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集團達竹公司小河嘴煤礦出新規:領導幹部下基層不得有人陪同
新聞事件
日前,川煤集團達竹公司小河嘴煤礦出台新規:礦級領導幹部下基層區隊走訪調研時,不得事先打招呼,不得有人陪同,不得幹擾基層的工作和生活。
以前,該礦領導班子成員到基層走訪調研,往往會提前給基層打招呼,通知調研的目的,有哪些人陪同,需要聽哪方麵的彙報等。基層區隊接到通知後,也是提前做好迎接陪同準備,準備好彙報材料。領導到了基層,聽完彙報,講完話就走。
該通知一下發,便遭到了質疑。有基層負責人表示,以前領導下基層都是提前準備,全程陪同,現在不這樣了,領導會不會覺得失麵子、掉架子,要是領導不高興了咋辦?特別是被領導看出問題又咋辦?
也有個別領導對此不理解。他們表示,以前下基層都是提前有人安排,有人陪同也習慣了,遇到事情還可以讓陪同的人跑跑腿,如今下基層突然沒人陪了,沒人彙報了,會不會讓自己失了威信,在基層講話沒有分量了?
針對這些顧慮,該礦黨委通過黨政聯席會、安全辦公會等會議進行講解,並規定礦級領導幹部必須身體力行,每名班子成員定點聯係一個基層區隊,每月走訪調研不得少於2次,幫助基層解決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麵的突出問題,調研結果要形成報告遞交礦黨委政工部,此項工作納入對領導班子成員的月度綜合考核。
如今,該礦領導班子成員紛紛走出辦公室,每月不定期到自己定點聯係的基層單位走訪調研,調研方式不再是簡單的聽彙報,而是深入采掘工作麵跟班寫實、到現場和職工心交心交流、查閱基層單位資料台賬、麵對麵聽職工“牢騷”意見等,這些務實的下基層方式,深受職工群眾的歡迎。
該礦領導普遍感覺:“在基層走訪調研,職工有點火氣,發點牢騷難免,隻要我們領導幹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到生產現場坐得下、家長裏短聊得來、大事小事談得攏、難題難事解得開,不讓職工群眾產生距離感,就會化解矛盾,贏得職工群眾的尊重和信任。”
這樣的變化,也讓該礦職工看在眼裏,喜在心上。該礦運輸隊職工楊明吉說:“以前領導下基層被職工戲稱為‘就在會議室轉轉,拿著彙報材料看看’、‘走起來一大隊,坐下來一大片’,走設計路線,訪內定對象,一陣風來,一溜煙去。次數多了,我們反感也是自然的;如今,領導下基層不聲張、不要陪同、不打招呼,悄悄地來,輕輕地走,解決實際問題,不打擾我們基層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這樣的下基層才是基層需要的,我們職工喜歡見到的。”
據統計,自去年9月以來,該礦礦級領導班子成員下基層走訪調研86次,現場答複和解決基層實際問題172項;37名副科級以上機關管理幹部下基層蹲點調研219次,井下現場跟班寫實207次,幫助基層解決現場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上的難題300餘項。
(楊濤)
編輯點評
曉 燕
多點“突襲”,少點“盆景”
中央提出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再次強調厲行勤儉節約,要求下基層調研輕車簡從,不鋪地毯、不安排迎送宴請等。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簡單正常的工作要求,為何需要反複強調,甚至遭到質疑?
這恐怕還需要問問另外一個問題,基層為什麼把“陪同”當成工作,甚至看得比工作還重要?
文中企業基層同誌的擔憂有點一針見血:不陪,一怕領導不高興,二怕領導看出問題。
這種不正常的“陪同風”既不利於上級機關深入基層發現解決問題,也會因掩蓋問題而製約企業長遠發展,同時還打亂了上下級正常的工作秩序,浪費了工作時間。
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目的是為了深入一線。了解實情、解決問題、收集信息、科學決策,並且拉近與基層職工的距離,促進上下級、領導和群眾關係的融洽。
而現實中,調研還沒開始,先提前打招呼。如此一來,整個調研活動就會被安排的滴水不漏。調研的線路、地點、談話對象、內容都事先設置,提前準備好。
為了應付種種“調研”,基層都會刻意打造一處“盆景”。隻要有領導來,就把他們引向這完美的“盆景”,輕易看見了成績,也掩蓋了問題,皆大歡喜。
下基層調研無疑是好的工作作風,期待這種“接地氣”,多點“悄悄地來”,少點“參觀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