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業化工中發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瞻仰革命史跡 接受紅色教育
天業化工中發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通訊員 李英報道:3月13日下午,天業化工廠中發公司組織六十餘名黨員參觀石河子市軍墾博物館;瞻仰革命史跡,接受紅色教育。
石河子市軍墾博物館是兵團曆史發展中軍墾精神、軍墾文化的展現和縮影。在這個集智慧、勇氣和力量於一體的展館裏,眾黨員被感人的畫麵深深感染。隨著解說員的指引,多年前先輩們墾荒的場麵仿佛就在眼前。大家走得小心翼翼、看得認真仔細,生怕因自己的不慎驚擾或錯過某一件物品。這裏陳列的每一件器物都在靜靜地向我們訴說著曆史;老式的電話機、電報機、步槍、手槍、軍墾第一犁、孩子們學習的造型及曆任兵團領導人的照片……一切都是那麼逼真。“談笑指天山,便引春風度玉關”的王震將軍,他的威名與正如他偉岸的身軀,永立山巔、傲然挺立;他那爽朗的笑聲像一聲聲春雷滾過天庭。陶峙嶽將軍,用他的手指輕輕撫過設計圖紙,規劃著那杳無人煙的戈壁新城—石河子。
從凱歌進疆、和平解放;到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此荒原巨變,建起千秋偉業。從1957年,兵團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召開,新疆科技事業步入大發展;同時,醫療衛生事業也突飛猛進;在部隊文化工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兵團文化藝術事業更是極大地豐富了部隊及地方群眾文化生活,鼓舞了軍墾人的創業鬥誌。“生產隊”、“工作隊”和“戰鬥隊”的三隊作用,將軍墾部隊作為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牆鐵壁的堡壘作用演譯得淋漓盡致。
各種實物、老照片、史料文字,利用聲光電等特效手法結合的多媒體、油畫、微縮場景、雕塑、矽膠人物相結合再現了兵團創建、發展的全過程,突出了創業的艱辛及黨中央幾代領導集體對兵團事業的支持與關心。
走出博物館大門,大家還默默地念著周恩來總理那“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選擇”的題詞;還在為“軍墾三姐妹”的動人而感慨;還在為艱苦環境下孩子們若渴的求知學習而感動。
通過學習,廣大黨員幹部對兵團的發展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被先輩們艱苦奮鬥、破除萬難、建功立業的軍墾精神折服。今天的石河子,充滿了集“開拓性、群眾性、開放性、多元性”於一體的軍墾文化特色;先進的農業、發達的經濟、濃厚的文明之風正等待著新一代的軍墾人去創造奇跡。
天業人,做為石河子全麵發展的中流砥柱,定將在工作中紮實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軍墾精神,把密切聯係群眾,抵製“四風”真正融入到自覺行動中,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廉潔自律、紮實工作,以更加高昂的工作狀態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為建設美麗天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