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八零後的新年記憶
今年的冬天沒有雪,似乎少了點什麼,連年味也不似從前那麼濃了。
窗外肆虐的大風和行人們裹緊的大衣不斷的提醒著自己,沒有雪的冬天在北方不但沒有了冬天的感覺,也沒有了過年的氣息。作為一個典型的八零後,小時候記憶中的春節要比現在有趣的多了。連姥姥也說,這個年越過越沒意思了。記憶中,每一年的春節都會穿著嶄新的皮鞋走在厚厚的雪地裏,那嘎吱嘎吱的聲音總是會被寫在自己的作文裏,現在全球也變暖了,整個冬天家鄉都沒有飄過雪花,可是曾經的回憶卻不是那麼輕易消散的。
小時候,從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了新年的準備。打掃屋子,掃去一年的陰霾和晦氣,儲備些年貨,準備新年的吃吃喝喝,那時候走在院子裏,到處都能聞到各家各戶炸丸子、炸帶魚的味道,有時候鄰裏之間互相贈送些自家做的菜,暖融融的年味真是從鼻子到腳。作為小孩子,最期待的莫過於除夕和小朋友們一起放焰火鞭炮,怕的要死,耳朵捂的緊緊卻還是忍不住在一旁開心的又蹦又跳,大年初一睜眼起來就摸摸枕頭下,爸爸媽媽早把壓歲錢塞在下麵,然後開心的穿上自己的覺得最喜歡的新衣服,逢人便道一聲“新年好”,壓歲錢就手到擒來,頗有一番西方國家在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的意味。這也許就是是中西文化傳統的差異吧,孩子們不會搗蛋,但禮貌的小孩子總是會被誇獎然後拿到對自己來說不菲的壓歲錢。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最令人傷心的謊言就是小時候,父母對自己說,壓歲錢我們替你保管著。現在看到這樣的話一點都不傷心,反而有些傷感,總覺得這是那個年代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現在的孩子們哪能那麼傻乎乎的把錢通通給了父母並且相信他們真的隻是替自己保管起來呢?八零後的一代人也都逐漸有了自己的家庭,看著來來往往一年又一年,才體會到過年不僅僅是新年的伊始,也意味著一種成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好意思再接下長輩手中遞過來的壓歲錢,深知自己已然不是個小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個小寶寶被自己抱在懷中卻不得不逗笑著說叫叔叔阿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滿足於和父母要個一塊錢兩塊錢隻為去買盒小炮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過年的美好對自己來說已經成了遠去的童年回憶。
依稀記得小時候每個寒假都在父母催促下寫完寒假作業,提著一桶麵糊糊熬成的漿糊,跟著爸爸在門口貼春聯;到了親戚家大把大把的抓著盤子裏的糖果,看著電視裏的動畫片;後來《西遊記》和《還珠格格》就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寒假盛宴,百看不厭,而現在似乎隻有春晚才能喚起我們的過年的記憶。從吃吃玩玩的童年記憶一路走到現在無聊無趣的成年感受,過年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變化的太多,人們生活水平好了,日子過的富裕了,反而沒有從前那種一點一滴的樂趣。貼春聯不用麵糊了,年夜飯不用自己做了,餃子皮在超市都買得到,大家都比從前忙了,好吃的也不用提前做了,孩子們的娛樂活動也不限於放焰火了,但是似乎這樣的年過的沒有那麼有滋有味了。
手機時代讓我們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小電子世界,無論過年還是平時,全家人聚在一起也都低頭玩著手機,老人們長輩們卻隻能凝望著我們卻插不上話。這似乎也成了一種很常見卻也令人心酸的場景,如今的年過的沒有意思大抵因為此吧。
八零後的年輕人們早已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童年的新年記憶遠不能讓我們忘懷過去。我們長大了,大人們也變老了,一切都在前進都在進步,而我們對過年的期待和回憶似乎總是停留在小時候樂趣無窮的那段時光。可惜時光不能複返,但我們依然可以用一顆沒長大沒變老的心來喚起我們的童年回憶,過一次屬於八零後記憶中完美的年,放下手機、Ipad,陪晚輩們放放焰火,陪老人們聊聊天,講講童年趣事,自己親手炸一炸丸子、帶魚,自己貼一貼春聯,沒有雪也要過年,有我們一顆真摯的心就能溫暖整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