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華:雨中情絲
伸出手,凝視著從指縫裏滑落的一滴滴雨,懷著一種怡然的情思,依在陽台上,看三月裏的小雨淅淅瀝瀝的親吻著眼前的城市,我不由的想起了流行歌王劉文正的那一首《三月裏的小雨》;寄雨寄愛情,寄景寄相思,如滴滴細雨彙集的一條小溪,潺潺流淌,帶著溫柔、帶著淡淡的憂傷,帶著戀人們低低喃喃的細語......
格外的鍾情於這首歌,想想有好多年了吧。也說不清——或許是因為從小的我就喜歡這雨水的季節。
幾天前,去了圖書館,又拿起了散文作家餘光中的《散文集》。翻到了那一頁,依然喜歡作者;“看看那冷雨,聽聽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油然再感作者會把雨描繪得如此的動感、淋漓盡致。
看飄飄悠悠的雨灑在已顯綠色的樹枝上,我想起了一個世間傳誦久經不衰的美麗神話;俊俏的公子許仙和蛇化身、美麗無比的白娘子在雨中的邂逅;想起了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因為在雨中放風箏時發現了電;還有好萊塢經典電影《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中吉恩·凱利(Gene Kelly)的精心傑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導自唱自跳的主題曲“Singing in the Rain”,已成為好萊塢最經典的歌舞場景。也想起了杜牧的千古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腸”,更是與雨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情緣。
雨盡情的揮灑著,我看到它帶給世界的是一種既含蓄、又奔放的博愛、一種毫不做作、極富詩情畫意的情調。那從天而降的雨水,又付與了洗刷心靈與重生的聖水。
因為雨霧自然的編織了朦朧迷離的色彩,於是,影視劇作家們、編導們把雨景融入了他們的作品中,以雨的形態來表現人物情緒的變化,以雨的動感來襯托情節的生動與高潮,無論是動作片,是劇情片,還是恐怖片。
因為喜歡——那鋪天蓋地薄如輕紗的雨,就免不了會有一些懷想;懷想在那些悠悠歲月裏早已湮沒的一撥撥古人,懷想今天的我曾經擁有的、昨天已經失去的,懷想著明天的我還會有一些什麼希望?
聽雨聲敲打著玻璃窗,知道了它想淋濕我的頭發。打開了窗,可以深深的感受著雨後的濕潤,呼吸從空氣中帶來的泥土地清新。可以撐著一把小傘,緊緊的擁著自己心愛的人漫步於街頭巷尾,可以和一位相知多年的友人坐在小酒館裏,談古論今,舉杯暢飲,感歎歲月蹉跎,唏噓世風如何,也可以和家人們“躲在小樓成一筒”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享受平淡寧靜溫馨幾許。
觸摸雨的絲絲涼意,看它漸漸離去後的悄然,心裏殘留著一縷縷憂傷——人的生命像不像一滴雨?很多時,它轉瞬即逝。
因為喜歡雨,真的是喜歡它的直率——不留戀,也不放棄。
因為喜歡雨,是喜歡它的豪邁、奔放——它的委婉與飄逸。
因為喜歡雨,是喜歡它那一道毫無粉飾的風景線給人間平添了許多離愁別緒的傷情與喜及而泣的悲喜,給原本淡漠的生活平添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畫卷。
站起身來,看到“有朋自遠方來”,不勝欣喜,直至“風雨故人歸”。我想,那該是多麼美妙、多麼感人的一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