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古詩詞裏過臘八
古詩詞裏過臘八
陳景勝 搜集整理
在遠古時代,“臘”是我國的一種祭禮。在商代,人們每年用獵物舉行“臘祭”。到了南北朝,已將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借此臘日來祭祖敬神供佛,祈求國泰民安避災迎祥。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這是北朝魏收的《臘節》,描寫數九寒冬過臘八,人們以酒肉祭祀百神,抒發敬謝之情。“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裎孝祀,介茲萬祜。”祭神,同樣是臘八的主題曲,可這是一個年景很好的臘八節,所以,人們更表對神的感激之情。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麵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這是唐代杜甫的《臘日》,詩人將當年氣候溫和的臘日,與往年天寒冰凍的臘日一對比,感覺萱草柳條春光可見的臘八節,多想辭朝回家暢飲歡度良宵,可又感念皇帝的恩惠,不便離開。
感受到春意的臘八,還有宋代陸遊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想想,柴門裏的炊煙,水邊的牛腳印,人們互贈臘八粥,好一個溫馨的臘八節。同時可見,宋代喝臘八粥已風行,不再隻以酒肉來“臘祭”過節了。
瞧瞧,鄰裏互贈臘八粥,多和諧的風俗。那麼,古人的臘八粥又是怎麼樣的呢?清代李福的《臘八粥》裏說到了製作:“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難怪臘八粥在古代就叫七寶五味粥,可是,還沒提到熬粥的食料名稱呢?嘿,不急,且看同朝代道光帝的《臘八粥》:“一陽初夏中大呂,穀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可見,七寶五味,無非就是米穀豆果雜成。
那麼熬製又有著怎樣的盛況?清代夏仁虎的《臘八》說:“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看,民間、宮廷好一個粥香嫋嫋、鼓樂聲聲、供佛讞廷的臘八盛典。
其實古人過臘八節,就講究一個“祭”字,不為“吃”,也不為“喝”,隻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