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衛兵:我家的車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企業一輪又一輪迅猛發展,礦山人一代又一代綿延接續,衣食住行方式一番有一番更替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從衣食住行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和企業的飛速發展。
一 爺爺的自行車
我叫劉季,我家是礦上的老住戶了。我的爺爺劉冠,是晉煤的老工人,唐山老鄉都叫他劉大拿,車鉗鉚鍛焊樣樣在行。當時全家六口人,住在局機關平房。起初爺爺每天步行上下班。後來,他患了關節炎,不能長時間走路,家裏拿出多年積蓄托人為他買了一輛28式“飛鴿”牌自行車。這是我家的第一部機械化交通工具。那時爺爺每天下班總要擠出20分鍾時間來擦車和檢修車。碰上下雨天,崎嶇的道路泥濘難走,車輪經常被黃土粘住轉不動,有時候沒有辦法就得“車騎人”,爺爺總是心疼得哎呀哎呀的叨叨個不停。那時房子麵積小,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把自行車推到門外,晚上關門前最後一件事就是把自行車推到屋裏。業餘時間,家裏人走親竄友,買菜買糧,爺爺是專職“司機”。我的爸爸劉亞,小時候總是坐在車梁上,自行車跑起來,坐在車梁上還能享受著爺爺溫暖的懷抱。四年級的暑假,以“飛鴿”經曆無數次摔倒和腿上蹭破的皮、磕青的傷為代價,爸爸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也就是在大梁下的三角架裏蹬半圈。爸爸當時有句感言:“自由飛翔的感覺真好。”後來,爸爸結婚時買了摩托車,不起眼的老“飛鴿”依舊駝著爺爺每天跑來跑去忙碌著生活。
二 爸爸的摩托車
爸爸結婚時買了一輛重慶80摩托車,這在當時是時髦貨。家裏人也是頭一回知道開機動車輛還需要辦理駕駛本和行車證;頭一回知道我家的車出門歸交警管,在城裏轉悠還要聽紅綠燈指揮;頭一回知道機動車輛是分快慢檔的;頭一回知道機動車輛是分電路和油路的。摩托剛買回來,親戚鄰居總是圍著看,爸爸總是介紹得津津有味、興高采烈,“本田”、“鈴木”、“雅馬哈”這些名詞聽得大家雲裏霧裏的,懂不懂都拚命地點頭。業餘時間,爸爸總是喜歡和朋友結伴去釣魚,墨鏡戴著,頭發向後吹著,駝著大大小小的包,瀟灑地一溜煙就好似隨風飄到幾十公裏甚至上百公裏的地方去了。爸爸無聊的時候,就連跑50米打個醬油也要騎著摩托車,他當時也有句感言:“騎著電驢子吹風的感覺好爽。”然而,一個夏天的中午,大家正在午休,摩托發動機的聲音響了,熟悉的聲音喚醒了睡夢中的爸爸,他一個激靈跑到陽台去看,隻見一個人騎著我家的摩托跑了。“小偷,站住……”一邊憤怒地喊叫著,爸爸光著腳就衝到了樓下……小偷還是跑了,車還是丟了。那幾年,盜竊摩托車案件高發,也有一些被盜摩托車在案件破獲後重歸失主的,我家的摩托車卻一直沒有回來。後來,家裏又買了一輛五洋摩托車,爸爸一直騎到現在。
三 我的小轎車
去年,我參加工作了。單位離家比較遠,為了便利上班,家裏為我買了一輛大眾寶來小轎車。如今開著小車上班太平常了,平常得每次去停車場總要在擁擠的車堆裏看一會才能找到我的車。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我越來越講究享受生活了,如果趕時間或者到稍微偏遠一些的地方,一般會選擇自駕。自駕確實便利,但開車確實不輕鬆。如今的人,大家都在趕時間,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了,路在不停地修來修去,車在不斷地擠來擠去,交通安全更是牽掛著家人的心。每次到達目的地,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媽媽平安到達的消息,這已經養成了習慣。自駕雖然便利,但開車也有開車的苦惱。如今,駕車到了繁華地段如果要就近停車也是有困難的。就說上個月吧,一位同事的女兒結婚,酒店就在最繁華的市中心,我轉來轉去,一直找不到停車的地方,酒店周圍所有的車位都被停滿了,最後隻好把車停到了一條街區以外的一個停車場內。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發展公共交通了,城市的公交條件在變得越來越好。在節假日,要到繁華的商業街逛逛,如果不是趕時間,家裏人都願意選擇打車或坐公交車,自駕不再是首選了,人們的價值觀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我常常想:如今家裏有自行車、摩托車,也有小轎車,出行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了;門外的馬路也越修越平、越修越直、越修越寬,出行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了。從出行的感覺來講,無論是步行,還是使用自行車、摩托車和小轎車,好像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滋味,隻是可供我們選擇的出行方式多了。有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優勢。生活就是因為選擇增多了,才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