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煤礦:做足煤泥“文章” 搶占“冬泳金沙灘”
古城煤礦:做足煤泥“文章” 搶占“冬泳金沙灘”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古城煤礦瞄準資源潛力,既撿西瓜也拾芝麻,在煤泥上做文章、下功夫,不僅拉長了煤炭綠色產業鏈,而且搶占了“冬泳金沙灘”。
12月26日古城煤礦煤泥烘幹項目投入試運行,該項目的投產使礦井尾煤處理係統更加完善,實現了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的雙提高。
據了解,古城煤礦煤泥烘幹項目主要包括煤泥幹燥車間、幹煤泥輸走廊、煤泥幹燥儲存裝車棚等,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年,投資1800萬元,於去年4月18日開工建設。全礦所產煤泥中,去除煤泥浮選20萬噸入浮量,綜合利用電廠17萬噸煤泥消耗量,剩餘10萬餘噸煤泥將全部由其進行烘幹。
“我礦濕煤泥發熱量約為3400大卡,水分在25%左右,煤泥經過浮選和幹燥後可將水分控製在10%以下,灰分9%以下,其中浮選出的精煤發熱量達到了6300大卡,幹燥後的煤泥發熱量也在4000大卡左右。”古城煤礦選煤廠副廠長王慶華介紹說,“去年我們僅煤泥浮選精煤一項就創效2608萬元,新上的這個煤泥烘幹項目按現有市場價格計算,今年可增創利潤800萬元以上。”
“通過浮選和幹燥處理後的煤泥產品,能夠在配煤銷售方麵發揮很大作用,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合理配煤,即調節了煤炭產品質量,又盤活了煤泥產品附加值。”古城煤礦煤質管理科科長趙士雷說。
與此同時2013年古城煤礦綜合利用電廠通過專用管道輸送,共燃用煤泥17.6萬噸,占到了總耗煤量的95%,相當於節省了8.8萬噸標煤,而煤泥燃燒所產生的粉煤灰全部銷往水泥廠、磚廠作為混合原料利用,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避免了二次汙染,成為了古城煤礦轉方式調結構的又一助推器。
電廠“吞泥吐電”,浮選孵化“金鳳凰”,烘幹炒出“金豆子”,使全礦尾煤能夠完全消化變成高附加值“產品”,最大限度地將有限的煤泥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吃幹榨淨,實現了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從而提高了礦井可持續發展力,提升了礦井綜合經濟效益水平。(丁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