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拴柱:從“要我安全” 到“我要安全”
幾乎所有的安全管理都是強調上級控製,隻是告訴員工,哪些標準、哪些條條框框你應該遵守,但是,員工是否心甘情願地去執行,我們卻很少研究。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是一個轉變,也是安全管理嶄新的課題。為適應這個轉變,管理上就要用“他約束”促進“自約束”,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自我行為控製、自我安全保障。
自我管理不是放任自流,不是讓員工自行管理,而企業無所作為。自我管理是企業正常安全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前提是企業的製度規範、管理科學、設施完善。
實行自我管理,就是企業把自身的職業規範和角色要求,變成員工的行為準則。也就是說,把企業擺在桌麵上、掛在牆上的製度,“內化”到員工的思想行為中。關鍵是“內化”這兩個字,變成內在的行為。有時候,我們形容一個人的麵孔布滿皺褶,經曆了很多風雨滄桑,用一句玩笑話說:“這一張臉集中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苦難。”這就是說,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能夠反映在一個人的麵部表情和行為舉止上,這就是“內化”兩個字的功勞。企業通過自我管理,調動員工個人安全的欲望,使他的每一個操作動作,都體現出製度的要求。
我們不僅要有安全管理的製度,還應該在員工扮演角色的舞台上,到處體現安全管理的要求,無論是警示標誌、告示牌、標語口號、宣傳畫等等,隻要是員工能夠看得見的地方,都應該有所體現,讓員工切實感受到安全管理的氣氛,員工才容易進入角色。
從管理上說,安全來自秩序井然,管理混亂是隱患的根源。企業在安全管理上,應該對每個人以明確的定位,讓他們增強崗位角色意識,體現出企業的管理秩序。管理秩序,又叫企業倫理。
製度永遠是最主要的,這裏我還要強調,製度不會自動地變成行為方式,需要不斷地按照規範給被管理者以刺激。具體刺激方式,可以是正常的管理行為,如體現到工資收入上,體現到獎罰上,甚至是職業生涯的階梯進步上,還可以用活動、儀式的方式,不斷地向員工強化製度對角色的要求,製度才能內化到員工的行動上。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最高管理者就是這場戲的導演,導演要不停地給演員說戲,演員們的行為才能中規中距。依靠製度的不斷刺激,才能養成行為習慣。
自我管理中,每個人都在演自己的角色,但每個人並非孤立存在的。所以,我們在實施安全管理時要互動。由同事、親屬、朋友對違章人員進行幫教,互相幫助提醒安全,在實踐中一定會有良好的效果。