾墊厚木版,調節鏍杆,使立柱緊緊頂住頂底板,然後馬上用加載手把對內注千斤頂加載,使立柱牢固支撐在頂底板之間;
2)根據開孔高度將立柱框架中的橫梁安裝到適當的位置,鎖緊螺栓牢固。在將第二根立柱與橫梁連接,按1)條方法安裝在頂底板之間,再裝上吊梁和下連接梁;
3)將機架置於立柱框架的橫梁的機座上,鎖緊螺栓,使之緊固定位;
4)鬆開機架和立柱框架上的橫梁與立柱間的鎖緊螺栓,通過轉動機架上的轉盤調整鑽機的方位。通過調節橫梁上的上支撐座調整鑽機傾角,對準開孔孔位,緊固鎖緊螺栓,用方木將機架後端墊穩;
5)將泵站、操縱台放置在鑽場便於施工、檢控且安全的位置;
6)根據液壓係統和試車標記接通所有膠管,連接前必須檢查快換接頭,要求清潔無渣屑,並且動作靈活。
7)接通電源,空試車2min
二、井下操作
1.鑽機在井下安裝調試好後,即可施鑽。鑽杆、鑽頭安裝時,將動力頭移至機架最後端,打開夾持器卡爪,插上定位銷,從前端放入鑽杆與動力頭輸出軸旋緊,使動力頭正轉,推進給油缸,徐徐前進,當鑽杆前端通過夾持器後,停機將鑽頭在夾持器前方一鑽杆前端旋緊。當鑽頭接觸孔位岩石後停機。
2.打開泵站冷卻器進水閥門接通水辮,修平鑽孔孔位。當鑽入一定深度且鑽具平穩後,打開水辮閥門供水。
3.在鑽進過程中,觀察工作油壓,操縱台的節流閥可控製推進油缸的推進速度,以適應不同岩性的鑽進。注意不準隨意調節泵站及操縱台上的安全溢流閥。
4.鑽進過程中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然後再停止旋轉,關閉排渣水。操縱控製夾持器的換向手把,使夾持器夾緊鑽杆。打開微調調速閥,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鑽杆旋離。操縱快速進退手把至快退位置,使動力頭快速退到機架的後端。將要加接的鑽杆接在前一根鑽杆上,動力頭邊旋轉邊前進,當水辮軸梯形錐螺紋與新加接鑽杆錐螺紋接觸時,立即鬆開夾持器,完成鑽杆加接。
5.卸鑽杆時,夾持器夾緊水辮前的一根鑽杆,打開微調調速閥,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第一鑽杆分離。鬆開液壓卡盤,取下水辮。打開卡盤,用卡盤夾緊第一根要退出的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正轉,操縱前進、後退或快速進退手把,卡盤夾持器後退到適當位置,使第一根鑽杆與第二根鑽杆連接處露出在卡盤與夾持器之間,停止旋轉,夾持器夾緊鑽杆,動力頭反轉,鬆開鑽杆之間的螺扣。鬆開卡盤卸下第一根鑽杆,將動力頭推至機架前方夾緊第二根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反轉,如此循環反複,直到卸完全部鑽杆。
6.在鑽進過程中,注意觀察壓力表,壓力不得超過10.5Mpa。
三、鑽機的保養與維護
1.建立正規的使用維護製度,不得在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下長期停放在井下,以免機器鏽蝕損壞。
2.交接班時必須仔細檢查鑽機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發現問題記錄並及時處理,鑽機不得帶病作業。
3.鑽機必須有專人負責維修,井下不得隨意拆擰動各零、部件。
4.誰時檢查油箱油位,當油位低於標定油位時應及時停機加油。一般三個月檢查一次油質,若不合格應全部更換新油,並清洗油箱,必要時應升井對液壓係統進行全部清洗。
5.在鑽進過程中,隨時檢查各轉動部件及油箱的溫升情況,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箱中油溫不得超過60℃,否則應及時檢查分析,如油溫油量、油路阻力,運動過載,元件摩擦損壞、快速接頭堵塞,冷卻器通水量不足等原因。
6.鑽進時發現油路係統有漏油現象應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圈,發現鑽進困難、振動過大時應調節節流閥,降低鑽進速度。
7.鑽杆放置要保持平直,不得作為其它用途。使用前應在螺紋處塗抹黃油,以取密封和便拆卸的作用。
8.鑽機工作前應對運動結合麵、注油點塗抹潤滑油,對易鏽蝕的外表麵每周塗抹黃油一次。
9.根據鑽機運轉工況和響聲,及時判斷孔內鑽頭磨損情況,磨損破壞嚴重應及時更換鑽頭。
四、鑽機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項
1.必須定期進行大、中、小修並加強平時維護及保養。一般規定半年一次大修;三個月一次中修;每班一次小修。
2.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的溫度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停機檢查。
3.各進出油口必須保證清潔幹淨,油箱注油時,環境空氣應清新,加油必須經過空氣濾清器的過濾網。
4.操作時必須牢記動力頭在前麵鑽杆未被夾持器卡住時不得反轉。後退鑽杆時應保持繼續正轉。
5.鑽機不得在無冷卻水時使用。
6.鑽機在使用時不得摔、砸和重力衝擊。
7.泵站電動機尾部必須置於進風側方向,各液壓管路必須連接牢固。
ZY-30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井下安裝
1. 在現場安裝前,首先清理好施工場地,施工場地頂板安全可靠,有足夠的施工空間,通風良好,有水源、電源。電源660V,有額定負荷大於37KW的防爆開關和電纜,以及足夠長的供水膠管和三通。檢查各油管連接是否正確;檢查各連接螺栓是否擰緊,立柱是否錨固牢固,操作手把置於中位;檢查電動機的旋向與齒輪殼體上的標定轉向是否一致;檢查冷卻水或壓風是否正常,其中壓風排渣時,壓力不低於1Mpa,流量為150—200L/min;冷卻水流量>50L/min。
2、鑽機的安裝順序
1)鑽機運到指定地點後,將各組件按部件進行組裝,然後分別將泵站、操作台擺放在既利於安全操作和監視各部工作,又便於搬運的位置;
2)泵站油箱內加46#抗磨液壓油。根據液壓係統圖接冷卻水管和洗孔水管,並接通所有膠管,膠管應有標記,以免接錯位置,連接前必須檢查快換接頭,要求清潔無渣屑,並且動作靈活;
3)根據鑽孔的位置、方位角,調整主機的位置和方位,並用立柱錨固主機,將操作台上推進用油管接在機架底座平衡閥組對應接頭上。操作多路閥正常進退手把調整機座的傾角,並用支撐杆將機架鎖定;
4)所有接頭必須擦幹淨後方可按照液壓係統圖進行連接。電動機接線時,注意電壓等級變化。檢查各部件裝配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安裝各連接螺栓時,螺栓上應塗抹少量黃油,各連接螺栓應擰緊,泵站電機尾部應置於進風側;
5)接通電源,空車試2min。
二、井下操作
1.操作卡盤手把,使手把夾緊水辮軸或鑽杆,接通排渣水及冷卻水或壓風;操作正、反轉手把至正轉位,使動力頭帶動鑽杆正轉;見到孔口返水或返風後,操縱給進手把至前進位,使給進油缸以正常速度鑽進;在鑽進過程中,因切屑阻力發生變化時,可調節調速閥來控製推進速度。調速閥反時針旋轉,推進速度加快;順時針旋轉推進速度減慢。
2.鑽進過程中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然後再停止旋轉,關閉排渣水。操縱控製夾持器的換向手把,使夾持器夾緊鑽杆。打開微調調速閥,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鑽杆旋離。操縱快速進退手把至快退位置,使動力頭快速退到機架的後端。將要加接的鑽杆接在前一根鑽杆上,動力頭邊旋轉邊前進,當水辮軸梯形錐螺紋與新加接鑽杆錐螺紋接觸時,立即鬆開夾持器,完成鑽杆加接。
3.卸鑽杆時,夾持器夾緊水辮前的一根鑽杆,打開微調調速閥,動力頭反轉,使水辮軸與第一鑽杆分離。鬆開液壓卡盤,取下水辮。打開卡盤,用卡盤夾緊第一根要退出的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正轉,操縱前進、後退或快速進退手把,卡盤夾持器後退到適當位置,使第一根鑽杆與第二根鑽杆連接處露出在卡盤與夾持器之間,停止旋轉,夾持器夾緊鑽杆,動力頭反轉,鬆開鑽杆之間的螺扣。鬆開卡盤卸下第一根鑽杆,將動力頭推至機架前方夾緊第二根鑽杆,鬆開夾持器,動力頭反轉,如此循環反複,直到卸完全部鑽杆。
4、在鑽進過程中,注意觀察壓力表,壓力不得超過10.5Mpa。
二、鑽機的保養與維護
鑽機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持清潔、完好、功能齊全、靈活可靠、必須進行日常維護和定期檢修。
1.建立正規的使用維護製度,不得在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下長期停放在井下,以免機器鏽蝕損壞。
2.交接班時必須仔細檢查鑽機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作好記錄,鑽機不得帶病作業。
3.鑽機必須有專人負責維修,井下不得隨意拆擰動各零、部件。
4.隨時檢查油箱油位,當油位低於標定油位時應及時停機加油。一般三個月檢查一次油質,若不合格應全部更換新油,並清洗油箱,必要時應升井對液壓係統進行全部清洗。
5.在鑽進過程中,隨時檢查各轉動部件及油箱的溫升情況,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箱中油溫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及時檢查分析,如油溫油量、油路阻力,運動過載,元件摩擦損壞、快速接頭堵塞,冷卻器通水量不足等原因。
6.鑽進時發現油路係統有漏油現象應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圈,發現鑽進困難、振動過大時應調節節流閥,降低鑽進速度。
7.鑽杆放置要保持平直,不得作為其它用途。使用前應在螺紋處塗抹黃油,以起到密封和便於拆卸的作用。
8.鑽機工作前應對運動結合麵、注油點塗抹潤滑油,對易鏽蝕的外表麵每周塗抹黃油一次。
9.根據鑽機運轉工況和響聲,及時判斷孔內鑽頭磨損情況,磨損破壞嚴重應及時更換鑽頭。
10.液壓卡盤、夾持器應經常清洗,保證卡盤移動靈活、可靠,卡盤若有損壞和過渡磨損,應及時更換。
三、鑽機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項
1.必須定期進行大、中、小修並加強平時維護及保養。一般規定半年一次大修;三個月一次中修;每班一次小修。
2.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的溫度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停機檢查。
3.各進出油口必須保證清潔幹淨,油箱注油時,環境空氣應清新,加油必須經過空氣濾清器的過濾網。
4.操作時必須牢記動力頭在前麵鑽杆未被夾持器卡住時不得反轉。後退鑽杆時應保持繼續正轉。
5.鑽機不得在無冷卻水時使用。
6.鑽機在使用時不得摔、砸和重力衝擊。
7.泵站電動機尾部必須置於進風側方向,各液壓管路必須連接牢固。
ZYG-150B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井下安裝
1.在現場安裝前,首先清理好施工場地,施工場地頂板安全可靠,有足夠的施工空間,通風良好,有水源、電源。供水量Q>50L/min,水壓P>0.3Mpa或壓風P>0.4Mpa。電源660V,有額定負荷大於18.5KW的防爆開關和電纜。以及足夠長的供水膠管和三通。
2.鑽機的安裝順序
1)根據鑽孔的方位角將立柱框架牢固的錨固在頂板之間,為適應不同的施工場地,可初定立柱伸縮套管長度,用立柱上端絲杆調節高度並預緊,立柱下端內注式單體液壓支柱加載錨固。在錨固立柱框架時,立柱與頂底板之間加木墊。
2)將動力頭裝在機架上,一起吊裝在機架座上或先吊裝機架在安裝動力頭。
3)確定鑽孔高度、方位角、傾角的操作:通過橫梁兩端的抱箍調整橫梁的位置,即可調整鑽孔的高度,通過機座下麵的抱箍調整鑽孔的傾角,通過轉盤調整鑽孔的方位角。
4)將泵站和操縱台放置按放在即安全又利於操作和觀察鑽機工作的地方,泵站電機一側應置於進風側。
5)接通電源,空試車2min
二、井下操作
1.鑽機在井下安裝調試好後,即可施鑽。根據需要選擇鑽機的旋轉速度,建議在停機狀態下進行。
2.鑽杆、鑽頭安裝時,將動力頭移至機架最後端,打開夾持器卡爪,插上定位銷,從前端放入鑽杆與動力頭輸出軸旋緊,使動力頭正轉,推進進給油缸,徐徐前進,當鑽杆前端通過夾持器後停機,將鑽頭旋接在鑽杆上。
3.打開水辮閥門給冷卻器和水辮供水,修平鑽孔孔位。當鑽入一定深度且鑽具平穩後,方可用正常旋轉和進給速度鑽進。
4.鑽機鑽進到鑽杆四方處時停止推進,關閉水辮供水閥門。動力頭慢轉,鑽杆上四方對準夾持器卡板時停止旋轉,將卡板卡住鑽杆,在操作動力頭反轉並慢慢後退,當螺紋完全鬆開後,停止旋轉,將動力頭正常後退或快速後退至可放入一根鑽杆後,停止後退,過程中,觀察工作油壓,操縱台的節流閥可控製,推進油缸的推進速度,以適應不同岩性的鑽進。注意不準隨意調節泵站及操縱台上的安全溢流閥。
4.鑽進過程中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然後在停止旋轉,停止推進時注意鑽杆方口對準夾持器卡爪。打開夾持器定位銷,卡爪插入鑽杆方口後,再操縱動力頭反轉並慢慢後退,動力頭退至可放入一跟鑽杆時,搬動水辮手把,打開夾持器卡爪,啟動擺線馬達正轉並推進,即可接上鑽杆。
5.卸鑽杆時,擺線馬達保持正轉,操縱推進油缸,使動力頭後退,當第二根鑽杆方口對準卡板時停車。取出夾持器定位銷,卡板卡住鑽杆,動力頭反轉並後退,即可鬆開鑽杆一端的螺紋連接,另一端則需要人工用管鉗卸下。
6.在鑽進過程中,注意觀察壓力表,壓力不得超過10.5Mpa。
三、鑽機的保養與維護
1.建立正規的使用維護製度,不得在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下長期停放在井下,以免機器鏽蝕損壞。
2.交接班時必須仔細檢查鑽機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發現問題記錄並及時處理,鑽機不得帶病作業。
3.鑽機必須有專人負責維修,井下不得隨意拆擰動各零、部件。
4.誰時檢查油箱油位,當油位低於標定油位時應及時停機加油。一般三個月檢查一次油質,若不合格應全部更換新油,並清洗油箱,必要時應升井對液壓係統進行全部清洗。
5.在鑽進過程中,隨時檢查各轉動部件及油箱的溫升情況,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箱中油溫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及時檢查分析,如油溫油量、油路阻力,運動過載,元件摩擦損壞、快速接頭堵塞,冷卻器通水量不足等原因。
6.鑽進時發現油路係統有漏油現象應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圈,發現鑽進困難、振動過大時應調節節流閥,降低鑽進速度。
7.鑽杆放置要保持平直,不得作為其它用途。使用前應在螺紋處塗抹黃油,以取密封和便拆卸的作用。
8.鑽機工作前應對運動結合麵、注油點塗抹潤滑油,對易鏽蝕的外表麵每周塗抹黃油一次。
9.根據鑽機運轉工況和響聲,及時判斷孔內鑽頭磨損情況,磨損破壞嚴重應及時更換鑽頭。
四、鑽機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項
1.必須定期進行大、中、小修並加強平時維護及保養。一般規定半年一次大修;三個月一次中修;每班一次小修。
2.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的溫度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停機檢查。
3.各進出油口必須保證清潔幹淨,油箱注油時,環境空氣應清新,加油必須經過空氣濾清器的過濾網。
4.操作時必須牢記動力頭在前麵鑽杆未被夾持器卡住時不得反轉。後退鑽杆時應保持繼續正轉。
5.鑽機不得在無冷卻水時使用。
6.鑽機在使用時不得摔、砸和重力衝擊。
7.泵站電動機尾部必須置於進風側方向,各液壓管路必須連接牢固。
ZYG-150液壓鑽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井下安裝
1.在現場安裝前,首先清理好施工場地,施工場地頂板安全可靠,有足夠的施工空間,通風良好,有水源、電源。供水量Q>501min,水壓P>0.3Mpa。電源660V,有額定負荷大於15KW的防爆開關和電纜,以及足夠長的供水膠管和三通。
2.鑽機的安裝順序
1)根據孔位先樹立一根立柱在頂板之間,調節立柱套管使立柱長度接近頂底板高度,在立柱上下頂底板處夾墊厚木板,調節鏍杆,使立柱緊緊頂住頂底板,然後馬上用加載手把對內注千斤頂加載,使立柱牢固支撐在頂底板之間;
2)根據開孔高度將立柱框架中的橫梁安裝到適當的位置,鎖緊螺栓牢固。再將第二根立柱與橫梁連接,按1)條方法安裝在頂底板之間,再裝上吊梁和下連接梁;
3)將機架置於立柱框架的橫梁的機座上,鎖緊螺栓,使之緊固定位;
4)鬆開機架和立柱框架上的橫梁與立柱間的鎖緊螺栓,通過轉動機架上的轉盤調整鑽機的方位。通過調節橫梁上的上支撐座調整鑽機傾角,對準開孔孔位,緊固鎖緊螺栓,用方木將機架後端墊穩;
5)將泵站、操縱台放置在鑽場便於施工、監控且安全的位置;
6)根據液壓係統和試車標記接通所有膠管,連接前必須檢查快換接頭,要求清潔無渣屑,並且動作靈活。
7)接通電源,空試車2min
二、井下操作
1.鑽機在井下安裝調試好後,即可施鑽。鑽杆、鑽頭安裝時,將動力頭移至機架最後端,打開夾持器卡爪,插上定位銷,從前端放入鑽杆與動力頭輸出軸旋緊,使動力頭正轉,推進進給油缸,徐徐前進,當鑽杆前端通過夾持器後,停機將鑽頭在夾持器前方一鑽杆前端旋緊。當鑽頭接觸孔位岩石後停機。
2.打開泵站冷卻器進水閥門接通水辮,修平鑽孔孔位。當鑽入一定深度且鑽具平穩後,打開水辮閥門供水。
3.在鑽進過程中,觀察工作油壓,操縱台的節流閥可控製推進油缸的推進速度,以適應不同岩性的鑽進。注意不準隨意調節泵站及操縱台上的安全溢流閥。
4.鑽進過程中接鑽杆時,先停止推進,然後再停止旋轉,停止推進時注意鑽杆方口對準夾持器卡爪。打開夾持器定位銷,卡爪插入鑽杆方口後,再操縱動力頭反轉並慢慢後退,動力頭退至可放入一跟鑽杆時,搬動水辮手把,打開夾持器卡爪,啟動擺線馬達正轉並推進,即可接上鑽杆。
5.卸鑽杆時,擺線馬達保持正轉,操縱推進油缸,使動力頭後退,當第二根鑽杆方口對準卡板時停車。取出夾持器定位銷,卡板卡住鑽杆,動力頭反轉並後退,即可鬆開鑽杆一端的螺紋連接,另一端則需要人工用管鉗卸下。
6.在鑽進過程中,注意觀察壓力表,壓力不得超過10.5Mpa。
三、鑽機的保養與維護
1.建立正規的使用維護製度,不得在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下長期停放在井下,以免機器鏽蝕損壞。
2.交接班時必須仔細檢查鑽機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作好記錄,鑽機不得帶病作業。
3.鑽機必須有專人負責維修,井下不得隨意拆擰動各零、部件。
4.隨時檢查油箱油位,當油位低於標定油位時應及時停機加油。一般三個月檢查一次油質,若不合格應全部更換新油,並清洗油箱,必要時應升井對液壓係統進行全部清洗。
5.在鑽進過程中,隨時檢查各轉動部件及油箱的溫升情況,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箱中油溫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及時檢查分析,如油溫油量、油路阻力,運動過載,元件摩擦損壞、快速接頭堵塞,冷卻器通水量不足等原因。
6.鑽進時發現油路係統有漏油現象應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圈。發現鑽進困難、振動過大時應調節節流閥,降低鑽進速度。
7.鑽杆放置要保持平直,不得作為其它用途。使用前應在螺紋處塗抹黃油,以便拆卸。
8.鑽機工作前應對運動結合麵、注油點塗抹潤滑油,對易鏽蝕的外表麵每周塗抹黃油一次。
9.根據鑽機運轉工況和響聲,及時判斷孔內鑽頭磨損情況,磨損破壞嚴重應及時更換鑽頭。
四、鑽機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項
1.必須定期進行大、中、小修並加強平時維護及保養。一般規定半年一次大修,三個月一次中修,每班一次小修。
2.鑽機各運動部件及油的溫度不得超過600C,否則應停機檢查。
3.各進出油口必須保證清潔幹淨,油箱注油時,環境空氣應清新,加油必須經過空氣濾清器的過濾網。
4.操作時必須牢記動力頭在前麵鑽杆未被夾持器卡住時不得反轉。後退鑽杆時應保持繼續正轉。
5.鑽機不得在無冷卻水時使用。
6.鑽機在使用時不得摔、砸和重力衝擊。
7.泵站電動機尾部必須置於進風側方向,各液壓管路必須連接牢固
防突工安全操作規程
1、防突工應由在突出礦井從事采掘工作不少於3年,並經過防突知識培訓,熟悉本礦突出預兆的人員擔任。
2、防突工應熟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的防治內容、負責有關參數的測定、掌握防突技術措施的施工要求以及收集與整理突出資料等。
3、入井前,必須對所需攜帶的儀器、儀表、工具等進行全麵檢查和校正,以滿足測試要求。
4、將電源送到工作麵作業點,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和防爆檢查。
5、測試前,應明確記錄負責人、參數測定負責人,以保證測試結果準確可靠。
6、使用ATY瓦斯突出預測儀測定煤層突出危險指標K1值和鑽粉量時的操作:
1)測試前的準備工作按說明書要求將儀器充足電,並試操作一遍,確認無問題後,才準帶儀器下井工作。到達現場後,儀器放置要平穩,人員分工明確。
2)具體操作如下:
①接通電源,預熱約10分鍾,並將儀器調零;
②向儀器內輸入本礦K1值和Sax(鑽屑量)的臨界指標數據,或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的規定輸入其上下限臨界值;
③在煤層內選擇好鑽孔位置,用電煤鑽打眼,鑽孔孔徑為42毫米,打鑽速度控製在1米/分左右。按要求每鑽進一定深度測定一次K1值和鑽粉量;
④測定時,用1~3毫米的篩子篩取煤樣,將篩好的煤樣倒入煤樣罐,蓋好罐蓋,打開蓋上排氣開關,同時記錄時間。1~2分鍾後,扭緊排氣開關,同時按下采樣鍵,儀器即進入自動測量階段;
⑤5分鍾後,輸入取樣時間數據,按監控鍵,再輸入鑽孔長度數據,再按監控鍵,則儀器計算並顯示K1值。然後倒掉煤樣,再進行下一個煤樣的測定;
⑥全部煤樣的K1值測完後,按預報鍵,輸入Sax值,再按監控鍵,儀器將自動顯示突出危險性等級;
⑦井下全部煤樣(不超過25個煤樣)測完後,按儀器說明書規定的方法關機;
⑧儀器帶上井後,在斷電的情況下,將CYD15—1型微型打印機和儀器聯接好,接通電源,按儀器上的打印鍵,打印機將自動打印出全部測試數據和預測結果。
3)操作時注意事項有:
①應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不能隨意動ATY儀器的滿度電位器,不能隨意打開主機蓋;
②儀器長期不用時(10天以上),必須每10天充一次電;
③必須對每次測定結果作係統整理、分析,並將測定結果及時送交領導審閱。應注意觀察突出前征兆及地質構造區煤層的地質變化情況,並做好記錄加以素描;
④操作人員在井下工作時應攜帶自救器,做好自主保安。
7、測定瓦斯湧出初速度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應根據煤體結構確定鑽孔具體位置,並嚴格按設計方位布置鑽孔,做到鑽進速度均勻,按測定要求排出煤屑;
2)測定時,應每施工1米測定一次數據。從開鑽起,每取出1米段的鑽屑量後,立即拔出鑽杆,插入封孔器,要求在2分鍾內讀取該米段的瓦斯湧出初速度;
3)測定時,記時與讀數必須準確。當瓦斯湧出初速度較慢時,測定時間一般為3~5分鍾;若瓦斯湧出初速度較快時,其測定時間不應小於10分鍾;
4)收集鑽屑量的同時,將溫度計放入煤屑內測定該米段的煤屑溫度;
5)具體操作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測定鑽屑量時,應做到每米段推、拉鑽杆的次數基本相同,以減小測試誤差;
②施工中,隨時觀測煤壁動態,發現異常情況(如突出、瓦斯超限)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並向礦調度室彙報;
③作業地點應掛一台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隻有瓦斯濃度符合有關規定時,才能工作。
8、在任何防突措施實施前,防突工必須掌握防突措施的要求,熟悉施工作業規程,掌握施工區域的通風係統和避突路線。
9、防突工應經常下井檢查施工區域壓風自救裝置,使其能正常工作,並檢查現場防突措施的執行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領導彙報。
10、由於地質條件或其他原因不能執行所規定的防突措施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及時向領導彙報。
11、采用遠距離放炮時,遠距離放炮地點應設在進風側反向風門之外的避難所內,距工作麵的距離不得小於300米;放炮時,必須停電撤人,設置警戒;放炮員操縱放炮的地點,應配備急救袋或自救器;放炮30分鍾後,方可進入工作麵檢查。
12、突出的煤應及時清理,以防煤炭自燃引起爆炸。清理突出的煤時,必須按防止再次發生事故的防護措施進行。
13、對突出的孔洞,應充填接頂,並應及時砌镟或注漿封閉孔洞,以防止自然發火。
14、進入有突出危險的采掘工作麵必須佩戴隔離式自救器及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
15、每次突出發生後,必須進行現場調查,按照《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的要求作好詳細記錄、收集有關資料。
1)記錄突出時間、地點、距地表垂深、巷道名稱、支護情況、煤層特征、地質構造及鄰近層開采情況等;
2)調查突出前的預兆、突出前及突出發生的過程,突出後的特征及支架破壞情況等,並向有關領導彙報;
3)調查突出前瓦斯壓力大小、正常時瓦斯濃度及突出後瓦斯湧出情況,並向有關領導彙報;
4)繪製突出地點通風係統示意圖、突出處煤層剖麵圖及煤岩柱狀圖;
5)調查突出前所采取的防突措施,並附施工圖,向有關領導彙報;
6)填寫突出記錄卡。記錄卡片數據應準確,附圖應清晰、並注明有主要尺寸;
7)強度大於500噸的突出,必須填寫專題調查報告。
16、為了做好防突日常管理工作,應建立“四圖版、四台帳和一卡片”即:
1)四圖板即瓦斯地質圖版、突出煤層采掘工作麵動態圖版、保護層與被保護層關係圖版、現場防突施工圖版;
2)四台帳即突出煤層實際考察的基本參數台帳、煤柱台帳、瓦斯抽放台帳、防突設備儀表使用及完好台帳;
3)一卡片即發生突出後的煤與瓦斯突出卡片。
17、每年應對全年的突出記錄卡片進行整理,為係統總結提供素材。
測塵工安全操作規程
1、測塵工應能使用儀表測定粉塵濃度,並提出控製粉塵的措施意見。
2、認真檢查測塵儀器,做到外表清潔、附件齊全、電鍵或旋轉按鈕靈敏可靠。使用光電測塵器時,要檢查電池電壓,當低於使用電壓時,應按要求進行充電。
3、根據該班測塵地點和采樣數量準備好使用儀表、工具及其附件。
4、使用粉塵采樣器測塵時,要事先認真稱量采樣濾膜。測量時用塑料鑷子取下濾膜兩麵的夾襯紙,然後將濾膜輕放在分析天平上進行稱重,並記下重量值、編好號碼,再放入濾膜盒內,要求濾膜不得有折皺,濾膜盒蓋要擰緊,並置於幹燥器內;使用光電測塵儀測塵時,要備有足夠的濾膜紙帶。
5、下井時應帶全儀器、儀表、工具和記錄本等。儀器要隨身攜帶,嚴禁碰撞、擠壓,不得讓他人代拿或擺弄。
6、注意觀察采樣地點頂板、運輸等情況,以保證工作中的安全,如有隱患必須首先處理。
7、采樣時首先調節好所需流量(一般10~30升/分),並檢查保證無漏氣,然後取出準備好的濾膜夾,固定在采樣器上。
8、采樣中應注意保持流速穩定,並根據估計的濾膜上的粉塵重量(一般在1~20毫克,但不小於1毫克),來決定采樣時間的長短。要詳細記錄采樣地點、作業工藝、樣號、流速及防塵措施等,同時記下采樣開始和終止時間。采樣持續時間按相關計算。
9、采樣後,將濾膜固定圈取出,迅速放入采樣盒內,要求受塵麵向上,不要搖晃振動,然後帶回實驗室稱重、分析。
10、采樣後,應將濾膜放在幹燥器內幹燥1小時,然後再進行稱重;如采樣現場有水霧或發現濾膜表麵有水珠,濕度過大,要先將濾膜放在60~65℃的烘幹箱內烘幹2小時,然後再放入幹燥器內幹燥30分鍾,最後再將其置於分析天平上稱重1次,直至恒重為止,並記錄所稱重量。
11、測塵地點的粉塵濃度按相關計算。
兩個平行樣品的粉塵濃度偏差率不超過20%時,為有效樣品,並取兩者的平均值做為采樣地點的粉塵濃度。
兩個平行樣品的偏差率按相關計算。
濾膜在采樣前後的稱重間隔時間應盡量縮短,以免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12、采樣地點空氣中有油霧時,濾膜要先進行除油。具體步驟是:
1)將裝有120號溶劑汽油的蒸瓶置於插有量程為200℃的溫度計的坩堝中,連通冷凝裝置並接通電爐電源,使油溫保持在110攝氏度左右,最高不超過120攝氏度,用清潔的廣口瓶收集被蒸餾出來的汽油;
2)把3個稱量瓶編號,並倒入已蒸餾好的120號溶劑汽油;
3)用鑷子與血管鉗將采集的帶油霧的濾膜對折3次,然後用血管鉗將折好的濾膜邊緣夾緊在第1號稱量瓶中搖動2分鍾,再放入第2號稱量瓶中搖動2分鍾;
4)把除過油的濾膜放在清潔的玻璃板上,並用鑷子打開濾膜,讓汽油揮發,放置30分鍾後稱重;
5)把除過1次油的濾膜按上述方法放入第三號稱量瓶中再除1次油,然後打開放置30分鍾,將濾膜上的汽油揮發掉,再稱重,直到恒重為止。
13、校正儀器的采樣流量和采樣時間,並按照儀器的使用說明進行調整。
14、每個測塵地點連續測定的數據不小於3個,並取其平均值。
15、用快速直讀測塵儀測定粉塵濃度時,必須以粉塵采樣器測得的濃度為準,對測定的數據要進行換算。
16、選擇測塵位置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采樣地點設在回風側;
2)采取高度在人的呼吸帶,一般為1.5米左右;
3)在掘進工作麵采樣時,應在巷道未安裝風筒的一側距裝岩(煤)、打眼或噴漿等地點4~5米處進行;
4)在機械化采煤工作麵采樣時,應在采煤機回風側、距采煤機10~15米處進行;
5)采煤工作麵多工序同時作業時,應在回風巷距工作麵回風口10~15米處采樣;
6)在轉載點采樣時,應在其回風側距轉載點3米處進行;
7)在其他產塵場所采樣時,在不妨礙工人操作的條件下,采樣地點應盡量靠近工人作業的呼吸帶。
17、測塵時,儀器的采樣口必須迎向風流。
18、對測塵開始時間的要求是:對於連續性產塵作業,應在生產達到正常狀態5分鍾後再進行采樣;對於間斷性產塵作業,應在工人作業時采樣。
19、要及時將每次的測塵記錄填入台帳。
20、測塵完畢後,要填寫粉塵測定結果報告表,月底做好本月粉塵濃度測定報告表,並及時上報。要按照規定定期繪製粉塵濃度曲線圖。
21、使用粉塵采樣器測塵時,若采樣後的濾膜被汙染或粉塵失落應作廢、重新采樣;由於濾膜不耐高溫,在55℃以上的采樣現場不宜采用。
灑水滅塵工安全操作規程
1、灑水滅塵工應能安裝維護防塵管路、防塵設施進行防塵、滅塵。
2、下井前應準備好所用工具和器材。
3、采掘工作麵的灑水滅塵工作應指定專人從事或由采掘工兼任。具體要求是:
1)采掘工作麵機組均要設內外噴霧裝置,並確保正常使用,發現不正常要及時進行修理;
2)炮采工作麵和掘進工作麵,放炮前必須灑水滅塵;
3)在放炮和機組割煤過程中,必須打開水幕淨化風流;
4)堅持使用水炮泥和濕式鑽眼法。
4、衝刷巷道積塵和刷白巷道的操作如下:
1)刷白巷道的人員,要穿雨衣,戴口罩、防護眼鏡和橡皮手套等進行工作;
2)巷道刷白前,應先將巷道積塵衝刷幹淨;
3)衝刷或刷白運輸巷道時,應事先與運輸調度聯係,並在衝刷地點裏外分別設崗,觀察行人和車輛,當人員或車輛通過時,停止衝刷。衝刷或刷白架線電機車巷道時,應事先與有關部門聯係,切斷架線電源,並掛上“有人工作,禁止送電”的停電牌,然後再開始工作。使用刷白衝刷機工作時,則無須停電;
4)衝刷和刷白工作要順著風流進行。
5、灑水滅塵或刷白巷道前,先檢查工作地點支架、頂幫等,如有隱患應首先進行處理,並遮蓋好附近的機電設備、管線和風筒。
6、按照規定時間對巷道進行衝刷和刷白。
煤層注水工安全操作規程
1、煤層注水工負責打注水鑽孔、封孔和注水等工作。
2、下井前應帶齊所用的各種設備、材料、配件,並檢查其完好性。裝車時,要捆綁牢固,防止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或損壞設備、材料和配件等。
3、安裝鑽機和注水泵前,首先檢查安裝地點的安全情況,應在隱患處理好後再進行安裝。
4、在回采工作麵運輸機巷或回風巷采用長孔注水時,應根據設計規定確定鑽孔的位置,並在現場做出標誌。
5、封孔用的水泥砂漿凝固後或封孔器安置好後,立即注水。
6、注水有動壓和靜壓兩種方式,應按選定的注水參數(即注水壓力和注水量)施工。注水量一般以另一側巷道上煤壁濕潤為宜,或使煤層的全水分含量達到規定的要求。
7、注水孔超前回采工作麵的距離一般為40~100米,即注水要在正常的地壓區段內進行。
8、采用並聯多孔注水時,一次注水2~3個孔。為使各孔注水量平衡,應盡量采用分水器連接各注水孔;如果無分水器,應將注水泵安設在幾個注水孔中間,盡可能縮小各注水孔之間的壓力差。如發現某一孔泄水,即該孔流量急劇增大,要及時停止這一鑽孔的注水。
9、泵的出水口處應安設三通,使出水管同注水管和回水管相連。在回水管上安裝調壓閥門,以調節注水管的壓力和流量;調節閥前高壓側要安裝壓力表,以觀測壓力的變化,並用高壓膠質軟管和注水孔相接。高壓側禁止用一般管子,以免發生崩管事故。
10、在注水過程中,每班要做好記錄,記錄當班的注水壓力、流量、注水的孔數、當班注水量等,升井後整理好,記入台帳。
11、注水泵啟動前,要認真檢查連接裝置、封孔器、高壓水表、分流器的連接牢固情況和吸水管頭濾網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泵啟動後,要注意傾聽泵的聲響,觀察其運轉情況,發現問題停機檢查。
13、觀察泵的排水量,並做好一定壓力下的排水量記錄和當班排水量的記錄。
14、在注水過程中,認真觀察分析排水量、壓力與煤體吸水量等參數間的變化關係,適當地運用低流量進水,緩慢濕潤煤體,掌握煤體注水的濕潤規律。
15、在注水過程中,要掌握好壓力與水量的變化關係,采用高壓脈衝注水、中壓濕潤煤體,不允許采用長期高壓急進注水。
16、注水時,泵缸孔及中間體的密封處不應有嚴重滴漏現象;否則應停泵檢查原因,可適當旋緊調壓螺栓,以壓緊密封圈製止滴漏。密封圈決不可壓緊過度;否則會使栓塞摩擦過大,影響零件和泵體發熱,發熱程度可從調壓螺栓的升溫狀況進行觀察。
17、如果泵的排水量不足,應首先檢查排氣是否正常,然後檢查閥孔中的密封是否嚴密或彈簧是否損壞,發現問題應及時調整或更換。
18、觀察壓力時,稍微旋轉安全閥下部的水輪,將高壓針形閥打開即可,但不要打得過大,以免造成壓力表的指針劇烈震動甚至損壞。
19、注水泵嚴禁無水運行。
20、水泵潤滑油更換新油的時間要求是:新泵先在不加壓的情況下,運轉8小時,然後更換新油一次;再進行分級加壓(級差為20×9.81×104帕,每級運轉2小時,直至額定壓力)運轉,運轉後重新換油一次;工作10天後,再重新換油一次;以後每隔一個月更換新油一次。運轉中應保證有足夠的潤滑油。
灌漿工安全操作規程
1、灌漿工負責操作泥漿泵等機具給采空區和火區注漿。
2、製漿前所用各種設備應完好;各閥門應處在正確的開關位置;供水係統應暢通;照明設備應齊全;各崗位人員應到齊上崗。
3、製黃泥漿前應將衝土用的水槍放到合適位置,並連接好供水管路。
4、製漿前,首先將漿池底清理幹淨,將遺存的髒雜物清掃出去,關閉下漿孔、泄水孔閘門。
5、用水槍衝土時,水槍操作人員要不斷擺動水槍;采土要均勻,使衝下的土充分濕潤,防止大塊土進入泥漿池。采土結束後,將水槍及管路中的水放淨,並放到固定的地方,以便下次再用。
6、開動攪拌機進行攪拌的同時用比重計檢查泥漿濃度,並調整到要求的水土比。
7、下漿孔要提前設置好篦子,灌漿過程中要隨時清理草根、樹皮、石子及其他髒物,防止下漿時堵孔、堵管。
8、製備矸石漿時,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配合好,各環節之間必須有聯係信號。
9、機器開動後,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機器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發出停機信號,其他崗位工作人員接到停機信號後應立即停機;待故障排除發出開機信號後,再開機。
10、帶式輸送機不準帶負荷啟動或停機;破碎機、球磨機的給料要均勻,加水要適度,球磨機出口矸石的最大直徑不得超過6毫米。
11、輸送機司機發現輸送機上有大塊矸石、木料、雜物時,應立即停機清除,以防止堵口或損壞破碎機、球磨機。
12、球磨機司機要注意掌握給料速度、軸承溫升、供水大小等,不得長時間開空車或超負荷運轉。
13、攪拌機司機要注意運行中的攪拌料的高低程度,負荷要均勻。反向運行時必須先停轉,然後再啟動。
14、製漿人員要時刻注意設備運轉情況,當設備運轉出現異常時要立即停機,進行檢查處理。
15、接到井下準備灌漿的電話後,首先給水衝洗管路(或鑽孔),當井下第二次來電話通知井下管路流水已暢通時,方可開始灌漿。
16、接到井下停漿電話後,要立即關停攪拌機,並關好灌漿管路的閥門,然後給水衝洗管路(衝洗時間一般不少於20分鍾),清理、衝刷灌漿池。冬季要把水槍和管路中的水放淨。
17、工作結束後,要核實本班灌入的實土量(或矸石量),並將本班工作情況詳細記入“灌漿日誌”,及時交給班長或送交指定地點。
18、下班前應做好場地整理工作,並按規定要求管理好設備,保持貯水池有足夠的水量。
19、灌漿工要了解工作範圍內的管路係統(包括管徑、接頭方式、閥門型號及安裝地點等);準備管鉗、扳手、絲錐、鉗子、鐵絲等工具材料。
20、灌漿工到達工作地點後,首先檢查管路係統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然後檢查灌漿地點的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處理不了的要彙報區隊領導,禁止蠻幹。
21、準備工作就緒後,打開閘門,用電話與製漿站聯係,先要清水,待管路暢通後,第二次打電話要漿,並根據本班工作量及區隊布置的任務確定注漿量。
22、應先由瓦斯檢查員檢查工作地點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等,符合有關規定時,再進入工作地點。根據區隊值班人員安排的灌漿孔號及每個鑽孔應灌的漿量進行作業。
23、灌漿前,先進行衝孔,水量應逐漸加大,每孔衝水時間一般不少於20分鍾。進水暢通後安上灌漿管,將各處閘閥打開並記下流量計的讀數,然後向製漿站要漿。
24、灌漿期間,灌漿工應密切注意管路及各處閥門的情況,發現堵孔或管路漏漿時,應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同時派人關閉上一道閥門,然後進行處理。正在灌漿的鑽孔,如發現進漿不正常,應暫停灌漿進行給水。
25、班中倒孔時,必須先打開改灌鑽孔的閥門,然後關閉欲停灌鑽孔的閥門。人員應站在孔口兩側,禁止麵對孔口。
26、灌漿時,不要在高壓膠管附近停留,以防止管子崩壞傷人。
27、盡量在無漿水的情況下拆管子,特殊情況需在有漿水的情況下拆管子時,平接的先鬆下方的螺絲、吊掛的管子先鬆靠幫的螺絲,並用膠皮等蓋住法蘭盤,防止噴水傷人。
28、灌漿的鑽孔,無閥門控製時要用閘板(蓋子)或木楔子將孔口堵好。
29、灌漿過程中要做好下列檢查
1)檢查泄水處出水的大小、水溫的高低,有害氣體等,並做好記錄;
2)檢查泄水閘門完好情況、水溝的暢通情況等。
30、每個工作班在下班前,必須先通知地麵製漿站停止下漿,然後將管內存漿全部灌入鑽孔內。鑽孔停止灌漿時應用水衝孔,衝孔時間一般不少於20分鍾(先小水後大水),衝孔後將各處管路、閥門等處理好。
31、在回風係統灌漿時,必須隨身攜帶瓦斯檢測儀或瓦斯檢定器,應隨時檢查工作區域內瓦斯情況,隨時檢查二氧化碳情況。
32、灑漿前,在確認膠管和輸漿管連接嚴密牢固後,打開主管路(工作麵順槽內)的閥門,用電話同製漿站聯係要水,水流暢通後再要漿。
33、在綜采工作麵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在支架下方沿工作麵傾向鋪設軟管,每隔2~3個支架安設一個三通閥門,每個三通閥門處接一根1~2米的短管伸入架子後尾處;
2)灑漿過程中,應有專人看守管路和閥門,有異常情況時立即關閉閥門;
3)工作麵看守小閥門的人員,在泥漿到達工作麵以後,應注視現場,並不斷擺動管子,以灑滿所有角落、不留死角,將浮煤全部覆蓋後方可開動下一級閥門(每次開閥數量一般2~4個)。灑到距工作麵下端30米時,應通知製漿站停止送漿,然後漿管內所存泥漿全部放完。管子內不應存漿,並用水衝管,先小水後大水;
4)工作結束後應將閥門關嚴,在檢查管路無其他情況後方可離開現場。
5)工作麵灑漿一般應每個循環進行一次。
34、在普采工作麵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灑漿人員要站在頂板完好的安全地帶,如遇頂板不好或有懸矸時,要處理好;
2)工作麵灑漿管由上出口鋪到工作麵下出口。灑漿時,約每隔20米站一個人拉管子;
3)應沿工作麵自上而下由采空區向外均勻地灑漿,以保證冒落的矸石被泥漿均勻覆蓋;
4)每1~2個循環灑一次漿。
35、放頂前,應沿回風巷在采空區預先鋪好灌漿管,灌漿管末端距采煤工作麵煤壁保持10~15米的距離。埋管可用50毫米的鋼管,鋼管上要有拉管用的拉頭。
36、采煤工作麵放頂後,灌漿人員用電話通知製漿站開始送漿;運輸巷有水流出時,即認為采空區已灌好漿,這時方可停止灌漿。
37、隨著采麵推進應及時拉出埋管,拉管時必須將繩套子牢固地固定在埋管的拉頭上,要求各根繩子的長短一致、受力均勻,待所有工作人員撤到絞車以外的安全地帶後,再開動絞車向外拉管。
38、開工前應檢查使灌漿設備及管路完好,運轉正常、潤滑油充足等。
39、灌漿時,泥漿要均勻、沙泵運轉應正常,遇镟縫跑漿時要及時堵塞。如果沙泵距泥漿地點較遠,應設直通電話。
40、看鑽孔人員根據鑽孔壓力大小負責發出開灌或停灌通知;製漿人員負責掌握水量大小及泥漿濃度。
41、镟後灌漿時,漿管上口要超過镟頂最凸出位置,镟頂越空,管口位置越高。
42、停漿後,要用清水衝洗沙泵和管路,衝洗時間長短應根據灌漿地點遠近而定。
43、無論是灑漿、還是灌漿,上井後都必須將當班的工作情況向區隊值班人員彙報,並將灌漿量及其他情況記入“灌漿日誌”。
44、地麵無製漿池,下漿濃度不好測定時,要在井下出漿口定期取樣測量泥漿濃度。
火區觀測工安全操作規程
1、火區檢查員必須經過培訓,應掌握瓦斯檢查、測風、測壓、測氧及測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技術,熟悉通風係統,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識。
2、帶齊瓦斯檢定器、各式風表,一氧化碳檢定器、測壓儀器、溫度計、尺子、記錄簿等。檢查並保持所用各類器具完好,不合格的器具不準帶下井。下井必須攜帶自救器。
3、檢查火區及可疑發火的地點時,必須2人同行,並且進入檢查地點後,應先檢查風流上風側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濃度,然後逐步檢查下風側,按順風方向進入檢查區域。進入火區後,2人應相隔一定距離(5米左右),邊檢查邊進入,並根據平時資料確定檢查方式(即是一步一檢查還是幾步一檢查),禁止不經檢查直接闖入;當發現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退出,並設好柵欄、設置警標,同時彙報有關領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對於采空區密閉、廢棄巷道、盲巷等,應以檢查甲烷、二氧化碳為主;當溫度達到35攝氏度以上或聞到火災氣體時,以檢查一氧化碳為主。對於未滅的火區,高溫點及已熄滅的火區,以檢查一氧化碳為主。火區密閉要檢查牆溫、氣溫、水溫及各種氣體濃度的變化,重點掌握一氧化碳濃度的變化。
5、檢查時,發現有人工作的地點或回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24ppm時,要將人員撤出,在適當地點設好柵欄,並向通風區及礦調度室彙報。
6、高冒地點應掛牌管理,按規定進行檢查,檢查時要用長把工具。發現溫度高於常溫且有上升趨勢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時,應增加觀察次數,並向有關領導彙報,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7、應每月填寫反映火區檢查情況的“火區檢查日誌”,重點情況記入“火區卡片”,填繪火區示意圖。連續檢查時,當班檢查的情況應向下班交接清楚。
8、帶入井下的一氧化碳檢定器應符合下列標準
1)檢定器唧筒活塞嚴密不漏氣,拉推潤滑正常;
2)檢定器在有效期內;
3)溫度計完好準確。
9、測定一氧化碳時,應在欲測地點先推拉活塞3~5次,以清洗取樣唧筒;然後再抽取氣樣,並迅速將錐形閥杆打到45度關閉位置,離開取樣地點到安全地方;破開檢定管兩端,將其低濃度端插入唧筒膠座,將閥杆打到垂直位置,然後按檢定管說明書所規定的時間推動活塞,使氣體均勻地通過檢定管。根據變色環的位置直接讀出一氧化碳的濃度。
10、根據被測氣體中一氧化碳濃度選取合適的檢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濃度高於檢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釋氣體,然後再將結果擴大同樣倍數即為被測氣體中一氧化碳的真實濃度;如果一氧化碳濃度低於檢定管的下限,則可增加送氣次數,或用一支檢定管連續測幾次,將結果按送氣次數縮小相同的倍數或除以測量次數,即為被測氣體中的一氧化碳真實濃度。測量時,要盡量避開放炮時間,防止炮煙中一氧化碳幹擾。
11、用球膽采取氣樣時,下井前要檢查保證球膽不漏氣、吸氣球完好。
12、取樣前必須將球膽中的氣體排出,特別是原來盛過較大濃度的有害氣體時,應用新鮮空氣將其衝洗幹淨。
13、取樣數量以充滿球膽為宜,應避免氣體太多、壓力太大鼓破球膽。
14、采樣後,應將球膽口綁紮牢固,以避免漏氣,並及時將氣樣送通風化驗室進行化驗。自采樣到化驗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
15、井下采樣要2人同行,進入采樣地點前,應首先檢查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超限時禁止進入;如不超限,進入采樣地點後,應再檢查頂幫支護情況,安全狀況良好時才可采樣。
16、利用調壓氣室進行采空區均壓時,氣室內外的壓差可用膠皮管配合U型水柱計或傾斜壓差計直接測量。
17、火區下開采的工作麵,利用局部通風機、調節門等設施調壓時,要定時測量工作麵進出風量、進回風巷內調壓門內外壓差,並及時調節窗口風量。
18、監測點應選擇在有浮煤、被壓酥的煤柱等可能自燃的地點,(如采煤工作麵的回風巷、運輸巷和停采線、煤巷的高冒區等),采掘過程中有漏風和可能積熱的地點,以及有丟失煤的采空區密閉內。
19、測點應盡量布置在標高較高處、主要漏風通道中壓差最大位置處。
20、敷設管路時應盡量使路徑短、少拐彎,以便減少阻力,防止曲線破壞。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所選路徑應在行人少、支護完好的巷道內,防止管路被破壞。管路穿過風門牆體時必須打孔;
2)所選路徑溫差變化幅度要小,在溫度急劇變化的地點要在溫度低的一側設置除水器或其他設施,標高差較大的斜巷(或立井)應在底部設置除水器;
3)接管箱、除水器、采樣箱的接頭要嚴密不漏氣,且安設位置應與人體高度相適應。
21、管路吊掛要整齊有序,2條以上的分散管路應設置管夾板,以便於檢查和維修。
22、管路敷設完畢後,從地麵化驗室到井下各測點,整個係統要進行統一編號,並用壓氣檢查管路順序是否混亂,亂的要及時調整。每一條管路安裝完畢後,必須在測點釋放標準氣體,詳細地記錄管路負壓值、氣體傳輸時間,並和地麵儀器分析的數值進行比較,管路傳輸損失應在允許的誤差範圍內;否則應進一步檢查管路的氣密性。
23、應檢查管路的漏氣、堵塞、破壞等情況。檢查管路的漏氣和堵塞有以下2個步驟
1)當地麵壓力表負壓值突然降低時,說明管路出現了斷路漏氣現象;壓力表負壓值增高時,說明管路發生了堵塞;
2)通過地麵壓力表變化找出故障管路後,應攜帶負壓表對井下管路逐段進行檢查,查出故障的具體區段和地點。
24、管路發生故障後,要及時進行處理。管路斷開或接頭漏氣時,要接好或密封;發生水堵時,要用空氣壓縮機加壓空氣吹有故障的管路(先用低壓吹3~5分鍾,後用0.3~0.5兆帕的壓力吹,一般吹20分鍾),除水後要複查管路的氣密性。
25、應經常檢查管路係統,定期打開接管箱、除水器,排除積水。
26、在運輸大巷中工作時,應時刻注意來往車輛;束管橫過架空線時必須先停電,後工作。
27、進入工作地點要先檢查頂幫支護的安全情況,有隱患應立即排除。
28、禁止進入盲巷工作。在微風巷道或密閉前工作時,必須先檢查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在濃度不超限時,方可進行工作。
29、根據儀器記錄紙上描出的氣體高峰值,按檔次換算成氣體的實際濃度,並準確地填入記錄表內。
30、根據記錄表內的數據,每天在坐標紙上描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氣等氣體濃度的變化曲線。
31、對放炮地點的炮煙影響、高濃度二氧化碳對一氧化碳的幹擾等,要根據該處一氧化碳有無上升趨勢進行正確判斷,防止誤報;必要時可用色譜儀進行分析對照。
32、定期對井下各測點的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每月要有專門小結,發現問題及時向工區值班領導彙報,確定有發火征兆時,向礦有關領導彙報,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氣體分析員安全操作規程
1、氣體分析員應按儀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操作。
2、檢查儀器各部位是否良好、正常接頭有無脫落。
3、通入載氣,檢查整個儀器的氣路是否漏氣。
4、接通電源,檢查電壓、電流指示數是否正常。
5、確定檢測室、恒溫箱、轉化爐的溫度。打開儀器開關,通電預熱觀察溫升有無異常變化,並活化轉化柱。
6、根據分析的需要,分別或同時啟動火焰離子檢測器和熱導檢測器等,開動記錄儀,進行基線調零和記錄調零。零點漂移和噪音不得超過說明書的規定。
7、基線穩定後,用適量的標準氣體標定儀器的靈敏度,求出定量校正值。
8、對一氧化碳的分析要反複試驗,找出最佳操作條件,保證能較好的分離和有較高的精度。
9、一般采用六通閥進樣,為確保數據準確,每種樣品應分析2次,偏差不大時取其平均值;偏差較大時應再次進樣分析,直到有2次數值接近為止。
10、用外標法(峰高或峰麵積法)計算氣體濃度時,須進3次以上不同濃度的標準混合氣體,繪製出標準曲線圖。進行氣樣分析時的操作條件(如各種氣體的流量、工作溫度、進樣量等)必須與繪製標準曲線時的條件嚴格一致,被測氣體的濃度可由所得峰麵積或峰高值從標準曲線上查出。
11、當零點漂移、噪音電平、靈敏度等出現異常時,應停止氣體分析,查找原因;故障排除後,儀器的靈敏度應重新標定。
12、停機時,先斷各檢測器、恒溫箱部件的電源,各旋鈕打到初始位置。使用轉化爐時,要待轉化爐溫度降至50℃時方可關斷載氣。
13、分析氣體要做詳細記錄,分析結果要及時彙報有關領導和部門。
14、氫火焰檢測器是高靈敏度檢測器,必須用高純度的載氣,空氣不能含有有機氣體,氣體輸入前應嚴格淨化。
所有載氣純度應為99.9%或99.99%,並且其中不得含有腐蝕性物質、機械雜質以及其他汙染物。
15、不要把老化的轉化柱連接到檢測器上,以免儀器被柱內蒸氣汙染。在開“熱導電流”前,必須檢查轉化柱,要求接在熱導池上。
16、用氫氣作載體時,在活化時不經燃燒的氮氣注意不要排進爐膛,以免氫氣與爐體接觸而發生爆炸,應盡量使載氣排出到室外。
17、嚴禁油汙、有機物及其他物質進入檢測器及管道,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儀器性能惡化。
18、玻璃型氣體分析儀器的安裝要求是
1)儀器的玻璃部件應洗淨烘幹,並按規定要求組裝梳形管、量管和水套管、燃燒器、管式電爐、吸收器、壓力補償器等;
2)把梳形管固定在木架上,然後依次裝上氣體量管、補嚐計、吸收器、燃燒器、氧化管、管式電爐、水準瓶等,安裝要穩固。
19、配製試劑的操作步驟是
1)配製適量濃度為25%的堿性溶液(用於吸收二氧化碳);
2)配製適量的焦性設食子酸溶液。將焦性沒食子酸溶於水,然後加氫氧化鉀溶液混合(用於吸收氧氣);
3)配製飽和食鹽水溶液(加10%)的硫酸和適量甲基橙,作限定液用;
4)配製10%的硫酸水溶液(加適量甲基橙、用於燃燒器和儲氣瓶)。
5)將以上配製液分別注入吸收瓶、水準瓶、燃燒器、儲氣瓶中,並在吸收瓶中注入幾毫米厚的液態石蠟,防止吸收大氣中氧氣而失效。
20、檢查調試儀器的步驟如下
1)將所有活塞擦淨,塗適量真空活塞油(要避開活塞孔),插入活塞插座中,旋至全活塞透明而不漏氣為止;
2)對儀器進行氣密性檢查;
3)進行梳形管靜空間體積的校正:
①利用純氧氣
將全部靜空間充入純氧氣,然後取50毫升純氮氣,並讀取量管讀數R1(毫升),此後在吸收器吸收氧後,讀取量管讀數R2(毫升),則靜空間的體積U為:
U = R1 + R2,毫升
②利用空氣
取新鮮空氣98.5毫升,量讀吸收二氧化碳後的讀數R1(毫升),然後在吸收器裏吸收氧氣,量讀吸收氧氣後的讀數R2(毫升),則靜空間體積U為:
U = (R1 - R2)/0.2095-98.5,毫升
式中0.2095——空氣中氧氣含量。
4)儀器的空白測定按操作規程要求對所取新鮮空氣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要符合空氣成份常數,操作誤差不得超過±0.05%;否則說明儀器漏氣或操作有誤。
21、在儀器上取樣時,將采來的氣樣通入氯化鈣幹燥管,排除殘留氣體後量取讀數R0(毫升),則氣樣體積為:
V0 =R0 + U,毫升
22、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的分析采用化學試劑吸收反應法。甲烷濃度分析采用燃燒反應法。氫氣和一氧化碳濃度的分析可采用類似的方法進行。
1)二氧化碳濃度的分析
提升水準瓶,將量管內氣體送入盛堿性溶液的吸收瓶,往返吸收4~5次,二氧化碳被吸收,在量管上讀取剩餘氣樣值R1(毫升),則吸收二氧化碳後的氣樣體積V1為:
V1 = R1 + U,毫升
二氧化碳的濃度nCO2按下式計算:
nCO2 =(V0 + V1)/V0 × 100%
2)氧氣濃度的分析
用同樣的方法將剩餘氣樣送入盛焦性設食子酸溶液的吸收瓶吸收氧氣,氧氣被吸收後在量管上讀取剩餘氣樣值R2(毫升),則吸收氧氣後氣樣體積V2為:
V2 = R2 - U,毫升
氧氣的濃度nO2按下式計算:
nO2 =(V1 + V2)/V0 × 100%
3)甲烷濃度分析
把上述剩餘氣樣全部送到儲氣瓶,打開量管上部開關注入適量氧氣(助燃氣),此時量管讀數為Ra,提升水準瓶將氣體送入燃燒器,從儲氣瓶裏放出適量氣樣(燃燒氣),量取讀數Rib,將其他送入燃燒器。
助燃氣和燃燒氣混合充分燃燒後,經過冷卻送入裝有堿性溶液的吸收管,吸收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吸收後取回量管內,量取讀數Arc(毫升),則助燃氣體體積Va為:
Va = Ra + U,毫升
甲烷燃燒前的體積Vb為:
Vb = Ra + Rib + U,毫升
燃燒並吸收二氧化碳後的體積Vic為:
Vic = Rc + U,毫升
甲烷的濃度nCH4按下式計算:
nCH4 =(Vb - VC)/3Rb×100% = (Ra+Rb-Rc)/3Rb×100%
23、配製溶液要掌握好比例,溶解強堿時不能用手觸摸,稀釋硫酸必須將酸慢慢倒入水中。
24、每次量取氣樣值的操作要一致,必須由一人完成。
25、在燃燒器中燃燒可燃氣體時,不能讓限定液和白金絲接觸。
26、在讀取量管氣樣值時,要看水柱凹麵與刻度相切處,且各吸收瓶、儲氣瓶、燃燒瓶、U型管內的液麵應在原定刻度線上。
27、若氣樣分析中途作廢,應先抽取儲氣瓶中的氫氣衝洗梳形管,然後才能重新取樣分析。
28、操作人員精力要集中,眼睛應注視液麵變化,防止溶液進入梳形管或與其他溶液混合。
29、平時儀器各液麵、活塞的位置應保持在準備取樣分析的狀態。
30、化驗室溫度不得低於18攝氏度,整個分析過程中的室溫應保持不變。
自救器工安全操作規程
1、自救器工負責管轄範圍內自救器的收發、保管、檢查和維修。
2、收發自救器時,要輕拿輕放,嚴禁碰撞;收回的自救器要擦幹淨,並進行外觀檢查,放回原處。
3、自救器由礦集中管理,實行專人專用,對號發放。
4、對在用的自救器應逐台建帳、登卡,即記錄自救器的出廠日期、編號、檢查日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使用者的姓名、開啟原因,使用效果等。
5、對使用過的自救器要及時注銷並補充。凡封條破壞或已開啟過的自救器,無論使用時間長短,都應報廢;未使用過的自救器,存放時間長達5年以上的,也應予以報廢。
6、自救器不得和易燃易爆品放置在同一庫房內。自救器庫房必須通風良好,整潔幹燥,不得有腐蝕性氣體或蒸汽。庫房中的自救器應避免放在日光直射或其他熱源直接輻射的地方。
7、交接班時,要把自救器使用情況、損壞程度交接清楚。分管的自救器帳、卡、物必須相符。
8、各礦收到廠家發來的自救器後,必須在一個月內由自救器工配合供應部門對外觀(包括銘牌、出廠日期和標重)、氣密性和稱重(僅指過濾式自救器)進行驗收,發現產品不符合標準時,應及時與廠家聯係退換。
9、過濾式自救器的稱重檢查應使用經過校正誤差不超過±1克的天平,增重超過10克的自救器應予報廢。
10、使用ZJ型氣密檢查儀檢查過濾式自救器氣密性時,要求在15秒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得大於8毫米;用60~65℃溫水檢查時,不得有冒泡漏氣現象。否則要更換膠圈或進行維修,以保證氣密合格。
11、在60~65℃溫水中進行隔絕式自救器氣密性檢查時,自救器浸入水中出現連續冒泡,或浸入水中一分鍾內10秒後開始計數)斷續冒泡超過8個的,要及時進行維修。1年內,經檢查低於8個泡的,可不進行氣密性維修;期滿1年時,都要及時維修。
12、用溫水檢查自救器後,必須把自救器擦拭幹淨。
13、使用的氣密儀必須經過調試、檢查,要求儀器係統本身是氣密的。
14、氣密儀的工作壓力範圍為(480~520)×9.81帕,檢查自救器時,可將壓力計水柱提高到540毫米。封壓後10秒鍾,水柱保持不動時,則認為氣密儀調試合格。
15、將被試自救器放入氣密儀的工作室中。如果檢查過濾式自救器,須預先在工作室裏放置隨機附帶的L形填塊。
16、蓋上氣密儀封蓋,扣上封壓鉤,同時按秒表計時,10秒鍾時,記下壓力計水柱高度;5秒時,再次記下壓力計水柱高度。對於過濾式自救器,如果在最後的15秒鍾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超過8毫米,則認為氣密合格;超過8毫米或壓力計水柱高度未達到470毫米的,則認為氣密不合格。對於隔絕式自救器,如果在最後的15秒鍾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超過30毫米,則認為氣密合格;超過30毫米或壓力計水柱高度未達450毫米,則認為氣密不合格。為提高檢查效率,封壓10秒鍾後,若壓力計水柱停留在480毫米以上某一高度不動,則認為自救器氣密合格,不必再觀察後15秒鍾。
17、氣密合格的自救器可以繼續使用;氣密不合格的自救器必須進行處理。
18、被檢查的自救器應處於氣密儀檢查場所2小時後,才能開始檢查,檢查時環境溫度的波動不應超過2℃。
19、被檢查的自救器及氣密儀應避免日光直射或靠近暖氣熱源,檢查場所應盡可能避免有過堂風或受抽、排氣設備影響。
20、被檢自救器上的煤粉和髒物應擦掉,不允許煤粉和髒物等落到密封環和托盤上,以保證氣密儀係統的可靠密封。
21、若扣上封壓鉤後,壓力計水柱很快下降到400毫米以下,說明自救器大漏氣;如懷疑氣密儀係統本身的氣密性,可換用庫存不漏氣的自救器作對比試驗,不可冒然調整氣密儀。
22、使用氣密儀時,加壓(扣封壓鉤)、卸壓(鬆開封壓鉤)均應緩慢地進行,切不可猛扣、快放,以防止水濺到工作室裏,使機件受損。
23、檢查自救器時,若發現壓力計水柱有上升現象,說明橡膠密封環質量不好;如在後15秒鍾內壓力計水柱上升高度超過4毫米,則橡膠密封環應予更換。
24、壓力計刻度管裏出現水泡時,表明壓力計缺水,應注水後再用。
25、自救器檢查完後,應立即取出,不可長時間放在氣密儀工作室裏加壓。
26、對氣密處於不合格邊緣的自救器,應進行複查。
27、對氣密不合格的過濾式自救器,應在經校正誤差不超過±1克的天平上稱重,增重不超過10克的,密封後可繼續使用。
28、為了尋找漏氣部位,可用直觀方法尋找,也可用毛筆沾濃度適當的肥皂水在自救器被加壓30~60秒後塗抹於可能漏氣的部位進行檢查,冒泡處即是漏氣處。此法同樣適用於隔絕式自救器。
29、使用氣密儀檢查隔絕式自救器時,如果在後15秒鍾內壓力計水柱高度下降,15~30mm屬小漏氣,仍屬氣密合格,但應將漏氣處用錫焊封閉;如在最後15秒鍾內,壓力計水柱下降30~50mm屬中等漏氣,經試驗還未失效的,補漏維修後可繼續使用。
30、要詳細記錄修理過的自救器的損壞與修理情況。
31、維修自救器的工作場所應清潔,以避免粉塵、油脂等進入自救器。
檢身工安全操作規程
1、檢身工要嚴守職責、嚴格檢身,時刻注意上、下井人員。
2、所有入井人員都要佩戴安全帽、礦燈和自救器;否則不得入井。飲酒嫌疑者及攜帶煙草、點火物品者不準下井,嚴禁攜帶無措施的噴燈、氧焊機入井。
3、檢修期間要嚴格按檢修措施執行,無入井證者一律不準入井。
4、嚴格檢查井口附近情況,禁止在距井口20米範圍內抽煙和設明火裝置。
5、發現升井人員盜竊國家財產和炸藥雷管者,要立即彙報公安部門進行處理。
6、外單位入井參觀學習人員必須要有礦派專人帶領,並遵守有關規定。
小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要求
1、絞車司機,必須經過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絞車司機必須了解本設備的結構、性能、原理、主要技術參數及完好標準等。
3、必須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
4、信號規定為:一點停,二點提,三點放,四點慢提,五點慢放。
二、開車前的檢查
1、絞車司機必須穿工作服、紮緊袖口、精力集中、謹慎操作,不得擅自離崗,不做與本崗無關的事情,行車時不準與他人交談。
2、檢查絞車安裝地點(硐室),頂幫支護必須安全可靠,便於操作和瞭望,無雜物。
3、檢查絞車的安裝固定是否牢固,穩壓支柱底座墊木無鬆動腐朽。用地錨或混凝土基礎的小絞車要檢查地錨,基礎螺栓無鬆動、,目視查看滾筒中線是否與斜巷軌道中線(提升中線)一致。安裝在巷道一側的絞車,其最突出部位應距軌道外側不小於500mm。
4、檢查小製動閘和工作閘(離合閘)。閘帶必須完整無斷裂,磨損餘厚不得小於4mm,銅或鋁鉚釘不得磨閘輪,閘輪磨扣不得大於2mm,表麵光潔平滑,無明顯溝痕,無油泥。各部螺栓、銷、軸、拉杆螺栓及背帽、限位螺栓等完整齊全、無彎曲、變形。施閘後,閘把位置在水平線以上30mm至40mm即應閘死,閘把位置嚴禁低於水平線(其他小絞車閘的工作行程不得超過全程的2/3至4/5)。
5、檢查鋼絲繩:要求無彎折、硬傷、打結、嚴重鏽蝕,斷絲不超限,在滾筒上繩端固定要牢固,不準多股穿繩,在滾筒上的排列應整齊,無嚴重咬繩、爬繩現象。纏繞繩長不得超過容繩量,繩徑符合要求,鬆繩至終點,滾筒上餘繩不得少於3圈。保險繩直徑與主繩直徑應相同,並連續牢固。繩端連續裝置應符合《煤礦01manbetx 》規定,有可靠的護繩板。
6、檢查小絞車控製開關、操縱按鈕、電機、電鈴等應無失爆現象。信號必須聲光兼備,聲音清晰,準確可靠。
7、試空車:可鬆開離合閘,壓緊製動閘,啟動絞車空轉,應無異常響聲和震動,無甩油現象。
8、通過以上檢查發現問題必須向區隊值班人員彙報,處理好後方可開車。
三、起動
9、聽到清晰、準確的信號後,閘緊製動閘,鬆開離合閘,按信號指令方向啟動絞車空轉。
10、緩緩壓緊離合閘,同時緩緩鬆開製動閘把,使滾筒轉平穩後起動加速,最後壓緊離合閘,鬆開製動閘,達到正常運行速度。
11、小絞車司機必須在護繩板後操作,嚴禁在絞車側麵或滾筒前麵(出繩側)操作,嚴禁一手開車,一手處理爬繩。
12、下放礦車時,應與把鉤工配合好,隨推車隨放繩,不準留有餘繩,以免車過變坡點,突然加速損傷鋼絲繩。
13、禁止兩個閘把同時壓緊,以防燒壞電機。
14、如啟動困難時,應查明原因,不準強行起動。
四、運行
1、小絞車運行中,司機應集中精力,注意觀察,雙手不離閘把。如收到不明信號應立即停車查明原因。
2、注意小絞車各部運行情況,如發現下列情況,必須立即停車,采取措施,待處理好後再運行:
1)有異常響聲、異味、異狀。
2)鋼絲繩有異常跳動;負載增大,或突然鬆弛。
3)壓戧柱有鬆動現象。
4)有嚴重咬繩、爬繩現象。
5)電機單相運轉或冒煙。
6)突然斷電或有其他險情時。
3、司機應根據提放煤、矸、設備、材料等載荷不同,根據斜巷的變化起伏,酌情掌握車速。嚴禁不帶電放飛車。
4、接近停車位置,應先慢慢閘緊製動閘,同時逐漸鬆開離合閘,使絞車減速。聽到停車信號,閘緊製動閘,鬆開離合閘,停車停電。
5、上提礦車,車過上中變坡點後,司機應按信號及時停車,嚴禁過卷後停車不到位。
6、嚴禁超載、超掛、蹬鉤、扒車。
7、處理礦車掉道,禁止用小絞車硬拉複位。
8、因事故或其他原因車輛在斜巷中停留時,司機應集中精力,注意信號;手不離閘把,嚴禁離崗。如需鬆繩處理事故時,必須由施工人員采取措施,將礦車固定好。
9、如在斜巷中施工,或運送支架、超長、超大物件,應按專項措施執行。
嚴禁拉空鉤頭,如需拉空鉤頭時,必須有專人端扶鉤頭,絞車速度不得大於1m/s。
運料工(搬運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運料工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2、運料工必須熟悉運料線路的巷道支護、軌道道岔質量、安全設施完好情況。
3、必須按供料計劃的規格、質量、數量裝車,並及時準確地將料運往作業地點。
4、裝運不同材料,應用不同車輛(礦車、花欄車、平板車)裝、並按措施規定要求將物料封牢。
5、在架空線下裝卸物料,如需停電必須按規定停電後進行工作;嚴禁站在礦車內(或其他車輛上)裝卸車。
6、裝卸料上,必須將車輛掩牢。在坡度較大的地點,必須用可靠的製動器將車穩牢。
二、裝卸車
7、裝、運、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材料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不得損壞材料。
8、裝車前檢查車輛及連接裝置。車內雜物等要清理幹淨,防止將長料放在底層,短料放在上部。
9、一車內盡量裝同一長度的物料。一車內裝不同長度的物料時,必須將長料放在底層,短料放在上部。
10、裝、卸、運金屬支柱時,不準亂扔亂放。磨擦式金屬支柱,要將柱心插入套柱內,打緊水平楔;單體液壓支柱,要將柱筒內的乳化液放淨,活塞收縮到位。裝拱形支架時,兩邊木墩或木楔擠緊,防止滑倒。
11、兩人同時裝卸長重物料時,必須互相呼應,動作協調,口號一致。
12、拆垛搬取物料時,人要站在牢靠地點,由上往下,由外往裏搬取物料,不準先抽取中、底層,懸空頂層;禁止放垛取料,防止倒垛傷人。
13、用鐵鍬裝碴子、砂子時,前後左右要互相照應好,避免工具傷人。
14、卸料時必須按照材料的規格尺寸將料碼放整齊,牢固可靠。
15、卸料時應站在車輛的兩端,材料垛距車幫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間隙,以防材料滾垛傷人。
16、裝卸料完成後,清理好現場,並及時將空車運到指定地點。
三、平巷、斜巷運料
17、推車時不準將手扶在材料的最上層或車幫,必須臂向前伸,不準將頭伸入車的上方,以免擠傷,並嚴格執行《煤礦01manbetx 》的有關規定。
18、平巷、斜巷運料過程中如需使用電機車、電瓶車、小絞車等設備,必須嚴格執行相應工種的“技術操作規程”。
四、安全注意事項
19、裝卸車時必須對裝卸地點的管線、設備、設施等進行保護,嚴禁損壞。
20、下列地點禁止堆卸料:
1)變電所、水泵房、空氣壓縮機房、爆破材料庫、測風點、躲避硐、信號把鉤硐室。
2)頂板破碎、壓力大、支護狀況不好的地點。
3)巷道斷麵小,影響通風行人處。
21、裝卸料人員不準扒乘材料車。
22、裝卸料需起吊時,必須執行相應的“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安全。
鋼絲繩檢查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本規程適用於對立井、斜井、上山、下山及鑿井時使用的提升鋼絲繩、平衡尾繩、井筒罐道繩、防撞繩、罐籠防墜製動繩、緩衝繩、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井筒懸吊鋼絲繩等的檢查作業。
2、鋼絲繩檢查工應掌握鋼絲繩的基本知識,熟知《煤礦01manbetx 》中對鋼絲繩的有關規定。
3、鋼絲繩檢查工應保持相對穩定,明確分工,實行專人專繩檢查製度。
4、對提升鋼絲繩、罐道繩必須每天檢查一次;平衡鋼絲繩、防墜器製動繩、緩衝繩、架空乘人鋼絲繩、井筒懸吊鋼絲繩必須至少每周檢查一次。
二、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5、了解並掌握所負責的鋼絲繩及其提升係統的技術參數和質量標準。
6、應對所使用的工具、量具和檢驗儀器進行認真檢查和調整。
7、在檢查之前應在繩上做好檢查起始的標誌和檢查長度的計算標誌。在同一根繩上每次檢查的起始標誌應一致。
8、檢查工作開始前要與提升機司機、監護人員及信號工共同確定好檢查聯係信號。檢查期間不得同時進行井筒和提升機的其他作業。
三、檢查作業
9、對使用中鋼絲繩的日常檢查應采用不大於0.3m/s的驗繩速度,用肉眼觀察和用手捋的方式進行。
10、驗繩時禁止戴手套或手拿棉絲,應用裸手直接觸摸鋼絲繩;前邊的手作為探知是否有支出的斷絲,以免傷手,後麵的手撫摸可能發生的斷絲和繩股凹凸等變形情況。
11、應利用深度指示器或其他提前確定的起始標誌,確定斷絲、鏽蝕或其他損傷的具體部位,並及時記錄。對斷絲的突出部位應立即剪下、修平。
12、對容器停車位置的主要受力段、多層纏繞的上、下層換層臨界段和斷絲、鏽蝕較嚴重的區段,均應停車詳細檢查。
13、若檢查發現鋼絲繩出“紅油”,說明繩芯缺油、內部鏽蝕,應引起重視,仔細檢查。必要時可剁繩頭檢查鋼絲繩內部鏽蝕情況。
14、對使用中的鋼絲繩月檢時,除包含日檢全部內容之外,還應詳細檢查提升容器在上井口和井底從滾筒到天輪段鋼絲繩,詳細檢查繩卡處有無斷絲;用遊標卡尺測量直徑。
15、對使用中的鋼絲繩進行防鏽塗油或注油作業時,應首先將鋼絲繩表麵的煤泥(水)擦幹淨,但不得用汽油、煤油等揮發性油類清洗。
16、根據氣溫和所需塗注油脂的粘稠度,可采用加溫的方法,使油脂容易附在繩上,然後用手或注油器將油脂均勻塗注在繩上。塗注油時繩速不得大於0.3m/s;站在井口塗油時應係安全帶。
17、使用中的鋼絲繩做定期試驗需截繩樣時,對立井提升繩應從容器繩卡上部截取,斜井提升繩應在容器端將危險段切取後截取。試樣長度做單絲試驗時應不小於1.5m,整繩試驗時不小於2m。為保證試驗準確性,應注意不使試樣受機械損傷;截取試樣時盡量不采取加熱法切割;如需用加熱法時,應將試樣長度加長200mm。試樣兩端用軟鐵絲綁緊。
四、收尾工作
18做好鋼絲繩檢查記錄。應將檢查內容、檢查結果逐項填入鋼絲繩檢查記錄表,並將檢查情況向提升機司機通報。
19、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向有關領導彙報。
20、在進行塗油注油等作業後應將井口、井架及車房等處的廢棉紗、油脂等易燃物清理幹淨後,方可離開。
液壓絞車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液壓絞車司機必須由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的人擔任,並持證上崗。
2、信號規定為“一響停、二響提車、三響放車、四響慢提、五響慢放”。
3、絞車司機必須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
二、開車前的檢查
1、開車前必須檢查絞車各部是否正常,如:防爆電磁閥是否動作靈敏,油箱油位是否過低,各壓力表是否損壞,各油管接頭是否漏油,鋼絲繩是否疲勞或損傷,壓板或接頭是否牢固,深度指示器保護係統是否完好。
2、檢查輔助泵前的兩個球閥是否打開,開輔助泵前應首先打開球閥。
3、檢查各部緊固螺栓,包括地腳螺絲是否緊固。
4、製動器(盤形閘)閘瓦在停車期間為製動狀態,進出油口的小球閥應在打開位置。
5、對主軸裝置上的所有連接件(鍵、螺栓、銷釘等)進行檢查,有無異常鬆動,並處理。
6、 操作手柄應置於零位,轉動靈活。
7、 打開各壓力表開關,應顯示讀數。
8、 送電後,電壓表應顯示讀數。
9、 油溫表讀數應符合使用要求。
10、緊急製動開關應靈活,腳踏下應輕鬆,鬆開後應自動複位,行程閥閥芯應彈起。
11、過卷開關、轉換開關應在正常位置。
三、起動
1、先起動雙聯葉片泵(即輔泵),檢查其電機轉向是否符合輔泵正常旋轉方向,運行5分鍾觀察補油、製動、伺服、操作壓力表讀數是否正常。
2、待上述壓力正常後,方可啟動主泵。
3、起動主泵空運行5分鍾,觀察高壓、背壓表讀數是否正常。
四、運行
1、根據信號把鉤工發出的信號(聲光具備),手握操作手柄,做相應的提升或下放,使滾筒逐漸加速到額定轉速下運行,嚴禁突然將手柄置於最大角度下運行,以免因加速過快造成事故或損壞液壓元件(回、減速均不得超過0.5米/秒。
2、當上提或下放到終了位置(即濃度指示器的敲響聲)時,慢慢將手柄移回中間位置,實現正常停車,切忌猛拉猛推,以免造成事故。
3、如遇異常情況或發出事故需緊急停車時,必須用腳踏下操作台下的腳踏開關或按下主電機按鈕,實現整機安全製動。
4、運行過程中注意事項:
1)油箱油溫不能超過55℃;
2)注意各壓力表、電壓表、電流表讀數是否正確;
3)運行中出現鬆繩現象時,應及時減速,如繼續鬆繩時,應及時停車後反轉,將已鬆出的繩纏緊後停車,檢查確認無影響絞車正常提升的故障後,再起動絞車運行;
4)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並向調度彙報,嚴禁帶故障運行;
5)作好運行情況記錄。
五、停機
當運行終了,需要停機時,必須先停主泵電機,再停輔泵電機,下班前斷總電開關。
六、交接班
1、下班前必須將操作台,設備上的油汙擦幹淨,地麵打掃幹淨。
2、下一班必須提前5分鍾進崗,上一班必須把本班內的運行情況和記錄一並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蓄電池機車充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充電前的準備工作:
1、充電室必須設置水源,以備衝洗蓄電池之用;必須設置電壓表、點溫計、比重計及溫度計等檢測儀表;必須設置防火工具及消防器材;必須設置充電架及推移電瓶箱的設備或起吊設備;必須放置有護目鏡、橡膠手套、膠靴及橡皮圍裙等,以備製電解液時使用。
2、充電前必須先進行整體檢查:
1)電池裝置外部應完好,銘牌和防爆標誌應齊全;
2)檢查電池裝置的型號、額定工作電壓。
3、換電瓶箱時,必須把電機車控製器手把搬回零位,取下手把,抽出電機車上的插銷。
4、用吊車換電瓶時,應先檢查吊車起重鉤(環)、鋼絲繩、製動閘、電動按鈕、電瓶箱耳及繩套,確認無誤後再行起吊。吊車升起時,重物下不準站人。
5、充電工作開始前應先檢查充電機及充電機上的儀表,確認指示正確,再進行送電。
6、檢查各電池間連接極柱是否正確,接線端子的連接是否牢固。
7、充電機電源的兩極不得接反。
8、必須在清除放在電瓶上的所有工具、物品與髒物後,方可打開電池旋塞。
二、充電作業及收尾工作:
1、充電前應再檢查一次電源連接是否正確,觀察電壓表的指示值,並做好記錄,然後起動整流器開始充電。
2、注意觀察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其中包括電解液的比重和溫度)、電池的端電壓、充電電流的變化),如有異常情況應停電處理,不準電池帶故障充電。
3、在有80%的單體電池電壓升至2.4V時,才可改用第二階段充電。當電解液冒出均勻細密強烈汽泡,而且達到2.5V以上,電壓、比重穩定3h不變,即為充電完畢。
4、停止充電前各電池槽的比重為:1.26±0.01,當大於1.27時可用蒸溜水或當小於1.250時用比重為1:300的稀硫酸調整。液麵高出極板的高度為:酸性為10~20mm,堿性為15~30mm。
5、充電時電解液的溫度不超過下列規定:合成堿電解液為43℃;苛性鈉電解液為35℃;硫酸電解液為45℃。溫度超過時,應立即停止充電或降低電流充電,待冷卻後再充。測量溫度時應不少於3塊電池。
6、注意連接線和極柱,不得有過熱或鬆動現象。
7、電池中電解液溢出時,應及時吸出、擦淨。
8、監視充電設備的運行情況,遇有不正常現象立即停充,待處理後再充電。
9、禁止在充電過程中緊固連接線、螺帽。禁止將扳手等工具物件放在電池上。
10、在充電過程中,每小時必須檢查一次電池電壓、電流、液麵、比重和溫度,並做好記錄。
11、盛電解液的容器必須堅固且具備耐酸性能,在調和電解液時必須將硫酸徐徐倒入水中,嚴禁向硫酸內倒水,以免硫酸飛賤,燙傷工作人員。
12、防爆充電機充電時應按下列規定操作:
1)充電前應檢查充電機及充電裝置是否完好,發現問題不得使用;
2)檢查充電銷接觸片內部是否燒焦、電纜線是否有斷線破皮現象,如有問題處理好後方可送電。
3)檢查充電保險是否完好。嚴禁用鐵絲、銅絲等代替保險使用。
4)充電前應將電瓶車控製器扳到零位,扳緊車閘,將電源裝置與控製器進行閉鎖,拔下電源插銷然後插上充電插銷,插銷應旋轉到位,合上閉鎖,然後送上充電機開關,並檢查電流、電壓指示是否正常;
5)充電期間應經常檢查充電情況,要保證每小班充電時間不少於4h,充電後電流電壓達到規定要求。
13.收尾工作
充電完畢後必須停止1~1.5h,待冷卻後,方可蓋上電池旋塞。擦淨注液入口的酸堿跡,蓋上電池箱蓋,鎖上螺栓,待用。工作結束後,整理好工具、儀表,填好當班工作日記及交接班記錄,再進行交班。
無極繩絞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車前的檢查
1、開車前應進行一次全麵檢查,如電器設備的完好情況, SQ-80型順槽連續牽引車各連接處螺栓(包括地腳螺栓)的緊固情況,手閘的靈活可靠情況,軸承及減速機內的潤滑油的油量情況,變速箱檔位的到位、正確、自鎖等情況。
2、開車前檢查尾輪的固定及鋼絲繩在梭車上固定情況,必須確保牢固可靠。
3、開車前檢查鋼絲繩的完好情況,鋼絲繩出現斷絲超限、嚴重鏽蝕等情況下嚴禁使用。
4、檢查完畢,各處情況正常後方可起動電動機進行空運轉,在電液製動閘正常和絞車無異常響聲後方可加上負荷進行運輸工作。
5、開車前司機應檢查整個運輸巷道,確認無影響運輸的障礙後,方可進行運輸。
6、停車:按下停止按鈕,將手閘閘死,變速箱檔位置於“零”位,並將絞車及電器設備上積塵和油垢清掃幹淨。
二、絞車的運行
1、經過檢查,確認無問題後,鬆開手閘,將變速箱檔位置於快或慢的位置。嚴禁變速箱檔位置於空檔的位置開車。
2、司機收到開車信號並回信號確認後,方可按要求起動絞車。
3、起動絞車,並隨時注意絞車的運行情況,若收到不明信號,絞車司機應及時停車。
4、絞車不得空檔運行。運行過程中嚴禁換檔。
5、絞車運行中,若軸承溫度超過70℃時,必須停止絞車運轉進行檢查,查明原因處理好後方可重新與信號工取得聯係開車。
6、絞車運行過程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製度。
三、掉道事故的處理
1、車掉道後,應用木板將車掩好,嚴禁用煤塊或矸石打掩。
2、嚴禁用絞車將掉道車硬拉複位。
3、若貨車掉道時,可以用滿足噸位要求的葫蘆將它起吊複位。
4、若梭車掉道時,應先用兩個5T以上葫蘆連接在梭車上,固定在巷道的兩側,葫蘆張緊受力後方可以用手搖回柱器或葫蘆將它起吊複位。
5、處理掉道車時,順著巷道方向看,掉道車兩側嚴禁有人。
6、若在平巷,可以將梭車和貨車分開進行處理。
7、處理掉道車使用葫蘆或手搖回柱器的人員必須懂得葫蘆、手搖回柱器的性能結構,並按要求操作。
斜井信號把鉤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斜井信號把鉤工必須經過嚴格培訓,懂得所使用車輛,掌握跑車防護裝置、工具等設備設施的結構以及使用性能,並能正確處理運行中的一般故障,經培訓考試合格發證後,持證上崗。
2、把鉤工必須熟悉斜巷作業場所,負責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
3、凡是傾斜井巷上部車場(或井口)的擋車器及斜巷跑車防護裝置必須經常處於關閉狀態,放車時,方準打開。
4、凡絞車提升的斜巷或平巷,必須加裝保險繩。
6、斜井運送爆破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首先和信號把鉤工聯係,檢查信號裝置是否可靠,如信號不清晰或不完好、不可靠,嚴禁運送。
2)運送硝化甘油類炸藥和電雷管必須裝在專用的帶蓋的木質車箱內,車箱內部鋪有膠皮或麻袋等軟質墊層,並隻準放一層爆破材料;如果檢查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拒絕運送。
3)炸藥和電雷管必須分開運輸,堆放高度不得超過礦車邊緣,否則嚴禁運送。
4)必須在提升前通知絞車司機和各水平把鉤工注意,車輛運行速度不得超過1m/s。
5)運送爆破材料時,不得同時運送人員和其他設備材料或工具等。
二、工作前的準備工作
6、把鉤工上崗後,必須詳細檢查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連接裝置、保險繩、鉤頭和接頭(鉤頭與鋼絲繩的連接)以及各種使用工具必須完好、齊全、靈敏可靠,並查看鉤頭15m以內的鋼絲繩不得有打結、壓傷、死彎等不安全隱患,如不符合提升要求,嚴禁提升;
7、詳細檢查斜巷內確認無障礙或影響安全提升的不安全隱患,以及有無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工作,確認安全無誤後,方可提升;
8、把鉤工在上崗操作前必須紮緊袖口和腰帶,做好自身安全保護;
9、提升巷道內的擋車器、擋車欄是否完好、可靠和處於關閉狀態。
10、檢查鋼絲繩鉤頭號及30m內鋼絲繩有無損壞、斷絲,磨損是否超限。
11、試驗信號是否靈敏、清晰、可靠,有電話的地點,要試驗電話是否靈敏、清晰,並檢查信號及電話有無失爆現象。
12、檢查連接裝置(包括插銷、連接環、繩扣)是否完好無損,符合規定要求。
13、有照明的巷道要檢查巷道照明燈是否發亮,能否保證工作亮度。
14、檢查將要提升的礦車是否完好,認真檢查設備物件捆綁要牢固、可靠,重心是否穩定,是否有超長、超高、超寬的物件。
15、認真檢查、核對所掛車輛的重量和數量,使其符合規定。發現問題,及時彙報、處理,否則不得提放車。
16、檢查是否有當天驗繩工已驗繩的記錄(指副斜井和矸石山提升係統)。
17、與絞車司機取得聯係,說清本班主要提放物件內容,有哪些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項。
18、上下各車場信號把鉤工要先聯絡,互通工作前檢查情況、試驗信號、電話等。
三、發送信號和摘掛鉤
19、信號把鉤工必須堅守工作崗位、精力集中;操作信號後,不許離開信號發送地點,觀察提升中的運行情況,如有緊急情況應及時發出停車信號;
20、各信號把鉤工與提升機司機必須用礦統一規定的信號指令進行工作聯係,不得私自改變,也不得任意臨時規定信號,以防混亂;
21、運輸大件、井筒檢修、處理事故、運送火藥等特殊運行,信號把鉤工應提前與提升機司機聯係明確,以便按措施要求及《煤礦01manbetx 》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
22、信號把鉤工不得擅離工作崗位,嚴禁私自找他人代替上崗。需離崗時,必須請示領導決定;
23、下部車場信號工隻有將要提的礦車拴掛牢靠,扳正道岔,關閉本車場上方的擋車欄,待全部人員都進入躲避峒後,方可發出提車信號。
24、上車場(井口)信號把鉤工隻有將要下放的礦車拴掛牢靠,聽準下車場發來的信號,檢查周圍無影響安全提升人員後,方可向下部車場和絞車司機發出相應的開車信號。
25、接到開車信號後,打開將要通過運行車輛的擋車器或擋車欄,在車輛通過後,應立即關閉擋車器。
26、信號規定為:一響停、二響提車、三響放車、四響慢提、五響慢放。雙鉤提升以麵對下車場左鉤為準。
27、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的規定,信號把鉤工在提放車前必須截住可能進入提升巷道內的人員。在收到的信號不明確時,不得發送開車信號,應用電話或回點方式先驗證準確後,方可發開車信號。
28、出現下列情況,信號把鉤工應發送相應的緊急停車信號:
1)巷道內發現有人或可疑燈光時;
2)提放容器運行方向不對時;
3)發現礦車掉道,提升物件掉落或鋼絲繩強烈跳動時;
4)運行車輛到減速位置未減速時;
5)發現影響安全提升的其他異常現象時;
緊急停車以後,鋼絲繩必須經過認真檢驗無任何問題後,方可繼續提升。
29、多水平提升時,信號把鉤工在不同水平所發信號必須有區別,中部車場發送信號時,必須做到彎道處嚴禁站人。
30、把鉤時應等車停穩後方可進行操作,車掛好時,必須檢查各處連接裝置及保險繩(尾繩)是否連接牢固、可靠,確認無誤後,方可發送開車信號和打開阻車器。
摘鉤後,應將鋼絲繩拉到道外,防止礦車壓傷鋼絲繩,並將礦車推到不影響安全提升的位置。
31、把鉤工站立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嚴禁站在道心內,頭部和身體嚴禁伸入兩車之間進行操作,以防車輛滑動有碰傷身體。
2)必須站立在軌道外側,距外側鋼軌200mm左右進行摘掛鉤。
3)在單道操作時,一般應站在信號位置同一側或巷道較寬的一側。
4)在雙道操作時,應站在巷道較寬的一側進行摘掛鉤。
32、斜井提升物件時發現連接不良或裝載物料捆綁固定不牢固,超重、超寬、超長、超高時,都不得發出開車信號。長大物件及易燃、易爆物品,要嚴格按總工程師批準的專項技術措施作業。
33、把鉤工工作完畢,必須清理現場,將鋼絲繩、保險繩、工具、連接環、插銷等放置在軌道以外的安全可靠的地方。還應檢查擋車器和擋車欄是否處於關閉狀態,確認無誤後方可離開現場。
四、事故處理
34、發生事故時,上部信號把鉤工必須與下部信號把鉤工及絞車司機聯係好,將絞車停穩鎖住,拉緊鋼絲繩,方可進入事故現場。
35、離事故地點近的信號把鉤工到現場進行詳細檢查,確定事故性質,拿出處理意見。重大事故要向區科領導及安檢科彙報。
36、處理事故前檢查好各處的連接裝置是否鬆動失效,檢查鋼絲繩是否受損和變形,發現問題用鋼絲繩將礦車與軌道固定牢固,先處理好檢查出來的問題後,再進行處理事故。
37、在處理事故時,整修斜巷道內不得有人同時進行任何其他工作,以防發生意外。處理事故人員必須站在礦車兩側,否則必須有可靠的防跑車措施。
38、事故處理好後,要待巷道內人員全部撤出、清理幹淨工具和雜物後,上、下井口及司機聯係好開慢車將車輛、物件運至目的地。
五、提放下列設備、物件時,必須遵守的規定:
39、提放電機車時:
1)通知絞車司機,速度不得超過2.5m/s。
2)機車製動閘必須在鬆開位置。
3)蓄電池箱與機車主體分開提放。
4)必須將尾繩與電機車連接牢固,無鎖圈的插銷必須用鐵絲捆綁牢固,防止提升中插銷跳出。
5)機車連接裝置不得出現開焊、裂紋、連接插銷脫落等現象。
6)每鉤隻提放一台機車。
40、提放裝岩機時:
1)不準整機提放。
2)使用經檢查合格的專用插銷。
3)裝岩機本身連接裝置必須完好,輪對與機體連接可靠,否則應裝車提放。
41、損壞的礦車提升:
1)無鎖圈的或鎖圈不起作用的,與鉤頭連接的插銷必須用鐵絲捆綁牢固。
2)自封碰頭損壞的,必須用鋼絲捆綁牢固後,方可與鉤頭連接。
3)車箱變形,寬度中心往一麵超過原尺寸100mm的應先整形,否則不得提升。
4)車架等嚴重變形的,必須采取措施。裝平板車提升:裝平板車提升時,輪對應拆除。
六、連續牽引車把鉤操作
從事連續牽引車把鉤操作時,除執行上述規定外,還應按以下規定執行。
42、張緊器前方及獨頭車場盡頭的擋車器始終處於關閉狀態。尾輪前後的阻車器必須經常處於關閉狀態,車輛通過時,方準打開。
43、牽引車需拉車運行時必須使用專用工具進行拉車。拉車運行用的繩扣固定於鋼絲繩上,繩卡數量不少於3個,正向卡繩,不得反向卡繩固定,防止傷繩。
44、上崗後,主機車場及尾輪車場處把鉤工負責檢查就近的擋車裝置、牽引車上兩繩端頭的固定、儲繩滾筒餘繩的盤繞及滾筒閉鎖、保險繩、道岔和鋼絲繩繩槽以及插銷、三環等各種工具、設施是否完好、齊全、靈敏可靠。對於安設有防斷繩跑車阻車爪的牽引車,還應檢查阻車爪的位置是否合適及固定銷是否抽出,如發現問題必須處理好後,方可運行。
45、尾輪處把鉤工負責運輸沿線的檢查。檢查壓繩輪及托繩輪的完好情況,檢查頂板的完好情況,檢查有無障礙或影響安全運行的不安全隱患,有無其他人員進行工作。隻有在確認工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符合運行要求後,方可發出開車指令。
46、摘掛鉤操作:
1)把鉤工等車停穩後方可進行操作,嚴禁車未停穩摘掛鉤;
2)把鉤工操作時站立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嚴禁站在道心內,頭部和身體嚴禁伸入兩車之間進行操作,以防車輛滑動碰傷身體;
②必須站立在軌道外側,距外側鋼軌200mm左右進行摘掛鉤;
③在單道操作時,一般應站在信號位置同一側或巷道較寬一側;
④在雙道操作時,應站在雙道之間進行摘掛鉤,如甩車場雙道之間安全間隙達不到要求,應站在人行橫道一側進行摘掛鉤;
⑤摘掛完畢需越過串車時,必須從車輛運行上方越過,嚴禁從兩車輛之間或車輛運行下方越過。
3)把鉤工摘掛時,如遇到摘不開,掛不上時,嚴禁蹬繩操作,必須采用專用工具操作,以防車輛移動使身體傾斜摔倒,造成事故;
4)掛人車時,首先應檢查人車各部位(特別是人車所帶的防墜器)、保險繩、連接裝置確認完好,靈活可靠,然後掛好鋼絲繩進行試車。試車時除跟車工外,其他人員禁止乘車,確認安全可靠後,方可運送人員;
5)斜井運送物料時,發現牽引車數超過規定,連接不良或裝載物料超重、超高、超長、超寬時,都不得發開車信號;
6)特殊設備、材料及長大物件,要嚴格按照總工程師批準的安全技術提升措施作業,采用專用的連接裝置,由專人指揮進行提升;
7)把鉤工每次掛鉤完畢,必須對車輛各部位,保險繩、連接裝置等再詳細檢查一遍,看是否完好正確,牢固可靠,然後看車輛運行方向有無障礙和隱患,確認安全後打開上部車場(或井口)擋車器或擋車欄,進入躲避硐室、信號硐室或安全地帶,方準發出開車信號;
8)車輛運行時,把鉤工要嚴密注視車輛運行狀態,發現異常或事故,及時發送緊急停車信號,並詳細檢查,確定異常或事故性質,拿出處理意見,進行處理;
9)把鉤工工作完畢,必須清理現場。將鋼絲繩、保險繩、工具和多餘不用的連接環、插銷等連接裝置放置在軌道以外的安全可靠地帶,上部車場(或井口)把鉤工還應檢查擋車器或擋車欄應處於關閉狀態,確認無誤後方可離開現場,以防發生意外。
47、停車時,先摘除保險繩,再摘除連接三環。如采用了手動葫蘆聯車必須先摘除手動葫蘆。如連接環太緊,摘鉤困難時,可以聯係點動絞車,將連接環放鬆。點動絞車時,把鉤工要躲到安全地點。
48、在主機車場處,移動牽引車離開道岔,超過警衝標位置。將道岔扳到曲線位置,再將運輸車輛逐輛推出車場,過道岔曲軌時必須提前將鋼絲繩壓入繩槽,防止軋繩。在尾輪直線段處,將尾繩處阻車器打開後,逐輛推出運輸車輛,然後關閉尾輪阻車器。
七、其他注意事項
49、提放車時,把鉤工不得在下方幹任何工作和橫跨軌道。
50、處理掉道事故時,不許用絞車直接將礦車拉上道。
51、傾斜井巷在軌道維護、掉道處理、檢修等工作後,把鉤工在提升前必須對軌道線路、巷道不幸有無障礙、隱患、防跑車和跑車防護進行詳細檢查,並且進行一次空車試運行,證實巷道、軌道和各種安全裝置沒有問題後,方準提升。
52、串車進出車場,把鉤工應做到目接目送,以便做好隨時發出停車信號的準備。
53、在傾斜井巷設置的風門,當車輛通過時,嚴禁同時打開兩道內門,防止風流適中,造成意外事故。
54、把鉤工上崗期間必須忠於職守,對於不符合提升規定要求以及違反“操作規程”的情況,嚴禁摘掛鉤進行提升作業。
55、把鉤工必須嚴格遵守崗位責任製和交接班製度,嚴格執行斜井的有關安全規定。
56、確需掩車時,應提前放好車掩。隨車減速時,應使用專用長把工具。嚴禁在運行車輛左右或前方操作。
57、混合提升的斜井,擔負架空乘人裝置運行監護職責的,應執行相應的規定。
58、信號把鉤工嚴禁蹬、扒運行中的礦車。
59、其他注意事項:
1)傾斜井巷在軌道維護、掉道處理、檢修等工作後,把鉤工在提升前必須對軌道線路、巷道環境有無障礙、隱患、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等進行詳細檢查,並且進行一次空車試運行,證實巷道、軌道和各種安全裝置沒有問題後,方準提升;
2)串車進出車場,把鉤工應做到目接目送,以便做好隨時發出停車信號的準備;
3)在傾斜井巷設置的風門,當車輛通過後,必須能夠自動關閉並嚴禁同時打開兩道風門,防止風流短路,造成意外事故;
4)把鉤工上崗期間必須忠於職守,對於不符合提升規定要求以及違反操作規程,嚴禁摘掛鉤進行提升作業;
5)提升信號的設置,要求聲光齊全,通訊設備可靠。兼作行人的運輸斜巷,要設置紅燈信號,行車時紅燈亮,不準行人。
6)提升機停運超過6h以上或因事故檢修後,開車前必須對所有信號、通訊設備進行檢查試驗(試驗前,必須與各信號點及提升機司機聯係明確後再進行),確認正確靈活暢通後,方可作業。
7)收到的信號不明確時,不得發送開車信號,同時可用電話或回點等方式查明原因,並且廢除本次信號,重新發送;
8)發出信號後,發現提升容器的運行方向與信號規定的方向不一致時,應立即發出停車信號,待查明原因後,再重新發出信號;
9)多水平提升時,信號把鉤工操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不同水平所發出的信號必須有區別;
②在中部車場操作信號時,除嚴格執行有關安全規定外,還必須做到彎道處嚴禁站人。
10)矸石山信號工操作時,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接班後的信號試驗按上述要求進行;
②矸石山信號把鉤工在發開車信號前,應檢查山上確實無人撿東西,架子、軌道、裝載點沒有人員時,方可發出開車信號;
③需要中途人工卸矸時,信號工必須與絞車司機聯係後操作停車信號,同時監護好信號機,停止信號至卸矸完畢後廢除。
豎井(立井)信號把鉤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豎井(立井)信號把鉤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操作;
2、把鉤工在提升機運行期間必須精力集中,隨時注視指示信號、提升容器、連接裝置、安全門、罐門、鋼絲繩等設施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3、井口棚內不準有閑人逗留,井口嚴禁任何人往井下扒瞧。井底嚴禁有人從罐下通過;
4、交接班規定
(1)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製度。
(2)罐籠等提升容器在運行中,一律不準進行交接班,須待罐籠到位停穩,並打定點信號後才準交接;
(3)信號把鉤工應現場交接清楚以下內容:
①主、備用信號及專用聯絡電話等通訊信號的完好狀況;
②其他有關設備、設施的完好狀況;
③上班有關運行工作情況;
④當班有關注意事項。
(4)發現以下兩種情況,交接班雙方均不得私自交接,須立即彙報有關領導妥善解決後方準交接:
①接班人有不正常精神狀態;
②交班人交待不清當班情況。
(5)接班後,應首先與提升機司機及其他信號把鉤工聯係好,仔細檢查試驗有關信號設備,設施是否正常,待一切安全可靠後,方可正式提升操作。
5、信號發送
(1)信號把鉤工在上崗期間,有責任監視乘人和裝罐等情況,在確認一切正常後,方可發送信號;
(2)信號把鉤工發出信號後,應密切監視提升容器、鉤頭及信號顯示係統的運行情況,如發現運行與發送信號不符等異常現象,應立即發出停車信號,待查明原因處理後,方可重新發送信號。對事故隱患情況,還應隨即上報有關領導查處;
(3)信號把鉤工必須嚴格按局、礦統一規定的信號種類標誌發送信號。嚴禁用口令,敲管子等非標信號;
(4)在井筒運送爆破材料時,信號把鉤工應嚴格按規定操作,必須事先通知提升機司機按相應的升降速度提升運行。嚴禁在交接班及人員上下井時間內發送運送爆破材料的信號;
(5)多層罐籠或多水平提升時,井口上、下各層或各水平信號把鉤工,必須按下列程序操作:
①下井口總信號把鉤工在收齊井下各崗位信號把鉤工發來的信號後,方可向井上總信號把鉤工發送信號;
②上井口總信號把鉤工在收齊井下各崗位信號把鉤工發來的信號後,方可向提升機房司機發送信號;
③井上、下總信號把鉤工收到任何不明信號,均不得發出開車信號,此時可用備用信號或專用通訊設備聯係判斷,以準確無誤地發送信號。
(6)信號把鉤工發出開車信號後,一般不得隨意廢除本信號,特殊情況需要改變時,須先發送停車信號後再發送其他種類信號;
(7)正常情況下,隻準使用主用信號係統,隻有當發生故障時,才準使用備用信號係統,同時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修複,修複後,立即恢複使用主用信號係統;
(8)信號把鉤工在上崗期間,不得擅離工作崗位,確實需要離開時,應先打好定點閉鎖信號,並向有關領導請假;
(9)當提升機連續停運6h及以上時,信號把鉤工必須按有關規定對所屬信號通訊係統,進行全麵檢查試運,確認一切正常後,方準發送提升信號;
(10)在當班期間,應認真填寫必要的信號發送故障等記錄,以備檢查維修與事故追查處理。
二、提升物料操作
1)升降物料時,所裝車數和重量均不得超過規定;
2)升降物料時,把鉤工應按下列程序操作:
①罐籠到達停罐位置立即推上罐座;
②罐籠停穩後,拉開井口安全門和罐門;
③打開罐內大小罐擋,搬開進罐側的阻車器,向罐內推車裝罐;
④礦車進罐後,立即合上罐擋;
⑤經檢查無誤,關上罐門和安全門,扳開罐座後,向信號把鉤工發出可以向下放罐的信號。
3)推車時,將裝罐的車放過擋車器後,立即扳回擋車器,擋住後邊的礦車。任何時候不得把車輛提前放過擋車器;
4)推車機在運行時,嚴禁道心站人;
5)嚴禁在同一層罐籠內同時乘人和裝物料;
6)使用平板車和特殊型專用車提升物料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不準超重;
②不準超長、超高和超寬;
③裝車物料必須穩固,不偏載,捆綁牢固;
④車輛在罐內位置適當,穩固、牢靠。
7)升降管子、軌道等長料時,按專項措施執行;
8)升降爆破材料時,火工人員應事先和井上下把鉤工聯係好,並經礦當日值班領導批準後才準裝罐。爆破材料嚴禁在井口和井底附近存放;
9)遇到罐內卡車或礦車在罐內掉道時,應馬上與信號工聯係好後,要用有繩索係牢的長柄工具處理。
3、升降人員:
1)每罐所乘人數不得超過定員;
2)升降人員時,嚴禁使用罐座;
3)人員上下罐時,必須是一側進罐,另一側出罐,不準兩側同時上下;
4)罐籠停穩後,必須由把鉤工打開安全門和罐門,下完人後才準上人。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開罐門搶上搶下;
(5)攜帶爆破材料的火工人員乘罐時,每層罐籠不得超過4人,其他人員不準同罐上下;
6)開車信號未發之前,必須檢查乘罐人員肢體或攜帶工具有無突出罐外部分,如有以上情況,需糾正後才準發開車信號;
7)攜帶工具、材料影響他人安全者,需安排妥善,放在罐內或乘專罐上下;
8)人員不得和有爆炸性、易燃性或腐蝕性的物品同乘一罐;
9)升降人員時,進車側的擋車器必須閉合,一切車輛停止往井筒方向運動。
電機車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1、窄軌電機車修理工必須經專業培訓並取得合格證後持證上崗。
2、必須穿戴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進行操作。
3、修理工作必須是在機車停止運行的狀態下進行。檢修一般在機車庫內進行,臨時小故障處理可在運行線路上進行,但要采取措施,防止其他車輛衝撞檢修車輛及檢修人員。
4、被檢修的機車停穩後,要用止輪器、木楔等將車穩住。架線機車要落下集電器,拉開總開關,切斷機車架線電源;蓄電池機車要撥開電池插銷。
5、修理電器設備時,要切斷電源後進行驗電,確認無電後再行作業。井下蓄電池機車的電氣設備隻允許在車庫內打開檢修。
6、修理人員在對電機車檢修前必須仔細檢查各種起吊、搬運、裝卸用工機具、繩索等,確認安全後方可使用。防護品以及量具、儀器、儀表等,必須齊全、完好,並備齊所需材料配件。
電機車跟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1、跟車工必須具備的條件
跟車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懂得人車的基本構造原理,並能正確處理運行中出現的一般故障。經考試合格發證後,持證上崗。
2、跟車工交接班應做的工作
1)交待上班運行情況和可能發生事故的因素;
2)交待上班發生事故的情況和原因;
3)交待運行線路、道岔、信號、路燈、路標等情況;
4)填好交接班記錄,並向領導彙報。
3、車運行前,跟車工應做的檢查
1)接班後檢查連接插銷、鏈環、人車聯接裝置、碰頭等各部件是否良好;
2)檢查乘車秩序,乘員應坐好,不得超員,人車聯接處嚴禁站人,人車的安全防護鏈應掛好;
3)檢查乘員不準攜帶超長、超寬的工具,不準將火藥、雷管等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物品或其他物料帶入車內。
4、列車運行前,跟車工操作要求
1)必須隨身攜帶口笛,用鳴笛做為同電機車司機的信號聯絡。待全麵檢查工作完畢並合格後,向司機發出開車信號。發送信號要清晰、準確,嚴禁用手勢或口頭喊話代替信號;
2)行車時必須坐在列車尾車的最後一排座位上,注意觀察,發生特殊情況及時向司機發出緊急停車信號;
3)運行中發現同一線路後麵有列車開來,應搖動紅燈向後麵列車司機發出警號,防止追尾。
電機車行車調度工安全操作規程
1、行車調度工的基本要求
1)電機車運輸行車調度工應熟悉本礦運輸係統圖。能繪製電機車運行圖表和填寫行車記錄;
2)必須熟悉《行車調度工安全操作規程》,掌握運輸係統各個環節的車場、巷道、各巷道的長短、行車時間、軌道、道岔、行車信號、通訊設備、煤倉、翻車機、機車、礦車和提升主副井的情況,還要掌握各機車司機的情況,掌握各采、掘區本班的生產情況;
3)必須堅守崗位,認真調度。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離崗時,必須由熟悉調度工作的運輸隊、組領導人員頂崗。調度工要向頂崗人員交清注意事項;
4)對運輸係統的信號集中閉塞裝置或通訊、信號等設施要嚴格管理,正確使用,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經濟效益。
2、行車調度工交接班的內容
1)上一班運輸任務完成情況和煤倉貯煤情況;
2)行車信號、安全設施情況:有無事故及事故處理情況;
3)線路上有無施工人員及施工地點、時間、內容、負責人等情況;
4)機車和礦車的數量及分布情況;
5)各級領導的指示和上級調度部門的通知等。
3、行車調度工應了解掌握的情況
1)要根據礦(區、科、隊)領導的指示或上級調度部門的調度,根據上一班留下的條件和本班的運輸任務,統籌安排,及時調配車輛運送,努力提高電機車運輸效率和礦車周轉率;
2)要隨時了解各采區出煤和煤倉貯煤情況,對於出煤集中、煤倉容量小的采區,要作為重點優先供車,盡量做到均衡運輸,做到既不影響生產,又不積壓車輛;
3)要隨時掌握各掘進區(隊)用車及存車情況,以便及時供車;
4)如有個別采區出水較多時,調度工要及時彙報有關領導,采取措施處理。
4、在交叉道口或單軌區段的行車調度要求
1)要利用信號集中閉塞係統或通訊、信號等手段及時掌握空、重車進出情況;
2)如有兩個方向列車要同時經過一個交叉道口或單軌區段時,要監視信號、集中閉塞裝置的自動閉塞情況;
3)如無自動控製裝置,要提前用信號燈給一方紅色信號,使一方停車,另一方行駛;如有一方是重車時,一般情況要停空車,讓重車。
5、在運輸線路上如有人要求施工或修理時,調度工的應急處理
1)工作量不大,又不危及行車安全的施工或維修,可利用行車間隔時間進行,並告訴電機車司機前段有維修工應注意;
2)凡有礙行車安全的施工,須持礦(運輸區或主管單位)批準,簽發的施工單,在施工地點可能來車方向各端60米處設置停車防護信號,方準施工;
3)要根據施工或維修現場情況通知電機車司機在經過該施工區段前停車或慢速通過。
6、發生運輸事故時,調度工的應急處理
1)在運輸工作中,如運輸設備、行車信號等發生故障時,要及時通知維修人員;
2)在運輸工作中,如發生較大事故時,要及時彙報有關領導,組織力量進行處理;
3)在運輸工作中,如發生人身事故或其他重大事故時,要立即向領導和上級調度部門彙報,並采取應急措施,調動人力、物力、車輛進行搶救。
人車跟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1、一般規定
1)跟車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懂得人車的基本構造原理,並能正確處理運行中出現的一般故障。經考試合格發證後,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交接班製度,接班人不來交班人不準脫離工作現場,填好交接班記錄並向領導彙報;
3)交接班應做下列工作:
①交待上班運行情況;
②交待上班發生事故的情況和原因;
③交待運行線路、道岔、信號、路燈、路標等情況。
4)斜井人車跟車工負責每班作一次人車手動落閘試驗,並協助人車專職維修工做好有關的人車檢查和試驗工作;
5)平巷人車跟車工負責摘掛紅尾燈。
2、運行前檢查:
1)斜井人車跟車工應做下列檢查:
①接班後檢查人車的各部件、連接裝置、手動落閘機構等,特別要使人車自動落閘機構閉鎖處於打開位置,製動裝置應靈活好使,一切檢查合格後才能運行;
②檢查乘車秩序,乘員應坐好,不得超員,人車連接處嚴禁站人,人車的安全防護鏈必須掛好;
③檢查乘員不準有攜帶超長、超寬的工具,不準將火藥、雷管等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物品或其他物料帶入車內;
3)平巷人車跟車工應做下列檢查:
①接班後檢查連接插銷、鏈環、人車聯接裝置、碰頭等各部件應良好;
②檢查乘車秩序,乘員應坐好,不得超員,人車聯接處嚴禁站人,人車的安全防護鏈應掛好;
③檢查乘員不準攜帶超長、超寬的工具,不準將火藥、雷管等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物品或其他物料帶入車內。
3、運行操作:
1)斜井人車跟車工按下列要求操作:
①每班運送人員前必須先放一次空車,證實巷道和軌道確無引起掉道危險時,方可運行;
②跟車工要熟悉信號,必須隨身攜帶專用人車信號發射機,發送信號必須準確。下班時必須將信號機交回充電室按時充電;
⑶跟車工必須坐在人車運行方向的第一節車的第一個座位上,行車時注意觀察,隨時做好正常停車和緊急手動落閘停車的準備;
⑷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跟車工必須果斷地搬動手閘停車:
①線路或巷道遇有障礙物,或有其他危險情況時,已發出停車信號,提升機沒有停車或來不及通知提升機司機時;
②提升機失控,人車下行速度超過正常速度時(即帶繩跑車)。
2)平巷人車跟車工按下列要求操作:
①跟車工必須隨身攜帶口笛,用鳴笛作為同電機車司機的信號聯絡。待全麵檢查工作完畢並合格後,向司機發出開車信號。發送信號要清晰、準確,嚴禁用手勢或口頭喊話代替信號;
②跟車工必須坐在列車尾車的最後一排座位上,行車時注意觀察,運行中發生特殊情況及時向司機發出緊急停車信號;
③運行中發現同一線路後有列車開來,應搖動紅燈向後麵列車司機發出警號,防止發生追尾。
4、下班時將列車紅尾燈交送充電室及時充電,並將車廂內清掃幹淨。
電機車司機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1、司機在開車前的檢查
為確保行車安全,開車前(即每班開車前)司機必須認真作如下檢查:
1)駕駛室應完好;
2)各部連接裝置、各緊固件連接可靠;
3)手閘、風閘、電閘及撒砂裝置應靈活有效;
4)照明燈應明亮,喇叭、警鈴音響清晰、宏亮;
5)通訊裝置正常;
6)集電器起落應靈活;
7)控製器的換向和操作手把應靈活,閉鎖應可靠;
8)按規定進行電氣防爆的檢查;
9)潤滑應良好;
10)蓄電池箱應穩妥,鎖緊牢固可靠。蓄電池電壓應符合規定,不漏液;
11)保護裝置的整定符合規定。
2、電機車起動時的操作順序及注意事項
1)電機車起動時的操作按下列順序進行:
①合上自動開關,將換向手把按上;
②接到開車信號後,將換向手把扳到所需的行車方向;
③響鈴示警,然後將車閘鬆開;
④把控製器手把自“零”位推到“1”位,使電機車慢慢起動,等全部車輛起動後速度不再上升時,再將控製器手把均勻地增加速度,推到2、3……等位置上,使車速達到合適速度。
2)起動中的注意事項:
①除將控製器手把推到兩個電動機串聯的最後位置和並聯的最後位置可以長期停留外,其他位置不可停留過久;
②禁止將控製器手把停留在兩個位置中間或推動一個位置以上的加速方法;
③起動困難時,應切斷自動開關找出原因,處理好之後再按順序起動,不得強行開車;
④如遇軌道太滑,坡度較大,不能起動時,應撒砂以增加摩擦力。
3、司機操作電機車時的注意事項
1)電機車司機必須按信號指令行車,在開車前必須發出開車信號;
2)電機車司機操作時的正確姿勢是,坐在座位上,目視前方,左手握控製器操作手把,右手握製動手輪(手拉杆),製動手輪停放的位置應當保證手輪轉緊圈數在2-3 圈的範圍內有效製動;
3)嚴禁司機在車外開車;嚴禁不鬆閘就開車;
4)機車運行中嚴禁將頭或身體探出車外;
5)機車運行中司機必須經常注意前方,嚴禁闖紅燈。要注意觀察人員、車輛、道岔岔尖位置、有無障礙物等,注意各種儀表儀器的顯示,細心操作;
6)司機不準擅自離開座位,離開座位必須切斷電動機電源,將控製手把取下保管好,扳緊車閘,但不得關閉車燈。
4、司機應正確使用車閘
車閘是為停止機車和車輛而設的,是保證安全運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保證完好,操作靈活可靠,有問題要及時處理,不可帶病運轉;必須按如下要求正確使用:
1)嚴禁不鬆閘就開車;
2)在運行中禁止使用車閘調整;
3)製動時,必須先將控製器手把轉回“零”位,禁止操作手把未回零位時施閘;
4)製動時,除特殊情況外,不準突然給閘過急、過猛、過緊。否則容易出現閘瓦與車輪抱死致使車輪在軌道上滑行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應迅速鬆閘緩解,而後重新施閘;
5)機車速度較快或路軌較滑時,在製動的同時要撒砂;
6)列車在預定地點停車的製動距離,司機可根據坡度的大小,牽引車輛的多少,適當地用閘減速。
4、司機在行車中遇有異常情況的處理
司機在行車中,應時刻保持頭腦清醒,遇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冷靜對症處理:
1)架線或軌道有異常情況,要立即停車檢查,或向有關部門彙報,聽候指示;
2)電機車集電器跳脫架線時,要立即停車處理;
3)在行車中如遇停電,應立即將控製器手把拉回“零”位、製動停車,等送電後再重新起動;
4)行車中自動開關跳開時,應立即將控製器手把轉回“零”位,重新合上,再行開車,第二次跳開時,應停車檢查,問題處理好後,方可送電;
5)行車中如因本車原因造成停車,應將控製器手把轉回“零”位,施閘停車,收回集電器,檢查問題所在,處理好後方可送電,並向調度彙報;
6)行車中如因電動機發生故障時要停車,向調度站彙報,按調度指令處理;
7)行車中,必須注意機車各部運轉情況,如聲音不正常或有特殊氣味,應立即停車檢查處理;
8)在行車中,如遇可能撞車、撞人等危險情況,可緊急停車,電閘、手閘一起使用,同時撒砂製動,但嚴禁使用“逆電流”即“打倒車”的方法製動機車;
9)車內電器著火、短路時,要立即切斷電源。
6、操作脈衝調速電機車注意事項
1)接通電源一定要注意正、負極。一旦電源極性接反,司機操作從合閘到調速位時,機車仍不能起動,此時切不可將手柄推動到“全壓”位,要認真檢查電源極性並調正;
2)確定行車方向。將換向手柄由“零”位轉到“向前”或“向後”位,注意不可用力太猛。
3)斬波器代替了起動電阻,它僅在起動時短時使用,在調速位不可長期使用,因為矽元件散熱條件所限,不能長期在“斬波”條件下工作;
4)機車在運行時,若反向運行,需將操作手柄回“零”位施閘停車,再將換向手柄反向。切不可突然反向使機車進入製動狀態,此時製動電流很大,可能損壞設備特別是電子元器件。
7、行車途中因故停車措施
途中因故停車後,司機必須向值班調度員彙報。在設有閉塞信號的區段,應首先在機車(列車)前後設置防護,然後才能檢查機車(列車)等,不允許在井下對蓄電池電機車的電氣設備打開檢修。
8、列車接近風門、巷道口、硐室出口、彎道、道岔、坡度較大或噪聲大等處所,雙軌對開機車會車前,以及前麵有人、有機車或視線內有障礙物時,都必須減低速度,並發出警號。
9、列車占線停留,在一般情況下,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道岔警衝標位置以外停車;
2)不應在主要運輸線路“往返單線”上停車;
3)應停在巷道較寬、無淋水或其他指定停靠的安全區段。
單軌吊、卡軌車、齒軌車的安全操作規程
1、單軌吊、卡軌車、齒軌車的運行坡度、運行速度和載荷重量不得超過設計規定的數值,設備最突出部分與巷道之間以及對開列車最突出部分之間的間隙,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9條、第20條的規定。
2、卡軌車和齒軌車運行的軌道,應采用不小於22kg/m的鋼軌。軌道鋪設質量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28條的規定。運行區間內有斜坡的單軌吊和卡軌車的牽引鋼絲繩的選用、試驗、檢查和報廢,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八章第三節的有關規定。
3、單軌吊、卡軌車和齒軌車的牽引機車和驅動絞車,應具有可靠的製動係統,其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1)保險製動和停車製動的製動力至少為額定牽引力的1.5~2倍;
2)必須設有既可手動又能自動的保險閘。保險閘應具備以下性能:
①運行速度超過額定速度15%時能自動施閘;
②施閘時的空動時間不大於0.7s;
③在最大載荷最大坡度上以最大設計速度向下運行時,製動距離應不超過相當於在這一速度下6s的行程;
④在最小載荷最大坡度上向上運行時,製動減速度不大於5m/s2。
3)保險製動和停車製動裝置,應設計成失效安全型。
4、在單軌吊、卡軌車和齒軌車的牽引機車或頭車上,必須裝設車燈和喇叭,列車尾部設有紅燈。在鋼絲繩牽引的單軌吊和卡軌車的運輸係統內,必須備有列車司機與牽引絞車司機聯絡用的信號和通信裝置。
5、新安設的單軌吊、卡軌車和齒軌車運輸係統,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並發給合格證書後,方可投用。牽引機車和驅動絞車司機必須經過培訓,並持有合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
推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1、從區、隊長或班長處接受本班出煤的任務,以此領取車牌。
2、領取鐵鍬、撬棍、木楔、大木棒等工具。
3、檢查
1)檢查推車線路中的巷道支架完整情況,有低矮、狹窄不合格的,要彙報班長;
2)檢查推車路線的軌道,道岔是否合格;
3)檢查推車線路的風水管路、電纜、電話線的懸掛是否妨礙推車,不合格的要彙報班長;
4)裝車地點及沿路的鐵道是否清理幹淨,有無雜物淤泥,妨礙推車;
5)礦車車箱是否變形破損,連接環是否損壞;
6)檢查車輪是否完好及車輪運轉情況;
7)檢查礦車前輪輪軸的固定情況。
發現不合格的礦車要推到旁道或升井處理,其它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否則不得作業。
4、推車時的注意事項
1)開始推空車和臨近裝車口時要慢;
2)空車(單軌時)經溜子下口或漏鬥嘴時上方要停溜放煤,推車工不得直接從裝車口下經過,必須從鐵道外側推空車進入空車道,並刹住車;
3)裝煤口推重車不停溜子時,要用後邊空車輕撞重車,開始要慢放(並高聲通知周圍正在推重車),將重車推到重車道或車場內;
4)推車時若發現後邊車聲增大,應躲開身子,招呼後邊車放慢速度或停止;
5)在車場或調車道停放礦車時,停放的礦車不準壓道岔,必須過道岔1米以上;
6)若在巷道分段接車,接車地點不得在拐彎處,以防看不清誤操作傷人;
7)在有摘掛鉤地點倒車,要首先和專職把鉤工聯係好。不準自行摘掛鉤;
8)過道岔時,要停車,先扳道岔,礦車經過時速度放慢,車通過後要將道岔扳回原位。
5、車掉道後恢複上道的操作
1)先將礦車刹住,先抬一頭後抬另一頭;
2)要用小鐵道,撬棍進行複位,嚴禁一人操作;
3)抬扛礦車時,人員隻準站在礦車的前後和外側寬處,不要站在裏側狹窄處;
4)多人操作時要互相呼應,動作一致,注意安全。
6、經班長同意,將工作麵刮板輸送機存煤拉空後,可以收工。
7、收工時要將空重車分別在空重車道上停穩,不準把礦車停留在中途巷道中,同時把沿途濺灑、漏下的浮煤清掃到礦車內,不準將煤矸掃入水溝。
8、進行交接班或向班長彙報。
給煤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機前的檢查
1、開機前對所在段巷道情況作一次詳細檢查,發現有礙給煤機正常運行的情況時,必須先處理後才能開機。
2、檢查給煤機電機,托輪及各部軸承是否正常,煤倉內是否有東西卡住,有問題要及時處理後,方可進行給煤機操作。
3、檢查各注油點、油質、油量情況,不合格及時處理。
4、開機前必須試驗給煤機弧形門是否靈活,觀察煤倉內煤的狀況,是否有水等,確認設備安全可靠後方可開始操作給煤機。
5、檢查通訊裝置,如電話、電鈴等狀況是否良好。
二、給煤機的運行
1、根據調度指令開給煤機。
2、運行中注意觀察皮帶的運轉情況,有跑偏、打滑、速度減慢等情況時停止給煤,找出原因處理後方可正常運行給煤機。
3、根據工作情況和調度指令及時調整給煤量的大小。
4、運行中經常檢查電動機及各部軸承的溫度是否正常,有無異響及漏油,托輪是否轉動靈活,煤倉內是否有東西卡住等情況,有問題積極配合維護人員處理。
5、運行中準確認真答複調度及有關人員對工作情況的了解,準確執行調度對煤倉放煤情況指令並做好彙報工作。
三、其它規定
1、給煤機司機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工作中認真執行崗位責任製和交接班製度。
2、給煤機司機應熟悉本崗位的機械設備性能、供電係統、信號聯絡方式及一般故障的處理方法。
3、給煤機要經常維護檢修,不得帶病運轉,電氣設備防爆部分嚴禁失爆。
4、檢查各部機件和注油時,必須切斷電源,停止運行,並掛上停電作業的標誌牌。
5、確認煤倉已放空時,給煤機口處要留縫,以保證煤倉內無積水。
蓄電池機車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車前的檢查
1、開車前應詳細檢查,有下列問題之一者不允許使用:
⑴製動設備不正常或不能調正;
⑵照明信號設備損壞者;
⑶連接裝置或碰頭損壞;
⑷撒砂裝置損壞;
⑸電器裝置失去原來性能。
2、換向器、控製器手把是否靈活,蓄電池箱蓋是否蓋好,各處螺釘是否緊固。
3、確認各處均無問題後,將電源插銷插好,打開車燈發出信號。
二、起動和運行
1、聽清信號,在鳴鈴示警後,方可起動電動機。
2、按需要將換向器手把打至“前進”或“後退”位置,鬆開車閘,將控製手把緩慢轉動,每個位置停留二、三秒鍾(不準一下滑動幾個位置,也不準停在兩個位置中間)使電機車緩慢起動至正常運轉,長距離行駛時,手把應在全部切除電阻的位置。
3、在行駛時電機車應在列車最後一輛礦車上設有紅色信號尾燈。
4、遇有彎道、岔道、錯車道、坡度較大和井底車場行人較多處,發現前方有障礙物或前方模糊不清,以及通過砌镟和修護地段時,應低速行駛並不斷鳴鈴示警,必要時應停車。
5、運行中司機應集中精力,注意前方巷道的信號指示及線路上是否有人和其它車輛,道岔位置是否正確,同時不準將身體探出車外與他人談話。
6、摘掛車操作要穩,機車應在列車前頭運行。
7、改變電機車運行方向,必須待電機車完全停止後,方可進行。刹車製動時應切斷電機車電源。
8、控製器手把失靈時,可由換向器手把斷電。
9、下坡道行駛可切斷電源,利用機械製動留閘行駛,但注意不許超速行駛。
10、電機車除司機和調車人員外,禁止帶人,嚴禁扒車。
11、蓄電池箱蓋禁止堆放雜物、工具等。
12、電機車掉道後,應用千斤頂和其它工具抬上道,嚴禁使用開電機車上道的方法。
13、按照運行情況及時更換蓄電池。
14、所牽引的列車數量,由機電科按巷道具體規定,不得超限。如遇一個電機車損壞時負荷必須減去一半以上,嚴禁無限製超載損壞電池和設備。
三、停車
1、首先將換向器手把撥至“零位”斷電,再將控製器手把撥至零位,並繼續按照製動方向轉動手把,逐級降低速度。
2、轉動製動手輪,逐漸增加阻力實現機械製動停車。
3、用機械製動時,如發現抱住車輪,機車仍滑行時,應迅速鬆開製動閘重新製動。
4、不許采用反送電流使電機反轉停車。
5、製動後,控製器手把應轉回零位。
6、在路滑和坡度大的巷道中,緊急製動時,必須撒砂子(機車應經常保持有足夠的砂子)。
四、安全注意事項
1、蓄電池電機車使用範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現有蓄電池電機車不是防爆設備,允許在哪條巷道,哪個區段使用,必須經礦通風與安檢部門核實,報礦批準,方可運行。
2、司機要隨時注意軌道變化情況,發現損壞時,要向領導提出進行整修,如損壞嚴重,威脅機車安全運行可拒絕開車。
3、在調車作業時,必須注意摘掛鏈人員的安全。在摘掛鏈、甩車、頂車過程中司機必須聽準信號開車、停車。
五、電機車的維護和保養
1、司機和維修工必須堅持每天對機車進行一次修理性的檢查和保養,機器上的酸堿必須擦淨,以免腐蝕損壞設備。
2、司機和維修工必須按時、按量向機車各潤滑部位注油,注油部位和注油要求可參照“架線式電機車技術操作規程”的規定。
JKZ型傾斜(井)巷架空乘人裝置安全操作規程
1、上、下把鉤各設一名信號把鉤工(上把鉤信號工兼人車司機),負責維護乘車人員的乘坐秩序。
2、信號把鉤工必須每班對打滑保護、越位保護、脫繩保護、急停和語音報警信號等保護裝置檢查試驗一次。並認真填寫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彙報處理。
3、牽引鋼絲繩必須由專職驗繩工檢驗,每周至少檢查二次,並作好記錄。確認無問題後方可運行,發現問題,及時彙報處理。
4、開車前上、下信號把鉤工必須相互聯係好,確認乘人器和繩道內無人後,方可發出開車信號,然後啟動人車。
5、信號規定為一停、二開。
6、人車的驅動繩輪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運轉,嚴禁逆時針旋轉。隻有在人車運行正常後,方可讓人員乘坐。
7、乘車人員必須聽從信號把鉤工的指揮,嚴禁攜帶超長(長度不得超過2M)、超重(重量不得超過30kg)、易燃、易爆、腐蝕性物品乘車。
8、出、入井人員必須按先後順序通過乘人入口,遵守秩序、不得擁擠。嚴禁乘車人員坐過機頭、機尾。
9、出、入井人員必須到指定位置進行上、下車,下車後必須及時躲開繩道,離開候車室。
10、在運行過程中,司機必須注意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車。待處理好後方可重新啟動。
11、乘坐架空乘人裝置時,發現緊急情況,如繩卡鬆動、繩脫落等,必須立即離開架空乘人裝置,並及時拉下附近緊停開關,步行到上、下把鉤,通知上下信號把鉤工。找維修人員進行修複,恢複正常後,由維修人員合上緊停開關。
12、當信號把鉤工發現急停開關被人拉下後,必須立即彙報區調度,派維修工查明原因,恢複正常後,方可運行。
13、嚴禁無故拉下緊停開關。
14、若信號把鉤工需離開信號硐室查找故障時,除向區調度彙報外,還必須將人車電源切斷,並上鎖。
15、檢查完畢,必須認真填寫《設備檢查試驗記錄》及《鋼絲繩檢查記錄》。
翻車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翻車機司機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後持證上崗。
2、翻車機司機應熟悉本崗位機械設備的性能、供電係統、信號聯絡方式及一般故障的處理方法。
3、認真執行崗位責任製度和交接班製度。
4、翻車機司機上崗時應穿著規定的勞保用品。
二、翻車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5、翻車前,應對礦車及裝車情況進行檢查,發現礦車變形嚴重、裝車超高、車內有雜物及大塊矸石時,都必須事先進行處理,嚴禁強行翻車。
6、翻車機開動前應檢查電動機、減速器、製動裝置、內外阻車器、滾圈、滾輪、軸承、開關及信號裝置等確認完好。
7、開動前應向各部軸承、回轉部位等注油,並檢查減速器油位是否符合標準。
8、檢查各運轉部位的保護罩及危險部位的護欄,應使其齊全完好。
9、檢查灑水除塵裝置,應使其完好。
三、翻車作業
10、翻車前應先開空車運轉,以便觀察各部機構運轉情況,確認無誤再進行翻車。
11、向翻車機內推車時,推進速度不能大於 1m/s。
12、在翻車機前摘鏈時必須停車,待車停穩後方可進行,並應用專用工具操作。
13、開動翻車機到裝車位置(即內外軌道對正)停穩,打開阻車器;推進重車,頂出空車後,再進行翻車。
14、設備運轉時,翻車工不得離開操縱台;監視運行狀態,發現異常現象,立即停機。
15、聯合運轉的翻矸係統,在翻車前必須發出預警信號,待收到準許翻車的信號後或閉鎖解鎖方可啟動翻車係統。
四、工作結束
16、工作結束後,打掃好環境衛生,整理好工具,填寫好工作日記及交接班記錄,再進行交班。
五、安全注意事項
17、檢查各部機件和注油時,必須切斷電源,停止運轉,並掛上停電作業的標誌牌。
18、礦車在翻車機內掉道時,必須切斷電源,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再進行處理,並設人監護。
19、當處理故障必須進入倉內時,應關閉外阻車器,切斷並閉鎖電源,采取防翻轉、防墜物等措施,係好安全帶後再進行處理。
20、翻車過程中如煤塵較大時,應灑水除塵。
21、保管好防火工具及防火器材。
鋼繩芯膠帶輸送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起動前準備
1、司機在上崗前必須了解清楚本條皮帶機上次運行班次的運行情況,查看運行記錄,做到心中有數。
2、檢查660V饋電開關、照明綜保是否合上,試驗電鈴信號是否靈敏可靠。
3、合上控製箱的電源開關,檢查操作台的指示燈情況,所有的故障指示保護燈必須不亮,PLC指示燈,不閃爍,勺杆底位指示燈亮,電壓表指示電壓值,電流表,速度表和拉線跑偏對位數表均為零。
4、檢查操作台的工作方式轉換開關位置對否,如果準備手動起車,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到“手動”位置,如果準備半自動起車,打到“就地”;如果準備聯合起車第一台皮帶機打到“就地”,其他皮帶機打到“集控”位置。
5、檢查勺杆工作方式轉換開關位置,隻有在手動方式下,打到“聯動”位置,其他情況下打到“閉鎖”位置。
6、司機和機尾監護人員必須對整條皮帶認真檢查一遍,檢查的內容有:
1)有無掛、塞、卡膠帶現象,托輥有無掉落或不轉現象。
2)膠帶有無跑偏、損傷,接頭有無明顯變形。
3)膠帶鬆緊是否合適,拉緊小車有無卡阻。
4)減速器、液力偶合器油量是否合適,勺杆是否處於低位。
5)電源開關手把是否在電動機規定運轉方向的位置上。
6)信號、照明及各種保護裝置是否正常,滅火器材是否齊全完好符合規定要求。
7)各部螺栓,連接銷有無鬆動脫落。
8)製動閘、行程開關,閘皮間隙是否合適。
9)檢查清掃器是否完好起作用。
10)外觀檢查電器設備有無失爆現象,與機頭機尾監護人員聯係,看通訊是否正常,人員是否到位。
11)檢查供水係統,看水量水壓是否合適。
二、運轉操作
(一)手動起車順序
1、按信號按鈕打點,通知沿線人員。
2、將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到“手動”,此時鬆閘指示燈亮。
3、按1#電機起動按鈕起動1#電機,等待約7秒後按2#電機起動按鈕起動2#電機,此時相應的指示燈亮。
4、2#電機起動約7秒後,按“拉勺杆”按鈕,拉到三分之一行程處放手,等待約8秒後,繼續按“拉勺杆”按鈕,直到勺杆高位指示燈全亮後放手,此時皮帶完成起動。
5、司機應注意電流表和帶速表的讀數,是否正常。
(二)就地(半自動)起車
1、將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到“就地”位置,勺杆工作方式打至“閉鎖”檔,勺杆“零位”指示燈亮。
2、起車時直接按“起動”按鈕即可,皮帶機將按照PLC程序自動實現手動開車時功能,其順序如下:
1)電鈴告警10秒,啟動水泵;
2)抱閘電機電鬆閘;
3)延時3 秒啟動1#主電機;
4)延時7秒啟動2#主電機;
5)延時7秒電動執行器得電拉勺杆,約8秒後停止;
6)延時7秒後勺杆繼續向高位拉,直到高位停止,高位指示燈亮;
7)至此,皮帶機啟動,投入“打滑”檢測。
(三)集控運行
集控運行時,是指運輸線上的皮帶運輸機一起啟動、停車,必須先將首級皮帶運輸機的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至“就地”檔,將後級的皮帶運輸機轉換開關打至“集控”檔,起車和停車的順序類似於就地工作方式,起停由首級皮帶運輸機操縱台控製。
運輸線上的皮帶運輸機起車順序為先起動首級,然後是後級及下一級皮帶運輸機,停車順序為先停最後一級,再停前一級,最後停首級。
如果任何一條皮帶機出現故障停車,除了立即停本條皮帶機外,所有後級的裝截皮帶機也立即停車。如首級皮帶因故障停車,所有皮帶也停車;如任意一條皮帶因故障停車,其故障皮帶所有後一級皮帶也立即停車。
三、停車操作
(一)手動停車
1、如果“給煤機開”按鈕按過,則首先按“給煤機停”按鈕;
2、按“推勺杆”按鈕,將勺杆退回到“零位”位置,以低位指示燈亮為準,此時皮帶機將由高速至低速慢慢停車。
3、按“主電機停”按鈕,停主電機。
主電機停止後約5秒,將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回閉鎖檔,閉鎖電機失電抱閘。水泵停止,停車完成。
(二)就地(半自動)停車
1、正常停車,隻在按“停車”按鈕即可,停車順序如下:
1)勺杆由高位向低位運動,直至“零位”停止。
2)勺杆到零位,主電機停車。
3)延時8秒閘電機失電抱閘。
4)停止冷卻水泵電機。
2、緊急停車
如果皮帶機出現保護傳感器動作,相應故障指示燈亮,(包括在操縱台上按“緊停”按鈕),停車順序如下:
1)立即停主電機。
2)電機執行器立即得電將勺杆推至“零位”停止;
3)停電機後延時3秒後閘電機抱閘,停止水泵電機,停車完成。
四、故障保護
皮帶機出現以下幾種故障時,都將進入緊急停車,如果是保護傳達室感器誤動作,可以將工作方式轉換開關打至“檢修”檔,勺杆工作方式打至“閉鎖”檔。采用類似半自動方式起車,隻是切除了除拉線以外所有的外部故障保護,手動起車時,隻有拉線與故障保護。
1、故障保護類型如下:
1)拉線、跑偏開關動作,相應指示燈亮,操縱台可以顯示動作開關在皮帶機的何處位置,觀察“拉線/跑偏對位表”數字,緊停按鈕顯示“00”。
2)打滑保護整定在2.0m/s,隻是在皮帶機完全起動後投入。
3)煤位、煙霧、縱撕、油溫傳感器的接頭動作,相應指示燈亮,表示有故障出現。
4)PLC指示燈閃爍,表示PLC出現故障,程序可能損壞。
5)運行時,如果任一台高壓啟動器的返回信號斷開,或在啟動時,沒有在規定時間7秒內返回啟動信號,也將進入故障停車。
2、故障複位
在故障停車後,如果已經排除了故障,必須按一下停車按鈕複位,故障指示燈必須都不亮,才表示故障排除,拉線、跑偏對位表顯示“00”,此時才能重新啟車。
井下電鉗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上崗條件
1、經過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無證不得上崗進行電氣操作。
2、熟知《煤礦安全規程》有關內容、《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和電氣設備防爆的有關標準和規定。
3、具備電工基本知識,熟悉所維修範圍內的供電係統、電氣設備和電纜線路的主要技術特征,以及電纜的分布情況。
4、了解所負責維修的設備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和保護裝置的運行狀況,掌握維修及故障處理等方麵的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
5、熟悉礦井巷道布置,了解作業地點的瓦斯濃度,熟悉在災害情況下的停電順序及人員撤離路線,掌握電氣防滅火方法和觸電搶救知識。
二、安全規定
6、上班前不喝酒,遵守勞動紀律,上班時不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遵守本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製度。
7、高壓電氣設備停送電檢修時,必須填寫工作票。
8、檢修、安裝、挪移機電設備、電纜時,禁止帶電作業。
9、井下電氣設備在檢查、修理、搬移時應由兩人協同工作,相互監護。檢修前必須首先切斷電源,經驗電確認已停電後再放電(采區變電所的電氣設備及供電電纜的放電,隻能在硐室內瓦斯濃度在1%以下時才準進行)、懸掛接地線,操作手把上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後,才允許觸及電氣設備。
10、操作高壓電氣設備時,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高壓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台上操作。操作千伏級電氣設備主回路時,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高壓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台上操作。127伏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的絕緣應良好。
11、井下電氣維修工工作期間,應攜帶電工常用工具和與電壓等級相符的驗電筆。
12、井下使用普通型儀表進行測量時,應嚴格執行下列規定:
1)普通型攜帶式電氣測量儀表,隻準在瓦斯濃度小於1%以下的地點使用。
2)在測定設備或電纜絕緣電阻後,必須將導體完全放電。
3)被測設備中有電子插件時,在測量絕緣電阻之前。必須拔下電子插件。
三、操作準備
13、井下電氣維修工入井前應檢查、清點應帶的工具、儀表、零部件、材料,檢查驗電筆是否保持良好狀態。
14、供電幹線需停電檢修時,事先必須將停送電時間及影響範圍通知有關區隊。
四、正常操作
15、井下中央變電所(含水平變電所)、有值班員值班的采區變電所高壓開關設備的操作,必須由值班員根據停送電工作票、倒閘操作票進行停送電操作。單人值班的由維修工監護,無人值班的采區變電所、配電點的操作,由檢修負責人安排熟悉供電係統的專人操作,由檢修負責人監護。
16、對維修職責範圍內設備的維修質量,應達到《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高低壓電纜的懸掛應符合有關《煤礦安全規程》中的要求。設備檢修或更換零部件後,應達到檢修標準要求。電纜接線盒的製作應符合有關工藝要求。
17、饋電開關的短路、過負荷、漏電保護裝置應保持完好,整定值正確,動作可靠。
18、移動變電站的安裝、運行、維修和管理必須按照有關的要求執行,其漏電保護主、輔接地極的安裝、維護必須符合要求。
19、各類電氣保護裝置應按裝置的技術要求和負載的有關參數正確整定和定期校驗。
20、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得開路,二次側接地線不準斷路。在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進行通電試驗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由二次向一次反送電。
21、在檢查和維修過程中,發現電氣設備失爆時,應立立即停電進行處理。對在現場無法恢複的防爆設備,必須停止運行,並向有關領導彙報。
22、電氣設備檢修中,不得任意改變原有端子序號、接線方式,不得甩掉原有的保護裝置,整定值不得任意修改。
23、檢漏繼電器跳閘後,應查明跳閘原因和故障性質,及時排除後才能送電,禁止在甩掉檢漏繼電器的情況下,對供電係統強行送電。
24、電氣設備的局部接地螺栓與接地引線的連接必須接觸可靠,不準有鏽蝕。連接的螺母、墊片應鍍有防鏽層,並有防鬆墊圈加以緊固。局部接地極和接地引線的截麵尺寸、材質均應符合有關規程細則規定。
25、鎧裝電纜芯線連接必須采用冷壓連接方式,禁止采用綁紮方式。
26、連接屏蔽電纜時,其半導體屏蔽層應先用三氯乙烯清洗劑(阻燃清洗劑)將導電顆粒洗幹淨。對於金屬屏蔽層,不允許金屬絲刺破芯線絕緣層。屏蔽層剝離長度應大於國家標準規定的耐泄痕性d級絕緣的最小爬電距離的1.5~2倍。使用ZG—18型級絕緣的最小爬電距離的1.5~2倍。
五、特殊操作
27、凡有可能反送電的開關必須加鎖,開關上懸掛“小心反電”警示牌。如需反送電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觸電事故和損壞設備。
28、在同一饋電開關控製的係統中,有兩個及以上多點同時作業時,要分別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的標誌牌,並應有一個總負責人負責聯絡、協調各相關環節的工作進度。工作結束後、恢複送電前,必須由專人巡點檢查,全部完工並各自摘掉自己的停電標誌牌後,方可送電。嚴禁約定時間送電。
29、當發現有人觸電時,應迅速切斷電源或使觸電者迅速脫離帶電體,然後就地進行人工呼吸搶救,同時向地麵調度室彙報。觸電者未完全恢複,醫生未到達之前不得中斷搶救。
30、當發現電氣設備或電纜著火時,必須迅速切斷電源,使用電氣滅火器材或砂子滅火,並及時向調度室彙報。
六、收尾工作
31、工作完畢後,工作負責人對檢修工作進行檢查驗收,拆除臨時接地線和摘掉停電牌,清點工具,確認無誤後,恢複正常供電。並對檢修設備進行試運轉。
32、每班工作結束升井後,必須向有關領導彙報工作情況,並認真填寫檢查維修記錄。
井下變配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井下配電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並持證上崗。
2、井下配電工必須掌握變電所供電係統圖,了解變電所電源情況和各開關櫃的負荷性質、容量和運行方式,熟知《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內容。
3、配電工必須熟悉變電所主要電氣設備的特性、一般構造及工作原理,並能熟練操作。每天定時試驗漏電保護裝置,並做好記錄。
4、變電所應備有絕緣台、絕緣手套、絕緣靴、高壓驗電器、接地線等安全用具,並在固定位置擺放整齊。
5、配電工必須掌握觸電急救法和電氣設備防滅火知識。
6、配電工應向接班人詳細交待本班供電係統運行方式、操作情況、本班內未完的工作及注意事項,特別是本班內因檢修而停電的開關、線路、影響範圍及停電聯係人。
二、接班工作
7、了解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
1)上崗時要與上級變電所及分管單位分別通話一次,驗證通話是否暢通;
2)檢查電氣設備上一班的運行情況、操作情況、運行異常情況、設備缺陷和處理情況;
3)了解上一班發生的事故、不安全情況和處理經過;
4)閱讀上級指令、操作命令和有關文件;
5)了解上一班內未完成的工作及注意事項,特別是上一班停電檢修的線路和有關設備的情況;
6)清點工具、備件、安全用具、鑰匙、消防用品、圖紙和各種記錄簿。
8、接班配電工應在上一班完成的工作及注意事項,特別是上一班停電檢修的線路和有關設備的情況。
三、巡視
9、值班配電工負責監護變電所內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應檢查內容如下:
1)電氣設備的主絕緣如瓷瓶應清潔、無破損裂紋、無異響及放電痕跡;
2)電氣設備的接頭應無發熱、變色、放電現象;
3)電纜頭無滲油現象;
4)儀表指示、信號指示應正確;
5)電氣設備接地線應良好;
6)繼電保護指示應正確;
7)變壓器油位、油溫應符合規定,設備無滲油。
四、操作
10、值班配電工負責變電所內高、低壓電氣設備的停、送電操作:
1)停電操作。值班配電工接到停電指示或持有停電工作票的作業人員停電要求時,做如下操作:
(1)停高壓開關時,應填寫操作票,核實要停電的開關,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停電操作;
(2)停電操作必須戴絕緣手套、並穿電工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台上;
(3)停電操作:
①停電順序為:斷路器→負荷側刀閘→電源側刀閘;
②停電後必須進行驗電、放電、裝設三相短路接地線,並在刀閘操作手柄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標誌牌。
③低壓饋電開關停電時,在切斷開關後,實行閉鎖,並在操作手柄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牌。
2)送電操作。當值班人員接到送電指示或原停送電聯係人要求送電時,應核實要送電的開關,確認無誤後方可送電。嚴禁約定時間送電。
送電操作如下:
①高壓開關合閘送電。填寫高壓操作票,取下停電作業牌,撤除地線等安全設施,再按停電操作的相反順序進行送電操作。②操作時戴好絕緣手套,並穿上電工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台上。③開關合閘後,要檢查送電的電氣設備有無異常現象,有關的各種(過流、短路、漏電)保護的工作狀態,當發生故障時應及時處理,並向有關部門彙報,做好記錄。
11、值班人員必須做好各種記錄。
電氣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電氣維修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作業。
2、電氣維修工必須熟知《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及電氣防爆的有關規定和標準。
3、電氣維修工必須熟悉維修範圍內的供電係統、設備分布、設備性能及電纜與設備的運行狀況。
4、電氣維修工必須忠於職守,精心維護,遵守勞動紀律和各種規章製度。
5、電氣維修工必須清楚礦井及采掘巷道布置、工作地點的安全狀況和瓦斯濃度,並熟悉出現事故時的停電順序和人員撤離路線。
二、操作前準備工作
6、準備材料、配件、工具、測試儀表及工作中應用的其它用具。
7、辦理計劃中的停電審批單、高壓停電工作票,與通風區聯係安排瓦斯測試事項。
8、在工作地點交接班,弄清前一班遺留的問題,安排本班工作計劃。
三、操作
9、接班後對維護地區內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電纜吊掛及保護設施進行巡視,並做好記錄。
10、巡視中發現設備失爆、保護失靈等問題時,要及時進行處理。對處理不了的問題,必須停止運行,並向領導彙報。
11、在采掘區內檢查電氣設備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1)隻有在瓦斯濃度低於1%的風流中,方可停電打開低壓電氣設備的門(或蓋)目視檢查,使用電工儀器測試,用導體對地放電。
2)檢查高壓設備時,必須執行工作票製度,切斷前一級開關電源後再進行工作。
3)在有瓦斯突出或瓦斯噴出危險的巷道內打開設備蓋檢查時,必須切斷前級電源開關後再進行開蓋操作。並用與電源電壓等級相符合的驗電筆驗電,確認無電壓後進行放電。放電完畢後工作。
12、從事檢修工作時,必須執行停送電作業製度。檢修電氣設備時必須切斷上一級開關電源,實行機械閉鎖,並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標誌牌。送電時,指定專人送電。禁止不聯係盲目送電。有兩組以上人員在同一供電係統上工作時,要分別掛停電專用牌,要互相聯係無誤後,方可送電。嚴禁約定時間送電。
13、電氣設備檢修應在支護良好、周圍環境瓦斯濃度在1%以下時工作。電氣作業應不少於2人,1人監護,1人工作。
14、在檢修開關時,不準任意改動原設備上的端子位序和標記,要保護好隔爆麵,所更換的保護組件必須經礦測試組測試。在檢修有電氣聯鎖的開關時,必須切斷被聯鎖開關中的隔離開關,實行機械閉鎖,並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標誌牌。裝蓋前必須檢查防爆腔內有無遺留的線頭、零部件、工具、材料等。
15、井下供電係統發生故障後,必須查明原因,找出故障點,排除故障後方可送電。禁止強行送電或用強送電的方法查找故障。
16、局部通風機、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與掘進電源必須實行聯鎖。嚴禁任意停止局通運轉。局通及其供電係統需要停電時,必須經礦有關單位及礦領導批準,采取相應措施後方可停電停局通。在恢複送電前,必須經瓦檢員檢查瓦斯濃度允許後(局通及其開關地點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送電,開動局部通風機。
18、發生電氣火災及異常災害時,必須切斷就近電源,用滅火器材滅火,並向調度彙報,按調度指令切斷有關的其它電源。
19、采區膠帶輸送機的低速、跑偏、煙霧報警、煤位及溫度等保護裝置發生故障時應立即進行處理,嚴禁甩掉保護裝置運行。
20、電氣安全保護裝置的維護與檢修
1)不準任意調整電氣保護裝置的整定值。
2)采區供電係統的檢漏裝置必須按規定試驗,嚴禁甩掉漏電保護運行。
3)移動變電站低壓檢漏裝置的試驗按有關規定執行。補償調節裝置經一次整定後,不能任意改動。用於檢測高壓屏蔽電纜監視性能的急停按鈕應每天檢查一次。
4)在采區內做過流保護整定試驗時,應與瓦檢員一起進行。
21、在采區內使用普通型儀表進行測量時,應嚴格執行下列規定:
1)測試儀表由專人攜帶和保管。
2)測量時,1人操作,1人監護。
3)測試地點瓦斯濃度必須在1%以下。
4)測試設備和電纜的絕緣電阻後,必須將導體放電。
5)測試電子元件設備的絕緣電阻時,應拔下電子插件。
22、安裝與拆卸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設備的安裝與電纜敷設應安設在頂板和底板無積水的地方,應不妨礙人員通行,距軌道和鋼絲繩應有足夠的距離,並符合規程規定。
2)直接向采煤機供電的電纜,必須使用電纜夾,無法上電纜夾的電纜放在專用的電纜車上。
3)橡套電纜之間的直接連接,必須采用冷壓、冷補工藝。綜掘機、耙鬥機、裝岩機及電煤鑽的負荷電纜,禁止用接線盒連接。其它電纜的連接按有關規程規定執行。
4)用人力敷設電纜時,應將電纜順直,在巷道拐彎處不能過緊,人員應在電纜外側搬運。
5)工作麵與順槽拐角處的電纜要吊掛牢固,禁止在上三角區吊掛電纜。工作麵的電纜及開關的更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6)搬運電氣設備時,要綁紮牢固,禁止超高超寬。要聽從負責人指揮,防止碰人和損壞設備。
7)嚴禁帶電搬運設備。
四、收尾工作
23、清點工具、儀器、儀表、材料,填寫檢修記錄。
24、現場交接班,將本班維修情況、事故處理情況、遺留的問題向接班人交接清楚。對本班未處理完的事故和停電的開關,要重點交接,交接清楚後方可離崗。
窄軌軌道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 窄軌軌道工應熟練掌握軌道量具及施工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
2、鋪設、維修軌道前,必須經調度及有關人員同意方準施工,同時必須熟悉並嚴格執行《煤礦窄軌鐵道維修質量標準》及本規程。
3、開工前,首先檢查所用工具是否齊全、完好。
4、工作人員進入施工地點前,必須有專人檢查巷道的支護情況,排除不安全隱患後,方可進入施工地點。
5、用釺子和錘拆除矸石、混凝土道床或是用垛斧鏟螺絲時,掌釺人要戴防護手套,打錘人操作時不準戴手套,並且不準和掌釺人站在一條線上,防止走錘傷人。打錘人應注意周圍環境,防止意外。
6、搗固道床或落底時,前後間隔距離不少於 2m。
7、使用撬棍起道或起道釘時,不準手握滿把,以防壓手。
8、砸道釘時,必須手心向上栽道釘,用錘輕輕穩牢,隨後再加力釘進去;防止砸手或道釘崩起傷人。嚴禁在鋼軌上或軌縫處砸道釘。
9、施工作業時,所用的工具不準碰觸電纜等電氣設備。
10、使用起道機或千斤頂時,要垂直放正、不準歪斜,鉤腳要牢固地掛在鋼軌上,操作人員的頭部和手臂要躲開壓杆或千斤頂。
11、用起道機或千斤頂起道時,鋼軌頂起後要隨起隨墊,所有作業人員的手、腳不準伸入軌底或軌枕下麵,以防跑牙或歪斜傷人。
12、 軌道工使用氧氣或電焊工具進行長軌焊接時,應按“電氣焊工的技術操作規程”執行並符合《煤礦窄軌鐵道維修質量標準》。
13、更換、翻修軌道或道岔工作結束後,必須經班(組)長驗收合格。
14、 軌道鑽孔,將卡子掛住軌底,手搬鑽的兩端頂緊,並與鋼軌垂直。一隻手搬鑽柄、另一隻手握螺母,使鑽頭均勻受力,快要鑽透時,要輕鑽、慢鑽,防止鑽孔出口不整齊,上螺絲時,不準用手指探測螺絲孔,不準用錘打魚尾板和螺絲。
15、 所有軌道線路,每班必須巡道,按檢查、檢修周期經常巡回檢查和處理故障,保證線路處於完好狀態。
二、平巷施工與維修
16、在有機車運行的線路上施工時,區段的兩端 40m以外必須設警示標誌,並設專人防護;遇有彎道時,防護人員必須在直道部位。
17、機車通過施工區段前,必須經專人檢查軌道線路,確認無影響列車安全通過的隱患後方可放行。車輛通過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躲在安全地點。
18、在有架線的地點施工時,如需停架線電源時,必須按停送電管理規定執行。所攜帶長柄工具要平拿、平放,操作應用時不準碰架線,以防觸電。
19、凡雙軌運輸遇特殊情況下不能行駛機車時,必須在此線路的兩端用明顯的標誌示警,並通知調度,確保行車安全。
20、裝卸鋼軌時應注意下列各項:
1)人工裝鋼軌要使用專用車或平板車、材料車。
2)裝卸鋼軌時要由一人喊號,一頭先起或一頭先放。
3)運送鋼軌的專車不準乘人,並有專人前後監護,車速不得大於 2m/s,嚴禁在曲線段會車。
4)架抬鋼軌等物料時,嚴禁在軌道上滑行,手不得抓在物料兩端頭處。
21、有架線的巷道,從礦車內往外卸物料,必須切斷架空線電源。
22、 用礦車或材料車裝料時,兩側不得超過車寬。
23、彎道器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
1)將加工的鋼軌放平穩,軌底向下。
2)彎道器要放平、墊穩,並使兩鉤爪牢固地卡住鋼軌。
3)用絞杠或釺子擰緊絲杠,兩人用力要均勻,不得用力過猛,並墊好保險杠,防止壓手。
24、鋪設曲線軌道的規定:
1)鋪設曲線軌道,必須從曲線的一端向另一端進行,不應在緩和曲線的起點設有接頭。
2)在曲線的外側不準有人同時作業。
三、斜巷換軌和翻修軌道
25、開工前要關閉上車場擋車器或擋車欄後,方可進入現場。
26、進入現場前,必須將斜巷上方的雜物清理幹淨,以防異物墜落傷人。
27、工作時,必須由下往上進行。上端工作人員要注意保護下邊工作人員的安全。
28、工作人員要站在平穩可靠地點,所用工具要放穩、放牢,傳遞工具時,要互叫互應,不準亂扔。
29、工作中清理出來的煤矸及雜物,應及時裝車運走;施工完畢後,必須將矸石、物料清裝幹淨,不準影響安全行車。
30、運送鋼軌時,要捆綁牢,防止鋼軌在運行中脫落或串出。
31、使用特殊車輛運送鋼軌、物料等,需要裝卸或跟車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向上運行時,不準跟車,必須提前到達工作地點。
2)當物料車向下運行時,跟車人應在物料車後方,保持 5m以上的距離。
3)跟車人必須精力集中,發現異常應立即發出停車信號。
4)施工地點的新舊鋼軌、軌枕都必須整齊穩固地存放在寬闊地點。
5)在斜巷作業除按上述要求外,必須執行本規程及有關部門規定。
四、軌道維修
32、 軌道維修不準單人作業。
33、 使用大頭鎬進行搗固時,工作人員的前腳站在被搗固的軌枕上,腳尖不準伸出軌枕邊緣;後腳站在兩根軌枕中間,並不準踏入軌底,搗固範圍自鋼軌中心向兩側各200~250mm。
34、 多人作業搗固時,不準打飛鎬,要統一行動,不準亂打道碴、軌枕和鋼軌,防止飛起石頭傷人。
35、調整軌道方向,要由一人指揮,撥道前應撥開軌枕端部和防爬木撐撥移方向一側的道碴;撥曲線時,應先將曲線兩端直線撥直,將彎曲線撥入曲線範圍以內,統一進行調整。
36、處理故障時,必須有一人注意觀察來往的車輛,遇有彎道時,必須有人在來車方向設置防護。
37、 必須認真檢查線路,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對影響通車而短時間又不能排除的故障,必須在隱患地點前後各 40m處設置防護,並通知調度。
38、應熟練掌握軌道絕緣的檢查及維修情況,每月必須檢查二次,做好記錄,做到管套、絕緣板、絕緣軌頭數量齊全緊固有效,並經常清除道床淤泥、積水,防止泥水導電。
砂輪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安裝前的檢查
1、砂輪機必須有出廠合格證,使用前要進行用木錘檢查有無裂紋後方能安裝使用。
2、砂輪機罩子至少覆蓋砂輪的一半,其強度要能經受砂輪碎裂的撞擊力。
3、砂輪旋轉方向必須避開人行道、機械或作業場所。
4、經常使用的砂輪機,必須有抽塵裝置。
5、砂輪機上必須有靈敏方便的開關。
6、砂輪孔與軸的間隙不得大於0.1mm。
二、安裝時注意事項
7、砂輪兩側的夾板直徑不得小於砂輪直徑的1/2,並墊有彈性的紙墊使砂輪與夾板之間保持1.5mm間隙,砂輪磨損距離夾板邊緣7mm時,必須更換。
8、擰緊螺母時,應先注意旋轉方向,在砂輪開啟後,不致造成螺母退出危險,螺母不可擰得太緊,以防壓碎砂輪。
9、研磨架應緊固,研磨架與砂輪間隙經常調整,保持小於3mm,研磨架上麵應低於砂輪中心3mm。
10、檢查後無異常現象,需試運轉15分鍾。
11、應有專人負責砂輪機的安裝、修整、調整工作並做好正常檢查。
三、使用時注意事項
12、工作時必須戴好防護眼鏡。
13、厚度在75mm以下的砂輪禁止使用側麵。
14、磨削時用力不可過猛,人應站在砂輪的側麵閃開砂輪的回轉方向。
15、每一台砂輪上隻限一人磨削。
16、砂輪開啟後,要等達到正常轉速後,方可磨削。
17、砂輪必須保持平整,不得缺角、磨溝。
18、砂輪不得用於磨非金屬物品。
19、工件重量超過砂輪重量或工件過小時不得磨削,以免發生意外。
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焊工必須經身體檢查、培訓和考試合格、發給操作證後,方可操作。徒工必須有師傅帶領。
2、焊工應掌握一般電氣知識,熟悉滅火技術及觸電急救辦法。
3、工作地點應保持整潔幹燥,焊接地點禁止灑水,周圍禁止有易燃物品。
4、焊接場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應備有消防器材,有足夠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風。
5、在受壓容器、密封容器,各種油桶、管道及沾有可燃液體的工件上施焊時,必須先清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再進行工作。在焊接、切割密閉空心工件時,必須留有出氣孔。
6、在高空進行焊工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高空安全操作規程,且地麵應有人監護,下麵的易燃、易爆物品必須移出10米外。
7、焊接有色金屬時,應通風排毒。必要時戴防毒麵具。
8、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場地或煤氣管、乙炔管、氧氣管附近焊接時應取得消防部門的同意,並根據現場情況製定安全措施。
9、使用電焊或氣焊修理燃氣管道和容器時,要通知安全、消防部門,並按有關規定采取措施後,方可施工。
10、工作結束後,應檢查場地,確定火熄滅後,切斷電源、氣源,方可離開。
二、電焊操作
1、開工前應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檢查電焊機刀閘,整理電焊線路,電焊線回路應符合下列要求:
1)絕緣良好,
2)有足夠的斷麵。
3)地線與焊接件必須直接接觸。
3、電焊機刀閘等裸露帶電體應有保護罩,手濕禁止觸摸電源開關。
4、電焊機的電源線不得超過三米,其外殼要有可靠接地。
5、雨天不準露天焊接,潮濕的地方穿上絕緣靴。
6、移動電焊機時,應切斷電源。
7、電焊機空載電壓和工作溫度,不得超過該機允許規定。
8、焊機接地(零)線、電源線及工作回線不得搭在易燃易爆物品上,不得接在管道及設備上代替地線或工作回線。電焊機繞阻絕緣不得有炭化、脆化、破損等缺陷,其絕緣不得小於1 歐。
9、下列情況應拉刀閘:
1)調整電流或修理時;
2)電焊機溫度達到80℃時,應停止工作降溫。
3)工作中斷或停電。
6、焊接工作地點如有火災發生,首先切斷電源,以免救火觸電。
三、氣焊操作
1、開工前檢查周圍環境,氧氣瓶、乙炔瓶距明火不小於10米;距易燃易爆物和電氣設備不小於5米;氧氣瓶、乙炔瓶的安全距離不小於5米。
2、氧氣瓶、乙炔瓶不許放在通道和存放油脂的地點,不許用火烤氧氣瓶,乙炔瓶上麵不許有電線。
3、檢查好膠管拉頭,焊割把是否嚴密、牢固,膠管不許靠近火源,粘上油脂,氧氣膠管與乙炔管不能互用。
4、氧氣瓶忌油,要有膠圈、保護帽,要輕拿輕放,要留0.5Kg/cm2底氣。
5、未安氧氣表時,應站在側麵緩慢開氣,氧氣瓶閥不可隨便拆開,點火時手放在大嘴的側麵,如發生回火要立即關閉乙炔閥,工作完畢後將氧氣閥、乙炔閥關好並妥善放置。
6、氧氣減壓表螺母在氧氣瓶嘴上至少擰4-5扣,螺絲接頭應擰緊,減壓表調節螺絲應鬆開。
7、慢慢打開氧氣瓶閥門,檢查減壓器連接氧氣瓶的接頭是否漏氣,表針指示是否靈活。開啟氧氣閥門時不要麵對減壓表,檢查漏氣時不得使用煙頭或明火,檢查合格後方可使用。
8、檢查嘴子有無阻塞現象,應用透針透通,但不得損壞孔眼的邊緣。
9、夏季炎熱時太陽光不能暴曬氧氣瓶。
10、乙炔瓶、氧氣瓶、膠管接頭、閘門的堅固牢靠,不準有鬆動,破損和漏氣、氧氣瓶及附件禁止沾油。
11、工作結束,應及時關緊氧氣、乙炔閥。不準將焊炬放在容器內或工作台下。
空氣壓縮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啟動前的檢查工作
1、 啟動前的準備和檢查,要求做到:
1)活塞式空壓機:
(1)各緊固螺栓無鬆動;
(2)護罩安裝牢靠,電氣設備接地良好;
(3)各潤滑油腔油量合適,油路暢通,油質潔淨;
(4)冷卻水暢通,水量充足,水質、水壓符合規定;
(5)超溫、超壓、斷油、斷水保護裝置靈敏可靠;
(6)各指示儀表齊全可靠;
(7)電動機炭刷、滑環接觸良好無卡阻,無燒傷;
(8)隔離開關、斷路器應處在斷開位置。
(9)盤車2~3轉無卡阻,無異響。
2)螺杆式空壓機:
(1)各保護裝置、儀表、閥門、管路及接頭是完好無損;
(2)略為打開油氣桶底部的排水閥,排出潤滑油下部積存的冷凝水和汙物,見到有油流出即關上;
(3)檢查油氣桶內油位是否在油位計二條刻度之間,不足應補充;
(4)確認係統內無壓力;
(5)打開排氣閥門;
二、操作
2、空壓機啟動運行(必須無負荷啟動):
1)活塞式壓風機:
開啟冷卻水路→打開空壓機與儲氣罐間排氣管道上的閘閥→對卸荷器進行人為卸荷→用手搖油泵將潤滑油打入氣缸→用手搖油注油器5~8轉向氣缸中注油→調整勵磁電流、電壓到規定位置→啟動電動機→當空壓機空運正常,應立即解除人為卸荷;對有壓力調節器,將三通閥切斷大氣通路,封閉餘隙。
2)螺杆式壓風機:
合空氣開關→點動(確認轉向)→確認手動閥處於卸載狀態按“起動”按鈕正式運轉→將手動閥撥至“加載”(壓力升至0.25MPa)→觀察運轉是否平穩,儀表讀數是否正常,是否有泄漏。
3、空壓機正常運行後,司機應定期巡回檢查(一般為每小時一次)。如發現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彙報處理:
4、空壓機停機(必須無負荷停機):
1)正常停機步聚:
(1)活塞式壓風機:人為卸荷→停止電動機運轉→解除人為卸荷→待氣缸溫度降至室溫後,關閉冷卻水。
(2)螺杆式壓風機:將手動閥撥至卸載位置(20秒左右)→按停止“按鈕”→將空氣開關手柄扳至斷開位置。
2)緊急停機規定(緊急停機時,無需先卸載,直接按下“停止”按鈕):
(1)活塞式壓風機出現下列情況時可緊急停機:
①空壓機或電動機有故障性異響、異震;
②冷卻水不正常,出口水溫超過規定;
③電動機冒煙冒火或電動機電流表指示超限;
④油泵壓力不夠,潤滑油中斷或壓力降到0.1Mpa以下時;保護裝置及儀表失靈;
(2)發生故障時,可直接斷電停機(情況允許可卸荷停機);因電源斷電自動停機時,應切斷電源開關;
(3)螺杆式壓風機出現下列情況時可緊急停機:
①空壓機異常聲響或振動時;
②排氣壓力超過安全閥設定壓力而安全閥未打開;
③排氣溫度超過100℃時未自動停機;
瓦斯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抽放瓦斯泵司機必須經過技術培訓,並掌握瓦斯泵的結構、性能,會進行一般的維護保養及故障處理。並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2、抽放瓦斯泵司機負責泵的停、開和日常維護管理及運行參數的調整、記錄工作,並定時向本單位調度彙報。
3、檢查泵站進出風氣門、循環氣門、配風氣門、放空氣門和利用氣門,保證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4、檢查抽放泵地腳螺絲,各部聯接螺絲以及防護罩,要求不得鬆動。
5、檢查並保持油路、水路處於良好工作狀態。
6、各部位溫度計應齊全。
7、泵房中的測壓、測瓦斯濃度裝置及電流、電壓、功率表均應正常工作。
8、檢查泵站進、出氣側的安全裝置,要求保證完好;采用水封式防爆器的,要保證水位達到規定要求。
9、用手轉動泵輪1~2周,要求泵內應無障礙物。配電設備應完好。
10、接到啟動命令後,抽放瓦斯泵司機應一人監護、一人準備操作。
11、啟動帶有潤滑係統和冷卻係統的抽放泵時,應首先啟動潤滑係統和冷卻係統,並適當調整流量。
12、啟動帶有供水係統的抽放泵時,應先啟動供水係統,並開、關有關閥門。
13、回轉式抽放泵的啟動順序如下
1)開啟泵的出、進氣門和循環門、配風門、放空門;
2)操作電氣係統,使抽放泵空載運行5~10分鍾;
3)抽放泵空載運行正常後,打開聯通井下的總進氣門,同時關閉配風門,並逐步關閉循環門,使抽放泵帶負荷運行。
14、真空泵的啟動順序如下
1)關閉進氣閥門,打開出氣閥門、放空門和循環門;
2)操作電氣係統,使抽放泵投入運行;
3)緩緩開啟進氣閥門;
4)調節各閥門,使抽放泵正負壓達到合理要求,向泵體、氣水分離器等供給適量的水。
15、抽放泵啟動後,應及時觀測抽放正、負壓及流量、瓦斯濃度、軸承溫度、電氣參數等,並監聽抽放泵的運轉聲。
16、當抽放泵抽放的瓦斯濃度達到30%以上時,向本單位調度彙報,並準備向用戶輸送瓦斯;接到輸送瓦斯命令後,開啟總供氣閥門,同時關閉放空閥門。
17、若泵站內設有加壓泵,在接到向用戶輸送瓦斯的命令後,應按本工種有關抽放泵的啟動順序啟動加壓泵,並開、關有關閥門,向用戶送氣。
18、采用幹式抽放泵的,當抽放瓦斯濃度低於25%時,應及時向調度彙報。
19、停抽放泵和加壓泵之前,必須通知用戶和主管單位。
20、停抽放泵前,必須首先停加壓泵及其附屬係統。利用加壓泵排除民用管道內的瓦斯時,必須先將抽放泵泵體及井下總氣門間的管路內的瓦斯排除幹淨。
21、接到停止抽放泵運行的命令後,應一人監護、一人準備進行停機操作。
22、抽放泵的停機操作順序是
1)開啟放空門、循環門,關閉總供氣門和井下總進氣門,同時開啟配風門,使抽放泵運轉3~5分鍾,將泵體內和井下總進氣門間管路內的瓦斯排出;
2)操作電氣係統,停止抽放泵運轉;
3)停止供水、供油。
23、抽放泵停止運轉後,要按規定將管路和設備中的水放完。
24、抽放瓦斯的礦井,在抽放未準備好前,不得將井下總氣門打開,以免管路內的瓦斯出現倒流。
25、如遇停電或其他緊急情況需停機時,必須首先迅速將總供氣閥門關閉,然後將所有的放空門和配風門打開,並關閉井下總氣門。
26、抽放泵每次有計劃的停機,必須提前通知用戶或其主管單位;緊急情況下,停機後應及時通知用戶或其主管部門。
27、抽放泵需要互換運行時,必須經調度同意後方可進行。
28、互換抽放泵的操作順序如下
1)備用泵空載運轉正常後,調小運轉泵的流量,並相應調整用戶使用量;
2)開啟備用泵和運轉泵係統間的聯絡門,並關閉備用泵的配風門,使備用泵低負荷與運轉泵並聯運行;
3)當備用泵帶負荷運轉正常後,關閉其放空門;
4)停止原抽放泵運轉,並開、關有關閥門,調整備用泵的流量。
29、無論是抽放泵還是加壓泵的互換運行,均不允許間斷瓦斯利用;否則必須提前通知用戶或其主管單位。
30、抽放泵的互換運行應避開用氣高峰時間。
31、兩台並聯運行的抽放泵需要與另外兩台抽放泵互換運行時,必須停泵後進行。
32、抽放泵並聯運行時,其啟動和停止應按照本工種中有關抽放泵的停止、啟動順序進行操作。
33、抽放泵並聯運行時的順序如下
1)先啟動一台抽放泵,待運轉正常後,再啟動另一台抽放泵;
2)抽放泵運轉正常後,再進行帶負荷操作。
34、操作電器設備時,必須穿戴絕緣鞋和絕緣手套。
35、對於反映抽放泵運行狀態的各種參數(瓦斯濃度、設備溫度、壓力、孔板流量計靜壓差、流量等)及附屬設備的運轉狀態、機房內的瓦斯濃度,在正常情況下應按規定的時間進行觀測、記錄和彙報,特殊情況下必須隨時觀測、記錄和彙報。
36、要經常檢查維護抽放係統各種計量裝置、閥門和安全裝置等,保證靈活可靠;每天要對全部設備的外表進行一次擦洗。
37、必須堅守崗位,實行現場交接班,交接班時要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查和交接,並履行台帳簽字手續。
水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運轉前檢查
1、檢查對輪及各部螺絲有無鬆脫現象。
2、潤滑油清潔,油量適當。
3、電動機及開關設備完好。
4、保護裝置齊全。
5、試轉電機運轉方向。
二、起動和運轉
1、用手轉動水泵主軸有無異常阻力。
2、打開排氣閥和截止閥,向水泵注水,到排氣孔冒水,再關閉排氣閥和截止閥。
3、送電啟動水泵。
4、電動機達到正常轉速後,再慢慢打開排水閥。
三、運轉中注意事項
1、經常注意電動機和水泵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常振動現象。
2、電動機溫升不超過銘牌規定,滾動軸承不超過75℃。
3、盤根鬆緊合適,保持“滴水不成線”,盤根箱不過熱。
4、注意各處水管接頭是否漏水,特別要注意防止噴到電氣設備上。
5、注意吸水籠頭是否堵塞,附近有無雜物影響上水。
四、停泵操作
1、慢慢關閉出水閥門,切斷電源,停止水泵運轉。
2、打開軸承箱上的絲堵,放掉混進的積水。
3、在冰凍危險的季節長時間停泵,應將泵體及水管內的積水放掉,防止凍壞設備。
4、停泵後將設備擦幹淨(禁止用濕手濕布擦電氣部分)。
五、安全注意事項
1、水泵禁止反轉,禁止無水空轉。
2、水泵達到正常轉速後,要及時打開出水閥,不允許關閉出水閥長時間運轉。
3、在檢修設備和管路時,要在截止閥和電氣開關手把上掛“禁止操作”的牌板。
4、禁止任何人碰觸轉動部位。
礦燈房充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1、搬運蓄電池、硫酸時必須輕拿輕放,使用保護架,不可歪斜。禁止將油料容器及各種金屬物放在蓄電池或硫酸殼體上。
2、進行蓄電池充電的地方必須有良好的通風、並嚴禁吸煙,在充電的地方不可進行蓄電池和其它機件的修理工作。
3、在配製電解液時,必須使用陶瓷或玻璃容器,工作人員應穿上不怕電解液腐蝕的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穿上膠靴,戴上防護眼鏡,按比重準備蒸餾水、溫度計、密度計、量杯、玻璃棒、檢查無誤後由專人配製。將硫酸慢慢倒入蒸餾水中,絕對禁止將蒸餾水倒入硫酸中。
4、補液時,必須使用耐酸用具裝液、保持蒸餾水、電解液注液器、透氣蓋的清潔衛生,嚴禁將廢液隨地抽放,廢液應用器具收回交回配液室。
5、充電機必須有良好的接地係統、檢修充電機、充電架、批示器、各個線路、插頭、擋板時,嚴禁帶電作業,嚴禁短接試驗。
6、礦燈檢修工必須使用專用工具,注意礦燈接線方式,嚴禁亂拆亂缷。
7、充電工清掃充電設備時不得帶電清掃,收回礦燈應檢查礦燈完好,上架時保持礦燈清潔,充電時檢查充電指示是否正常,隨時調整充電電壓,實行叫號發燈。
8、中途停電或發生故障時,必須立即切斷交流電源,然後關充電設備,防止電流倒流引起事故。
9、工作完畢後應洗手,漱口或刷牙,以免氧化鉛中毒。
提升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運轉前注意事項:
1、檢查螺絲、銷子和各結合部對輪是否鬆動、損壞、偏斜,檢查油量是否充足,作好防塵;
2、檢查抱閘是否靈活可靠,間隙適當;檢查深度指示器、傳動裝置的齒輪、絲杆是否靈活可靠;
3、檢查安全保護裝置,電氣聯鎖、過卷鬆繩等是否好使;
4、起動油泵,檢查潤滑部份是否充足,油路是否暢通;
5、推動主令控製器手柄,對磁力站進行一次低壓試驗,嚴禁送高壓(非低壓操作設備不受此限);
6、檢查電磁閥動作的可靠靈活性。
二、運行時注意事項:
1、按照“器機動轉規程”啟動電動機;注意信號,信號不清不開車,提放礦車、機車及其它大件和人車信號具體規定如下:
停車――1個點 快上――2個點 快下――3個點
慢上――4個點 慢下――5個點 事故――7個點
工作完畢――5短1長
2、司機接到井口、井底信號把鉤工發出提放大件通知後,務必慢提慢放,嚴禁快提快放;
3、開車:提升時,不得將主控製器手柄急劇推到全速位置,即使接到快車信號,也要逐漸推到全速位置;
4、提放人車時司機聽點以麵對井口方向的右鉤為準,起動、停止的加速成度不超0.5米/秒。
三、運行中注意事項:
1、注意軸承溫度,不得超過周圍溫度40℃;注意電動機溫度,連室溫在內不得超過80℃;注意電壓是否正常,要求在-8%~+10%之間。
2、注意抱閘是否靈活可靠,當全速運行發生事故地點運行距離上行不超過5米,下行不超過10米,應緊急停車。
3、注意深度指示器是否準確可靠,按信號指示地點提前減速,注意機械各部震動情況和運轉聲響是否正常;注意鋼絲繩排列整齊,不反圈,不鬆動,如發生後圈鬆動現象立即停車處理。
4、行車行至絞車道頂端,下行車下放到終點,如無信號,也要立即停止運轉。
5、發現電動機超載,冒火或有燒焦氣味時,應立即停止運轉;發現機械異常振動和響聲,應立即停車檢查,全速度運行非緊急情況下不得使用保險閘。
6、下行車時必須送電運行;除停車場外,中途停車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鬆閘。
7、掛人車行至上、下停車場時,必須由人車把鉤工打點停車。
8、電源調壓裝置最大輸入電流不得大於250mA。
9、停止運轉作好下列事項:
1)照“電動機運轉規程”停止電機運轉;
2)切斷電源,停止運轉,當提升機超過15分鍾停止運轉時,應將油泵停轉,電磁閥斷電以確保停車安全;
3)停機後搞好設備和環境衛生。
10、對提升機司機的要求:
1)深度指示器如果指示位置不準確時,應及時與把鉤工聯係,重新進行調整。
2)如果過卷、過放鬆繩和閘瓦磨損等安全保護裝置動作不準確或不起作用時,必須立即進行調整或聯係處理。
3)燈光聲響信號失靈或不起作用時,如果是燈泡損壞或位置不正確,應由司機負責更換或調整,如果是電氣故障則應聯係調度安排維修人員處理。
4)司機在工作時間內,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更不準上崗睡覺和離崗早退,操作時不得擅離操縱台,疲倦時及時輪換操作,監護司機要認真進行檢查。
5)司機有權製止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6)對超長1.2m,超過高度1.7m的鋼梁等大件沒有用料單位特殊安全措施,司機可拒絕提放。
7)提升大件使用右、左鉤由機電科確定,司機不能擅自作主。
主排水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一、操作前的準備:
1、水泵起動前應對下列部位進行檢查:
1)各緊固螺栓不得鬆動。
2)聯軸器間隙應符合規定,防護罩應可靠。
3)軸承潤滑油油質合格,油量適當,油環轉動平穩,靈活;強迫潤滑係統的油泵、站管路完好可靠。
4)吸水管道應正常,吸水高度應符合規定。
5)接地係統應符合規定。
6)電控設備各開關把手應打在停車位置。
7)電動機滑環和炭刷應吻合良好。
8)電源電壓應在額定電壓的±5%範圍內。
2、倒閥門按照待開水泵在管道上連接的位置,選擇阻力最小的水流方向,開(關)管道上有關分水閥門(水泵出口閥門關閉不動)。
3、起動潤滑油泵,對需要強迫潤滑的泵組(如DS450型、12GD型)應先起動潤滑油泵,保證電動機,水泵各軸承潤滑正常。
4、盤車2—3轉,泵組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但停止運轉時間不超8小時不受此限。
5、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必須及時處理或向當班領導彙報,待處理完畢符合要求後,方可動用該水泵。
二、主排水泵起動運行:
1、灌水:
1)排水泵有底閥時,應先打開灌水閥和防氣閥,向泵體內灌水,直至泵體內空氣全部排出(放氣閥不冒氣),然後關閉以上各閥。
2)若采用無底閥排水泵時,應先開動真空泵或射流泵,將泵體吸水管抽真空(真空表穩定在相應的讀數上),再停真空泵或射流泵。
3)若采用正壓排水時,可直接打開進水管上的閘門。
4)若采用潛水泵排水時,要保證吸水井的水位在潛水泵逆止閥以上2.5—3米。
2、起動水泵電動機:
1)起動高壓電器設備前,必須絕緣手套,穿好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台上。
2)鼠籠型電動機直接啟動時,合上電源開關,待電流達到正常時,打開水泵出水口閥門。
3)繞線型電動機起動時,應先將電動機滑環手把打到“起動”位置上,啟動器手把打在“停止”位置,合上電源開關,待起動電流逐漸回落時,逐級切除起動電阻,使轉子短路,並把電動機滑環手把打到“運行”位置,電動機達到正常轉速。這最後將起動器手把板回“停止”位置。
4)鼠籠型電動機用補償器起動時,先將手把推到起動位置,待電動機達到一定速度,電流返回時,由起動櫃自動(或手動)切除全部電抗電動機進入正常運行。
3、操作閥門:泵體起動後,緩緩打開出水閥門,然後打開壓力表止壓閥,待指針穩定後,打開真空表止壓閥。
4、排水泵投入正常運行。
5、其它類型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6、工作泵和備用泵應交替運行,對經常運行的水泵(或水泵升井大修)的電動機,應每隔10天空轉2—3小時,以防潮。
7、井筒與水泵之間的斜巷內(安全出口),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堆放雜亂髒物。
8、司機應定期檢查防水門,關閉應符合要求。
三、主排水泵的正常停機:
1、應關閉壓力表和真空表止壓閥,緩緩關閉水泵的出水閥門。
2、切斷電動機的電源,電動機停止運行。
四、排水泵運行中的故障停機:
1、泵組異常震動或有故障性異響。
2、水泵不吸水。
3、泵體漏水或閘閥法蘭茲水。
4、起動時間過長,電流不返回。
5、電動機冒煙、冒火。
6、電源斷電。
7、電流明顯超限。
8、其它緊急事故。
五、緊急停機按以下程序進行:
1、拉開負荷開關,停止電動機運行。
2、若電源斷電停機時,拉開電源刀閘。
3、關閉水泵出水閥門。
4、上報主管部門,並做好記錄。
六、班中司機應注意下列情況:
1、各發熱部位的溫度不超線(滑動軸承不大於65℃,滾動軸承不大於75℃,電機溫度不大於規定溫度),潤滑油泵站係統工作應正常。
2、盤根鬆緊適度(不進氣,滴水不成線)。
3、電流不超過規定值;電壓波動不超過額定電壓的±5%。
4、吸水井積泥麵距籠頭麵距離不小於0.5米。
主扇司機技術操作規程
一、起動操作:
1、首先檢查所對應的主扇風門是否正確,吸風道風門要關閉,保證吸風口關閉使主扇達到空載起動。
2、檢查各部螺絲是否緊固,傳動帶無斷裂,轉動部分護罩遮攔齊全牢固,潤滑油適當。
3、用手盤車應能轉動無障礙、無異聲。
4、合上電源總開關,操作起動按鈕開動主扇。
5、打開所起動風機吸風道風門,讓風機帶負荷運轉。
二、運行監視:
1、主扇必須連續運行,任何情況下停機必須向礦調度和機電調度請示後,才允許停機。遇有特殊情況,來不及請示時,可緊急停車,開動備用主扇,但必須立即彙報。
2、監視各種儀表是否正常,電壓不應超過額定電壓+8%—10%,如不正常,應立即向機電調度彙報。
3、檢查各部溫度,電機溫升不超過銘牌規定,滾動軸承不超過75℃,滑動軸承不超過65℃。
4、監視各部聲音是否正常,潤滑油量適當。
5、檢查傳動皮帶,傳動軸工作是否正常,各部螺栓是否緊固。
三、倒機操作
1、備用機必須在10分鍾內開動起來。
2、關閉所開機的吸風管道,按下停止按鈕,切斷開關電源。使電機停止運轉。
3、按風機起動順序,起動另一台風機。
4、風機起動完畢後,經監視如無異常現象,向機電調度彙報。
地麵變電所值班員安全操作規程
1、變電所內值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和理解以下作業內容:
1)高壓設備工作基本要求。
2)保證安全的相關製度。
①工作票製度;②工作許可證製度;③工作監護製度;④工作間斷、轉移和終結登記製度。
3)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①停電、驗電操作規程;②裝設地線、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攔;③送電操作規程;④倒閘操作規程;⑤交接班製度。
2、變電所內必須當班設有兩人以上值班員並嚴格按規程操作。
3、停送電必須憑停送電工作票所規定的項目由兩人共同配合進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填寫操作票,由監護人發布操作命令,操作者複述後再操作,操作時必須使用絕緣工具,其停電操作如下:
(1)拉油開關手柄。
(2)拉負荷側隔離開關。
(3)拉電源側隔離開關。
(4)用電壓等級適合、並且合格的驗電器驗電。
(5)放電、掛三相短路接地線。
(6)掛停電工作牌。
其驗電的操作如下:
①先將電筆(或驗電棒)在有電的母線上試驗,燈亮則表示電筆(或驗電棒)是好的。②用電筆在停電的設備側母線上試驗,燈不亮則表明該設備已停電,若燈還亮則表明還有電(或有靜電),這時必須掛上三相短路接地線,放完電後用電筆試驗。
掛地線時順序如下:
①先將接地器與接地柱連接。②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準備將各相放電。③將接地器分別與停電後三相連接。④檢查是否牢固。
送電操作順序如下:
①當接到送電指示後,取下停電指示牌。②拆除接地線,先拆除三相電源連接端,後拆除接地柱端。③合電源側隔離開關。④合負荷側隔離開關。⑤合油開關和觀察儀表指示。⑥合閘完畢,觀察後(正常、非正常)彙報機電調度,非正常時,要立即斷開油開關,重新停電,並檢查修理。
4、嚴禁在隻停油開關的線路設備上工作,必須要有一明顯的斷開點(如隔離開關),線路斷開後方可認為停電。
5、操作完畢,填寫各種記錄。
6、日常檢查維護及注意事項:
1)每小時觀察,檢查下列情況不得少於二次:
①各隔離刀接觸狀況;②母線或櫃內配電線各部位有無雜物;③電纜頭和壓線螺絲有無異狀;④刀閘、套管、瓷瓶有無裂紋;⑤變壓器、油開關有否滴、漏油;⑥互感器、變壓器、電抗器及各種線圈有無異樣聲響;⑦電容器運行是否良好,不得超溫變形;⑧電度表、功率表及各種儀器、儀表等指示是否正確、正常,有否有卡滯現象;⑨本所電器設備及電纜負荷溫度不得超過規定;⑩注油設備油麵高度應符合規定;
2)絕緣膠靴、手套等各種用具,要定期檢查試驗合格後方準使用,損壞、漏眼者一律不得使用。
3)電壓過低或過高、超限±5%時必須向調度室彙報,並注意監視變化情況。
4)有電容器的變電所,兩組電容器要經常有一組投入運行,使力率在0.9~1之間,當力率低於0.9時,應將停運的另一組電容器同時投入運行,電容器電壓不準超過額定電壓1.1倍。
5)接地及事故信號每小班試驗一次。
6)在6KV供電時,當係統發生漏電或事故停電時,聲光信號不準長時間發聲,應人為的解除,接地事故在二小時內沒有解除時,應將電壓互感器拉閘以防燒壞。
7)配電設備內的所有繼電保護、值班人員不準私自打開調整。
8)繼電保護的直流電壓不準低於規定值,低於規定值時,應及時充電,每周檢查一次電液是否符合規定,電容器室內,要備有足夠的絕緣滅火器和幹燥的滅火砂。
7、電氣設備停電後,在未拉開刀閘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應視為有電,不得觸及設備進入遮攔,以防突然來電。
8、雨天操作室內高壓設備時,應穿絕緣靴,雷電時禁止進行高壓操作。
9、驗電器必須采用電壓等級適合、合格的驗電器,在檢修設備進出線兩側分別驗電,驗電前應先在有電設備上試驗良好,高壓設備驗電必須戴絕緣手套。
10、如發生人員觸電事故和火災事故時,值班人員可不經聯係彙報,先立即斷開有關設備的電源,同時進行搶救。
變電所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一般規定
1)維修人員必須具備必要的電氣知識,熟悉《電業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及本規程,經考試合格,方可參加維修工作。
2)工作人員要思想集中,線路、電氣設備在未經驗明確實無電前,一律視為有電,在未製定好安全措施前,不準用手觸摸。
3)詳細檢查所用工具及安全防護用品,是否安全可靠。
4)必須使用同等電壓等級的試電筆,試驗時電筆應逐漸接近帶電體。
5)拆除、檢修電氣設備、線路前,必須先辦理工作票,禁止帶電作業。
6)在高壓故障修理或進行高壓試驗時,必須將工作場所遮攔起來,並懸掛“危險”標誌。
7)臨時工作中斷後重新工作前,必須重新驗明無電和檢查接地是否可靠。
8)設備安裝時,要詳細檢查線路和電氣零件,並按設備各項要求進行調整試驗。
2、在斷電保護、儀表等二次回路的工作
1)直接在高壓回路上或經過儀表變壓器的表計和繼電器,一切檢查、調整、拆卸、修理和安裝等工作,均應遵守下列規定:
(1)在高壓遮攔內或導電部分小於安全距離以內進行工作,應填寫工作票覆行停電和裝設地線手續。
(2)對連接於電流互感器和儀表變壓器二次線圈並裝在配電盤上的繼電器和保護裝置,可以斷開所保護的高壓部分,並填寫工作票和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2)在全部或部分帶電盤上工作,應將檢修設備和運行設備用明顯的標誌分開。
3)在保護盤上進行鑽孔等振動較大的工作時,應采取防止運行中設備掉閘的措施,必要時經請示同意可將保護暫時停用。
4)繼電保護裝置做傳動試驗或一次通電時,應通知值班人員到現場監視方可進行。
5)在帶電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嚴禁將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開路。
(2)短路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必須使用短路片或短路線,短路應妥善可靠,嚴禁用導線纏繞。
(3)嚴禁在電流互感器與短接端子之間的回路和導線上進行任何工作。
(4)工作時必須有專人監護,使用絕緣工具,並站在絕緣墊上。
6)在帶電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嚴格防止短路或接地,應使用絕緣工具,必要時,工作前停用有關保護。
(2)接臨時負載,必須裝有專用刀閘和保險。
7)二次回路通電或耐壓試驗前,應檢查回路上確無人工作後方可通電或升壓。二次回路通電試驗時,為防止由二次側向一次側反充電,除應將二次回路斷開外,還應取下一次保險或斷開刀閘。
3、電力電纜工作
1)電力電纜停電工作應執行停電工作票,工作前必須核對電纜名稱,需工作的電纜是否與工作票相符,安全措施正確可靠後,方可開始工作。
2)挖掘電纜工作應按現場規定進行。
3)挖掘出電纜或電纜盒,如下麵需要挖空時,必須將其懸吊維護,懸吊電纜應每隔1~1.5m吊一道,懸吊接線盒應放平,不得使接頭受到拉力。
4)移動電纜盒一般應停電進行,如帶電移動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絕緣損傷爆炸。
5)熬電纜膠工作應有專人看管,熬膠人員應戴帆布手套及鞋蓋。攪拌或舀取熔化的電纜膠或焊錫時,必須使用預先加熱的金屬棒或金屬勺子,防止落入水分而發生爆濺燙傷。
6)製做環氧樹脂電纜頭和調配環氧樹脂工作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防毒防火措施。
內線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1、電動機的修理:
1)在現場檢修電機時,必須切斷電源,取下熔斷器,並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可能來電的導線頭應用絕緣材料包紮好。
2)電機起吊應牢固可靠,吊運時應防止損傷絕緣、防爆麵及附件。
3)電機轉子放置或搬運時,應有防止滾動及碰撞的安全措施。外殼無可靠支撐麵的電機,必須墊穩後,方可分解或裝配。
4)抽出或裝入較大的電機轉子時,必須加長管托住,禁止硬拖。組裝電機發生卡阻時,隻能做微量起落,消除蹩勁,不得進行錘擊。
5)在組裝直流電機定子主極、輔極及補償繞組時,需用專用的繩索吊裝,不得損傷絕緣。緊固磁極不得將手伸入空隙內。
6)嵌線作業的安全規定:
(1)線槽內不得進入雜物;
(2)軸與嵌線架子要垂直,線嵌到三分之一時,應用方木頂住偏重麵。轉子不準豎放在地麵。嵌線時要防止線頭紮眼、紮手;
(3)嵌線時,應隨時檢查頂尖牢固情況,不得將手腳伸至工件下麵;
(4)綁紮鋼絲調整拉力時,人不要麵對鋼絲;
(5)焊接整流子時,烙鐵溫度不得太高,防止鬆香起火;
(6)嵌線工作完畢,應將電機墊穩並覆蓋好,防止雜物進入電機內部。
2、變壓器修理:
1)變壓器在更換線圈或絕緣後,必須進行幹燥處理;
2)變壓器進行解體修理時,應作拆卸記錄,繪製原樣草圖。草圖記錄包括線圈繞向、尺寸、軸頭位置、線圈間的連接、絕緣距離、各分接頭的位置與編號、引線連接及長度以及鐵芯各級片數、配置等,必要時在零件上作出標記,以免混亂或裝錯位置。
2)一般修理:
(1)變壓器油泥的清洗;
①油箱和鐵芯上的油泥,可以用鏟刀刮除,用不易落毛的布擦幹淨,再用變壓器油衝洗。
②線圈上的油泥,要用手輕輕剝去。對絕緣已脆弱的線圈要十分小心不得損壞絕緣。
③全部芯子清完油垢後,再用變壓器油衝洗一次。用過的油必須經過處理後才可使用。變壓器油垢不可用堿水衝洗。
(2)變壓器漏油修理:
①變壓器若因箱殼等焊縫本身漏油,必須將芯吊出,油放淨後按焊接有油容器的規定進行補焊,不得馬虎。
②變壓器若因密封墊漏油時,必須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處理,切不可盲目緊固夾緊件,以免損壞其它部件。
3)分接開關的修理:
①觸頭表麵不應有灼跡和疤痕,損壞嚴重時必須更換。
②觸頭的接觸壓力必須調整平衡,保持觸頭表麵的光潔。修理時應將觸頭表麵的汙垢、分解物和氧化膜等清理幹淨。
③分接開關的手柄位置與觸頭的接觸應準確一致。
3、鐵芯的修理:
1)若矽鋼片表麵漆膜損壞時,必須進行塗補或將原濺漆去除另外噴刷新漆膜。修理時發現矽鋼片已壞,須更換新的矽鋼片。
2)疊裝鐵芯時,每疊一級打齊一級。打齊時要墊木塊,不得用鐵錘直接敲打,以免鋼片彎曲或卷曲。裝完一級後,要測量疊加厚度和兩對角線的差,以免鐵芯疊成平等四邊形。
3)變壓器在修理時,必須按要求牢固接地。
4)鐵芯綁紮采用玻璃粘帶,一般中小型變壓器綁紮厚度為2mm,綁好後送入幹燥室烘幹,室溫可控製在102-105℃,幹燥8-12h。出室晾幹待玻璃粘帶硬化後方可拆下鐵芯上的臨時夾具。
4、線圈的繞製:
1)重繞和補製變壓線圈時,應注意使新線圈導線直徑三相一致。線圈的繞向必須保證正確無誤,否則不能組裝。重繞線圈時,應保持原線圈的換位方式(完全換位,分組換位和均布換位)。
2)層間絕緣應保持原來要求,不得隨意減少和亂使用絕緣材料。
3)線圈繞製後須送入幹燥室進行烘幹處理,其溫度不得高於110℃,不得低於100℃。一般要求絕緣電阻值連續6h保持穩定時,幹烘可以結束。
4)線圈幹燥後,浸漆前在空氣中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2h。
5)浸漆時,線圈溫度在70~80℃之間,浸入漆麵後10mim以上,待漆麵不再翻起泡沫為止。取出線圈後,滴淨餘漆,使線圈各處不存在漆泡和漆瘤等,再放在幹淨地方晾幹1h。
6)入室烘幹時,在室溫70~80℃預熱3h,再升高到110~120℃烘幹,一般約20h,以漆完全幹透為止。
5、浸漆的安全規定:
1)浸漆場地應有消防器材,通風良好,禁止吸煙及明火。
2)浸漆時應戴口罩、手套,防止油漆、溶劑接觸皮膚。工件要輕拿輕放,以免油漆濺入眼內。
3)浸漆場地禁止拉臨時電線,應使用防爆照明燈。油漆及溶劑應放在指定地點,加蓋密封保管。
6、幹燥室的安全規定
1)自動調溫裝置應準確。
2)發熱元件不得有破損、短路或開路。
3)幹燥室排氣孔應保持暢通。
4)物件進入幹燥室須停電進行。
5)物件幹燥過程中,應設人經常監視溫度變化,發現冒煙或火花,應立即停電處理。
7、電機幹燥的安全規定
1)繞組浸漆後,必須滴漆或甩漆1h後,方可進入幹燥室。
2)電機置於平車上預熱或幹燥時,要放穩墊牢,不得重疊放置。
3)平車進出幹燥室,必須用人力推拉,不得用起重機直接拖動。
8、電氣操作安全規定
1)任何電器設備未經驗電一律為有電,不準用手觸及。電氣設備不準在運行中拆卸修理。動力配電箱的刀閘開關,嚴禁帶負荷拉合。臨時工作中斷後恢複工作前或每班開工前,都必須重新驗電。在配電總盤及母線上工作時,必須切斷電源上級開關,驗明無電後掛接地線。
2、電器或線路拆除後,可能來電的線頭必須用絕緣布包紮好。
3、削線頭時,刀口要向外,不能削得過猛,在帶電設備附近工作時,禁止使用鋼卷尺測量。
4、電動機、變壓器試驗時,外殼必須接地。執行電氣試驗操作規程。電機短路試驗時,禁止用手把住軸。焊接電氣設備接頭時,要防止觸電和灼傷。
5、電氣設備檢修完後,要檢查是否有錯誤或不當的地方,試車時必須注意附近是否有人。
6、調試用的插頭、開關、電線應保持絕緣良好,如有破損應及時更換,高壓不準帶負荷用刀閘開關停送電。
7、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時,嚴格執行停送電製度,工作結束後清掃整理現場。
防爆電氣設備檢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從事本工種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2、本規程中所指防爆電氣設備為煤礦現用的高壓防爆開關、低壓防爆開關、移動變電站、手動防爆開關。凡從事以上防爆電氣設備檢修的工程均應遵守本規程。
3、車間內所有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應有良好的接地。
4、車間內的配電盤附近嚴禁掛衣物、工具。配電盤上的各種電壓要有明顯的區分標誌,配電盤上要有明顯的“觸電危險”的警告標誌,配電盤的電器保護裝置應靈敏可靠。
5、設備檢修完畢送電試驗前一定要仔細檢查一遍,確認無誤後方可送電試驗。如在試驗中需要工作時應停電,如必須帶電作業時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6、臨時工作中斷恢複工作或每班工作前,必須重新驗明無電和檢查接地是否可靠。
7、工作中起吊搬運設備時,一定要仔細檢查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
8、設備噴漆時要嚴格按照《噴漆安全操作規程》執行。
9、要正確使用各種儀表,測量前要核對測量項目是否相符,量程要從高檔開始,逐漸旋轉到合適的量程。萬用表不用時要將旋轉開關撥到交流電壓最高檔。
10、工作中如發生觸電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使觸電人脫離危險,並進行人工呼吸急救。
11、所有檢修設備的防爆麵必須符合部頒的《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中對防爆性能的要求。
電氣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1、電氣試驗工作應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及《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執行工作票製度,工作監護製度及有關規定。
2、試驗工作不得少於3人,工作負責人應由該設備單位熟知現場、具有一定專業水平人員擔任。
3、試驗前,工作負責人應講述安全注意事項,試驗負責人應講明試驗目的和內容。
4、開始試驗前,試驗負責人應指派一人檢查被試設備及其周圍有無人工作,在確認無人工作後方可進行試驗。
5、工作負責人應不斷地在工作地點監護工作人員的安全,如發現有不正確的危險行動時,應立即提出警告,必要時停止工作,監護人因故離開工作地點時,如找不到適當的人員代替監護,立即停止工作。一切非工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試驗場所。
6、電氣試驗送電、操作、停電由試驗負責人發出口令,操作人員應按命令執行。試驗完畢應停電、放電,隻有得到試驗負責人的命令後方可拆除試驗接線和試驗地線。
7、試驗過程中,所有參加工作的一切人員必須嚴守工作崗位,思想集中,嚴禁閑談嘻笑或做其它與試驗工作無關的工作。
8、井下進行試驗時,工作負責人必須取得有關部門負責人、瓦檢員同意,檢查瓦斯、派人站崗放哨,加強聯係,防止意外發生。
9、在高壓設備上進行電氣試驗工作應斷開電源,在各個可能來電的方向應有明顯斷開點,對被試設備應驗電放電,對大容量的設備放電應不少於5~8min。
10、為測量準確盡量把與設備的聯接線拆除,拆除後接線應做記號,防止恢複時有誤。
11、試驗電壓超過1KV的,應裝設遮攔或用圍繩護攔並懸掛“高壓危險”的標誌牌。
12、試驗用的儀表放置地點及操作人員位置必須在高壓危險區以外,試驗人員應了解試驗中所使用的儀表設備結構和性能。
13、試驗用臨時接地線、電源專用線、刀閘及開關,應按電流大小選擇,要有足夠的容量和機械強度。
14、試驗負責人應檢查試驗用的電源電壓是否正確,以免損壞儀器和設備,試驗電源刀閘必須置於操作人近旁,並裝有適當保險絲。試驗人員離開工作崗位及接線前時,刀閘必須在斷開位置。
15、電氣試驗必須按部試驗規程中高壓、繼電保護、儀表的試驗項目方法的順序進行。試驗中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方可繼續進行試驗。
16、高壓試驗完畢,應用專用的放電棒進行放電,對於電容器應采取經過電阻放電後再采取直接放電,大容量的設備、電纜等應不少於3~10min後,方可進行拆接線的工作。
17、絕緣試驗應在天氣良好、周圍溫度不低於5℃條件下進行。用搖表測量絕緣電阻時,不得少於2人,測量前應將被試物殘餘電荷放淨後進行。測量線路絕緣時,應通知對方和確認線路無人工作。
18、帶電在二次回路中測量必須防止電壓回路短路,電流回路開關,若串接電流回路帶電更換電流回路儀表,必須有專門試驗端子或專門接線盒,嚴禁用銅絲纏繞。
19、電氣試驗工作人員的正常活動範圍,6~35KV的安全距離為0.7m,小於上述距離,應將該設備停電。
20、電氣試驗耐壓升壓速度無特殊要求時,一般不應超3KV/S的速度。
礦燈維護工安全操作規程
1、負責燈房礦燈運行和使用中的一般故障處理,對充電設備和礦燈損壞的零部件進行修理和更換。礦燈維護工需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2、充電架電壓表每月校驗一次,不合格及時更換。
3、礦燈蓄電池拆裝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1)電池拆修時,要在充足電後進行;
(2)取下上部構件,用鉗子將連接條夾斷,將電池上的煤塵擦淨,用專用工具拆開。
(3)將極板和電池蓋分開後,清洗正負極板、隔板及玻璃絲隔板,負極板清洗後,要立即浸入蒸餾水中以免氧化。電池蓋、隔板及陽極板應在60~70℃溫度下烘幹或室溫下晾幹。玻璃絲隔板用清水洗淨後,再用蒸餾水浸泡擦幹。電池槽洗幹淨後,晾幹待用。
(4)電池槽內壁與電池蓋結合處,電池蓋四麵及極柱孔用砂紙打淨毛刺待用。
(5)將正負極板和隔離板裝好,放入電池槽內,然後將電池蓋,電池槽及極柱孔處用汽油擦淨,塗上封口膠,再將電池蓋裝入電池槽,放置5~6h後,再塗一次封口膠,保證粘合牢固。
(6)電池裝配好後,注入比重1.28~1.30電解液與注液口相平,上好注液塞,焊好連接條,安上絕緣墊和極柱墊,最後將上部構件上好。
(7)裝配完後,檢查液麵合格時,上充電架充電24h,再測其電解液比重,不合格加以調整,合格後作點燈試驗。
(8)更換極板時,應進行初充電後方可使用。
4、新礦燈及新檢修更換極板的礦燈必須進行初充電,初充電須充足72h,經5個充電循環放電容量達11h,終止電壓不小於3.5V方可認為合格。
5、執行《礦燈充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礦車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礦車修理工應由經過專業技術培訓,並經考試合格的人員擔任。未經考試合格,不得進行獨立修理作業。助手和學徒工必須在修理工的指導下作業。
2、礦車修理工必須熟悉礦車的結構性能、技術特征,熟悉本工種所使用的工具、設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知礦車檢修質量和完好標準。
3、所有礦車都要編號,並建立檢查、檢修記錄薄,注明礦車的型號、編號、檢查檢修日期、檢查檢修人以及檢查檢修內容和存在的問題。
4、檢修、檢查礦車,維修專用電器及電力拖動設備時,必須停電作業並懸掛停電作業標誌牌。
5、維修機械設備運轉中,禁止人員接觸轉動部位,處理故障時必須在停止運轉的情況下進行。
6、多人工作的場地,要分工明確,指揮統一,行動一致,但不得平行作業。
7、有關車、鉗、鍛、鉚、焊、起重等工種,應由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合格的人員擔任,並分別遵守有關工種的操作規程。
8、操作電力設備,禁止帶負荷停送電。
9、操作起吊、行走設備時,一定要看清周圍有無障礙,看清操作按鈕(或開關),防止開錯。重物下及運行前方嚴禁站人。
10、在操作運轉設備當中,發現異聲、異狀等不正常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運轉,采取安全保護後方可進行處理。
11、工作時必須穿工作服,佩戴規定的防護用品,女工必須戴防護帽,辮子、長發不得外露。
二、工作前的準備
根據當班任務準備好工具、材料、備品、配件等,並檢查是否齊全、完好、可靠。要詳細檢查退輪機、裝輪機、整形機等設備是否處於完好狀態,運轉是否正常,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三、檢查、修理
1、按規定在車場進行“列檢”工作時,要設置明顯的“列檢”標誌,列檢人員要注意來往車輛。列檢過程中發現需要修理的礦車,應將其標注、摘除待修。
2、礦車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修理:
1)碰頭損壞或缺少,碰頭彈簧損壞,螺栓斷裂、鬆動。
2)礦車底盤變形超限,底梁開裂或錨固件鬆動。
3)輪軸彎曲變形,輪對擺動超限或不轉動(俗稱死輪)。
4)礦車箱體有裂紋、破損或變形超限。
5)連接器磨損超限或斷裂,防脫裝置損壞。
6)連接螺栓、銷軸等零部件損壞或缺少。
3、地麵修理礦車應在專用場地或車間內進行,井下應在專用巷道或硐室內。
4、必須在運輸線路上修理礦車時,應按礦批準的安全措施進行施工。
5、礦車輪對軸承應注入適量的潤滑油脂,經常保持良好的潤滑狀態,每半年內至少注油一次,每一年內必須清洗檢查1次。凡損壞的軸承、彈性擋圈等零件必須及時更換。
6、礦車整形前,應對礦車進行檢查,方可啟動整形機慢慢下放於車廂內進行整形。人工整形時,手錘前方嚴禁站人,嚴防飛錘傷人。
7、在拆、裝礦車碰頭時,要使用專用工具,碰頭正麵禁止站人,以防彈簧傷人。
8、裝卸車輪要用專用工具或退輪機、裝輪機,禁止敲打,並注意保護零件不受損壞或丟失;在裝卡工件時要放穩擺正,固定牢靠,防止滑脫傷人。
9、拆卸軸承時,應使用退卸器,安裝軸承時應事先放在75~85℃(最高不得超過100℃)的油中加熱,10~15min後再進行裝配。
10、人工拆卸、裝配軸承時,要先用銅棒、鋁棒等軟金屬平穩擊打軸承,使其慢慢卸下或裝配好,防止損壞軸承及軸頭。
11、應將每次檢查、檢修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詳細記錄在檢查、檢修薄上。
12、工作結束後應清理工作場地,打掃環境衛生;將工具、材料、零件、備品配件分類存放整齊;切斷所有電氣電源並閉鎖。
四、驗收
1、凡修理後的礦車必須按“完好標準”驗收,大修後的礦車按“檢修質量標準”組織驗收。
2、修理後的礦車必須經驗收合格後方準投入使用。必須按礦車編號將驗收日期、驗收結果、驗收人員記錄在礦車台帳上。
第二章 非煤產業部分
蒸汽鍋爐司爐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本規程適用於以水為介質的固定低壓蒸汽鍋爐。
2、鍋爐操作工必須經過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有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頒發的司爐操作證,操作不高於核準類別的鍋爐。
3、鍋爐操作工在值班時,必須履行職責,遵守勞動紀律,執行“鍋爐安全操作規程”,認真填寫鍋爐及附屬設備的運行日誌及交接班等各種記錄。
4、鍋爐用安全閥每年必須校驗一次,壓力表每半年必須校驗一次。
5、對運行的鍋爐,不準進行補焊、擰動手孔和人孔螺絲或敲打受壓部件。
二、點火前的準備工作
1、鍋爐點火前應對鍋爐、鍋爐附件和儀表、鍋爐附屬設備進行檢查。
1)鍋筒及內部裝置齊全、完好,汙垢清理幹淨,無異物遺留在內。主汽管、給水管、排汙管道上裝置的臨時隔板、堵頭已全部拆除;人孔蓋、手孔蓋已經封閉,螺栓緊固;爐牆、爐拱、隔火牆完好;爐門、灰門、煙道門開啟靈活,關閉嚴密;鍋爐操作台、平台、樓梯、圍欄、通道暢通,照明充足、完好。
2)鍋爐水位表、壓力表、安全閥,水位報警器和超溫、超壓報警器符合有關規定;溫度、壓力和流量等測量儀表準確、可靠。
3)鍋爐風、煙係統及設備正常,氣、水管道、各種閥門按有關規定調整到符合要求,給水係統合格。
2、鍋爐點火前,應按有關規程進行水壓試驗。檢查有無漏水或異常現象。
3、在上述檢查合格後,即可向鍋爐上水。鍋爐上水時速度要緩慢,水溫應適宜。鍋爐水位升到最低安全水位線時,停止上水,檢查排汙閥及排汙係統。鍋爐冷爐的水位不應超過正常水位線。
三、點火、升壓、並爐和運行
(一)點火
1、鍋爐點火前必須做好各項檢查工作,並將爐膛和煙道徹底通風。自然通風的鍋爐,通風時間不得少於10min。機械通風的鍋爐,通風時間不得少於5min,確認正常才允許點火。對新移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應進行烘爐和煮爐,烘爐時間不得少於5天。
2、點火前,將灰門打開,煙道擋板開啟一半,用木柴和其他易燃物引火。嚴禁用揮發性較強的油類或易爆物引火。
3、鍋爐點火應根據爐型,選用不同的操作方法。點火速度不能急促,防止損壞鍋爐。點火時間根據鍋爐製定。
4、點火後必須密切注視鍋爐水位,保證水位維持在正常水位。
5、在給煤後和撥火前應注意將爐門關嚴,爐膛內應保持負壓,防止火焰噴出。
(二)升壓
1、點火後升壓時,要保持爐溫慢慢升高,從冷爐到使用工作壓力(或工作水溫)的時間,要控製在1至3個小時。
2、升壓過程中,必須按規定的要求做檢查及各項操作,確認正確後才能進行通汽或並汽。
3、當壓力上升到0.05~0.1MPa時,衝洗鍋爐水位表。衝洗時要戴好防護手套,臉部不要正對水位表,動作要緩慢,防止損壞設備和傷人。
衝洗水位表的順序是:
1)先開啟放水旋塞,衝洗汽水通路和玻璃管。
2)關閉水旋塞,單獨衝洗汽通路。
3)先開水旋塞,再關汽旋塞單獨衝洗水通路。
4)先開汽旋塞,再關放水旋塞,使水位恢複正常。
2、當氣壓上升到0.05~0.1MPa時,應衝洗壓力表的存水彎管,防止汙垢堵塞。
衝洗壓力表存水彎管的方法是,將連接壓力表的三通閥門轉向通大氣位置,放出彎管中的存水,待見到水出來時再將三通閥門轉回原來位置。壓力表指針能夠重新回到衝洗前的位置,表明存水彎管暢通,否則重新衝洗和檢查。同一鍋爐上的壓力表指示應相同。
3、當鍋爐內壓力升到接近0.2MPa時,檢查鍋爐各連接處有無滲漏現象。拆卸過的人孔蓋、手孔蓋和法蘭的連接螺栓,需要再擰緊一次。操作時應側身,用力不宜過猛,防止螺栓擰斷。
4、鍋爐壓力上升到0.2~0.4MPa時,應試用給水設備和排汙裝置。在排汙前先向鍋爐給水,排汙時注意觀察水位,水位表中的水位不得低於最低安全水位。排汙後將閥門關嚴,不得有漏水的現象。
(三)暖管
1、當鍋爐的壓力升到工作壓力的2/3時,應進行暖管工作,以防止管道有負荷時發生水擊事故。暖管的時間,應根據介質溫度、季節氣候、管道的長度、直徑和保溫情況而定。
2、暖管的操作順序是:
1)開啟管道上的疏水閥,排出全部凝結水,直到正式供氣時再關閉。
2)緩慢開啟主汽閥,或者主汽閥上的旁通閥半圈,待管道全部預熱後再全開,暖管時應防止發生震動和水擊,注意管道及支架的膨脹情況,及時消除因暖管而發生的故障。
3)慢慢開啟分汽缸進汽閥,使管道、分汽缸的氣壓相等,注意排出凝結水。
4)分汽缸上的各汽閥開啟至全開後,應回轉半圈,防止閥門受熱膨脹後卡住;在升溫過程中還應注意不要使非沸騰式省煤器受熱。
(四)並爐
1、暖管工作結束後,即可進行並爐工作。並爐時,鍋爐壓力應低於運行係統汽壓的0.05~0.1MPa。
2、並爐時應保持氣壓和水位正常,使省煤器投入運行。
(五)正常運行
1、水位表中的水位應在水位表中間,運行中應隨負荷的變化進行調整,但上下變動的範圍不宜超過40mm。水位表必須每班衝洗一次。
2、鍋爐壓力必須保持穩定,不得超過設計壓力運行。每星期衝洗一次壓力表存水彎管。
3、為防止安全閥的閥芯和閥座發生損壞,每星期至少手動試驗一次安全閥,每月至少做一次自動排汽(水)試驗。
4、鍋爐排汙,應在高水位、低負荷時進行。操作時應戴好防護手套,操作方法如下:先開啟慢開閥,再間斷關、開快開閥,進行快速排汙。排汙結束,先關閉快開閥,再關閉慢開閥。
(六)停爐
1、臨時停爐:
停爐時應做好下列工作:
⑴ 停爐前,鍋爐水應稍高於正常水位;
⑵ 先停止送風和給煤,停爐後鍋內壓力不能繼續升高;
⑶ 臨時停爐,必須關好煙道擋板並壓好火,長期停爐應扒出燃燒室內的餘煤與灰渣;停爐後清除所有受熱麵,煙道、灰鬥、灰渣。
⑷有省煤器、過熱器的鍋爐,按有關規定執行。
2、正常停爐。
⑴ 停止給煤,減小鼓風、引風,將燃料燃盡,將灰渣除淨。燃燒裝置冷卻後,停止鼓風、引風。
⑵ 鍋爐停爐後,按有關規定進行保養,防止鍋爐發生腐蝕。保養期間應定期檢查和更換藥品。
3、緊急停爐
1)蒸汽爐在運行中,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緊急停爐:
⑴ 鍋爐水位低於水位表的下部可見邊緣。
⑵ 不斷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繼續下降。
⑶ 鍋爐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滿水),經放水仍不能見到水位。
⑷ 給水泵全部失效或給水係統故障,不能向鍋爐進水。
⑸ 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
⑹ 鍋爐元件損壞,危及運行人員安全。
⑺ 燃燒設備損壞,爐牆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
⑻ 鍋水溫度急劇上升失去控製。
⑼ 循環泵或補給水泵全部失效。
⑽ 補給水泵不斷給鍋爐補水,鍋爐壓力仍不斷下降。
⑾ 其他異常情況危及鍋爐安全運行。
2)緊急停爐操作
⑴ 立即停止給煤和送風,減少引風。
⑵ 迅速將爐火熄滅,降低壓力,加速爐膛冷卻。
⑶ 因缺水事故而緊急停爐時,嚴禁向鍋爐給水和進行排汽調整。
四、收尾工作
認真執行交接班製度,認真填寫鍋爐及附屬設備的運行日誌和交接班製度,保持設備和環境的清潔衛生。
五、鍋爐發生事故時,應根據事故的類別,采取相應措施,保護好現場並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和領導。
鍋爐水質化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本規定適用於固定式低壓鍋爐水質化驗工作。
2、水質化驗工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取得當地技術監督機構頒發的操作證,持證上崗。
3、水質化驗工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嚴格遵守各項規章製度和本規程。
4、水質化驗工應熟悉本地水源情況及鍋爐水處理係統的工作原理和裝備的技術性能;應配合有關部門對水質定期檢驗、檢查與評價水處理效果。
5、按規定妥善保管各類化學藥品和試劑。
6、化驗工所需要的量具、儀器等應按規定定期校驗。
二、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根據化驗項目的具體要求,備好適用的器具,使用前應認真洗滌,保證其清潔無汙染。
2、根據化驗項目的具體要求,備齊所需的化學藥品和試劑,並認真檢查其成分、濃度、純度等級、有效期等,品質參數應符合規定。
3、備齊並檢查化驗所需的各種儀器、量具等,應標定合格,保證其準確可靠性。
三、操作
1、采集水樣用的容器應是玻璃、陶瓷器皿。采水樣時應先用水樣水衝洗三次後才能采集水樣,采後迅速將瓶蓋蓋好。
2、采集鍋爐給水的水樣時,應在水泵的出口處或給水的流動部位取樣。
3、采集爐水水樣時,接有水樣冷卻器者,應調節冷卻水量及取樣閥門,使水樣溫度在30~40℃範圍內,流速穩定並控製在500~700mL/min範圍內;沒有水樣冷卻器者,取樣時應使用耐熱器,並注意緩開取水閥門,采樣人員應避開水流方向正麵,防止燙傷。
4、采集水樣的數量應能滿足試驗和複核的要求。
5、測定水樣中的溶解氧等不穩定成分時,按規定的方法在現場化驗。
6、各項水質化驗分析的方法,應按GB1576—2001(低壓鍋爐水質標準)附錄A“水質分析方法”執行。
7、原水至少每月化驗一次。化驗的項目包括:硬度、堿度、pH值、溶解固形物或氯根等。有條件時,可做水質全分析及相應增加化驗次數。經過混凝、沉澱、過慮的原水,每日做一次化驗,化驗項目有:pH值、懸浮物等。
8、對采用爐外水處理的鍋爐,軟水一般每2h化驗1次硬度;每8小時化驗一次氯根。H-Na係統離子交換器的軟水還應增加對PH值、堿度、電導率的測定。
9、對采用爐內加藥處理的鍋爐,每班至少化驗一次爐水,化驗項目包括:堿度、pH值。
10、根據爐水化驗結果,由化驗工監督鍋爐排汙。
四、收尾工作
1、正確填寫水質化驗記錄並及時向有關人員通報化驗結果,提出采取相應措施的建議。
2、清洗化驗用的器皿,整理並妥善保管化驗藥品及儀器。
電熱幹燥箱、烘箱安全操作規程
1、幹燥箱、烘箱應按用途不同分開使用。
2、幹燥箱、烘箱不得用來蒸發液體,待幹燥的器皿放入時,其上麵不得附著過多的水。
3、往烘箱裏放取物品時,精力必須集中,不得碰觸爐絲。
4、嚴禁在幹燥箱、烘箱中烘烤油脂、易燃易爆以及能產生腐蝕性和有毒性氣體的物品。
馬弗爐安全操作規程
1、每台爐子必須配有高溫表,加熱溫度不得超過規定的極限,也不得經常在極限溫度下使用。(不大於900℃ )
2、放取坩鍋、灰碟等灼燒物時,所用的坩鍋鉗應有絕緣柄。取出的灰碟、灰皿應放在石棉墊上冷卻。
3、嚴禁在爐膛內灼燒有腐蝕性、爆炸性以及易升華的物品。爐膛內應經常保持清潔。
4、使用的爐子發現漏電、斷爐絲等情況應立即切斷電源停止使用,向領導彙報。經維修人員維修正常後,方可繼續使用。
天平安全操作規程
1、使用天平時,首先檢查平衡並對好零點,然後開始使用。
2、被稱物品應放置在天平稱量盤的中央,不得超過天平的最大負荷。
3、使用天平時,轉動開關要輕而穩,不得用力過大、過急,並注意不得碰撞,以免損壞天平。
4、稱量時應先估計被稱物的重量,然後再添加砝碼,開動天平工作。
5、不可將過冷、過熱或有揮發性、腐蝕性的物品直接放入天平盤內稱量。
6、托盤天平砝碼不得用手去拿,必須用鑷子夾取。
7、分析天平內幹燥劑(矽膠)要定期幹燥,以免失效。
8、稱量完畢後,托盤天平的砝碼應用鑷子放回盒中,並關好天平門。分析天平應關閉回零,並拔下電源插頭。
9、發現天平損壞或不正常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做好記錄。
製樣破碎機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紮好袖口。女工應將長發盤入帽內,嚴禁帶小孩進入工作室。
2、操作前先檢查破碎設備傳動帶(鏈)是否下沉,注油杯內潤滑油脂是否充足,各緊固件有無鬆動,安全防護罩是否完好。
3、破碎前先揀出煤樣中的雜物及鐵件,待設備運轉正常後方可投料破碎。振動篩、密封式製樣機在放入煤樣後必須將卡緊器卡緊,並蓋好防護罩,方可進行破碎。
4、作業中如遇煤樣下料不好或卡塞停機,必須立即切斷電源,用杉木小棒垂直捅煤樣。不許斜捅,嚴禁用手和鐵棒捅煤樣。待清理完畢方可啟動設備繼續作業。
5、作業中嚴禁觸摸傳動裝置及破碎部件。設備運轉時,不許進行清理、修整工作,嚴禁矯正大物料在破碎腔中的位置或從破碎機中取出不能通過的物料。
6、作業中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切斷電源,待電源恢複正常,方可重新送電作業。
7、需要調節出料粒度,應在空載狀態下進行。通過調節手輪改變出料口寬度來實現。調節對輥破碎機手輪前,應先鬆開圓形螺母,調好後應立即旋緊圓形螺母。
電纜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1、車間的配電盤附近嚴禁掛衣物、工具及其它用品,盤上各種電壓要有明顯的區分標誌,配電盤上要有“觸電危險”的標誌,配電盤應經常檢查。其安全設施要安全可靠。
2、要正確使用各種儀器、儀表,測量前要仔細核對測量項目是否相符,量程要從高檔開始,逐漸旋轉到適合的量程檔次。萬用表不用時要將旋轉開關旋到交流電壓最高檔。
3、工作中如發生觸電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使觸電人脫離電源並進行相應的搶救。發生電氣著火時,首先切斷電源,然後進行滅火。
4、電纜試驗要有專人負責,所有參加人員必須聽從試驗負責人的指揮。試驗時應有二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監護。操作人員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使用合格的安全用具。試驗人員試驗時要精力集中,不做與試驗無關的事。凡喝酒、精神不振、神誌不清者,不得參加試驗工作。
5、試驗現場應設圍欄,並有明顯的“高壓危險”標誌,試驗時人員與被試電纜要保持不小於0.4m安全距離。
6、接線完畢後,要檢查接線是否正確,周圍人員要處於安全位置,電源控製開關要符合要求,操作時開關應置於便於操作的地方,送電升壓前要發出警號,注意電壓值變化情況並做好記錄。
7、試驗中發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處理後方可繼續試驗。
翻罐籠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接班後檢查翻籠、擋車器、閘、按鈕、翻車板以及附屬設備是否靈活可靠。
2、在翻車機的進車側留座底車,不準在推車機前和重車道摘掛鏈,若在出車側摘掛時,應離翻車機隔一個礦車處,用鉤子操作。
3、每翻完一趟車,司機應及時發出開車信號,並應經常與操車工、機車司機聯係。
4、翻車運行中應隨時注意電動機、減速機有否異常聲響,並定期加注潤滑油。
篩分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開車前,首先檢查激振器油位是否在標準油位上,各部螺絲、篩板是否鬆動,確認無誤後,方可啟動篩分機。
2、設備在運行中,認真觀察電機、軸承溫度,發現電機溫度超過65℃,軸承溫度超過75℃,篩板鬆動及其它異常聲音時,立即停止給料,停機檢查處理,不可帶病運行。
3、正常生產時,根據透篩情況,及時調整給料量,提高篩分效率。
4、接到停車信號後,關閉給料閘門,待篩麵無料時停機,嚴禁帶料停車。
5、停車後,立即對設備進行潤滑注油,清理堵塞篩孔,清掃崗位和設備衛生。
6、兩班工作製時,每30天對激振器換油一次,一班工作製時,每45天對激振器換油一次。每次換油前篩分機應工作4小時以上。
推土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禁止穿拖鞋或赤腳上車作業,冬天要穿軟底鞋。
2、推土機在運動前,變速杆必須置於空擋位置。
3、發動機起動前,需檢查燃油及各部潤滑油,冷卻水,若有不足需補足,檢查易鬆動的零部件,若有鬆動,應及時緊固。
4、發動機啟動後,必須以中速空轉預熱,使機油達到規定壓力,保證油管有足夠的油量,水溫達到60℃時可作業。
5、發動機飛車時,應立即斷掉供油係統,並設法堵塞空氣濾傳器。
6、推土機工作時,離合器分離要迅速徹底,接合要平穩,以減少起步的慣性阻力,使調速器能夠來得及調整循環供油量,防止熄火或衝擊。
7、駕駛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嚴禁無證駕駛,,也不能酒後駕駛。
8、作好交接班等各項記錄。
中頻爐安全操作規程
1、起爐前,檢查爐體,中頻電源開關。傾爐機構必須正常,冷卻係統不得滲漏、堵塞、地溝蓋板要蓋好。爐膛燒損、減薄超過規定時,不準開爐。
2、中頻爐時,爐體升溫要緩慢進行,待爐內溫度達到300℃左右,開始快速升溫。
3、內投料時,要輕拿輕放,不能往裏扔或砸,以免損壞爐襯。
4、爐準備工作完成後,應與變頻機組人員聯係,相互協調配合,待變頻機組啟動完畢,冷卻係統正常後,方可合上變頻電源開關。
5、完爐後,將剩餘金屬液倒出,馬上將中頻爐蓋好,使爐子緩慢冷卻,避免爐襯裂開。
6、一般為20分鍾,熱爐可相應縮短。
7、停電、停水,感應線圈絕緣破損或漏水時,要立即切斷變頻電源進行處理,並采取措施,防止溶液凝結在爐內。
8、停爐時,應先切斷變頻電源,通知機組停機,然後把金屬液緩慢傾入澆包,但冷卻水必須持續一段時間。
9、檢查地溝,感應線圈、冷卻水管或其它電器裝置時,需有防止觸電措施。
10、修爐時,必須切斷與爐子有關的所有電源。
衝天爐安全操作規程
1、修爐的安全規定。
2、所用的軟梯、鐵架及搭板應安設穩妥。
3、兩台衝天爐共用一台吹風機,當一台開爐、一台檢修時,必須關緊檢修爐的風閘,並對該爐采取通風措施。
4、進爐檢修時,必須將加料口用安全蓋蓋好,爐外應設人監護,爐內餘溫較高時,修爐人員應間斷檢修,出爐休息,防止中署。
5、清除爐內渣瘤時,應從上往下,要防止破壞爐襯或造成爐襯開裂。
6、支撐爐底板時,支柱的基礎必須牢固,支撐好爐底板後,應用幹砂將爐腿和支柱掩蓋。
7、修爐完畢,應將現場清理幹淨,不得將工具、材料等物遺留在爐內。
8、開爐前,必須清除衝天爐周圍所有障礙物,5米內不得有易燃物品,工作地麵,爐坑及爐底部不得潮濕,不得積水。
9、爐底板封閉穩定牢固,前後爐門和爐蓋堵塞嚴實,鎖閉牢靠。
10、啟動鼓風機前,應打開全部風眼蓋,啟動1分鍾之後,方可關閉。
11、鼓風機停止運轉後,必須關閉風管閘門,並將風眼蓋全部打開,防止煤氣倒灌,發生爆炸事故。
12、經常檢查前爐(或爐缸內)、鐵水的容量,及時放渣出鐵,保證正常熔化。
13、熔爐中發生“棚料”,應立即停止鼓風,打開全部風眼蓋,待“棚料”故障排除後,方可恢複熔爐。
14、風眼要保持暢通,捅風眼、出鐵孔、出渣孔時,人體要避開火焰噴出方向。要注意鐵棍抽出方向不得有人,觀察和清理風眼,捅出鐵或出渣孔時,要戴安全帽和眼鏡。
15、出鐵孔,出渣孔或風眼凝結堵塞需用錘打時,應用手鉗持鋼棍或釺子,禁止用手直接扶持。
16、熔爐中,如爐殼燒紅麵積不大(直徑小於100毫米)時,可使用潮粘土、溫布或壓縮空氣吹風等方法,從爐外使燒紅的爐殼冷卻,禁止噴水。
17、熔爐中要嚴密監視,如發生漏鐵水,要立即停風采取措施處理。
18、出鐵前,所用工具和澆包必須烘烤幹燥,澆包必須放開放穩,包卡應鎖閉牢固。
19、鐵水出爐後,禁止用水澆滅爐坑內的灼熱的爐料或鐵水等,應設人監護現場,待冷卻後方可離開。
20、作業操作人員應穿戴專用的防護工作服,帽、皮鞋及防護眼鏡。
21、作業前應戴好口罩、長皮手套、鞋苫、紮好護腿,鞋苫嚴禁紮在褲角外。
22、起重機吊運澆包之前,對起重機(行車)要檢查起動開關及空載運行是否可靠。
23、澆注時,除操作人員外,其他人員不準逗留現場。
24、澆注後,剩餘的金屬液要倒在指定的地點,並複蓋和作出標誌。
25、作業場地應無易燃易爆物品,無積水,通道暢通,地場平整,照明及通風良好。並在地麵上先鋪墊一層幹砂,以免澆注時流淌的金屬液急冷爆炸。
26、場地上排列砂型應整齊,應按砂箱大小保持適當距離(安全通道)。
27、需要在翻轉後的砂型下修型或綁紮泥芯等作業,必須將砂型落在支架上固定,禁止在起重機吊起的砂型下作業。
28、合箱時,砂型的分型麵以及澆注口杯與砂型接觸處要封嚴,並要加放足夠的壓鐵或上緊鎖箱卡。
29、合箱的砂型當天不能澆注時,要蓋好澆口等,防止落入雜物。
30、蠟料必須在電熱浴器中熔化,禁止用明火熔化蠟料。
31、攪拌機應有專人操作,葉片不準與蠟桶碰撞磨擦,蠟桶堅固裝置應可靠。
32、壓蠟缸、儲蠟桶等受壓容器,經水壓試驗合格後,方可安裝使用。壓力表、安全閥必須齊全有效,並要定期檢查校驗。
33、製蠟型時,要先堅固密儲蠟缸蓋,注蠟時蠟槍要對準注蠟口,注意避免周圍人員。
34、手工起模操作人員,在開啟及搬運壓型時,要輕推輕放。
35、補蠟模時,要用工具,不得用於接觸蠟液,蠟液溫度不得超過90℃。
36、禁止在作業間飲食,吸煙及動用明火,車間內必須有消防器材。
鍛工安全操作規程
1、鍛造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防護鏡及防燙皮鞋。
2、氣溫較低時,錘頭、錘杆、工具應進行預熱。
3、不準鍛打冷料及過燒材料。
4、撞擊鍛錘的楔鐵時,鍛錘必須停運。
5、鍛件、料頭、料邊等物不準拋擲。
6、禁止人體各部進入機件的運動行程規範之內,不得直接用手和腳清除粘上的氯化皮、材頭、飛邊。不準用腳移動金屬物件。
7、周圍5米以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加熱爐和熱鍛件車間內應有消防器材。
8、工作中應有一人指揮,指揮信號要統一明確。
9、工作中經常檢查設備、工具、受衝擊和震動的部位,不得有損傷、鬆動和裂紋。
10、工作結束後,錘頭應落到砧子上,關閉鍛錘輸送機、操作機、風扇等設備的電源或汽(氣)源。
剪板機安全操作規程
1、剪板機不準帶負荷起動。
2、上料時要戴手套,邊角料應放在指定地點,防止傷人。
3、剪板機應設專人操作,操作人在開機前,要發出開機信號。
4、調整刀片(對刀)後,需用手盤車試驗和空載試驗。嚴禁兩人在同一剪床同時剪兩件或一人剪兩種不同厚度的材料,剪板機後麵不準站人接料。
5、禁止超長度和超厚度使用剪板機,不得使用剪板機剪切淬火的鋼件、鑄件及脆性材料。
6、剪板作業推料時,手不要放在剪刀下。
7、剪切下的材料應及時清理,禁止堆集在出板口,防止堆集過高而發生危險或頂壞機器。
壓力機安全操作規程
1、安裝模具前,必須檢查安全裝置和模具閉合高度、工作行程不得小於衝頭固定行程。
2、腳踏開關必須裝有安全罩。
3、裝卡模具時,應將曲軸開到最下點,調好模具間隙,堅固後進行試衝。
4、必須將前一個工件飛邊取出後,方可進行後一個工件的衝切工作,工件應正確地放在凹模之內。
5、用手板動飛輪,檢查衝頭的行程與陰模的間隙,防止開機時頂機或啃模。
6、調節邊杆時,首先應把壓緊螺帽鬆開,調節時不能超出安全範圍,調好後,必須將壓緊螺帽擰緊。
7、工作中發現連擊或模具堅固螺釘、楔子、壓板鬆動。應立即停機處理。
8、工作台上不得放其它物件。
車床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時應穿工作服,帶袖套,女工應帶工作帽,頭發或辮子應塞入帽內。
2、工作時,頭不應靠工件太近,以防切屑濺入眼內,車削崩狀的工件時,必須戴防護眼鏡。
3、工作時必須集中精力,不允許擅自離開車床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身體和手不能靠近正在旋轉的工件或車床部件。
4、車刀必須裝夾牢固,以防飛出發生事故,卡盤必須裝有保險裝置。
5、不準用手去刹住轉動的卡盤。
6、車床開動時,不能測量工件,也不能用手去摸工件表麵。
7、應該用專用的鉤子,清除切屑,絕對不允許用手直接清除。
8、工件裝完畢,應隨時取下卡盤板,捧料伸出主軸後端過長時,應使用料架或擋板。
9、在車床上工作時,不準戴手套。
銑床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應檢查銑床各部件是否正常,走刀手柄是否空擋,並檢查油路是否暢通,一切正常方可工作。
2、銑床的芯軸螺母不得用力過猛或用動力去緊,要用手動調節,銑刀在運轉中不準用手摸。
3、床在走刀時,必須拉開工作台上的手輪,且不許調整工件或刀具,不準測量尺寸。
4、銑工在工作前,要穿戴好勞保用品,特別是女工應把頭發置入帽內,工作時不準戴手套。
5、加工較長工件時,要將另一端墊板與工作台平度相一致。
6、在高速切削時應設擋屏或戴護目鏡。
7、大的立銑刀和錐柄銑刀上、下時應墊平板。
8、安裝較重夾具時,若一人抬不動,應請人協助,以保安全。
9、工作前,應檢查油泵和潤滑是否良好,作好機床保養工作。
10、每班下班前必須清理銑床和地麵衛生。
刨床安全操作規程
1、刀架調整後應可靠堅固。
2、裝卡刀具和工件,應使刀具在運行中不能碰及機床或工件的非加工部位,並以點動進行檢查,然後方可正式開車。
3、卡工件,要有防止工件在吃刀時產生轉動的措施。
4、用垂直刀架創削垂直麵或切斷工件時,創刀的伸出長度應大於創削高度,在創削垂直麵時,還應使刀架擋板座的上端偏離加工麵一定角度,以防止抬刀時碰撞。
5、創削加工時,操作人不得將頭或手伸入工作台運動的空間範圍檢查加工情況,應在切削麵觀察。
插床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應檢查機床各部件情況和周圍環境有無障礙物,並注油保持潤滑良好。
2、行程要調正適當,滑枕要緊住。
3、工作中不要把頭伏在刀架行程內或附近視查工作物切削情況。
4、調正刀具時,刀要找正,注意刀頭不要碰在工件上。
5、工件必須墊平、壓緊、不鬆動,壓板不可長於工作台。
6、機床運轉中,不要擦掃機器,不許調整行程、工件等,不許測量尺寸。
7、加工較大工件時,要考慮機械性能,以及走刀的最大限度和可能發生危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8、在工作中,禁止把腳踏在工作台上,並保持周圍環境清潔。
搖臂鑽床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必須將鑽床擦淨注油,下班前應將主軸箱降至最低,並移向靠近立柱的位置。
2、升降搖臂前應將立柱麵擦淨注油。
3、搖臂和主軸箱全部鎖緊後方能鑽孔。
4、搖臂回轉範圍內不得有障礙物。
5、超出工作台鑽孔時,應有保證工件穩固的措施。
6、采用液壓夾緊的鑽床,其係統壓力必須達到規定值,方可加工。
7、不準戴手套作業。
鑽床安全操作規程
1、不準在刀具未停穩時翻轉或裝卸工件。
2、工件必須可靠固定在工作台上,使用模具鑽孔時,工件和模具均必須固定。
3、從主軸上退卸刀具時,應使用專用工具,禁止直接敲擊鑽頭,鑽杆或卡箍。
4、不準戴手套作業。
滾絲機安全操作規程
1、機床開動前,要認真檢查滾輪的位置,坯料尺寸,硬度應符合規定,嚴禁混入淬火坯料或其它脆性材料。
2、開始滾絲時,兩輪距離應銷大於尺寸要求,待測出第一個工件的確切數據後,再進行調整。
3、機床在運行過程中,手不得接觸滾輪,上坯料時,嚴禁手進入兩滾輪之間。
4、不準戴手套作業。
地麵操縱電動葫蘆安全操作規程
1、電動葫蘆應指定專人進行維護和管理。
2、每班工作前,必須檢查和調整電動葫蘆的製動器,並按額定負荷做下滑試驗。其滑鉤距離不應大於每分鍾提升距離的百分之一。
3、吊運工件時,操作人員與工件應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吊運前應無人,無障礙。
4、起重前,先將重物吊離地麵約100㎜,進行試吊。試吊正常方準正式吊運。吊運時,鋼絲和地麵始終保持垂直狀態,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三圈以上。
5、操作電纜不要拉得過緊。要保持按鈕盤有活動的餘地。
6、工作後,把電動葫蘆和操作按鈕盤移到安全位置後切斷電源。
三噸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1、司機一定要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司機進出駕駛室,應由固定梯上下。禁止人員在軌道上行走。
3、送電後,檢查卷揚限位器,聯鎖開關等安全裝置動作是否靈敏可靠,並進行試吊。
4、開車前,要將所有控製器手柄置於零位。鳴鈴示警後方可開車。
5、起重機司機應聽從持鉤人員一人指揮。但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車信號,都應立即停車。
6、起重前,先將重物吊離地麵約100㎜進行試吊。試吊正常方準正式吊運。吊運時,鋼絲和地麵始終保持垂直狀態,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三圈以上。
7、除緊急情況外,不得對電動機采用逆轉製動。
外線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1、在六級以上的大風、大雨、雷電等情況下,嚴禁登杆作業及倒閘操作。
2、蹬杆前必須檢查杆根是否牢固,數人同時登一杆作業,先蹬杆者不得先行作業,以防落物傷人。杆上作業必須使用安全帶,地麵有人監護,材料、工具用吊繩傳遞,杆下兩米內不準站人。蹬杆進行倒閘操作,需有一人監護。
3、線路作業前,工作負責人應根據工作票做好停電、驗電,做好接地措施,斷開所有電源側及負荷側的開關和刀閘。
4、停電線路開始作業前,必須在現場逐項驗電,並掛接地線,確認無電後應在工作地段兩端和可能送電的分支線掛接地線。接地線應用多股銅絲線,截麵不得小於25mm2,接地極應打入地下不小於0.6m深。
5、在杆上進行不停電作業,電工活動範圍與帶電導線距離應符合以下要求:10KV以下不小於0.7m,鄰近和交叉其它電路工作時安全距離: 10KV以下為1.0 m以上。
6、低壓帶電作業應設專人監護,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操作人員應站在幹燥的絕緣物體上進行,並戴絕緣手套。
7、挖坑前需要調查地下管道、電纜等地下實施情況,在立杆過程中,坑內嚴禁有人工作,立杆及修理杆坑時,應防止杆身滾動,采用叉杆和拉繩時,拉線和地麵成45°夾角。
8、放線、撤線及緊線時,檢查導線有無障礙物掛住,不得跨在導線上或站在線角內側。
9、使用噴燈工作時,油量不得超過容量的3∕4。使用彎管器彎管時操作者必須選擇寬闊平坦地點。裝電燈時,開關必須在火線上,燈口螺絲必須接在零線上,在電容器組回路上工作時必須將電容器逐個放電。
10、在帶電的電流變壓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嚴防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開路,產生高壓電,斷開電源回路時,必須使用短路片。
化驗室安全操作規程
1、所有盛裝試劑或藥品的瓶上,必須貼上與所盛藥品相符的標簽。有毒藥品要在標簽上注明。
2、配製稀硫酸時,應在燒杯和錐形杯等耐熱容器內進行,並必須將濃硫酸緩慢加入水中;配製藥劑時,應將硝酸緩慢注入鹽酸,嚴禁用相反次序操作。
3、切斷玻璃管(棒)時,應用鋼銼在預定切斷處銼一小槽,再墊布折斷。使用時,要把斷口燒圓滑。玻璃管(棒)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時,應墊布插入,防止折斷傷手。
4、易發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對著人進行,並戴好防護眼鏡及設置防護擋板。
5、有毒氣體的操作,應在通風櫃內進行。通風裝置失效時,禁止操作。
6、高溫物體(灼熱的瓷杯或燒杯及燃燒管等)要放在不致起火的地方。
7、使用酒精燈、煤氣燈時,注意無色火焰燙傷。
8、嚴禁試劑入口,如需以鼻鑒別試劑時,須將試劑瓶遠離,用手輕輕扇動,稍聞其氣味,嚴禁鼻子接近瓶口。
9、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時,應立即洗幹淨,不得靠近明火。
10、處理使用後的濃酸或濃堿廢液,必須先將水門打開,方可倒入水槽。廢液含有害物質超過國家標準,應先行處理,不準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倒在地麵上。化學藥品不準裝入衣袋、食具,器皿不準相互代替,嚴禁在化驗場所飲食。
橡膠硫化測定儀安全操作規程
1、模腔及轉子一定要保持清潔,不敲打碰撞,以免損壞精度,影響測試結果。
2、測試過程中不可改變量程,也不可調節零電位器,否則造成工作點變動,影響測試結果。
3、將轉子通過下模腔小孔插入立軸孔內,一定要使轉
子軸端的通槽與力軸孔中的平健很好配合到位,以免合模時壓壞轉子和平健。
4、防止膠料或汙物掉入主軸承內,否則增大空載轉矩。耐熱橡膠“O”形密封圈在使用中會磨損,造成與轉子軸空間過大而漏膠,需及時更換。更換“O”形圈時,應注意與轉子軸的配合是否適當,過緊會使轉子空載轉矩增大,假如過緊可用細圓銼或細砂紙把內孔稍許擴大並打光。
5、將轉子通過下空模小孔插入主軸孔內,合模起動電機,記錄儀上反映出空載轉矩應≥1㎏/㎝。
開煉機安全操作規程
1、上機操作前要檢查各項安全防護工作是否做好,上班前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工作服袖口要紮好,長發不得露出帽沿外麵。
2、操作前應檢查油杯是否缺油,齒輪箱內是否缺油,並要防止油眼阻塞。
3、開車前應進行緊急刹車試驗,測其靈敏度,製動後,前輥繼續運轉不得超過1/4圈,如果發現失靈,不得開車運轉。
4、投放膠料時,手不得進入兩輥筒垂直中心線之間的區域。
5、生膠必須靠驅動齒一側投入,不要間斷。
6、生膠料上車後,如發現有雜物粘於輥筒表麵,不能用手拿,應停車處理。
7、發現膠料包後輥,應到後輥去切割。割刀時應在輥筒擋板下角處下刀,刃口不應向著腿的方向劃割。
8、煉膠機運轉時,如發現各積膠在輥縫處停滯不下時,不得用手按塞,以防手指軋入滾筒。
9、不得在輥筒上方傳遞物件,更不要倚坐在接料盤上。
10、不要在運轉著的煉膠機輥筒冷卻水出口處洗手或洗滌其它物品。用手測量溫度時,手指應向下測摸輥筒底部。
11、運轉中如遇負荷超載,燒斷熔斷絲導致停車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檢修,處理好並清除車上存膠後,再進行啟動。
12、在調緊輥距時,兩端應盡可能一致,一般以擠緊為限,不宜過緊。應注意檢查擋板、橫杆、調距螺絲、煉膠機大小齒輪、銷子等。
13、操作完成後,下班前,應作好機械保養清潔工作。
橡膠擠出機安全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機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問題及時處理後,方可開機。
2、穿戴好勞保用品,紮緊袖口。
3、擠膠過程中不得用手直接塞壓膠料進入膠料口。
4、不能用硬物塞膠料。
5、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停機處理,不得在設備運轉時處理。
6、保持環境清潔,下班前打掃環境衛生。
橡膠硫化工安全操作規程
1、根據製品性能要求,準確選用膠件,不能混用。
2、根據製品硫化溫度,必須嚴格控製硫化時間不得“造成過硫”和“欠硫化”現象。
3、稱料要準確,不得造成缺料和浪費現象。
4、裝卸模具時,不得損壞模具。
5、修邊要整齊,不得影響製品外觀及使用性能。
6、班前班後檢查設備,發現異常情況(如漏油、漏氣等)及時彙報處理。
7、成品、半成品及廢料分開堆放,以免造成混淆。
平板硫化機安全操作規程
1、開機前先預熱,同時檢查液壓係統、加熱部件、電氣控製係統及控製麵板顯示是否正常,有問題及時處理後,方可硫化。
2、根據工藝要求,調整放氣壓力、硫化壓力、預壓時間、放氣次數、硫化時間等控製參數,參數不能隨意改動。
3、根據製品性能要求,準確選用膠料,不能混用。
4、稱料要準確,不得造成缺料和浪費現象。
5、根據製品硫化製品工藝要求,嚴格工藝紀律,不得因“過硫”和“欠硫化”等現象造成廢品。
6、裝卸模具時,不得損壞模具。
7、修邊要整齊,不得影響製品外觀及使用性能。
8、成品、半成品及廢料分開,堆放整齊。以免造成混淆。
9、工作中保持環境清潔,下班前打掃環境衛生。
硫化罐安全操作規程
1、硫化罐使用前,檢查硫化罐裏麵是否有漏水,漏氣現象,並進行處理。
2、使用時,先將硫化罐的門關閉好後才能對硫化罐通蒸氣。
3、通蒸汽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硫化罐注入蒸汽壓力。
4、注意檢查泄壓閥和安全閥的動作是否靈敏。
5、硫化完畢後,關閉蒸汽閥。觀察壓力表的讀數,待時針回複零位時,先排除氣,然後打開硫化罐的門,取出硫化的製品。
裁剪工藝安全操作規程
1、裁剪工藝必須保證產品規格尺寸。
2、風筒長度為5m,縱向接縫不多於2處,長度為10 m或20 m,縱向接縫不多於3處。
3、直徑小於600㎜,園周接縫不多於3處,直徑為600—800㎜,園周接縫不多於4處,直徑為800㎜以上,園周接縫不多於5處。
4、風筒長度為5 m,修補不超過1處,長度為10 m,修補不超過3處,長度為20 m,修補不超過5處,每處修補麵積不得大於1600㎜2,修補應平整,粘牢固。
5、風筒吊環安裝線距離端圈150—200㎜處,以等距離安裝吊環,兩吊環間距離不大於1 m。
高頻熱合機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使用前,必須先將打虎機預熱5分鍾。
2、粘貼吊環時,要保證平整、牢固、不得出現扭轉現象。
3、若發生打火現象,應立即停止操作,並找出原因。
4、不得隨便改動(調整)電源大小。
5、操作完畢應關閉電源。
熱風焊機安全操作規程
1、開機前先檢查有無部件脫落、鬆動或損壞現象。
2、操作時先開風機,後加熱,以免損壞加熱係統。
3、熱合風筒要保證平直,無氣泡、無塗層脫落,無皺折等現象,粘貼要牢固。
4、停機前先關閉加熱電源,後關閉風機。
5、對風機每月進行2—3次加油。
6、不能隨便調整加熱係統電壓。
地麵輸送帶生產線安全操作規程
1、生產前應將每條帶芯編號、生產日期、生產機號填寫在生產流程記錄卡上。
2、帶芯與引帶(上卷帶或牽引鋼絲繩)相連接,接頭不得少於70個。且必須牢固,謹防浸漿、塑化過程中將接頭拉開。
3、待生產的下一條帶芯必須提前連接好,帶芯進入幹燥箱前應修剪表麵多餘的紗線和線接頭。
4、在整機啟動前應先將真空的真空塔泵啟動。
5、為確保漿料不溢出漿槽,在運行中漿料不能過滿,應控製漿料在高槽邊150㎜—200㎜左右。
6、塑化箱溫度要求控製在:1號:210±5℃;2號:205±5℃;3號:200±5℃。
7、刮漿滾間距要求控製好,帶子薄厚要均勻。否則帶子容易跑偏。
8、啟動前應啟動塑箱頂部滾組冷卻水,以不滿出水槽為宜。
9、頂部壓滾要求供氣充足,不間斷0.2—0.4MPa左右,當鋼絲繩走完後才可將壓滾壓上。
10、在運行中如發現帶子跑偏,應及時調整。
11、帶子在過冷卻水池時要求有一定的張力和速度,其速度由主牽引控製,張力視帶子規程不同而不同,由上副牽引機的轉速來調整。
12、主牽引機的轉速如無特殊情況不得變動。
13、當成品帶由主牽引機出來後,開始測量尺碼、計數。
14、收卷機與主牽引機之間的膠帶應處於鬆馳狀態。嚴禁張緊,但不得過分鬆馳,收卷必須整齊,以便運輸。
15、當一卷帶芯成為成品後,應當尺碼、規格等填寫在工藝流程卡上,並張貼在該卷帶上,同時在本軸和帶子上寫好編號。
16、開、停機應按控製操作規程執行。
17、生產線開機到停機,所有崗位人員必須服從當班負責人的指揮,遵守本操作規程。
18、生產運行中如有特殊情況,應由當班負責人統一指揮,及時準確地處理以確保生產線正常運行。
糊料製備工藝安全操作規程
一、攪料工藝
1、稱量前應檢查稱量衡器是否靈敏、準確及清潔。
2、投料前應檢查攪料機內有無雜物,攪料機運行是否正常。
3、檢查冷卻水是否暢通,以保證攪料的溫度低於35℃。
4、按配方規定用量準確稱取各種配合劑。
5、將稱好量的液體配合劑加入攪料機攪料2分鍾後再加入配合劑攪拌5分鍾。
6、工作完成後,應排淨糊料,將攪拌罐內的糊料清洗幹淨。
二、研磨工藝
1、開車前應檢查三輥研磨機輥上及輥縫間是否有雜物。
2、檢查冷卻水是否暢通,以保證研磨機的溫度低於40℃。
3、三輥研磨機輥必須調節至兩邊平衡,嚴禁偏輥距加料研磨。
4、每次研磨完畢後,要求將研磨機清洗幹淨,在停機時先將輥距放開後停機。
電控室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機
1、合上自動空氣開關,開啟配櫃電源。
2、啟動計算機,並進入監督狀態。
3、開啟溫度表電源,開啟真空泵。
4、分別設定幹燥箱的溫度為90℃;1號塑化箱的溫度為210℃;2號塑化箱的溫度為205℃;3號塑化箱的溫度為200℃。
5、依次起動三個鼓風機,嚴禁同時啟動。
6、當塑化箱溫度升到150℃左右時,可緩慢走帶,開啟收卷,浸漿,放卷電機,啟動牽引電機,啟動主牽引機。
7、當帶芯進入真空塔15分鍾後,分別開啟熱管。
8、當1號塑化箱溫度上升到210℃左右時,可按正常速度走帶。
9、在生產運行中,隨時調節副牽引電機頻率,使其帶子張力保持基本恒定。
二、停機
1、當最後一卷帶芯走出幹燥箱,依次關閉其進油電磁閥,同時分別打開散熱門,關閉電熱管。
2、當鋼絲繩走完全過程後,要按順序關閉收卷,主付牽引,浸漿,放卷電機。
3、同時打開所有電磁閥,打開三級熱交換器的散熱門。
4、待油溫下降到100℃左右時,可關掉鼓風機。
5、關掉溫度表電源,計算機退出關機。
6、關掉電機櫃電源,斷開空氣開關。
打氣泵安全操作規程
1、氣缸潤滑油的牌號、閃點必須符合設備要求,嚴禁其它油脂或雜物混入。
2、啟動前應做好下列工作:
⑴檢查安全閥、壓力表等安全防護措施,應靈敏可靠;
⑵進行人力盤車,確認正常,方可開動。盤車時不得用手握皮帶進行。
3、啟動時應打開放空閥,負荷調節器,空載啟動。
4、運行中要注意觀察電流、電壓、溫度、油壓、氣壓等各儀表指示應在規定範圍內。
5、運行中不得進行下列工作:
⑴擰緊或鬆動機器上的一切連接堅固件;
⑵帶壓修理壓力容器、管道及附件;
⑶擦試或觸摸運動機件;
⑷在機器上放置工具或其它物件;
6、如遇下列情況應立即停機:
⑴壓縮機或電機有異常響聲;
⑵溫度異常,並調整無效;
⑶測量儀表損壞或測定參數超出規定,並調整無效;
⑷潤滑油突然中斷;
⑸電機炭刷發生火花超出規定,電壓、電流讀數突然增大;
⑹漏氣、漏油;
⑺遇突然停電,應先切斷電源,然後按順序停機。
7、工作完畢,應將儲氣罐內的氣體放出。
水環泵安全操作規程
一、起動
起動前,特別是長期停車的泵必須用手轉動聯軸器數轉,確認轉子能自由轉動才行。
起動順序:
1、關閉進氣管路上的閘閥。
2、開動電動機,並注意電機轉向。
3、打開供水管道上的閘閥,供水量逐漸增加,至供水量符合規定要求時為止。
4、當泵達到極限真空時,打開進氣管路上的閘閥,泵正常工作。
5、調整添料壓蓋,使水成滴,往外滴為好,真空泵在極限真空下工作時,由於泵內產生物理作用而發生爆炸聲,但功率消耗並不增大,如發現隨著功率增大而產生的爆炸聲,說明泵已發生故障,應立即停車檢查。
二、停車:
1、關閉進氣管路上的閘閥。
2、關閉進水管路的閘閥,停水後,不應立即停泵,應繼續運轉1~2分鍾,排出部分工作液。
3、關閉電動機。
4、如果停車時間超過一天,須將泵體底部的螺塞打開,使水放淨。
三、維護
1、應定期緊壓添料,如添料因磨損而不能保證所需要的密封時,應更換新添料,添料不能壓得過緊。
正常壓緊的料允許水成滴漏出,但量不得太多,應用油浸石棉繩作添料。
2、滾珠軸承應有良好的工作條件,其工作溫度不得超出周圍溫度35℃,但實測的溫度值不應大於70℃,軸承室內的黃油裝滿,正常工作軸承,每年應裝油3—4次,每年至少清洗軸承一次,並將潤滑油全部更換。
帶芯紡織安全操作規程
1、用線必須符合工藝要求保證強度。
2、帶芯紡織長度按用戶要求,或按國家規定的標準決定。
3、帶芯紡織的經緯線密度視帶芯級別不同而不同並按有關要求進行調整。
4、更換帶芯規格時,須按工藝要求規定的寬度、厚度、層數紡織。
5、編織過程中,隨時檢查經緯情況,經線有斷線時應及時準確接上,緯線如有脫線應用手將其補上。
6、編織完畢後,應清掃工作現場,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撚線機安全操作規程
1、每次開機前,需檢查各部位是否注油,是否有損壞部件,如發現應及時進行處理。
2、工作中要求做到眼快、手快,如發現少股應及時補上,發現亂線應立即整改。
3、工作中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嚴禁用手直接接觸旋轉部件。
4、換線管時,必須用腳刹住車後方可換線,換紗管。
5、停機後要求清理工作場地,打掃環境衛生,保持機器設備和現場環境的清潔整齊。
尾線機安全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設備各個部件是否完好,有無亂線。
2、穿戴好勞保用品,並紮緊袖口和衣扣。
3、操作人員禁止戴手套。
4、如有亂線絞住花輪時,應及時停機,禁止設備運行過程中進行處理。
5、在處理亂線絞在花輪上時,不得用剪刀及其它刀具在花輪上鏟除,應在停機情況下,用手反轉花輪,將亂線退出。
對焊機安全操作規程
1、本焊機由機座、焊接變壓器、電極裝置及電器裝置等部分組成。
2、焊機必須由專人使用和保管。
3、焊接人員在使用焊機時,必須配戴深色防護眼鏡。
4、焊機要有良好的接地線方可使用,以防觸電。
5、焊機要在通水後方能施焊。
6、焊機不能受潮,使用前須測試絕緣電阻不低於2.5兆歐。
7、接通電源後,按下按鈕開關,聽到機內稍有翁聲證明此機工作正常。
8、焊機工作後,立即清除所有雜物及金屬濺沫,經常保持焊機特別是鉗口的清潔。
9、焊機所有滑移部分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潤滑。
10、電源接觸器及繼電器應保持清潔,在溫度為攝氏零度以下工作時,焊後應使用壓縮空氣吹去留在冷卻管路中的剩水,以免水管凍裂。
11、檢修時必須在斷電後進行,使用一階段後,各部件螺絲緊固一次。
12、使用焊機前必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聯合衝剪機安全操作規程
1、設備在使用前,必須對設備運轉機構、刀片、刀架及附件固定裝置進行全麵檢查,不完好不準使用。
2、設備不完好,有疑問必須經維修人員檢修處理確認完好後方可使用。
3、工作前必須對設備進行空轉,確認正常後,方可工作,不準帶負荷啟動。
4、衝剪機必須由專人操作,開機前設備近處的材料、雜物等應清理幹淨。
5、在衝剪角鐵等材料時,右側不準站人接料。
6、衝剪時注意不要靠近刀具,不準衝剪短料。
7、嚴禁同時衝剪不同規格的材料。
8、嚴禁超負荷運轉,不準衝剪淬火的鋼件,鑄件。
9、工作過程中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
負載條件下電纜燃燒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1、試驗台必須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僅用於檢驗電纜阻燃性能檢驗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試驗儀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書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首先檢查計時器、測控儀、電流表、秒表、鋼卷尺、甲烷氣等是否在檢定合格日期之內,檢查試驗台是否貼有設備完好證明。
4、檢查大電流發生器的電流升高和降低是否正常,點燃甲烷燈,加熱熱電偶測量端,觀察計時器和溫控儀動作是否正常。
5、按MT386-1995標準要求,將製備好的試樣串聯或並聯至電控箱的電流輸出端上。
6、電流表調零,看計時器和溫控儀的數值是否已設定為1min和204℃。
7、調節甲烷噴燈,使內外焰達到MT386-1995標準的規定要求:外焰125±10mm、內焰75±5mm。
8、啟動電源,使流過試件上的單根動力線芯導體的電流為5倍的額定電流。
9、當導體溫升至204℃±2℃時,移動噴燈燃燒試件。
10、燃燒1分鍾後,移去噴燈,記錄試件的續燃時間並量取炭化長度。當儀器發生出錯信息時,要檢查出錯位置,檢查出錯原因,清除出錯信息,重新正確操作。
11、試驗結束後,啟動降壓按鈕,將電壓降為零,關閉電源開關及氣源,保持環境整潔。
12、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
13、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4、按檢定周期表的要求,及時檢定,使儀器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絕緣電阻測試儀安全操作規程
1、測試儀必須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僅用於檢驗室質量檢驗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測試儀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書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檢查儀器是否在有效的合格日期之內,檢查環境濕度是否符合GB3048-1994《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
4、打開測試儀電源,將功能開關撥至電池檔,顯示值應在8.5-12.5之間,否則應更換電池。
5、將功能開關撥至調零檔,將儀器調至零點。
6、按GB3048.6-1994《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準備試樣一根,試樣長度至少為10m,並將其連接至儀器的高壓輸出端與測量輸入端,其中高壓端接至一動力線芯,另外所有線芯絞合到一起,再與幾根金屬棒絞合,並纏繞銅絲,以使幾根線芯充分接觸,再接至測量輸入端。
7、將輸出電壓選擇開關撥至標準規定的電壓檔,將時間設定為標準規定時間。
8、將量程開關撥至“x105”檔。
9、打開電源開關,儀器調零。
10、將功能開關先撥至充電檔進行充電,然後撥至測量檔,按下計時開關,開始試驗。
11、調節量程開關,使儀器示值在1.00-19.9之間,若在“x105”檔時顯示屏上出現“:”符號,說明所測電纜短路,應立即關閉儀器電源。
12、當儀器發生出錯信息時,要檢查出錯位置,檢查出錯原因,清除出錯信息,重新正確操作。
13、試驗完畢,計算並記錄絕緣電阻值,關閉儀器電源。
14、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
15、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6、按檢定周期表的要求,及時送計量部門檢定,使儀器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雙臂直流電橋安全操作規程
1、本試驗儀必須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僅用於檢驗室質量檢驗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試驗儀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檢查鋼卷尺、溫濕度儀、檢流計及精密直流電源是否在有效檢定合格的日期之內。
4、檢查溫濕度儀讀數,確定環境條件是否能滿足檢驗要求。
5、檢查接線是否按要求正確連接,檢流計調零。
6、按GB3048.4-1994標準規定準備試樣一根。
7、將試樣放置到夾具上,將試樣盡量夾緊,但應注意不要把導體夾斷
8、接通電源,選擇合適的電流值,將靈敏度開關定位於0.01檔。
9、按下電橋粗調按鈕,調節電阻箱電阻值,使檢流計達到平衡。
10、按下電橋細調按鈕,再次調整電阻箱電阻值,使檢流計達到平衡。
11、逐步增加檢流計及電橋靈敏度,直至在檢流計1檔及電橋處於細調位置時檢流計平衡為止。
12、讀電橋讀數,測量試樣長度值,計算並記錄電纜導體電阻值(當環境溫度不是20℃時,應根據環境溫度數值進行轉換)。
13、當儀器發生出錯信息時,要檢查出錯位置,檢查出錯原因,清除出錯信息,重新正確操作。
14、試驗結束,關閉電源。
15、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
16、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7、按檢定周期的要求,及時送計量部門檢定,使儀器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工頻交流耐壓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1、試驗台必須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僅用於檢驗室質量檢驗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試驗儀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檢查試驗台是否在由國家授權的計量單位檢定的合格日期之內。
4、打開電源開關,啟動升壓降壓按鈕,觀察電壓表的指示是否正常。
5、按GB3048.8-1994《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準備試樣一根,並將其連接至變壓器輸出兩端。
6、打開電源開關,將時間斷電器設定為標準值(時間斷電器上讀數×5為實際數值),啟動升壓按鈕,將電壓升至標準規定值,然後按下計時開關,開始試驗。
7、達到試驗時間後,切勿立即切斷電源,應啟動降壓按鈕,逐步將電壓降低至零後再切斷電源,以免形成過電壓。
8、當儀器發生出錯信息時,要檢查出錯位置,檢查出錯原因,清除出錯信息,重新正確操作。
9、試驗完畢,記錄試驗結果。
10、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
11、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2、按檢定周期表的要求,及時檢定,使儀器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單根電線電纜垂直燃燒試驗台安全操作規程
1、試驗台必須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僅用於檢驗室電纜阻燃性能檢驗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試驗台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書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檢查鋼卷尺、電子秤、秒表等是否在有效檢定日期內,檢查試驗台是否貼有設備完好證明。
4、量取600mm試樣一段,秤其質量,然後計算燃燒時間。
5、將試樣放在夾具上。
6、打開丙烷氣閥,點燃噴燈,調整內焰長度為55±5mm,外焰長度為175±10mm。
7、燃燒試件60+m/25秒鍾後(為600mm長度電纜試樣的質量,單位:mg),關閉噴燈,記錄試件續燃時間並量取炭化起始點距上夾具下緣距離。
8、實驗結束後,切斷電源。
9、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
10、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1、按檢定周期表的要求,及時檢定,使儀器具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低倍投影儀安全操作規程
1、本試驗儀由檢驗人員專人操作,本試驗儀僅用於檢驗室質量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挪作它用。
2、使用本試驗儀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用戶使用說明書的內容進行操作。
3、試驗前檢查投影儀是否在有效的檢定合格日期之內。
4、打開電源,檢查投影儀工作是否正常。
5、試驗按GB2951-1994《電線電纜機械物理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要求製備。
6、將試片置於投影的工作台上,切麵與光軸垂直。
7、通上電源,選擇適當的放大倍率(至少為10倍),調節攝影儀直至得到清晰的圖象。
8、選定一基準線,前後移動工作台,根據移動距離的刻度讀數按GB2951.1-1997中圖1的方式,共測量六個值,計算並記錄試樣厚度。
9、當儀器發生出錯信息時,要檢查出錯位置,檢查出錯原因,清除出錯信息,重新正確操作。
10、試驗結束,關閉電源,注意保護投影儀工作台及鏡片。
11、作好儀器的使用記錄,作好日常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
12、按期間核查的有關要求,完成期間核查工作。
13、按檢定周期表的要求,及時送計量部門檢定,使儀器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書。
NH-1耐火特性燃燒實驗安全操作規程
1、開啟控製櫃氣源開關,點燃噴燈,調節丙烷氣體流量計,壓縮空氣流量計至合適溫度,記錄合適溫度時各流量計的示值,作以後試驗時的調節值。
2、對電路係統進行調試,測試各儀器儀表指示情況及A、B、C三相相互短路時的情況。
3、把調壓器回複到起始位置(注意,每次調壓前必須把調壓器回複到零),調節電壓值,調節維持電流值。
4、使計時器設定在供火時間,使計時器設定在熄火繼續供電時間。
5、點燃噴燈,並使兩流量計運行在規定溫度時的數值,同時啟動計時器。
6、若指示燈熄滅,熔絲熔斷或時間計時到位,試驗場結束,應把調壓器回複到起始狀態,切斷電源。
注意事項:
1)換熔絲時,需打開保險紅蓋,高壓電源自動切斷。
2)每次調整電壓,必須把調壓器回複到起始狀態再往上調,否則會引起指示燈損壞,並影響機內電阻器,並且維持電流盡量調小,等把所需電壓調好後,再調試維持電流,否則要燒壞電位器。
3)使用結束應切斷電源、氣源。
4)經常清除噴燈上的燃燒遺留物,以免阻塞噴燈。
微歐計安全操作規程
1、插上電源線,接上電源,按下電源開關,預熱30分鍾。
2、進行零點校準和量程準確度校準。
3、根據被測電阻值大小,按下合適的量程開關,若無法估計被測電阻值時,則可從最高量程依次移向低位,直到數顯最高位落在千位或萬位上,以確保測量精度。
4、將被測量電阻接入儀器,按下測量“METER”鍵,一般在數秒鍾內即可顯示穩定的測試數據,當被測電阻值超過量程時數碼管閃亮,超過甚多乃至開路時,開路報警ALM燈亮,數限表顯示0000。測試完畢,“METER”鍵應及時複位。
注意事項
1)對於變壓器等具有大電感電氣設備的直流電阻測試,測量時按下“METER”鍵,測量過程中,決不允許切換量程,必須先使“METER”鍵複位,大電感通過“METER”鍵放電,幾秒以後儀器自動切斷電流,ALM燈亮。當放電完畢(放電時間由電感決定)。方可切斷測量回路,以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
2)在測量狀態下,測量端允許開路,但不能長時間短路。尤其是低阻量程(2mΩ、20mΩ、200mΩ)由於測試電流較大,盡量間斷使用,避免長期短路。
3)嚴禁帶電從測量端輸入,否則將燒壞儀器。
腳手架安全操作規程
1、鋼管腳手架應用外徑48~5lmm、壁厚3~3.5mm的鋼管,長度以4~6.5m和2.1~2.3m為宜。有嚴重鏽蝕、彎曲、壓扁或裂紋的不得使用。
2、扣件應有出廠合格證明,發現有脆裂、變形、滑絲的禁止使用。
3、鋼製腳手板應采用2~3mm的I級鋼材,長度為1.5~3.6m,寬度23~25cm,肋高5cm為宜,兩端應有連接裝置,板麵應鑽有防滑孔。凡是裂紋、扭曲的不得使用。
4、鋼管腳手架的立杆應垂直穩放在金屬底座或墊木上。立杆間距不得大於2m。大橫杆間距不得大於1.2m;小橫杆間距不得大於1.5m。鋼管立杆,大橫杆接頭應錯開,要用扣件連接擰緊螺栓,不準用鐵絲綁紮。
5、抹灰、勾縫、油漆等外裝修用的腳手架,寬度不得小於0.8m,立杆間距不得大於2m;大橫杆間距不得大於1.8m。
6、單排腳手架的小橫杆伸入牆內不得少於24cm;伸出大橫杆外不得少於l0cm。通過門窗口和通道時,小橫杆的間距大於lm應綁吊杆;間距大於2m時,吊杆下需加設頂撐。
7、18cm厚的磚牆,空鬥牆和砂漿標號在10號以下的磚牆,不得用單排腳手架。
8、腳手架的負荷量,每平方米不能超過270kg。如果負荷量必須加大,應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架設。
9、腳手架兩端、轉角處以及每隔6~7根立杆應設剪刀撐和支杆。剪刀撐和支杆與地麵的角度應不大於60о,支杆底端要埋人地下不小於30cm。架子高度在7m以上或無法設支杆時,每高4m,水平每隔7m,腳手架必須同建築物連接牢固。
10、架子的鋪設寬度不得小於1.2m。腳手板須滿鋪,離牆麵不得大於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腳手板搭接時不得小於20cm;對頭接時應架設雙排小橫杆,間距不大於20cm。在架子拐彎處腳手板應交叉搭接。墊平腳手板應用木塊,並且要釘牢,不得用磚墊。
11、翻腳手板應兩人由裏往外按順序進行,在鋪第一塊或翻到最外一塊腳手板時,必須掛牢安全帶。
12、上料斜道的鋪設寬度不得小於1.5m,坡度不得大於一比三,防滑條的間距不得大於30cm。
13、腳手架的外側、斜道和平台,要綁lm高的防護欄杆和釘18cm高的擋腳板或防護立網。
14、在門窗洞口搭設挑架(外伸腳手架),斜杆與牆麵一般不大於30о,並應支承在建築物的牢固部分,不得支承在窗台板、窗簷、線腳等地方。牆內大橫杆兩端都必須伸過門窗洞兩側不少於25cm。挑架所有受力點都要綁雙扣,同時要綁防護欄杆。
15、砌築裏腳手架鋪設寬度不能小於1.2m,高度應保持低於外牆20cm。裏腳手架的間距不得大於1.5m,支架底腳要有墊木塊,並支在能承受荷重的結構上。搭設雙層架時,上下支架必須對齊,同時支架間應綁斜撐拉固。
16、砌牆高度超過4m時,必須在牆外搭設能承受160kg荷重的安全網或防護擋板。多層建築應在二層和每隔四層設一道固定的安全網。同時再設一道隨施工高度升高的安全網。
17、搭設安全網應每隔3m設一根支杆,支杆與地平麵一般須保持45о,在樓層支網須事先預埋鋼筋環或在牆的裏外側各綁一道橫杆。網應外高裏低,網與網之間須拚接嚴密,網內雜物要隨時清掃。
18、金屬掛架的間距,一般不得大於2m。預埋的掛環(鋼銷片)必須牢固,掛環距門窗口兩側不得少於24cm,60cm的窗間牆隻準設一個掛環,最上一層的掛環要設在頂板下不少於75cm。安設掛架時,應兩人配合操作,插銷必須插牢,掛鉤插入圓孔內須垂直掛到底,支承鋼板要緊貼於牆麵。在建築物轉角處,應挑出水平杆,互相綁牢。
19、吊欄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安裝。懸掛吊欄的鋼絲繩圍繞挑梁不得少於三圈,卡頭的卡子不得少於三個,每個吊欄不少於兩根保險繩,每次提升後要將保險繩與吊欄卡牢固定。鋼絲繩不得與建築物或其它構件摩擦,靠近時應用墊物或滑輪隔開。散落在上麵的雜物要隨時清除。
20、用手扳葫蘆升降的吊欄,操縱時嚴禁同時扳動前進杆與返向杆,降落時要先取掉前進杆上的套管,然後扳動返向杆徐徐降落。
21、橋式腳手架的支承架底座應夯實,並用墊木墊穩,每層必須與建築物連接牢固。桁架應在地麵組裝,桁架兩端的角鋼必須卡抱支承架兩側角鋼。用倒鏈或手扳葫蘆提升時要安好保險繩,就位後立即與支承架掛牢。
22、用鋼管搭設井架,相鄰兩立杆接頭錯開不少於50cm,橫杆和剪刀撐(十字撐)要同時安裝。滑軌必須垂直,兩軌間距誤差不得超過l0mm。
23、鋼門架整體豎立時,底部須用拉索與地錨固定,防止滑移,上部應綁好纜風繩,對角拉牢,就位後收緊固定纜風繩。
24、井架、門架和煙囪、水塔等腳手架,凡高度10~15m的要設一組纜風繩(4~6根),每增高l0m加設一組。在搭設時應先設臨時纜風繩,待固定纜風繩設置穩妥後,再拆臨時纜風繩。纜風繩與地麵的角度應為45○~60○,要單獨牢固地拴在地錨上,並用花籃螺絲調節鬆緊,調節時必須對角交錯進行,纜風繩禁止拴在樹木、電杆等物體上。
25、腳手架、井架、門架安裝完畢,必須經施工負責人驗收合格後方準使用。
26、拆除腳手架,周圍應設圍欄或警戒標誌,並設專人看管,禁止人員入內。拆除應按順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準上下同時作業。
27、拆除腳手架大橫杆、剪刀撐,應先拆中間扣,再拆兩頭扣,由中間操作人員往下順杆子。
28、拆下的腳手杆、腳手板、鋼管、扣件、鋼絲繩等材料,應向下傳遞或用繩吊下,禁止往下投扔。
起重工安全操作規程
1、起重指揮應由技術熟練、懂得起重機械性能的人員擔任。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麵工作的地點,所發信號應事先統一,並做倒準確、宏亮和清楚。
2、80噸以上的設備和構件,風力達五級時應停止吊裝。
3、所有人員嚴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麵停留或行走。
4、使用卡環應使長度方向受力,抽銷卡環應預防銷子滑脫,有缺陷的卡環嚴禁使用。
5、起吊物件應使用交互撚製的鋼絲繩(安全係數見表1)。鋼絲繩如有扭結、變形、斷絲、鏽蝕等異常現象,應及時降低使用標準或報廢(見表2)。
鋼絲繩的安全係數
表1
鋼絲繩的用途 安全係數
纜風繩
纜索起重機承重繩
手動起重設備
機動起重設備
作吊索無彎曲
作捆綁吊索
用於載人的升降機 3.5
3.75
4.5
5~6
6~7
8~10
14
鋼絲繩斷絲折減或報廢標準 (一個節距內)
表2
折減或
報 廢 鋼絲繩種類(交互撚製)
6×19+1 6×24十1 6×37+1 6×61+1
1.00
0.90
0.80
報廢 0~5
6~10
11~16
16以上 0~7
8~14
15~20
20以上 0~10
11~20
21~30
30以上 0~15
16~25
26~40
40以上
6、編結繩扣(kg)應使各股鬆緊一致,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於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並且不得短於300mm。用卡子連成繩套時,卡子不得少於3個。
7、地錨(樁)應按施工方案確定的規格和位置設置,如發現有溝坑、地下管線等情況,應及時報告施工負責人采取措施。
8、使用繩卡,應將有壓板放在長頭一麵。其應用範圍應符合下列規定:
繩卡型號 卡杆直徑(mm) 允許承力(t) 適用於鋼絲繩直徑(mm) 繩卡間距(mm) 繩卡使用數量(個)
Y1—6
Y2—8
Y3—10
Y4—12
Y5—15
Y6—20
Y7—X
Y8—25
Y9—28
YIO—32
Yll—40
Y12—45
Y13—50
M6
M8
MIO
M12
M14
M16
M18
M20
M22
M24
M25
M27
M30
0.72
1.28
2.00
2.40
2.88
5.12
6.48
8.00
9.68
11.50
12.50
14.80
18.00
7.4~8
8.7~9.3
1l
12.5~14
15~17.5
18.5~20
21.5~23.5
24~26.5
28~31
32.5~37
39~44.5
46.~50.5
52~56
60以上
90
90
90
10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50
300
300
350
3
3
3
3
3
4
4
5
5
5
6
6
6
7
9、使用二根以上繩扣吊裝時,繩扣間的夾角如大於
100о,應采取防止滑鉤等措施。
10、用四根繩扣吊裝時,應在繩扣間加鐵扁擔等調節其鬆緊度。
11、使用開口滑車必須扣牢。禁止人員跨越鋼絲繩和停留在鋼絲繩可能彈及的地方。
12、起吊物件,應合理設置溜繩。
13、組裝桅杆應用芒刺對孔。高空擰緊和拆卸螺絲應用固定扳手,如用活動扳手應係安全帶。
14、捆轉向滑車或定滑車,捆繞數不宜多,並須排列整齊、受力均勻。捆綁定滑車應有防滑措施,但起重量大的定滑車應用吊環。
15、纜風應合理布置,鬆緊均勻。纜風與桅杆應用卡環連接;纜風與地錨連接後,應用繩卡軋死。
16、纜風跨越馬路時,架空高度應不低於7m。
17、纜風與高壓線之間應有可靠的安全距離。如需跨過高壓線,應采取停電、接地、搭設防護架等安全措施。
18、定點桅杆應設5根纜風繩,移動式桅杆纜風不得少於8根,禁止設多層纜風。
19、桅杆移動的傾斜幅度,當采用間歇法移動時,不宜超過桅杆高度的1/5;當采用連續法移動時,則應為桅杆高度的1/20~1/15。相鄰纜風要交錯移位。
20、裝運易倒構件應用專用架子,卸車後應放穩擱實,支撐牢固。
21、起吊屋架由裏向外起板時,應先起鉤配合降伸臂;由外向裏起板時,應先起伸臂配合起鉤。
22、就位的屋架應擱置在道木或方木上,兩側斜撐一般不少於三道。禁止斜靠在柱子上。
23、使用抽銷卡環吊構件時,卡環主體和銷子必須係牢在繩扣上,並應將繩扣收緊。嚴禁在卡環下方拉銷子。
24、引柱子進杯口,撬棍應反撬。臨時固定柱的楔子每邊需二隻,鬆鉤前應敲緊。
25、無纜風繩校正柱子應隨吊隨校。但偏心較大、細長、杯口深度不足柱子長度的1/20或不足60cm時,禁止無纜風繩校正。
26、禁止將物件放在板形構件上起吊。
27、吊裝不易放穩的構件,應用卡環,不得用吊鉤。
28、三角架(三木搭)下腳應相對固定,倒鏈應掛在正中,移動時應防止傾倒。
29、裝運重心高、偏心大或易滾動的設備等,應合理擱置,並采取穩固措施。
30、用頂升法裝車,托梁應有足夠的長度和強度。頂升速度應一致,前後應交錯進行,高差不宜過大。
31、用滾動法裝卸車時,滾道的坡度不得大於20о,滾道的搭設應平整、堅實、接頭錯開。滾動的速度不宜太快,必要時應設溜繩。在滾道一側的車體下麵應用枕木墊實。
32、使用管子(滾杠)拖運設備,管子的粗細應一致,其長度應比托板寬度長50cm。填管子,大拇指應放在管子的上表麵,其它四指伸人管內,嚴禁戴手套和一把抓管子。
33、旋轉法起吊時,設備的中心線、桅杆和基礎中心線應在一平麵內。采用多根主纜風時,應有調節受力的裝置。在滑車組的相反方向應有製動措施。
34、采用人字桅杆起板法吊裝時,桅杆兩腿間的夾角應不大於45о,受力方向應在兩腿的中間。桅杆的高度,應為設備長度的1/2.5~1/2。桅杆兩腿和設備絞座應放在一起。
35、滑行法吊裝應遵守下列各項:
1)兩桅杆或桅杆吊裝時,桅杆的前傾或後仰應一致,並選用同種型號同速卷揚機。
2)設備直徑大於3m時應設兩套溜繩,其間要有平衡輪調節,使滑車受力一致;設備直徑小於3m時,可設一套溜繩,但設備中心線、溜繩與基礎中心應在同一直線上。
3)溜繩的滑車組,應有防止扭轉的措施。
4)負載的獨腳桅杆傾斜時,應用卷揚機鬆纜風,並確定纜風受力均勻。
塔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1、兩機或多機抬吊時,必須有統一指揮,動作配合協調,吊重應分配合理,不得超過單機允許起重量的80%。
2、操作中要聽從指揮人員的信號。信號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時,應暫停操作。
3、起吊時起重臂下不得有人停留和行走,起重臂、物件必須與架空電線保持安全距離。
4、起吊物件應拉溜繩,速度要均勻,禁止突然製動和變換方向,平移應高出障礙物0.5m以上,下落應低速輕放,防止傾倒。
5、物件起吊時,禁止在物件上站人或進行加工;必須加工時,應放下墊好並將吊臂、吊鉤及回轉的製動器刹住,司機及指揮人員不得離開崗位。
6、起吊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降落臂杆或同時進行兩個動作。
7、起吊重物嚴禁自由下落,重物下落應用手刹或腳刹控製緩慢下降。
8、嚴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結在地麵、設備上的物件。
9、起重機停止作業時,應將起吊物件放下,刹住製動器,操縱杆放在空檔,並關門上鎖。
10、作業前,應將軌鉗提起,清除軌道上障礙物,擰好夾板螺絲。
11、作業時,應將駕駛室窗子打開,注意指揮信號。冬季駕駛室內取暖,應有防火、防觸電措施。多機作業,應注意保持各機操作距離。各機吊鉤上所懸掛重物的距離不得小於3米。
12、起重機行走到接近軌道限位開關時,應提前減速停車。沒有限位開關的吊鉤,其上止點距離臂杆頂端必須大於lm。
13、應順向風源,卡緊軌鉗,切斷電源。
14、作業完畢後,塔吊應停放在軌道中部,臂杆不應過高。
15、自升塔式起重機還應遵守下列規定:
1)吊運物件時,平衡重必須移動至規定位置。
2)專用電梯每次限乘3人,當臂杆回轉或起重作業時,嚴禁開動電梯。
3)在頂升過程中,必須有專人指揮、看管電源、操縱液壓係統和緊固螺栓。頂升時必須放鬆電纜,放鬆長度應略大於總的頂升高度,並固定好電纜卷筒。
4)頂升時,應把起重小車和平衡重移近塔帽,並將旋轉部分刹住,嚴禁塔帽旋轉。
16、履帶塔式起重機應遵守下列規定:
1)地麵必須平坦、堅實,操作前左右履帶板應全部伸出。
2)豎立塔身應緩慢,履帶前麵要加鐵楔墊實。當塔身豎到90о時,防後傾裝置應鬆動,塔身不得與防後傾裝置相碰。
3)嚴禁有負荷時行走,空車行走時塔身應稍向前傾,行駛中不得轉彎及旋轉上體。
4)作業結束後,應將塔身放下,並將旋轉機構鎖住。
挖掘機安全操作規程
1、啟動前應將離合器分離或將變速杆放在空檔位置。確認機械周圍無人和障礙物時,方可作業。
2、行駛過程中人員不得上下機械和傳遞物件;禁止在陡坡上轉彎,倒車和停車;下坡不準空檔滑行。
3、停車以及在坡道上熄火時,必須將車刹住,刀片、鏟鬥落地。
4、鋼絲繩禁止打結使用,如有扭曲、變形、斷絲、鏽蝕等應及時更換。
5、操作中,進鏟不應過深,提鬥不應過猛。一次挖土高度一般不能高於4m。
6、向汽車上卸土應待車子停穩後進行,禁止鏟鬥從汽車駕駛室上越過。
7、鏟鬥回轉半徑內遇有推土機工作時,應停止作業。
8、行駛時,臂杆應與履帶平行,要製動住回轉機構,鏟鬥離地1m左右,上下坡時,坡度不應超過20度。
9、裝運挖掘機時,嚴禁在跳板上轉向和無故停車。上車後應刹住各製動器,放好臂杆和鏟鬥。
10、聯接電動挖掘機電源電纜時,必須取出開關箱上的保險絲。
維修鉗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酒後上班。
2、工作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穿化纖服裝進入工作現場。
3、設備檢修時必須有專人辦理停、送電手續,將停電牌掛在現場按鈕和配電室轉換開關上,禁止亂動開關。
4、檢查設備內部時,必須用36伏的行燈或手電筒,禁止用明火照明;在金屬容器內部工作時必須用12伏的行燈,嚴禁將行燈變壓器帶入。
5、檢修工作中,拆下的零部件應妥善放置,不得丟失。檢修機械零部件的接合麵時,應將吊起部分墊穩,手不得伸入其間。
6、更換設備及大配件時,所使用的起重工具和臨時腳手架,必須安全可靠,高空作業使用的工具材料要裝在工具袋裏,或用細繩係住,避免掉下砸傷他人。
7、使用扳手時,扳手與螺帽應接觸緊密,接觸部分不得粘有油脂。扳手不得加套筒使用,也不可用扳手當錘使用。
8、鉗工在使用手錘、扁鏟、銼刀、刮刀、虎鉗等專用工具時應嚴格遵守各工具的操作規程,以免發生事故。
9、熟悉起重工、電氣焊工、維修電工的安全操作規程。
10、機械修理與電、氣焊工一起配合工作時,要做好防護工作,並注意避免電弧傷眼。工作完畢,必須清點工具和清理設備雜物。
11、領工人員觀察作業現場是否有安全隱患。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12、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管泵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酒後上班。
2、工作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穿化纖服裝進入工作現場。
3、設備檢修時必須有專人辦理停、送電手續,將停電牌掛在現場按鈕和配電室轉換開關上,禁止亂動開關。
4、檢查設備內部時,必須用36伏的行燈或手電筒,禁止用明火照明;在金屬容器內部工作時必須用12伏的行燈,嚴禁將行燈變壓器帶入。
5、檢修工作中,拆下的零部件應妥善放置,不得丟失。檢修機械零部件的接合麵時,應將吊起部分墊穩,手不得伸入其間;對法蘭盤時必須用撬棍,嚴禁用手扶摸。
6、管道的連接應遵守下列規定:
(1)管徑80mm以下,壁厚3.5mm以下,介質壓力10MPa以下,可采用螺紋連接或氣焊。
(2)管徑大於80mm,壁厚大於3.5mm,介質壓力大於10MPa,必須采用電焊或法蘭盤連接。
(3)管徑小於200mm的法蘭盤連接的最大間距為8mm ,管徑大於200mm的法蘭盤連接的最大間距為9-12mm。
7、管道安裝應遵守下列規定:
(1)管道一般應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柱預埋鋼板式支架上。
(2)沿牆裝的支架支梁,埋入牆的深度不小於240mm ,在砌體未達到實際強度時,不應安裝管件。
(3)大直徑的橫管子不能采用鉤釘支架。
(4)立管穿過樓板時,每層都必須設置管座。
8、管道不能穿過變電所、配電室、集中控製室,管道與電纜交錯時,管道應敷設在電纜下方。
9、更換設備及大配件時,所使用的起重工具和臨時腳手架,必須安全可靠,高空作業使用的工具材料要裝在工具袋裏,或用細繩係住,避免掉下砸傷他人。
10、使用扳手時,扳手與螺帽應接觸緊密,接觸部分不得粘有油脂,扳手不得加套筒使用,也不可用扳手當錘使用。
11、在使用手錘、扁鏟、銼刀、刮刀、虎鉗等專用工具時應嚴格遵守各工具的操作規程,以免發生事故。
12、熟悉起重工、電氣焊工、維修電工的安全操作規程。
13、機械修理與電、氣焊工一起配合工作時,要做好防護工作,並注意避免電弧傷眼,工作完畢,必須清點工具和清理設備雜物。
14、領工人員觀察作業現場是否有安全隱患。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15、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維修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酒後上班。
2、工作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穿化纖服裝進入工作現場。
3、電氣維修人員必須持有安全技術合格證,電氣學徒工不得單獨作業。
4、電氣維修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工作票製度,倒閘操作票製度。對部分停電檢修,帶電作業較為複雜的倒閘操作、雙電源倒閘操作及非電氣工作人員在電氣場所工作,應執行專人監護製。監護人必須承擔因監護不到造成事故的責任。
5、電氣維修人員作業和停、送電須兩人進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高空作業時必須細致地檢查梯子、腳扣、安全帶是否牢固可靠。
6、電源開關雖已拉開,但不許用手試驗,必須用驗電筆或驗電燈進行檢驗,嚴禁帶電作業(36V)以上。36v以上嚴禁單人作業。
7、嚴禁往電氣設備、電纜溝、電纜線路上亂丟油棉紗、木材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發現電氣設備起火,應迅速切斷電源,使用四氯化碳幹粉滅火器、砂子撲救,嚴禁用水和泡沫滅火器滅火。
8、領工人員觀察作業現場是否有安全隱患。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9、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鉚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酒後上班。
2、工作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穿戴化纖服裝進入工作現場。
3、工作前仔細檢查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大小錘、平鏟、衝子及其它承受錘擊之工具頂部嚴禁淬火使用。
4、進行鏟、剁、鉚、切割等工作時,應戴好防護眼鏡,不得麵對人體操作。使用電焊機等離子切割機、氧氣乙炔焊割在工作休息時,應關閉氣源,切斷電源。
5、使用大錘時,應注意錘頭甩落範圍。打錘時應瞻前顧後,對麵不許站人,防止掄錘時造成危險。
6、高位置作業時,要檢查架子跳板是否牢固,係好安全帶,上下不準同時作業。
7、檢查設備內部必須用行燈或手電筒,在設備內部工作的行燈電壓隻能用12伏,且變壓器不得入內,禁止用明火照明。
8、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9、領工人員觀察作業現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鋸床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酒後操作鋸床,工作前要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鋸料時要精力集中,不幹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
3、更換鋸條時,調整鋸條螺絲部分用力不能過猛,以免把鋸條崩壞,刺傷人體。
4、鋸料時如果物料過大,調整時不準用手直接搬動,必須使用撬棍和大錘進行調整。
5、鋸料時必須用水對鋸條進行連續冷卻。
6、工作完畢後停車停電,清掃場地及床身衛生。
7、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高空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凡離地麵(樓板)2米以上進行操作,即為高空作業。所有高空作業不論什麼工種,不論專職或臨時,不論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均應執行規程。
2、凡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癲癇病,手腳殘疾、深度近視的人,不得從事高空作業。
3、登高作業前, 應先檢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若有不符合要求的,應禁止使用或拒絕登高作業。
4、高空作業前應休息好。高空作業要穿軟底鞋,不許穿拖鞋、硬底鞋和塑料鞋,以防滑倒和摔下。應戴安全帽和係安全帶,安全帶要高掛低用,並拴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不能拴在尖銳棱角的構件上,以免被其割斷造成事故。
5、在廠房內進行高空作業時,特別要注意周圍環境,如電纜、電線,各種機械設備、管道、支架等。如有危害工作人員安全的現象,應立即排除或停止工作。
6、使用梯子登高時,梯子中間不得缺層,並應牢固地支靠在牆柱上。梯腳要有防滑措施,靠放斜度不小於30°,使用人字梯必須掛牢掛勾。
7、高空作業時,工具應放在工具袋內,不應把工具、器材放在工作點邊緣。傳遞物件應用吊繩,嚴禁上下拋擲工具或器材。
8、學徒工在沒有專職師傅的帶領下,禁止單獨高空作業。
9、遇到六級以上大風和大雨時,禁止露天高空作業。若因搶修需要,必須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10、領工人員觀察作業現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嚴禁用水衝淋電氣設備。
卷板機安全操作規程
1、按規定穿戴好勞保用品,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卷板機使用前必須仔細檢查各軸承是否缺油,夾緊裝置要靈活可靠,傳動部分完好安全罩齊全完整。
3、按規定尺寸卷製工作件,嚴禁超負荷卷製超大超厚的工件。重量在100公斤以上工作必須使用吊裝工具操作。
4、工作前清理設備周圍雜物,防止因磕絆發生事故。工作人員所用的工具在使用前檢查確認完好後方可使用。
5、操作人員在使用卷板機時,應站立於設備兩端,禁止熱工件進入壓輥,注意毛刺飛邊劃傷。
6、筒形工件對縫時,設備運行嚴禁用手觸摸工作件。兩人以上工作必須明確一人指揮,做到相互配合。與工作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場地。必須在醒目處懸掛警示牌。
脫介篩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運轉前檢查篩板緊固情況、篩麵有無雜物,傳動係統潤滑充足,各部零件齊全完整,確認可靠後根據開車信號試車運轉。
4、脫介篩應空載時啟動,不得超負荷運行。在運轉中嚴禁跳到篩上打楔子、緊篩板螺栓。檢查設備和清掃衛生應避開轉動部位。
5、運行中注意觀察電動機溫度,升溫過高或有異常聲響應立即停機處理。並由司機在操作箱上掛“停車牌”。
6、停車時必須待篩子上物料全部卸淨方可停機,聯鎖運行時自動開、停機。
7、嚴禁任何人隨意往篩麵上亂扔雜物。
BGN-45濃縮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濃縮機各部位螺釘必須齊全、牢固。傳動裝置潤滑充足,運轉中聯軸器斷銷應立即彙報停機處理。
4、濃縮機各處走道及加藥桶蓋站人處,必須裝置欄杆。地板應采用花紋鋼板,並將其安裝牢固。
5、嚴禁在濃縮機走橋上存放雜物,防止工具、雜物等落入池內,嚴禁任何人隨意往濃縮池內扔雜物。
6、經常注意觀察運行中電動機溫度、電流變化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停機處理。
過濾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運轉前檢查配電、傳動裝置,各部轉動靈活,潤滑油充足。確認可靠方可試運轉。
4、過濾機操作台及緩衝漏鬥層應設保護欄杆,站在高處檢修過濾機應係好安全帶。
5、捅濾餅不準用金屬鏟或尖銳工具。工作中集中精力,防止將工具掉入溜槽或進入下層刮板運輸機造成事故。
6、清掃衛生或檢查設備時,應避開過濾機轉動部位。運行中注意觀察電動機和各部軸承溫度,發現異常必須停車處理。
7、過濾機濾板需縫補或更換必須停車進行。
磁選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開車前檢查操作係統、傳動係統及各閥門是否完好,確認可靠方可起動空運轉試車。
4、試車檢查設備及各運轉部件有無異響,正常後方可給料。
5、運行中經常檢查電動機、減速機軸承溫度,軸承轉動溫度應在65°C以下。發現溫度過高應停機處理。
6、定期對各部油孔注油,保持運轉油量充足。
7、檢查和清掃衛生時,應避開設備轉動部位。待脫介篩停機以後,滾筒上無料方可停機。
高壓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工作前檢查設備各部位潤滑情況,操作台儀表準確完好。泵房內通道暢通,設備周圍無雜物,安全殼罩牢固齊全。
4、信號靈敏可靠,試運轉注意泵內有無雜音,發現問題必須停車處理,確認可靠後方可運行。
5、水泵運行中經常巡查電動機、軸承部位溫度,最高不準超過65°C,發覺設備過熱燙手必須停車彙報處理。
6、開閉閘門注意防滑,操作平台上不準堆放雜物或積水,保證各閘閥手柄靈活。
7、清掃衛生不準用水衝淋電器裝置,避開轉動部位。設備檢修必須停電,司機必須在操作箱上掛停電牌。
介質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介質泵配置壓力表、電流電壓表,保證儀表準確。開車前檢查潤滑油是否充足,防護裝置是否齊全完好。
4、泵周圍過道暢通無雜物,地麵無積水和淤積物品。照明充分,信號靈敏可靠。檢查介質桶存料情況及站人平台梯子牢固不開焊。發現問題應立即彙報處理。
5、運轉中經常檢查電機及各軸承溫度,最高不準超過65℃,若有超溫情況必須停車處理。
6、介質泵不得在無料情況下運轉,不得在閘閥閉死情況下長時間運轉。隨時注意泵內有無異常聲響。
7、司機在清掃衛生時注意避免水衝電器裝置,應避開設備轉動部位。
離心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開車前檢查電氣儀表是否準確,供油係統是否暢通,傳動皮帶是否齊全、鬆緊適度,確認信號靈敏可靠後方可試運轉。
4、離心機應空載啟動,不準超負荷運轉。運行中注意設備運轉是否平穩,出現強烈振動要及時檢查處理。
5、運行中離心機給料應均勻,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入料中的雜物,尤其是鐵器,以免損壞不鏽鋼篩籃。
6、司機經常觀察電流指示及油壓表的壓力情況,油壓過低或電流過高必須停車檢查處理。嚴禁大於規定粒度的物料進入離心機。
7、更換三角帶時必須使用專用工具,有專人統一協調指揮,停機更換。
8、清掃衛生時注意避免水淋電氣裝置,經常檢查來料和下料溜槽是否暢通,連接必須牢固無滴漏現象。
浮選入料泵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開車前檢查信號靈敏情況,儀表準確可靠、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完好、各潤滑部位注油量充足。確認無誤後待信號試車運轉。
4、運行中經常觀察電動機、軸承溫度不許超過65℃,若遇泵內有異常聲響或電機、軸承溫度過高必須停車處理。
5、勤觀察泵上料情況,不準在無料情況下運行,不準在閘閥閉死情況下長時間運行。
6、設備周圍過道通暢,不準有雜物堆積。地麵保持清潔無積水和淤泥。
7、清掃衛生時注意避開設備轉動部位,不許用水衝淋電氣裝置。
藥劑攪拌桶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
2、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開車前檢查信號是否靈敏可靠,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好齊全,各轉動部位油量是否充足,傳動帶鬆緊是否合適,無缺帶、跳槽現象。
4、運轉時經常觀察電機、軸承溫度,溫升不允許超過65℃,若有攪拌輪強烈振動或電機軸承溫度過高燙手,必須停車處理。
5、上下梯台時注意腳下防滑,嚴禁聚丙烯酰胺灑落,工作時必須站立穩固,隨時觀察安全欄杆、梯子、站人平台有無鬆動開焊,發現問題及時彙報處理。
6、清理攪拌桶時必須將桶內物料放空,二人以上同時工作,必須設置穩固的行人安全架,一人監護安全工作。
7、加藥點必須設在安全位置,不準使用有害人體健康的藥劑,管路堵塞嚴重時嚴禁用重錘敲打。
稀介泵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班中酗酒或酒後上崗。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開車前檢查各種儀表指示是否準確,安全裝置是否齊全、牢固;聯控裝置、信號係統是否靈敏可靠,電動機聯軸器銷軸是否齊全緊固;確認管道是否暢通。
3、觀察稀介池液位是否適宜開泵,確保進料出料閘門靈活,工作地點照明足夠,各注油部位油量合適方可開車。
4、運行當中勤聽、勤摸、勤看水泵運行情況。電動機、軸承溫度最高不能超過65℃,如發覺泵內響聲異常或電動機、軸承溫度過高,壓力突變等現象,必須停車查明原因。
5、注意液位變化,稀介泵不準在泵內無料時運行,不得在閘門閉死情況下長時間運行。按規定配置壓力表,並注意觀測出料壓力,定期檢驗。
6、清掃衛生時應避開水泵轉動部位,不能用水衝淋電氣裝置。設備周圍過道暢通,地麵無雜物或積水,上下梯台操作時注意腳下防滑。
氧氣充填泵安全操作規程
1、氧氣充填泵應選擇在幹淨無灰塵的房間內進行工作,使用地點溫度不得低於0℃。
2、充填泵可用螺栓固定在水平基台上,也可放置在水平基台上。充填泵與基台間放置減振的厚橡膠板,與基台接觸應平穩。
3、嚴禁任何脂肪物體與水—甘油潤滑液相接觸的零件接觸。
4、在首次使用前,應將機械油注入到機體內,並在每次更換機械油後,必須將機體外部的油脂擦拭幹淨。絕不允許油從上、下機體的接合處、各密封環處及密封罩處往外滲漏。
5、使用地點嚴禁吸煙,應建立嚴格的禁火禁油製度。充填工必須穿著沒有油汙的潔淨衣服,工作前必須用肥皂將手洗淨。
6、使用的所有工具必須經過清洗除油後,再用棉紗徹底擦幹淨。
7、電動機接線必須良好,網路內應置有保險絲和接地線。室內照明應安裝防爆型燈罩。
8、凡是與氧氣及水—甘油潤滑液相接觸的零件,應定期進行清洗,充氣前用壓縮氧氣吹淨。清洗材料有乙醚、酒精、四氯化碳,航空汽油。
9、氧氣充填工必須定期對輸氣瓶內的氧氣質量、輸氣瓶和小氧氣瓶的安全性能進行認真的檢查。輸氣瓶存放處同充氣操作地點之間,應有可靠的安全隔離設施。
10、氧氣瓶必須每3年進行1次耐壓試驗。新購進或經水壓試驗後的氧氣瓶,須在充填前稀釋2~3次後,方可進行充氧。
11、氧氣瓶應輕拿輕放,與暖氣片和高溫點的距離應在2米以上。
12、氧氣充填工作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擔負,非專職人員不準擅自進行充氧操作。
13、在充填泵工作前,應認真檢查各部位是否清潔可靠。ABD-200型、AE-101型氧氣充填泵,應將管路係統中充滿18-22兆帕的氧氣;AE-101型氧氣充填泵應充滿30-32兆帕的氧氣,用肥皂水檢查各處是否漏氣。如發現不良現象應及時設法排除,以免降低充氣效率或發生危險。
14、檢查曲軸旋轉方向與皮帶罩上的箭頭方向是否一致。
15、檢查單向閥。首先啟動電動機,關上集合開關,進行充氣。
(1) ABD-200型、AE-101型氧氣充填泵,可觀察中間壓力表變化情況:如果兩個吸氣閥氣密不佳,則表針靜止不動;如果有一個氣密不佳,則表針做不均跳動。如果有一個或兩個排氣閥氣密性不佳,則壓力表指針升起並與柱塞運動合拍;
(2)AE-102型氧氣充填泵,應觀察各壓力表的變化情況:如果一級排氣壓力和一級進氣壓力接近或相等,說明一級氣缸的吸、排氣閥失靈;如果二級排氣壓力和一級排氣壓力接近或相等,說明二級氣缸的吸、排氣閥失靈。
16、安全閥可靠性檢查。啟動電動機,關上集合開關,進行充氣:
(1) ABD-200型、AE-101氧氣充填泵的充氣壓力為21~22兆帕時,安全閥應自動開啟排氣;
(2)AE-101型氧氣充填泵的充氣壓力為31~33兆帕時,安全閥應自動開啟排氣。
17、分別接上輸氣瓶及小氧氣瓶。打開集合開關,使輸氣瓶內氧氣自動流入小氧氣瓶內,直至壓力平衡為止。
18、關上集合開關,啟動電動機,進行充氣:
(1)ABD-200型,AE-101型氧氣充填泵充氣時,要觀察中間壓力表的變化,直至小氧氣瓶內壓力達到需要的壓力為止。小氧氣瓶內最高壓力不得超過30兆帕,輸氣瓶內剩餘壓力不低於5兆帕;
(2)AE-102型氧氣充填泵充氣時,要注意觀察各壓力表的變化,直到小氧氣瓶內的壓力達到需要為止。當充氣壓力為30兆帕時,必須選用耐氣壓為30兆帕的小氧氣瓶。
19、打開集合開關,關閉小氧氣瓶開關及接小氧氣瓶開關,並打開放氣開關,放出殘餘氣體後,卸下小氧氣瓶。
20、再次充氣時,應按上述重複進行。
21、應接好冷卻水箱的自來水,並使之暢通無阻,以便降低溫度。充氣時,氣缸表麵溫度升高較快(約60~70℃),屬正常現象。
22、每次充氣前應將充填泵空轉幾分鍾,觀察各部位運行是否正常,運行正常後方可進行充氣。充氣時,如發現有噪音及其他不正常現象,應立即停止充氣,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23、AE-101型、AE-102型氧氣充填泵,確定電接點壓力表自動停泵的控製壓力應大於安全閥的排氣壓力。即在正常情況下,應由安全閥起作用,電接點壓力表的自動控製僅在例外情況下起安全保護作用。
24、小氧氣瓶與輸氣瓶壓力比一般為2~3倍時最為經濟,當其中一個輸氣瓶壓力較低時,可先用它來充氣,充到一個階段後,再利用壓力較高的一個輸氣瓶充氣。
25、充填泵工作完畢後,應切斷電源,關閉輸氣瓶開關,由氣水分離器放出冷卻水。
瓦斯發電站瓦斯發電機組運行規程
瓦斯發電機組的啟動、運行
一、機組的啟動
1、關閉機組進氣蝶閥,踏下啟動總開關,按下啟動按鈕(3—5)秒,對機組排空。
2、打開氣源蝶閥,燃氣壓力最低不小於300mm水柱,最高不大於3000mm水柱。調壓閥後燃氣壓力為30mm—100 mm水柱。
3、接通蓄電池、電調開關,檢查執行器是否動作正常。
4、短接控製器端子3—4,調整燃料高低電位器,觀察電執行器是否有大到小和有小到大的變化。
5、接通電磁閥開關和釋放緊急開關按鈕,聽電磁閥有無動作聲。
6、踩下腳踏開關,按下啟動按鈕,發動機啟動點火運轉。起動電機連續運行不得超過5秒,若三次啟動不成功,應及時查明原因後方可啟動。
注意:發動機啟動後,要立即釋放啟動按鈕,並踢開腳踏開關,以免損壞啟動電機。
7、發動機啟動後,使其運轉在600r/min—800r/min怠速運行,進行暖機,同時觀察各儀表指示是否正常。
8、觀察各缸缸溫、排氣溫度是否正常。
9、速度控製器調整
(1)額定轉速的整定:將怠速/額定轉速開關置於額定轉速位置(轉速調整電位器R100.7276.10圈,置於中間5圈,調速率電位器R7276.2K.10圈調節至5周),調節額定轉速電位器,使頻率指示為50HZ,監控儀轉速為1000轉,調節電壓整定電位器使電壓值為400v,使其達到額定轉速。現將怠速/額定轉速開關置於怠速位置,緩慢調節ICLS,SPEED電位器,(單圈),電壓在300V左右,監控儀轉速700轉左右,使發動機轉速為怠速。反複調節RATED、SPEED及IDLE、SPEED兩電位器,在怠速時,電壓為300V,在額定轉速時,電壓為400V,頻率為50HZ,轉速為1000r/min。
(2)穩定性調節:如果發動機轉速不規則的變化,可緩慢降低增益(GAIN)電位器,直到轉速穩定,調節增益電位器可能引起轉速的瞬態變化,調節時應緩慢。如果發動機低速波動,可增加複位(RESET)電位器,直到發動機穩定下來。若增加複位器後仍不能使發動機穩定,可同時慢慢降低增益(GAIN)電位器或同時增加執行器補償(ACTUATOR、COMPENSATION)電位器。
10、怠速/額定轉速開關置於“額定”位置,使發電機組空載運行,待發動機油溫 、水溫升至40℃後,方可並網運行。
11、調整電壓整定電位器使空載電壓為400V左右,調整轉速微調電位器使頻率為50HZ。
12、並網前核相
(1)用相序儀檢查發電機的相序:相序儀黃線—U相(或A相),綠線—V相(或B相),紅線—W相(或C相),當黃綠紅三根導線接至三相電源後,按下相序儀電源開關檢查旋向,順時針旋序為正序,逆時針轉向為反序。
(2)用相序儀檢查電網的相序:相序儀黃線—A,綠線—B,紅線—C,按下相序儀電源開關檢查旋向是否和發電機側一致。
(3)若發電機的相序和電網相序不一致,需將變壓器高壓側A、C兩相對調,對調後再測一次相序,使發電機與電網相序一致。
(4)打開同期開關,將萬用表置於500VAC電壓檔,合上隔離開關,用表筆分別測量DW15上下觸頭,電壓檔同期表S指針旋向垂直向上位置時,電壓差最小為同相序。三項觸頭間電壓在同期表s指針旋向垂直向上位置都最小時,為電網與發電機相序一致,s指針垂直向上為同步點。
二、機組並網運行
(一)發電機的並聯運行條件
1、發電機的頻率與待並機組或電網的頻率相同。
2、發電機和電網的波形相同即三相正弦交流電相同。
3、發電機和電網的電壓大小及相位相同。
4、發電機和電網的相序一致。
(二)電氣並網操作順序(瓦斯發電站610開關在合閘狀態,410開關在分閘狀態)。
1、合上山腳樹35KV變電所626#(或623#)開關。
2、合上瓦斯發電站602#(或601#)開關。
3、合上瓦斯發電站612#(或611#)開關,給2#變(或1#變)充電。
4、合上瓦斯發電站402#(或401#)開關,給400V母線充電。
5、合上發電機並網開關411#(412#、413#、414#、415#、416#)開關,將發電站並入山腳樹35KV變電所的6kv係統。
(三)單台機組與運行機組並網操作順序
1、按下控製屏上的儲能按鈕,給主開關儲能。
2、待發電機組運行正常後,先將發電機組的電壓、頻率調整至與電網大至相同時,再把同步測量開關置於“並車”位置,觀察同步表。
3、調整控製屏上的轉速微調電位器,使之與電網頻率相同,即同步表頻率差指示“HZ”指針處在中間略高位置。
4、調節電壓整定電位器,使機組電壓與電網電壓相同,即同步表電壓差指示“V”指在中間位置。
注意:反複調節發電機,並觀察同步表相位差指示“S”指針,使其緩慢順時針旋轉。當指針旋轉接近垂直向上位置時,左手按下主開關合閘按鈕,右手斷開同步測量開關,主開關合閘並網發電。左手調整電壓整定電位器,將功率因數控製在滯後0.9-0.8之間,右手緩慢調整轉速微調電位器給機組加載。調整功率到合適位置(新機為60%Pe),最後將功率因數調整在0.8—0.9之間。
5、發電機並網運行中,應注意觀察電器儀表的指示狀況,並根據技術要求,及時修正各項參數。
6、機組正常運行中,每半小時做一次巡回檢查,觀察油溫、水溫、機油壓力、壓差、燃氣壓力及水、油液位,每兩小時對機組參數做一次記錄。
7、負荷百分率的調節:機組並網後加載,當負荷運行時負荷百分率為接近100,當功率為400kw時控製盒L顯示為80左右,可通過控製屏上信號變速器的增益電位器調節,逆時針調節負荷率增大,順時針調節減小。
(四)發電機並網的注意事項
1、發電機並網操作統一由集團公司電力調度指揮。
2、發電機新投入(或事故情況下),必須由瓦斯發電站站長、專業人員在場。
3、投入並聯運行前,各發電機相序與電網相序要一致,否則強行並車將造成電氣及機體損壞。
4、待並機組投入並聯運行時,轉速要略高於被並機組(或電網),否則將造成倒流,逆功率保護動作,造成並車失敗。
三、自動功率因數調節儀
概述:自動功率因數調節儀,能根據電網電壓的變化及機組輸出的有功功率的變化,輸出一個調節信號,從而自動調節發電機的無功輸出功率,使功率因數保持恒定。
1、本功率因數調節器適用於與電網並聯的發電機組,不適用於相互並聯的發電機組,主要技術參數:額定工作電壓400V/450V,頻率50/60HZ,功率因數調節範圍1—0.75(滯後),功率因數控製精度5%。本功率因數調節儀可與此同IFC5、IFC6係列發電機配合運行。
2、調試
(1)確定控製屏功率因數指示是否正確,如有誤應先處理,方法如下:單機運行,不接通功率因數調節器的電源,先確定發電機電壓整定電位器使發電機電壓升高的調節方向,並網運行後,向電壓升高方向調節電位器,功率因數表指針應向滯後方向偏轉,否則是錯誤的。
(2)單機運行,將發電機電壓調節在額定電壓,記住此時電壓調整電位器旋鈕的位置(在控製屏上標注好)。
(3)並網運行,帶上一定有功負載(30%左右),將功率因數調節在1—0.9(滯後)之間。
(4)調節電位器置於中間位置,準備接通電源。接通電源後密切觀察功率因數表,應在1—0.7(滯後)之間。如超出(請即關斷功率因數調節器電源),說明輸入到功率因數調節器的電流、電壓相位有誤,應調換信號的極性調換端子5號、6號(414、N400)這兩根線。
(5)若無功電流擺動,可順時針調節功率因數調節器上的電位器。
4、運行
調試完畢後即可投入運行,並網成功,功率因數調節器電源接通後,應將發電機電壓整定電位器緩慢調到額定電壓位置,將功率因數調節在需要的數值,運行中不要再調節電壓整定電位器。功率因數調節器電源的通斷最好與並網開關同步,如采用單獨的開關控製,應注意先並網再接通功率因數調節器的電源,解列時,先分閘再斷開功率因數調節器的電源。
四、發電機使用注意事項
1、發電機運行時,應密切注視控製屏上各種儀表指示的變化,電壓表指示範圍應在規定範圍內(電壓在額定電壓±5%範圍內時,方可滿載連續運行。三相電壓電路應保持平衡,電流差≤15%,電壓差≤10%),若電流、電壓突然變化,應及時查明原因並排除故障,切勿超載運行。
2、注意觀察發電機運行時有無異常聲音、振動及燒焦氣味。通常出現聲音異常或有燒焦氣味是由發電機內部故障引起,應立即停機檢修,若出現振動過大現象,檢查發電機與原動機連接是否良好(必要時用百分表檢查同軸度),軸承是否損壞,固定螺栓是否鬆動。
3、檢查軸承溫度是否超過規定值。
4、檢查定子繞組溫度是否超過規定值,注意檢查排氣口處溫度,當排氣口溫度大於85℃時,應逐漸減小負載,查明原因。
5、保持機房內空氣對流,發電機的進出口不得有障礙物阻礙空氣流通,導致發電機過熱而燒壞。
6、有刷發電機應檢查集電環上是否有不正常的火花,及時檢查電刷位置,彈簧壓力是否合適,若火花很大時,可能發電機轉子繞組發生短路,應及時停機檢修。
7、發電機應保持清潔,避免塵垢、水滴或金屬物通入,可定期用幹燥空氣消除發電機內的灰塵。
機組的停機
1、機組停機前,要先卸去負荷,緩慢逆時針調節轉速微調電位器,逐漸卸下負荷,同時緩慢旋轉電壓整定電位器,將功率因數控製在0.95—0.7之間,當功率因數降至50KW以下時,迅速按下分閘按鈕,然後使機組在額定轉速下運行幾分鍾。
2、將轉速轉換開關撥至“怠速”位置,使機組轉速降至怠速運行。
3、待機組油溫、水溫降至40℃以下時,關斷機組氣源蝶閥,將電磁閥開關、電調開關置於斷開位置,並按下緊急停機按鈕,機組停止。
4、較長時間停車時,如環境溫度低於5℃,應將冷卻軟水放淨,並將水泵、水管的放水堵打開將水放淨。
5、較長時間停機或機組檢修,關閉冷卻水進口閥門和燃氣進口總閥門。
6、手動盤車5周,預供油泵泵油0.01MPa。
發電機組的故障停機處理
1、當發電機組因超速、過電流、逆功率、水溫高、油溫高及油壓低突然停機時,應關斷氣源,查找故障原因後方可開機。
2、若因係統(變壓器、開關櫃、電纜等)故障原因,造成開關、發電機保護動作,應查明故障原因,判明故障性質,逐步完成電網操作。
3、當遇有緊急情況,可按下“緊急停車”按鈕,使機組緊急停機,突然緊急停機後,一定要盤車,用人力盤轉曲軸至少5圈,同時手動機油泵泵油,待機組水溫、油溫降低後,進行檢查處理及向有關部門彙報。
4、當瓦斯發電站發生事故時,運行人員應將事故情況及時彙報並做好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