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無悔·守望——訪寶雞市農民作家魯翔
執著·無悔·守望——訪寶雞市農民作家魯翔
(寶雞日報記者:王卉 汪振群)
他是一個普通農民,靠打工為生,年屆花甲,是市作協“資深”會員,創作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幾百篇(首),並出版《你是我的夢》等個人文集 3部。
他曾被《陝西日報》以“隴縣出了個青年農民作家”為題做過報道,也曾受邀與著名作家陳忠實一起做客陝西電視台品評陝西傳統文化。
他創建民間文學社團“西府文學沙龍”, 為方興未艾的“草根”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也體現了老一代文學愛好者的擔當。
他就是活躍在我市文壇的農民作家——魯翔。
魯翔,原名段吉昌,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在隴縣, 20歲時,與同齡人一樣,憧憬軍營生活而參軍入伍。退伍後,他返鄉務農,當過村幹部、合同工人、合同幹部,也辦過私營企業。他心中曾激蕩過成功的快樂,眼角也流出過遺憾的淚水。他將生活中深切而真摯的感悟,注入自己熱愛的文學創作,他翱翔在文學這片廣袤的天空,認真而執著。
執著
堅持讀書 筆下生花
“生活中不能不讀書,讀書總會得到新知,即便是溫故亦可知新。”
每當魯翔翻開《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名著時,他眼前便浮現出兒時聽人講這些故事的情景,那個坐在打麥場講故事的李老秀才竟能記住數十部古典小說中的曆史故事。他講的那些故事細節,跟魯翔長大後看到的原著一模一樣。
喜歡聽故事的魯翔,也愛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同學們總是圍著他聽他講上一段,在大家眼中,魯翔的肚裏有“才”。
魯翔的“才氣”並非天生,他喜歡故事,更愛讀書。母親經常發現魯翔在大清早擤黑洞洞的鼻孔,就知道,他又在煤油燈下熬通宵看書了。親戚中,三伯的故事最多,他光顧最多;大舅家書最多,他走動也最勤,《平原遊擊隊》《林海雪原》《紅旗譜》……讀完還,還完再借。
入伍後,魯翔在新兵下連隊的第一次學習大會上,便顯出與眾不同,生動精彩的發言贏得了熱烈掌聲,由此,他被選為連隊通訊員。他的第一篇新聞報道即被《戰勝報》刊出,又被新疆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四年軍旅生活,魯翔不僅閱讀了大量書籍,還發表新聞、曲藝小品、戲劇、雜文評論作品幾十件。 1976年底,他因寫作熱情而執著,受到師政治部通報嘉獎。至今,他創作的山東快書《咱連喜事多》還在老戰友口中流傳。
無悔
困難重重 癡迷創作
退伍回鄉後,魯翔先後在家鄉創辦油印文學小報《南塬》《星星》;他連續 5年參加中文類研究生考試,雖不第,但經過這 5年的係統研習,他的文學水平大幅提高,家裏堆成山的書籍報刊,也常吸引來十裏八鄉的文學青年借閱。
回首往事,魯翔說,那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他想在鍾愛的文學道路上有所突破,卻連年失敗,考研時也曾在考場外的樹林裏偷偷流淚。家裏把能省的錢都用來買書,一次母親生病,家裏竟拿不出醫藥費,他隻好將藏書整理了一麻袋,忍痛賣給廢品收購站換錢。
考研落榜的魯翔自學了食品工藝、醬醋製作、食用菌栽培等技術,還成功地辦起了家庭小企業和小商店,期望能解決家庭生活開銷和自己的學習費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005年,陝西電視台開辦了《都市碎戲》欄目,在文友鼓勵下,魯翔開始專心碎戲劇本創作,兒時聽母親及外婆講的那些生活趣事又躍然眼前,生活的磨礪使他裝滿一肚子的人物和故事,在他寫得密密麻麻的一張張手稿上快速定格。
妻子曾問他:你經常寫能當飯吃麼?他沒有回答,因為他知道他無悔於他的堅持。當電視台播出他創作的碎戲時,村裏人都在看,大家不再有懷疑的神色,而是主動提供素材讓他寫。他不斷創作,並在陝視網上經常發表看法和點評,成了陝視網碎戲專欄的資深“評論員”。
2009年歲末,在陳忠實做客陝西電視台《碎戲碎事》節目時,魯翔也受邀作為嘉賓同台出席,和陳忠實麵對麵向觀眾談碎戲。不久,他的《留守的女人》一書出版,書中收集了他的 10部原創碎戲劇本和 24篇碎戲評論。
魯翔常說:人生就像他熟悉的阿拉山口,總要經受狂風肆虐,狂風過後的旮旯裏,總有一些青青的小草頑強地存活下來,它們是那樣堅韌不拔、不屈不撓,我應該就是那些小草中的一棵。
守望
成立沙龍 期盼更廣
名氣越來越大,結交的文友也越來越多,魯翔還是樸實如初。
2011年下半年他提出成立西府文學沙龍的建議後,寶雞有百餘名文友響應,後來外地文友也陸續加入。魯翔對這個文學沙龍充滿了感情。活躍在西府民間的寫作愛好者,有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台。在這裏,除了可以網上交流,文友們還舉辦了六屆聯誼朗誦會、十多次作者見麵會,參與作者有近千人次。
白天,魯翔在建築工地打零工,晚上去網吧寫作、發郵件,與文友交流。簡單的生活讓他更專注於沙龍的建設。
2012年 2月,魯翔看到網上不斷有外地文友集資出版民間文集或詩選,就在網上呼籲寶雞青年文友也出一本寶雞文選。寶雞許多文友積極響應,力推他做策劃和主編,當年 6月,集結詩友們 50多篇佳作的《西府詩選》一經問世,便得到各方關注。隨後,《西府散文選》《西府小小說選》也相繼麵世。
在沙龍中,因魯翔年長,文友都尊稱他為“老師”。這位“老師”不僅有對年輕文友的殷殷期望,還經常在沙龍中撰寫《讓詩走得更遠》《怎樣給報紙副刊寫稿》之類的文章,與青年文友們交流,幫助他們成長。每當文友有新作發表、作品獲獎,或是個人文集出版,都會第一時間給魯翔“報喜”。
在文學的天空,魯翔已經翱翔了三十多年。他經曆過風和日麗,也經曆過陰雲密布,如今,他前方的天空更寬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