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為自己留一條鯰魚(外一篇)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以沙丁魚為食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10月11日下午,在古礦文聯舉辦的“揚帆為轉型,激情謀跨越”文學作品品鑒會現場,優秀作品代表們對自己寫作背景與思路的03manbetx 與探討,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創作課程,相信每位與會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觸動和啟發。最後黨委王書記的講話,更是使我們受益匪淺。講話裏王書記用幾個字為例,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造字的奧妙和來自生活的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個字,與上麵這個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輸贏的“贏”字。
“贏”字的含義,不用我說,大家都容易理解。雖然我們經常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爭輸贏的時候卻是誰也不會讓著誰,輸贏場上個個摩拳擦掌、虎視眈眈。“贏”字似乎總是與榮耀、激情、勇往直前聯係在一起。而“贏”的獲得也常常與時間、實力、正確的心態有著緊密的聯係。把這個字拆開,有“亡”“口”“月”“貝”“凡”幾個單字組成。“口”字理解為“溝通、交流和辨才”,是一種個體能力的體現;而“月”則代表了“時間”,更深層則可以理解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代表了中國人最講究的“虛心”二字;“貝”在古代是貨幣的象征,在這裏代表的是一種外在實力;“凡”則表示平凡,代表了一顆“平常心”。然而,贏字的那個“亡”字頭這時就顯得突兀,讓人不能夠理解。“亡”即死,“贏”與“亡”之間會有著怎樣的微妙關係?還是王書記最後揭開了縈繞我心頭的疑惑。“亡”在字麵上理解為死亡,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危機感,“居安而思危”,活著的時候我們要常懷對死亡的敬畏之心,順境時要常思逆境之危,這才是贏家的關鍵。
2012年,是我礦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外部有國家煤炭產業調整的大環境,內部麵臨集團公司進軍世界500強的高規格,古礦轉型跨越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王書記講話中對我礦去年和今年前半年轉型發展的成果作了簡要介紹,特別講到國家近期實行產業調整,將一些煤礦資源整合到集團公司,而集團將其中兩座煤礦資源分配給了古礦,對於正在艱難中不斷行進的礦山人,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這些外在的實力為我們將來勝利轉型奠定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我們要想成為真正的贏家,卻還需要作好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件事,那就是常懷危機感,為我們的贏字帶好一個“頭”。
雖然我礦人員轉崗工作正在一步步不斷推進中,但在轉崗工作出現的一些員工思想波動和員工行為來看,我們的危機意識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集團公司多年的發展為廣大員工提供的舒適環境,使部分員工和一些員工子弟對企業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尤其在一些年青員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不願吃苦,不能踏實作事的負麵表現。許多人因為怕吃苦不願選擇支援新井開發;許多人抱著人有我有的思想,對轉崗工作表現出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還有人眼高手低,隻爭待遇,不思進取,不能與時俱進,不願投入精力從基層作起。殊不知,這些消極思想恰好使自己成為那些缺乏氧氣的沙丁魚,最終會在舒適安逸的環境裏淘汰掉自己,而隻有在思想中加入一條代表危機的鯰魚,我們才能常懷進取之心,永葆前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