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芭蕉扇” 巧用“火焰山”
借得“芭蕉扇” 巧用“火焰山”
潞安集團五陽煤礦南豐工業園區乏風瓦斯流向變換催化氧化製熱實驗取得成功
“乏風”又稱“煤礦風排瓦斯”,指甲烷濃度低於0.75%的煤礦瓦斯。我國每年由乏風排入大氣的甲烷相當於西氣東輸1年的輸氣量。雖然乏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其濃度低,利用技術難度大,這些甲烷長期以來隻能被全部排到大氣中,造成巨大的溫室氣體汙染。但是現在,隨著乏風瓦斯流向變換催化氧化製熱實驗在潞安集團五陽煤礦南豐工區取得成功,能讓乏風為我所用的“芭蕉扇”已經“借到手”。
該項目利用流向變換催化氧化技術,將預熱、反應和熱量回收三部分集成在一個設備內,這個設備就像終年不息的“火焰山”一樣實現了催化燃燒與熱回收的高效集成。在開始試驗時,南豐回風井乏風瓦斯濃度低於預想的0.3%,隻有0.15%左右,不能實現乏風連續反應要求。工程人員進行技術改進後,先實行預摻混,即從地麵抽采泵站排出的低濃度瓦斯先與空氣進行摻混,而後與礦井乏風再進行摻混,隨後進入乏風氧化裝置內反應,最後利用換熱器將所產生的餘熱量吸收,生產出熱水,供南豐工區職工洗浴、冬季采暖、夏季辦公製冷等。徹底實現礦井瓦斯的吃幹榨淨。
據了解,乏風利用係統將目前南豐工區礦井無法利用的低於8%以下的瓦斯完全利用,年消耗甲烷量210萬立方米,相當於減少3.1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了礦井低濃度瓦斯的零排放。而且熱能利用後,每年可以為礦上節約標準煤5500噸,節能減排產生的效益約為88萬元。
史文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