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祖波:看“包公戲”想到“敢於唱黑臉”
看“包公戲”想到“敢於唱黑臉”
作者:萬祖波
大凡對中國文學發展史稍有悉知者,均能摸清:結繩以記事---占卜文化---諸子百家---賦詞詩文這一中華文化發展四部曲。其間的戲曲文化隨著中華文化的發展的發條一直承繼至今,這也必然注定了中華戲曲文化的沉澱和厚重。 其中,戲曲中的臉譜文化講究頗多,在生旦淨醜行當中,若要快速了解劇中人的性格和形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劇中人的臉譜顏色。紅臉代表忠義之士;白臉意味奸詐之徒;黑臉演繹的則是勇猛正義形象,比如有徐茂公、魏征、寇準、包拯,劉伯溫、劉墉、於成龍等等。 以表現包拯一生“正直無畏 倡樹清廉”為中心思想的河南豫劇“包公戲”則把黑臉形象唱至淋漓盡致,演到了惟妙惟肖。特別是《鍘美案》《打龍袍》《包公審鬼(又名探陰山)》三個情節,可以說把包公的黑臉形象表現到了極點,讓台下的我輩人看後仍然是興奮不已,甚至是滿身熱血沸騰。很多紀檢、黨校部門將包公戲展演每年都列為重點廉政教育教材。因為包公戲能夠很好的從內心深處,教導人們審視深思廉潔的意義,告誡我們:在有悖於公平法製的時候,要敢於唱黑臉,這是國家之所需,法治進程之所需,最終於國於民均是大有益處的。
正如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所批判的那樣“有時候,社會需要唱黑臉的大俠義士,可是一大段時間過去了,敢唱黑臉的義士卻珊瑚來遲,甚至根本沒有來”於是乎,才有了“小悅悅事件”“毒奶粉、毒玩具事件”等問題的發生,說明有些人不敢唱黑臉。
這就讓人不禁緊皺眉頭,一番深思:而今何為不敢唱黑臉?
李瑞環同誌說:對於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習慣避重就輕、隔靴搔癢,就是不敢唱黑臉;對不良現象總是睜隻眼閉隻眼、好好好是是是,就是不敢唱黑臉;對於有失公義法理,關鍵時刻不敢”說硬話,就是不敢唱黑臉。 不想說不足,不敢唱黑臉,不願說“硬話”說到底是私心作怪、私利作祟。總有一些人是“怕”字當頭,怕東怕西,怕你怕我,怕傷和氣,又怕丟選票,更怕引火燒身,一句話就是怕自己的個人利益受到影響,時時處處明哲保身;還有的人不敢唱黑臉,恐怕是因為自身屁股不幹淨,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底氣不足,無理也心虛,怕“說人家,人家反過來狠狠的說你”
敢於唱黑臉的人歸結起來就是心正無私之人,光明磊落之人,不計個人榮辱之人。唱黑臉的目的就一個:揚清激濁傳正聲,心甘情願挨罵也要正他人,唱黑臉的人是什麼人?最終世人可見其肝膽、其忠心。
敢於唱黑臉,就是要第一個說自己的不足,全盤晾幹自己的老底,讓他人評說、批評、甚至謾罵,但卻身輕鬆,心無悔;其次就是要法紀意識修養深度高,注重長期學習,內心精神世界信仰堅定,不為利益所擾所惑;最後就是願意說“硬話”堅持人格操守,秉承法律製度尊嚴,為了大眾公理公益,挺身而出,大膽批評,說嘹亮在理的話,說一五一十、有板有眼的話。
總之,唱黑臉,乃事業所需、人民所呼、現實所求。敢於講問題、說不足,才會知得失、辨方位、定措施,敢進取。由此: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才會始終充滿溫馨和氣,我們的事業才會蒸蒸日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