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三礦社區 高曉敏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近年來的總體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講了很多,這也是國家和我們企業的重點工作,而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又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充分調動醫務工作者積極性,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是推動醫藥改革發展的重要步驟。醫者與患者一直是一對矛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尤為突出,近年各地頻繁出現醫患矛盾,令人觸目驚心,如何處理好這一對矛盾,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我,總覺得還是要從醫院自身做好文章,抓好醫療服務質量是緩解醫患矛盾的關鍵.同時主動化解矛盾也是目前從醫者必修的課程之一,如何做呢? 談一下自己看法:
一、不斷學習。
在所有的職業中,醫生是最難速成的職業,學好五年的本科隻是邁出了成為一個好醫生的第一步,醫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青的科學,說它古老,它與人類的出現相伴,說它年青,它永遠納入新鮮的內容。這就要求每個醫生要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但是我們的醫生是否都做到了這一點呢?有些年輕的醫生派他到外地醫院脫產進修都不去,怕丟失病人。有的醫務工作者參加工作十幾年,沒有寫過一篇學術論文,一個不會總結提高的人,技術再好你永遠隻是個匠,不能成為師。就學習的目的和動力而言,它具有兩個特性:一是功利性;二是愉悅性。學習原本是辛苦的,而要把它當成愉快的事,那是一種高境界,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不可能對每個醫生提這個苛刻的要求,隻提倡每個醫生從功利性的方麵去抓好學習,也就是說為了勝任你的本崗位需要,說白了為了謀生的需要,大家必須不斷的學習。公務員的評定有四檔,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而醫生隻能有兩檔:稱職和不稱職。一個醫生如果長期處在基本稱職的狀態中,會是什麼後果,醫而優則學,醫而不學則庸。
二、堅持以人為本。
醫療機構是提供特殊公共產品的地方,說他特殊,那就是消費者對這個產品有著不可選擇性,人們可以選擇不逛商場,不下餐館,不進歌廳,但沒法選擇不進醫院。基於這種理解,所以患者在沒有形成糾紛,沒有紅臉之前,他們的確是弱勢的一方。1948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了一個《世界人權宣言》規定:健康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所有學臨床的人,都有一本《希氏內科學》,它序言開頭就是“醫學是一門需要博學的人道主義職業,它的道德性質更類似於宗教的傳教士”,醫者父母心,你沒有這份仁者之心,你就別當醫生。希波克拉底說過一個好的醫生關注的不是一個人患了什麼病,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患病。作為醫務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熱情。
教科書裏對我們行醫的各領域有著很嚴格的01manbetx 01manbetx ,你必須機械地遵守。2005年一個醫院的產科一個產婦死於大出血,患者家屬指著醫生的鼻子說,術前為什麼不做凝血功能測定,我又不是付不起幾十塊錢?後來經過了解,這個科一直以醫藥費用低來吸納病人,不出事,患者會說你便宜,出事了,就不會說你是出於為他省錢。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從那時開始,100多年來的診療依據已逐步演變成了一係列的圖表和數據。這些直觀性很強的圖表、數據既是我們診斷疾病的依據,也是一旦有了糾紛時保護醫患權利的法律依據。我們反對濫檢查,但不是提倡少檢查。醫生同誌們千萬不要犯農夫與蛇故事中那位農夫的愚蠢的錯誤,01manbetx 就是01manbetx ,必須機械地遵守。
四、搞好團結。
文人相輕,同行生妒,這是民族的劣根性,早就應該拋棄。但在我們的醫務人員當中,至今擺不正這份心態。有一個老人大腿骨折,沒錢到縣醫院治療,求著當地一位鄉村醫生治,鄉村醫生說:我不是骨科醫生,但最後出於同情,幫他進行了複位。換了兩次藥後,他沒錢就沒來了,三個月後,好是好了,隻是有點拐。他拿著一張訴狀到衛生局告那位鄉醫,說他超範圍行醫,屬非法行醫的行為。有人問,你一個70多歲的老人,大字不識,怎麼會說出這麼專業的詞彙,他說是×××對他說的,×××就是當地的另一位鄉村醫生。我們支持患者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健康權利,但我們真不讚成這點子由一位醫生去出。類似的事經常有。老是聽人說,這事如果是我就不會那樣做,更有醫生在手術出現危情時大聲叫嚷,什麼材料又沒有了,監護儀又壞了等等。認為責任不是我,在院方,這是什麼心態,集體觀念到哪去了。所有的人都要有危機感:這次不是我,但很有可能下次就輪到了我。和諧、安全、有序的行醫環境靠大家共同構建,要構建必須團結。
五、掌握溝通藝術。
事業的成功靠兩個因素:智商、情商。當一個好醫生,也同樣兩者不可缺一。智商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情商是什麼?是一個人用理智控製情感和操作行為的能力,是協調人際關係的技巧。美國心理學家丹尼斯.戈爾曼對情商的內容進行了科學的價定:認知自我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在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和諧的今天,情商的開發成了我們醫生的一門新課程。醫學的發展太快了,僅僅100多年前,醫患關係還建立在1對1的溝通平台上,也就是說,1個患者隻麵對一個醫生,現在不同了,一個醫生隻負責自己所能負責的那一部分器官,這樣,一個患者走進醫院,你要麵對的是一串的醫生。一對一的溝通有利於情感的交流,但醫學發達到這麼細,隻有全科醫院沒有了全科醫生。客觀現實就是這樣,這就為醫生們進行良好的醫患溝通製造了難題。但盡管有難題,醫生們沒有選擇,隻有適應,不溝通是不行的,一個隻會對著門外叫:“下一個”的醫生不是一個好醫生,也是免不了會有糾紛的。提供一次醫療服務,結交一個真心朋友,大家都這樣做,對構建和諧、安全、有序的醫療環境絕對有好處。
總之,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廣大醫務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