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記憶》 洗禮兵團新一代
《兵團記憶》 洗禮兵團新一代
通訊員 蘇豪霞:為加強新一代兵團人愛兵團、建兵團的主人嗡精神;近日,八師石河子市組織全市中青年觀看了大型話劇《兵團記憶》。天業做為八師石河子的中流砥柱,許多天業人通過各種途徑主動通過觀看《兵團記憶》。
做為一名兵團人、一名天業人,我自己恨不得將《兵團記憶》的每一個細節烙印於心,因為這裏有我最渴望、最需要的精神食糧,是我今後最希望去學習的一種精神,品質,靈魂。
一道命令數萬軍人曆經五十多天,披星戴月奔赴這個占國土麵積六分之一的地方。剿匪,守邊,戍邊是他們今後人生的使命。那時環境異常惡劣,這是我們年輕一代根本無法切身體會的,敬仰他們吧!如果當時把它們的生活形容成原始社會,一點也不遜色。你見過一件棉襖上有兩百多快補丁嗎?這是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的棉衣,來自於我們軍墾人。我相信在那個年代這是軍墾人最流行的著裝;你見過用汽車零件製成的台燈嗎?我相信這是當時能照亮人心的一盞燈;你見過用樹枝做成的搖籃嗎?我相信在這個搖籃裏成長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軍墾人用自己的感情,智慧,雙手製成的,雖然簡單但卻是最實用的。
在常人無法理解,想象,體會的環境裏,軍墾人像白楊樹一樣深深地紮根在茫茫戈壁上,他們沒有抱怨,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裏。他們住地窩子了,將軍,士兵同甘共苦,他們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勞動力,一寸一寸在荒灘上開墾,耕作,汗水澆灌著炙熱的沙石。他們做到了當年生產,自給自足,還有一定剩餘的壯舉。他們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個造福後代子孫的大工程,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著祖國的邊境線。
如今的新疆沒有辦法讓你能夠想到五十多年前他是怎樣的,在茫茫戈壁上,一個個新生的城市會告訴你他很年輕;一片片的糧食生產基地會告訴你軍墾人的汗水將戈壁化為良田。這裏出產優質的瓜果,優質的棉花,造就了很多優秀品質的人。
《兵團記憶》的畫麵,讓我一次次的感動。使我想起軍墾博物館裏每一件陳列的物品,它讓我們知道、理解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理解他們之後將之傳承並發揚下去。它使我知道自己的困難比他們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自己需要學習,做的還很多。我徹底被軍墾人打動了,我的信念也自此堅定了。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曾在黨旗下鄭重的宣誓,但是我現在還在自己心裏說這樣一段話:我願意在新疆生根落葉,我願意傳承軍墾精神,我願意努力工作,不畏艱苦,我願意將微不足道的一生奉獻在新疆建設發展的一個普通崗位上。老一代軍墾前輩,謝謝你們為新疆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現有的條件與過去是無法比擬的。我們新的一代青年永遠不會忘記過去,我們會將軍墾精神傳承並發揚下去,我們會用自己的行動創造新時期新的軍墾精神。
為新疆美好的未來盡我們每一個人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