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什麼?
陳景勝
春節期間,我在看電視時候,看到中央電視台記者在全國包括海外隨機采訪,上至八十歲的梅蘭芳大師的兒子梅葆玖,下至幼兒園的兒童,問的問題就是:你的家風家規是什麼?眾說紛紜:有的說,家風就是要後人勤勤懇懇地辦事,踏踏實實地為人。有的說,家風就是要後人謙虛謹慎,勤儉持家。還有的說,吃虧是福、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等等。從這些回答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煥發出勃勃的春意,而且已經開始在下一代的小夥伴中生根萌發。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正值辭舊迎新之際,也是家人團聚之時,其實也是對孩子們進行家風教育的良好時機。
過去的家風就是百善孝為先,仁義禮智信等等,家風,即民風、社會風氣需要每個家庭擁有良好的家風,方可改變國家的風氣!這是一個廣義與狹義的綜合概念。
家風,又稱門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後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一個家有沒有好的風氣,會直接影響社會風氣。家風純才能民風正,才能有良好的社會風氣。家風關乎一個家庭的安定幸福和諧與整體形象,它的一個家庭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立家之基,必須是正能量的體現。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具有傳統文化特色,是世代相傳的中華文化的樸素沉澱,同時家風也蘊含著豐富的時代特征。
古代人把家風總結為:五常、八德。五常包括:仁、義、禮、智、信。八德包括: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其實,家風應該包括:家德、家規、家訓、家譜。
家德,是家庭崇尚的德理和倫理。如尊老愛幼、寬容博愛、善待他人、重禮謙讓等;
家規,是家庭遵從的規則。如站坐有姿、互敬互愛、勤儉持家等;
家訓,是家庭尊從的信條。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清白做人、愛崗敬業等;
家譜,是家庭傳宗續延的記載。正義和善誠實嚴謹崇知向上。
這些都是良好家風的再現和正能量的體現。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家風有不同的見解。司馬光《訓儉示康》中有“習其家風”。庾信《哀江南賦》序:“潘嶽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遊提點一枝堂》詞:“一葛一裘經歲,一鉢一瓶終日,老子舊家風。”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是學的擊玉敲金三百段,常則是撩雲撥雨二十年,這家風願天下有眼的休教見。”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中有:“惺齋乃詩人,槄園(汝霖)司馬之子,落筆綽有家風。”巴金《家》有:“讓這個女人住在客廳裏,不僅侮辱了這個尊嚴的地方,而且會在公館裏散布淫亂的毒氣,敗壞高家的家風。”《顏式家訓·慕賢》中說:“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與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蘭的屋子,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有香氣。與壞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上臭味。”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當年孟子的母親之所以要帶著兒子三次搬家,就是為了選擇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實踐證明,孟母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現代的家庭如果無法為子女教育創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的話,也要選擇一個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環境。不然就會出現“白砂在涅,與之俱黑”的結果。
曆史上,有很多有作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風。譬如:“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的家風;“勤奮、儉樸、求學、務實”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做官不許發財” 是抗日民族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的家風;而“不經商、不賺錢。低調做人、清廉”則是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家風;“做自立、誠實和正直的人”是劉少奇的家風;“守法,低調”是鄧小平的家風……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樸素沉澱。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麵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有的歸納出來了,有的就蘊含在一家人的樸實言行裏。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正直、忠厚、孝順、仁愛、勤儉、勤勞,以及家和萬事興。至於有無成就就隨緣。我覺得我們家大部分人都有同情心,不願麻煩他人,受人善待都想著如何雙倍報答,借人財物連一毛錢都想著盡快歸還,從不貪小便宜,不誇張做作,能尊重長輩。
厚道讓人信賴,讓人踏實,讓人熨帖,讓人感動。作為朋友,可交;作為同學,可信;作為老師,可敬;作為領導,可從;作為下屬,可用。厚道人不算計你,厚道人不欺騙你,厚道人不出賣你,與厚道人打交道就象在灑滿月光的湖麵上泛舟,讓人寧靜而溫馨。我們全家人都是厚道的人。
做人要正直,不能虛情假義,更不能貪圖別人的東西。我們家大人做到了,就連我的小孫子也做到了。孫子在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晚上7點半左右,我接他。在補習班的樓下大門口,我的孫子拾到一個蘋果智能手機,連給我看一眼都沒有,就趕緊跑到樓上交給補習班老師了。第二天,補習班老師發給我的孫子一本榮譽證書。我從孫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我的父母都80多歲了,父親雙腿長骨刺,行動不便。母親在這10多年裏得了三次腦栓塞和腦出血,一次比一次重。每次我們兄弟姐妹五人輪流看護值班。我們伺候孝敬父母一心一意,細心周到,從不嫌麻煩。受到醫生和鄰居的好評。
記得母親有一次腦栓塞治愈後,走路顫顫巍巍,走不穩當,需要人攙扶。年僅八歲的小孫子一見太奶奶要走動,馬上跑過去攙扶。此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由此我深信,我們家孝親敬老之,一定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我們祖祖輩輩勤勞,就是讓子孫後代養成勤勞簡樸的習慣,留下熱愛勞動勤勞致富的傳統。我們家每個人都能做到互相理解、支持,氣氛和諧,關係融洽,家和萬事興,忠厚傳家遠。
我從代代口傳的家族曆史中得知,我們家自洪武六年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江蘇,曆代先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終年在地裏刨食吃,勤勞善良,忠厚老實,孝親敬老,沒出過一個不孝之子。可以說,孝順之家風,遺澤深長,代代相傳。
總之,樹立端正的家風,傳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的確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我們要不忘家風,傳承家風,這樣就會廣結善緣,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積極向上的進取動力,推動社會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