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常澤龍:家鄉流行戲曲——碗碗腔

作者:常澤龍 2014-04-01 21:12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家鄉流行戲曲——碗碗腔

  我的家鄉在渭南市澄城縣,這裏的拴馬樁是一景。三秦大地的老百姓有事沒事都愛唱一兩句戲,我的家鄉也不例外。而在我家鄉流傳最廣的,是屬於皮影戲的一種地方戲——碗碗腔。

  碗碗腔,又名“阮兒腔”、“燈碗腔”,因以小銅碗擊節而得名;又說因其主奏樂器月琴(原叫阮鹹)而得名;還說因皮影演出用燈盞照明而得名。關中東府又稱其為“時腔”。流行於陝西東部華陰、華縣、大荔(包括原朝邑)、蒲城、渭南、臨潼、澄縣、白水、富平、及陝北、陝南、晉南一帶,1958年改稱“華劇”,但對於我們這些群眾來說,還是“碗碗腔”的名字來的親切。

  碗碗腔源於關中民間說唱藝術,具體形成時期已經無據查證。根據現有史料及藝人介紹,碗碗腔在清乾隆初年應該已臻成熟,唱板也已形成。在那個時期,碗碗腔最有名的劇作家渭南李十三先後編寫出十大本 (實為七本三折),廣為流行。就其唱詞結構03manbetx ,可斷定當時碗碗腔的主要唱腔已經形成。如此推斷可知,碗腕腔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至少經曆了三百年以上的曆史。《重修華縣誌稿》載,在同州(今大荔)一帶:“清末演唱者二三十家”,而各地又形成了洋縣碗碗腔、陝北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等不同分支。而以同州(今大荔)為中心的“東路”(也稱東府碗碗腔)最具典型性。流傳於我家鄉澄縣的碗碗腔就屬於“東路”。

  碗碗腔具有細膩典雅、委婉纏綿的風格,音樂清新柔媚,唱腔優美動人。民間有“一清(曲子)、二黃(漢調二黃)、三秦腔,細膩不過碗碗腔”之說。其行當生、旦、淨、醜齊全。演唱特點為小生、小旦、青衣真假聲結合,即吐字多用真聲,拖腔多用假聲(即二音子);老生、老旦、須生、醜角均用真聲;花臉則用喉音演唱。其唱腔主要板路有慢板、慢緊板、緊板、快三眼、滾板、閃板、揚句子、墊板、二八板、觀燈、過關、西廂調、花花腔、疊腔等。各種板式又分"哭音"、"花音"兩大類,唯滾板、疊腔隻有哭音無花音;而觀燈、過關反之。慢板和緊板又有俗稱"三不齊"的唱法。由此可見碗碗腔的聲腔係統比較完整,也可見其發展曆史久遠。它的樂器不像秦腔以板胡為主,而是以碗碗、月琴為主,並配以二弦、胡琴、編鼓、梆子、馬號和嗩呐等。

  碗碗腔的黃金時期應當是清末民初。那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劇目,至今傳唱不衰,同時也湧現出許多著名的藝人和劇作家。最有名的“十大本”即《香蓮佩》、《春秋配》、《十王廟》、《玉燕釵》、《白玉真》、《紫霞宮》、《萬福蓮》、《蝴蝶媒》、《火焰駒》、《清素庵》,簡稱"佩配廟釵真,宮蓮媒駒庵"。 另外還有《金琬釵》、《虎皮傳》、《苦節圖》、《燕子箋》、《玄都觀》、《雙鳳庵》、《西廂記》、《張羽煮海》、《柳毅傳書》、《棒打無情郎》、《二度梅》、《忠義俠》、《八義圖》等。碗碗腔過去多為皮影形式演出,舞台設備較為簡單,演員和樂隊伴奏人員均為一身兼幾職, 曾有“七長八短四頁板用繩挽,馬車燈碗五大員啥都演”的順口溜。因此也形成了碗碗腔藝人多才多藝的局麵,在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名的藝人有大荔、二華(華陰、華縣)的史長才、金奎、段轉窩、雷文立、王鳳堂、李俊民等;渭南的杜升初(綽號一杆旗)、參苗子、齊喜、王曼、謝德龍、石光佐(外號石獅子)、李世傑等。民間流傳說:"齊喜王曼參苗子,一杆旗歪脖子"。可見這些藝人的聲名之響亮,碗碗腔也因為其故事動人,唱腔細膩,藝人多才,演出方便而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地方戲之一。

  建國前,陝西的各支皮影碗碗腔先後衰落。西府碗碗腔大致在20世紀30年代已告絕跡,其餘也在建國前夕消失。對於碗碗腔的挖掘保護和傳承成為了一大重要問題。有關部分采取各種措施以圖碗碗腔的複蘇。1956年,陝西省戲曲劇院三團將碗碗腔傳統戲《金琬釵》中的《借水》與《贈釵》搬上大舞台;1958年陝西省戲曲劇院參加陝西省戲曲演出團進京演出《金琬釵》、《白玉鈿》,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戲劇專家及觀眾的歡迎;1959年,演出團在大江南北十三省、市巡回演出,風靡一時。之後,又相繼改編、移植演出《女巡按》、《小忽雷》、《鍘美案》、《囊戰》及《紅色娘子軍》、《蝶戀花》等現代戲。其中,《紅色娘子軍》以其獨特的魅力席卷全國。1983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成立院屬華劇團,先後演出《楊貴妃》、《法門軼事》,20世紀90年代,華劇團又與眉戶團合並,改為眉碗團。至此,碗碗腔才算是基本傳承下來,並且有了一定的發展。2006年5月20日,碗碗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戲曲種類眾多,影響廣泛,僅全國知名的就有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劇、評劇、晉劇、秦腔、豫劇、越調等。 其中京劇更是被譽為國粹。但是地方戲的存在也不可忽視,它們也許影響的地區小,但卻切實反映出當地的民俗風情,是最本土最真實的民間文化。同時,它們的藝術形式也反映了我國各個曆史時期的戲劇形態,是中國戲曲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每次回到家中,我總要到廣場上轉轉,聽著那些樸實的人們在風中自娛自樂地唱著幾句時而能懂時而不懂的碗碗腔,才會感受到一種回家的安心和幸福。可惜如今的年輕人,聽秦腔的人都不多了,知道碗碗腔的人更少,或許,這是碗碗腔發展的又一次挑戰。

  陝煤澄合礦業董礦分公司:常澤龍

下一篇: 蔣昌明:聽春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