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傳承美德 和善凝集幸福
言行傳承美德和善凝集幸福
--------------------潞安集團王莊礦社區好兒媳連海平
(張麗玲)
麵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隻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3年,連海平帶著純真和夢想走進了這個家庭,3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1993年10月,和她生活了10年的公公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原本身體就不大好的婆婆也愈加憔悴,她為了讓公公早日康複,當時在燈房工作的連海平,盡管勞累一天,依舊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是先打點好日常的吃喝,洗涮好一家的衣物,然後扶公公在院子裏練習走路。後來,公公由於又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隨著的病情加重,她和婆婆每天為公公喂水喂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20年。她為公公理發、捶背、剪指甲、洗腳,精心侍侯,從不厭煩。擔心公公久病不能與外界人好好交流心情難免抑鬱,連海平每天回家時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麵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由於公公行動不便,不能親自吃飯、喝水,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口口的喂,有時公公心情不好時,就耍小孩脾氣,吃一口吐半口,弄的衣服一天三換,海平心裏也委屈,但是她依舊不厭其煩給老人講笑話、變著花樣做可口的飯菜哄著老人。海平知道,老人生病久了,心情就會變的鬱悶、煩躁,甚至性格都會變了,為了讓公公心情愉快,她每天把椅子搬到樓道外麵背風、向陽的地方,然後再把老人扶出來,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看著玩耍的孩童,看著和自己熟悉的老夥計,老人笑嗬嗬的。
原來礦上分房,海平是一樓,公婆的是5樓,當時,公婆發了愁,這一天比一天老,又有病,這咋能天天爬5樓啊,可又不好意思給海平說,老兩口一時間犯難了。不料,海平卻主動找到公婆說要換房住,原來,海平早就想到了這個困難,她也意識到老人的苦衷,於是,為了讓生病的公婆生活方便,海平毫不猶豫地主動提出來,自己住5樓,老人感動的不住說:“好是好,隻是辛苦你了”,海平笑笑說:“隻要你們高興,咋也行,況且,我們都年輕輕的,爬樓就當是鍛煉身體呢”。
20多年來,公公住過好幾次醫院,海平每次都是倒著班守著老人,她說:我父母過世的早,沒能盡到孝,能為公婆盡孝是我的福氣。公公雖然言語表達不太利落,但是逢人便念叨:“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海平比親閨女還親。”2012年3月婆婆得病在市醫院手術,2013年婆婆又骨折,接二連三的事情,讓海平忙的焦頭爛額,海平和其他三個妯娌,輪班服侍,婆婆是個愛幹淨的人,她總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單洗得幹幹淨淨。她跑前跑後、幹這幹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
妯娌們說:“海平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海平妯娌四個,各有各的家庭,老的小的一大家,整日裏自己家的事情就夠忙乎的了,多年來,大家看著海平忙裏忙外為了公婆,心裏很感動,公公倔強,婆婆精細,因為沒有女兒,公婆心裏就成了心病,然而,好兒媳的行動,讓他們欣慰,也讓妯娌們感動了,她們四個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24小時侍奉公婆,髒活重活搶著幹,如今,一家人雖然辛苦卻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海平的丈夫原來在礦公安科工作,2012年又調到了臨汾整合礦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幹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她背負著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著、忙碌著。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公病了,兒子因打籃球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遠地工作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如今,孩子成家了,也又了自己的孩子,在兒媳生孩子時,她一刻不停地護在身邊,孩子出生了,從穿戴到營養喂養,她一心嗬護著。在兒子的眼裏,媽媽是的辛勤而不知疲倦,無怨無悔的母親,在兒媳的眼裏,婆婆是個善良和藹、孝順慈祥的好媽媽,兒媳陳芳感動的說:“婆婆是個榜樣,我會像婆婆這樣愛這個家,和善地對待每一個人”。
領導說:“她幹工作一個頂倆”
海平自83年參加工作,先後在礦燈房、社區工作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來,她不論是在燈房當班長還是在社區做服務,走到哪裏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裏。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須眉”。她以工作為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在燈房期間,她作為班長,帶領著50多名女隊員,服務一線礦工,堅持每天送上一句安全問候,叮囑礦工做好安全生產,為礦工縫補衣物,夏送清涼、冬送溫暖,還借助與礦工近距離接觸的這個平台,發動女工和礦工簽訂安全責任書,細致入微的工作如絲絲春雨滋潤著這個和諧的大家庭。2006年調入社區工作期間,她擔負起了居民文體工作和家政服務,為了活躍居民文化生活,她組織居民開展了社區秧歌訓練、全健排舞訓練、健身球訓練,太極劍、太極拳訓練等多支隊伍,並以優異的成績參加了市和集團的多場比賽。在家政服務工作中,海平這個被居民們稱為“熱心腸大姐”在為居民介紹保姆、鍾點工、衛生工的同時還把“解居民之憂”作為己任,幫助居民聯係擦洗油煙機、換洗窗紗、修理家電、幫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生活作為了社區工作者的己任,她說:“社區是個大家庭,咱年輕,多幹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一件讓他人快樂咱自己也快樂的事情”。就是這樣,海平時時處處把自己定位在一個主人公的角色,勤懇工作,不分份裏分外,積極主動地去工作。多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多次被評為集團和礦的“三八標兵”“協管安全標兵”“巾幗建功標兵”,“先進工作者”“五好文明家庭”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外地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2002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心髒病,她聽說後立即自己拿出10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餘說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裏。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事感動地說:“海平,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說:“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裏、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裏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