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衛密香:耕讀不易

作者:衛密香 2014-03-09 22:00 來源:晉煤集團工會

  秋陽杲杲,山色宜人。半下午,車子終抵公司文聯組織的采風行程最後一站——柳氏民居。

  民居原始古樸,建造結構縝密,布局工藝精巧。賞景亭、後花園、閨繡樓,門、窗、戶,鬥拱、匾額、勾簷,或木刻或石雕,千姿百態形色各異,氣勢恢宏而嬌巧雋永,技藝精湛而寓意深邃,給人穿越時空的文化藝術濡養。然而這都在意料之中。很多意料之外的東西,直歎自己想象力匱乏。不說柳宗元被貶、後裔遷至鹿台挺秀、行屋拱翠、三台左抱、九岡右環的曆山腹地西文興村的曲折經曆;不說明朝廷為表彰柳祿、柳遇春而建、已有450年曆史、在我國獨一無二的兩座成賢牌坊——青雲接武、丹桂傳芳,以及牌坊下被導遊講解得入情入理栩栩如生的八頭教化石獅,是怎樣生動體現了古代知識分子從求學到仕途的人生曆程;也不說民居現存的南宋朱熹、明代王陽明等眾多名人手跡和畫聖吳道子、山水畫宗師荊浩的幾通畫碑如何珍貴,隻說這個遵循傳統風水理論而建的深宅大院,配套設施的齊全功用程度,就令人驚歎不已——各府第的後院,下麵的地道屋連屋、院通院;上覆鐵絲網並係有警鈴,即使飛簷走壁的強人,也奈何不了一碰便響的一院叮當;大門的軟栓、硬栓共十幾道,即便身處院內,不知機關也出不得門去;大門裏,是為膽敢入侵者備好的地陷;堅固的城堡般院牆,是防火的。這裏突出的一個“守”字,似在諄諄告誡後裔,守住大院,守住祖業,便可抵戰亂,禦盜賊,過“五穀為生,耕讀為本” 的寧靜生活。

  耕讀。耕讀。柳氏民居的多個院落,均可見這樣的字樣,可見柳族先人對耕與讀的重視程度。然而要做到既耕又讀,且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卻並非易事。

  柳宗元之後,柳家沉寂了500多年,到了明代,在學而優則仕的政治背景下,後人以讀書為途,重入官場。據柳氏後裔柳春芳墓誌銘載:“始祖琛,是由翼城縣遷沁曆之西文興村”,說明柳琛是西文興柳氏明初始祖,他於明永樂四年殿試三甲,治文賜同進士出身。之後,柳家後人先後通過科考中進士、中狀元而為官。第六代族人柳遇春,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中丙午科進士,任山東寧海知州,補陝西同州知州。正是由於柳遇春和他祖父柳祿的功德,由當時沁水知縣、縣丞和欽差提督等官員親赴西文興村為他們祖孫二人各立一座成賢石牌坊。在柳家再興土木、曆經二十多年建成規模宏大、門庭森嚴的一進十三院府邸後,吏部尚書王國光親筆為柳府提寫“屏障插文峰百世書香飛驥足,樓台圍帶水九天春暖出龍頭”楹聯,足見柳氏門庭由“讀”而至的興盛程度。然而時過境遷,西文興村終未逃過明末兵禍。至清朝乾隆年間,柳氏後人柳春芳、柳茂中父子二人在經營鹽業和典當業中獲利富裕後,才又重建祠堂、文廟、中憲第等廟閣宅院。西文興村再度呈現興盛局麵。但,僅僅過了150年,“五穀為生、耕讀為本”的先人告誡還立在牆壁,柳氏後裔們的思想觀念、生存方式,卻與周圍其他平民沒什麼差別了。原藏於西文興村柳增壽家的《柳氏族譜》和《柳氏繼誌堂家譜》,是研究柳宗元與西文興村柳氏族人宗支源流關係的珍貴物件,但1997年柳增壽去世後,其侄孫竟將《柳氏繼誌堂家譜》當廢紙賣掉了!幸而有人在1978年發現此物後,當即抄錄並保存下來;如今終立於展室的石碑,由於曾當作小學課堂講台上的基石日日踩踏,有些字跡再也無法辨認;在一處古韻濃鬱、令人遐想萬千的院落,一位曬太陽的老翁和手裏做著點小活的老嫗,尋不到半點書香門弟之後的影子,聽到有人問樓上住人嗎,老嫗說,樓下還沒人住,誰住樓上呢。倒是看到很多遊客和對準他們的鏡頭,他們的坦然從容說明已經習以為常。他們似乎是古文物的一部分,不乏古樸味道,卻缺少詩書風韻。這不能不讓人感歎。那曾被世人矚目的文學思想、人格力量,柳氏後人已無法認識理解和傳承。一個人,一個家族,離開了大環境,沒有外圍的文化熏陶,是否就如同經緯交錯編織行進中的緯線斷裂,孤獨的經線會飄搖垂落?書香門弟,失去耳提麵命的教導、口口相傳的潤化,即使身處人文氣習濃厚的文化沃土中,詩書之風也會斷層,最終在生存麵前,與世俗交融,隻耕五穀,不再讀書?

  耕讀。耕讀。耕讀不易。

  隻耕不讀,或是大部分農民的狀態。稼穡占據了他們的身體,生存壓迫著他們的精神。多數人能做到的,是以勞作所獲供子女讀書,卻很少人能夠既耕又讀。若有耕讀者,而且耕出成果讀出名堂,那一定不是普通人。美國人梭羅,一個人搭起木屋,開荒種地,讀書寫作,兩年間寫下了聞名世界的《瓦爾登湖》,他是作家、思想家;中國人袁隆平,農民一樣置身田間地頭,培育的水稻養活了數不清的人,他是水稻之父;已故農民詩人楊鳳樓,一手收獲穀子,一手收獲詩歌,他被譽為天才。如今,據說京城有些事業有成者,會到郊區租一片小地自種,周末與家人驅車往返,所獲糧蔬的市價,遠不及付出的成本高。他們就為體驗耕作快樂,收獲生活情趣。而大多數為生存奔波的人,沒有播種情調的基礎。

  耕讀。耕讀。

  耕是地,讀是天;耕是實,讀是虛;耕主物質,讀主精神;耕為生存,讀係理想。耕與讀,飽含著人生的向往;讀與耕,趨向人生的完美。耕讀。耕讀不僅是柳族先人對後裔的期望,也是許多人夢想的生活,隻是要達到太不容易。

下一篇:愛 在 深 秋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