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化:小細節,大道理
題記: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
看一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必過分在意他的出身與學曆,而要看他日常的言行與舉止;看一個家庭的文明程度,不必過分在意他家客廳裏的陳設如何昂貴雅致,而要看他的廚房、廁所是否整潔,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看一個民族的文明指數,不必過分在意它每年增長的GDP指數和官方的大肆宣揚,而要看它的國民在瑣碎小事上體現出的民族特質與人文精神。
我有一個美國網友,在北京住了很多年,習慣了騎自行車習慣了吃涮羊肉,但至今無法忍受中國人隨地吐痰。在他看來,這點與北京這所國際化大都市顯得那麼格格不入。這不僅令人反思,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沐浴了三十多年,經濟建設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但國民的素質是否也“與時俱進”了呢?隨地吐痰的確算不上什麼大事,但正是一件件這樣的“小事”,正是一個個這樣的細節,構成了民族文明之魂。所以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其實,關於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闖紅燈等“小事”的規章製度,我們在《小學生守則》裏就拜讀過了。為什麼有的人受了多年的教育以後,反倒把這些丟在腦後了呢?這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所言:“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說到底,並不是我們沒有製度,而是我們沒有踏踏實實地去執行。
對於任何一個管理機構而言,各項製度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遠比製訂連篇累牘的規章製度更重要。一個企業的改革,歸根結底是製度的改革,這裏麵包括經營體製、用人機製、財務製度等等。隻有製度逐漸規範、完善、科學化並得到有效的執行,員工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提高效率。就拿財務製度而言,企業的管理者與其諄諄教導每個員工都有高潔的操守、整日麵對可愛的孔方兄而毫不動心,不如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各項財務製度有無紕漏,從而查缺補漏,進一步完善,讓鑽營者無孔可入,讓投機者無機可乘。用有形的文明的製度來約束人性,大概比無形的道德的約束來得更有效些。
說到這裏,想起曾經在《讀者》上看到的一則故事。說是一群西方人在深圳羅湖出境,一開始跟大陸人一樣,見排隊就插隊,一點兒文明習慣都沒有。但跨過羅湖橋,到香港一端入境,百步之外,人性就忽然大變,規規矩矩地排起隊來!這裏我沒有貶損同胞之意,我隻是想說——看,這就是製度的力量!西方多年的文明造就了文明的社會製度,讓他們的行為有了許多約束,但一旦脫離了製度的約束,不管是高傲的美國人,還是優雅的法國人,還是紳士做派的英國人,都會暴露出人性中不甚光彩的一麵。可以改造的是製度,不可改造的是人性。
近幾年,很多人士在呼籲建立中國的信用製度。為什麼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為什麼“黑心棉”“毒瓜子”時有發生?為什麼大街小巷都是辦假證的小廣告?為什麼消費者總在高呼“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一言以蔽之,是中國缺少完善的信用製度。一個人製假販假,坑蒙拐騙,隻要僥幸地躲過了恢恢的法網,就可以繼續逍遙自在了。在國外,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用記錄,一旦你觸犯了“誠信”這把高懸頭頂的達摩克裏斯之劍,你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以前有一個中國留學生,他發現在德國的地鐵裏從來沒有人檢票,於是他漸漸從最初逃票的忐忑變為後來的坦然。四年間隻有一個老太太問過他一次,而他根本沒有在意。後來他經過寒窗之苦,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學位,也順利地獲得了到一家知名大公司麵試的機會。但他最後卻意外地被告知,他將不會被錄用,原因自然是那些地鐵票。正是這樣一個小細節,讓他為自己的無知與輕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小細節中往往蘊涵著無窮的大道理。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要提高國民的素質更要如此。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曾說:“我現在邁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類曆史上卻是一大步。”同樣,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素質提高了一小步,明天整個民族的素質就會提高一大步。
掃了一屋,有朝一日機會來了,你才有可能“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